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八、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

企业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二、企业会计要素

有六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1.定义

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

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3.分类

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预期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二)负债

1.定义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

(2)负债的偿还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分类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

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薪酬、应交税费等。

(2)非流动负债

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

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来源与构成

三个来源:

投入资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四个项目:

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与负债的区别

(四)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举例。

(五)收入

(1)定义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3)分类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六)费用

(1)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2)特征

(3)分类

(七)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第3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见教材。

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有六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和共同类。

(二)按提供指标的粗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科目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会计科目,提供总括核算指标,如“原材料”、“固定资产”等,也叫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核算的会计科目,提供明细核算指标,如下表所示:

明细分类科目总是隶属于总分类科目的,而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

二、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与意义

账户,是记录经济业务、积累数据资料的手段或工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二)账户的结构

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由于会计要素的变化,从数量上看不外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在结

构上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分别记录增加和减少的数额。账户的结构通常划分为左、右两方,每一方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次,用来登记有关资料。

账户的基本内容。

四项金额的关系:

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中究竟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账户的余额,一般与记录的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为了教学方便,在教科书中经常用简化格式——“丁”字账或叫“T”形账户来说明账户结构。这时账户就省略了有关栏次。“丁”字账的格式见下:

左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右方

(三)账户的分类

1. 按会计要素分类

即按经济内容分类,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和共同类等六大类。

2. 按其提供指标的粗细程度分类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3. 其它分类

(1)账户按列入会计报表分类,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资产负债表账户是指账户所提供的资料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资产负债表账户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分别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这三类项目对应。利润表账户是指账户所提供的资料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利润表账户包括收益类和费用类两类,这些账户是根据利润表的项目设置的。

(2)账户按会计主体分类,分为表内账户和表外账户。

研究账户按会计主体分类,目的在于严格划清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空间界线,为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多的资料。

(3)账户按期末余额分类,可分借方余额账户、贷方余额账户和期末无余额账户。

第4章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的意义和种类

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账户记录不完整。复式记账法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

中进行登记。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有如下两个特点:

(1)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账户中记录,因此,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地过程和结果。

(2)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及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二、借贷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以会计等式为理论基础。因此,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会计科目的设置、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都必须符合会计等式所表示的原理。

关于借贷记账法下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一章已给出。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习惯上人们把一切账户的左方,叫“借方”,右方叫“贷方”。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一般格式如下:

简化的账户格式如下:

哪方记增加额,哪方记减少额,要看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如下:

1.资产类账户

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丁字账:

借方资产类账户贷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丁字账:

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

3.费用成本与收入类账户

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结转额或减少额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学》教案 学时数:64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7) 第三章复式记账 (11) 第四章会计凭证与账簿 (14) 第五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18) 第六章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转 (27) 第七章财产清查 (28) 第八章会计报表 (31) 第九章会计核算形式 (35) 第十章会计工作的组织 (38)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的目标和概念。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方法 归纳讲授法,从会计产生的原因、条件,会计发展的过程,会计发展到现在所具备的特点、职能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图示法,以图表示会计的产生及会计概念的归纳。 三、重点难点 1、理解会计的目标 2、掌握会计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次课(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分别阐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和会计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以多媒体展示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图,并进行讲授说明。 3、由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出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并介绍会计多职能论观点, 4、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和货币的职能,讲授会计的四大特点和目标。 5、利用归纳法对以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会计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通过本次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职能、目标、特点和概念。陈云同志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作业布置 第一章课后习题一 七、板书设计 剩余产品的出现 会计会计产生条件 产生文字的产生 发展中国:会计名词出现、账簿、四柱清册结账法、龙门账 会计的发展 西方:复式记账

《基础会计》说课稿三篇

《基础会计》说课稿三篇 篇一:基础会计(记账凭证填制)说课稿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XX、XX主编的《基础会计》 辅助教材《基础会计习题集》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记账凭证的填制又是该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作为经济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学习账簿登记、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等其他后续课程的奠基石。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会计工作循环的起始环节也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篇二:《基础会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特设置了7门核心课程。而在这七门课程中,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为其他六门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等提供了保证。 二、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原则: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讲课讲稿

