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十表导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史记》ppt课件(42页)

《史记》ppt课件(42页)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2( 3、 、史不众记鸣口·滑则铄稽已金列, ,传一 积)鸣 毁惊 销人 骨。。记﹄
(史记·张仪列传)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
(史记·李将军传)

5(、史失记之·太毫史厘公,自谬序以)千里。句
《史记》中的名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 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 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 纪》
释: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 本纪》
释:干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
责备。赏析:在鸿门宴上,刘邦担心被项羽手下谋杀,借 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可又担心没有向项羽辞行,有失礼 节,这时樊哙就以此言相劝。刘邦也因此躲过一劫。就当 时情形来看,刘邦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关乎性命的关 键时期,也就顾不上什么“细谨”、“小让”。但今天我 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对自己 平时的一言一行等细微末节也应加以重视,小的过失要时 常防范并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就一番宏图伟
19.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史记。魏公子 列传》
释义:事情有不可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赏析:赵孝成王感激公子无忌假传命令夺取晋鄙兵权来保 存赵国,便与平原君商议,拿五座城池赐封公子无忌。公 子无忌听到这个消息,思想上骄傲起来,露出自以为有功 的神色。有个门客劝他道:“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 希望公子忘了它吧!”这说明这样一种处事态度:对人施 了点恩德不要念念在心,而对于施恩于我的人,则一刻都 不能忘记;反过来说,别人有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可以不忘 掉,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关系就和谐了,世界就太平 了。用现代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 矛盾就化解了。

《史记》十表导读课件

《史记》十表导读课件

1
汉官八表
描绘了汉代官员的等级和职务,能够了解古代官员的等级、职务以及晋升制度。
2
盐铁铸币法表
展示了盐、铁和货币的生产及分配过程,此表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工 业和财政等方面的情况。
3
丞相列传
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三位杰出的政治家,包括《史记》中最著名的 刘邦,此表是《史记》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 件
欢迎大家来到关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献之一《史记》十表的导读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这些表格的作者、历史和意》十表:概述
《史记》十表,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它以十个表格的形式,概括了中国丰富的历史信息。每张表都包含着 与中国历史相关的重要数据和事实。这些表格是古代中国最为精彩和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献之一,还是研究 古代中国的重要指南。
结论
《史记》十表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后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起到了非常 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继承的历史文化
美妙的文学艺术品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史记》十表中记录了数千年来 中国历史的许多精彩、珍贵的信 息,它是中国历史学的珍贵宝藏, 值得我们继承。
每张表格的写作风格都非常精细, 特别是在中国文字艺术上,有着 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史记》十表中传递出的古代中 国社会、人类学和经济等方面的 文化内涵,是世所罕见的。
表格的历史和意义
《史记》十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许多重要事件, 如人物的生卒年等。此外,它也帮助了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反映思想观念的转变
十个表格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社 会状况,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如何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史记》-PPT课件

《史记》-PPT课件
2、《史记》对小说、戏剧的发展也有很大 的推动作用。
【阅读链接】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研究 《史记》的学者应首推韩兆琦先生。推荐阅读 韩兆琦先生的《史记:韩兆琦评注本》。另外 韩兆琦先生还著有《史记通论》、《史记评议 赏析》等专著。
【思考 练习 拓展】
1、名词解释:互见法。 2、简述《史记》一书的体例。 3、以《项羽本纪》为例谈《史记》的人物塑造手法。 4、简述司马迁的家世、生平遭遇与《史记》创作的关系 。 5、论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1、《史记》的结构模式独具匠心
《史记》的结构模式分为五种不同的体例,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 千五百余字。
本纪,是按年代顺序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和政绩;
世家,是记录先秦诸侯国和辅汉功臣兴衰的内容;
列传,记述历代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传记,也记载少数民族和 邻国历史;
四、歌颂了一系列爱国英雄和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屈原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将军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五、歌颂了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
《游侠列传》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司马迁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 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 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的高贵品德。
3、《史记》的语言运用精粹传神
1)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富有个性化,传神的反映 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2)叙述语言简练精确,往往使用一两句话甚至几个字 就能生动有力地表现人物情态。
3)叙事记言中还常常引用民谣、谚语、俗语。
二、《史记》的影响
1、《史记》的结构模式、叙事方式、语言 艺术尤被后代散文家所推崇。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2024新版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2024新版

