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员工的《联想不是家》及柳传志对《联想不是家》的回复
柳传志:人才是折腾出来的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铁人王进喜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工作,如果责任心不强,就没有压力,就轻飘飘地过去了。
我们要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自己负责,就应该有压力。
”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有一句名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
”他有两个好的接班人:杨元庆、郭为。
殊不知,柳传志为培养这两个人,前后“折腾”了。
他们多年。
他们是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换了许多岗位,才成了“全才”。
杨元庆30岁的时候已经是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了。
首席执行官他在联想最困难的时候临危受命,从整个联想挑选了18个业务骨干,组成销售队伍,以“低成本战略”使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三强,实现了连续数年的100%增长。
杨元庆在天大的压力下也不肯妥协,让联想的老一代创业者不太舒服。
他被柳传志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了一顿。
柳传志在骂哭杨元庆后的第二天给他写了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它大。
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
经过不断“折腾”,杨元庆最终被练就成了一名经得起任何压力的“铁人”。
这里还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一个人觉得蝴蝶幼虫在茧中拼命挣扎太过辛苦,出于好心,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让幼虫轻易地从里面爬了出来。
然而不久以后,那只幼蝶就死掉了。
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强壮、翅膀更有力。
如果不经过必要的破茧过程,它就无法适应茧外的环境。
这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必要的磨难,他就很脆弱,没有能力抵抗以后的风风雨雨;一个公司如果不靠自己的力量冲破困境,这个公司就无法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所以,善待你所面对的压力吧!千万别把它当成你前进的“绊脚石”,而应该把它当做你的一剂强心针,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
【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成功故事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成功故事柳传志,1944年4月2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2021年11月2日卸任,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企业家、投资家、泰山会成员、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
下面讲述的是。
第一桶金:汉卡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资料]公司不是我的家
公司不是我的家面对金融危机,联想被裁员工写了一篇题为《公司不是家》的文章发在了网上,这篇文章提到,公司由于战略调整出现了失误,却要普通员工承担责任——被裁员。
针对这个件事,某杂志刊登了柳传志的一篇文章。
聊传志写道:看了之后心里很难受,真诚地对被裁员工说一声“对不起”。
柳传志也说,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在家里,子女犯错误,父母都是包容的,而在企业,是不可以这样的。
早在几十年前,国有企业将“以厂为家”作为对员工激励的口号。
在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是“终身制”的,很多人从18岁进厂,一直工作到退休。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好像真是个“家”了。
但实际上也不是这样,“以厂为家”,厂里加班的时候,可以不计报酬;厂里缺东西的时候,可以从自己家把东西拿来为厂里免费使用,这种“有觉悟”的企业职工并不少。
但是,这种“拿来主义”仅仅是单项的,如果换一个角度的“拿出主义”试试?把厂里的东西拿到自己家使用了,那就成了“盗窃”或“贪污”了。
这个“家”是你的吗?改革开放初期,企业裁员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般的观念变革,许多下岗职工上访、告状,为什么?就是这些职工真从心里把企业当“家”了,他们的感觉下岗如同父母将未成年子女赶出家门一样,能不告状吗?企业是爹娘,政府是爷爷,向爷爷告爹娘的状。
