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主要成果_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
理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07.04
•【字号】沪建交[2011]660号
•【施行日期】2011.07.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
的通知
(沪建交〔2011〕660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本市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沪府办发[2010]23号),我委组织了对2010年6月1日以前发布的委(包括原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现已清理完毕。
经市建设交通委2011年第5次主任办公会议通过,《上海市占用城市道路人行道设置设施管理规定》等109件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关于公布〈第二批建设工程材料准用管理目录〉的通知》等75件予以废止,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表(继续有效文件109件)
附件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表(废止文件75件)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附件1:
市建设交通委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表
附件2:
市建设交通委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表。
时效铸新港_回眸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五期工程建设_时健
时效铸新港———回眸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五期工程建设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 健 2005年12月25~26日,由交通部组织的验收委员会,对上海外高桥港区五期工程(以下简称“外五期”)进行了竣工验收,认为该工程已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建成,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之内。
工程建成后试运行顺畅,满足了生产要求,总体情况良好,符合设计要求,具备验收条件。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海祜接过了验收委员会的竣工验收证书,由此标志着外五期新港区正式投入装卸生产营运。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港航业迅速发展的态势,外五期工程是上港集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向上海市政府立下的“军令状工程”。
按照计划,该工程必须于2004年年底建成并试生产,作为上港集团做大做强集装箱优势产业,实现上海港集装箱跨越式发展能力续接的新港区。
中央和上海市的有关领导对加快外五期工程建设寄予厚望。
该工程区域原来主要是一片滩涂、芦苇荡。
其位于长江口南港南岸的五号沟岸段,距吴淞口15.5千米,北面与长兴岛隔江相望,西面与外高桥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相邻、陆域相连,东南至五号沟沟口。
南面紧依浦东新区港建路等港外集疏运道路,与上海外环线相接,沟通长三角高速公路网。
工程占地面积约163万平方米。
工程概算总投资27.51亿元,工程决算总价为22.81亿元,并有结余。
回眸艰苦的外五期工程建设,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建设者的风采。
科技建港 彰显成果外五期工程集中了外高桥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集装箱码头建设(改造)的有益经验。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外五期新港区,是迄今由上港集团以项目法人负责制管理建设的港口码头中装备最精良、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集装箱码头。
整个新港区以世界第三代港口暨物流型港口的功能定位,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开发了全新的现代集装箱产业工艺流程布置。
集装箱装卸采用岸边集装箱桥吊———牵引车挂车———轮胎龙门吊的装卸工艺,港区码头、堆场、管理等8个功能区作了科学合理的布置,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为延伸港口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发展建议——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发展建议——基于北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李春艳;郭继孚;安志强;赵晖【摘要】综合交通调查是获取城市交通发展规律、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很多大城市都形成了定期开展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的机制.首先,回顾美国、日本、中国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现状.其次,结合北京市最新开展的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成果,解析北京市交通需求总量及交通结构的变化特征.最后,从全国交通调查标准制定、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调校以及大数据对传统调查的冲击等方面提出未来综合交通调查工作的发展建议.%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is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to discover 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s as well as to forecast future trends. Many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it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mechanism of regularly conducting comprehensive traffic surveys. 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s the existing work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urveys in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hina. Then,by learning Lessons from the 5th Beijing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find-ings in relation to the changes in travel demand and modes. Finally,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a couple of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 national-wide transportation survey regulation, revising survey data, and contending with the challenges from big data era.【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6(014)002【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大数据;北京市【作者】李春艳;郭继孚;安志强;赵晖【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73;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7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100073;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1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围绕城市中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开展的数据调查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抽样调查被访者一天的出行情况以及出行者的社会属性信息。
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2007-2008)
2007年度报告一、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全市人口总量1975万,同比增长2.8%,其中流动人口160万。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297亿元,同比增长12%。
2006年全市交通设施投资310.26亿元,同比增长18%。
汽车保有量109.5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私人汽车50.2万辆,同比增长23%。
全市非机动车注册量1227万辆,同比增长7%,其中电动自行车187.6万辆,同比增长38%。
全市人员出行总量4465万人次/日,同比增长4%。
其中公共交通方式占23.5%,个体机动方式占18.4%,非机动车方式占29.3%,步行占28.8%。
全市机动车交通量约9600万自然车公里/日,同比增长8.4%。
中心城内,机动车交通量主要集中在浦西地区,约占中心城机动车交通总量的77%。
二、道路交通道路与公路设施2006年全市道路总长14619公里,同比增加2392公里,增长20%。
全市道路面积214.9平方公里,同比增长2.6%;车行道面积160.4平方公里,同比增长2.5%。
经营性停车设施2006年全市共有经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审核登记的经营性停车场(库)1554个,车位18万个,车位数同比增长7%。
2006年经营性停车场(库)全年累计停车11905万车次,经营车辆停放收入14.827亿元。
道路交通运行状况上海市中心城快速路系统总体运行状况一般,内环线内(含内环)的高架段和外环线西南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拥挤或拥堵,在一些立交和越江桥隧断面附近甚至出现严重拥堵。
早高峰时段,进出内环线的高架道路交通向心现象比较明显。
晚高峰时段,进出内环线的高架道路交通存在离心现象,但双向差异不如早高峰明显。
内环线内主要干道总体服务水平一般,浦西与浦东差异明显。
浦西地区“三横三纵”主干道平均服务水平均处于拥挤状态,西纵更是出现拥堵情况。
