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合集下载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摘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对于现代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和挑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培养了专业技能,还注重学生的素质和人文修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两者的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跨学科思维能力、学生视野、学生思维方式、全面发展、就业竞争力、现代教育体系、融合。

1. 引言1.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的重要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现代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打破学科边界,促使他们能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更为综合和全面的观点。

而专业教育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特定领域内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自己。

而专业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研究某一领域,培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综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知识面和能力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需要既有广博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正好可以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这样的学生不仅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还能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使自己更具竞争力。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应当加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兼顾广度和深度,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技能的相辅相成。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力和适应能力。
通识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具备 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通识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当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广博知 识、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的人才。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通识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贯性和完整性。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备 课、授课、辅导、考核等环节,
确保教学质量。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建立通识教育评估体系
确定评估标准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确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掌握 程度、能力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
设计评估方式
根据评估标准,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考试、论文、作品等。
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05
专业教育的实践方法
制定专业教育计划
确定专业教育目标
明确专业教育的目的,以及期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制定专业教育计划
根据专业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包括 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等。
专业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专业教育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分工的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 一些大学开始设立专门的学院和课程,以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
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专业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扩展和更新。如今,专业教育已经涵盖了 各个领域,包括工程、医学、法律、金融、管理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专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和发展。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7你对高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如何熟悉的?你以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人把它译为“一般教育”、“一样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专业教育,也称“专门教育”,是指按某种学科和职业方向为重点的专业人材教育培育模式。

大学通识教育承担着三重使命:1,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文理之间彼此渗透,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这说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二者为并列关系。

2,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帮忙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开发学生的聪慧,培育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形成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这说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慢慢、不断深化的关系。

3,作为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超越功利,宏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造就道德高贵、身心健康的公民;大学教育必需融入知识教育当中。

学科专业的确立是有严格的学科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进程,学科专业也随之慢慢细化,而且成为较为稳固的学科专业。

但问题是,学科专业的设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学科与专业是随着科学认知水平、科学技术的进展转变而转变,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的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界限趋于模糊、淡化,各类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纷纷产生。

若是将各自的学科专业性过于强化,乃至于将其封锁起来,久而久之,不仅难以对已有的学科专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更谈不上多学科、跨学科专业的科技创新了。

[在人的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并非能知足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要求。

]从那个意义上讲,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世界化背景下,更需要的是包括我国高等院校在内的高智力资源机构对人类所制造的精神财富和对自然、人类社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制造出新的知识和财富,这关于不断地丰硕、完善和改造已有学科专业,也是很有利的。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辩证思考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辩证思考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辩证思考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辩证思考为标题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各具特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展开辩证思考。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多元文化意识,使其具备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通识教育并不是一种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形式,二者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特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

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特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和实际操作。

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一方面,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识教育培养了学生广博的知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问题,提高专业学习的效果。

通识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专业领域内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另一方面,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场景和案例。

专业教育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将通识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实践经验加深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认知。

专业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

因此,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二者的结合可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使专业教育更具深度和广度;而专业教育则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场景和案例,使通识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历提升选择专业课程还是通识教育

学历提升选择专业课程还是通识教育

学历提升选择专业课程还是通识教育学历提升:选择专业课程还是通识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们对于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已经就业或者希望在职场中得到更好发展的人而言,学历提升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然而,在选择学历提升的方式时,究竟是选择专业课程还是通识教育,成为了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的优劣,帮助读者在学历提升道路上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专业课程的优势专业课程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领域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该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使个人在特定领域内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专业课程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竞争力提升:选择专业课程,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该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就业市场竞争力。

比如,如果一个市场营销经理希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可以选择参加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学习市场调研、品牌管理等具体专业知识,从而在求职或升职中脱颖而出。

2. 职场发展加速: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个人深入了解相关行业,提升行业认可度和职业发展速度。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更新迅速,行业知识的更新也很快,通过参加专业课程,可以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从而在职场中更好地适应变化。

3. 个人兴趣和爱好发展:选择专业课程也是个人兴趣和爱好发展的一种方式。

通过深入学习和专业训练,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人对于该领域的兴趣和热爱,让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结合,更加快乐和充实。

二、通识教育的优势通识教育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它旨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宽广视野。

通识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综合素质:通识教育可以帮助个人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在职场中面对复杂问题和挑战时,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识教育注重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在职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研究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研究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分别强调的是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通识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广泛的知识背景而进行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通识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具有高质量的学习和交流能力。

通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一种广阔的学科视野,让学生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专业教育则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专业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内的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特定岗位或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

