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合集下载

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学生版)

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学生版)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的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命题方向】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

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17小题)1.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所示。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观察并记录一次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半夜的时候,我们再次观察并记录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比较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A.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运动的B.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静止的C.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D.北斗星是静止的,北极星是运动的2.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3.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你看到的周围的景物()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C.静止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有一小孩掉进河里后抱住了一根圆木随水向下漂流,有三条船A、B、C在正对河岸P 点的地方同时与圆木相遇,但三条船上的船员都没有注意到圆木上的小孩A、B两船逆水上行,C船顺水下行。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第1课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公开课(教案)推荐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第1课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公开课(教案)推荐

2.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2.知道描述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3.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答复,只用此引入课题.【进行新课】一、运动的分类教师讲解: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大都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特点都是物体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一处到另一处,并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情况,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参照物复习:什么是机械运动?生: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播放列车开动的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列火车在动,实际上不是这列火车在动,是另一列火车开动了.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学生讨论交流,答复.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做课本23页的实验探究:动与静.并答复实验中所提的问题.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提问:在视频中对于火车,人眼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提问:歌词中所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怎么回事?.以火车为例,可说明火车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生:列举身边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事例,并用参照物的概念解释如何判断它的运动情况..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实验:器材是两个矿泉水瓶,一根吸管还有水.实验内容:在一瓶中灌满水,盖紧瓶盖,并在瓶盖上扎一个洞,插进一个吸管.让两位学生一人拿一个瓶子,要求在行走的过程中将瓶中的水,参加到空瓶中.提问:以空瓶子为参照物,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答复.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播放高空把戏跳伞的视频.提问:如何判断运发动的运动情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同步卫星与地球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一位学生自愿当地球,而让另一位学生当同步卫星,然后,两人很有默契的转了起来.【教师结束语】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有快慢,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局部.本节是运动学初步知识的根底章节.从机械运动的认识角度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表达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表达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参照物练习题及答案

参照物练习题及答案

参照物练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参照物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1 / 22精品文档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

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马克思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四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马克思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四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马克思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四成公不等待决胜国考就现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课程火热开售中>> 1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A. 引力场B. 生产力、生产关系C. 阶级、政党、国家D. 市场经济理论正确答案:abc2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的世界,其本质是物质的,其原因包括( )。

A. 整个自然界是物质的B.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C. 意识现象也是物质的D. 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正确答案:abd3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 运动是物质的特性C. 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D. 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正确答案:acd4意识是( )。

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物质的反映D. 宗教的信仰正确答案:abc5客观规律是( )。

A. 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的B. 事物的本质联系C. 事物的必然联系D. 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正确答案:abcd6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B.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C.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D.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答案:bcd7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 )。

A.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B. 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C.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D. 一切意识的作用都是积极的正确答案:bc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 静止中包含运动D. 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9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是( )。

A. 一切物质都有意识B. 意识的产生是纯生理的过程C.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正确答案:cd10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 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 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D. 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正确答案:ac11物质是(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精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精选、)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1)、运动的相对性如果一个物质系统的位置,由某一个观察者来测量是随时间而运动着,就称此系统是相对于该观察者而运动着。

因此,绝对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相对运动才可以有意义;由某一个观察者测得是静止的物质系统,对处于另一个参考系的观察者就可能是运动着的。

人们不能决定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否发生在空间的同一位置。

例如,假定在火车上我们的乓乒球直上直下地弹跳,在一秒钟前后两次撞到桌面上的同一处。

在铁轨上的人来看,这两次弹跳发生在大约相距100米的不同的位置,因为在这两回弹跳的间隔时间里,火车已在铁轨上走了这么远。

这样,绝对静止的不存在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给事件指定一个绝对的空间的位置。

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火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

Einstein说:“可惜我们不能置身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在那里去证明惯性定律的绝对有效性以及观察一下转动着的地球。

”【2】“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法则可以找出一个惯性系。

可是,如果假定出一个来,我们便可以找到无数个。

”【3】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完全等价的,不存在一个优越的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部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无法发现该惯性系相对任何别的惯性系的运动速度。