《基础会计》完整教 案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5篇) 基础会计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基础会计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是讨论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1]。通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使同学理解会计核算原理,系统把握企业会计处理的方法,培育同学具有较强的会计处理、分析、推断的力量。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属于核心课程。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而基础会计作为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有用性专业课程,承载着培育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高实践力量的高级特地人才的重任。但是,“老师讲,同学听;老师考,同学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力量的培育。因此,如何结合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汲取国内外优秀案例教学的阅历,推动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值得高校同仁深化争论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通过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同学身临其境,通过分析和争论来开展学习的教学方式,主要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如今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教学中既可以采纳比较和分析,讨论各类胜利的和失败的管理阅历,从中提取出某些普遍性的管理原理或管理结论,也可以让同学独立思

索或借鉴他人的成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专业学问。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月,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采纳,当时是运用一种很特殊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来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大事或情景,通过这样方式,提高了同学参加课堂争论的主动性,实施之后,教学效果良好[2]。始终到了上世纪八十年月,案例教学法才被教育界所重视,美国卡内基小组在1986年公开出版的《预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老师》著作中,高度赞扬了案例教学法在培育课程方面的价值,充分确定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成效。而国内教育界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月才开头关注案例教学法在培训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但推动了教学方式改革,而且关心老师更加深刻理解教学实践学问,有利于其教学力量提升。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提前预备经典案例教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消化汲取案例精华,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推广上受到肯定制约。但是,处在教学模式及方法变革的时代,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宽阔的进展前景。 2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2.1在观念上对基础会计案例教学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基础会计教学主要采纳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方式,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规范性与关键点等都缺乏深刻理解[3]。在此现实状况下,虽然是在课堂上实施了案例教学,也缺乏引导和组织同学学习、思索与争论的力量,简单导致案例教学存在于形式、同学争论脱离主题、老师难以掌控课堂等问题,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很难实现,有时混淆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甚至有些老师对同学阐述某些概念和原理以后,采纳举例论证,或把一些例子布置

《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

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8 月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教材之《财务管理》,李国淮主编。 《基础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是专业的入门课程,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与学习要求,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职业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合理地安排了全书内容。本门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循“面向企业、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原则,结合本课程与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学的具体内涵,掌握基础会计的各章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实务题目,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比较和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在生产运营中发生的简单业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本课程根据会计职业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初学者的对会计知识的缺乏,做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在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1、教学重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2、教学难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 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通过贯彻精炼理论、突出实务的原则,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增删,整合为九章,以培养学生对实际业务的处理。努力尝试改变教材概念性的陈述学习,在基础会计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适时插入具体实务,变抽

会计基础教学设计

会计基础教学设计 第1篇: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基础会计》 教学设计方案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教研室:会计教研室 日 期:2011年9月20日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经济业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会计概述、账户、复式记账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要素、等式,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以此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共分8个章节。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的属性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点讲到了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账户的结构和分类,复式记账法以及平行登记;第三章借贷记账法即是对复式记账法的进一步细分,利用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几个环节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和结账,以及在出现错账时几种常见的 错帐更正方法;第六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常见的几种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类、结构和基本编制过程;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二部分为实践教学。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训练,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教案主题:基础会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和过程; 3.掌握会计的基本账户和账簿。 教学内容: 第一课:会计概述 1.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会计职业和道德规范。 第二课:会计科目和账户 1.会计科目的分类;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和分类; 3.会计账户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第三课:会计凭证和会计业务 1.会计凭证的定义和作用; 2.会计业务的分类和记录方法; 3.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四课:记账和账簿 1.记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分类账、总账和明细账的概念和作用; 3.账簿的管理和维护。 教学过程: 第一课:会计概述 1.教师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2.教师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强调会计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 确性,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要素。 3.教师介绍会计职业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了解会计师的职责和要求。 第二课:会计科目和账户 1.教师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 费用。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列举各类会计科目的具体内容。 3.教师介绍会计账户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包括流动资产账户、固定资 产账户等。 第三课:会计凭证和会计业务 1.教师讲解会计凭证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凭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教师介绍会计业务的分类和记录方法,包括现金业务、非现金业务等。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提供实例进行练习。 第四课:记账和账簿 1.教师讲解记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等。 2.教师介绍分类账、总账和明细账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账簿的重要性。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账簿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账簿的开设、填制和总结。 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会计概念和原则 的理解程度。 2.教师布置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掌握程度。 3.教师组织小组演练,评估学生对会计凭证和会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报告,评估学生对记账和账簿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教学资源:投影仪、教材、白板、笔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参加会计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会计部门,了解会计工作的实际 情况。 3.邀请专业会计师进行讲座,分享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教案小学