宋代
形成“史记学”,出现大量研究专著, 如裴骃《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 隐》等。
清代
考据学盛行,对《史记》进行详细的校 勘和注释,如梁玉绳《史记志疑》、王 念孙《史记杂志》等。
现代对《史记》的研究与传播
20世纪初
西方史学理论传入中国,对《史记》进行新的解读和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史记》,探讨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史书编写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来源。
提升了历史叙事的艺术水平
《史记》在叙事艺术上的成就对后世的历史叙事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升了历史叙事的艺术水平。
03
《史记》的内容与思想
本纪、世家、列传的内容概述
03
本纪
世家
列传
记录历代帝王的事迹,按年代顺序编排, 反映历史发展的主线。
记载诸侯王国的事迹,展现不同国家间的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分门别类地叙述各类人物的事迹,包括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等,呈现 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史记》的思想内涵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公正, 既看到他们的历史贡献,也指 出他们的过失和不足。
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经历, 传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06
《史记》的研究与传承
历代对《史记》的研究与注释
汉代
司马迁外孙杨恽首次公开《史记》,东 汉班固著《汉书》大量引用《史记》内 容。
唐代
设立史馆,专修国史,刘知几《史通》 对《史记》有高度评价。

《史记》幻灯片课件

《史记》幻灯片课件

《史记》幻灯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和项羽的历史事迹,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中的重要段落;2. 学生能够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难点:秦始皇和项羽的历史事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课件;学具:笔记本、课本《史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秦始皇和项羽的历史短片,引起学生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兴趣;2. 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课件,详细讲解秦始皇和项羽的历史事迹,引导学生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秦始皇和项羽的理解,以及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的应用;5.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史记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知识,完成一篇历史小品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史记》的其他篇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本节课将聚焦于《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这两篇文章不仅记录了秦始皇和项羽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且展现了司马迁严谨的史学态度和卓越的叙事技巧。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学生将能够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同时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中的关键段落,深化对史实的记忆;2. 学生能够分析并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提升文本解读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结合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实际创作一篇历史小品文,体现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造力的发展。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件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件
❖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12
❖ 因夏、商、周三代年代久远,文献资料较少,对这三代的历 史事件只能作粗线条勾勒,司马迁本着“疑则传疑”的审慎 态度写了《三代世表》,此表上溯黄帝,下至共和元年,对 上古直到三代的“帝王授受之正统”及周王朝封建的诸侯世 系作了梳理。司马迁又参照《春秋》、《左传》与《国语》、 《铎氏微》等前代史书谱出《十二诸侯年表》,以周王朝为 主线,按年列出“自共和讫孔子”时期周王朝所封主要诸侯 国的历史事件,欲以此体现出周王室的“盛衰大旨”,弘扬 “王道”,并突显出各诸侯国相互侵伐、违礼逾制、德义渐 衰、谋诈日盛的种种趋势,勾勒出政治模式由“王道”陵迟 为“霸道”的变迁轨迹。
29
❖ 现在我们把十表和有关的本纪对照起来排列,就可 以一清二楚地知道它们的关系所在了。司马迁在每 个表,还有一点小序或者说是前言,说的是这些表 是凭什么编排的,并说明了它们的作用,这里就不 再细说。三皇五帝和夏商,有的是太远了,有的是 诸侯不可得而谱,就是说没有资料可寻,编不了。 到了周以来乃可著,这是因为有孔子的春秋做底子。 尚书呢,由于无年月,或是虽有事实,然多阕,不 能录的。为了谨慎,可疑的就让它存疑了。
9
❖ 吕祖谦通过班固《汉书》中“表”与《史记》 中“表”的比较,较深刻地揭示出“表”在 《史记》中的重要“意义”。 虽然 “十表” 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 形式较为特殊,《史记》的选本一般不选它。 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五体”是浑然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尽管不必再现“十表”, 我们却应该从颇有提纲契领功能的表序中领 略司马迁的史才与史识。
13
2.十二诸侯年表
❖ 都说中国历史有确切年代可据之始,是周召共和元 年(前八四一年)。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本表是从 那一年开始,一年年列下去的,直到周敬王去世, 即前四七七年。分周、鲁、齐、晋、秦、楚、宋、 卫、陈、蔡、曹、郑、燕、吴来记。注意,一共是 十四格。周不算诸侯,吴也没有算。所以叫《十二 诸侯年表》。其实春秋时期出现过的诸侯国有一百 四十多个,此外又有蛮夷戎狄部族三十多个。其主 要的,算作十二个。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六国年表)课件(37张ppt)(共37张PPT)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六国年表)课件(37张ppt)(共37张PPT)

