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2024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演讲稿(三篇)

2024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演讲稿在《周易》的智慧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时光荏苒,数千年前的书香之魂已悄然降临,又悠然离去,留下无尽的思索供后人探寻。
如今,我们手捧古卷,沉醉于先贤构筑的智慧海洋中,让思想随着崇山峻岭般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沿着潺潺溪流般的文化长河深入至海之尽头,短暂的回眸间,不禁为这跨越时空的震撼而惊叹。
我合卷,低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与“厚德”之深意,非诗人之辞藻所能描绘,非哲人之智慧所能诠释,非思想家之精辟论述所能定义。
唯有通过研读历代先贤的典故,品味其中蕴含的美德,才能逐步领悟,逐步感受。
追寻宽容的足迹,古人有言:“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宽容的典范如春秋战国时廉颇的负荆请罪,亦如三国时期蒋琬对杨戏的宽宏大量。
他们的行为,诠释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襟。
品味诚信的品质,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
”诚信的典范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刘备托孤的忠诚,如季布一诺千金的高尚品格。
他们的坚守,彰显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信誉价值。
体悟无欲的境界,古人教导:“有容德乃大,无欲心自宽。
”清代林则徐的清正廉洁,唐代李白的淡泊名利,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无欲之心。
在对宽容的追寻中,我们找寻内心的宁静;在品味诚信的过程中,我们坚守道德的底线;在体悟无欲的道路上,我们磨砺坚韧的品格。
这便是对“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2024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演讲稿(二)自上一次比赛的落幕,我一直在深思,若这成为我最后一次的演说,我希冀传达何样的讯息。
我选择以教师的身份,将今日视为我在这一舞台的最后一次教诲,向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青春勃发的青少年,分享我心中至关重要的四个字:厚德载物。
提及这四个字,因为在你们生活的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们不匮乏知识,不缺乏技能,不缺少创新,更不缺捷径。
我无法确信你们是否真正领会了“厚德载物”的含义。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之解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解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德行,就像大地能够承载万物一样,能够包容和滋养一切。
具体来说: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八章,是最高境界的修养,形容一个人的品行和善行就像水一样,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能够停留在人们不愿停留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厚德载物:同样出自《老子》第八章,指的是深厚的德行能够承载和承受很多,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将其高尚的品德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之中。
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赖。
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它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具体来说,厚德载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时指道德高尚者能担当大任。
综合来看,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高尚品德的难得,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善良和外在的德行,以此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作文三篇: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作文三篇: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篇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世界上最柔的,莫过于水。
在人们眼中似不堪一击的它,却能穿过最坚硬的“阻碍”——岩石。
俗话说:“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古人修习武术强调“刚中带柔,以柔克刚”,而水则以柔克物,却也以柔纳物。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可以容江河,容湖泊,容溪流,甚至于洼地。
一滴墨滴入水杯中,杯中的水立即变黑,可当你将其滴入大海时,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海依旧是那么蓝。
这是因为二者的胸襟不同啊!水,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浊。
它处于深潭之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实际上深不可测,它以其涓涓细流,汇成海,胸怀万物而不求回报。
这样的德行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启示我们要谦虚谨慎。
“吕蒙正三度为相,不记恨讥讽过自己的人”,清朝康熙年间六尺巷:“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是当年秦始皇。
”古人的胸怀如此,作为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太过于计较,让一让,又何妨?让出自己的风度,让出对他人的包容,让出对万物的厚德。
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以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来承载,包容万物,不正体现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吗?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
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一般,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滋长万物。
有道德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只局限于有智商头脑灵活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
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劳动的体现。
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何不将“厚德载物”的行为付诸实践?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曾经的乐话少了,曾经的美景少了,现在的我们也许失去了一颗平平淡淡的心。
(完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老子看来,水的显著特性和作用有:一、柔;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那么最完善的人格当然也应具有这种心态与作为:别人不愿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做的事,他愿意做。
他就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忍辱负重。
他只知默默奉献,却从不和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所谓“善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吧.孔子云: 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周易》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打造“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过程是一个锻造渴望中理想人生的过程,也是否定中肯定自己的过程。
完美不是一道风景成就的,而是春夏秋冬的往复重叠,江河山岳的携手同行;厚积薄发的成功人生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公众的普遍评议与认同。
当你能听进去别人不同的声音与建议,采纳别人完全善意的忠告并优化自己的处世之道、为人之理时,你的人生才会有可能承载起生命的种种希望,你的精彩才会有可能成为众人眼里的一道认可的景色“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
无所滞,而生其形,静。
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道家哲学编辑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冯跃利书法上善若水冯跃利书法上善若水(2张)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
