重难点02 变异与进化(解析版)

合集下载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解析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解析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解析遗传变异和进化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塑造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遗传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通过不断积累和筛选,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得物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本文将探讨遗传变异和进化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遗传变异是指一种或一组基因的基因型或表现型发生了改变,通常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等因素引起的。

变异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者有益的。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益的变异得以保存和积累,从而推动进化的进程。

例如,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某些个体发生了突变,使得他们具备更好的抵抗疾病或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后代。

这些有益变异的积累逐渐导致了以人类为代表的物种的演化,使我们具备了与其他物种不同的特征和能力。

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和适应过程。

进化可以通过选择、突变和迁移等因素推动。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益的变异被保存下来,有害的变异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使得个体之间的差异增加,从而在环境中形成不同的选择压力。

而进化则通过累积有利的变异,并淘汰不利的变异,推动物种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进化并非线性的单一过程,而是高度复杂和多样的。

遗传变异和进化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

遗传变异创造了生物界的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池。

进化的速度和方向也取决于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和频率。

另一方面,进化也可以影响遗传变异的产生和积累。

自然选择会选择有利的变异,使其得以在群体中传播。

此外,性选择、地理隔离等因素也会影响遗传变异的分布。

进化过程中,遗传变异和进化是不断相互作用和适应的。

进化通过筛选和积累有益的变异,从而推动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

而遗传变异则为进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变异材料,使得物种能够应对环境的挑战。

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种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提高。

押题点02 生物变异、育种及生物进化(解析版)

押题点02 生物变异、育种及生物进化(解析版)

押辽宁卷单选题(黑龙江、吉林适用)生物变异、育种及生物进化押题探究:题号定位、考点押题,高效冲刺解题秘籍:突破生物变异类型+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生物进化真题回顾:回顾历年真题,循规探秘,临考提升押题冲关:临考必刷,高效抢分➢押题范围:第2~9题➢押题预测:1.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1)替换:除非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出现,否则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2)增添:插入位置前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影响插入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

(3)缺失:缺失位置前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影响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

注意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前,对肽链的影响越大;②增添或缺失的碱基数是3的倍数,则一般仅影响个别氨基酸。

2.细胞癌变(1)原因:致癌因子(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①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②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注意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一类基因,而不是一个基因;b.不是只有癌细胞中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的DNA上也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调节作用;d.并不是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引发细胞癌变。

(2)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癌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基因突变机理的“二确定”(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有一个碱基不同,则该碱基所对应的基因发生碱基替换。

4.基因重组的四个关注点(1)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间的重新组合。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进化与变异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进化与变异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生物进化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所发生的适应性改变。

本文将详细解析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中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进化的概念和意义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而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生存与繁衍的关键。

进化的过程中,一些适应环境的特征会逐渐在物种中积累,而一些不适应环境的特征则会逐渐减少或消失。

二、进化的证据1. 区域性分布:不同地区生物的分布和特征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表明生物在适应环境时产生了区别。

2. 化石记录: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通过化石可以看到物种的演化过程。

3. 生物胚胎发育的相似性:不同物种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呈现出相似的特征,这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4. 分子证据:通过比较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可以揭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三、进化的驱动力1. 环境因素: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生适应性进化,例如鸟类的翅膀逐渐演化成翼角,以适应飞行需求。

2. 自然选择:Charles Darwin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每一代中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有机会繁殖后代,从而导致物种特征的改变。

3.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导致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的对象。

四、变异的类型1. 个体变异: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体形大小、色彩变化等。

2. 种群变异:同一种群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种群进化的基础。

3.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引起的遗传性差异。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如染色体缺失、重排等。

五、变异的影响1. 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是进化的源泉。

2. 存在一定的变异对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3. 不利的变异可能会导致个体的不适应性,甚至灭亡。