中心城157个交叉口调查结果显示,100个拥挤;52个较拥挤;5个畅通。
三、公共交通2006年全市公共交通系统年日均客运量达1257万乘次,同比增加13万乘次/日,增长1.1%。
绿色导向,慢行优先——上海2040总体规划的交通发展价值观
绿色导向,慢行优先——上海2040总体规划的交通发展价值观陈小鸿;叶建红【摘要】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ore values in Shanghai 2040. With a priority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Shanghai 2040 supports urban space optimization, organizes efficient city 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trategies and goals for Shanghai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s the support of smart growth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This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results of Shanghai 2040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subject plan, in which the goal of 'Four First-class' i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goal of Shanghai, the plan puts forward four strategies for five kinds of areas in the city. The plan also categorizes key areas into four units and accordingly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ac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service.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d friendly system for walking and biking is not only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Shanghai being a livable and healthy city, but also a unique symbol of becoming a global city.%慢行交通是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绿色发展、公平包容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以绿色交通支撑城市空间优化、组织城市高效运行,制定相应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策略、目标,作为资源环境约束下睿智发展的支撑.重点介绍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成果,设定"四个一流"规划目标,根据上海市慢行交通现状问题以及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区分市域5类地区,提出空间差别、品质提升、协同推进、安全保障4项策略.基于慢行优先理念,提出针对慢行优先区、慢行重点区、步行街区和慢行休闲区4类慢行单元的慢行设施改善和品质提升措施.构建和谐友好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不仅使慢行交通成为上海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的具体体现,也将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独特标志.【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8页(P18-25)【关键词】价值观;绿色交通;慢行交通发展策略;上海2040【作者】陈小鸿;叶建红【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育部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育部道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1规划是对未来发展愿景的表述,以及实现愿景的路径选择和行动。
交通调查概述
(1)了解和分析交通的现状 通过交通调查以了解城市或其地区的交通现状并制定有关交通规划是进行交通调查的重要目的。 其调 查内容包括居民用性和出行特征,机动车(客车和货车)属性和出行特征,货源点和货物流动情况,交通工 具,人口与经济指标、土地使用、交通经济、环境、交通运输网和公共交通线路网等情况。 对交通调查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从而对交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包含出行产生和吸引、出行 分布、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城市或区域的结构,交通经济和城市环境等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之上,研 究近期改善措施和解决办法。 (2)预测未来交通量 由调查的数据和收集的资料、 可以预测交通总需求量。 包含一日人均出行次数和城市总出行次数, 一日人均货运量和年货运总量,各种交通工具需求量,交通需求量和相对外交通设施需求量等。还可以预 测交通流量流向。包含客流 O—D 分布、货流 O—D 分布和交通方式结构比的预测,调整城市交通网络规 划,客流货流运输网络的分配等。从而为制定 5—10 年的方案规划和 20 年的方向性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便于交通管理与控制 对客流 O—D 分部预测就可以指导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繁忙路段注意信号控制,保证繁忙 路段满负荷运行。 同样的, 交通现状的全部调查成果和参数均可以为制定技术管理、 行政管理、 法制管理、 安全管理和交通控制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宝贵的经验。 有利益采用良好的交通管理, 从而获得较好的安全率, 最少的厌恶, 最短的运行时间, 最大的通行能力, 最低的运营费用, 最终得到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有利益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信号装置、通讯设施、电脑设备,准确的进行交通调度,使城市交通能够 安全运行。 (4)制定交通规划 交通调查的最终日的是制定远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自行车路网规划,步行交通 规划,货运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规划制定后,必须对规划的交通水平、预期达到的 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提出优选方案或推荐方案。历次交通调查得到的若干成果和参数均要汇编成册,作为 历史的资料和数据的积累,为今后调查提供经验。 2.1.4 交通调查的分类 在交通工程学研究的领域内,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关的其他调查也很多,如行人交通调查,自行车交 通调查,车辆行驶特性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人的(特别是司机和行人)交通生理、心理调查,交通设施调 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况调查,交通路段两侧土地使用特性调查,社会经济调查,照明调查,以及交通 环境调查等。另外,还有在采取措施前后进行对比性交通调查。以上不少交通调查是属于交通工程科研调 查的组成部分。电子计算机在交通工程领域越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交通调查工作的工作量有所减轻。如 交通模拟(交通仿真),只要将有关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利用所编程序,便能把所需分析的车辆或交通流 的动态由计算机(用图像或文字)显示出来。但是电子计算机所需的数据大部分还要由实地调查而得,因此 可以说计算机的应用,对交通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通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而与交通流有关的诸如国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运输状况、城 乡规划、交通设施、家庭同环境、汽车行驶特性、地形、气候、气象以及其他安全设施和措施等等都可做 专项调查。以下介绍交通调查的具体类型。 1、 交通量调查 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路段某一点或某一断面的交通体(双向)的数量,称为交通量,其中时间段等 于或大于一小时。交通体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车流加人流等于交通量。交通量不是固定值,与 观测的那段时间和地点有关系,并且依赖土地使用的性质、人口数、职工数、经济指标、服务水平和气候 条件。 另外在进行交通量的调查时,应把所有车型换算成标准车型,换算方法如下:
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2021年)
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0.28•【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8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8号《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0月28日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1月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11年9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根据2016年2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7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5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21年10月28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本市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和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
