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算法的概念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用自然语言写出简单的算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例,体会算法的步骤,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及特征。

解决方法:通过生活中,学生都看到过的“摆摊算卦算姓氏”的骗术引入,从熟悉的事物入手.难点:算法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用自然语言对算法的描述.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给学生出示六张卡片,让学生依次说出上面有没有自己的姓氏,(给外校学生上课,学生和老师互不认识,给本校学生上课,可以算学生妈妈的姓),然后教师神秘地算出学生姓什么。

或让学生心里想一个姓,并写在纸上,给身后的同学看,同学一起回答同样的问题后,老师算出同学写的是什么姓。

演示两至三次后,揭开算卦骗术的秘密,引出背后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是二进制数,了解骗子的算法。

引出算姓氏需要的步骤即算法:案例一:“算算你姓什么?”的算法。

第一步:制作卡片;第二步:按着卡片顺序告诉我每张上有无你的姓氏,得到一个二进制数;第三步:根据对应数表查出你姓什么。

案例二:过河问题一个人带着一只羊、一只狼和一棵白菜过河,过河时此人只能带一样过河,如何过河才能保证羊、白菜、狼三者顺利到达对岸。

分析:①谁先过,最后确定必需羊先过。

②谁第二个过,狼和白菜都可以,但是必需把羊带回。

③必需把羊留下,先带剩余的另一个④返回后最后把羊再带过去。

(体会算法的不唯一性)案例三:计算由说出计算的运算顺序得到四则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再算乘除后加减。

(二)概念构建:算法的概念: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算法(algorithm)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是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解决一类问题.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等等.(三)对概念的挖掘:分组讨论得出算法的重要特征:(1)有限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后停止;(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需是确定的,并且能够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是模棱两可的,比如说“加入适量的盐,少量的味精”少量是多少?这在算法中是无法执行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样的菜谱并不能称为算法。

数学算法的教学设计

数学算法的教学设计

数学算法的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算法的教学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数学算法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数学算法的教学设计,并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数学算法的基本概念数学算法是指一系列特定步骤或操作,用于解决数学问题或完成特定数学运算的方法。

它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常见的数学算法包括加减乘除、开方、幂运算等。

二、数学算法的教学目标数学算法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数学算法,使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则进行推理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算法是进行数学计算的基础,通过训练和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算法的原理和运算过程。

2. 渐进式教学: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不同难度的算法。

先从简单的算法开始,逐渐引入更加复杂的算法,使学生逐步提高。

3. 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算法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 创设情境,增强兴趣: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具有情境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数学算法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数学算法的教学评价在数学算法的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评价,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算法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作业、考试、口头提问等形式,重在考察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202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02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选做题(任选一题):
(1)研究一个你感兴趣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了解其原理,并尝试用伪代码或编程语言实现。
(2)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个需要使用算法解决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3.课后实践:
(1)利用课后时间,尝试将所学的算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算法的认识。
4.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算法的概念、分类、描述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强调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导航、手机支付等,让学生感受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有效提升。
3.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算法的概念、描述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导航如何从当前位置规划到目的地的路线,引出算法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背后是否存在一种规律或方法。
2.提问方式:教师提问:“大家平时在使用手机导航时,有没有想过它是如何帮我们规划出最佳路线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学目的: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对算法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分析算法的效率,了解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基本概念,评估算法性能。

2.1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

2.1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算法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算法的概念、特性和描述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算法的基本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算法案例,让学生理解算法的设计过程和分析方法。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算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算法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算法,以及如何分析算法的效率和可行性。
-流程图和伪代码的编写:学生可能对如何使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来描述算法感到困惑,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算法时。
-算法复杂度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算法复杂度概念,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算法的优化: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对已有的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法的概念和描述方法,掌握算法描述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算法的概念及描述”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1算法的概念及描述和算法的控制结构教学设计