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培训和实践机会,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特定领域内具备创新和领导能力。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

通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学科视野和思辨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为专业教育提供了基础;专业教育则提供了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了在特定领域内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

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可以从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等多个角度进行。

研究通识教育可以探讨其内涵与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与效果等问题;研究专业教育可以探讨其教育内容与要求、教学模式与技术、实践环节与职业发展等问题。

同时,还可以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整合与融合,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与融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与融合
困 境 的 重 要 通 途 , 一 种 法 则 可 以通 过 不 同 专 业 、 同 学 同 不
方 面 , 多 提倡 通 识 教 育 的人 主 张 本 科 教 育 阶段 要 淡 化 专业 训 科 的 不 同 课 程 予 以 开 掘 ,但 又 绝 不 可 能 离 开 任 何 具 体 的课 程 去 阐述 , 许 练 , 为 通 识 教 育 是 “ 专业 、 职 业 性 的教 育 ”专 业 课 程 从 总 量上 应 而 且 唯 有 某 一 门 课 程 达 到 了足 够 深 度 的情 况 下 才 可 能 阐 述 清楚 。 认 非 非 , . 让 位 于 通 识 课 程 。另 一方 面 , 人 单 位 又 往 往 埋 怨 大 学 课 程 设 置 脱 离 23 通 识 教 育 能 够 淡 化 专 业 教 育 的壁 垒 ,专 业 课 程 也 可 以体 现 通 识 用 社 会 需 求 . 注重 培 养 学 生 的实 际 能 力 , 似 乎 又 是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的 属 性 不 这 通 识 教 育 的必 要 性 不 是 因为 学 生 将 来 可 能 接 触 到 许 多 他 们 专 业 通 识 课 程 应让 位 于专 业 课 程 。实 际 上 二 者 的 矛 盾 和 冲突 由来 已久 . 只 他 是 到 了 现代 , 当社 会 市 场 化 转 型 已出 现 , 学 技 术 迅 猛 发 展 , 球 政 治 之 外 的 领域 , 而是 要 使 学 生 将 来 一 旦 面 临 一 个 完 全 陌 生 的 领 域 时 , 科 全 们 也 能应 对 自如 。通 识 教 育 应 该 注 重 学 生 知 识 内 涵 的深 化 , 是 一 种 它 经 济 呈 现新 的要 求 时 , 会 对 专 才 的 需 要 变得 更 迫切 , 突 出 。 社 更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职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而只有具备全面综合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才能在职场中立足并获得成功。

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重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概念通识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注重知识面的广度和全面性,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识教育旨在提供学生多元的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对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教育则是解决具体问题、强调实践能力,注重对某一领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专业教育旨在提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从事特定领域工作和应对职业挑战所需的实践能力。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意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识教育注重知识面的广度和全面性,强调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在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人文素养、自我观察和批判能力,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增强对文化多元性和社会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积极发声、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2.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提供广泛的知识,让学生能够适应并理解各种情境和领域。

专业教育则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以使学生具备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既可以备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领域,也有助于他们快速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提升职业竞争力。

3.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识教育强调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而专业教育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所需的挑战。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思考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思考

战以后, 在许多国家 , 本科生的培养 目标与职业之间被 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专业教育与 “ 专
业” 密切 相 关 , 等 学校 的 “ 高 专业 ” 根 据学 科分 类 和社 会 职 业分 工 需要 , 门别 类 进 行高 是 分 深 专门知 识 的教 与学 的基 本单 位 。 而专 业教 育 的内涵指 根据 学科 分类和 社 会分 工需 要 , 门 分 别类 进行 高深 专 门知识 的教与 学 的活动 。 大学 是进 行专业 教育 , 还是通 识教 育 , 存 在着争 论 。欧洲 中世 纪大 学 白诞 生之 日起 一直 就存 在着 自由教 育 与职业 教育 ( 即后 来 的通 才教 育和 专 业教育 ) 之争 。 识教 育 自从其 诞生 通

