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本)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1、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认知、情感和意向。

2、上司承诺:当承诺指向是直接上司时,上司承诺就发生了。

指对上司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变更上司会给自己带来损失,由于社会规范而导致的不愿变更上司的程度。

3、积极性:主要用于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对学习与工作的主观态度.与主动性紧密相连.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

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

4、个性(人格):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5、规范: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它们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

企业组织为了做到别具特色,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影响组织的决策与行动。

6、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7、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

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8、优势动机:指在全部动机结构中占最强有力地位的动机。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常常不只存在一个动机,而是同时存在着很多动机,但其中最优势的动机决定着一个人在当时的活动。

9、激励机制: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

10、价值观: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这个定义包括着判断的成分,反映了人们的判断和评价。

11、组织承诺:是指一种束缚力,它把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

12、晕轮效应: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13、从众: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群体2.沟通3.领导力4.态度5.价值观二、简答题1.动机理论包括哪些?2.群体发展有哪些阶段?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三、分析说明题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答案1一、名词解释1.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

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沟通:对意思的传达和理解3.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代表着基本的信念:“个人和社会接受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终极存在方式,而摒弃与其相反的行为或终极存在的方式。

”二、简答题1. 动机理论包括:早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戈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当代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2.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目标实现的需要三、分析说明题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一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人职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适合的职业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

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

方向:指向有利于组织的目标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

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一、名词解释1.社会惰化2.合作3.管理幅度4.群体思维5.群体规范二、简答题1.哪些因素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2.简述麦克莱兰需要理论3.简述管理方格4.简述大五人格模型的五个维度三、分析说明题1.克里斯玛型领导风格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试用相关领导理论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容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

❖❖❖ [单项选择、简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多项选择、简答]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容❖❖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开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根底❖❖ [多项选择]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奉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二、组织行为学的开展。

❖❖❖[单项选择、简答]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71.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集束式。
71.动机的形成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动机的产生基础是需要。
72.内容型激励理论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佛的ERG理论。
73.过程型激励理论有:期望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
5.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6.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7.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
25.该组织变革过程中,最主要的变革是人的变革。
26.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
27.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可以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
28.按沟通的表现形式分,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性沟通。
29.权变理论又成为应变理论与情景理论。
30.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有动机、威胁、信息沟通、个性特征和组织文化。
3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32.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略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这种以点带面的思想方法叫晕轮效应。
33.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的心理学家是霍兰德。
40.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这说明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多样性。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2.选择题(15个,每个3分)3.判断题(10个,每个1分)4.简答题(20分)5.论述题(10分)二、重点知识1.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动机:动机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做动机。

4.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手段、办法、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它具有内在的按组织目标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刺激变量,机体汴梁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5.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1)理性价值观(2)唯美价值观(3)政治性价值观(4)社会性价值观(5)经济价值观(6)宗教性价值观6.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第一种是终极价值观,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根本目标。

另一种是工具价值观,指的是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者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7.知觉:直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他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9.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4)角色知觉10.态度:态度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11.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12.认知失调理论(列昂,费斯廷格)认知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者他的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和谐。

任何形式的不和谐多是令人不安的,因而个体将试图减少这种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之间的关系。P124
2、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25
3、请简述从众行为。P145
三、案例
1、群体中单个成员的行为分为四类。P152
2、何谓群体凝聚力?P170
第4章领导
一、单选题
1、就一般情况来看,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是( C )。
A.完成任务职能和管理职能B.完成任务职能和指挥职能C.完成任务职能
16、按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C
)。
A.利益型群体 B.压力组合型群体C.命令型群体 D.传统关系型群体
17、按照拜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具有“提供指导并坚持到底”这一特
点的团队角色类型是( D )。
A.创造者—革新者 B.推动者—组织者C.支持者—维护者 D.总结者
—生产者
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
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C )。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
理论C.14条管理原则D.管理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
第3章组织群体 一、单选题 1、下列测定方法中,属于疲劳心理指标测定的是( C )。
A.脉搏数测定 B.劳动能量消耗测定C.闪光融合频率测定 D.劳动动作 变化的测定 2、在伦西斯·利克特的组织理论中,认为效率高的组织制度是( D )。 A.专权命令式组织 B.温和的命令式组织C.协商式组织 D.参与式组 织 3、自然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立的群体 是( B )。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工作群体 D.业余群体 4、根据群体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同,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 D )。 A.命令型群体 B.交叉功能型群体C.生产线上的装配小组 D.利益群体 5、K卢因的“群体动力论”援引的理论基础是(C)。A.空气动力学理 论 B.环境科学理论C.场论 D.团队角色理论 6、群体成员产生强烈的群体身份感和友谊关系的群体发展阶段是( B )。 A.震荡阶段 B.规范化阶段C.执行任务阶段 D.中止阶段 7、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 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 ( D )。A.大众行为 B.社会行为C.自然行为 D.从众行为 8、下列名称中属于非正式地位的是( A )。A.兼职教师 B.处长 C.体操冠军 D.年度优秀教师 9、因为人格魅力而产生的影响力,这种权力属于( D )。A.强制 权 B.奖赏权C.专长权 D.仿效权 10、提出人类分类系统——即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的学者是( B )。 A.梅奥 B.罗伯特·宝尔斯C.弗伦奇和雷文 D.梅雷迪思·拜尔宾 11、按照人类行为分类系统——即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发生概率最 高的行为类型是( B )。 A.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B.与任务相关的行为C.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 为D.社会情感方面的消极行为 12、梅雷迪思·拜尔宾把个人的个性特征同群体的角色行为相联系,提 出的理论是( B )。 A.功能角色理论 B.团队角色理论C.社会角色理论 D.相关角色理论 13、按照团队角色理论,喜欢制定操作程序,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 织人力,建立制度,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这种团队角色是( C )。A.总结者—生产者 B.控制者—核查者C.推动者—组织者 D.评价者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题库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题库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2.知觉:3.沟通:4.群体:5.气质:二、简答题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3. 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5. 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6.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7. 根据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将群体分类,并说明如何这些群体的管理?8.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区别是什么?9. 分析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什么?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11. 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1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13. 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14. 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15. 群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16. 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沟通:沟通:沟通是指信息在传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交换的过程。