后来,人们慢慢接受了精简、裁员、下岗等正常的企业管理行为,没有人再觉得裁员有什么不正常了。
多数人也清楚了,企业不是家。
看电视连续剧《战北平》,有一集是攻打北平外围,上级指示“不能开炮”,为什么“不能开炮”?因为北平有太多的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无值之宝。
解放军的连长大宝因为不希望牺牲更多的战士,炮轰了一个古代的峰火台,差点连命都给搭上。
我们不是一直宣称“生命高于一切”吗?不允许开炮,付出的代价是多少一线战士的生命?是生命更有价值,还是这些古建筑更有价值?也许因为不开炮的代价是几百或几千战士的生命,如果是几十位将军、元帅的生命呢?我给员工做培训时曾经讲:企业是一条船,员工是船员,船的所有权是老板的,可我们每个船员只有和船一起前进,才能共同到达胜利的彼岸。
地产“非正规军”陈国栋
留在人大教书对陈国栋来说充其量是“过渡”,4年里一边教书一边游走中关村,当时还和几个老师合伙搞了一家咨询公司,偷偷摸摸干着第二职业,以咨询师的面目混迹企业中。这期间,陈国栋对中关村的企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当年中关村最负盛名的企业是“两通两海”,四通的名气比联想大,产业很多,但联想踏实而专注只做PC,陈国栋觉得这家企业很特别。
那个细节,在柳传志的记忆内存里保留了10年。柳传志笃信直觉,就此认定陈国栋吃苦在前不计得失身先士卒,难能可贵可堪任用。
“闭关修炼”大亚湾
“如果我最初待在北京总部,凭我的才干恐怕早被‘淹没’了,早年柳总身边好几个能说会写的能人。”说起往事,陈国栋很感慨,“越是常人不愿去的地方,可能正是脱颖而出之地。身处荒蛮偏远之所,和民工朝夕相处,日子清苦自不必言。亏得柳总能记得我、欣赏我,给我空间施展抱负。”
来联想之前,陈国栋已经和郭为熟识,郭为当时在企划办,陈国栋怀着学究气撺掇说联想应该搞股份制。1994年,郭为被派到广东惠州主抓工业园区建设,随即向陈国栋发出邀请,陈国栋一口应承,直接去了惠州大亚湾。有朋友劝阻陈国栋,因为再过一年他就可以评上副教授了,陈国栋对此毫无留恋。陈国栋将“发配大亚湾”,看作进入联想的机会,不承想自己从此和地产结下深厚情缘。
外界批评,土地储备不足的融科智地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个说法陈国栋不同意。他认为,“融科智地的起点不低不输于人,不是没有储备,我们有充裕的资产储备。拿地的问题上最容易造成现金断流,融科智地输不起,否则将是万劫不复。”
“融科是一个创业企业。”陈国栋对记者说,“这既是不足,也是优势。”不足是说融科脱胎于一家IT企业,与成熟的地产公司相比经验不足,但中国房地产环境、金融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使这个初行者得以有效地探索和尝试适应这种新形势下公司发展壮大的运作模式。“房地产业与PC制造业不同,”陈说,“它有地域性,而且更为个性化。”人们都不喜欢自己的房子象兵营一样,毫无特色,这说明这个行业是一个“白花齐放”的行业。万科、顺驰、华侨城,包括美国的汉斯公司等优秀企业都是融科的标杆,“中国的机会特别好,我们觉得五年融科会上一个大台阶,十年会再上一个大台阶。”
柳传志: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柳传志: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柳传志:it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在去职时,留下了这句名言。
上周,it界老兵、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
这位67岁的老兵,将自己复出三年和创办联想二十多年当中的各种情愫,在半个小时的交班仪式里喷薄而出。
退隐后的他将专心于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各项投资业务。
在卸任仪式上,柳传志思绪万千。
哽咽11月2日晚上7点,在北京紫竹院桥西的香格里拉酒店一楼宴会厅,柳传志带着杨元庆等一众联想集团高管进入会场。
在播放了一段由联想老员工录制的煽情vcr之后,柳传志走上台打开演讲稿。
不过,就像以往柳氏讲演一贯的风格,柳传志更多的是即兴发挥。
柳一开始打了个比方,说有的人在嫁女儿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自己在嫁女儿的时候没那样,反而高兴,因为女婿很能干,女儿也很愿意,脸上也放出光彩。
柳传志以嫁女儿来比喻自己交班时候的心情,台下的杨元庆则微笑会意。
令人意外的是,柳传志在顺势谈到杨元庆、刘军等一批得力干将的时候,一度哽咽,几欲落泪,感慨道,企业培养一员大将,真的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
在老联想人的印象中,平日里虽然温情,但是在外人面前一向刚毅的柳传志很少在公开场合如此感情流露。
为数不多的类似情况,一次是出现在早年就企业发展方向上,与联想元老倪光南分道扬镳;还有一次就是被海军医院的医生告知,自己手下的联想高管个个都落下一身毛病,柳传志回公司后立即召集开会,眼眶里转着眼泪”告诫众人要注意身体。
欣喜虽然柳传志的哽咽是说到了自己带年轻人时候的艰辛,情到浓处,但是其中也肯定包含着自己对联想集团以及这帮弟子的不舍。
毕竟,从1984年以40岁的年纪在北京中关村一间20平米的平房里创办联想,经过27年把联想集团带到全球第二大pc厂商的位置,期间的辛酸可想而知。
但在那天交班的时候,从进场到离席,柳传志一直红光满面,除了发言期间的哽咽插曲之外,脸上更多的是欣喜。
柳传志经典语录语句