从通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通“摈”,排斥。
宾:
2、文言虚词
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即使 盖若天所助焉 推测,好像……似的。 秦之帝用雍州兴 余于是因《秦记》, 据,凭借 虽:
盖若:表示
用,由于。 因:根
3、词类活用
先暴戾,后仁义。 先:名词 意动,以……为先,把……放在首位。 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 往东迁都的意思。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 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 东徙:
世禄:
矫称蜂出,盟誓不信 蜂一样
蜂:象蜜
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雄:称雄 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 王:名词 用如动词,建立王朝之义。 秦之帝用雍州兴 帝:名词 用如动词,完成帝业之义。 传曰:“法后王。” 法:效 法 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耳:名 词作状语 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表:名 词用如动词,列表编排的意思。
前 事 不 忘 , 明 万 代 是 非 得 失
以 史 为 鉴 , 知 千 秋 盛 衰 兴 荣
六 国 年 表
《 史 记 》 选 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中“表”的体例特点 2、解读《六国年表序》 (掌握实词、 虚词的用法及内容),掌握读表的方 法。 3、体会太史公在其中的历史倾向性
史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汉代文学家、史学 家司马迁所著。记事,上起轩辕,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约 三千年,凡举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天 文、地理、风俗。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共 130篇,50余万字。其中,表十篇,有世表、年表、月表, 自三代迄于太初,略远详近,断限明确,意在解决“并时 于世,年差不明”的问题对于头绪纷繁的历史事件载其发 生的年月;书八篇,帝王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 传七十篇,是为古往今来能够“立功名于天下”的各阶层 代表人物立传。 •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体大思精、 流芳万世的巨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 是一部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追求“历史与人性” 的著作。它的光辉,亘古至今,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华古 代文化的一座仰之弥高的巨峰。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
14
司马迁的外孙杨 恽实现了外祖父 「藏之名山,副 在京师,俟后世 圣人君子」的遗 愿,但随后被 (汉宣帝)腰斩。
15
我们怎样应怎样面对司马迁?
民族精神大厦的奠基者
中华文化家园的拓荒者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伟大的文化殉道者
士人他的民族、国
家2000多年后的今天,当
22

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也是司马迁常用的手法。
如刘邦、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话。刘邦说:“嗟乎!
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的是
自负与野心,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与性格。
23

第五,浓重的抒情性: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
二、应有三篇以上参考文献,研究著作、论文均可。 参考文献写作方式: 作者.著作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数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发表年.期(1) 三、字数为1500字以上。
26
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 学习公羊派《春秋》。 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古 老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 汉盛世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 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春秋战 国到秦汉之际的史料,乃至朝 廷的公文档案。
10
走万里路(知人论世)
①考察历史遗迹 司马迁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对历史真相探根求源。
7
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伟大 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8
家学渊博
父司马谈“学天官 于唐都,受《易》 于杨何,习道论于 黄子。”
9
读万卷书(通晓百家)

