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合集下载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鲁迅《故乡》: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 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 -----来,这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 只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圈罢了。 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 躲躲闪闪……
林杏子《生命 生命》: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 不断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 --------------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 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 动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 -------------------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 ----------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 ---------------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 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 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炼句的基本要求

1.炼句讲究言简意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韩侯祠内有副对联: 上联:生死一知己 下联:存亡两妇人

炼句的基本要求

1.炼句讲究言简意丰 2.注意句子的连贯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 ------------------ ----------------------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却是人居 ----------------- -------------------------------两地,情发一心。 -----------------------------------
赠言:
练习: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 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④A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不许减 少;货色只许更好,不许变坏;技术只许提高, 不许降低。 B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 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人教课标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3

人教课标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3
时的表情。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 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 作用。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 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 等修饰作分析。
参考答案: 少女的心理活动:惊诧、惶遽、含羞、好奇 以及爱恋; 少女的形象特点: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 矜持。
温馨提醒
•要想掌握如选词 和炼句,要注意 平时的积累。
扩展演练之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 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
句化为短句,协调语音和节奏 • 2、语气和色彩的变化
• 如:“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生硬、训诫) •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
下”(委婉的提醒、劝告)
练习: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 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寻常。
一、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勤 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 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 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 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 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 果整个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 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 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 语。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 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语不惊人死不休1——选词和炼句共33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1——选词和炼句共33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1——选词和炼句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课件4: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课件4: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更是道尽了炼字推敲的甘苦,让人感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泊 船瓜洲》时,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由“到”改“过”, 又换“入”,再换“满”,最后,终于炼出“绿”字,才心满意足, 使诗歌意境陡然升华,那更是千古绝唱。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词人宋 祁对其《玉楼春》一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也是反复锤 炼,对“闹”字也数次改动,先由“而”到“浓”,最后炼字为 “闹”,更是使满词生辉,在文坛上留下万代佳话。清人刘公勇在 词话里对宋祁炼字给了高度的评价,刘赞到:“一闹字卓绝千古。”
其次,郭老这种虚怀若谷,甘拜“一字之师”的精神,使我们深受 教育。“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 深。”郭老学识渊博且卓有贡献,但治学仍如此严谨,对人也是那 样谦虚诚恳,这便是其伟大之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历史 告诉我们:凡是有成就的人,则一定是善于以人为师,善于博取众 长的人。只要有点长处,有一孔之见或一得之功的都应作为自己的 老师。只有“不耻相师”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胡舜陟改得有理。“低绮户”不过是说月光低低地照进“绮 户”(雕花的门窗)而已;“窥”却是悄悄地看着的意思,这一来, 月亮就有生命、有性格了。月亮那清亮的“目光”悄悄地凝视着 “绮户”,投射到心事重重、辗转反侧的失眠者身上,是同情失 眠者还是嘲笑失眠者庸人自扰?结合下句“不应有恨……”来看, 更别具情味。所以“窥”字比“低”字生动、深刻得多。如果苏 东坡有知,定会拜胡舜陟为一字师。
(3)从语法的角度看炼字。 选词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诗人们最讲究炼句, 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 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这 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 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这个“敲”字,也正是谓语的中心词。 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词。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来证明。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3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3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 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 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 风、细柳、淡月、梅花”中, 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 诗眼。苏东坡当即道……
轻风 __ 细柳 淡月__梅花
1.“轻风摇细柳,淡月 映梅花。”不料苏小妹 却评之为“下品”。 2.“轻风舞细柳,淡月 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但仍不属 上品。”
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 “一字之师”的故事, 你了解“一字师”的 出典吗?你还了解哪 些“炼字”的佳话?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 ‘‘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
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参考答案: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 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 故事不胜枚举。
1.“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 上反复“推敲”;“鸟宿池边树, 僧(推、敲)月下门。”诗人为 “推”“敲”费尽脑汁,韩愈 提议用 “敲” 。
2.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
• 运用修辞或词类活用
选词方法: 1、选择准确准确贴切的词。 如巴金在《灯》中所写: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 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 中微微颤抖。”
思考:为什么用“颤抖”而不用“闪动”?
因为“闪动”客观描写,“颤抖”主观感受。
选词方法: 2、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寻常。
一、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课件1: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课件1: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提示:(1)精心挑选关键词语。古人作诗行文常常讲 究“诗眼”,就是指要用一个最关键最恰当的词来表 达该句甚至全文的主旨和意趣。(2)恰当使用修饰词 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染,不仅能增加信息量,而且 会使语句更富于感情色彩。(3)注意词语的巧妙搭配。 词语巧妙地配合使用,能大大增强表达效果,往往也 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 “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 这两个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动词“收”“出”的赏 析,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 用往往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 答案时,首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然 后结合写作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1)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 果。 解析:“今春还听杜鹃啼”包含着词人年年希望又年 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他心头的阴影仍 是那样沉重。一个“还”字,贯串了过去与现在,交织 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 况作了一定的暗示。
答案:一个“还”字,不仅体现了词人年年盼望与 妻子重逢的殷切之情以及盼望落空后的失望之情, 还暗示了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 满与控诉。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本词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为 以个人之情写兴亡之恨,即以小见大,要明确个人为 “小”,国家兴亡为“大”。 答案:以小见大。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 词人与妻子失散、流落江南的痛苦,下阕写自己对 夫妻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此词明写夫妻离散的痛苦,实则描写了整个时代的 社会悲剧;既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亦抒发 了对故土的一片热爱之情。