最新专题讲座变异与进化

最新专题讲座变异与进化
3. 基因重组的意义: 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 意义。
【命题方向】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命题: 一、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其意义 (1)考查对基因重组的概念的理解,如:
(09年北京卷)3.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 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 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 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 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 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答案:D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 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 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 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2)考查对基因重组的意义的理解,如:
答案: C
解题思路点拨: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 是不同的,所以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B项 错误,C项正确;细胞分裂的中期核内DNA处于高度螺旋化状 态,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D项叙述不全面。
三、基因突变相关问题延伸
考查基因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如(08年广东卷)
25.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 是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差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本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产生了新基因,出现了新的 性状。
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 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 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
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 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与进化》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与进化》

【专题六】变异与进化【考情分析】本专题内容包括:生物的变异、育种和生物进化三个重要考点。

本专题内容在近年的高考题中赋分比重较大,是高考的重难点,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更注重思维的严谨性。

分析近3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高考命题在本专题有以下特点:1.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简答题中的实验探究与育种方案的设计不容忽视。

2.知识点分布: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及特点;变异的原因与变异类型的判断;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理论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适应性、新物种的形成的分析。

3.命题角度:本专题知识大都是直接考查或者是生产生活实际及当前热点密切相关。

对2010年高考的命题趋势预测如下:1.基因突变的产生、特点及应用。

2.通过新的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育种知识。

3.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理解及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对生物适应性和新物种形成的作用分析。

【知识交汇】考点三: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不同基因在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是不同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基因重组的多样性和染色体变异的不定向性决定了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变异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即导致生物朝一个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形成过程: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归纳生物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对于初中生物学学习来说,理解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归纳初中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关键知识点,并解释其概念与作用。

关键知识点一:变异的概念与原因变异指的是基因组中的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的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可以通过多种因素产生。

常见的原因包括突变、交叉亲和、基因重组等。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发性改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删除突变。

交叉亲和是指染色体间的交换,使得基因重组进而导致新的遗传组合。

关键知识点二: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是指环境中某一特定基因型的适应性更好,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的趋势。

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的驱动力之一。

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幸存下来,并将其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导致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逐渐累积的有利基因型将在群体中占主导地位,而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则被淘汰。

关键知识点三: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推测。

生物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推断它们的共同祖先及其演化历程。

化石记录也是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到已灭绝物种的形态和特征,从而推断它们与现存物种的关系。

另外,胚胎发育、生理生化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也提供了关于进化的证据。

关键知识点四:适应性辐射与同源性器官适应性辐射是指一种或多种祖先物种适应不同的生态位或环境条件,演化成多个新物种的过程。

适应性辐射将导致类似形态的物种在不同生态位上的适应特征出现差异,形成新的物种。

同源性器官是不同物种之间具有相同功能结构的器官。

原始物种经过适应性辐射后,不同新物种可能会出现器官的结构和形态上的变化,但功能依旧相似。

关键知识点五:分子遗传学与进化关系分子遗传学研究了基因、D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上的遗传信息,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了进化历程。

变异、进化与育种(教学案)-2018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变异、进化与育种(教学案)-2018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专题8 变异、进化与育种【2018年高考考纲解读】1。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7。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重点、难点剖析】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的分析与判断(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1 交叉互换图2 染色体易位(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 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涉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二、生物的变异类型1.探究某一变异性状是否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方法思路(1)若染色体变异,可直接借助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结构是否改变。

(2)与原来类型在相同环境下种植,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则为可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不可遗传的变异.(3)设计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变异性状的基因型是否改变。

2.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可以选择突变体与其他未突变体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性状的比例来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对于植物还可以利用突变体自交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进行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三、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选择与分析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选择(1)育种目的: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生活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从基因组成上看,目标品种可能是纯合子,可防止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便于制种和推广;也有可能是杂合子,即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如杂交水稻的培育、玉米的制种等.(2)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浙科版高考生物重难点详解第六单元变异与进化

浙科版高考生物重难点详解第六单元变异与进化

基础内容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上的碱基对增加缺失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基于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有害性表现为:多数有害少数有利也有中性。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了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基因突变的内因是基于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类型有: 形态突变,生化突变,致死突变。