1算法的概念及描述和算法的控制结构教学设计
例3:为什么算法必须要有“输出”,但有时却可以没有“输入”?(算法必须包含至少一个输出,以告诉外界问题求解的结果。如果问题求解时所有数据都是不变且已知的,则所需数据包含在算法中,不必再在执行时输入数据,否则需要包含一个或多个输入)
有了对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后,学生对算法有了初步感性认识,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算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任务,自然进入课堂,让学生体验概要方法和细化算法的区别,从而对算法有初步感性认识。
先后举的3个例子,分别属于“算数”问题,生活中的算法问题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算法问题,以便顺利过渡到算法的内涵和外延变化的分析。
知识讲解(1)
1.通过分析上述案例,请学生比较古代的算法,现代广义的算法和计算机领域“算法”的含义和区别;
2.通过分析上述案例,请学生比较概要方法和细化算法的区别,从而明确算法的定义。
3.教师举一些不符合算法特征的例子,请学生分析其是否符合算法特征,若不符合,该如何改正:
例1:写出所有的素数(不符合“有穷性”特征,可以改为写出10亿以内的所有素数);
例2:找出班级里英语成绩最好的人(不符合“确定性”特征,可以改为找出班里本次英语测试成绩最高的人);
信息社会责任:落点在“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本课所举例的一些实例,如网上购票,智能电饭煲、智能空调、智能大棚控制等都是一些新兴的事物,对于这些新事物、新技术,学生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能理性判断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新问题。在分析各种项目案例时,要引导学生从信息安全、信息伦理等角度负责任地设计算法。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算法的设计》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算法的设计》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算法的设计》教案(一)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浙教版(2023)【教材分析】在设计算法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初始条件和目标要求,明确算法的输入和输出。

其次需要考虑算法的计算过程,包括算法的选择、数据间的数学关系,以及所需要使用的控制结构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输入与输出、设计计算过程、选择算法描述方式等。

学会使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算法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算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信息科技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使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算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合适的算法。

理解和选择适当的控制结构来描述算法。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算法设计案例、流程图示例等。

2.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关键概念。

3. 小组学习材料:包括问题卡片、流程图绘制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与算法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可以用算法来解决?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实例。

2. 讲授新课(15分钟)讲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介绍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确定输入与输出、设计计算过程、选择算法描述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使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算法。

讲解常用的控制结构(如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及其在算法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分配任务: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问题、排序问题等),并设计相应的算法。

算法实践教学设计模板(3篇)

算法实践教学设计模板(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使学生熟悉常见算法(如排序、查找、递归等)的实现过程。

(3)使学生了解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包括代码编写、调试和优化。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算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算法概述- 算法的定义与特点- 算法的基本要素- 算法的分类2. 算法设计方法- 分解与抽象-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 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等)- 递归算法3. 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4. 实践项目- 项目一:实现排序算法- 项目二:实现查找算法- 项目三:设计递归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讲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 分析常见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2. 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分析案例中算法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3. 实践教学法- 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算法知识。

- 引导学生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组,针对实践项目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 通过实例介绍算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 讲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 分析常见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3. 案例分析- 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分析案例中算法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4. 实践指导- 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算法知识。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李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转眼间,高一同学已进入必修三的学习,必修三包含三章,包括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

第一章算法初步:算法是数学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是连接解决问题方法与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语言之间的桥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数学修养。

所以,作为新课改增加内容,其意义显而易见。

不过,也正因为是新增内容,许多老师在教授中可能会有同感:知识的深浅拿捏不准,语言表述可能会不到位等。

而且同学们刚经历过漫长的函数的学习岁月后,有的同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已经有些吃力,为了帮助大家重拾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在经历过两轮的新课程教学与高考后,在一些概念课的教学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想法,所以在算法初步第一课时------算法概念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的算法.教学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几个典型的的算法设计.教学难点:算法的含义、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要把大象放进冰箱分几步?解:第一步:把冰箱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冰箱;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问题2: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就会吃掉羚羊.问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你设计一个算法.解析:任何动物同船不用考虑动物的争斗但需考虑承载的数量,还应考虑到两岸的动物都得保证狼的数量要小于羚羊的数量,故在算法的构造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船里面有狼,这样才能使得两岸的羚羊数量占到优势,具体算法如下:第一步:人带两只狼过河,并自己返回;第二步:人带一只狼过河,自己返回;第三步:人带两只羚羊过河,并带两只狼返回;第四步:人带一只羚羊过河,自己返回;第五步:人带两只狼过河.Ⅱ.新课学习:一、算法的概念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二、算法的重要特征1.有限性: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步骤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无限地执行下去;2.确定性:每一步操作必须是明确定义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非模棱两可;3.逻辑性: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在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解决问题;4.不唯一性:解决某一个问题,算法不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即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算法;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全程的算法去解决.Ⅲ.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三、算法的设计写出的算法需满足如下要求:1.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例如解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且可以重复使用;2.算法要能一步一步执行,每一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不能含混不清,而且经过有限步后能得出结果.例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算法分析:根据质数的定义,可以这样判断:依次用2~6除7,如果它们中有一个能整除7,则7不是质数,否则7是质数。

