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争议处理办法

合集下载

发生劳动争议有哪些解决方法

发生劳动争议有哪些解决方法

发生劳动争议有哪些解决方法?发生劳动争议有哪些解决方法?(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

与其他纠纷不同的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双方已经发生一定的劳动关系而使彼此之间相互有所了解。

双方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

实践中,职工与单位经过协商达成一致而解决纠纷的情况非常多,效果很好。

但是,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一般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又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

除因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外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但是,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且调解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

该程序既具有劳动争议调解灵活、快捷的特点,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

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要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程序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诉讼程序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

劳动争议和纠纷的处理方案

劳动争议和纠纷的处理方案

劳动争议和纠纷的处理方案以下是 8 条关于劳动争议和纠纷处理方案:1. 先冷静下来别着急上火呀!比如说你和老板因为工资闹别扭了,这时候别急着吵吵,冷静才能找到好办法。

咱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对方谈谈,把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清楚地说出来,说不定问题就迎刃而解啦!就像生病得找对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一样。

2. 证据可太重要了啊!要是你觉得自己被不公平对待了,那赶紧把相关的证据都收集起来呀。

像上班打卡记录、工作邮件啥的,这都是能帮你说话的“小伙伴”呢!这不就跟打仗得有武器一样嘛!3. 找个中间人来调解调解呗。

找个大家都信任的人,让他来帮忙从中说和一下,也许矛盾就没那么尖锐了呢。

好比两个吵架的人,有个和事佬在中间劝劝,气氛不就缓和多了嘛!比如老张和小李闹纠纷了,找老王来调解一下说不定就好了,多简单的事儿。

4. 不行就走正规渠道呀!别害怕那些麻烦的程序,该投诉就投诉,该仲裁就仲裁!这就像给自己的权益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保护自己呀!要是小王被单位欺负了,他不去争取能行嘛!5. 和同事们团结起来呀!人多力量大这道理咱都懂吧。

要是大家都面临类似的问题,那就一起想办法,互相支持,总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强吧!这就好比一群人一起爬山,互相拉一把就都上去了。

6. 关注法律法规可不能忘啊!平时多了解了解相关的规定,这样遇到问题才知道怎么应对呀。

这就好像你出门得知道路线一样重要!难道你不想清楚自己有啥权利吗?7. 别不好意思开口,该争取的就得争取!你不争取,别人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呢?好比你想吃蛋糕,不说话别人咋会给你呢?就像小赵想要加班费,就得大胆地提出来。

8. 保持乐观的心态呀!别因为一点纠纷就垂头丧气的。

相信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坚持,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就像在黑暗中只要一直走,总会看到亮光一样!总之,遇到劳动争议和纠纷不要慌,办法总比困难多,要积极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

劳动争议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劳动争议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The world is like a mirror: Frown at itand it frowns at you; smile, and it smiles too.(页眉可删)劳动争议的解决办法有哪些导读: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和程序解决其争议:1、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

2、企业调解。

3、申请劳动仲裁。

4、法院判决。

当事人任何不服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的有关程序进行。

一、劳动争议的解决办法有哪些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条例》等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式和程序解决其争议:1、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仲裁。

2、企业调解。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从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

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60至9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另外,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也可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劳动争议一般由所在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当发生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

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服,则应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4、法院判决。

当事人任何不服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将按照的有关程序进行。

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

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

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职工劳动纠纷是在职场中常见的问题,为了保障职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纠纷处理途径、纠纷处理程序和纠纷处理原则。

一、纠纷处理途径1. 内部沟通协商首先,双方当事人应本着友好的原则进行内部沟通协商,通过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寻求解决办法。

此时,双方可以选择面对面交流、书面函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

2. 劳动仲裁如果内部协商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选择劳动仲裁途径。

劳动仲裁委员会作为公正第三方,将听取双方陈述和提供的证据,进行调解或裁决。

根据《劳动合同法》,双方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劳动争议诉讼如果仲裁裁决对一方当事人不公平,该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依法审理争议,判决后各方需履行。