Einstein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物体存在,是不能考察它的运动的,因而只存在一个坐标系和另一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

”【5】“取定两个物体,例如太阳和地球,我们观察到的运动也是相对的,既可以用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来描述,也可以用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来描述。

根据这个观点来看,哥白尼的成就就在于把坐标系从地球转到太阳上去,任何坐标系都可以用,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坐标系会比另一个坐标系好些。

【6】Einstein承认:“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比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更像一个惯性系,物理定律在哥白尼系统中用起来比托勒密系统好得多。

马原名词解释

马原名词解释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8.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9.矛盾的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同一个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度:是指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11.。

12.肯定和否定:肯定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13.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4.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5.主体和客体:主题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16.客观辩证法: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及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17.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努力的你,未来可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真理是一个过程。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必须正确地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与不确定性(相对性),准确把握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成为“过剩”或“多余”的。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
对过剩。

拼搏的你,背影很美!。

马克思知识点

马克思知识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节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何理解“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5、联系及其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6、发展及其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4)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质、量、度的定义: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为什么小朋友说乘客是运动的,而 司机却说乘客是静止的? 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作出 不同的判断? 选择地参照物不同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相 对 性
这幅图中的观光电梯 里的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呢?
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 情况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物 体作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 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会 不一样。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相 对 性
课堂小结
1、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标 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 照物。 3.相对静止 以相同速度和相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彼此 间相对静止,即以其中的一个为参照物,另一 个是静止的。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相 对 性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相 对 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 一位法国飞行员在发行中发现面前有 一小东西,顺手把它抓住,发现竟然 是一颗子弹。这可能吗?大家可以相 互商讨。
3.相对静止 以相同速度和相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彼此间相对 静止,即以其中的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相 对 性
知识点、规律与方法
一、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标准物体 2、看被研究物体 3、两者的位置关系 二、别误认为只能用静止物体做参照物 ①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可以任意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物 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③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④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时,常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 做参照物。因此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 为参照物。 ⑤脱离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无意义的。因为 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的。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表现是什么?第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辩证法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现象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有运动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位置的变化。

第三,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行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第四,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相对性原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原理 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阐述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光速不变原理: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光速都是恒定的 多普勒效应:描述波在运动中的频率变化,如救护车警笛声的变化
运动相对性的表现
2
形式
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描述的影响
运动是相对的, 需要参照物来描 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和认知都是相对的,它们之间 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运动和认知的关系也可以解释为: 认知是运动的前提,运动是认知的 结果
运动相对性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运动相对性促进了科学观念 的变革
运动相对性在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
运动相对性是科学发展的重 要基础
运动相对性与科学发展的相 互影响
运动相对性的实践
5
应用
交通工具中的运动相对性应用
汽车:速度、加速度、 刹车距离等参数都与
运动相对性有关
飞机:飞行速度、高 度、航向等参数都与
运动相对性有关
船舶:航行速度、航 向、吃水等参数都与
运动相对性有关
火箭:发射速度、轨 道高度、飞行时间等 参数都与运动相对性
有关
通信技术中的运动相对性应用
卫星通信:利用卫星的相对运动实现全球通信 移动通信:利用手机的相对运动实现移动通信 雷达技术:利用雷达波的相对运动实现目标探测和跟踪 导航系统:利用卫星的相对运动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
航天技术中的运动相对性应用
航天器姿态控制:利用运动 相对性原理,实现航天器姿 态的精确控制
航天器导航:利用运动相对 性原理,实现航天器在太空
运动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航天领域:利用运动相对性原理,实现航天器的精确定位和导航 通信领域:利用运动相对性原理,提高通信信号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能源领域:利用运动相对性原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 交通领域:利用运动相对性原理,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优化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4. 相对性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

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相对性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是物体位置不变。

2. 新课讲解:2.1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介绍相对性原理。

2.2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3 分析相对性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3.1 学生分组讨论相对性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练习巩固:4.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相对性原理解决问题。

4.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6.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物理学中的其他相对性原理,如时间的相对性、空间的相对性。

2. 探讨相对性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相对论、GPS系统。

七、案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乘坐电梯时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让学生尝试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这些实例。