基础会计教案小学 教案标题:基础会计教案(小学) 教案目标: 1. 了解基本的会计概念和术语。 2. 学习如何记录和管理日常生活中的收入和支出。 3. 培养学生的财务意识和理财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应熟悉基本的会计知识,并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会计原始凭证、账簿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入会计的概念,解释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收入和支出,以及为什么需要记录它们。 2. 概念讲解(10分钟): - 解释收入和支出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会计中的作用。 - 介绍会计的基本原则,如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 解释会计中常用的术语,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借方和贷方等。3. 记录收入和支出(15分钟): - 指导学生如何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收入和支出。 - 给学生提供几个示例,让他们尝试记录并分类收入和支出。 - 强调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性。

4. 编制简单的账簿(15分钟): - 解释什么是账簿,以及它在会计中的作用。 - 指导学生如何编制简单的账簿,包括现金账户和支出账户。 - 让学生根据之前记录的收入和支出数据,编制相应的账簿。 5. 总结(5分钟): - 复习今天学到的会计概念和术语。 - 强调会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在家中继续记录和管理收入和支出,并编制个人账簿。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收入,培养理财能力。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个人账簿,评估他们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演讲,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财经验和想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基本的会计概念和术语,掌握记录和管理收入支出的方法,并培养财务意识和理财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教案标题: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的填制。 3. 熟悉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的填制。 3. 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 1. 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际财务报表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份实际财务报表,引发学生对财务报表的兴趣。 2. 提问:你对财务报表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财务报表对企业很重要?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2. 解释会计等式和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含义。 三、记账方法和会计凭证填制(30分钟) 1. 介绍基础会计的基本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现金记账法。 2. 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包括凭证的编号、日期、摘要、借贷方向和金额等。 四、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40分钟) 1. 介绍基础会计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2. 分析一份实际财务报表,帮助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的意义和分析方法。 3. 引导学生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五、课堂练习(20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 提问学生对本节课有什么疑问或困惑,并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财务报表的分析和编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基础会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掌握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和核算原则。 4.可以正确运用会计方法和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5.能够根据会计凭证和账户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决策。 二、教学内容: 1.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会计的分录方法和核算原则。 4.会计的凭证处理和账务处理。 5.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教学过程: 1.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0分钟) a.介绍会计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b.解释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c.讨论会计的目的和职责。

2.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30分钟) a.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b.讲解会计等式和资产负债表。 c.解释会计的核算原则和稽核原则。 3.会计的分录方法和核算原则(40分钟) a.讲解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b.介绍会计的核算原则和手账核算。 c.演示会计的日记账和分类账的编制方法。 4.会计的凭证处理和账务处理(40分钟) a.讲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 b.解释会计凭证的填制规则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c.示范会计的账簿管理和账务处理。 5.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40分钟) a.介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b.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解读。 c.详细解释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案例进行会计分录的练习。 2.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