二、纠纷处理程序1. 登记申诉当事人可将纠纷问题书面申请并提交至公司人力资源部门。

申请中应包括纠纷的事实经过、要求和相关证据材料。

2. 调查核实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对纠纷事实进行核实调查。

核实过程应客观、公正,并尽量听取多方证词和了解相关证据。

3. 协商解决或劳动仲裁核实完成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与当事人进行协商,并寻求解决办法。

如果协商无果,双方可以依照纠纷处理途径选择是否进行劳动仲裁。

4. 判决执行或诉讼根据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双方应按照仲裁结果进行判决执行。

如任何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三、纠纷处理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在整个纠纷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决策,并且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2. 快速解决原则针对职工劳动纠纷,各方应积极协商,尽可能快速解决。

避免纠纷拖延过长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积极性。

3. 互利共赢原则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应注重双方的权益,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为了维护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条例的适用范围、争议处理程序、处理方式和赔偿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适用范围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

这些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种形式的企业。

二、争议处理程序1.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的方式解决。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协商机构,由企业代表和劳动者代表组成,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2. 调解解决:如果协商未能解决争议,双方可申请调解解决。

调解机构由劳动部门设立,调解员由劳动部门指派,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

3. 仲裁解决: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由劳动部门设立,仲裁员由劳动部门指派,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

4. 诉讼解决:如果仲裁也不能解决争议,双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将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三、处理方式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对其进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

2. 欠薪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未支付劳动报酬,可以要求企业支付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

3. 劳动条件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未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或者不符合安全标准,可以要求企业改善劳动条件。

4. 经济补偿争议:劳动者认为企业未按照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可以要求企业支付补偿金。

四、赔偿责任1. 企业因违法行为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

2. 劳动者因故意行为或者严重过失导致劳动争议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而制定的,它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和方式,明确了赔偿责任。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劳动合同争议的案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2024年采取了一系列最新的处理办法。

下面就是关于2024年劳动合同争议的最新处理办法的详细介绍。

一、加强调解和调解机构建设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争议,2024年加强了调解机构的建设和调解工作的实施。

各地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调解团队,提供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

通过加强调解工作的力度,可以避免许多争议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减轻法院的工作负担,缩短争议解决的时间,提高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的效率。

二、推动智能化调解系统应用为了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和质量,2024年推动智能化调解系统的应用。

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劳动合同争议案件的快速处理和准确判定。

智能化调解系统可以根据各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为调解员提供参考意见,提高调解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24年加强了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的提供。

在争议发生前,可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在争议发生后,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劳动者,可以提供法律援助,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和代理。

通过加强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的提供,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争议中的权益。

四、加大处罚力度和违约成本为了减少劳动合同争议的发生,2024年加大了处罚力度和违约成本。

对于恶意违约的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经济赔偿。

对于一些恶意欠薪、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以维护劳动合同的正常执行和公正法治的原则。

五、建立劳动合同争议快速仲裁制度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争议,2024年建立了劳动合同争议快速仲裁制度。

该制度通过设立专门的劳动合同争议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程序,快速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与技巧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中因利益分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争议,导致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而产生的矛盾。

劳动纠纷对企业和员工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有效地处理劳动纠纷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处理劳动纠纷的方法与技巧,旨在帮助大家摆脱冲突并达成双赢。

一、沟通与协商沟通是解决劳动纠纷的第一步和基础。

双方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尽量达成共识。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冷静:尽量避免情绪失控,客观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2.倾听和理解:虚心听取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

3.提出建设性建议:在沟通过程中,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尽量避免抱怨和批评。

4.寻求妥协:协商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关键,双方都应主动作出一定的让步,以争取双赢的结果。

二、依法维权在劳动纠纷中,员工有权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果沟通和协商无法解决纠纷,员工可以采取以下合法手段:1.咨询权威: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

2.提起申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劳动监察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官方介入处理。