1、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介绍城市交通是上海市民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为科学制订全市交通战略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交通矛盾,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09年,市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的综合交通调查,持续更新综合交通基础数据,内容涉及人员出行、车辆出行、货物运输、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车辆停放、交通信息、交通环境等方面,以及有关的城市基础信息。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揭示交通发展内在规律,更新和优化交通预测模型,应用最新调查成果开展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和热点问题研究,这些成果在本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986年第一次综合交通调查为做好首轮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市政府于1986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调查,也是国内城市首次开展的综合性交通调查。
为上海市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交通数据基础,开发了本市交通模型,是世界银行在上海贷款所承认的唯一的交通信息库。
为编制第一轮综合交通规划,内环高架等市政建设的前期研究,以及政府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2)1995年第二次综合交通调查为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市交通大调查,专门成立了交通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调查工作的执行。
通过调查更新了原有调查数据,适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掌握的信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交通状况。
调查数据为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等的编制以及上海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的前期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还于1997年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小样本交通调查,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常年维护与更新。
(3)2004年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更新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和交通模型,编制了《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006-2020)》、《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同时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世博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战略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虹桥枢纽等重大工程前期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
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
第24卷第1期2024年1月交 通 工 程Vol.24No.1Jan.2024DOI:10.13986/ki.jote.2024.01.017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施蓓蓓1,王春松2,杨 超2(1.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绍兴 312000;2.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0)摘 要:综合交通调查是获取城市交通发展规律㊁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㊁制定重大交通规划发展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传统的人工调查与大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是综合交通调查准确高效进行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中新技术㊁新方法的应用,利用手机信令数据㊁公交GPS 和IC 卡数据㊁出租车运营数据等分析城市交通运行状况.重点针对居民出行㊁道路交通㊁公共交通等运行特征进行原因剖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绍兴市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综合交通调查;多源大数据;居民出行;绍兴市中图分类号:U 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432(2024)01⁃101⁃07收稿日期:2023⁃10⁃25.作者简介:施蓓蓓(1969 ),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E⁃mail:zjsxsbb@.通讯作者:杨超(1986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㊁交通模型.E⁃mail:yangchao1@.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ult Analysis of the Fifth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in ShaoxingSHI Beibei 1,WANG Chunsong 2,YANG Chao 2(1.Shaoxing Rail Transit Group Company Limited,Shaoxing 312000,China;2.China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Transport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Limited,Beijing 100050,China)Abstract :Comprehensive traffic surve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basic work for obtaining the law of urban traffic development,predicting future traffic development trend,and formulating major traff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ecisions.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manual surveys and bi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is the key to th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conduct of comprehensive traffic surveys.This paper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in the Fifth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of Shaoxing City.Mainly includes the use of cell phone signaling data,public transportation GPS and IC card data,cab operation data to analyze the urban traffic operation situation.Focusing on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travel,road traffic,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we analyze the caus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oxing City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raffic survey;multi⁃source big data;resident travel;Shaoxing City0 引言绍兴市曾于2006㊁2010㊁2013㊁2015年展开过4次综合交通调查.2020年完成了新一轮的综合交通调查,在调查方法㊁方案设计㊁数据挖掘等关键环节应用了新的方法与技术.1 调查方案设计综合交通调查是全面掌握城市交通发展状况,了解城市人流㊁货流㊁交通设施等基本情况,合理进交 通 工 程2024年行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1].通过综合交通调查所获取到的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对支撑城市规划㊁建设㊁运营等具有重要意义[2].调查方案设计是整个调查过程最重要的1个环节,方案设计既要切合城市发展特征和趋势,又要符合‘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GB /T51334 2018)中的相关规定,同时还要考虑调查经费的限制[3].在设计调查方案之前,对绍兴市城市经济发展现状㊁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现状㊁城市未来规划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2015年进行的绍兴市第4次综合交通调查相比,本次调查采用了人工调查与多源交通大数据融合的方式进行开展,有效的控制调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调查精度.在调查范围㊁调查内容㊁调查规模㊁调查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1.1 在调查范围和调查规模方面为更好的反应中心城和全市出行需求和出行特征,本次调查范围由以往调查的越城区和柯桥区范围扩大到绍兴市市域,重点分析区域为市区范围,即越城区㊁柯桥区以及上虞区,如图1所示.图1 历次交通调查范围示意图1.2 在调查内容与调查手段方面本次调查包括3项主要内容,分别是基于手机信令的居民出行行为分析㊁基于公交刷卡和GPS 数据的公交出行特征分析和基于出租车运营数据的出租车用户出行特征分析.