人教课标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9

人教课标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PPT9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 只为装点门面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A)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 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 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
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
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
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
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
味低劣。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炼句

4. 句式结构上要求大体整齐匀称。
并列的语句中,在对几个并列的方面分别进行申说阐述时,尽 量保持句式一致。
(1)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 伟, B ,两颊微微陷下去。 A 、粗黑的眉毛 B 、眉毛粗而黑 (2)A每逢深秋时节, ②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 美景尽览。 B远眺群山环抱, ④ ;近看小桥流水,茶园葱 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二、连贯
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 1.围绕一个中心 下面的语段中,有一句话应剔除,这一句是( C) ①几天前,收到挪威使馆的一张请柬,是用再生纸做的 一张卡片,朴素精致,显示着主人的情谊。②对比我们 平时收到的一些请柬,不免心生感叹。③不少单位的请 柬,一张比一张豪华精美:加厚铜板纸、烫金大字、色 彩艳丽,更甚者还要绒面、磨砂带上音响。④只是构图 稍差,美中不足。⑤请柬的功能很简单,没有必要那么 奢华。⑥挪威是个富裕国家,尚且如此节俭,我国作为 发展中国家,不是更应该节约吗? A.② B.③ C.④ D.⑤
•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B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 一个备受欢迎的节日 。 。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 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 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 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 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 龙天子”
3.陈述的角度应该一致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例:
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 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 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不惊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精品课件

语不惊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精品课件

名家如是说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 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 沈德潜《说诗啐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 卢延让《苦吟》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百炼为字,千炼成句 。 ——皮日休
不要繁冗拖沓,而应简约有分量
例1:(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排出 九文大钱。 掏 例2:华大妈在枕头底下 了半天, 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选词的基本要求:
3、形象生动
1、具体形象(绘形绘声绘色)。
例1、修改前: 夏天的阳光非常强烈,到处都热得厉害,真 叫人受不住了。 修改后: 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可是阳 光也更厉害了:没有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 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 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 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 里的焦点,晒得东西要了火。
同学们,你们以为如何?
•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 “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 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 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 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 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 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 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 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2、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夸张、 拈连、移就等。
例2.读下面的两组句子,比较一下,你认为 哪种写法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①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 (冬瓜长着一层白霜,茄子长着紫颜色的 皮。) ②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哗啦哗啦地响着。)