柳传志经典语录语句柳传志,中国电脑业界的杰出人物,联想集团的创始人和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他的成功经验和智慧,不仅深刻影响了整个电脑行业,也激励和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和年轻人。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一些柳传志的经典语录。
1. 动力源自梦想,成功诞生于执行。
不管你有多么美丽的梦想,如果你不付出行动去实现,它只会停留在梦想的范畴中。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梦想”才能转化成真正的“成功”。
2. 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的前提。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它是我们向成功迈出的重要一步。
世上很少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且每一次失败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训和成长的机会。
3. 成功需要激情和专注。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专注去做。
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才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
4.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发掘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发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只有发掘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
5. 让担当变得有责任感。
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仅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还要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团队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并取得成功。
6. 不要抱怨现状,要主动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抱怨不能带来任何改变。
只有主动出击,努力改变现状,我们才能够引领自己的命运。
7.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 用实力说话,不要依赖运气。
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它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不断积攒的。
要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不要依赖运气和他人的援助。
9. 不要停止学习,不断进步。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停下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
无论你处于任何位置,都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进步,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10. 基业长青靠的是文化。
《联想公司不是家》:员工真不能把企业当成家
今天在查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多年前关于联想裁员后员工的文章,个人感触颇多!员工真不能把企业当成家,正如文中员工所讲:“不管你如何为公司卖命,当公司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曾经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员工真不能把企业当成家,正如文中柳传志所讲:“一个企业应该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发展”,更不是“儿女情长”!员工真不能把企业当成家,柳传志近日强调企业与家在根本原则上存在差异,“家的感觉是父母对自己子女,你再错,你不聪明,你傻,你不上进,但都是自己的孩子,真是要管到底的。
但企业的根本原则是发展,发展才能让企业活,才能有更多的员工。
” 每当企业面临危机和困难的时候,总是采取撤并部门和裁员,著名的企业也不外乎如此,比如联想集团在2003年大裁员时候,柳传志在公司内网上的文章《联想不是家》,虽然时隔许久,但今日读来另番滋味。
原文如下:联想集团大裁员:公司不是家员工今天,恐怕是联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裁员。
我们部门9个人,今天送走了三个,还有三个要转岗,剩下三个。
整个研究院走了30多人,转岗20多人。
这是我经历的第二次所谓战略性调整,有很多感触,却又好像什么都堵在心里,说不出来。
干脆简单记录下这段往事,提醒自己。
联想精细化裁员昨天晚上,研究院秘密召开紧急会议。
有20多位“责任经理”参加,我才清楚了整个裁员过程。