3.调解和仲裁:参与调解或仲裁程序,接受独立第三方的公正裁决,遵守相应的决定。

4.诉讼:如果其他手段无法解决问题,员工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三、注重预防与管理预防劳动纠纷是最有效的办法。

企业和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潜在的纠纷冲突:1.建立明确的劳动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劳动条件、工资待遇、绩效考核等事项,以避免因为规则不清晰而产生争议。

2.加强沟通和培训: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企业政策和规定的理解,提高双方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

3.及时解决矛盾:发现问题和矛盾时应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扩大化和积累化。

4.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应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员工代表会议、员工咨询平台等,方便员工表达意见。

公司人事处理劳动纠纷流程

公司人事处理劳动纠纷流程

公司人事处理劳动纠纷流程
处理劳动纠纷是公司人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般
公司处理劳动纠纷的流程:
1. 接收投诉,当有员工提出劳动纠纷投诉时,人事部门应立即
接收投诉,并确保保密性和公正性。

2. 调查核实,人事部门应该展开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
以核实投诉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这可能包括与涉及的员工进行面谈,收集文件和记录等。

3. 协商解决,一旦核实了投诉,人事部门应该尝试与相关各方
进行协商,寻求和解。

这可能需要与员工、管理层和工会进行沟通,以寻求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4. 纠纷调解,如果协商解决无法达成一致,公司可以考虑进行
纠纷调解。

这可能需要引入独立的调解员或第三方中介机构,协助
双方就纠纷达成和解。

5. 法律程序,如果通过协商和调解无法解决纠纷,公司可能需
要考虑诉诸法律程序。

这可能包括起诉或寻求仲裁,根据当地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6. 结案和监督,无论最终解决方式是什么,人事部门都应确保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并建立监督机制,以防止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处理劳动纠纷需要公司人事部门保持公正、客观和专业,同时注重与员工和相关各方的沟通和协商,以便尽快、妥善地解决纠纷。

同时,遵循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劳动纠纷解决的方法

企业劳动纠纷解决的方法

企业劳动纠纷解决的方法劳动纠纷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权益,需要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几种解决企业劳动纠纷的常见方法。

1. 内部沟通和协商内部沟通和协商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首要步骤。

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或员工代表机构,负责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

通过及时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问题,并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引入第三方调解如果内部沟通无法解决劳动纠纷,企业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

第三方调解机构通常由专业的调解人员组成,他们可以客观公正地介入纠纷,并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调解的过程通常会比较迅速,可以避免长时间的诉讼过程。

3. 仲裁如果调解无法解决劳动纠纷,企业和员工可以选择仲裁作为解决办法。

仲裁是一种法律程序,由专业的仲裁机构或仲裁员负责处理纠纷。

仲裁的过程相对较为正式,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需要遵守。

4. 法律诉讼作为最后的解决办法,企业和员工可以选择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劳动纠纷。

法律诉讼是一种通过法庭审理纠纷的方式,需要双方提交证据,并接受法官的判决。

法律诉讼的过程相对较长,费用较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总结解决企业劳动纠纷的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内部沟通和协商是最基本的解决办法,可以避免纠纷的升级。

如果无法解决,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调解、仲裁或法律诉讼。

在解决劳动纠纷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劳动合同争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在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的最新处理办法如下:一、建立更加公正高效的仲裁机构和解决机制为了加强对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国家将进一步建立更加公正高效的仲裁机构和解决机制。

这些机构和机制将充分考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通过专业化的仲裁员和法官进行公正的裁决,及时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同时,政府将加大对相关仲裁机构和解决机制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其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倡导和推广劳动合同争议在线解决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劳动合同争议在线解决平台逐渐兴起。

政府将积极倡导和推广这种平台,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在线咨询、争议解决、调解和裁决等服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平台提交申请、提供证据、进行辩论,专业人员会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裁决。