4.群体: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也就是说,群体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1)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相互制约;(2)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5.气质:气质: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详细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详细复习资料
7.什么是态度?态度有哪些成分构成?
态度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补:是个体对人和对事物的稳定评价,是通过感情倾向表达出来的。
态度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8.什么叫个性?个性有什么特点?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第二单元
1.什么是心理学?其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2.心理的实质是什么?简要说明心理过程的内容?
实质:人的心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等)、意志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不怕困难、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
目的:寻求需要满足
实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人们的具体交往中形成的。
心理结构:认识、情感和行为。
8.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
以诚相待、谦卑、利义结合、灵活多变、逐步发展
9.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1.情感密切2.群体意识强烈3.信息沟通灵活迅速4.群体内聚力不稳定5.自然形成其核心领袖人物,并有较高威信6.成员的重叠性7.自发性与不稳定性8.不成文的规范9.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途径:1.协商解决2.仲裁解决法3.权威解决4.拖延法5.回避法6.转移目标法7.心理位置互换法8.求同存异法9调整政策法10.群体重组法
6.如何理解团队的概念?
团队是指通过其成员专业素质的有效组合和共同努力,为组织达到最高行为效能的群体。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环境一组织行为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帮助管理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3)为管理者改变员工的行为和态度提供帮助(4)帮助管理者实现组织的变革(5)适应全球化二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出现1 密切关注顾客2 持续提高3 企业应做到所有质量均要提高4 准确计量5 雇员权力的授予(二)实施企业再造工程(三)劳动力来源的多元化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一行为(一)行为的产生和本质1 刺激—反应说华生S+R2 行为的本质①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S-R联结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③勒温行为公式B=f [P.E](二)行为与心理1 刺激—机体—反应说S-O-R2 心理的实质(1)产生方式,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机体感官产生的大脑反射(2)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主观和客观现实的统一(4)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 心理、行为与管理二组织行为(一)组织的概念1 组织的定义特点:(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需要分工协作2 组织的功能(1)实现组织的目标(2)满足员工的需求3 组织的系统观4 组织的新发展组织的新特点: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二)组织行为的概念1 定义:人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2 组织行为的两个基本问题:①组织对个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影响方式②个人对组织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3 组织行为的分类(1)分析水平不同宏观组织行为:整个组织微观组织行为:某个个体或小团体(2)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不同①正向组织行为②反向组织行为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②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③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 现代管理理论:⑴管理科学学派⑵行为科学学派⑶系统与权变管理学派(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1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2 人群关系理论: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霍桑实验(1924-1932)①照明实验(工作物理实验)②福利实验③群体实验④谈话实验(态度调查)霍桑实验结论:①人是“社会人”,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②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后者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及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在正式群体中还存在非正式群体④新型的领导、民主管理对生产极具重要性3 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芒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 ) 工业心理学丽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1914)莱维特(1958)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二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一)研究内容1 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学科2 层次分析(1)个体行为模式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2)群体行为模式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3)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

组织行为学复习

组织行为学复习

组织行为学复习一、名词解释:(4个)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经济人:又称作“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这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4、气质:个体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就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典型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具体表现为其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简单地说,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6、群体:群体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共同目标,由若干人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群组合。

