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合集下载

上善若水的意思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于《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上善若水,意味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样,无私无欲,能够滋润万物。

厚德载物,则是指人的品德深厚,能够承载和包容各种事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高尚的品德应该像水一样,无私无欲,滋润一切。

水是自然界中最为柔软的物质,却能适应各种环境,滋润万物。

它不争不抢,不随意杀伤,不对人类造成伤害,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滋养大地,滋润万物。

上善若水的含义是要我们以柔善的心态对待他人,不争不抢,不伤害他人利益,而是用善意和友爱去滋润他人。

厚德载物是指人的品德要深厚,能够承载和包容各种事物。

人的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诚实守信、善良友爱、正直公正等。

一个人的品德深厚,就像容器一样,能够容纳各种事物,包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多样性。

同时,厚德也要求人们能够承担起责任,尽自己的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是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的指导,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能够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以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上善若水告诉我们,善良与友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而不是争斗和争夺。

只有当我们学会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建立和谐社会。

厚德载物也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品德,能够承载和包容各种事物。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方式。

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不诚实守信,那么他的行为就会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他人利益。

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深厚的品德,他就能够承担起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够为自己创造幸福,也能够为他人创造幸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理解和包容他人。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之解释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之解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解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德行,就像大地能够承载万物一样,能够包容和滋养一切。

具体来说: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八章,是最高境界的修养,形容一个人的品行和善行就像水一样,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能够停留在人们不愿停留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厚德载物:同样出自《老子》第八章,指的是深厚的德行能够承载和承受很多,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将其高尚的品德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之中。

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和信赖。

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它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具体来说,厚德载物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时指道德高尚者能担当大任。

综合来看,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高尚品德的难得,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善良和外在的德行,以此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什么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什么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什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词语出处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20xx年-公元220xx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

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

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补充: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那么的。

一曰守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

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X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

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

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

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

无所滞,而生其形,静。

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道家哲学编辑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冯跃利书法上善若水冯跃利书法上善若水(2张)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老子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

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上善若水与厚物载德

上善若水与厚物载德

上善若水与厚物载德引言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先秦时期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为:世界上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

水施万物而与世无争,哺育众生但不求厚报,养育天地却从不自恃……。

上善就是最好的,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

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而且水还总往低处流。

即做人应如水,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即具备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即水具备了守拙、博大、透明、齐心、公平、坚忍、灵活的特性和品质一曰守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

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

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羊若含玉创作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老子看来,水的显著特性和作用有:一、柔;二、停留在卑贱的地方;三、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那么最完善的人格当然也应具有这种心态与作为:他人不肯去的地方,他愿意去;他人不肯做的事,他愿意做.他就具有骆驼般的精力,忍辱负重.他只知默默奉献,却从和气他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所谓“善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吧.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似乎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似乎有义;浩荡无尽,似乎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似乎有勇;安顿没有高下不服,似乎守法;量见若干,不必削刮,似乎正直;无孔不入,似乎明察;发源必自西,似乎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干净,又似乎善于变更.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正人遇水必不雅.《周易》亦云:“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正人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渊博精湛的学识培养学子成才.打造“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进程是一个锻造盼望中幻想人生的进程,也是否认中确定自己的进程.完美不是一道景致成就的,而是春夏秋冬的往复重叠,江河山岳的携手同行;厚积薄发的成功人生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大众的普遍评议与认同.当你能听进去他人不合的声音与建议,采取他人完全善意的忠告并优化自己的处世之道、为人之理时,你的人生才会有可能承载起生命的种种希望,你的出色才会有可能成为众人眼里的一道认可的风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中华丽德的一种归纳综合,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症结词“道”是老子哲学的焦点,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轨则,“几于道”的“几”是“异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懂得成“达到、相符自然轨则”.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妙的品格)前后呼应.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妙的品格,崇高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肯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妙境界,相符自然轨则.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妙品格的示范,建议人们效仿呢?为此,孔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能、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条理的说明:孔子说:水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似乎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纪律,似乎有义;浩荡无尽,似乎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似乎有勇;安顿没有高下不服,似乎守法度;量见若干,不必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不雅点,违心地趋附他人),似乎正直;无孔不入,似乎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似乎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干净,又似乎善于变更.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正人遇水必不雅(不雅察、体会、感悟、效仿).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正人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前呼后应阐述了才干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天行健(苍天居高临下,以强有力不成抗拒的运行轨则影响世界),正人以自强不息(有才干的人应该不竭追求、朝上进步、强壮自己).这句话是阐述强者应当通过不竭的尽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干.当我们懂得了这句话后,真的叹服华夏精英周文王被关在樊笼七年里,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经》中豪气冲天喊出了“天行健,正人自强不息”这一万古回荡的豪言壮语.秉承父辈的宏志,气势豪放的大英雄周武王后来带领几万锐不成挡的部队,“牧野之战”誓言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那就不是怪事了!明确了前一句话的寄义,对后一句“地势坤,正人以厚德载物”就容易懂得了.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涵.“正人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慎密接洽,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方人的胸怀气魄.意思是说,正人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涵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这句话与“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相对应,申饬正人不单要有与众不合的济世才干,还要有崇高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力.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由此可见“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表示了中华平易近族顽强朝上进步、蓬勃向上的精力风貌;“地势坤,正人以厚德载物”则展示了中华平易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两句话接洽起来,意思与原来出处就有了新的取舍.两句意思是:最美妙的品格,最崇高的情操,应像水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涵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意思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言,具有深刻的含义。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高的善行就像水一样。