2.1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

2.1算法的概念及描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
- 在伪代码的作业中,我会关注学生的代码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实现算法。
- 对于算法分析的作业,我会鼓励学生思考算法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算法的优缺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推荐阅读材料:如《算法导论》、《编程之美》等算法相关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算法知识。
- 视频资源:推荐一些与算法相关的教学视频或讲座,如MOOC、Coursera等平台的算法课程。
- 算法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的能力
板书设计
① 算法的定义及特性
-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
- 算法的特性:抽象性、确定性、有穷性、输入输出特性
② 算法的描述方法
- 自然语言描述:清晰、简洁、逻辑性
- 流程图描述:图形化、直观、易于理解
- 伪代码描述:介于自然语言与代码之间,易于转换为代码
③ 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 算法竞赛与挑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算法竞赛和挑战,如ACM-ICPC、Google Code Jam等,提高学生的算法应用能力。
- 算法案例集:提供一些典型的算法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和巩固所学算法知识。
2. 拓展要求:
- 学生自主选择拓展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算法描述方法(20分钟)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三种方法描述。首先,我们学习如何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请大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如何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算法?
- 在描述算法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我将演示如何绘制流程图和编写伪代码,并请大家尝试自己绘制流程图和编写伪代码描述一个简单的算法。

算法的概念 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 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算法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有:算法的概念、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算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算法的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性。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在算法概念的表述中,有范围限定词“在数学中”,因此学习的内容均为数学中的问题。

有一个有前缀限制的基本特征词“步骤”,前缀中,“按照一定规则” 指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依据和表达方式,关注的是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也表示算法具有有序性。

“解决某一类问题”,强调的是算法适用对象的常态,突出算法的研究价值以及它的普遍适用性,也表明特殊问题的解题与一般问题的算法,存在联系又有区别。

“明确和有限”,表示算法的每一步都是明确的、可执行的,总的步骤是有限的。

算法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自然语言描述与人的表达方式最接近,是学习其它描述方法的基础。

中国古代数学是以算法为主要特征,并蕴涵着丰富的算法思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算法唤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并使之成为当代社会必备的基本知识。

算法进入高中必修内容正是反应了时代的需要。

算法具有的基本逻辑结构与形式逻辑结构存在对应关系,有着丰富的逻辑思维材料。

算法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内容之中,有着丰富的层次递进的素材。

因此,算法的学习对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着“源”与“流”的关系。

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他们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同时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特殊的二次一次方程组到得出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算法的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并了解算法是如何表示的。

1.1《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1.1《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4)算法设计方法:介绍算法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贪心算法、分治算法、回溯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等。
(5)算法优化技巧:介绍算法优化技巧,如时间复杂度分析、空间复杂度分析、算法改进等。
(6)算法竞赛与挑战:介绍国内外知名的算法竞赛和挑战,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Google Code Jam等。
2. 拓展建议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算法: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算法问题,并设计出相应的算法。
(4)算法的表示方法:不同的算法表示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学生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描述算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师应提前准备《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1.1节《算法的概念》的内容,并将其分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算法概念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算法概念重点,强调算法概念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算法概念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重点题型整理
1. 算法的定义与特点
(1)题目:请简要描述算法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包括输入、输出、条件和循环等基本操作。算法的特点包括输入、输出、确定性、有效性和有穷性。
2. 算法的表示方法
(2)题目: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算法表示方法,并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3.2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3.2算法及其描述教学设计
-使用多媒体展示算法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展开算法描述方法的学习:
-从简单的顺序结构开始,逐步过渡到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实践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算法描述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多样化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算法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算法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算法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算法,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结合课本例题,运用所学算法知识,完成课后习题1、2、3。
-利用流程图、伪代码等工具,描述一个生活中的算法实例,如烹饪步骤、交通信号灯控制等。
2.选做题(至少选做2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算法描述。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算法知识、描述方法和应用场景。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学习重点,指出学习难点。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算法 的教学设计

算法  的教学设计

《算法》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算法,如果只讲解算法的概念就要求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模、设计合理算法,感觉难度较大。

因此,我从“把大象放冰箱里分几步”、“狼羊过河”智力游戏开始,通过实例介绍算法的概念,再例举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学会设计算法,并让他们采用算法描述工具描述相应的算法。

理论依据:1. 社会互赖理论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特色:融入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要素;设计中渗透合作学习理论;有合适的实践探究活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算法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有:算法的概念、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标准》课程目标要求: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及其实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认知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立体发展。