基因重组(概念):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基因重组三种类型:减一四分体时期(前期)交叉互换,减一后期Ch、Gene自由组合,人工组合型:基因工程使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DNA重组。

基因工程的特点: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导致生物形状多样性。

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片段消失)[猫叫综合征]。

重复(不写增加)增加了某一片段。

倒位:某一片段颠倒180°。

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个别染色体的数目增减[21三体综合征],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减。

染色体畸变可发生在各个时期且均可以用光显识别.自然界形成多倍体的原因:外界或内部因素改变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有丝分裂受阻,染色体数目加倍.突破内容若基因突变的数目改变幅度过大,超过了一个基因(几千对碱基)的范围则为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要增加基因重组的内涵只有通过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突变却不改变其形状有两种情况:1.突变前后转录出的氨基酸未变化,2.隐形突变[即由显性基因突变至隐形基因]如AA→Aa生殖细胞的突变率比体细胞的高原因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期对外界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也可发生基因突变,且因其为单链结构更易发生突变.传统意义上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中.且只能在减一.而现代生物技术则突破了这些界限.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即每对同源染色体内一共有几条每个染色体组内含有控制一种生物形状的一整套遗传信息(无视XY..).病毒\原核→基因突变真核无性→除基因重组外真核有性→都可以发生自交可判断隐形突变和显性突变,也可以选择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形状判断. Ps:突变为什么基因即是什么突变.基础内容诱变育种的特点:提高突变频率, 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形状(不定向),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单倍体育种利用杂种F1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并诱导其分化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多倍体育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多倍体育种作用机理: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前期),染色单体分离后(即染色体复制)不能移向两级(后期[此时已经不关秋水仙素的事了]),导致数目加倍.产生三倍体的时候需要花粉刺激或者用生长素喷洒.(花粉为刺激子房产生生长素的用处促进产生果实)突破内容秋水仙素可以用于诱变育种中使其基因发生突变杂交育种中育种年限计算为n年生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种子的时间)再根据几个周期进行计算经过多倍体语种培育的个体是新物种,这种新物种的产生是在短时间内实现的没有进过地理隔离就达到了生殖隔离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一般选用四倍体做母本,这样子代的营养获取更多.(四倍体卵细胞大)多倍体植株的特点: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集优可以选用杂交育种也可用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缺点: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专题十六—生物的进化基础内容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自然选择导致适应.基因库(含义):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合即含有的所有基因.促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等进化单位:种群原料(前提):可遗传变异实质(机制)(标志):基因频率的改变动力:选择结果:适应重要环节:选择变异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1

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1

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1生物不像物理和数学,很多问题只要记住一个公式,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去推测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二变异、育种、进化考点20211.基因突变的四个要点(1)三个来源: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2)三个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五个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三个意义: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的三个要点(1)一个时期: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2)两个来源: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一个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6.隔离的两种类型(1)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一般环节,但不是必需的环节。

(2)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8.共同进化的两个动力来源(1)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9.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一背背背背(一)理解性记忆≠不去记任何一个学科,基础的知识点不可能不去识记的。

押江苏卷选择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和进化(解析版)

押江苏卷选择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和进化(解析版)

押江苏卷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和进化1.(2023江苏卷)翻译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常为次黄嘌呤(I),与密码子第3位碱基A、U、C皆可配对。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tRNA分子内部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 反密码子为5'-CAU-3'的tRNA可转运多种氨基酸C. mRNA的每个密码子都能结合相应的tRNAD. 碱基I与密码子中碱基配对的特点,有利于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中,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三对有一定自由度,如密码子第三个碱基A、U、C都可以和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次黄嘌呤(I)配对。