此外,利用居民出行轨迹调查以及核查线道路流量调查2项辅助调查工作更好地校核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模型参数,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整体调查方案思路首先通过收集的人口㊁岗位㊁社会经济及相关交通统计数据,校核手机信令㊁公交和出租车数据分析的吻合性.接着,利用辅助调查数据校核手机数据分析模型参数的合理性.最后,利用公交㊁出租车数据㊁辅助调查数据校核手机信令分析得出的出行总量㊁出行结构㊁出行目的和出行分布等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综合交通调查成果对于绍兴市城市交通模型建立与更新㊁重大交通专项规划编制㊁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适配性研究以及交通热点问题的分析等工作具有重要支撑意义.2 调查技术手段2.1 手机信令数据处理方法2.1.1 手机信令数据概况为满足调查需求,本次分析以绍兴市联通数据为基础.相较于其他运营商㊁互联网商数据,联通已经形成规模的数据服务企业 智慧足迹”,通过与智慧足迹合作,获取精确度更高㊁数据管理更规范㊁数据制式更标准的数据集.手机信令数据的采集应该考虑出行的季节效应[4],选取暑假7 8月㊁新生报到9月㊁春节1 2月数据会导致数据受到学生㊁务工群体影响,偏离正常值.同时,考虑疫情后居民出行大幅度减少,因此选取2019年11月整月绍兴市信令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手机信令数据二次加工获得人口驻留表㊁出行驻留表㊁出行OD 表㊁出行轨迹表㊁流动人口表5张中间表,如表1所示.表1 手机信令数据规模数据名称时间数据规模覆盖范围人口驻留表由长期数据聚合得到600余万条覆盖绍兴各级县市出行驻留表由2019年11月出行生成1200余万条覆盖绍兴各级县市出行OD 表由2019年11月出行生成4300余万条覆盖绍兴各级县市出行轨迹表由2019年11月出行生成900余万条主要覆盖市区流动人口表由长期数据聚合得到全国各省市全国各省市201 第1期施蓓蓓,等: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2.1.2 手机信令数据分析原理手机信令数据是基于基站进行定位,触发机制主要有3种:①开关机㊁接打电话㊁接发短信等事件触发;②周期自动触发;③所处基站区域位置发生变化时触发[5].由于手机通信设备往往一直伴随着用户的出行行为全过程,手机活动的位置往往就是手机用户的活动位置,通过对手机信令数据的计算㊁加工,能实现对手机用户出行行为的辨识㊁采集,如出行活动的起点㊁终点㊁大致的出行路径等,甚至能通过对手机长期出行规律,分析出手机用户的部分出行目的(如通勤㊁就学等)㊁职业出行特点[6].用户职住地判别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连续多天比较用户在区域停留的时段与时长,可计算用户居住地㊁就业地是否属于此区域的隶属度,如当用户连续多天夜间停留在某一区域,则可认为用户居住地是此区域的隶属度较高,就业地同理[7].如图2所示,从通信网络采集后通信事件数据,经过预处理后,根据工作与居住时段分布,结合通信事件数据特性和用户停留时间特性,对用户工作㊁居住数据特征进行特征指标抽取,建立隶属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标准特征向量,形成标准特征向量与待测数据之间的判决规则,最后得到用户的工作和居住地信息.图2 居住地㊁工作地判别流程图2.1.3 手机信令数据清洗及扩样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能获得用户驻留数据㊁OD数据㊁出行轨迹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表,针对多种手机信令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清洗策略.针对驻留㊁OD数据,主要根据绍兴市合理的空间经纬度范围阈值㊁时间跨度阈值对异常数据分布进行剔除.针对轨迹点数据,主要采取层次化数据清洗方案,通过滤除绝大部分经纬度明显偏离主流位置的轨迹点,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度.清洗后的数据根据年龄㊁性别以及职业进行数据扩样,对绍兴市手机信令数据年龄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并判断是否均匀分布,将数据进行网格划分,构建网格扩样系数,通过社区㊁行政级别统计数据进行校核.然后,在性别和年龄扩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职业出行特征,判断人群职业分布,构建不同职业扩样系数矩阵.2.2 公交GPS和IC卡数据处理方法2.2.1 公交GPS和IC卡数据预处理本次调查中收集了绍兴市2019年11月公交GPS数据以及IC卡数据,其中GPS数据日平均949.51万条,IC卡数据日平均42.4万条.分别对GPS以及IC卡数据进行清洗及预处理,删除无效字段及数据,得到有效字段及说明如表2和表3所示.表2 公交GPS数据有效字段及其说明有效字段字段说明有效字段字段说明PRODUCTID车载机编号LATITUDE纬度ISARRLFT到离站信息ROUTEID线路编号ACTDATETIME定位时间SUBROUTEID子线编号LONGITUDE经度表3 公交IC卡数据有效字段及其说明有效字段字段说明举例卡编号交易卡编号3120******交易时间交易时间06:44:24消费日期消费日期2019⁃11⁃01线路编号上车线路编号500602301交 通 工 程2024年2.2.2 一票制数据推断绍兴市公交IC 卡采用的是一票制刷卡方式,如何提取完整的乘客出行信息是本次调查中公交数据处理的关键.针对绍兴一卡通数据结构的实际情况,根据收集的公交基础资料,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补全乘客出行信息,从而分析公交乘客出行特征.算法基本思路主要包括3部分,分别是乘客上车信息匹配㊁乘客下车站点推测以及乘客换乘行为识别.首先,构建乘客交易线路的全部车辆GPS 数据库,根据时间匹配规则基于车辆空间位置匹配乘客上车信息(图3a).其次,获取乘客在车辆2的上车地点A,计算乘客上一次乘坐车辆1所经过站点中,与站点A 距离最近的站点,则此站点为乘客上一次乘车的下车站点B(图3b).最后,乘客由A 站上车,B 站下车,步行至C 站,乘坐车辆2,从而完成一次换乘,根据时间及空间阈值,识别乘客换乘行为(图3c).图3 绍兴公交的一票制公交数据挖掘算法2.3 出租车运营数据处理方法本次调查中收集到2019⁃11⁃06 2019⁃11⁃11网约出租车数据以及2019⁃11出租车计价数据,用于绍兴市出租车运行特征分析.出租车计价器数据㊁GPS 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存在异常数据,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要对多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出租车计价器数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载客距离㊁载客时间过短或过长等[8],研究采用阈值法剔除错误数据与异常数据.出租车GPS 数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坐标重复㊁缺失㊁漂移等.本次调查中利用GPS 生成时间与计价器中上㊁下车时间进行匹配,选取时间最接近的经纬度数据作为上下车的位置,允许时间匹配误差在阈值内,即认为匹配成功.利用预处理好的数据进行运营强度和时空特征分析.3 交通需求特征3.1 职住特征结合手机信令及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19年末,绍兴市常住人口505.7万人,市辖三区常住人口278.7万人.从全市范围来看,各区县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越城区和柯桥区人口较为集中,呈现连片化趋势,其他区县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如图4所示.2019年底,全市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总量为301.8万个,全市职住比达到59.7%.市区就业岗位总量为178.8万个,占全市比例达到59.2%,职住比为64.2%.其中,柯桥区在全市排名第1位,占绍兴市总就业岗位的24.7%.图4 绍兴市市区常住人口分布3.2 出行总量2019年,绍兴全市日均出行总量为1330.2万人次,其中市区日均出行总量为795.2万人次,市区常住人口出行率为2.62次/人㊃d,如表4所示.较2015年2.34次/人㊃d 有明显提高,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弹性出行量影响.流动人口出行总量为108.1万人次,出行率为2.86,略高于常住人口.3.3 出行结构与2015年相比,绍兴市出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表5所示.首先,小汽车出行占比由22%增长至26.4%,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㊁机动化进程的401 第1期施蓓蓓,等: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表4 出行总量及出行率指标市区全市常住人口/万人278.7505.7常住人口出行率/(人次㊃d-1)2.622.42常住人口出行量/(万人次㊃d-1)731.41222.1平均出行距离/km5.764.13出行周转量/(万人次km㊃d-1)4212.75010.5流动人口/万人22.337.8流动人口出行率/(人次㊃d-1)2.862.86流动人口出行量/(万人次㊃d-1)63.8108.1出行总量/(万人次㊃d-1)795.21330.2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使得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升高.同时,这也使得常规公交占比减低,由11%下降至8.2%.此外,随着出行距离的增长,非机动车出行占比降低,由36%下降至31.9%.在非机动车出行中,电动自行车占据主导地位(占比84.5%),呈现出逐渐取代普通自行车的趋势.表5 绍兴市区出行结构变化%出行方式2015年2019年步行2527.6自行车64.9电动自行车3026.9公交118.2小汽车2226.4摩托车31.6出租车/网约车12.5单位班车1其他11.9合计1001003.4 出行时间分布居民出行早高峰小时出现在07:00 08:00,出行比例为16.9%,如图5所示.晚高峰出现在17:00 18:00,出行比例为13.3%,受交通状况日益恶化㊁下班后生活类出行日益丰富的影响,晚高峰持续时间延长.此外,在11:00 12:00和13:00 14:00有2个明显的午高峰,出行比例分别为7.7% 图5 绍兴市区居民出发时间分布和6.0%.第2个午高峰发生的时段有一定的提前,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非早晚高峰时段交通运行状况也日益恶化的情况有关,出行时耗的增加使中午出行的出发时间逐渐提前.3.5 出行空间分布在市区范围内,越城区的出行量最大,出行总量达到279.7万人次/d,占中心城区出行总量的22.9%.其次是柯桥区,出行总量达到268.4万人次/d,占中心城区出行总量的21.9%.市区出行量最小的区域为上虞区,出行总量为183.8万人次/d.从全日市区出行期望线来看,整体上,东西向出行需求大于南北向,主城区范围内各组团之间的交换量较大,如图6所示.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镜湖㊁袍江和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市区出行空间分布已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中心聚集转变为多核辐射的态势,组团间交换量集中在二环和镜湖㊁柯桥城区和镜湖.