水是非常柔软和温和的,但却可以渗透到任何物体中,扩展到任何空间,并且可以改变形状,适应各种环境。

同样地,善行也应该具有柔软和包容的特点,能够顺应各种情况和环境,无私地为他人带来益处。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拥有深厚的道德品质和美德,可以为社会和他人承担重任。

"厚德"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

"载物"指的是承担责任和服务他人的能力。

这句格言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不仅要有道德品质的修养,还要有为社会和他人贡献的能力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都强调了个人应该具备柔软、包容、无私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应该具备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的能力和责任感。

这两句格言都鼓励人们积极追求道德修养,以及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解释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解释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解释“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上善若水的意思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 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的意思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出自《道德经》。

它的意思是指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温柔、善良、包容和无私,以此来表达对人们品德高尚的期望。

而“厚德载物”则是指有宽广胸怀、高尚品德的人能够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重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厚德载物”则是对人们品德高尚的赞美与期许。

厚德,即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一个具有厚德的人,不仅要具备善良、宽容、正直等美德,还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他们能够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足,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能够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这种高尚的品德和胸怀使得他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重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能够胜任各种职责和角色,做到尽职尽责,不辜负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期望。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家庭中,亲情的关系是最为密切和紧密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和关爱,像水一样温暖和滋润彼此的生活。

在工作和社交中,善良和宽容是人际关系良好的基础。

对他人的包容和理解能够减少冲突和矛盾,增加合作和和谐。

同时,具有厚德的人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社会层面上,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社会如果充满善良、善意和包容,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充满温暖和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和睦。

而具有厚德的人则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他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影响着身边的人,带动和推动着整个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都是对人们品德高尚的期望和赞美。

善良、宽容和包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美德,而具有高尚品德和胸怀的人则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以善良和高尚的品德为目标,努力成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的意思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的意思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的意思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自己有高的人格修养,有泽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心态,在纷杂的世间总会处事不惊,活的坦然。

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任”意为:“任凭”“承担”。

“方圆”意为:天地间。

厚德载物: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恒古今:从古代到现代。

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

做人处事,虽然要灵活应变,但其最根本的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才是真正的“上善”,才是立身之本。

崇尚“上善若水”,自然“任”其“方圆”。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

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

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厚德载物”的含义“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

什么什么载物的四字成语

什么什么载物的四字成语

什么什么载物的四字成语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立壁千仞,无欲则刚“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厚德载物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厚得载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