史记课件 PPT

史记课件 PPT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 陕西韩城),中国古代 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被后人尊称: “史圣”。
28
司马迁
29
战国七雄分布图
30
• 1完璧归赵 • 2渑池之会
• 3阏与之战
秦赵之争
31
蔺相如
完璧归赵
32
将相和
33
负荆请罪
34
赵国名将—赵奢
35
而 诟 莫 大 于 宫 刑 。 肠 一 日 而 九 回 , 居 则 忽 忽 ,

若 有 所 亡 ,
出 则 不 知 所 如 往 。
每 念 斯 耻 ,
汗 未 尝 不 发 背 沾 衣 也 。
— 《 报 任 安 书 》
18
• 即 使 才 怀 随 和
行 若 由 夷

终 不 可 《 以 史 为 记 荣 》


19
• 人 固 有 一 死 ,
• 死 有 重 于 泰 山 ,
• 或 轻 于 鸿 毛 。 — 《 史 记
20
《季布列传》
21
皆 为 利 来 ;
• • • •

天 下 熙 熙 ,
天 下 攘 攘 ,
皆 为 利 往 。
《 货 殖 列 传 》
22
《萧相国世家》
23
“高帝乃大喜”
24
长平之战
25
《史记》简介
史家绝唱
2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中国的史书只有两类
• 一类是编年体,就是按年代记 述历史的,例如:《春秋》, 《左传》。 • 一类是国别体,就按国家来记 载历史的,例如:《国语》, 《战国策》。
4
第一
充满了爱憎之情

史记(2023版ppt)

史记(2023版ppt)

STEP4
历史记录:《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记载了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武帝时期的历史,具 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文化传承:《史记》 中的人物传记、历史 事件、文化现象等, 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思想内涵:《史记》 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 思想,如仁、义、礼、 智、信等,对后世的 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历史地位:被誉为“二十四
史”之首,对中国历史研究 05
具有重要价值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
02 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作特点:以人物传记为主,
04 兼有历史事件、地理、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记载
《史记》的创作背景
作者:司马迁
1
创作时间:西汉时 2 期
创作目的:记录历 3 史,总结历史经验
列传
列传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记载了历史 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事件。
列传按照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进行分类,包括帝王、 诸侯、将相、士大夫、文人、侠客等。
列传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各个历 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点。
列传是《史记》中最具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部分 之一,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本纪的写作风格严谨,注重史料的准 确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世家
介绍:《史记》中的世家主要记载了诸
01
侯国的历史 内容:包括诸侯国的建立、发展、灭亡 02 等历史事件 特点:以诸侯国的历史为主线,展现了
03
诸侯国的兴衰成败 意义:通过世家,我们可以了解诸侯国 04 的历史,以及诸侯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史记课件ppt

史记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创作背景
继承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吸 收了前人丰富的史料。
受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和思想文化繁荣的推动。
司马迁个人遭遇不幸,发愤著 书,完成了这部不朽之作。
作品评价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丰富、记述详实,具有极高 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对文学艺术的贡献
塑造历史人物
《史记》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刻画 ,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 历史人物,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
远影响。
叙事技巧
《史记》采用丰富的叙事技巧,如 倒叙、伏笔等,使得故事情节跌宕 起伏、引人入胜,对后世的文学创 作提供了借鉴。
语言艺术
《史记》的语言简练明快、质朴自 然,同时又不失华丽和文采,对后 世的文学语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文笔优美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优美 的文笔,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和文学的美感。
用词精准
司马迁在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 象时,注重用词的精准和贴切, 使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历史
事件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语言质朴自然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质朴 自然的语言风格,使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

02
《史记》内容概述
五帝本纪
总结词
记载远古五帝的传说和历史
详细描述
五帝本纪是《史记》的开篇之作,主要记载了远古五帝的传说和历史,包括黄 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位帝王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 展。
夏商周本纪