相对而言,上虞组团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501交 通 工 程2024年图6 市区全日出行期望线4 公共交通出行特征4.1 公交运行特征截止2019年底,绍兴市营运124条主要公交线路,包含共442条子线,线路总长6908.8km.公交线路平均长度为20.15km,长度在10~20km 线路占比最高,约为24.4%,超过30m 的线路占比约为15.8%.共设公交车站1923座,中心城区二环内公交站点密度最高.从绍兴市中心城区各公交站点早高峰乘降量空间分布来看,站点乘降量沿南北向主要道路分布,二环内公交乘降量最高,如图7所示.乘降量较大的车站主要分布在南北向的解放南路㊁中兴南路,东西向的胜利西路等.图7 公交车站早高峰上下车量分布公交出行期望值提取结果如图8所示,南北向和东西向2条走廊分布明显,二环与镜湖组团之间联系最紧密,全日交换量最大.其次是二环与皋埠东湖㊁鉴湖组团之间,外围组团之间出行交换量相对较小.图8 公交全日出行期望线4.2 车租车运行特征根据出租车订单及计价器数据分析,2019年,绍兴市巡游出租车工作日日均订单数为4.1万单,周末日均订单数为4.2万单.网约出租车工作日平均订单数为6.6万单,周末平均订单数为6.5万单.网约出租车订单分布具有显著的早晚高峰特征,工作日早高峰系数高于周末,晚高峰系数略低于周末,如图9所示.工作日及周末早高峰均为08:00 09:00,其中工作日早高峰系数为7.4%,周末早高峰系数为5.8%.工作日及周末晚高峰均为17:00 18:00,工作日晚高峰系数为7.5%,周末晚高峰系数为7.7%.网约车出行期望值提取结果如图10所示.网约出租车客流以组团内部出行为主,组团内部出行中,以二环内部出行占比最高,其次为柯桥城区及上虞城区.跨区出行以镜湖和柯桥城区之间联系最为紧密,其次为二环与镜湖之间的交换.5 结论与建议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绍兴市城市交通需求也不断增加.出行距离的增加和机动化出行比例的提升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功能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完善与调整,城市交通结构逐渐向机动化转移.但是,新增的机动化出行并未向公交转移,相反,公共汽车客运量,面对小汽车的巨大冲击有逐渐减少的倾向.5.1 调查结论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年来,绍兴市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城市空间逐渐向外扩展,机动化出行比例提高,使得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出行率所有提高;②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化出行需求迅猛攀升;③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上升的同时,常规公交以601 第1期施蓓蓓,等:绍兴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技术创新与成果分析图9 出租车客流时间分布图10 网约车乘客出行期望线及非机动车出行占比逐渐降低;④东西向客流走廊较南北向更明显,主城区范围内各组团之间的交换量较大;⑤城市呈组团式发展,组团间交通联系紧密,由原来的单中心聚集转变为多核辐射的态势.5.2 相关建议1)加强小汽车需求管理.近10a,小车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按照目前绍兴市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将会给现有的交通设施带来巨大的挑战.借鉴国内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是解决目前绍兴市拥堵问题的关键.2)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工作.绍兴市特有的河网密布分隔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决定了其交通走廊和承载能力必然有限.为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承载力,必然要大力发展快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 3)适时进行公交优化调整.目前绍兴市轨道交通还未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在有序推进绍兴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要及时对公交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公共交通在中长距离出行中的竞争力.4)合理规划用地布局,注重城市职住平衡.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用地功能布局的优化,保证城市资源配置均衡,避免出现严重的潮汐式交通.参考文献:[1]毛宁志.宁波常规公交服务效益提升对策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9.[2]陈必壮,张天然.中国城市交通调查与模型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交通,2015,13(5):73⁃79.[3]李娜,董志国,薛美根,等.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新技术方法实践[J].城市交通,2016,14(2):35⁃42.[4]胡英.关于人口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统计研究,2018,35(4):94⁃103.[5]杨安国.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区域交通出行方式识别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2.[6]杨超,陈明垟,袁泉,等.上海市新城通勤人群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交通,2022,20(2):99⁃110.[7]刘倩,江裕林.深圳市建成环境因素对居民通勤效率的影响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分析[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3,38(3):47⁃53.[8]林鹏飞,翁剑成,刘文韬,等.基于多源数据的网络约租车与出租车运营特征分析[J].交通工程,2020,20(1):26⁃33.701。
《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交通局•【公布日期】2012.03.13•【字号】沪建交[2012]233号•【施行日期】2012.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建交〔2012〕233号)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部门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编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特此通知。
《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交通是城市的命脉。
交通白皮书是推进交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政府对广大市民的承诺。
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2002年发布了具有首创意义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
近十年来,对上海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当前,上海正处在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面对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人口总量增长远超预期、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等新形势,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
一、总体思路《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服务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上海市综合交通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
继承和发扬第一轮白皮书“公交优先、区域差别、路车协调”等核心思想,发挥“世博会”后续效应,围绕“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管理为重”的发展理念,综合运用科技、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促进交通发展的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客货协调,面向政府管理和社会公众,制定新一轮上海交通发展政策,为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数说2018上海综合交通——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摘要
(见图 1)。
4. 中心城越江桥隧机动车日均交通量达到 117.8 万
二、道路交通
辆 /d,同比基本持平。2018 年中心城越江通道(含外环) 达到“4 桥 13 隧”97 条车道,其中徐浦大桥和上中路
1. 道路总长 18 423 km,其中:公路 13 106 km(高 隧道交通量较多,各占 12.1%。
单位:万车次
年份 小客车 大客车 货车 新能源车 其他汽车 汽车小计 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 摩托车小计 其他 机动车合计
2014 219.0 7.8 24.8 —
8.1
259.6 5.0
37.5
42.5
1.9
304.1
2015 247.4 8.0 25.5 —
8.2
289.2 5.0
38.0
43.0
1.9
334.0
2016 283.7 7.4 27.1 0.7
8.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27.2 4.2
26.6
30.7
2.0
359.9
2017 311.9 7.1 30.1 6.8
9.6
365.5 3.7
19.4
23.1
1.9
390.4
2018 335.2 6.7 31.9 14.8
10.3
398.9 3.5
17.2
20.7
1.8
421.4
数据来源: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备注:新能源汽车是指自 2016 年 12 月 1 日起启用新能源汽车号牌的汽车。
– 98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数说 2018 上海综合交通——上海市综合交通年度报告摘要 2020 年第 2 期