3.考试评分:进行闭卷考试,评分并给出合理的反馈。 五、教学资源: 1.教材:《基础会计教程》。 2.案例:根据实际生活中的财务数据制作一份练习题。 3.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并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会计方法和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并能够根据会计凭证和账户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决策。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紧凑而有序,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案例的操作,使学生对会计的内容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课堂练习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整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但仍需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引导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基础会计教案全

基础会计教案全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 3、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基本的会计处理; 2、能够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 3、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决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 3、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会计基本概念和原则 1、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会计的基本原则; 3、会计的对象和要素。(二)会计的核算方法 1、会计科目和账户; 2、记账方法和会计分录; 3、会计凭证和账簿。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1、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内容; 2、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3、会计报表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教学难点 1、会计分录的编制和应用; 2、会计报表的分析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会计的核算方法;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一)黑板和粉笔; (二)投影仪和PPT课件; (三)会计软件和教学案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报表编制和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会计处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操作法;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基础会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让学生能够应用会计原则和方法进行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 3、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 1、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与使用 3、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 4、基本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应用

基础会计教案完整版

基础会计教课方案完好版 【篇一:基础会计教课方案模板(带内容 )】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目标 第二节会计对象 1、认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认识会计的一般对象 3、掌握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特色 教材及配套习题 组织教课: 5 分钟 导入新课: 10 分钟讲解新课: 65 分钟 小结及部署思虑题:10 分钟 教课要点:会计的特色及职能教课方法:讲解式、启迪式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萌芽(符号记录) 1、早期生产 出于生产、生活需要,在生产以外以“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垒石计数”等方式附加地把收入、支出记录下来。2、生产发展 节余产品出现,记录与计量的内容增加,生产者忙于生产,记录 与计量活动与生产分别,出现了独立的簿记人员(二)会计的产生(书契反应) 1、会计一词的由来 议论纷纷,此中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会计”一词在我国发源极早, 并与一件历史性大事相关。相传夏代时,各地方官员在大禹的带领 下,治水工作获得开天辟地的业绩,为了计功封爵开好 一启迪学生自己说 讲故事 2、官厅会计 西周时代,设有特意核算官方财赋进出的官职——司会,对财务进出 采纳“月计岁会”的方法,亦即,每个月零星筹算为“计”,一年总筹算为“会”,二者合在一同即成“会计”,并按期向统治者报 告。到了西汉,出现了“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并使用 “入”、“出”作为记账符号。 (三)单式簿记

到了宋朝,出现了“四柱清册”结算法。“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其基本关系为: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它代表了单式记账方法的最高成就。 (四)复式簿记 明末清初,会计结算方式有了打破性进展,出现了“龙门账”,它把所有账 目划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财富)”、“该(各项欠债)”四类,采纳“进-缴=存-该”的均衡公式计 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计算结果完好符合, 实 现了双轨计算盈亏。以后民间商业出现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这类方法是:对平时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既要登记来账,又要 登记去账,借以全面反应同一笔业务的前因后果。这说明我国的会 计已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过渡。 (五)现代会计 西方十三、四世纪出现了复式记账法。十五世纪借贷记账法从日本 传入我国与中式记账法并行,近代中式会计为西式簿记所代替。新中 国成立后,会计工作获取了很大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法例制度。 认识 二、会计的涵义、特色和职能 (一)会计的涵义会计是以钱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据为依照, 采纳一系列特意的 方法,对企事业单位实质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 综 合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此供给正确、真切、实用会计信息的一 种管理活动。(二)会计的特色 1、会计是以钱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以真切、合法的会计凭据为依照 3 、对实质发展的交易或事项进行 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确实认、 计量和报告 4、会计有其科学适用的特意方法(三)会计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 计在经济管理中所拥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 理中能够用会计干什么。 1、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钱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经过对特 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相关各方供给 会计信

