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01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原因真理是一个过程。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两者关系具体如下:①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a.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b.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②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a.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的广度总是有限度的,因而,认识有待扩展。
b.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或是近似性的。
因而,认识有待深化。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具体如下:a.二者相互依存。
即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也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二者相互包含。
一是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真理在发展中的具体表现:①。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与主观相一致的关系只能是绝对的,而不可能是相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相对性也叫绝对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指真理内容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真理的条件性:即具体真理性,或称具体性。
指的是一个真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个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由于它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即是说它反映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并非抽象的“原则”。
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真理的理解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受到主观条件制约的,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真理的理解是有条件的,即人们对同一真理的理解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解。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真理的绝对性。
第二,在任何条件下又要坚持真理的相对性。
5、世界上的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真理都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真理大多数是主观的。
6、真理观的科学划分: a: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真理: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
b:人类思维领域的真理:人类思维领域的真理是主观的真理,是可以被检验的真理。
7、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认识的主体及其特征:①从实际出发,使主体正确认识到客观事物,以便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②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人们解决迷惘和抗争无穷的灵感和活力之源,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不可
缺少的特征。
在实践中,真理存在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真理的绝对性代表人们通过理论研究,看到某一事物不变客观存在的本质、真实面貌和内在关联。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永恒真理伴随着社会风云变幻,在不同时期,这种性质上的真实性都相对恒定。
其次,真理的相对性则来源于社会学、心理学、实验科学等多种科学,它是从
特定条件下考量事情的本质,即通过符合当时情境或者角度概括事物与规律的叙述,是分析以某种角度看某一事物的概念,从表面上看可能有几种结果。
最后,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中博取真理并形成一种完整的认知。
实践的中介,使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共同谱写带有实践情怀的美妙乐谱,为准确认知、洞悉客观规律和追求务实有效改造世界提供参考。
总而言之,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在有偏差
和没有偏差之间拉出坚实、深入的弦,使真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进,研究此问题也将为我们揭示更多丰富的理论知识并有助于理解真理的本质。
,结合案例分析“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结合案例分析“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比如说,自己觉得自己家的地板干净,只是那样的干净只是相对的干净,医院里面最干净的地方,才是绝对的干净,谁都赶不上它干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认识,即确定性、无条件性。
首先从真理的内容看,真理的客观内容,即正确的反映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从人的认识本性和认识任务看,认识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地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在广度上,有特定的适用范围,认识只是对客观事物一个部分的正确认识,承认理性认识有待发展,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在深度上,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深度,一定层次近似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近似的。
承认真理有待深化扩展,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同时,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内容表明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无限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包含于人们认识中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的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的前进一步,主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具体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第一,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一个片断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对事物反映的广度和深度也总是具有近似的性质。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指南]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同时,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内容表明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无限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包含于人们认识中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的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的前进一步,主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具体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第一,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一个片断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对事物反映的广度和深度也总是具有近似的性质。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在这个意义上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在任何情况下每一客观真理都必然具有的两重特征。
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不难看出,承认客观真理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所以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恩格斯指出:“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①如果我们把社会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对社会的真理性认识同样也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在本质上也是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就是说,真理性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承认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也就是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思考题:牛顿力学是不是真理?如果是, 思考题:牛顿力学是不是真理?如果是,那 为什么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推翻? 为什么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推翻?爱因斯 坦的理论就能保证不被推翻吗?如果是这样, 坦的理论就能保证不被推翻吗?如果是这样, 世界上有什么真理呢? 世界上有什么真理呢?