《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优秀课件

《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优秀课件
▪ 春节假期过半,“122”“119”安安静静(北京晚报 标题)
▪ 光明啊,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 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 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 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 生命,你就是我呀!” (郭沫若《屈原》)
作业
▪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 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 )一树 柳弯腰。
▪ 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 鼻子大胖( )满了。但是后面的一个( ) 着孩子的老妈子想乘机( )进来。一个小 学生( )上来,一手( )住自己头上的小 布帽,像人丛中直( )进去。
轻风 __ 细柳 淡月__梅花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一字之师
▪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 “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古人之选词炼句
“修饰”不是“装饰”
▪ 1)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地
说:“
。”
▪ 2)( )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 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 )裙。 ( )叶子中间,( )点缀着些白花, 有【 】开着的,有【 】 打着朵儿的:正 如( )明珠,又如( )星星,又如 ( )美人。
《荷塘月色》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满纸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 参照答案: • 第一处改动很好。"鲁迅先生说过:'野人怀土,小
草恋山。'"紧接这句旳"土"与"山",以"家乡国土"作主 语使前后句之间衔接紧密,而且过渡也很自然。把"怎 能不怀念落入敌手旳家乡国土"改成"背井离乡旳人怎能 不怀念",长句变短句,反问旳力度也因为语言节奏旳 加紧而明显增大,从而更加好地强调了人们对故土旳依 恋。修改旳第二处提议不太好。这一句之前旳讲旳都是 怀乡之情,这一句之后则是开始讲家乡口味了。从语义 和文思旳贯穿上来看以"怀乡之情"作主语是比较自然流 畅旳。
句中A句是双重否定,但比B句语气显得委婉。
三、陈说句和疑问句
疑问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吸引读者旳注意,显得亲切自然; 反问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四、整句和散句
• 整句指构造相同或相同,字数大致相等、排列整齐 旳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 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 旳复句。整句旳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友 好.能够起到强调某种意义旳加强语势旳作用。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汉语旳词汇浩如烟海, 我们怎样才干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细察之,巧思之,则神韵成于 心中而淌于笔尖。
法国作家福楼拜
“要描写一种事物,唯有一 种名词;要体现一种动作, 唯有一种动词;要得到一 种性质,唯有一种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觉这个唯一旳词语不 可,不能用类似旳词语敷 衍了事。”
完毕P102课后题

一、戏剧主要靠对话来塑造人物和体现情节,双方面对面说
话,尤其要求语言简洁、紧凑。仔细阅读下面旳原文和改稿,分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仰望,司空见惯的蓝天就在你的头顶,平淡无奇。

可这正是你对美的埋没。

无人不头顶一片蓝天,可有谁真正拨开浮尘,深掘到平淡深处,探寻那最壮丽的美?——天空者,静时,天光一鉴,冰心玉骨,一视通明,或万里浮云,千姿百态,风吹云动,风定云集,时卷时舒,似酒入豪肠令人如痴如醉;动时,则狂风大作,乌云四集,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电光闪耀,雷声轰响,暴雨倾盆。

这又无不使人尽情领略天之动者的酣畅淋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美字体赏美文凝练之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是晏殊《临江仙》中极为著名的一句,我曾在作者原本的立意中将其引申为“落花孤人立,微雨比山小”的情怀。

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又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淡淡着烟浓着月,深深笼水浅笼沙”之流,在文字的华美背后,更要体味字眼的精妙得当与作者的良苦用心。

这便是一个字眼在千锤百炼之后告诉世人的含义,炼字,不光是讲究文句的工整精炼,或许,我们更能看到的,是古人对于文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选自1) 课内素材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

有个朋友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

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

”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

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

”另一个朋友写的句子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应用提示]以上材料可用于“语言魅力”“语言妙用”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高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诗曰:“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但是我们原在咬文 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 不可。……但是在文学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 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朱光潜)
[教学目标] 1、修饰语、动词的选用与 锤炼 2、通过修饰语、动词的选 用与锤炼,准确把握文章 内容与思想感情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 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 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 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 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 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 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 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 顺受的苦难生活。
• 辞达而已矣 •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 勿卖弄。 •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 自然。
祝同学们
学习 进步前程锦绣 Nhomakorabea•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 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 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 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 ,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 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 ,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 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 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 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选词:准确、生动
• 准确 精当 • 生动 新颖
唯一
形象
动词的选择和锤炼
分别对“踞”和“扯”进行赏析 1、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 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 中 2、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 的几绺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 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 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 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 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 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⑵上的“上大人孔乙 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 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 着他笑,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 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 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 ,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 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 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 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人们常常溢美文学大家选择使用词语和句子有所谓“随手拈来”或“神来之笔”。

但其实在看似“神来”、“随手”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权力·权利“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1: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2: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

“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

“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例句1:日本经济的惨痛教训前车可鉴,中国绝不重蹈覆辙。

例句2:就韩国而言,可以将在同中国的外交战中完全失败的日本视为前车之鉴。

课题链接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

这是炼字的基本功。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古人作诗行文常常讲究“诗眼”,就是指要用一个最关键最恰当的词来表达该句甚至全文的主旨和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顿时使人感到春风拂面、春意盎然。

