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合集下载

供应链管理—马士华 (2)

供应链管理—马士华 (2)
如图2-2所示。
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和财务/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两种类型的供应链的比较见表2-1。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例如,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Phil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 信息系统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

第二节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第二节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第二节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为了有效指导供应链的设计,了解和掌握供应链结构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节着重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度考查了几种供应链的拓扑结构模型。

(一)供应链的模型I:链状模型结合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模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模型(如图4-1所示),我们称其为模型I。

模型I清楚地表明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

产品因用户需求而生产,最终被用户所消费。

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经历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三级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产品加工、产品装配形成等转换过程。

被用户消费掉的最终产品仍回到自然界,完成物质循环(如图4-1中的虚线)。

图4-1模型Ⅰ:链状模型很显然,模型I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表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轮廓概貌,进一步地可以将其简化成链状模型II(如图4-2所示)。

模型II是对模型I的进一步抽象,它把商家都抽象成一个个的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或数字表示。

节点以一定的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图学上的供应链。

在模型II中,若假定C为制造商,则B为供应商,D为分销商;同样地,若假定B为制造商,则A为供应商,C为分销商。

在模型II中,产品的最初来源(自然界)、最终去向(用户)以及产品的物质循环过程都被隐含抽象掉了。

从供应链研究便利的角度来讲,把自然界和用户放在模型中没有太大的作用。

模型II着力于供应链中间过程的研究。

图4-2模型Ⅱ:链状模型1.供应链的方向在供应链上除了流动着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外,还存在着资金流。

物流的方向一般都是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再流向分销商。

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品退货),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与上述方向相反。

但由于产品退货属非正常情况,退货的产品也非本书严格定义的产品,所以本书将不予考虑。

我们依照物流的方向来定义供应链的方向,以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顺序关系。

模型II中的箭头方向即表示供应链的物流方向。

项目一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项目一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外部供应链:是指与企业相关的外部产品在生产和流 通过程中,由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和零 售商,以及最终用户所组成的供需网络。
(四)按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分
稳定的供应链:是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 组成的供应链。
动态的供应链:是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市场需 求而组成的供应链。
(五)按供应链综合能力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分
根据供应链综合能力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分,供应链可 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用户需求
市场需求 稳定
供应链综合能力
用户需求
生产比较均衡、成本水平 基本稳定、库存维持平衡
市场需 求增长
供应链综合能力
成本增加、库存 增加、浪费增加
(六)按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分
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 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
(四)配送
配送流程包括订单管理作业、仓储管理作业、运输管 理作业和配送管理4项活动,其目的是描述销售与配送的 一般作业与管理流程。
(五)回收
回收是供应链管理的瓶颈之一。
(一)库存
库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和赢利水平。
(二)运输
企业可以选择多种运输方式与多种运输路径的组合, 每种组合都有各自不同的运营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成员间协调 平衡、连续 供应链总成本最低 信息共享 分担 供应链成员间 基于最终成本的合作
传统管理模式 企业内部协调 间断 企业最低 信息流通不畅 企业独自承担 企业内部 企业内降低成本
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
(一)从管理性质的角度看 (二)从管理内容的角度看 (三)从管理手段的角度看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 供应链的成员。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90251英文名: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管理学原理等后置课:采购与供应、仓储管理等学分: 3学分课时: 48课时(含实验课8课时)主讲教师:吴志华宫丽等选定教材: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第2版)[J]。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课程概述:《供应链管理》是研究供应链构建、运作与管理的基本规律、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管理战略与策略、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与供应链绩效评价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物流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 、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

3 、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 、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

5 、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诀窍.6 、掌握快速反应( QR )、有效客户反应( ECR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并能在物流管理中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学习每一章节内容,通过开篇事例、资料快照以及经典案例对各章概念进行最新阐释,并且在教学中要针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我国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

同时要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针对供应链的设计策略、库存策略、物流管理等不同议题进行探讨,并制作个案分析,提供学生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以后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简述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及模式

简述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及模式

简述供应链的含义特征及模式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供应链这档子事儿哈!
你说供应链像啥呢?就好比是一场接力赛,从原材料供应商那起跑,经过生产商这个大力士,再到分销商这个飞毛腿,最后交到消费者手里。