这种在线解决平台既方便快捷,又节省成本,可以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三、完善劳动合同争议调解机制除了仲裁和裁决外,调解也是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劳动合同争议的调解工作,政府将进一步完善调解机构和调解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解决能力。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劳动合同争议调解的宣传力度,鼓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调解解决争议,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四、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为了有效遏制劳动合同争议的发生,政府将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政府将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信用制度,对违法用工、拖欠工资、违反劳动合同等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政府还将加大对劳动合同争议问题的巡查和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五、提升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劳动者是劳动合同争议的一方,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对于解决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将加强对劳动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为劳动者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和知识普及。

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8篇

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8篇

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8篇篇1一、争议处理原则本合同是甲乙双方为解决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而制定的处理办法。

双方应本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原则,以协商、调解为主要方式,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二、争议范围本合同所指的劳动合同争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过程中的争议;2. 工资、福利、奖金、津贴、补贴等劳动报酬方面的争议;3.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4. 培训、保密、竞业限制等协议内容的争议;5. 其他与劳动合同有关的争议。

三、争议处理途径1. 协商解决: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充分沟通,积极寻求共识,达成和解。

2. 调解:如协商无果,双方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遵守。

3. 仲裁:若调解仍无法解决争议,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结果为终局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

4. 诉讼:若仲裁结果无法执行或双方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协商与调解1. 双方应在发生争议后15日内进行友好协商。

协商期间,双方应尊重对方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2. 若协商无果,可在争议发生后30日内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中,双方应积极参与,配合调解工作。

五、仲裁与诉讼1. 申请仲裁前,双方需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确保仲裁结果的公正性。

仲裁过程中,双方应遵守仲裁规则,尊重仲裁结果。

2. 若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逾期未提起诉讼的,仲裁结果即为终局裁决。

六、法律责任1. 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各项约定,违反约定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若因一方违约导致争议,该方应承担解决争议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仲裁费、诉讼费等。

七、其他约定1.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

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劳动纠纷处理措施

劳动纠纷处理措施

劳动纠纷处理措施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争议或纠纷,涉及到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合同、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方面。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劳动纠纷处理措施。

本文将对劳动纠纷的处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劳动纠纷的处理途径1.和解协商:劳动纠纷发生时,双方可以通过和解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

这需要双方进行对话沟通,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并通过妥善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和解协商有助于减少纠纷的进一步升级,保证劳动关系的平稳发展。

2.仲裁和调解:如果和解协商无法解决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选择仲裁或调解。

仲裁是指将纠纷交由独立第三方机构或个人进行裁决,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是指由劳动纠纷调解机构或专门的调解人进行调解,借助其公正、中立的身份,帮助双方就纠纷达成共识。

3.诉讼:如果仲裁或调解无法解决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即提起诉讼。

劳动纠纷诉讼需要符合诉讼条件,并提交相关证据,受到法院的审判。

法院将根据法律和相关证据判决案件,并执行判决结果。

二、劳动纠纷处理机构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专门负责处理劳动纠纷的机构,由独立的仲裁员组成。

当劳动纠纷发生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2.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由调解人组成,负责处理劳动纠纷。

调解人具有公正、中立的身份,可以帮助双方就纠纷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共识。

3.劳动争议仲裁法庭:劳动争议仲裁法庭是专门处理劳动纠纷的法院,由法官组成。

劳动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法庭提起诉讼,并接受法庭的审判。

三、劳动纠纷处理程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劳动纠纷的处理程序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申请:当劳动纠纷发生时,纠纷当事人需要向劳动纠纷处理机构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据和申请书。

2.调解或仲裁:劳动纠纷处理机构将安排调解员或仲裁员进行调解或仲裁。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方法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方法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方法因劳动合同引起的劳动纠纷有多种,其中包括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变更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终止劳动合同而引起劳动纠纷,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等。

处理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劳动纠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要求。

(1)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的处理①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弄清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因,在分清当事人责任的基础上,要求有过错的一方向受损失的一方提供一定的补偿,并督促双方依法补签劳动合同,若双方无意继续合作,则解除劳动合同。

②对于由他人代签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代签的原因,并审查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

对内容合法的,责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签劳动合同;对内容不合法的,应宣布合同无效。

③对于劳动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用人单位误解而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用人单位查明事实真相后,对不符合用工条件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应当予以维持。