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言,具有深刻的含义。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
水是非常柔软和温和的,但却可以渗透到任何物体中,扩展到任何空间,并且可以改变形状,适应各种环境。
同样地,善行也应该具有柔软和包容的特点,能够顺应各种情况和环境,无私地为他人带来益处。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拥有深厚的道德品质和美德,可以为社会和他人承担重任。
"厚德"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
"载物"指的是承担责任和服务他人的能力。
这句格言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不仅要有道德品质的修养,还要有为社会和他人贡献的能力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都强调了个人应该具备柔软、包容、无私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应该具备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的能力和责任感。
这两句格言都鼓励人们积极追求道德修养,以及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解释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解释“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上善若水的意思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出自《道德经》。
它的意思是指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温柔、善良、包容和无私,以此来表达对人们品德高尚的期望。
而“厚德载物”则是指有宽广胸怀、高尚品德的人能够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重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厚德载物”则是对人们品德高尚的赞美与期许。
厚德,即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一个具有厚德的人,不仅要具备善良、宽容、正直等美德,还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他们能够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足,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能够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这种高尚的品德和胸怀使得他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重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能够胜任各种职责和角色,做到尽职尽责,不辜负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期望。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家庭中,亲情的关系是最为密切和紧密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和关爱,像水一样温暖和滋润彼此的生活。
在工作和社交中,善良和宽容是人际关系良好的基础。
对他人的包容和理解能够减少冲突和矛盾,增加合作和和谐。
同时,具有厚德的人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社会层面上,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社会如果充满善良、善意和包容,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充满温暖和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和睦。
而具有厚德的人则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他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影响着身边的人,带动和推动着整个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都是对人们品德高尚的期望和赞美。
善良、宽容和包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而具有高尚品德和胸怀的人则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以善良和高尚的品德为目标,努力成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而生其形;静..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道家哲学编辑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冯跃利书法上善若水冯跃利书法上善若水2张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山;从千峰峥嵘、万壑竞秀、云海飞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气磅礴;山;从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或澄澈清净中透出阔远幽、空灵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和山的原则..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人如能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然而话是说不全的;水之种种境界亦是无限;皆要由自己去体会..。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的意思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的意思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自己有高的人格修养,有泽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心态,在纷杂的世间总会处事不惊,活的坦然。
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任”意为:“任凭”“承担”。
“方圆”意为:天地间。
厚德载物: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恒古今:从古代到现代。
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
做人处事,虽然要灵活应变,但其最根本的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真正的“上善”,才是立身之本。
崇尚“上善若水”,自然“任”其“方圆”。
道家智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如水,心静则明

道家智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如水,心静则明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好的德行就象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
安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著;政治上也会因为无私无欲,不刻意追求有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杂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后,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办事,从而无所不通;行事也会看清真正应该发动的时机,而且善于把握时机。
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所以他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
“上善若水。
”最上乘的“善”就象水一样啊!前面我们说过,“善”是一个时空性的范畴。
它是“道”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应用——“德”的具体评价。
“德”是从“道”这个宇宙大规则中演化出来的。
在“道”层次上,没有“善”或“不善”的区别,但在“德”的层次上,不仅有“善”与“不善”的性质分别,而且还有“上善”、“中善”、“小善”的量化分别。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德”,常见的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兴,夏火德兴,秋金德兴,冬水德兴。
四季之交土德兴。
”,再比如君主有“圣德”,“君子”有“仁德”,练武人讲“武德”,学艺人讲“艺德”,普通人讲“私德”。
那么什么是衡量这些“德”究竟是“善”还是“不善”,究竟是“上善”、“中善”还是“小善”呢?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它与“道”的符合程度。
符合就是“善”,符合得越多,就是“上善”。
水“德”为什么是“上善”?就因为它“几于道”——非常接近“道”。
这个非常接近“道”的“水德”,究竟有些什么具体“功德”呢?就是因为它“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高风亮节啊!水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了,我们身体里四分之三都是水。
上善若水的意思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厚德载物
1. “上善若水”呀,那就是说要像水一样柔和善良,能适应各种环境。
就好比咱身边的老好人,不管啥情况都乐呵呵的,跟谁都能处得来,这就是一种上善若水的表现啊!