八、实践操作1. 安排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教师点评。

2022年教科版物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精选教案(推荐)

2022年教科版物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精选教案(推荐)

2.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2.知道描述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 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3.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 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 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 而研究运动, 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 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 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 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答复, 只用此引入课题.【进行新课】一、运动的分类教师讲解: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大都是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点都是物体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改变, 从一处到另一处, 并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情况, 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参照物复习:什么是机械运动?生:物理学中,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物理学上首先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播放列车开动的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列火车在动, 实际上不是这列火车在动, 是另一列火车开动了.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学生讨论交流, 答复.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做课本23页的实验探究:动与静.并答复实验中所提的问题.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 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 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那么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提问:在视频中对于火车, 人眼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提问:歌词中所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怎么回事?, 不但可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还可以判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以火车为例, 可说明火车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生:列举身边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事例, 并用参照物的概念解释如何判断它的运动情况..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 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 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实验:器材是两个矿泉水瓶, 一根吸管还有水.实验内容:在一瓶中灌满水, 盖紧瓶盖, 并在瓶盖上扎一个洞, 插进一个吸管.让两位学生一人拿一个瓶子, 要求在行走的过程中将瓶中的水, 参加到空瓶中.提问:以空瓶子为参照物, 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答复.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 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播放高空把戏跳伞的视频.提问:如何判断运发动的运动情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表演同步卫星与地球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一位学生自愿当地球, 而让另一位学生当同步卫星, 然后, 两人很有默契的转了起来.【教师结束语】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 有的物体是静止的, 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 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 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 如果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有快慢, 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 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局部.本节是运动学初步知识的根底章节.从机械运动的认识角度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 表达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 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 这方面学生有体验, 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 表达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 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 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8.1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原理, 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4.了解我们生活用电是交流电及其频率.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微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创造的根底是科学探索的成果, 使学生了解科技开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初步具有创造创造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磁如何产生电〞.【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小发电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2.干电池两节、开关一只、导线假设干条、小磁针一个、小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手摇发电机.◆学生准备蹄形磁体2~3块、漆包线、导线假设干条、灵敏电流计、发电机模型等.教学过程一、回忆实验, 引入新课教师重做奥斯特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后答复: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学生答复: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教师阐述: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说明电可以产生磁, 那么, 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猜测:1.由奥斯特实验, 当导线中通有电流时, 小磁针会转动, 那么反过来, 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或其他强磁体运动), 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 那么反过来, 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 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测来设计实验, 进行探索研究.二、进行新课.(一)法拉第的发现.简单介绍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故事, 可参考补充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磁是如何生电的〞.提问:实验目的是什么?学生答复: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提问:根据实验目的, 及猜测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学生答复:根据研究的问题, 需要有________;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________;控制电路必须有________. (磁体和导线;灵敏电流计;开关)教师展示实验器材, 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然后按教材图8-1-2的装置安装好(注意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内容设计实验的记录表格. 注意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 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详细记录实验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并认真进行分析总结, 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实验说明: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通过实验得出磁生电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闭合电路, 二是局部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得出结论后, 教师可再引导学生进行两个比照实验:(1)将电路中的开关断开, 让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将磁体拿开, 让导体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运动. 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进行分析讨论, 这样做可加深学生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理解.提问: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注意:这个探究之前, 可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这个探究活动目的很明确, 在前面实验的根底上, 学生一般能把握要点, 围绕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来进行实验.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教师可进一步设问, 让学生思考:假设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同时改变, 电流方向将如何呢?学生答复:电流方向不变.探究之后, 组织学生讨论“太空悬绳发电〞, 增强学生自觉关注科技前沿的良好科学素养.多媒体进一步展示补充材料:太空悬绳发电.(二)发电机.提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说明,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可行的, 由此, 法拉第创造了发电机. 怎样让导体中得到持续电流?学生讨论后老师提示:把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 改为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学生动手做:做一个小发电机.教师演示手摇发电机, 迅速地转动摇把, 连接在发电机上的灯泡亮起来了.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本节关于发电机局部的内容, 然后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发电机的主要构造.发电机的主要构造:定子和转子.讨论学习:交变电流、交流电、频率、我国交流电的频率等知识.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发电机产生直流电呢?教师补充说明:直流发电机中的换向器.发电机中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讨论教材第127页漫画“婴儿的未来〞及第128页走向社会材料“关于电能来源的调查研究〞, 让学生感知科技成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电能的优越性.三、反思总结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谈谈收获和体会.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1)作业:教材第128页“自我评价〞中的第1、2、3题.(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家庭小实验:玩具电动机能发电吗?四、随堂训练C.发电机将贮存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换向器能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2020届中考物理知识点强化练习卷:运动的描述