2022-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预测试题21(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建筑密度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A.约束性指标B.预期性指标C.规定性指标D.传导性指标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和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下列关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制定全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B.制定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C.由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D.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①制订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
②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③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
④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产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⑤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⑥按照规划提出的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税收和金融政策、土地开发政策等政策手段,制订相应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经济活动和建设活动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
省域城镇体系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审批。
3.下列关于镇的概念不准确的是()A.镇是一种城市聚落B.镇在我国是一级行政单元C.在城镇体系规划中,镇可分为县城关镇、一般建制镇、集镇D.在城镇体系规划中,镇可分为县城关镇、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人类社会劳动的两次大分工形成了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来讲,把人口规模较大的聚落称为城市,把人口数量较少、与农村还保持着直接联系的聚落称为镇。
镇在我国是一级行政单元,镇以上是城市,镇以下是乡村。
在镇的行政体系中,镇的一般分为县城关镇、一般建制镇、集镇。
在城镇体系规划中,镇一般分为县城关镇、中心镇、一般建制镇。
交通调查方案
5.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交通工程学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五、调查时间与进度安排
1.调查时间:自2023年4月1日开始,为期三个月;
2.进度安排:
-第1-2周:调查准备,包括团队组建、设备准备、调查方案细化;
-第3-4周:开展实地勘察与问卷调查;
1.调查时间:本次调查为期三个月,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
2.调查地点:某城市主要道路、桥梁、隧道、公交站点等。
六、调查团队与分工
1.调查团队:由交通工程师、数据分析师、问卷调查员等组成;
2.分工:交通工程师负责交通基础设施调查,数据分析师负责交通流量、流速调查,问卷调查员负责问卷调查。
2.掌握交通流量、流速、拥堵状况等动态数据;
3.分析交通事故原因、特点及分布规律;
4.为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内容
1.交通基础设施调查:
(1)道路:道路等级、路面状况、车道数、交叉口形式等;
(2)桥梁、隧道:结构形式、通行能力、病害情况等;
(3)公交站点:站点位置、设施状况、服务水平等。
-桥梁、隧道:评估结构安全、通行能力、维护状况等;
-公交站点:考察站点布局、服务设施、乘客满意度等;
-交叉口:分析信号配时、交通组织、冲突点等。
2.交通流量与流速调查:
-机动车流量:分时段、分车型统计流量分布;
-非机动车流量:记录自行车、电动车等流量数据;
-行人流量:监测高峰时段行人流量及流动特征;
2.问卷调查:向市民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出行需求等;
3.交通流量调查:采用人工计数、视频监控、地磁检测等技术手段,获取交通流量数据;
2021年上海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21年上海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21年上海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概述•上海市在2021年取得了显著的绿色交通发展成果。
•绿色交通成为上海交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展示上海市在2021年的绿色交通发展情况。
交通能源结构优化•推进新能源汽车应用。
•增加新能源公交车辆和出租车数量。
•提高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
•加快LNG和氢能源相关项目的建设。
车辆尾气排放削减•确保车辆排放标准执行。
•加强尾气排放监测和治理。
•推行超低排放区域限行政策。
•鼓励推广使用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车辆。
公共交通优化•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
•提高地铁、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
•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缩短乘客等待时间。
•推行公交专用道和有轨电车优先通行政策。
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推广•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街。
•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短途出行车辆使用。
•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和停车场设施。
•提高非机动车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交通管理智能化•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提高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水平。
•采用新技术改善道路通行效率。
•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
结论•上海市在2021年取得了显著的绿色交通发展成果。
•通过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削减车辆尾气排放、优化公共交通、推广自行车和步行交通以及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努力,上海市进一步推动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未来,上海市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改进和创新,推进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交通发展。
绿色交通的重要性•绿色交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绿色交通也能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上海市绿色交通发展的成果•上海市在2021年新增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增加。
•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展迅速,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上海市还加快了LNG和氢能源相关项目的推进,以进一步促进绿色交通的发展。
2023年工业园区开展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
2023年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事关全盟宏观经济政策规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按照XX自治区人民政府、XXX行政公署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高质量做好普查宣传工作,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如下:一、工作原则XX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宣传工作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普查机构积极性和优势特色,积极构建统计部门上下联动的统计大宣传工作模式,统筹统计宣传平台、普查工作参与部门宣传力量以及新闻媒体宣传资源,紧密结合普查各阶段工作安排,聚焦普查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创新特点、普查成果等,有节奏、有重点、有特色开展普查宣传,努力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局面,为普查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二、工作安排结合普查准备、现场登记、数据发布三个阶段,明确宣传工作重点内容和重要活动。
(-)普查准备阶段(2023年底前)开发宣传产品,配合综合试点、单位清查等重点工作,进行多形式多渠道普及宣传,努力营造家喻户晓、各方配合、依法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
1开展五经普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3—4月)。
积极配合国务院、自治区开展五经普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转发微信朋友圈广泛征集五经普宣传标语口号,积极参加线上征集活动,向社会各界和各级统计机构征集五经普的宣传标语和口号,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2.推广宣传海报及《中国经济普查一2023形象视觉识别设计手册》(XX月底前完成)。
在国务院经普办、自治区经普办推出宣传海报、形象识别设计手册等宣传产品后,第一时间进行宣传推广,并及时下发到各旗区,同时强调使用方式及使用规范,为各旗区统一普查宣传形象、规范开展普查宣传提供参照。
3.制作或转发新媒体宣传产品(XX月份起陆续推出)。
制作或转发图解、漫画、短视频、互动答题H5小程序等多样化新媒体产品,围绕普查对象义务、致普查员的一封信、两员选聘工作、两员职责、普查工作具体流程及时间节点等内容,在统计新媒体平台发布并发各地宣传使用,提升普查宣传的亲和力、传播力。
2017年上海交通有啥变化?刚刚发布的《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告诉你!