2. 厚德载物呢,就像是大地承载万物一样,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心。
你看那些有气度的人,别人犯错了也不轻易发脾气,这可不就是厚德载物嘛!
3. 上善若水,意味着咱得有如水般的温柔和善良。
就像妈妈对待孩子,那耐心劲儿,不就是上善若水嘛!
4. 厚德载物呀,就像一艘大船能装下很多东西。
咱交朋友也得有这种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斤斤计较,才能交到真心朋友呀!
5. 上善若水是一种境界,像水一样默默滋润万物。
你想想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他们不就是上善若水的典范吗?
6. 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大格局,能容纳不同的人和事。
就跟一个团队一样,大家性格各异,但为了目标能团结在一起,这就是厚德载物的力量啊!
7. 上善若水的人,走到哪儿都让人觉得舒服。
好比那个总是微笑待人的邻居,多亲切呀,这就是上善若水的魅力!
8. 厚德载物,就像那广阔的天空,包容着一切。
那些成功的领导者,不都是有厚德载物的品质吗?
9. 上善若水,像水一样不与万物争。
你看那些与世无争的隐士,过着自在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上善若水吗?
10. 厚德载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就如同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辈,他们的胸怀和品德令人敬仰,这就是厚德载物啊!
我觉得呀,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质,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内比外访”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内比外访”心得体会模板心得体会: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上善”是一种道德追求和人生信条,也是一种处世之道。
上善若水的意义是以善良、善心、善行为基础,努力追求更高尚的品质,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而“厚德载物”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意味着具备了厚道的品德和广泛的才能,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内比外访”的方式来提升自己,以下是我对这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内比外访”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全面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更好地进行提升和改进。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我会定期回顾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学习成果,总结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
比如,我发现我在与团队合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沟通和领导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为了弥补短板,我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阅读相关书籍,也经常向身边的优秀同事请教和学习。
其次,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对比,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与其他同事进行了解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同事在某些领域比我更有优势,比如在技术上更为精通或者在沟通能力上更出色。
这些对比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进一步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在面对比自己更强的同事时,我会虚心请教,开拓自己的眼界,学习他们的优秀之处,力求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成功之道。
此外,在“内比”和“外访”的过程中,我还发现通过积极参与和投身于工作中,有机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参与各种项目和工作,我深入了解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同时,参与工作还让我有机会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比如,我曾经参与了一个跨部门的项目,通过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事合作,我学会了更好地协调和沟通,更加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我认为“内比外访”还包括不断学习和思考,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
上善若水泽万物,厚德载物耀百世。

上善若水泽万物,厚德载物耀百世。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
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
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
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
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
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最高的善,如水一样。
水润泽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长短,停留在众人所厌恶之地,这种品格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任方圆。
至善之人,随圆就方,心随境转,心境合一,任物变幻,岿然不动。
“天下之事,尽于方圆之内”,“方圆文化”是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
“方圆”,起源于对宇宙最初的认识,即“天圆地方说”。
《周髀算经》中载,“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这是古人一种朴素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朴素的认识论,影响到古人的人格追求。
孔子曾游学来到鲁国,问学于老子。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很是疑惑,问道:“水有何德?”面对孔子的疑问,老子说出了一句经典的词语,“上善若水”。
看似随意说来,其实却透露着道家思想的精髓,道理也很简单,老子随后解释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
”在老圣人看来,水、婴儿和女人三样东西,最接近于道。
水之特征和作用多多,简而言之,其一,柔弱却可胜刚强;其二,谦卑处下;其三,滋润万物而不争;其四,随圆就方。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概莫如此。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词语你能解释透吗?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词语你能解释透吗?“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先分开解释:“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一书,原话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