6日启动计划,7日讨论名单,8日提交名单,9-10日HR审核,并办理手续,11日面谈。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今天就是面谈日。
在B座一层的两个小会议室。
进去的人,领导首先肯定他过去的成绩,然后解释战略裁员的意思,然后告知支付的补偿金数额,然后递上所有已经办好的材料,然后让他在解除劳动关系合同上签字。
平均每个人20分钟 。
被裁的员工事先都完全不知情。
在面谈之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公司。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高度保密的过程中进行。
倪柳分歧案例
联想集团倪柳之争案例1984年,柳传志邀请倪光南出山共同创办联想时,倪光南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
”当时在倪光南眼里,当总工不算做官。
在此后将近10年的日子里,柳倪之间的合作总的来说还算是风平浪静、珠联璧合。
对倪光南来说,他进公司主要目的是将自己技术推广出去,至于如何经营这个平台,在他当年看来,与自己的技术相比起来,柳传志的才能算不了什么。
对倪光南当年的这些认识,柳传志还是很理解的,因为在当时,在“科学春天”的吹拂下,科学家的地位日益提升。
柳传志甚至曾在公司宣称,“只要老倪说的都对,老倪是有效数字1,别的科技人员都是0,这些0只有跟着倪总干才能出成绩。
”柳传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倪光南在香港开发联想286主板,事前,柳传志再三叮嘱负责生产的周晓兰:“设计出来的主板一定要再三审查清楚,再去生产,批量生产后,再发现错误,损失就太大了。
”倪光南等不得时间,强令周晓兰投入批量生产,结果出了错。
周晓兰和倪光南发生争执,周晓兰一定要求追查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
最后,柳传志不得不出场,硬着心肠对周晓兰吼:“和老倪发生的任何矛盾,都是你的不是。
做这件事情,出了成绩,是倪总的,有错的话,你就得担着。
不行,将你调回北京。
”最终,柳传志将周晓兰调回了北京。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但柳传志的这些做法与努力对倪似乎没有多大震动,相反,两人之间反而开始走向了分歧的另一端。
1991年,经过7年的打拼,联想“贸、工、技”的经营思路基本明确了。
而倪则过于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他不切实际地要求几十个科研项目一起上。
1992年春节,李勤明确提出研发“是不是应该有重点?一年是不是就做有数的一两个重点项目?”来和倪光南商讨。
倪光南认为,科学上很难分哪是“西瓜”,哪是“芝麻”。
李勤说:“怎么不好分?就按投入的资金的规模分。
”最后大家僵持不下,只好不欢而散了。
事后,倪光南向柳传志和李勤提出辞职,说“总工我不当了,立项审批我不同意,成立总工办我不同意。
联想不是我的家原文回信
联想不是我的家原文回信读《联想不是我的家》,虽然作者只是平平淡淡的叙述了裁员经过,但据此可以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可以肯定一个事实:“联想人”对联想信心的崩溃,以前引以为傲的“家”如今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家”!大家可以想象被撵出家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联想员工那时候的心情。
读这篇文章,再联想到世纪金榜前一段时间实行的“转员增效”政策,可能同样的让人感到人心惶惶,内心抱怨“我为公司做了这么多,公司竟然一点情面都不给”,但是在抱怨的同时,大家可以仔细的想一想,站在不同的角度,例如自己、董事长等角度,透过这篇文章我有以下几点感想:1.我们经常说团队精神,把我们这个集体、公司等看做一个大的家庭,但是团队也好,公司也罢,这些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家里犯什么错误,有什么过失,做父母的都会宽恕你;但是在公司不行,你犯了错,你就要为你的错误买单,不要妄想以自己以往的贡献而得到公司或者团队的宽恕,因为两者之间谁也不欠谁的,你为公司做了贡献,同样的公司也给你了等同的利益,所以公司不等于家!2.不是只在联想,在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当领导作出一些决策不符合部分人的利益时,这群人就会跳出来为自己声讨,我想说,在你跳出来为自己声讨之前,能否请你站在决策者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政策可行性,有一句话叫“舍小家为大家”,作为决策者肯定会站在大部分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并不是只在乎少数人的感受,这样公司就不是公司,而是讲究儿女情深的公园,这就是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决策者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人的想法不对,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所以考虑事情的深度也不同!3.作为公司决策者,不要因小失大,要紧紧抓住公司的主流,掌握好公司的目标和方向,不要害怕打败仗,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在这同时,还要爱惜人才,俗话说人才是最重要的竞争资源!读这篇文章感触深刻,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