(完整版)《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教学设计 财经管理系许玮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会计科目及账户的概念; 2.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1。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 2。能正确地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会计算账户期末余额;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会计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2.账户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幻灯片 比较法、归纳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 【幻灯片演示】 第二环节新授课(40分钟) 一、会计科目(20分钟) 【情景导入】 包子铺之家当分类(配套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P33) 【讲解】 【幻灯片演示】 在六个会计要素中,每一个要素都包括许多具体内容,要把企业每一笔业务都清楚记下来,就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的分类,并对每种分类赋予一个名称.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在实际工作中, 也可简称为科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企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报表指标的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幻灯片演示】

会计科目表(配套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P36表3—2) 【提问】 看表思考:如何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科目。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 (1)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或“一级科目”,对六个会计要素进行总括分类的类别名称。 (2)明细科目:“明细分类账户”或“细目",对总账科目所属经济内容作详细分类的类别名称。明细科目较多的情况下,可在总账科目与明细科目间增设二级科目(也称子目)。 【举例讲解】 例:会计电算化-—07级——会计1班 ——会计2班 -—会计3班 (一级)(三级) 原材料——主要材料——甲材料 ——乙材料 ——辅助材料--润滑油 —-油漆 (一级) (二级)(三级) 二、账户(20分钟)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一)设置账户 1。账户的定义 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载体。 它由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结构两部分组成。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①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②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③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④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2)区别: ①会计科目仅仅是一个名称,只表明某类经济内容;账户既有名称又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 ②会计科目是国家通过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而统一规定的;账户是由企业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 【提问】 账户既有名称又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那么,在账户中如何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呢? 【讲解】 【幻灯片演示】

《基础会计(第11版)》教案

《基础会计(原初级会计学)》教学方案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梗概 《基础会计(原初级会计学)》是针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等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学科课程。3学分。 本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会计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这部分主要介绍会计的本质、会计的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恒等式、借贷记账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财务报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二部分: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主要介绍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并配合实操训练。结合会计学原理知识,运用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一个生产型企业为例,逐步讲解企业的筹资业务、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业务的会计核算。同时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最后模拟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对各个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实操练习。 第三部分:会计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主要介绍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熟知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和职业操守。明确指出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是底线、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如何将这些法律法规条文和规范内化并借以做出合理的有道德的商业实践和决策行为的能力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特别强调诚信的价值观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 (二)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原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系统地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不做假账。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 1.掌握将企业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的逻辑、程序和方法。 (1)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2)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的意义; (3)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 (4)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与财务报表编制的方法; (5)生产型企业的筹资业务、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业务、简单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根底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根底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本钱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根底。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根本理论、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根本前提和一般性原那么、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根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本钱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根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根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根底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根底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稳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根底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根底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标准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根底上,准确理解根本概念、根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教案

项目一初识会计 【教学目标】 本项目是对会计的总括说明,是学习会计的起点。 通过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该了解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重点理解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学及其体系。 【教学任务】 任务一认识会计及其职能任务二明确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任务三明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任务四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任务五了解会计学及其体系 任务一认识会计及其职能 一、会计的性质和目标 (一)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 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并随着经济管理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会计阶段。 从时间上看,一般是从会计的产生到复式簿记的应用这样一段过程,在我国大约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到封建社会末期。 早期会计多数以实物、少数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尚未完全固定为货币;需要会计的单位以官厅会计为主;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属部分;会计方法主要是单式记账法,核算方法比较简单。 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 从时间上看,可以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oca Pacioli)的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的出版开始,至20世纪40年代末。 这一时期,复式记账法应运而生,大多数的会计单位开始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作为独立的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中分离了出来,需要会计的单位逐渐以企业会计为主,会计核算方法大多数采用复式记账法,开始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法。 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为满足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管理会计逐渐与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了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领域。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会计成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形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二)会计的性质会计的性质即会计的本质属性,亦即其所归属的范畴。 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即通过会计核算后所达到的结果。 提高经济效益既是管理的目标,也是会计的目标。在终极目标的前提下,还需要研究会计核算的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被解释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