④对于不符合合法有条件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宣布劳动合同无效,然后视违法程度责成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⑤对于订立方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分别情况作出处理。

内容合法,只是订立方式不合法后般应认定合同有效,并督促双方补签劳动合;内容和订立方式均不合法的,应认定该合同无效,并按无效合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2)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行的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①对于不履行劳动合同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搞清不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因,对用人单位无过错的,督促劳动者依照有关规定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对用人单位有过错的,在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同时,可以裁定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由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

②对于履行劳动合同中一方违约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不履行俣同的劳动者首先应说服教育,督促其履行劳动合同,对仍拒不履行劳动俣同的劳动者,应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应当依法裁定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管理办法

劳动争议管理办法

劳动争议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劳动争议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及其所属各部门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三、劳动争议的定义与分类(一)劳动争议的定义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产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二)劳动争议的分类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四、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一)合法原则劳动争议处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法定程序和要求。

(二)公正原则对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一视同仁,公正公平地处理劳动争议。

(三)及时原则劳动争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处理,避免拖延导致矛盾激化。

(四)着重调解原则应优先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双方协商和解。

五、劳动争议处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由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

其职责包括:1、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2、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3、监督和解协议的履行;4、定期向用人单位和工会汇报劳动争议处理情况。

(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劳动争议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其职责包括:1、接待劳动争议投诉,收集相关资料;2、协助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3、代表用人单位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4、对劳动争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三)工会代表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参与劳动争议的处理。

其职责包括:1、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2、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3、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协商。

解决劳动争议的四种方式

解决劳动争议的四种方式

解决劳动争议的四种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四种方式劳动争议是指劳资双方在工作中因为某些问题产生的矛盾,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解决劳动争议是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解决劳动争议的四种方式。

一、协商调解协商调解是一种常见的、非诉讼化的解决办法,它可以在双方达成协议之后快速地结束争议。

在进行协商调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沟通。

双方应该尽可能地保持沟通,并尝试找到共同点。

2.寻求第三方帮助。

如果双方无法自行协商,则可以寻求第三方帮助,如人力资源部门、工会等。

3.制定明确的协议。

当双方达成共识后,应该制定明确的协议,并签署生效。

二、仲裁仲裁是指由专业仲裁机构或仲裁员对争议进行公正、公平、合法的裁决。

与诉讼相比,仲裁的程序更简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此在解决劳动争议时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在进行仲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

不同的仲裁机构可能有不同的专业领域和判决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

2.提供充分证据。

在进行仲裁时,双方应该提供充分证据,并尊重仲裁员的判决。

3.执行判决。

当仲裁员作出判决后,双方应该及时执行,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诉讼诉讼是指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

与协商调解和仲裁相比,诉讼程序更为复杂、耗费时间和金钱成本更高,但是它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方式。

在进行诉讼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法院。

不同类型的案件可能需要提交给不同级别或专业性质不同的法院进行审理。

2.提供充分证据。

在进行诉讼时,双方应该提供充分证据,并尊重法院的判决。

3.执行判决。

当法院作出判决后,双方应该及时执行,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四、调解员调解调解员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派出的专业人士,通过协商和调解来解决争议。

与协商调解相比,调解员调解更加专业化、有权威性和公正性,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劳资纠纷处理办法

劳资纠纷处理办法

劳资纠纷处理办法一、和解: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二、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的,可以向调解组提出书面申请。

三、仲裁: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四、诉讼: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本文整理了条例全文,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详细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企业调解第三章仲裁第四章罚则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第四条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或者仲裁活动。

第六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

▲第二章企业调解第七条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一)职工代表;(二)企业代表;(三)企业工会代表。

解决劳务纠纷的合同内方法

解决劳务纠纷的合同内方法

解决劳务纠纷的合同内方法
劳务纠纷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合同履行而引发的争议。