算法具有的基本逻辑结构与形式逻辑结构存在对应关系,有着丰富的逻辑思维材料。

算法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内容之中,有着丰富的层次递进的素材。

因此,算法的学习对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着“源”与“流”的关系。

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他们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学生在此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算法和程序,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在学生的意识里设计算法和编写程序是很难的,是工程师们才能做的事情,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们会害怕学习这块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算法和编程的第一课,不能让学生感到有太大的难度,要让他们觉得算法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设计算法也并不是难事。

因此在选择例子时我选择了每个学生都会的“设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的算法”的例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2算法的概念及描述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2.2算法的概念及描述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的特点等。
2.掌握算法描述的基本方法,包括伪代码和流程图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伪术中的应用,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案例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算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算法的基本概念。
3.总结算法的定义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2算法的概念及描述”。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的特点等。
2.讲解算法描述的基本方法,包括伪代码和流程图的表示方法。
3.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伪代码和流程图对简单算法进行描述。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算法的动画效果,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算法的过程和原理。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算法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算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有何区别?”等。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态度,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3.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算法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常见的算法类型和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算法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算法?2.算法的特点和分类。

3.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马赛克图片,要求学生描述该图片的构成和排列方式。

引出问题:如何把这些小正方形按其中一种规律排列到一起?2.探究(2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有一个规律,我们只允许上下左右移动小正方形,并且每次只移动一格,最少需要多少次移动才能完成马赛克图片的还原?b.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给出最优解决方法(如蛇形排列)。

c.教师引入算法的概念,向学生解释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序步骤的描述。

d.教师介绍算法的特点:明确性、确定性、有限性、输入、输出。

e.教师介绍算法的分类:迭代算法、递归算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分治算法、回溯算法等。

3.拓展(20分钟)a.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算法应用案例,如排序算法、算法、图像处理算法等。

b.学生观看案例演示,了解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c.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利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时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程度。

2.同学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评论彼此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3.教师总结与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展示正确答案,并给出必要的解释和补充。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从问题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通过分享观点和讨论案例,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然后教师通过案例演示和展示给学生更多的算法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算法概念的说课稿

算法概念的说课稿

《算法的概念》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题内容课题内容是《算法的概念》,出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1。

(2)地位和作用《算法初步》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而算法的概念是《算法初步》的奠基石,为后面学习算法的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做了良好的铺垫。

算法的思想,贯穿整个高中的学习中,对整个高中学习有着源与流的关系。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算法概念及特征,体会算法的思想,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难点:从一般的解法中抽象的概括算法的概念,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算法,(如: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二次方程、质数的判定、用二分法求二次函数的零点等等)但是,尚算法明朗化,概念化,这就需要对算法有一个从经验到概念,从感性到理性的引导过程。

能力方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抽象概括以及从具体的问题中提炼数学思想的能力。

本节课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能力。

情感方面:由于本节课与计算机有关,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法的概念及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增强利用算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抽象概括出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组的算法,以及例题中写出质数判定的算法,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解的近似值的算法等等,体会算法的思想,发展从具体问题提炼算法的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通过应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感受算法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分析教法分析:本节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1)利用章头图引入课题,展示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简单,具体的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出发归纳总结出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进一步抽象概括出算法的概念。

第三章算法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学设计(粤教版)

第三章算法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学设计(粤教版)
-设想活动: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成绩管理系统,设计并实现相应的算法,最后进行项目展示和评价。
5.强化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设想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编程任务,如设计一个小游戏,要求组内分工明确,共同完成算法设计和编程。
6.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定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第三章算法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学设计(粤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旨在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知识,理解算法的概念、特性以及其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理解算法的概念,明确算法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2.掌握算法的基本特性,包括确定性、有限性、可行性、输入输出性等。
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或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内容:分析案例中算法的应用,讨论如何用流程图或伪代码描述算法,以及如何评估算法性能。
3.教师指导: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算法相关知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编程练习题,涵盖本章所学算法知识。
3.学会使用流程图、伪代码等工具表达算法,提高算法描述能力。
4.掌握常见算法类型,如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能够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评估算法的优劣。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算法基础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
2.提问引导:教师提问:“这些产品是如何实现如此复杂的功能的?它们的核心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算法在其中的作用。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杭二中分校陈海玲一.内容和内容解析算法是规则系统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尤指一种为在有限步骤内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

(概念的内涵广义)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概念的内涵狭义)算法概念这一节,立足于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明确顺序,是实现用程序框图、程序语言的表示方式的基础。