【详解】A、tRNA链存在空间折叠,局部双链之间通过碱基对相连,A错误;B、反密码子为5'-CAU-3'的tRNA只能与密码子3'-GUA-5'配对,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B错误;C、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核糖体读取到终止密码子时翻译结束,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tRNA结合,C 错误;D、由题知,在密码子第3位的碱基A、U或C可与反密码子第1位的I配对,这种摆动性增加了反密码子与密码子识别的灵活性,提高了容错率,有利于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2、(2023江苏卷)2022年我国科学家发布燕麦基因组,揭示了燕麦的起源与进化,燕麦进化模式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燕麦是起源于同一祖先的同源六倍体B. 燕麦是由AA和CCDD连续多代杂交形成的C. 燕麦多倍化过程说明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是可遗传的D. 燕麦中A和D基因组同源性小,D和C同源性大【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燕麦是起源于燕麦属,分别进化产生A/D基因组的祖先和C基因组的不同燕麦属生物,进而经过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形成,是异源六倍体,A错误;B、根据图示,由AA和CCDD连续多代杂交后得到的是ACD,再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形成了AACCDD 的燕麦,B错误;C、燕麦多倍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异都在进化中保留了下来,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是可遗传的,C正确;D、根据图示,燕麦中A和D基因组由同一种祖先即A/D基因组祖先进化而来,因此A和D基因组同源性大,D和C同源性小,D错误。

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课件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为 例)
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
知识要点·整合归纳
-14-
(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 在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 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 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 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考点考向·探究突破
-22-
考点一
考点二
①γ射线照射花蕾期的植株(甲)后,植株叶芽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发生
了突变,但在自然条件下,叶芽细胞突变对子代的性状几乎无影响,
其原因是

②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进行如下实验:
将中秆植株(乙)在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单株种植,并
AA、Aa两种显性个体,但无法确定哪一个为纯合子,只有让两种显
性个体再分别自交,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才是显性突变
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时,子一代个体虽然具有了隐性基因a,但由
于基因A的作用,子一代不能表现隐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
代中的aa个体才可表现隐性突变性状,具有该突变性状的个体即为
比较少;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所涉及的
碱基数目比较多。(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
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以染色体
组的形式发生的变异。(3)发生显性突变时,子一代个体(Aa)由于具
有了显性基因A,可直接表现突变性状,其自交后,在子二代会获得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内因是什么?(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

2.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定义。

3.学习生物变异的类型(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

(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3)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物变异。

4.分析生物变异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对生物进化有什么意义?(2)讲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如提供原材料、促进生物多样性等。

5.课堂实例分析(1)展示几个生物变异的实例,如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基因重组产生的优良个体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理解生物变异的实质和特点。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生物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育种等。

7.作业布置(1)熟记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实际操作加深对生物变异的理解。

3.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2.辅助材料:生物变异实例、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图片等。

3.网络资源:生物变异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内因,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推动了生物进化吗?生:是遗传和变异。

师:非常好。

那么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的变异。

你们对变异有什么初步的认识呢?(2)在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对话:师:请大家翻开教材,阅读关于生物变异的定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高中生物变异进化讲解教案

高中生物变异进化讲解教案

高中生物变异进化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变异进化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2.掌握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形式;3.了解生物变异进化的意义和影响;4.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形式;2. 生物变异进化的意义和影响;3.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 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形式;2. 生物变异进化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变异进化的重要性;2.讨论互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展开思维碰撞,积极参与教学过程;3.图表演示:借助图片、图表等视觉工具,生动展示生物变异进化的过程和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或展示有关生物变异进化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二、学习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形式(15分钟)1.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介绍生物变异的形式,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三、探讨生物变异进化的意义和影响(20分钟)1.讨论生物变异进化对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性;2.分析生物变异进化在物种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

四、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15分钟)1.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2.讨论变异进化对生物种群遗传的影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生物变异进化在未来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馈:1.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生物变异进化的理解;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帮助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

教学资料:1.生物学教科书;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案例分析等相关资料。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对生物变异进化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收获,以便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易错点10 变异与进化的“四个”易混点(解析版)

易错点10 变异与进化的“四个”易混点(解析版)