《史记》十表

《史记》十表

常为太仆。

尉,汉王二年初从修武,为都尉,迁十二月甲年,徙为入汉中,全孝惠、鲁元,侯,六千申,文侯夏侯婴元年。

起岐,攻长社以南,别定汉中及正月丙入汉,定三秦,食邑。

以车骑将军属淮阴,定齐、淮南及下邑,正月丙午,懿侯灌婴元年。

功,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

起砀,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已破臧荼,封豨为阳夏侯。

二十五成。

都尉;入汉,定三秦。

出正月丙午,敬侯年,康侯八二十三卒五百人,前元至霸上,以骑将入定君,入汉,还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侯。

九年,侯昭有罪,国除。

元年初起砀,至霸「子留彭城,用执圭东击羽,急绝方将军击楚,追骑以故不得进。

汉王六月丁亥,谷侯缯贺元年破籍军荥阳,为郎骑将,破锺离昧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

戌,齐侯丁义元年。

留,以骑将入汉,为刘氏;功比戴侯彭祖,五百八十户亥,炀侯刘它元年。

年,节侯光元年。

项籍,侯,千户。

杜得臣元年。

六年以砀起昌邑,以说卫入十月戊胡陵,入汉,以郎七月丙千九百户。

百四十户。

国除。

从起杜,属淮阴,后从灌婴共斩项正月己酉,庄侯杨喜元年功,侯,七百户。

九十九宋子。

以赵羽林将初从,击定诸七八年,侯九坐买塞外年从起下邽,击阳夏,以都三月辛卯,庄侯房侯,千五百户。

常山王。

陈馀反,袭耳,弃国,与大四月,武侯张敖元繁。

从,汉三年,从击诸侯,十一月壬寅,庄侯八二十三九十五人,告淮阴侯信反,侯,二千户。

年十二月甲寅,侯栾说元年。

秦,为相,合诸侯兵钜鹿,破秦比须昌侯,以廷尉死事,千九百户。

杜恬元年。

用御史初从出关,以内史击千人前二年从起阳夏,击项年二月辛相从击籍,还击荼,以故二千石将为列侯,千户。

年八月甲辰,共侯昭涉掉尾元年。

前二年起柘,击籍,定代,为将年正月乙丑,定侯冯溪元年起定陶,以大谒者击布,侯,千户。

为淮阴守。

项氏年三月丁巳,安侯刘襄元年。

帝时,为丞相。

从起丰,以郎将入汉,从击年六月壬辰,节侯以客从汉。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

《史记》PPT幻灯片课件
分享内容
学生自选喜欢的《史记》篇章,阐述喜欢的原因、篇章的主要内 容及启示意义。
分享方式
课堂发言、小组内分享等。
思考题:如何运用《史记》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思考题目的
引导学生思考《史记》中的智慧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
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内容
结合《史记》中的历史故事、人 物性格及智慧,思考如何在现实 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解决问题, 如处理人际关系、应对挫折等。
作者司马迁生平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 于龙门,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 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 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 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 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 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 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塑造 了一批历史典型人物。
通过人物言行、事迹等表现其性 格和思想,使读者产生深刻印象。
人物塑造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学价 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言风格及修辞手法运用
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表现力, 能够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 排比、对偶等,增强文章气势 和感染力。
语言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 性和艺术魅力。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史记》课件

《史记》课件
多样的修辞手法
《史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 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独特的文学韵味
《史记》作为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其语言具有独特的文学韵味 ,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史记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先河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 的史书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02
阐述管仲、晏婴在政治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如善于分析形
势、把握时机、运用策略等。
对现代政治的借鉴意义
03
探讨管仲、晏婴的政治智慧对现代政治中领导者的决策、管理
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孙子吴起列传:兵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孙子、吴起的生平事迹
介绍孙子、吴起的出身背景及他们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
兵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number {01}
《史记》课件
目录
• 史记概述与背景 • 本纪部分精选解读 • 列传部分精选解读 • 书表部分精选解读 • 史记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01
史记概述与背景
史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司马迁
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曾 任太史令,负责掌管国家图书和编写 史书。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以 极大的毅力和才华完成了《史记》的 编纂工作,旨在“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将相和的故事情节
阐述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情节 ,以及他们在维护赵国利益方面的共同努力。
3
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探讨将相和的故事所传达出的团结合作、顾全大 局等精神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04
书表部分精选解读
礼书:礼仪制度及其社会功能