意思是说多做好事,善事日积月累就象滴水汇成江河湖海而升华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拥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带物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地大物博、庞然大物、物华天宝、物极必反、物竞天择、格物致知、暴殄天物、恃才傲物、睹物思人、物美价廉、物是人非、万物之灵、冷血动物、物尽其用、厚德载物、探囊取物、玩物丧志、身外之物、待人接物、物归原主、损己利物、青毡故物、格物穷理、接人待物、民胞物与、一切万物、随物赋形、筐箧中物、铁腕人物、万物一府一、地大物博释义:博:丰富。

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二、庞然大物释义: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出处:唐·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义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义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义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尽管从总体上看,老子的处世哲学是消极、无为的,但如果剔除其消极成分,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则的。

一曰守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

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

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

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着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

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

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

上善若水泽万物,厚德载物耀百世。

上善若水泽万物,厚德载物耀百世。

上善若水泽万物,厚德载物耀百世。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

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

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

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

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

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最高的善,如水一样。

水润泽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长短,停留在众人所厌恶之地,这种品格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任方圆。

至善之人,随圆就方,心随境转,心境合一,任物变幻,岿然不动。

“天下之事,尽于方圆之内”,“方圆文化”是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

“方圆”,起源于对宇宙最初的认识,即“天圆地方说”。

《周髀算经》中载,“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这是古人一种朴素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朴素的认识论,影响到古人的人格追求。

孔子曾游学来到鲁国,问学于老子。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很是疑惑,问道:“水有何德?”面对孔子的疑问,老子说出了一句经典的词语,“上善若水”。

看似随意说来,其实却透露着道家思想的精髓,道理也很简单,老子随后解释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

”在老圣人看来,水、婴儿和女人三样东西,最接近于道。

水之特征和作用多多,简而言之,其一,柔弱却可胜刚强;其二,谦卑处下;其三,滋润万物而不争;其四,随圆就方。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概莫如此。

德行天下的四句话

德行天下的四句话

德行天下的四句话
古语:厚德载物,德行天下。

德行天下的意思是对人对事,都要有道德之心,以兼容之心诠释坚持内涵。

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译文:最好的行善事像水那样。

水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他甘心处在众人所憎恶的卑洼地方,所以它接近于道。

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地,要像水那样深沉,待人,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谈,要像水那样诚信,正善治,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物不争,所以不要担心。

赏析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把良心放在第一位,德行天下者,必然会厚德载物,心宽,赢得一世,嘴狠,只赢一时。

对人宽容大量,学会迁就忍耐,咄咄逼人,惹人厌,即使嘴上赢了,却输掉了人心。

再穷别撒谎,再难别骗人;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因为别人信任你,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否则有一天当别人把你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诚信可赢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德行天下才能厚德载物。

人生路很长,自己别把路走窄了,把人做好了,什么都会有的,永远不要透支身边的人对你的信任。

失去诚信=终生破产。

(完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完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老子看来,水的显著特性和作用有:一、柔;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那么最完善的人格当然也应具有这种心态与作为:别人不愿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做的事,他愿意做。

他就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忍辱负重。

他只知默默奉献,却从不和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所谓“善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吧.孔子云: 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周易》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打造“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过程是一个锻造渴望中理想人生的过程,也是否定中肯定自己的过程。

完美不是一道风景成就的,而是春夏秋冬的往复重叠,江河山岳的携手同行;厚积薄发的成功人生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公众的普遍评议与认同。

当你能听进去别人不同的声音与建议,采纳别人完全善意的忠告并优化自己的处世之道、为人之理时,你的人生才会有可能承载起生命的种种希望,你的精彩才会有可能成为众人眼里的一道认可的景色“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词语你能解释透吗?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词语你能解释透吗?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词语你能解释透吗?“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先分开解释:“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一书,原话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