2020届中考物理知识点强化练习卷: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运动和物体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的。

【精准题练】1.(2019北京,7)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

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到说中正确的是()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2.(2019齐齐哈尔,14)截止今年6月初,我国已完成夏粮收割三成任务。

如图所示,依靠“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成为农田里的亮点。

北斗卫星利用电磁波波对收割机进行精准定位,控制车辆行驶路线。

图中运小麦的车辆与联合收割机之间应保持。

3.(2019攀枝花,13)2018年10月歼20以编队飞行亮相珠海航展,完成各种高难度战术机动,体现优越气动特性。

在飞行中,飞行员相对于他驾驶的飞机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4.(2019安顺,10)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它的速度很快,其中有一种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称为地球“同步”卫星,此“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球(选填“自转”或“公转”)而言的。

5.(2019凉山州,13)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的运动状态是。

考点二:机械运动一、概念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参照物①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叫做参照物。

②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为参照物。

四、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的。

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是店铺整理的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1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使的⽕车上的乘客,选择地⾯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的。

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原则。

⼀般在研究地⾯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或者相对地⾯静⽌的物体(如房屋、树⽊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的相对性:宇宙中的⼀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则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的,⼀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的。

5、运动的快慢 1、知道⽐较快慢的两种⽅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较时间的⼤⼩。

(2)相同时间内⽐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0讲《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0讲《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 10 讲《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会选择参照物并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4、能够用实例来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要点梳理】要点一、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3.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

要点二、参照物(高清课堂《运动的描述》)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要点诠释:(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要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机械运动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答案】C【解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1)、运动的相对性如果一个物质系统的位置,由某一个观察者来测量是随时间而运动着,就称此系统是相对于该观察者而运动着。

因此,绝对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相对运动才可以有意义;由某一个观察者测得是静止的物质系统,对处于另一个参考系的观察者就可能是运动着的。

人们不能决定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否发生在空间的同一位置。

例如,假定在火车上我们的乓乒球直上直下地弹跳,在一秒钟前后两次撞到桌面上的同一处。

在铁轨上的人来看,这两次弹跳发生在大约相距100米的不同的位置,因为在这两回弹跳的间隔时间里,火车已在铁轨上走了这么远。

这样,绝对静止的不存在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给事件指定一个绝对的空间的位置。

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火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

Einstein说:“可惜我们不能置身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在那里去证明惯性定律的绝对有效性以及观察一下转动着的地球。

”【2】“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法则可以找出一个惯性系。

可是,如果假定出一个来,我们便可以找到无数个。

”【3】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完全等价的,不存在一个优越的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部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无法发现该惯性系相对任何别的惯性系的运动速度。

Einstein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物体存在,是不能考察它的运动的,因而只存在一个坐标系和另一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

”【5】“取定两个物体,例如太阳和地球,我们观察到的运动也是相对的,既可以用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来描述,也可以用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来描述。

根据这个观点来看,哥白尼的成就就在于把坐标系从地球转到太阳上去,任何坐标系都可以用,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坐标系会比另一个坐标系好些。

【6】Einstein承认:“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比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更像一个惯性系,物理定律在哥白尼系统中用起来比托勒密系统好得多。

” “我们能否这样地表达物理定律,使它在所有坐标系中,既不单在相对作等速运动的坐标系中而是在相对做任何运动的坐标系中都有效呢?如果这是可以作到的,那么困难就会得到解决,那时我们边有可能把自然定律应用到任何一个坐标系中去。

于是,在科学早期中的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争论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当初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曾说过一段话:“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 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那么在磁体附近就会出现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场,它在导体各部分所在的地方产生一股电流。