史记课件ppt

史记课件ppt
文化思想
02
在《史记》的文化人物传记中,有许多重要的文化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文化思想涉及到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潮流和文化氛围。
文化传承
03
在《史记》中,文化传承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这些文化人物传记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著作,也记录了他们对于后世的传承和影响,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发展脉络。
01
弘扬民族精神
《史记》通过记载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02
倡导人文主义
《史记》关注人的命运和价值,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对后世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6
CHAPTER
《史记》研究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关于《史记》的学术著作不断涌现,从不同角度对《史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04
CHAPTER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叙事角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多种叙事角度,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客观叙述等,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也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
叙事结构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纪传体的叙事结构,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多个故事和事件来展现历史。这种结构使得历史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叙事语言
政治智慧
在《史记》的政治人物传记中,有许多政治智慧值得借鉴和学习。这些政治智慧涉及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制定政策、如何治理国家等方面,对于现代的政治家和领导者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文化人物
01
在《史记》中,有许多文化人物的传记,如孔子、老子、墨子等,这些人物的传记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著作,以及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史记课件
目录
《史记》简介《史记》内容概览《史记》中的重要人物《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的影响与价值《史记》研究现状与展望

《史记》十表导读课件

《史记》十表导读课件

十表在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十表作为中国历史的经典著作 ,对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 兴趣和爱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表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 养。
十表的编纂方法和体例对历史 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 助于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 果。
THANKS
十表的文献价值与影响
文献价值
十表作为《史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 献价值。这些表格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数据和资料 ,还通过精心设计的表格形式,使得这些数据和资料 更加清晰、易于理解。
影响
十表作为《史记》中的重要内容,对后人的历史研究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为后人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资料和数据,还为后人的历史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借 鉴和参考。同时,十表中所蕴含的历史观和人物评价也 对后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史记》十表导读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史记》十表概述 • 十表导读 • 十表研究 • 十表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01
《史记》十表概述
十表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
十表包括八书、本纪、世家等内 容,是《史记》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结构
十表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历史事 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层 次分明,结构严谨。
介绍了刘邦的崛起、楚汉战争的过程和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以及汉朝初期的政治和社 会状况。
表九:吕太后本纪
总结词
吕太后的专权与汉朝政治动荡
详细描述
介绍了吕太后在汉朝的政治地位、专权过程 和影响,以及汉朝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后果。
表十:孝景本纪
要点一
总结词
汉景帝的统治与汉朝的发展