陈毅《江南抗战之春》中提到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鼓动五台山和尚参加抗日的口号是“你们虽然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国”。

其中“出国”这个动词不但与“出家”字面相对应,而且恰恰从出家人仍是中国人、五台山并非世外桃源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

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染,不但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更富于感情色彩。

《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赴南极访问圆满完成,吴弘、杨海蓝笑眯眯回来了”,之所以远比其他报纸的题目“两名少先队员从南极回到北京”,“中国少年南极归来”更有文采,就是因为“笑眯眯”这个修饰语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中国少年儿童为能参加南极科考这样的活动而自豪和兴奋的心情。

有很多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的戏剧效果,例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奶油小生”、“皮包公司”、“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使用之后都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不能不说就是因为其中的修饰语具有“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作用。

要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如果在写作中能把有些词语巧妙地配合使用,也能大大提高表达的效果。

比如叶圣陶写《苏州园林》:“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靠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其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配合连接,显得简练而整齐。

钱钢写《唐山大地震》:“这是震后送往外地的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孤儿……这些不幸而又万幸的孩子啊!”其中“不幸而又万幸”是反义词语配合,既反映了孩子遭受的灾难,又反映出他们得到的关爱。

事实上词语搭配得当,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报纸上的某些新闻标题:《石景山区添石景》、《舍小家保大家》、《开字当头,只开不封,开封扩大对外开放》、《中‘凤’洋‘凰’》等等。

这些词语配合得新鲜巧妙,当然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

预习作业1.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列举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文学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成语“一字之师”就出自下面的典故。

《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曰:‘数枝,未早也。

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字。

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于给皇上上交“年终总结”时,不得不比较客观地写下了“屡战屡败”一词,并准备好了接受皇上的圣颜大怒。

然而他的幕僚在二审施政汇报时,很巧妙地把“战”与“败”二字作了个顺序上的调换。

这样一来,屡战屡败的曾国藩就因为“屡败屡战”的大无畏精神受到了皇上的褒扬。

而这位调换二字顺序的绍兴师爷,也因此被曾国藩尊奉为“一字之师”。

(其他例子略)2.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动听”是指词语声音产生的效果。

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和谐优美,能给人以美感,对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语言的声音效果也是词语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词语声音的配合,主要涉及到声、韵、调、音节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读下面这首诗,看看词语的声音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诗人元帅外交家,迎来战友遍天涯。

英雄本色原无畏,志士忠诚岂有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诗句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选词能力。

答案这首诗的声音美表现在音节匀称、韵脚和谐、平仄协调。

3.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句子()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_。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择恰当的句子,培养学生按照逻辑顺序安排表达内容的能力。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一个复句或句群在表意时通常按时间、空间和事理逻辑三种顺序来组织安排表达内容。

该题的正确顺序应该按事理间的因果顺序来安排:“不传达上级指示”、“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是“原因”,“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是“结果”,且两个“原因”是从思想上的不重视到行为上的无作为,相互不能颠倒;两个“结果”是程度上的加深,本身也暗含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答案 C4.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④A.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不许减少;货色只许更好,不许变坏;技术只许提高,不许降低。

B.手工业在改造之后,品种只许加多,货色只许更好,技术只许提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正确运用不同句式的能力。

答案①中A句“非让他去不可”是双重否定,比B句“让他去”语气要强烈、坚定。

②中A句“赞成”是肯定的说法。

B句“不反对”是否定的说法,后者语意较弱,语气缓和。

③中A句“不是不会唱”是双重否定,但比B句“会唱”语气显得委婉。

④中A句中包含了三组先肯定后否定的分句,构成正反对照,语意鲜明,语气强烈;而B句,语意则较弱,语气也较缓和。

一、问题讨论1.在写作中,对选词有何要求?提示选词要做到准确、生动。

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

生动,就是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2.在写作中,对炼句有何要求?提示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和连贯。

简洁就是要用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力求言简意赅。

连贯就是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

二、知识结构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 准确:唯一的一个词生动:最妙的一个词炼句⎩⎪⎨⎪⎧ 简洁:“多少”和“加减”连贯:“衔接”和“照应”三、相关知识1.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

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

如果整个结构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

书面上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2.句子与动词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劣。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积累与运用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成死症 ⑥便太浅湿A .①④⑤B .①③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解析 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