这一路上,大家都得配合好,一个环节掉链子,那可就全乱套啦!
供应链有好些个特征呢。

首先它得有连贯性,就像火车的轨道一样,不能断开。

从源头到终点,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

然后呢,它还得有动态性,市场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呀,今天流行这个,明天可能就喜欢那个了,供应链就得跟着市场的节奏跳舞。

还有啊,它具有复杂性,这里面涉及到的角色可多了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要协调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再说说供应链的模式吧。

有那种直接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少了中间环节,价格可能就更实惠呢。

还有经过好多分销商的,虽然可能会增加成本,但也能让商品更快更广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有些是菜农直接卖,有些是经过好几道贩子才到你手里。

咱再打个比方,你想想看,要是生产手机的厂家,没有足够的芯片供应,那手机还咋生产出来呢?这不就影响整个供应链啦!又或者说,运输过程中出了问题,货物到不了店里,那消费者想买也买不着呀!这供应链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你说这供应链重要不?那肯定重要啊!它关系到企业能不能赚到钱,消费者能不能买到心仪的东西。

没有好的供应链,就像做饭没了调料,寡淡无味。

所以啊,大家都得重视供应链,让它顺畅地跑起来,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丰富多彩呀!咱买东西也能更方便、更快捷,企业也能发展得更好。

这就是供应链的魅力和重要性所在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第二节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第二节 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第二节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为了有效指导供应链的设计,了解和掌握供应链结构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节着重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度考查了几种供应链的拓扑结构模型。

(一)供应链的模型I:链状模型结合供应链的定义和结构模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模型(如图4-1所示),我们称其为模型I。

模型I清楚地表明产品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如矿山、油田、橡胶园等,最终去向是用户。

产品因用户需求而生产,最终被用户所消费。

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经历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三级传递,并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产品加工、产品装配形成等转换过程。

被用户消费掉的最终产品仍回到自然界,完成物质循环(如图4-1中的虚线)。

图4-1 模型Ⅰ:链状模型很显然,模型I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表明供应链的基本组成和轮廓概貌,进一步地可以将其简化成链状模型II(如图4-2所示)。

模型II是对模型I的进一步抽象,它把商家都抽象成一个个的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或数字表示。

节点以一定的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图学上的供应链。

在模型II中,若假定C为制造商,则B为供应商,D为分销商;同样地,若假定B为制造商,则A为供应商,C为分销商。

在模型II中,产品的最初来源(自然界)、最终去向(用户)以及产品的物质循环过程都被隐含抽象掉了。

从供应链研究便利的角度来讲,把自然界和用户放在模型中没有太大的作用。

模型II着力于供应链中间过程的研究。

图4-2 模型Ⅱ:链状模型1.供应链的方向在供应链上除了流动着物流(产品流)和信息流外,还存在着资金流。

物流的方向一般都是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再流向分销商。

在特殊情况下(如产品退货),产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与上述方向相反。

但由于产品退货属非正常情况,退货的产品也非本书严格定义的产品,所以本书将不予考虑。

我们依照物流的方向来定义供应链的方向,以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顺序关系。

模型II中的箭头方向即表示供应链的物流方向。

第二节 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 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一、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JIT关系、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

但这样一种关系也仅仅局限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而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

这些定义都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链中成员的关系)。

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

哈理森(Harrison)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

物流供应链管理

物流供应链管理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物流信息技术
3.1 信息识别与采集技术 3.2 信息存储技术 3.3 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 3.4 物流动态跟踪与控制技术
[本章重点]
❖ 熟练掌握条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理解商品条码的结构组成 ❖ 掌握常用物流单元条码的码制类型 ❖ 掌握二维条码的相关概念及码制 ❖ 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 ❖ 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 理解数据仓库的概念; ❖ 熟练掌握EDI的定义及特点,理解物流EDI的概念
供应链的特征
复杂性
动态性
面向用户需求
交叉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供应俗存在的稳定性划分 稳定供应链 动态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划分 有效性供应链 反应性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划分 平衡的供应链 倾斜的供应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 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 平均库存值。平均库存值是指全部库存物品的价值的总和。 可供应时间。可供应时间是指现有的库存能够满足多长时间
的需求。 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为年销售额与年平均库存值的比值。 库存的放置。 成品的放置位置 制造企业内的标准品库存的放置位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中存在的现象与因素
供应链中存在的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衔接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供应链中信息是逐级传递的,即上游供应链企业依据
下游供应链企业的需求 信息作生产或供应的决策。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供供应应链链管管理理的的方方法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概述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分销等环节组成的一系列活动,涵盖了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