• 回答要点: 回答要点:
• 选择题:
1、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 理具( ) A、不确定性 B、主观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 答案: 1.C 2.C 3.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B、绝对真理就是不包含相对性的真理 C、绝对真理是指真理标准的唯一性 D、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具有绝对性 5、(多选)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的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应,需要深化 E、真理包含着符合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 对性的辩证关系
李芮 计科0901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任何真理,既是客观真理,同时又 任何真理,既是客观真理, 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或 者说,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 者说,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 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并不是两种不 同的真理, 同的真理,而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 两种属性。 两种属性。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真理是人类思维追寻的目标,它承载着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意义。
然而,真理始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人认为真理是绝对的,另外一些人则坚持真理的相对性。
本文将讨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并试图深入探究这个命题。
一、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意味着它是由不同的视角和观察者来决定的。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观点和文化背景来解读和理解真理。
比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这种相对性强调了真理的多样性和随着观察者而变化的特点。
真理的相对性也在于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它们对真理的理解和应用也有所区别。
例如,自然科学注重客观事实和实证证据,而人文科学则关注主观感受和文化解读。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学科对真理的不同阐释和理解。
此外,真理的相对性还可以从历史和社会角度来考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真理的定义和理解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曾经认为地球是平坦的,但随着大航海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个例子表明,真理是可以迭代和修正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意味着它是客观存在的,与主观的观点和经验无关。
真理是存在于宇宙的客观规律与事实,并不依赖于人类的认知。
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把握真理的全部,但真理本身并不随人类的个人和主观意见而改变。
科学是揭示真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验证等方法,试图寻找客观事实和真理。
科学家们通过共同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发现宇宙的内在规律和真理。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等科学理论,提供了关于物质和能量交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哲学也在探讨真理的绝对性。
康德提出的“纯粹理性批判”认为,真理并不只是主观的经验,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
他在批判理性的同时,也极力主张真理的存在和追寻。
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类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
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相对性和绝对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在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相对性与绝对性相辅相成。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
关系原理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首先,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其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
一、概念 二、关系 三、根源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一、概念
• (一)真理的绝对性 • 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 无限性 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 内容,都不能被推翻。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 的物质世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思考题: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马克 思主义?
真理的绝对性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 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 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 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B
c b
A
பைடு நூலகம்
a
C
毕达哥拉斯定理
a2+b2=c2
真理的绝对性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 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 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一、概念 • (二)真理的相对性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 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 • • • 一、概念 (二)真理的相对性 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有条件的、有限的 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中。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三、根源
• 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是 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认识 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在真理性 认识形成和发展中的表现。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小结 真理的辩证性
真理的绝对性
源于人认识、思 维能力的至上性
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 相互转化
真理的相对性
• 欧氏、罗氏、黎氏三种几何学各自认为三角形内 角和等于、小于和大于180度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它们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的哲学道理。 • 欧氏几何学所反映的是地面上狭小范围内的空间 特征;罗氏几何学所反映的是宇宙空间的特征; 黎氏几何学所反映的是非固体的物质形态的空间 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主义认为人们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真理不可能是相对的。人们所获得的真理具有永恒不变性,它穷尽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绝对主义否认了真理的发展。
相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主义否认了绝对真理,必然同时否认了客观真理,从而把真理变成了主观随意的东西。相对主义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详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②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客观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第二,每一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不断发展的真理越来越全面、深刻的反映客观实际,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第一,就认识深度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特定对象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真理的认识也有待深化,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就认识的广度而言,每一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正确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真理的认识也有待扩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二、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区别和对立表现在,它们是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属性。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相互渗透的;第三,真理是一个从相对向绝转化的过程,每一真理都是人类认识从相对走向绝对的无穷转化过程中的环节。
承认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就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之所以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这是因为:第一,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本身就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以作为人们对物质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也就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第二,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所以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真理也就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第三,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被实践标准检验的真理也就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三、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科学真理。
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即在于其发展的过程中,真理的部分性导致真理的相对性,而真理的更细致化和深入探究,则导致它的绝对性。
即在某一特定知识范围内它可以是相对性的,但是在视野得到拓展、周详的探讨后,它可以从某种特定角度来获得绝对性的体现。
如:“当下的某个社会社会经济状况比以前好”,这一结论可以按照特定实例来看是相对性的,但是当我们完整地审视全局,通过拓展我们的视角,同时深入地反省和总结以往的经验,则我们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当下社会经济状况比以前好”是绝对性存在的。
马原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演员:
张忆敏 饰 亚里士多德 徐开敏 饰 伽利略 邓俣 饰 围观群众A 方思怡 饰 旁白
场景一: 时间:公元前384~前322
年 地点:古希腊 人物:亚里士多德
场景二: 时间:1590年 地点:伽利略的实验室 人物:伽利略
场景三: 时间:1590年 地点:比萨斜塔 人物:伽利略,围观者A