”在这里说的是至高的品德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不争名逐利。

居住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在这里“上”的意思是“最”。

“上善”即理解为:高尚的品德、最善。

在道家看来,水可以是涓涓细流,也可以是波涛汹涌。

因此它便赋予了刚柔并济的理解。

它能润泽万物却从不图回报。

其实在这里,老子通过水来讲述一个人该有的品德,刚柔并济同今天所说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样。

帮助了别人而不图回报。

水的包容万物,奔腾到海,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将眼界、格局、胸襟以及气度放开,不是为了一点利益就患得患失,而是从大局着手。

其实懂了“上善若水”也便懂了做人之道。

“厚德载物”则是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大地的气势一样宽厚和顺,一个人要能增厚美德,包容万物。

因此这句话是希望人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德。

对万事万物都能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

如今这两句总是连起来用,是因为道理相通,在看待一些事和一些人的时候能够一视同仁,帮助他人而不图回报。

做人应该从大局着手,不是为了蝇头小利而拼个你死我活。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可以说权利非常大了。

在他老家桐城的房子与吴家为邻居,两家的院落之间有一条巷子。

吴家想扩建自己的小院,因此要占用小巷。

张家人自然不同意。

双方争执不下,张家人就写了一封信给张英,让张英出面解决。

而张英看到家信就回复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完张英的书信,便知道了其中的含义,并且主动让出了三尺。

吴家本来很生气,但是看到张家人不再争执反而让出了三尺,顿时感慨颇多吴家人也主动让出三尺。

因此这个小巷就成为了六尺巷。

当张英看到书信后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而动用权利,而是劝导家人应该用大度的胸襟对面此事。

解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解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解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是“非常接近、达到、符合”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几于道”与“上善”(美好品德)前后呼应,因此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老子说水是“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导人们效仿呢?为此,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将水被崇尚为“上善”的原由,从功德、特征、性格、行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层次的诠释。

孔子说:水有多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万物,视为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视为有义;浩大无尽,视为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视为有勇;发源必自西向东,视为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视为仁爱。

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会感悟、效仿。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前后呼应,阐述了才能与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世界,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强壮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强者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具备超凡的济世才能。

当我们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得不叹服华厦周文王被关在牢笼七年里,居然能在所著的《易经》中喊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古回荡的豪言壮语。

秉承父辈宏志,气势豪迈的大英雄周武王率领几万锐不可挡的军队,在“牧野之战”高喊“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举起你的戈、排好你的盾、竖起你的矛),将纣王的几十万商军打得落花流水。

明白了这些,现在我们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更容易理解了,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课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四)》P93《道德经》第八章
【上课时间】45分钟
【课前学生准备】
1、课前熟背《道德经·道经》1—5章、8章,借用工具书和网络自学,初步疏通文意
2、分小组搜集水的哲学;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对水的认识;君子的诗歌警句;君子的故事。

【上课学生】九年级
【课型】讲读课、诵读课、综合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老子和《道德经》;
2、获取网络信息,整合资料,筛选历史名句、君子故事,感知善之美;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积累经典;
2、读中感悟经典;
3、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师生共享,分享感悟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上善若水”中水之德;
2、在生活中树立“七善”,用经典指导生活,经典、生活水乳相融。

【教学过程】
一、知水之力(5分钟)
1、你心目中的水是什么样的?
2、电影导入
电影导入:《太极张三丰》中太极宗师张三丰在水之力中悟出太极的片段:【导语】太极是道家的代表,提倡以柔克刚,无形胜有形。

而在中国的国学经典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崇尚“水”,崇尚“不争”,崇尚“柔弱”、崇尚“无为”,崇尚“无私”。

从道学演变出来的“武学”,诸如“太极”、“八卦”等文化符号,留给我们后人的启示:领悟到水的精神,修炼心境。

无论处人或者处世,绝非易事,我们今天走近《道德经》中的“水”,去体悟水中深邃的思想。

那么,老子心中的水究竟是怎样的?
3、出示学习目标
二、亲水之意(12分钟)
1、阐明《道德经》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地位(2分钟)
【出示材料】美国作家麦克哈特说:“在西方,《道德经》仅各种英文译本至少有四十多种,除了基督教的《圣经》再没有任何一种书得到如此重视。