易错点10 变异与进化的“四个”易混点目录01 易错陷阱(4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基因突变≠性状改变【易错点提醒二】互换≠易位【易错点提醒三】单倍体≠单体【易错点提醒四】隔离≠生殖隔离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分析】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4大原因:①突变部位:基因的非编码区或编码区的内含子。

②密码子简并性。

③隐性突变:例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④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位置的氨基酸,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

易错陷阱2:染色体片段交换都是互换【分析】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易错陷阱3:单体就是单倍体【分析】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而单体是一种染色体变异,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易错陷阱4:隔离就是生殖隔离【分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只有地理隔离而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可能产生亚种,但没有产生新物种。

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③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后代不活;杂交后代活而不育。

【易错点提醒一】基因突变≠性状改变【例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从而可遗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性状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基因突变一定对个体和物种是有害的【答案】A【解析】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此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A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遗传性状不一定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大多发生在分裂间期,在其他时期也能发生,只是概率较低,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不一定对个体和物种是有害的,所谓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D错误。

高一生物必修二进化学说重难点解析.doc

高一生物必修二进化学说重难点解析.doc

2018长沙高一生物必修二进化学说重难点解析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生物价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A1/(A1+A2+……+An)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下列五个条件的情况下:①种群大;②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

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将在世代遗传中保持稳定不变。

(p+q)2=p2+2pq+q2=1p:等位基因A的频率;q:等位基因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基因型aa的频率。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7.隔离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常见的隔离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9.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及每个环节的作用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难点突破——现代生物进化

难点突破——现代生物进化
a%=(4%×2+78%)×1/2=4%+78%×1/2=43%。
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3)计算基因型频率
例:在某一人群中,经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bb)为16%,基因B的频率为60%,求基因型BB和Bb的频率。
由B的频率为60%,有b的频率为1-60%=40%,设基因型BB的频率为p,Bb的频率为q,则有:p+1/2q=60%①16%+1/2q=40%②联立①②解得基因型BB的频率p=48%、Bb的频率为q=16%。
选择前选择后
由上述数据可知,若选择继续下去,后代中BB将减少,bb将增多。
遗传漂变是指:如果种群太小,含有某基因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数量又很少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这个个体的突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个基因在这个种群中消失的现象。一般而言,种群越小,遗传漂变就越显著。
迁移是指含有某种基因的个体在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机会不均等,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一对等位基因A和a,如果含有A基因的个体比含有a基因的个体更多地迁移到一个新的地区,那么在这个新地区建立的新种群的基因频率就发生了变化。
三、基因频率的计算
(1)通过不同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例:中心血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血,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性(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据题意可知,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基因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间基因的交换和组合。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一个核内染色体复制后发生重组和互换,结果就产生了大量与亲本不同的基因组合的配子类型。又由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进一步增加了后代性状的变异类型。基因重组实际包括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02 变异与进化(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本专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变异育种的考查重在概念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常在高考非选题中作为“压轴”难题,试题设计重点体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而进化部分的基因频率的计算是难点之一,但较少以独立的非选题出现,而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分析。

【满分技巧】1.在选择题中,巧妙使用排除法去除不正确的选项,找出正选项,往往更节省时间,在题目涉及复杂计算的选项时,可以先分析概念性的选项是否正确,2.在非选题中,先通读全题,注意先易后难进行解题,当后续问题涉及前面小题的结论时,要特别注意检查前面小题的答案是否有充分的把握,避免“一着棋错,满盘皆输”。

3.注意时间分配,把时间投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试题上,避免在一两个小题中纠结,浪费过多时间。

【必备知识】1.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特点、在进化上的意义、育种应用,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单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具体操作步骤,符合要求的育种后代筛选方法。

3.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区别,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限时检测】1.(2019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2.(2019江苏卷·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人的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正确;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A。

3.(2020厦门市高三上期末质检·16).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图甲中A/a基因可能突变成D/d或E/e基因B. 图乙染色体上的d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C. 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不能发生自由组合D. 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答案】C【解析】据甲图可知,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乙图为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的D基因变成了d基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结果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故A/a基因不可能突变成D/d或E/e基因,A错误;图乙染色体上的d基因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错误;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4.(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