为了解决这些纠纷,合同中应包含一些方法和程序。

以下是解决劳务纠纷的合同内方法:
1.协商解决:当出现劳务纠纷时,首先应该进行协商解决。

双方应该坐下来谈判,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达成共识。

2.调解解决:如果协商无法解决问题,双方可以选择由第三方进行调解。

调解通常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解决劳务纠纷的方法。

3.仲裁解决: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

仲裁是一种强制性的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4.诉讼解决:如果以上三种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这通常是最后的解决办法,因为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和更高的成本。

在合同中设定这些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双方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
处理纠纷。

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包含这些方法,当事人将不得不自行决定如何解决纠纷,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矛盾和争议。

因此,合同中应该明确规定如何解决劳务纠纷,以避免未来的问题。

- 1 -。

关于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5篇

关于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5篇

关于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5篇篇1第一条合同目的与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明确劳动合同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双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制定本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与员工之间因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等所产生的争议处理。

第三条争议处理原则一、遵循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二、坚持公正、公平、及时、高效处理争议;三、倡导双方通过协商、调解解决争议,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四条争议处理机制一、协商1. 劳动合同争议发生后,双方应首先进行友好协商,寻求解决争议的途径;2. 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充分沟通,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二、调解1. 经协商无法解决争议时,可提交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2. 调解过程中,调解委员会应听取双方意见,查明事实,依法进行调解;3. 调解结果应当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三、仲裁与诉讼1. 若争议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条证据与程序一、双方应提供与争议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面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邮件、通讯记录等;二、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不得提供虚假证据;三、处理争议时,应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第六条处罚与追责一、对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追究违约责任;二、若因一方违法行为导致争议,该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对于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将严肃处理,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劳动合同管理一、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合法、合规;二、员工应遵守公司的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三、对于劳动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应依法进行,并妥善办理相关手续。

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与方法

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与方法

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与方法劳动争议指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关系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争执或纠纷,表现为用工方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及终止方面发生的矛盾,或者在劳动派遣中发生的法律法规纠纷等。

近年来,劳动争议的范围有所扩大,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福利、安全卫生、职业危害等。

劳动争议不仅危害企业经济利益,而且影响企业形象,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以减轻企业可能承受的经济损失。

二、处理劳动争议的可行途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当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多种途径,具体以下:1.协商调解。

按照《劳动争议解决条例》,劳动争议案件在个人劳动报酬纠纷、劳动派遣争议和工程建设纠纷等以外的案件,应当采取调解方式解决。

协商调解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当事人能够自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以结束争议。

2.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中国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争议,不需要进入诉讼程序,降低了争议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损失。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条例》,劳动争议应当采取仲裁方式处理,仲裁裁决是双方当事人履行的最终依据。

3.诉讼。

诉讼是劳动争议最终解决方式,即双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民事诉讼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由法院审理,作出最终判决。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注意事项1.企业应建立劳动关系的书面形式。

双方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签定劳动合同,健全劳动合同内容,确保正确、完整地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避免双方当事人间发生争议。

2.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劳动争议的发生。

企业应当及时介入,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避免争议扩大,有效制止劳动争议的发生。

3.企业应当及时处理劳动争议。

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劳动争议,努力实现最快的解决结果,有效减少社会影响和损害。

4.企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发生劳动争议。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并制定劳动关系规范,防范及纠正劳动争议发生。

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劳资纠纷问题在社会上屡屡出现,但是有些人不知道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从而导致吃亏。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资纠纷的处理方法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遵规守法意识在全社会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促使雇员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形式工作也是就业的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使雇员的个人观念和意识与时代进步的步伐保持一致。

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劳资双方依法履行权利义务,促进用人单位自觉规范用工行为。

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双方用工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避免产生劳资纠纷。

同时,通过正反面案件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认识其采取堵路等极端手段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消除一些劳动者“打官司跑断腿,不如集体上访、上路拦车讨钱快”的错误认识。

注意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违反劳动法、用工严重不规范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和批评。

2、关口前移,健全完善协调机制。

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便捷、高效优势的主渠道作用,对于符合条件而又没有建立调委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在各镇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采取有力措施,督促这些企业尽快组建调委会。