但是如果磁体是静止的,而导体在运动,那么磁体附近就没有电场,可是在导体中却有一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本身虽然并不相当于能量,但是它——假定这里所考虑的两种情况中的相对运动是相等的——却会引起电流,这种电流的大小和路线都同前一情况中由电力所产生的一样……”(2)、运动的绝对性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曾经描述道:“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效果的区别是飞离旋转运动轴的力。

在纯粹的相对转动中不存在这种力,而在真正和绝对转动中,该力大小取决于运动的量。

如果将一悬在长绳之上的桶不断旋转,使绳拧紧,再向桶中注满水,并使桶与水都保持平静,然后通过另一个力的突然作用,桶沿相反方向旋转,同时绳自己放松,桶做这项运动会持续一段时间。

开始时,水的表面是平坦的,因为桶尚未开始转动,但之后,桶通过逐渐把它的运动传递给水,使水开始明显地旋转,一点一点地离开中间,并沿桶壁上升,形成一个凹形,而且旋转越快,水上升得越高,直至最后与桶同时转动,达到相对静止。

水的上升表明它有离开转动轴的倾向,而水的真实和绝对转动,在此与其相对运动直接矛盾,可以知道并由这种倾向加以度量。

起初,当水在桶中的相对运动最大时,它并未表现出离开轴的倾向,也未显示出旋转的趋势,未沿桶壁上升,水面保持平坦,因此水的真正旋转并未开始。

但在那之后,水的相对运动减慢,水沿桶壁上升表明它企图离开转轴,这种倾向说明水的真实的转动正逐渐加快,直到它获得最大量,这时水相对于桶静止。

因此,水的这种倾向并不取决于水相对于其周围物体的移动,这种移动也不能说明真实的旋转运动。

任何一个旋转的物体只存在一种真实的旋转运动,它只对应于一种企图离开运动轴的力,这才是其独特而恰当的结果。

”Newton曾提出著名的“牛顿桶实验”:如图( 4 ),把一个桶吊在一根长绳上,将桶旋转而使绳拧紧,然后盛之以水,并使桶与水一道静止不动,接着将桶反转一下,桶和水将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a ,桶和水都静止; b ,桶转水不转: c ,桶和水同步转。

对于 a和 c ,其水相对于桶都是静止的,但可以看到水面的形状不同,假设桶内有一观察者,显然可以根据水面的形状来判断系统是否在转动,所以,绝对空间的观念是必要的。

马赫当时提出反对意见“没有一个人能断言,如果桶壁增加到几英里厚时,这个实验会有什么结果”,显然,当时没有人能实现马赫的设想,但是,实事则完全支持牛顿的观点,例如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木星很扁,科学家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木星自转引起的。

即使桶壁达到几千英里厚,其实验结果不会改变。

所以:转动是绝对的。

狭义相对性原理和现代宇宙学是完全冲突的。

当前比较公认的宇宙学理论,建立在宇宙学原理的基础上,即假设宇宙在空间上是均匀而且各向同性的。

宇宙可以看作是密度到处都相同的流体,而星系或星系团就是组成这种流体的质点。

由于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的要求,这种流体只能均匀膨胀或均匀收缩。

现代宇宙学认为,在宇观范围内,存在着“宇宙标准坐标系”,典型星系或星系团在这个坐标系中是相对静止的;“宇宙标准坐标系”是优越的空间坐标系,典型星系和宇宙背景辐射对于这个坐标系均匀和各向同性;可以测量地球相对于宇宙标准坐标系的运动速度。

现代宇宙学得到河外星系红移和2.7K宇宙背景辐射等大量观测事实的支持。

宇宙背景辐射是美国科学家彭齐斯和威尔逊于1965年发现的。

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背景辐射严格地各向同性的情况只存在于一个惯性系中,在相对它运动的任何其他惯性参考系中显示出辐射温度的方向变化。