(内容及在本章的地位)算法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章节,如解三角形、数学归纳法、数学建模等.本节的内容能为以后学习本章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以及选修1-2第四章“框图”内容奠定基础.由于程序框图体现的是算法的思想,故其思想方法可运用到数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在学科中地位)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法是连接人和计算机的纽带。

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需要算法。

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本节课学习用自然语言进行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体现其应用性)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本节课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具体目标为:1.要求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

3.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会用自然语言表达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三.教学问题诊断本节算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按照指定的要求一步步解决的;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所遵循的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括号的处理规则等,都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算法实例。

初中学习的方程组的解法等,也是算法的典型体现。

高中学习的必修1中求函数零点的二分法的解题步骤、必修5中线性规划的解题规律等更成了算法的经典问题。

4.2.1《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2018)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全一册

4.2.1《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2018)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全一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算法的概念:明确算法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和作用。
(2)算法的特点:分析算法的特点,如输入、输出、确定性、有穷性等。
(3)算法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序、查找、决策树等。
2.教学难点
(1)算法的概念:学生可能对算法的定义和作用理解不清晰,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我通过实例和图表进行详细解释,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算法的应用,从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认识。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这表明他们已经能够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1.算法的定义:介绍算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和作用。
2.算法的特点:分析算法的特点,如输入、输出、确定性、有穷性等。
3.算法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序、查找、决策树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通过学习算法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式,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和认识。
(5)算法与生活:思考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推荐、路线规划、健康监测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算法与伦理:讨论算法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影响,如数据隐私、算法歧视、自动化决策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杭二中分校海玲一.容和容解析算法是规则系统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尤指一种为在有限步骤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

(概念的涵广义)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概念的涵狭义)算法概念这一节,立足于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明确顺序,是实现用程序框图、程序语言的表示方式的基础。

(容及在本章的地位)算法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章节,如解三角形、数学归纳法、数学建模等.本节的容能为以后学习本章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以及选修1-2第四章“框图”容奠定基础.由于程序框图体现的是算法的思想,故其思想方法可运用到数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在学科中地位)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法是连接人和计算机的纽带。

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需要算法。

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本节课学习用自然语言进行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体现其应用性)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本节课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具体目标为:1.要求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

3.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会用自然语言表达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三.教学问题诊断本节算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按照指定的要求一步步解决的;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所遵循的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括号的处理规则等,都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算法实例。

初中学习的方程组的解法等,也是算法的典型体现。

高中学习的必修1中求函数零点的二分法的解题步骤、必修5中线性规划的解题规律等更成了算法的经典问题。

还有数列的求和、质数的判定、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都涉及到算法。

同时,在其他学科、甚至生活中也离不开算法。

算法的实质是将人的思维过程处理成计算机能够一步一步执行的步骤,进而转化为一步一步执行的程序。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学生以往有一些经验,如教师对某些题型总结的较为固定的解题步骤。

不过这种经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升华。

只有在完整地学习了算法后,学生才能把这些知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来认识。

算法是对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构造性的描述。

算法并不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容。

教学难点是对算法概念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描述,尤其是对循环问题的递归语言表达,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更加难以掌握。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明白算法是规则系统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下回顾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自然展示求解的“步骤”,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算法是在有限步骤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并能够编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的。

在建立了算法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介绍学生熟悉的例子,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举算法的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算法的思想。

接着通过例1和例2设计算法,帮助学生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质数的判断是学生小学就接触过的,用二分法求近似解在必修1中学生也已经学习过,因此这两个问题学生都是熟悉的。

这里重点是通过设计理解算法概念,而不在于算法所涉及问题本身。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问题的解题过程,再让他们整理出步骤,并有条理的用自然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算法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例题之后,借助课本中的思考,得出算法的特征,并通过练习促进对算法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案例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核心是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具体化。

本节课教学,要围绕算法概念,立足于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明确顺序。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容、教学目标,结合以上分析,本节课建议采用以教师引导分析讲授为主,着重一个“导”字,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条件许可,可以借助计算机或者计算器来参与运算或表达算法。

通过计算机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算法研究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结合章头图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同时让学生认识算法研究的价值。

1.看章头图,介绍图中在春秋时期盛行的算筹;明朝时期已广泛使用直至今日仍在发挥作用的算盘;当今时代已进入各个领域的计算机。

2.提出问题:是什么把这三这联系在一起?引出算法。

3.从古到今算法始终扮演着重要的时代角色。

我国古代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中曾一度占领先地位。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部分数学成就,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体会算法的研究价值。