7、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8、群体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

9激励: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引起被管理者的某种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促使其产生组织所需要的行为的一个过程。

二、简答论述1、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边缘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两重性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3、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没有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让人领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达到组织目标须靠外力管制缺乏理智、不能自制,易受他人影响目标是满足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要,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少数能克制自己的人应负起管理责任4\对经济人的管理措施有哪些〈1〉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的基本理论观点及相应的管理策略(一)“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1、理论要点:源于享乐主义,人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2、基本假设:大多数人(1)天生趋于懒惰,尽可能讨厌和逃避工作(2)缺乏进取心,宁受他人领导不愿担负责任(3)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4)缺乏理智易于盲从(5)认为生理和安全最为重要,选择获利最大的事情去做(6)习惯于抵抗变革3、相应策略(1)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完成任务方面,主要采用任务管理的措施,强调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度、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

(2)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靠金钱和无知利益的激励,一方面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目标努力。

(3)要求集权化管理,即通过权威的运作及执行督导与控制。

(二)“社会人”假设梅奥指出:管理中应强调与人协作,而不是乌合之众的相互竞争;人除了物质利益的追求外,还有人际关系的需要,甚至有时为了维系和同伴的感情,愿意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人除了理性思考外,更多的时候是受到感情的影响。

1、理论要点“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2、基本观点(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2)从工作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其结果是使工作失去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3)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员工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作出反应(4)员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视管理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纳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3、相应策略(1)管理者不应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于完成任务上,而应更多的注意为完成任务工作的员工需求上(2)管理者不应只注意指挥、计划、组织的控制,而应关心体贴员工,致力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注意员工归属需要与尊重需要的满足(3)应注意集体奖励,而不仅只是个人奖酬(4)管理者要从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下级员工与更上层领导者之间的联络人(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20世纪40至50年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共5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1、4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1)对人知觉。

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

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

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并借助于思维活动,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2、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指的是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

3、态度: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时间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价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一个人对某一印象的内心感受。

4、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指人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

5、认知失调理论:是列昂.菲斯廷格提出的,致力于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做出解释,不协调意味着不一致。

认知协调泛指任何情况的不和谐。

费斯廷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个体会努力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寻求一种能把失调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态。

6、群体: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租者而成的集合体。

7、人格: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8、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9、角色知觉:是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10、晕轮效应:指的是我们以个体的某一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力、外貌)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时所受到的影响。

11、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时间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价可以使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一个人对某一印象的内心感受。

12、选择性知觉:是指人们不可能接受所见到的每一件事,而只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北京、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的接受其中的某些刺激。

13、冲突:是指一种过程,当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不利影响或将要产生不利影响时,这种影响就开始了。

14、管理方格理论:是布莱克和莫顿2人发展了领导风格的2维度观点,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基础上提出的,充分概括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关怀与结构维度以及密执安大学的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维度,但是管理方格理论主要表明的并不是得到的结果,而是为达到这些结果领导者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绪论什么是组织:本书要研究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运用态度、知识、技能和其他要素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组织、军事组织等。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2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

3. 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的认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认识的进步奠定基础。

4. 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利于强化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一章什么是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较为持久且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态度abc一般来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认知成分为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情感又会决定行为倾向人格: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人格(personality)定义为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它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个体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什么是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总是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等外部环境因素基本归因错误: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表现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如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内部特质与态度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对应推断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一个人的外部行为可以推断出他对应的动机、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海德的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海德认为,人们会像科学家一样对周围的事件进行分析、理解和推断,并且有预测和控制环境的基本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会根据各种相关的外部信息或线索来推断事件发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控制环境的目的。

情绪劳动:个体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以创造出一种公众能够觉察的面部和身体表现第二章什么是动机:动机(motive)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选5)1、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指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后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一个人的工作不仅包括工作内容本身,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工作环境等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大量不同工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到一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人格人格是个体对他人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一个动态概念,用于描述个体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人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力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角色知觉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即遵守某种角色要求会使另一种角色要求难以实现。

例如一个人的家庭角色(丈夫)和社会角色(职业经理人)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

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稳定性等方面,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工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行为方式的理解。

12、组织设计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本科)一、单项选择题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

A.梅奥B.莱维特C.维卡D.斯克伯兹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

A.霍桑试验B.莱维特的研究C.维卡的研究D.马斯洛的研究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B.韦伯C.勒温D.明兹伯格4..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控制权、专长权和( )。

A.指挥权B.奖惩权C.决策权D.人事权5.在组织变革理论中,提出适应循环学说的学者是()。

A.卢因(Kurt Lewin) B.卡斯特(E.Kast)C.沙恩(H.Sehein) D.唐纳利(H.Donnelly)6.在激励理论类型中,重点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理论是()。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C.过程型激励理论 D.综合型激励理论7.在组织中,有效的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表现为()。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负相关关系D.无相关关系8.组织行为学中把企业家不断地调整既定的目标、方针、策略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发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称为()。