构和 职业 结构 的 多元 化 要 求人才 类 型 、 规格 、 层次 同样 多 元 多样 化 : 既需要 专 才 , 需要通 才 。所 以现 代 大 学里 既 也 需要进 行 专业教 育 , 需要 进行通 识教 育 。 国教 育家 布 又 美 鲁贝 克认 为 , 专业 教 育和通 识 教育 都是 必 要 的 , 因为一个
理, 又专 又全 , 有 良好思想 素 质和道 德素 质 的全面 人才 。 实上 , 识教 育和 专业教 育 不是 具 事 通 对立的, 只是 在 学识 的范 围与 程度 上 有一 定 差别 , 者是 相 对 而言 的 , 识 教育 并 不是 完 全 二 通 没 有 专业 教 育 , 而专 业 教育 也 并 不 是完 全 没 有通 识 教 育 , 谓 “ ” 可 通 中有 “ ” “ ” 专 , 专 中有 “ ” 二 者 是互相 融合 , 通 , 互相补 充 , 为前提 , 辅相 成 的关 系。 互 相
二 、 国通 识教 育和 专业教 育 的历史 沿革 我 就我 国大 学而 言 , 进行 通识教 育 或是 专业教 育 是 由社 会需 要所 决定 的。清 末 , 国建 立 我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多则 十余 年 的训 练 。这种 博 士学 位开 创 了在博 雅 教 育基 础之 上 的专业 教育 的先河 。当 巴黎大 学 的
部 分师 生 出走英 国建 立 了 牛津 和 剑 桥 大 学 后 , 这 种 博雅 教育 在英 国就发 展成 为针 对社 会 精英 阶层
的绅士 教育 。
培养集道德 、 智慧 、 健康 、 美诸 品质于一身 的公 民
教 育 … 。它 严格 区别 于 奴隶 的训 练 , 有 森 严 的 带
阶级 等级性 , 它 完全 摆脱 了功利 与实 用 , 但 蕴含 着
培养 通达 智能 而非 专 门技 术 的意义 。这种 目标 体 现在 它 的学 习 科 目“ 艺 ” : 辞 、 法 、 证 、 七 中 修 文 辩 算术 、 天文 、 何 和 音 乐 , 们 也 被 称 为 自由 艺术 几 它 或 自由科 目( iea At) Lbrl r 。学 习这 些科 目的 目的 s 是 为 了传 承 文 明 、 展训 练思 维 , 发 使学 生成 为 具有
20 00多年 前 亚 里 士 多德 在 《 治 学 》中曾 提 政 出这样 一 个 问题 : 我 们 的 教 育 目标 应 该 是 传 授 “ 生 活 中的实用技 能 、 良好 的 道 德 还 是 高 深 的 知 识 ? 不知 当 时 这 位 伟 大 的哲 人 是 否 已经 意识 到 ” 这 个 问题将 会 困扰 人们 直 到数 千年后 的今 天 。关 于教 育 的 目标 、 学存 在 的意义 之类 问题 的争 论 , 大 理 性 主义 与 功利 主 义 的 冲 突从 未 停 止 过 , 似 乎 但 二者 之 间 的融合 则 是 一 种 解 决 冲 突 的最 佳 途 径 ,
学位 则要 在 取得 硕 士 学 位 后 继 续 接 受 少 则 数 年 、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辨析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辨析

近现代社会
20年90年代后
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陈向明)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并列的概念
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上位概念
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下位概念
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2、在实践中,我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0世纪后半叶以来
行业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划 分逐渐壁垒分明,划分口径也越来 越细,专业教育发展到愈演愈烈的 程度
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专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罗德斯曾对坚持全盘实行通识教育的通识 主义者予以抵制:“在学术界有一些人,如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 赫 钦斯,徒劳地争辩说学科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按摩疗法和顺势疗法、
文革之后,1978年至1982年底,全面修订高校各类 1978-19世纪90年代中期 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出淡化专业,加强基础;20世 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拓宽和调整专业成为高教改 革的重要措施
(二)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
1、通识教育溯源——自由教育
古典式自由教育:主要指古希腊时期的自由教育和实践。亚里士多德作为自 由教育的鼻祖,提出自由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理性,促使受教育者智慧、道德、 身体的和谐发展。 中世纪基督教化的自由教育:自由教育进入中世纪发生了变化,笼罩在上帝的 阴影中,其教育思想的主旨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即为宗教性。
通才教育:通才,也称为横向型人才,指的是发展比较全面,知 识面比较广,活动领域比较宽的人才。主张培养这种人才的教育 就是通才教育。
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专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历程 时间(从世界范围看) 大学产生之初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进程 自产生之初就具有了专门性 由于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 化,专业教育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 大学服务功能的强化,专业化趋势 更为凸显(美国赠地学院时期)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相关概念辨析如最早(1829年)把通识教育(GenearlEduaciton)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它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台湾大学黄俊杰教授把通识教育定义为,“所谓通识教育就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说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我国学者李曼丽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用韦伯“理想类型”方法,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作了初步构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通识教育是一种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与学的方式、学业评估、学生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内容。