4.从为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引出课题——算法的概念。

(二)问题情境,引出算法概念:问题情境:一个农夫带着一条狼、一头山羊和一篮蔬菜要过河,但只有一条小船.乘船时,农夫只能带一样东西.当农夫在场的时候,这三样东西相安无事.一旦农夫不在,狼会吃羊,羊会吃菜.请设计一个方案,使农夫能安全地将这三样东西带过河.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学生容易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对算法的初步认识。

师生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看后引导学生整理出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算法。

第一步,农夫带羊过河.第二步,农夫独自回来.第三步,农夫带狼过河.第四步,农夫带羊回来.第五步,农夫带蔬菜过河.第六步,农夫独自回来.第七步,农夫带羊过河.当然,也有可能学生提出第二套过河方案.第一步,农夫带羊过河.第二步, 农夫独自回来.第三步,农夫带蔬菜过河.第四步,农夫带羊回来.第五步,农夫带狼过河.第六步,农夫独自回来.第七步,农夫带羊过河.在这里目的不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为了从这里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所以不需要两种方案都讲.只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是整理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即可.(三)解决问题,建立算法概念“鸡兔同笼”是我国隋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子算经》中的一个有趣而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从学生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解决引出数学中的算法问题:问题1:一个笼子里有一些鸡和兔,现在知道里面一共有35个头,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形成按步骤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

为下面学习复杂问题中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打好基础。

师生活动:这个问题学生容易解决,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汇报其解决方案。

1.小学里解决方法:兔的只数,(94235)212-⨯÷=351223-=可以得到鸡的只数。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般结论。

2.中学解决方法:设立未知数,建立方程,解方程。

解:设有x 只鸡,y 只兔,则35(1)2494(2)x y x y +=⎧⎨+=⎩ (1)2(2)⨯-得:224(3)y -=-,解(3)得12y =将12y =代人(1)求得23x =。

答:笼子里有鸡23只,兔12只。

3.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看,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分若干步完成:第一步,设有x 只鸡,y 只兔,第二步,列方程:35(1)2494(2)x y x y +=⎧⎨+=⎩ 第三步,解方程求得:23x =,12y =第四步,答:笼子里有鸡23只,兔12只。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上述四个步骤构成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个算法。

同时指出:第一步,设. 第二步,列. 第三步,解. 第四步,答.这四个步骤构成了一般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算法。

问题2:你能写出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5(1)2494(2)x y x y +=⎧⎨+=⎩的步骤吗?设计意图:在上述“鸡兔同笼”问题中涉及解具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通过复习所学过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自然过渡得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为建立算法概念打下基础。

师生活动: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求解过程一步步表达出来。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然后让学生尝试用代入消元法表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解:第一步:(1)2(2)⨯-得:224(3)y -=-第二步:解(3)得12y =第三步:将12y =代人(1)求得23x =。

无任学生用代入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在这里目的不是为了解方程的方法,而是为了从这里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所以不需要两种方法都讲. 教师只要和学生共同整理出一个解方程的步骤即可.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以上求解的步骤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2.本题的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问题2:写出求方程组()1111221222(1)0(2)a x b y c a b a b a x b y c +=⎧-≠⎨+=⎩的解的步骤设计意图:在复习解具体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并指出上述步骤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算法的了解。

通过教师事先编好的程序的演示,让学生感受算法研究的价值。

师生活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来说出其解题步骤,教师用投影给出求解过程步骤。

解:第一步:(2)×1a - (1)×2a ,得:()12211221a b a b y a c a c -=- (3)第二步:解(3)得 12211221a c a c y ab a b -=-; 第三步:将12211221ac a c y a b a b -=-代入(1),得21121221b c b c x a b a b -=-. 在完成求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步骤的基础上教师指出:1.本题的步骤就是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算法.2.在写出此步骤基础上,我们将上述步骤进一步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输入计算机就可以解决用计算机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了。

这里老师事先按照上述步骤编写了程序,同学们可以跟老师一起来看看。

3.让学生输入数据,计算机直接给出方程组的解。

(四)分析归纳,得到算法概念问题3:到底什么是算法?如何表达算法的含义?设计意图:在提出算法这一概念后,学生自然想进一步了解到底什么是算法。

教师在此处设问,目的不是要求学生直接作答,而是为了自然过渡到对算法的更进一步研究上。

用上面几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算法的概念,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

培养学生体会发现、抽象、总结的能力。

师生活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算法思想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算法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