可以认为,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标准坐标系的最好的物质体现。

测量从各个方向到达地球的宇宙背景辐射温度的微小偏离,得到我们的地球穿过这个“宇宙背景”的绝对运动速度大约为400公里/秒。

正是这个速度被称为“新以太漂移”。

Einstein在以太问题上也曾犹豫不定。

1920年,他在题为《以太和相对性原理》的演讲中说:“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没有以太是不可思议的。

实在的,在这种(空虚的)空间中,不但光不能传播,而且量杆和时钟也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没有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一时间间隔。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以太是存在的。

”他甚至说到:“至于这种新以太在未来物理学的世界图像中注定要起的作用,我们现在还不清楚。

”现在,面对宇宙背景辐射等实验事实,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认为应当恢复以太假设。

柏格曼认为,在宇观尺度上,相对性原理被破坏了;宇宙背景辐射只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参考系中各向同性,在这个意义上,那个参考系代表“静止”。

韦斯科夫认为,无论如何,观察到的2.7K辐射决定了一个各向同性的绝对坐标系;迈克尔逊和莫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即找到了我们太阳系的绝对运动,不过不是相对于以太,而是相对于光子气。

斯塔普认为,2.7K背景辐射定义了一个优越的参考系,利用它可以决定事件发生的绝对顺序。

协同学创始人哈肯也认为,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特殊参考系的存在,但是宇宙背景辐射却成了一个绝对的参考系。

罗森甚至认为,宇宙学的最新发现要求回到绝对空间的观念。

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胡宁认为,在迈克尔逊实验的零结果和以太模型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矛盾;在某种意义上,前述400公里/秒的速度可以看作是迈克尔逊所要测量的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速度。

他认为,宇宙背景辐射各向同性分布所决定的坐标系可以看作是真空的静止坐标系;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应有一定的限度。

最后,我们看一看当代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对此作出的评论。

早在1970年,狄拉克就指出:“以太观念并没有死掉,它不过是一个还未发现有什么用处的观念,只要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必须记住这里还有一种可能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受到批评,例如H.Bondi(在1962年)、P.G.Bergman (在1970年)、N.Rosen (在1971年),他们认为在宇观尺度上SR的相对性原理被破坏,因此时惯性运动和惯性系概念已不再适用。

2005年郭汉英【8】说,当今物理学要求把宇观物理和微观物理联系起来用统一规律描述,但相对性原理与宇宙学不协调;这表现在河外星系红移的发现表明宇宙现象存在优越速度,这一点早在1962年就由Bondi指出了。

满足相对性原理的物理规律按说没有时间方向,但宇宙演化、膨胀却给出了时间方向。

这些导致相对性原理不再成立。

正如Bondi所说,宇宙学和相对论物理理论之间有明显冲突【9】]。

Einstein在1920年4月4日给莫里斯。

索洛文(Maurice Solovine)的信里写过:“。

如果光以太真的存在,并且以刚体的形成充满整个空间,而所有运动都应该以它为参照系,那末我们就可以说有“绝对运动。

”【7】在这里,Einstein提出了可以说有“绝对运动”的条件。

真空介质的四条特性:(1)真空介质是宇宙空间客观存在的一种电介质。

(真空介质在这里满足了Einstein提出的“真的存在”的介质的条件)。

(2)真空介质具有至刚、至柔、无限、无极(均匀)的特点。

它无物可以被弯曲,又无物可以产生任何改变,这也就是真空介质的至刚特点。

(真空介质在这里满足了Einstein提出的“刚体的形式”的条件)真空介质可以容纳任何物质和物体,又可以被容于任何物质和物体;它可以通过任何密封而通畅无阻,又可以进入任何坚实致密的物体(或物质)无所障碍。

这就是真空介质的至柔特点。

(真空介质不但具有刚体的特点,还自然具备至柔的特点。

至刚至柔融为一体者,唯有真空介质)。

真空介质充满整个空间,在无物的空间被真空介质所充满,而在有物的空间,也包容着本来就有的真空介质。

只不过物质的存在掩盖了真空介质的存在罢了,它无所不在。

这就是真空介质的无限特点。

(真空介质在这里满足了Einstein对“光以太”提出的“充满整个空间”的条件)。

真空介质,各向同性,无所集,无所散,无以密,无以疏。

这就是真空介质的无极(均匀)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