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

总之,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通识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即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辨析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辨析

视, 不可急功近利 。 既然教育理论 的层次性影响教育 理 论 现 实 化 的表 现 , 因而 , 于不 同层 次 的教 育 理 论 对 现 实化 表 现 ,我 们 要 采 用 适 合 于该 理 论 层 次 的标 准 来看待 , 这样 , 才能保证教育理论 的现实化过程不盲 目, 盲 从 。 不 可见 , 正 确 地 看待 教 育理 论 的现 实化 , 要
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深刻地领会教育理论 的特性 , 分
[2]何小忠.论教 育理论现实化的路径「 J].教育理论
与实践 , 2002 , (6 ).
[3』 张国霖.试论教育理论的特性及其作用[J].乐山 [
师范学院学报 , 1 , (6 ). 200
角、 多个方 向来分析 。 教育理论 的相对性影响教育理 论 现实 化 的效 应 ,我 们 看待 教育 理论 的现 实 化 必 须
要 有 历 史 的 眼 光 和 长 远 的 眼 光 ,不 可 短 视 ,不 可 近
[1] 刘艳丽. 教育理论现 实化 当议论[J].教 育研 究, [
2006 , (6 ) .
①程少堂, 现实化: 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的努力方向 [J].教育理论与实践, ,(4). 1992 ②参见Paul H.Hirst "Educational Theory" ,载J _W_ Tibble ( T - he study of Educati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 1970. 参考 文献 :
但是 , 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专业 教育所产生 的种种弊端也接踵而来 。例如 , 专业教育造
就 了一批 只懂 自己专 业领域 的有 限的知识 ,而对其 他 领 域 知识 相 对 缺乏 的“ 单一 人才 ” 此外 , ; 由于知识 更 新

大学生通识教育比专业专业教育更重要--辩论稿

大学生通识教育比专业专业教育更重要--辩论稿

立论1、通识教育概述:最早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是美国博多因学院(Bowdoin College) 的帕卡德( Pack2ard) ,他声称:“我们学院将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为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做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业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整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通识教育的“通”,即通晓、明白;“识”即智慧、见识。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所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生活的意义及价值变得丰富起来,从而使自己在专业教育中保持自由,在精神上不致成为受专业束缚的奴隶。

换言之, 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 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此外,通识教育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 即什么都知道; 而是贯通的“通”, 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 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 收集资料, 与人交流合作, 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 术有专攻, 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 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李曼丽, 汪永铨1999)。

加强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因为随着现代科技向着高度分化、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 出现很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社会需要后劲足、反应快、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需要高等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结构, 加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相互促进基于课程层面的扎根理论研究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相互促进基于课程层面的扎根理论研究

总之,通过课程层面的深入探讨与实践,我们可以逐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 育的相互促进,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趋势,不断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方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一位年轻的学生,本来对历史充满热情,却在大学中被要求只能选择历史专业 或者放弃历史。这个例子让我们思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否可以更好地整 合,以便学生能够在追求自己兴趣的也获得必要的专业技能。
总的来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对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 出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方式的高端人才。在未来的研究中,我 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并不断完善这 种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台湾通识教育的案例考察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台湾高校普遍注 重通识教育,将其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台湾 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最后,台湾 高校在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 和灵活的方式。
此外,针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高校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实现两种 教育模式的有机融合。例如,可以开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通识教育意识和专业素养,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此外,高校还 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或学术报告,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区别:基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区别:基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区别:基于教学设计的思考作者:梁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比较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区别,旨在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区别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28-02当现代工业化进程在全球推进之时,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承担起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专业化人才的任务。

因此,专业化教育(specialized education)成为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它成功推动了西方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19世纪初,有识之士指出专业化教育单一化、狭窄性的缺点,并提出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思想。

20世纪中叶以来,通识教育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实践与发展,影响着全球教育思想的变革。

建国之后,我国建立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

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与政治环境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日益彰显。

高校开始了“淡化专业,加强基础”的教学改革,把通识教育作为了培养完整人的教育模式,但在通识教育推广的实践过程中,受到诸多约束甚至面临困境,致使高校的通识教育流于形式。

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1.通识教育课程地位认识的偏差。

目前从事国内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很多教师缺乏对通识精神的理解,大多数学生把通识教育课程仅当成专业课程的补充,以课程通过难易作为选课标准,与通识教育促使学生了解、甄别多元价值观,形成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无论授课者还是学习者,其功利性动机使得通识教育课程沦为“次等课程”。

2.通识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受到诸多约束。

目前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被直接纳入专业课程的管理体系中,从教学管理、授课方式,到评价体系,都沿用传统模式,很难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