供应链的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各个环节的企业或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和资源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供应链的特征1. 整体性供应链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整体,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个环节的问题可能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因此需要整体性的管理和协调。

2. 多层次性供应链中存在多个参与方,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

不同的参与方之间具有不同的责任和角色,需要通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起有效的协作机制。

3. 多样性供应链中涉及到的产品种类多样,生产过程复杂。

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差异较大,因此供应链管理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灵活调整,并确保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4. 高效性供应链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物流运作,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和物流拖延,提高整体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5. 风险管理供应链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包括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交通运输中断、市场需求变化等。

供应链管理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降低潜在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

6. 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及时协调和沟通,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7. 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采用可持续的供应链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三、总结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物流运作,更是整体运作和资源协同的过程。

了解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对企业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企业可以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节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一)

第二节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一)

第二节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一)引言概述: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不同组织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组织结构模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探讨其特点和应用情况。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体系结构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和质量。

正文:1. 垂直整合体系结构模型- 定义和特点:垂直整合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由一个企业垄断或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

- 分工和协作:在垂直整合体系结构中,企业可以实现更直接的分工和协作,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 应用场景和案例:垂直整合体系结构常应用于资源集中、需求稳定的行业,如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

2. 平行整合体系结构模型- 定义和特点:平行整合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由相同或相似规模的企业共同组成,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

- 知识共享和风险分担:平行整合体系结构中,企业之间可以共享知识和经验,降低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创新能力。

- 应用场景和案例:平行整合体系结构常应用于知识密集、技术创新驱动的行业,如高科技和医疗器械行业。

3. 跨界合作体系结构模型- 定义和特点:跨界合作是指供应链中的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跨越边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的多样化发展。

- 创新和协同效应:跨界合作体系结构能够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创新和协同效应,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 应用场景和案例:跨界合作体系结构常应用于创新型、快速变化的行业,如互联网和新能源行业。

4. 线性体系结构模型- 定义和特点:线性体系结构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按照线性的方式连接,每一环节都依赖和受制于前一环节。

- 依赖和稳定性:线性体系结构中,供应链的稳定性高,但依赖程度也较高,一环出问题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

- 应用场景和案例:线性体系结构常应用于成本控制紧迫、流程规范的行业,如快速消费品和制造业。

5. 网状体系结构模型- 定义和特点:网状体系结构是指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和联系,形成一个网状的组织结构。

供应链管理核心知识点

供应链管理核心知识点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供应链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应链的含义及重要性。

掌握业务外包与企业的可拓展性、供应链构建模型及方法、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及库存管理等核心内容。

根据供应链的特点能够对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掌握供应链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

第一章全球经济一体化级市场竞争特征授课目标与要求:了解企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掌握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主要特点,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历史条件和发展历程,掌握供应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意义。

授课内容:第一节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了解企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环境)1、信息爆炸的压力;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3、高新技术的应用;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7、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8、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第二节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掌握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主要特点)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订单响应速度越来越快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第三节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历史条件和发展历程)P8-15第四节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掌握供应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供应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与以往都不一样,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传统管理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带来挑战。

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必然带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消费需求的变化。

2、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

传统管理模式是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决策背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获得效益。