A.决策能力B.创新能力C.应变能力D.协调能力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

A.X理论B.Y理论C.超Y理论D.Z理论10.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作风与传统习惯B.组织目标与宗旨C.组织的规章制度D.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二、名词解释1、价值观2、群体规范3、工作态度4、人格5、领导三、简答题1、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2、公平理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四、论述题1、论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特点。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双因素理论的理解五、案例分析案例1:主管大连三洋制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五东经理曾告诉我们:企业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建设。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是自发产生的,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成立伊始,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

首先,公司针对方方面面不利的因素,开始注意制度文化建设,并设定了严格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方针和目标。

通过我们的严格管理,规范了员工行为,使公司员工把公司制度变成自觉的规范,进而统一到我们共有的价值取向上来。

在价值取向的建设当中,我们公司在成立时就设定了把贡献人类和地球,优化地球环境和照顾人民生活,以及公司的经济发展和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要和社会环境共存,以及企业要和顾客利益共存,企业要和劳动者共存这样一些价值观念。

通过我们的培训要在教育和规范大家行为基础上,把公司共有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我们的管理和工作中去,使我们员工的价值观念达到一致。

如何把我国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合资企业中得到实施呢?这就离不开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它既是我们一个管理基础,又是我们企业管理的一个灵魂。

我们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

我们公司也把立足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和促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实施和推广;把公司员工立足自我改善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我们生产现场,两万多平方米的生产面积,165名生产工人当中,没有一个质量检查员,完全依赖于我们一种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员工的高质量意识和我们企业文化的运行,使得我们员工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成为质量管理的主体。

他们是生产者,又是我们产品质量保证者和确认者。

我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也建立了使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有效循环。

通过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而带动起我们企业生产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平、企业的高效益,进而我们还要回归到员工的高收入上。

这是对我们员工价值的一个充分体现。

通过几年来运行,特别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

美国有关学者曾介绍,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它都离不开企业的文化。

三洋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请你结合本案例说明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的建设。

《组织行为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B2 . A 3.D 4.B 5. C 6. C 7 .A 8 C 9. A 10 . D二、名词解释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3、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

4、人格:人格是人的品格操守,真正意义上的人格是人生格局养成与操守。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人格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

从格物到正心,是人生格局的养成阶段;从修身到平天下,是人生格局的丰富阶段。

整个过程是人格养成、丰富、消亡的自然过程5、领导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三、简答题1、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

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

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

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2、公平理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公平理论指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

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公平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职工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J.S.亚当斯认为: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即公平感),而职工的公平感取决于一种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

所谓社会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包括物质上的金钱、福利和精神上的受重视程度、表彰奖励等)与自己工作的投入(包括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经验、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消耗等)的比值与他人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

所谓历史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同自己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这个比值进行比较。

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这种社会比较,同时也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历史比较。

当职工对自己的报酬作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的结果表明收支比率相等时,便会感到受到了公平待遇,因而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工作努力。

如果认为收支比率不相等时,便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

当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低时,会产生报酬不足的不公平感,比率差距越大,这种感觉越强烈。

这时职工就会产生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甚至产生破坏心理。

少数时候,也会因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高,产生不安的感觉或感激心理。

当职工感到不公平时,他可能千方百计进行自我安慰,如通过自我解释,主观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减少心理失衡或选择另一种比较基准进行比较,以便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还可能采取行动,改变对方或自己的收支比率,如要求把别人的报酬降下来、增加别人的劳动投入或要求给自己增加报酬、减少劳动投入等;还可能采取发牢骚,讲怪话,消极怠工,制造矛盾或弃职他就等行为。

意义: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要注意按劳分配在公平问题上的有效应用。

四、论述题1、论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特点。

答:古典组织理论又称经典组织理论,它产生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

这一理论体系最初的理论表述出现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

但是对于官僚制度的最系统的研究是由德意志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做出的,他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提出了完全按照理性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高效率的组织模式。

1、建立专业分工,把组织的全部活动划分为若干基本作业,作为公务分给组织成员。

2、形成等级化的指挥系统。

3、理性地进行人事行政,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规定每一职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范围,根据个人所具备的技术资格进行任命,通过考试来进行,所任用的人员要进行专业训练。

4、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人格化,以理性为准则,决策只受规章左右,不受个人情感影响。

5、建立稳定、详尽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这些组织纪律任何人都不能违犯,这是组织活动及其成果稳定、连续、可预测的基础。

6、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7、建立文牍制度。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双因素理论的理解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

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