史记名著导读课件

史记名著导读课件

而在这以前及以后的史书中,很少看见 如此众多类型的人物,尤其是社会中下层的 人物。这表明司马迁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 的组合体,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社会中发挥
着不同的作用。
人物塑造
▪ 第一,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即通过许多紧张的斗争场面,把人物推到 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展示各自的形象, 表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在矛盾最尖锐的时 刻,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最容易暴露出来。
▪ 例如《项羽本纪》集中了许多重要事件突出 项羽叱咤风云、气盛一世、英勇善战的性格 特征。作者对他在传赞中虽略有微词,但热 情的歌颂、深切的同情却是主要的,这就体 现了项羽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作者在本纪中 没有过多地批评项羽个人的缺点和军事政治 的失误,而是在《淮阴侯列传》,借韩信的 口中道出,这样既不致损害项羽英雄形象的 塑造,而又显示出韩信的非凡才能和过人识 见,同时也展示了项羽性格特征的丰富性和 复杂性。
▪ 第三,用“互见法”来描写人物形象,全 面展示性格特征。所谓“互见法”,指的 是司马迁为组织安排结构、展示传主多方 面性格特征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将一个 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 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 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这样既避免了重 复,又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表现了历史事 件的复杂性与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做到 突出主题,详略得当,而又左右映带,完 整圆融。
▪ 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 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 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 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 又是文学巨著。
创作意图: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史记讲义ppt课件
16
(四)司马迁的其它作品
今存《悲士不遇赋》是晚年的作品,是一篇骚体赋, 抒发作者受腐刑的悲愤的心情。另有散文《报任安书》, 是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司马迁主要在信中叙述了自 己不幸的遭遇,抒发心中的痛苦,以及受辱而坚韧不屈 的顽强意志,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 泰山,或轻于鸿毛”即出于此文。
十二本纪按帝王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是纲十表八书或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或是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专史是对本纪的补充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展开主要叙述贵族之家的历史七十列传描画出漫长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来自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特点的鲜活的历史人物
司马迁和《史记》
1
壹 司马迁的生平 贰 《史记》的思想内容 叁 《史记》的艺术成就 肆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次:随武帝“封禅”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从长安出发,东行到泰 山 “封禅”,司马迁作为皇帝的随从,一路追随武帝到泰山。 封禅之后,他又从武帝“帅师巡边”,出长城、北登单于台 (呼和浩特附近),又东至碣石(昌黎)、辽西(辽宁义县 西),考察了中国北部、东北部许多地区的情况,为后来写作 《秦始皇本纪》、《武帝本纪》、《蒙恬列传》等创造了条件。
《魏公子传》以及楚汉相争的社会、政治、地理形势都有很大
Hale Waihona Puke 帮助。7第二次:奉使随征巴蜀以南 司马迁回到长安后不久,便入仕做了郎中(皇帝的侍卫官,掌 管皇帝的车驾、门卫,皇帝外出时随行左右。),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入仕后,奉武帝之命,奉使随征巴蜀以南,抵达邛(四川邛崃)、 笮(四川汉源)、昆明。这一带属少数民族居住区,司马迁随着出 征的军队,考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收集资料,后来写成 了《西南夷列传》、《货殖列传》,对西南地区的物产、地貌 做了详尽的记述。这次出游使他得到了难以得到的可贵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前人对表的态度
❖ 自从司马迁创立“表”这种史体之后,对“表”的评价有两 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可以刘知几为代表,认为《史 记》所创立的表“无用”——“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 彼谱历,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则?《易》以 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传包五始,《诗》含六义, 故知文尚简要,语恶烦芜,何必欵曲重沓,方称周备。观马 迁《史记》则不然。夫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公卿已下 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其说, 用相考核,居然可知。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 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用使 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乎其间,缄而不视,语 其无用,可胜道哉!”(《史通》卷三);