适应品种变化的能力很差,管理层次多必然影响整个企业的响应速度。

供应链管理电子教材

供应链管理电子教材

供应链管理电子教材第一章供应链及其背景概述 (3)第一节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3)第二节供应链的类型和模式 (4)第三节供应链的目标 (4)第四节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应链管理 (7)第二章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8)第一节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的经济背景 (9)第二节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原则和实施步骤 (9)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选择 (10)第四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13)第五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14)第六节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16)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 (17)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及其匹配 (18)第二节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18)第三节供应链设计的策略 (18)第四节供应链设计原则 (19)第五节构建供应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第六节供应链的设计策略 (22)第七节供应链设计与优化方法 (23)第四章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24)第一节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 (24)第二节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8)第三节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形成 (28)第五章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 (31)第一节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31)第二节企业流程描述及分析 (32)第三节业务流程重组的一般方法 (34)第六章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 (35)第一节传统的采购模式 (36)第二节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的特点 (36)第三节供应链管理下的即时采购策略 (38)第四节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39)第七章供应链中的生产管理 (41)第一节传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思想间的差距 (41)第二节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42)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成化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45)第四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47)第八章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 (50)第一节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0)第二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51)第三节供应商管理库存 (55)第四节协同式库存管理与联合库存管理 (58)第五节战略库存控制:工作流管理 (59)第九章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61)第一节信息技术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61)第二节基于EDI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63)第三节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64)第十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激励机制 (68)第一节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68)第二节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9)第三节供应链标杆管理 (69)第四节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70)第一章供应链及其背景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特征与类型,流程分析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特征与类型,流程分析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特征与类型,流程分析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特征与类型:流程深度解析供应链,作为现代商业运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产品或服务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

(自考)供应链管理复习要点(全)

(自考)供应链管理复习要点(全)

供应链管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管理 (4)第三章供应链战略管理 (5)第四章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 (7)第五章供应链物流网络规划 (8)第六章供应链计划管理 (11)第七章供应链信息管理 (13)第八章供应链库存控制 (15)第九章供应链关系管理 (16)第十章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19)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产生21世纪全球竞争环境体系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企业竞争加剧2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要求不断提高3产品的创新和研发难度问题日益突出4顾客地位不断上升,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弊端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上下游企业的“链条”。

将所有链条上的企业进行整合,同步、协调运行,形成一种战略同盟关系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局面,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外包外包是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节供应链概念、结构与类型我国《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分别为供应链的三种不同形态,简称为供应链中的“三流"。

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的类型: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也称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集成供应链和分散式供应链敏捷供应链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作用与内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1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地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减少库存总量,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

2供应链管理能优化供应链上成员组合,快速了解客户反应,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

3供应链管理通过建立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能力,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供应链管理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供应链管理的初级阶段 第三阶段:供应链管理的形成阶段 第四阶段: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和发展阶段
五、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横向一体化” 的管理思想 第二,非核心业务外包 第三,供应链企业间是 合作性竞争
(二)对供应链 定义的理解
1.以物资为核心
①单一产品的 供、产、销 ②多个产品的 集、存、分
产品运作主要包括该产品的原 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产成品 的制造和产成品的分销
产品运作,主要包括将多 个产品收集、保存和分销
这些都是产品的运作形式。供应链根本的目的是为 了满足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满足物资产品的需求,而 且是为了满足最终的物资产品需求,也就是人对于最终 产品的需求。因此供应链也就是为满足人对最终产品需 求的产品运作链,故供应链是以物资为核心的。