作为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下也需要发展融合,在为人类进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密切地联系和协同。

通识教育是人们受教育的第一步。

它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追求学科知识的纵向深度,而是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筑牢他们进入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基础。

而专业教育则是深入探究某一领域的知识,专注于知识的横向拓展和学科的纵向加强,培养学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权威和领袖。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了。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等新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难以应对这些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共同应运而生。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针对新时代的需求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它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兼顾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旨在培养具有深刻学科知识,交叉学科知识、跨越领域的综合素质的学生。

这种融合模式强调习得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有很强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和学习,形成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丰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逐步从“授课”向“学习”转变。

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培养人才。

首先,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潜力,从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融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最后,教育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知识,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引言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而专业能力培养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特定行业的要求。

然而,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往往无法很好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本文将探讨通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并提出一些实施的方法和建议。

第一部分:认识通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 解释通识教育的概念和目标,强调其培养学生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 解释专业能力培养的概念和目标,强调其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意义- 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强调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法- 强调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制定并实施融合的教育课程,将通识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

- 强调教师应采用跨学科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 强调学校应提供学科交叉的机会和资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四部分:融合所面临的挑战- 指出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例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培训不够、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足等。

- 提出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法,例如增加教学投入、加强师资培养、改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知等。

第五部分:一些成功的融合案例- 介绍一些成功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 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并提取可供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第六部分:未来发展与展望- 展望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融合的未来发展,强调其在培养未来人才方面的重要性。

- 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例如加强师资培养、建立跨学科的交流平台等。

结论部分:通识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融合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现在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

这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的观点。

个人之见,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思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关系问题。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更多是专业教育,而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的更多是通识教育的使命,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问题。

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还是当今中国大学的一种现实。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人们普遍看法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一个好的专业很重要。

同时大环境下对于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增加,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大学生能更好适应这种需要而受欢迎,这就让高等教育界的老师们困惑了。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高等教育界不得不舍通识教育而取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学里专业与就业的密切联系,所以专业越分越细,也越来越面向市场,一所大学的教学成就也更多的是由它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决定,而不是它的历史底蕴与学术成就。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部分大学的现实,就业等同于一切,一个学生进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技能,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

当一部分大学秉承这样的一种办学宗旨时,无可厚非,但是当很大部分大学甚至是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大学也不得不以更细分的专业化教育应对这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战时,大学就已经变味了。

曾经很多学者都说过,大学不能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一样只教你一种专业技能,否则它和职校技校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

问题是我们的很多大学就是如此,我们的很多老师、同学、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至于有没有培养一种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说出来都会被很多人所不齿,这是事实。

那么,在专业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识化教育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

它并不是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

其实高等教育起源的时候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品格塑造,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

通识教育的优点很多。

其一,它的接触范围广,学科融合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同时它也更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塑造,所以通识教育更容易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

其二,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更加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这一点往往是专业化教育最大的缺陷。

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拔门槛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而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不少学生接受了专业调剂,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盲目。

进入高校后却发现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选择,或者不适合在这个专业中学习,但还得要硬着头皮学下去。

而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

这样子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痛苦,何来动力?其三,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适应性。

很多人都说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是“通而不精”,我们得承认通识教育相比于专业化教育确实在某一领域精通性差了一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至少高等教育领域,真正的学习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是一种共识,并且大学里面所学到的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少之又少,那么,以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通识教育比起专业化教育在适应多变社会里面的多变职业也就更有优势了。

毕竟现在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社会,学会大部分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掌握学习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这一点,通识教育会做得更好。

不仅学习能力,由于通识教育接触面广,它在融会贯通、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优势的。

总之,现在教育当中单纯的专业化教育已经极大限制住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看似面向就业、接近市场的专业化教育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实际上它是阻碍了社会高级人才的培养。

有人提出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并存,其实从很多层面上讲,通识教育绝对是优于高等教育的,但是基于中国的就业环境,完全的通识教育化并不现实,所以我们探讨将通识教育融于专业化教育,并逐渐地占据到主导地位,或者在通识化教育基础上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进行专业化教育。

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进行了尝试,这是难能可贵的。

通识教育逐步走进中国的大学校园,目标就是要寻求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集聚智慧,获得心智的提升,使他们不仅要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性的思维以及熟练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也应该要具有爱心、责任心、崇高的道德水准,人与人和谐共处、共赢的健全的人格。

这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像德雷克▪博克所提倡的,回归到大学之道,以培养独立思想人才、健全人格的教育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