”在这里说的是至高的品德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不争名逐利。
居住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在这里“上”的意思是“最”。
“上善”即理解为:高尚的品德、最善。
在道家看来,水可以是涓涓细流,也可以是波涛汹涌。
因此它便赋予了刚柔并济的理解。
它能润泽万物却从不图回报。
其实在这里,老子通过水来讲述一个人该有的品德,刚柔并济同今天所说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样。
帮助了别人而不图回报。
水的包容万物,奔腾到海,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将眼界、格局、胸襟以及气度放开,不是为了一点利益就患得患失,而是从大局着手。
其实懂了“上善若水”也便懂了做人之道。
“厚德载物”则是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大地的气势一样宽厚和顺,一个人要能增厚美德,包容万物。
因此这句话是希望人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德。
对万事万物都能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
如今这两句总是连起来用,是因为道理相通,在看待一些事和一些人的时候能够一视同仁,帮助他人而不图回报。
做人应该从大局着手,不是为了蝇头小利而拼个你死我活。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可以说权利非常大了。
在他老家桐城的房子与吴家为邻居,两家的院落之间有一条巷子。
吴家想扩建自己的小院,因此要占用小巷。
张家人自然不同意。
双方争执不下,张家人就写了一封信给张英,让张英出面解决。
而张英看到家信就回复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完张英的书信,便知道了其中的含义,并且主动让出了三尺。
吴家本来很生气,但是看到张家人不再争执反而让出了三尺,顿时感慨颇多吴家人也主动让出三尺。
因此这个小巷就成为了六尺巷。
当张英看到书信后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而动用权利,而是劝导家人应该用大度的胸襟对面此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
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
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厚德载物”的含义“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对联 - 经典对联 -

上善若水对联- 经典对联-上联:上善若水泽万物下联:厚德载物耀百世横批:气节不衰上善若水唯不争厚德载物取势坤横批: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泽万物厚德载物顺承天横批:德合无疆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乎,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
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
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厚德载物”的含义“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由于出处年代久远,加之古人的话一个字概括多种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人们理解不同,说法不一。
我们在正确理解古人说话的含义时,必须将前后相关的话语、省略语句、引伸意思联系起来理解,才能领悟古人说话的真实含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
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
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呢?为此,孔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效、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层次的解释:
孔子说:水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好像有义;
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前呼后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天行健(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
这句话是阐述强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当我们理解了这句话后,真的叹服华夏精英周文王被关在牢笼七年里,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经》中豪气冲天喊出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万古回荡的豪言壮语。
秉承父辈的宏志,气势豪迈的大英雄周武王后来率领几万锐不可挡的军队,“牧野之战”誓言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那就不是怪事了!明白了前一句话的含义,对后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容易理解了。
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
“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紧密联系,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
意思是说,君子应
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这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告诫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
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
由此可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展示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两句话联系起来,意思与原来出处就有了新的取舍。
两句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由此而感叹:我们的老祖先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美德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思想境界是多么崇高。
难怪他们能够在与大自然抗争的遥远岁月,逢灾受难、历经艰险,从“山顶洞”涉水到“河姆渡”,又爬上了“半坡村”,再走到“二里头”,继后遍布黄河长江流域。
一次又一次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出,一次又一次从险象环生的民族生存竞争中生还。
他们自强不息,生息繁衍,由弱到强,发展壮大,以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文明延续,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在亚洲开创了一大片美丽富饶的生存空间。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正是因为有如此美德赋予了中华民族柔中带刚,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由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中国魂,使得中华民族得以雄居世界的东方。
环顾浩浩寰宇,面对动而不静的世界,谁有理由说,具有如此美德的民族,不会再一次在世界崛起,光芒照耀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