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答案】C【解析】由雄蜂的基因型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峰是由雄性的精子与雌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C正确。

5.(2020晋冀鲁豫名校联考·4)短萃飞蓬植株一般为二倍体(2N=18,在野生群体中也发现了三倍体自然变异植株但三倍体自然发生率较低无法满足培育优良品系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人工培育短萃飞蓬植株三倍体的方法,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二倍体短萃飞蓬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18个四分体B. 较二倍体短萃飞蓬,三倍体植株更粗壮高大结实率高C. 人工培育短飞蓬三倍体时,必须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D. 由二倍体培育成的三倍体短萃飞蓬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不形成四分体,A错误;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因联会紊乱,结实率非常低,B错误;人工培育短萃飞蓬三倍体时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不需要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C错误;由二倍体培育成三倍体,可导致相应的基因数量改变,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D正确。

6. (2020厦门市高三上期末质检·13)某动物种群中,BB、B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60%、20%,假设该种群中BB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它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BB:Bb:bb的比例为A. 1:2:1B. 9:15:25C. 0:2:1D. 9:30:25【答案】D【解析】BB、B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60%、20%,且BB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Bb占60%/(20%+60%)=3/4,bb占1/4,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3/4×1/2)+1/4=5/8,B的基因频率为3/4×1/2=3/8,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BB的频率=3/8×3/8=9/64,Bb的频率=2×3/8×5/8=30/64,bb的频率为5/8×5/8=25/64,因BB:Bb:bb的比例为9:30:25,故选D。

7.(2020咸阳市三模·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B. 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C. 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全部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A 【解析】“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发展,A正确;人为因素可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如英国曼彻斯特郊区的桦尺蠖,工业革命前污染少,白色多,后来大量的工业污染使树干变黑,黑色的变多,B 错误;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只有可遗传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全部生物个体是群落,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错误。

8.(2018全国Ⅰ卷·29)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

(2)“精明的捕食者”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9.(2020厦门市高三上期末质检·37.圆眼直翅野生型果蝇(纯合),经过诱变处理后出现了棒眼雌果蝇(甲)和卷翅雄果蝇(乙),为研究其变异的情况,某小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F1实验一甲×野生型圆眼雄果蝇圆眼(♀):棒眼(♀):圆眼(♂):棒眼(♂)=1:1:1:1实验二乙×野生型直翅雌果蝇直翅(♀):卷翅(♀):直翅(♂):卷翅(♂)=1:1:1:1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果蝇均发生了___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乙果蝇的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

(2)若已知控制眼形的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一不能判断控制眼形的基因是否位于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提出“控制棒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①实验方案:从F2中选择___________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___。

②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

【答案】(1). 显性(2). 常染色体(3). 控制眼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在X染色体上,实验一的F1表现型和比例均相同或:若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的表现型及比例也是圆眼(♀):棒眼(♀):圆眼(♂):棒眼(♂)=1:1:1:1 (4). 圆眼雌果蝇和棒眼雄果蝇(5). 表现型及比例(或: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6). 子代雌果蝇全为棒眼,雄果蝇全国圆眼【解析】甲果蝇突变类型可能为显性突变(X a X a→X A X a/ X A X A或aa→Aa/AA),也可能为隐性突变(X A X A→X a X a或AA→aa),分析图表可知,实验一为甲×野生型圆眼雄果蝇,子代表现为雌蝇中圆眼:棒眼=1:1,雄蝇圆眼:棒眼=1:1,将各种组合形式代入验证可知甲果蝇发生了显性突变,但无法确定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X a X a→X A X a或aa→Aa);乙果蝇的突变类型可能为显性突变(X b Y→X B Y或bb→Bb/BB),也可能为隐性突变(X B Y→X b Y或BB→bb),由子代中表现型代入可推知该突变为常染色体的显性突变(bb→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