对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小企业,可设立调解小组和调解员,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由当地调委会向企业派驻专业调委会干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要把协调劳动关系的支点放在村企,充分发挥村企“近”(离企业近)、“明”(对企业情况明)、“快”(就地解决问题快)的特点,及时就近妥善处理劳资纠纷。

3、建立欠薪保障制度。

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状况,特别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建立职工欠薪保障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纠纷争议处理办法(一)规章概述1.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司法诉讼。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职工代表、企业代表、企业工会代表。

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下同)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厂长(经理)指定;企业工会代表由企业工会委员会指定。

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具体人数由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并与厂长(经理)协商确定,企业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总额的三分之一。

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企业工会代表担任。

调解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

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由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协商决定。

4.劳动仲裁县、市、市辖区应当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工会的代表、政府指定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办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仲裁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仲裁委员会可以聘任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工会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律师为专职的或者兼职的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兼职仲裁员进行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

5.仲裁程序(1)仲裁庭。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应当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

简单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处理。

仲裁庭对重大的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

(2)管辖。

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设区的市的仲裁委员会和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

(3)委托代理人。

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名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

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或者死亡的职工,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没有法定代理人的,由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4)时效。

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5)仲裁申请。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

申诉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6)受理。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7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做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7)开庭。

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4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接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以缺席裁决。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8)裁决。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不同意见必须如实笔录。

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9)执行。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0)审理期限。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11)回避。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做出决定,并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6.诉讼当事人就劳动争议的有关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受理。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以争议的双方为诉讼当事人,不应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或者第三人。

在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中也不应含有撤销或者维持仲裁决定的内容。

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又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审查准予撤诉的,原仲裁裁决自人民法院裁定送达当事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因超过起诉期间而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的,原仲裁裁决自起诉期间届满之次日起恢复法律效力。

因仲裁裁决确定的主体资格错误或仲裁裁决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的,原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7.企业劳动争议规章制度为维护企业员工的权益,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企业应当按照劳动争议法规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并制定相应的办法。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对于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增加企业依法用工的法律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这方面的事务会越来越多,应当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主要内容该规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劳动争议的归口管理部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等。

(三)制作要求制作该规章应当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在对员工做出限制或者不利于行使其合法权益的决定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履行法定的手续,避免引起纠纷争议。

同时要给予被处理的员工以充分的说明理由的机会,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另外,还要对企业如何应对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等问题做出规范。

(四)范本___________公司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年月日()劳字第号1.目的为正确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公司员工和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2.1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发生争议,适用本办法。

2.2劳动争议是指:2.2.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2.2.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2.2.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2.2.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3.主管部门3.1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劳动争议,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处理。

3.2本办法是处理劳动纠纷争议的依据。

发生纠纷后,人力资源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适时、正确地处理纠纷。

4.处理劳动争议原则4.1着重调解,及时处理。

4.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4.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5.争议解决途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6.调解委员会6.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司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

6.2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6.2.1职工代表;6.2.2企业代表;6.2.3企业工会代表。

6.3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下同)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厂长(经理)指定;企业工会代表由企业工会委员会指定。

6.4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具体人数由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并与厂长(经理)协商确定,企业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成员总额的三分之一。

6.5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企业工会代表担任。

6.6调解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

7.调解程序7.1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

7.2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8.仲裁8.1员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的,人力资源部应当会同法律顾问室,积极做好应诉的准备工作;8.2对劳动仲裁案件,如果公司确实存在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情况的,则应当配合劳动仲裁委员会,争取调解解决;8.3对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法律顾问室如果认为有必要提起诉讼的,应当按司法程序提起诉讼,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8.4公司就员工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力资源部应当会同法律顾问室,依法提起仲裁。

9.诉讼9.1对于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由法律顾问室负责起诉与应诉,人力资源部配合;9.2有关部门要支持法律顾问室,做好劳动争议诉讼工作,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10.附则10.1本办法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由总经理颁布施行。

10.2本办法自年月日起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