老子的《道德经》提出了“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影响了中国历史上诸多学派和帝王,成为他们开宗立派的思想源头和统治之术。

他的思想更波及欧美,影响到包括黑格尔、罗素、尼采在内的大批哲学家。

2、出示学习内容《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10分钟)
(1)出示难点字音、节奏,老师配乐范读(所配音乐:《渔舟唱晚》)
【出示材料】上善/ 若水。

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 几(jī)于道。

居/ 善地;心/ 善渊;与/ 善仁;言/ 善信;政/ 善治;事/ 善能;动/ 善时。

夫/ 唯不争,故/ 无尤。

(2)学生全班齐读
(3)四人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自由练读
出示朗读方法,渗透学法:
【出示材料】“一二二法则”
●慢读第一遍,读顺选文;
●浏览共两遍,组内疏通文意;
●快读两遍,熟读成诵,诵而有感、有情。

(4)小组汇报(抽2—3个小组)
【创设学生汇报过程】
●学生汇报翻译时,引导关注重点句子,感知水的特点:居/ 善地;
心/ 善渊;与/ 善仁;言/ 善信;政/ 善治;事/ 善能;动/ 善时。

●学生汇报自由诵读时,鼓励、表扬有自己理解的诵读;
(5)出示全文翻译
【出示材料】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
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内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三、品水之德(15分钟)
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品悟水之德。

1、播放潺潺的流水声,想象、感知、思考:
(1)在老子心中,水有什么美德?
【出示材料】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如孔子所问,在老子心中,水有什么美德?找出文中的原句,做简要的理解
【创设学生回答】
原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简要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兼爱天下(万物)、君子美德、不争不抢、大公无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顺其自然……
(2)上善若水提出了水具有“七善”,分别是哪“七善”?
【明确】
“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资料补充】
苏辙对水之“七善”注解:
第一,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第二,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

第三,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第四,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

第五,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第六,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3)组内分享:请你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谈谈你对“七善”的理解,并思考其与君子美德有什么共同点?
老师先示范:
【备课资料】上善若水,东晋陶渊明罢官回归田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明志谦如水,隐者的典范;
上善若水,大文豪苏轼仕途风雨兼程,起起伏伏,但是他穿着蓑衣,安然自若,坦然面对,潇洒一生,如水任意东西能方能圆,可谓大丈夫也!
上善若水,现实生活中,乐善好施,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不求回报,利泽万物温暖如水……
【创设学生回答】
搜集资料分享:九年级学生多认识苏轼、陶渊明、王维、李白、唐玄宗等历史名人(可适当补充学过的文章,如《陋室铭》、《爱莲说》、《归园田居》、《岳阳楼记》)
联系实际理解:为人处世、行为规范如交朋友、说话、办事、行为;为政、管理则点到即止
四、悟水之道(13分钟)
1、拓展阅读,对话老子,由水之“七善”深入领悟老子之道。

阅读《道德经》1—5章,选一章你喜欢的选段,熟读成诵,并对话老子,品味其中的“善”道
【出示材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水类比善,我们由善慢慢读出老子之道,老子的话如流水娓娓道来,细细流长。

请写下一两句思考或感悟,对话老子。

(可从以下几方面选一)
对老子之善或老子之道的个人理解
●疑惑
●学完之后的感受
●生活践行的打算
2、写完之后组内互享
3、朗读于文华《上善若水》的歌词,播放音乐,现场毛笔书法——“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在音乐中升华情感
【歌词资料】
上善若水
水滴石穿,逝水光阴,水自无言,江河不尽,
悠悠也传情,涓涓也在心,天地无私,磊落乾坤,
草木也知春,落叶也归根,上善若水,静水流深。

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海阔天空,四海知音,
人生有寒暑,日月有晴阴,饮水思源,涌泉报恩,
萍水总相逢,水乳总交融,上善若水,静水流深。

4、全班配乐,激情朗读(音乐《高山流水》)
5、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