2017年上海交通有啥变化?刚刚发布的《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告诉你!综合交通管理补短板、交通严格执法,精细化管理……在这些主题词中,2017年上海的交通有怎样的变化?有何新特点?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放缓,更趋理性上海实有小客车(单位:万辆)来源:上海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使用更趋理性。
2017年全市实有小客车达到469万辆(含沪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小客车),同比增加46万,较2016年同期增速下降13%,但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沪牌小客车约318万辆,同比增加34万辆,其中沪C增加17万辆,沪牌增加12万辆,新能源增加5万辆。
长期在沪外省市小客车约151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低于2016年同期15万的增速。
持续跟踪调查显示,全市小客车出行强度逐年下降,2017年日均出行距离下降到26.6公里/车。
对外交通客货运需求快速增长。
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最高纪录。
上海机场实现货邮吞吐424.2万吨,同比增长9.4%,上海成为继中国香港、美国孟菲斯后全球第3个年航空货量400万吨以上的城市。
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1.12亿人次,浦东机场成为继北京首都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之后,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二个突破7000万人次的机场。
铁路对外旅客到发量2.12亿人次(不含金山铁路),同比增长9.7%,依然是对外客运的主力军。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长三角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2017年上海与长三角(江浙皖三省)铁路旅客到发量14494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约8.5%。
上海与长三角铁路旅客到发量占上海铁路旅客到发总量的比重为68%。
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已达5.7万乘次/日,其中近80%进出上海中心城区,显示出明显的通勤特征。
每天进入上海的短期访沪外牌小客车约为20-25万辆,主要来自于长三角,其中苏、浙、皖三省的车辆占比达到85%。
居民出行抽样调查扩算技术研究以上海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扩样为例
二是调查出行记录的漏报或瞒报情况较为突出。部分调查对 象只愿意提供上下班 (学)通勤出行信息,不愿意( 或者遗忘)提供其他出行信息 。比如白天上班期间的外 出 活 动 ,晚 上 下 班 后 的 外 出 活 动 等 。因 为 这 些 活 动 被 认 为 是 个 人 隐 私 。据 近 年 大 陆 部 分 城市调查统计,漏报率在 10%-30%,上海本次居民出行调查漏报率达到 17%。
3
基于 2010 年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以行政街道(乡镇)为基本空间单元, 按 照 六类 人 口 特 征 结 构对 调 查 样 本 进 行交 叉 分 类 扩 样 ,扩样 结 果 与 母 体的 均 方 根 误 差 见 下 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受公共交通票价优惠的客流比重增加。2014 年优
出行方式结构变化较大。轨道交通出行占全市出 行方式的 8.3%,比 2009 年上升 3.4 个百分点;小客车 比重为 17.3%,上升 5.3 个百分点;电(助)动车比重
2015.6
| 15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交通规划
▲
▲
图 3 全市人员出发时辰分布变化 (2009 年 /2014 年) 图 4 2014 年中心城工作日日均出行 方式结构
轨道交通拥挤问题日趋严重。2014 年早高峰全网 拥挤断面长度为 96 公里(占全网比重 16%),较 2009 年的 54 公里增加 78%。全天进出客流超过 15 万人次的 车站近 20 个,人民广场、世纪大道等换乘站的日均换 乘客流超过 35 万,常态化的大客流加剧了轨道交通的 运营安全保障压力。轨道客流潮汐现象明显,早高峰进 内环和出内环断面客流规模为 2∶1,其中 1 号线和 7 号 线北段进、出内环客流规模比达到 3∶1(见图 6)。
▲
2015.6
| 17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交通规划
长 10.3%。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日趋突出。 中心城区道路拥堵程度有所加剧。中心城区的道路
拥堵时间提前至 7 点左右,部分地面道路路段行驶车速 低于 10 公里 / 小时,拥堵程度有所恶化;午后高峰道 路拥堵程度有所加剧,平均行程车速较 2013 年下降 4% 左右。放射性干道车速有所下降,高峰平均行程车速为 20 ~ 27 公里 / 小时,同比下降 4% ~ 7%。城市道路交 通潮汐现象明显,早高峰高架道路进城车速和出城速度 之比为 1∶2。南北高架北段车速之比甚至达到 1∶4。
惠客运量约占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日均客运总量的 22%, 日均约 330 万乘次享受公共交通敬老卡和换乘优惠政策, 较 2009 年增加两成。
四、小客车拥有 量增长迅猛,居住区 夜间停车矛盾日益突 出
上海市实有小客 车总量近 320 万辆,较 2009 年增加约 1 倍,其 中常驻上海的外牌小客 车近 100 万辆。2014 年 末, 沪 牌 小 客 车 达 219 万 辆(其 中 市 区 号 牌 152 万辆,郊区号牌 67 万 辆)。 另 外, 通 过 停 车调查、车牌识别数据、 交强险、车辆年检等多 途径数据的校核,摸清 长期在沪使用的外牌小 客车近 100 万辆。郊区 小 客 车 增 速 快 于 市 区,
三、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在公共交 通中主体地位凸显
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直接服务人口持续增 加。到 2014 年底,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磁浮线) 15 条,运营线路长度由 2009 年的 355 公里 增 加 到 577.6 公 里, 运 营 车 站 339 座。 中 心城轨道交通站点 600 米服务半径覆盖 47% 人口和岗位,直接服务人口较 2009 年增加 50%。轨道交通出行时耗由 69.6 分钟缩短为 62 分钟,其中轨道交通线网延展以后,系统 内出行时间由 30 分钟增加到 35 分钟,而两 头的接驳时耗由 39.6 分钟减少到 27 分钟。
七、生活性货运需求增长迅速,生产性货运 逐步外迁
快递和城市配送等物流需求迅速增长,且配送范围 主要在中心城。2014 年全市快递平均每月完成业务量 1 亿件,较 2009 年增长 2.8 倍,占全国业务量的 15%, 成为全国快递服务的市场风向标。生产性货运逐步外 迁。2014 年内环内货车出行发生量较 2009 年降低 19%, 外环周边地区较 2009 年增长 33%;货运交通逐步向郊 区转移,目前 2/3 货运交通量发生在郊区。
八、交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但后期工作压 力依然较大