焦尔达诺·布鲁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哲学家、数学家、 天文学家。尽管被监禁了8年,布鲁诺始终拒绝放弃自己的信念。 最后在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上被 处以火刑。(图为焦尔达诺·布鲁诺)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 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 “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的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 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 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马,在这两 匹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 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 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 2+5=10000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 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 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 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 快10倍。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 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然而伽利略 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提出了疑问。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
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目的是: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的含义、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故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答: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1)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统一: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觉真理的对性就无所谓相对性,反之亦然。
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4.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由相对性走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5.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他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_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1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 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 的规律
认识误区 (一)
只承认绝对真理, 否定相对真理
导致
独断论、绝对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公式,到处生搬硬套,在实 际工作中形成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以王明等人为主 的共产国际代表硬搬苏联模式,走马克思主义公式 化的道路,使红军力量遭到重大损失,被迫长征。
第一,从真理的内容看,任何真理 都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都包 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在一定范 围内,这些内容永远不会被推翻。 绝对就是反映了客观实际。客观世 界是绝对的,因此,真理也是绝对 的。
人是怎么产生的,一些宗教认为人是神 创的,达尔文提出了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 毋庸置疑,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个真理。这 个真理不会因人类的喜好厌恶而有所改变, 因为人的进化历程就是这样客观存在的。所 以真理是无条件性的。而达尔文描述的这个 真理,在他提出来时真理,在现在也是真理, 在遥远的将来也是真理,它在时间上是无限 性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 的星球都是正确的认识,所以真理在空间上 也是无限的。所以真理是无限的,无条件的, 即是绝对的。
二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 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 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 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过程的正确 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①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 有限的;
就像是原古时代,原始人不会认 识青铜器,而封建时代,即便是再 聪明的人,也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 代和环境,研究出现代社会的高科 技来。所以任何真理由于受到人类 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 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 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 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1、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首先,真理所反应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如何?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是: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4、简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区别:内涵不同,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作方式。
2、出现的时间不同。
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联系: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6、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能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二是劳动对象。
三是劳动者。
生产能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
7、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辨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8、简述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坚持了辨证的物质观,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9、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自始至终。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三个环节,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为基本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以生产力为起点。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最终使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也要发生变革。
由此,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10、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含义: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11、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以及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友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同时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14、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拉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他们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但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同样具体劳动是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才是社会属性。
15、什么是一元论和二元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一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或“意识”其中一个所决定的, 二元论指的是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决定的。
可知论指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和能力。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是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16、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哪些?剩余价值率也称剥削率。
它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m′=m/v)它表示雇佣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
影响的因素有: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3)所用的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差额;17、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8、资本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特点:增值性;运动性;历史性。
1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0、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用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使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1、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表现在: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并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它的增长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集中起大量的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表现在:第一,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的总额增大,增强了大资本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从而加快了资本集中的速度;第二,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大了资本积累的规模,又会反过来加快资本的积聚。
因此,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资本积累不断增大,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
22、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可变资本就是流动资本,流动资本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固定资本又包括不变资本。
划分意义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根据;(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生产资本由流通过程得到的两种新形式,或者说是从生产资本的流通形式中产生的区别。
划分依据不同: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划分内容不同: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为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的指存在于辅助材料和原料上的不变资本和投在劳动力上的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是存在于劳动资料上面那部分生产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形式,它是用于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资料的,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23、从意识的起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因此,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5、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②使矛盾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吸取对方中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辨析题1、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错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凡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质或统一的本原的观点,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它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