联合库存分布是供应
商企业取消自己的成品 库存,而将自己的成品 的库存直接设置到核心 企业的原材料仓库中, 或者直接送上核心企业 的生产线。
供应商的供应商
物流和服务流 资金流
三、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4.交叉性
第二节 述
供应链管理的概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二、供应链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五、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 定义:“供应链管理,即利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 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 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 组织、协调与控制。”
· SCOR(供应链参考运作 模型) · BPR(业务流程再造)理 论 · TOC管理(瓶颈管理、约 束管理)理论 · CRM、SRM、SCM管理信息 系统 · QR(快速响应)、ECR( 有效顾客反映)技术 · EDI(电子数据交换)技 术 ·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 技术 · JMI(联合库存管理)技 术 · CPFR(协同规划、预测 与补给)技术 · 敏捷制造技术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计划 发出运行指令
供 应 链 信 息
客 户 服 务 管 理
库 存 管 理
运 输 管 理
设 施 选 址 决 策
合 作 关 系 管 理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绩 效 评 价 与 激 励 机 制
风 险 防 范 机 制
图:供应链计划与其他关键要素的关系结构
二、供应链信息
信息就是微机中“供应链计划”发出的指令和其他关键要 素相互之间传递的数据流,信息包含了整个供应链中有关 库存、运输、绩效评价与激励、风险防范、合作关系、设 施和顾客的所有数据和分析。
供应商
运输链路
制造商
运输链路
分销商
运输链路
顾客
图:运输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六、设施选址决策
设施选址决策的功能起规划设计、统筹的作用,也就是说 供应链管理通过物流系统的布局和功能的配置——设施选 址决策确定供应链的物理布局和流程结构。
设施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选位; 第二:定址。
Contents
第一节 供应链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
1
2 3
第一节
供应链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的类型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 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 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 供应链 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 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 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 网链结构模式。 (马士华)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孤立地生存,它需要市场、企业以及人的支持。

这些市场、企业和人联系在一起,上下环节之间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供应链。

事实上,供应链是早已客观存在的的事物。

一、供应链的概念(一)供应链概念认识的发展过程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企业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

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价值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这种定义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此时的供应链的概念形成为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和麦当劳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是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的。

(二)供应链的含义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

比如,衬衣制造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的上游是化纤厂和织布厂,下游是分销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最终消费者。

按此定义,这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

简述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特征

简述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特征

简述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特征一、供应链结构模型简述供应链结构模型是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的描述。

它是对供应链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的工具。

供应链结构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参与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供应链结构模型的特征1. 多层次性:供应链结构模型通常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不同级别的参与主体。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责任,彼此之间互相依赖、相互配合。

2. 多参与主体:供应链结构模型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不同参与主体之间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互动,实现物品的流动和价值的创造。

3. 多路径性:供应链结构模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以有多条路径,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这种多路径性可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供应链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4. 端到端的一体化:供应链结构模型强调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和协调。

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只有实现了端到端的一体化,才能够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优化。

5. 灵活性和可变性:供应链结构模型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

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和参与主体之间需要灵活地调整和变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6. 风险管理:供应链结构模型需要考虑风险管理的问题。

供应链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包括供应商的延迟交货、产品的质量问题、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供应链结构模型需要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降低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

7. 数据驱动:供应链结构模型需要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参与主体之间需要及时、准确地共享和传递信息,以支持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只有基于数据的决策,才能够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简述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特征

简述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特征

简述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特征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组成的一系列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过程。

供应链结构模型是对供应链中各环节和组织间关系的抽象描述,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供应链。

一、供应链结构模型的类型1. 线性供应链结构模型:线性供应链结构模型是最常见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它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按照线性顺序依次组成。

这种结构模型适用于产品生命周期较长、市场需求稳定的情况。

2. 网状供应链结构模型:网状供应链结构模型是由多个独立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组成的网络,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和依赖。

网状供应链结构模型适用于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市场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

3. 集中式供应链结构模型:集中式供应链结构模型是由一个中心组织控制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模型。

中心组织负责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方进行协调和沟通,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4. 分散式供应链结构模型:分散式供应链结构模型是由多个独立的组织分别负责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它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这种结构模型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二、供应链结构模型的特征1. 多层次性:供应链结构模型通常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例如,原材料供应商负责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制造商负责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分销商负责将产品送达给最终用户等。

2. 信息流动性:供应链结构模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需要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通过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

3. 风险共担性:供应链结构模型中的各个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风险共担的关系。

如果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整个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各个组织需要积极合作,共同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4. 灵活性:供应链结构模型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JIT关系、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

但这样一种关系也仅仅局限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而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

这些定义都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链中成员的关系)。

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

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

哈理森(Harrison)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

这些概念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

菲力浦(Phillip)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给出一个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二、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如图2-1所示的模型。

图2-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从图2-1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三、供应链的特征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

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

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

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四、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

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在实际管理运作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相应地改变供应链的组成。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如图2-2所示。

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和财务/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

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两种类型的供应链的比较见表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