2010 ~ 2014 年期间,上海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基本 持平,始终稳定在 2 000 万~ 2 100 万吨标准煤的水平。 因实施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黄标车限行区域扩 大、新车排放标准提高等政策措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量下降,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由 2009 年的 10.18 万 吨下降到 2014 年的 8.34 万吨,颗粒物由 0.8 万吨下降 到 0.7 万吨。由于上海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仍呈现刚性增 长,后期本市交通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很大。◇
脚踏自行车向电动自行车出行转移。截至 2014 年 底,全市注册脚踏自行车 1 090 万辆;注册电动自行车 437 万辆,临牌电动自行车 306 万辆。从实际使用情况 看,上海居民家庭脚踏自行车的使用规模持续下降,日 均使用规模为 155 万辆,较 2009 年下降 70% 左右;电 (助)动车日均使用规模为 441 万辆,较 2009 年增加 68%。脚踏自行车出行正在向电(助)动车出行转移。
五、道路交通供需 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 通拥堵状况进一步恶化
全市道路交通量快速 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五年来,道路交通周转量增幅达到 42%,呈现快速增长 态势。全市道路总里程为 1.78 万公里,较 2009 年仅增
图 7 三类号 牌拥有的空间 分布结构 图 8 2014 年 中心城夜间车 辆停放方式
为 20.2%,上升 3.9 个百分点。脚踏自行车和摩托车出 行比重为 7.2% 和 1.5%,分别下降 6.9 个百分点和 2.6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
中心城出行模式逐步以公共客运交通方式为主导。 中心城(外环以内)出行中,公共客运交通方式(包括 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和轮渡)占所有 使用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由 2009 年的 47% 增加到 2014 年的 48%,若将班车和社会大客车等纳入公共客运方式, 这一比例为 52.3%(见图 4)。
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 日 益 突 出。 全 市 居 住 区 配 建 停 车 位 179 万 个, 夜 间 停 放 需 求 为 290 万 辆, 配 建 缺 口 为 38%。 其 中, 中 心城居住区配建停车位为 64 万 个, 夜 间 停 放 需 求 为 133 万 辆, 配 建 缺 口 由 2009 年的 37% 扩大到 2014 年的 52%(见图 8)。
18 |
2015.6ຫໍສະໝຸດ 现在,不少城市在追求“更好的车辆、更宽的道 路、更快的速度”的热浪中,挤压或忽视了慢行交通, 割裂或肢解了城市空间,对由此造成的“机械的出 行、无趣的街道、呆板的节奏”或熟视无睹,或束手 无策。然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城市,机动化并未使 出行体验趋向贫瘠,而是通过设计,营造快慢和谐的 交通环境并将其融入城市整体空间,使快速交通与慢 行交通相得益彰,使现代节奏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 其规划理念和手法值得借鉴。
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凸显。
2014 年全市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 轮渡)日均客运总量为 1 521 万乘次,较 2009 年上升 34.8%。其中,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 775 万乘次, 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为 730 万乘次,轨道交通年 日均客运量全面超过地面公交客运量(见图 5)。
一、欧洲城市快慢交通共存
1. 快慢交通行为共存 多样化出行是欧洲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活方式,人 们的交通行为充满着自由选择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各 类快慢交通遵循“快让慢”的原则,相处于同一空间 区域中。 如意大利微型汽车是人们青睐的代步工具,但与 助动车一起停放(图 1),节省占地空间。有研究指出, 欧洲城市即便在小汽车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也从来 没有将汽车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唯一目标, 人们依然采用步行、骑车等方式细细品味生活。崇尚 人文关怀的观念,使得这些“弱势”的慢行方式在欧 洲城市中喜闻乐见。 2. 快慢交通设施共存 快慢交通行为的共存需要交通设施的相应支撑。 小尺度街道空间有限,道路断面布设未遗忘通顺的人 行道,在剩余不宽阔的路幅内,还慷慨地划示出路边 停车位(图 2);在可以利用的沿街空间或琐碎用地, 见缝插针地布置一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图 3)。 基于快慢和谐、慢行优先的理念,欧洲城市道
六、对外交通总体规模扩大,辐射能力进一 步加强
截至 2014 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825 公里, 较 2009 年增长 7%。铁路方面,全市铁路里程共计 465 公里,其中,高铁里程 140 公里。虹桥、浦东两机场共 拥有 5 条跑道(2015 年 3 月浦东机场第四条跑道投入 使用,目前为 6 条跑道),4 座候机楼。海港码头泊位 总 量 由 2009 年 的 1 145 个 增 加 到 1 220 个。2014 年 对 外客运到发量日均 92 万人次,增长五成。其中,铁路 日均客运量 46 万人次,增长六成,占比 50%;民航日 均客运量 25 万人次,增长近六成。2014 年全市货物运 输总量 9.03 亿吨,较 2009 年增加 17%。其中,水运 4.66 亿 吨, 航 空 361.4 万 吨, 公 路 4.28 亿 吨, 铁 路 1 635 万吨。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3 529 万 TEU,继续保持全 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地位。
▲
图 5 2009 ~ 2014 年全市公 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变化情况
16 |
2015.6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交通规划
▲ ▲
图 6 工作日轨道交通 网高峰拥挤图
郊区新城的小客车拥有率 为 160 辆 / 千 人, 已 高 于 中心城的 128 辆 / 千人(见 图 7)。
上海市第五次 综合交通调查
主要成果
□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上海于 2014 年完成了第五次综合交通大调查,现 将调查主要成果介绍如下。
自 2009 年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 5 年来,本市建设 用地增加 8%、常住人口增加 9.7%、房屋建筑量增加 32%(见图 1、图 2)。与此同时,城市道路、公路、公 共交通、交通枢纽和对外交通等各类交通设施明显扩 容。经调查,综合交通发展背景、交通需求和系统运行 等 8 个主要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