第三章
《史记》十表导读
1
一.十表概说
❖ (一)前人对表的认识 ❖ 《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
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 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 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 一大特点。 表当然有表格,但不仅仅只有表 格,在表格之前有序。 《史记》的表其实是 一种文体。
3
❖ 牛运震曰:“史之有年表,犹《地理志》之有图经, 族谱之有世系也,昔人推之,以为史家之本源冠冕。 盖事繁变众,则年月必不能详;世积人多,则传载 必不能备。年表者,所以较年月于列眉,画事迹于 指掌,而补纪传书志所不及也”(《史记评注》卷 三)……概而言之,“表”以时间为线索,直观、 系统、简明地表述历史事件,可与纪、传、书、志 等史体参照互补。
7
二、十表的内容
❖ 具体篇名见下:
❖ ——史记卷十三 ——史记卷十四 ——史记卷十五 ——史记卷十六 ——史记卷十七
三代世表 第一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六国年表 第三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第五
❖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12
❖ 因夏、商、周三代年代久远,文献资料较少,对这三代的历 史事件只能作粗线条勾勒,司马迁本着“疑则传疑”的审慎 态度写了《三代世表》,此表上溯黄帝,下至共和元年,对 上古直到三代的“帝王授受之正统”及周王朝封建的诸侯世 系作了梳理。司马迁又参照《春秋》、《左传》与《国语》、 《铎氏微》等前代史书谱出《十二诸侯年表》,以周王朝为 主线,按年列出“自共和讫孔子”时期周王朝所封主要诸侯 国的历史事件,欲以此体现出周王室的“盛衰大旨”,弘扬 “王道”,并突显出各诸侯国相互侵伐、违礼逾制、德义渐 衰、谋诈日盛的种种趋势,勾勒出政治模式由“王道”陵迟 为“霸道”的变迁轨迹。
9
❖ 吕祖谦通过班固《汉书》中“表”与《史记》 中“表”的比较,较深刻地揭示出“表”在 《史记》中的重要“意义”。 虽然 “十表” 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 形式较为特殊,《史记》的选本一般不选它。 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五体”是浑然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尽管不必再现“十表”, 我们却应该从颇有提纲契领功能的表序中领 略司马迁的史才与史识。
第九 第十
8
❖ 《史记》中的“十表”的具体内容,吕祖谦《大事 记解题》卷一中有着非常精彩的勾勒与阐发:
❖ 《史记》十表意义宏深,始学者多不能达。今附见 于此《三代世表》,以世系为主,所以观百世之本 支也;《十二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 国维,所以观天下之大势也。《高祖功臣侯年表》 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 也。《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所以 观君臣之职分也。
6
❖ 认真读《史记》之“十表”,我们可以发现,顾炎武的论断 非常正确。而且,“表”在《史记》中还具有这样的功能: 本来,《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突破了编年 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以人物为中心是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的体现,有利于对人谋、人事乃 至人心、人性的深入探讨。但是,以人物为中心亦有可能出 现一些问题,例如刘知几《史通》中便曾说:“同为一事, 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作为体大思精的史学名 著,《史记》中的“表”正能起到弥补这些漏洞的作用:众 多的人、事都以“世”、“年”、甚至“月”为线索被清晰 地简化、表现出来了。于是,不仅“纪传体”的优势可以得 到充分发挥,编年体的长处也被吸收进来,二者不仅相辅相 承,而且相得益彰。
2
❖ “表”这种史体的渊源、性质,古人有一定的分析总 结,可供我们参考: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 之。按《礼》有表记”;郑玄云:“表,明也,谓 事微而不著者须表以明之,故曰表也”(司马贞 《史记索隐·三代世表》);刘知几曰:“表以谱列 年爵”(《史通》卷二);郑樵曰:“表以正历” (《通志·总序》);顾炎武曰:“表所由立,昉于 周之谱牒,与纪传相为出入”(《日知录》卷二 六);汪越曰:“按表者,纪月编年,聚而为绘图 指掌,经纬纵横,有伦有脊”(《读史记十表》);
13
10
1.三代世表
❖ 这张表列出了从黄帝到共和行政时期帝王和 诸侯王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到,从黄帝之后, 谁生谁,谁生谁,这么一路生下去,清清楚 楚。为什么这么清楚,怎么能这么清楚,这 是一个问题。年表后面有“褚先生曰”,这 是因为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 《史记》。后面是他补写的话。
11
说明
5Leabharlann ❖ 还有一种看法则可以郑樵为代表,认为“表”是史 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史记》一书,功在十 表”。至于为什么,郑樵语焉不详,倒是顾炎武对 此有着精辟的回答:“凡列侯将相、王公九卿,其 功名表著者既系之以传,此外大臣无积劳亦无显过, 传之不可胜书,而姓名爵里存没盛衰之迹要不容以 遽泯,则于表乎载之。又其功罪事实,传中有未悉 备者,亦于表乎载之。年经月纬,一览瞭如” (《日知录》卷二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