《朗读者》柳传志与儿子柳林的父子亲情故事(作文素材)
《朗读者》柳传志与儿子柳林的父子亲情故事(作文素材) 《朗读者》柳传志与儿子柳林的父子亲情故事(作文素材)xx.2.18,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做客央视推出全新阅读类节目--《朗读者》,节目中他分享了对人生和家庭的体悟,并深情朗读了他在儿子婚礼中的致辞,不仅包含浓浓亲情,也传达了不少人生的智慧。
“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我荣幸地有时机给柳林当父亲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
”这是柳传志的开头第一句话,他悄然褪去了企业家的外衣,在外界看来只是一名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的娓娓道来。
在致辞中,他深情转送了一句他父亲的话给儿子,“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柳传志说,“在我的一生中,经历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但这句话,让我直面环境,坦荡相对。
”经历半生商场拼杀的柳传志告诉儿子:“正直两个字,包含了忠诚坦荡、光明磊落等多种真善美的内涵,我还想加的半句话是,懂得融通,也就是有理想而不理想化。
”当他大声读出这段情真意切的致辞时,他安然的表情,紧张、兴奋和幸福的复杂情感都他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子女不准进公司的“天条”此外,主持人董卿还和柳传志进展了面对面交流。
谈及了企业文化、“子女不准进公司”的规定、以及父子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等等。
柳传志表示,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文化实际表达了企业的价值观,而联想特别崇尚的是诚信。
在他眼里,中国确实历来对商人是看不起的。
过去讲士、农、工、商,商人排在后头的,还有有一句话叫” 无商不奸”,所以在中国,尤其是作为民营企业,真的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真的要用良币驱除劣币。
要问联想到底把诚信看得有多重,柳传志称其实就是说话要算话。
为了推动这一点,首先要以身作那么。
比方说开会迟到的问题,在大家的时间观念不强的情况下,柳传志定了一个规矩:开会迟到是要被罚站的。
无论是谁,只要迟到,会议主持人就要把会停下,在这种为难的场面下让他站一分钟。
《人与企业的关系》读后感
《人与企业的关系》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与企业的关系》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许先生在文章中阐述的那句话:“没有企业当然就没有人在企业中的一系列活动,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是人的平台。
所以,人必须依靠企业,而企业更需要依靠人。
”这一段文字将人和企业的关系讲得非常通透。
许先生在文中提出“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消除企业危机的过程,而消除危机的根本办法,还是依靠企业中的人。
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都是把人才排在第一位。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用人观,许景新先生一手创办的'建华建材集团持续发展至今。
成功的企业家也许都有相似之处,20xx年,在联想企业变革的大裁员过程中,一名离职员工在网上发了一个“联想不是家——员工真不能把企业当家” 的帖子,一时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在联想深陷舆论漩涡之中时,公开发文进行了回应。
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和企业的关系的文字同样发人深省:“一个企业应该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做到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几个方面负责。
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必须上进,内部就必须引进竞争机制。
员工在联想既要有感到温馨的一面,更会有奋勇争先而感到压力的另一面,因此不能把企业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必然的。
在家里,子女可以有各种缺点,犯各种错误,父母最终都是宽容的,企业则不可能是这样的。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我的领悟和体会是:公司不是家,公司是一个平台,公司和我们是一种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的联盟关系。
我们不要强求公司会像家人一样无原则、无限度的去包容我们所有的不足和原谅我们所犯的错误,体察和理解我们所有的情绪波动。
我们需要用职业态度去面对公司、用专业精神去履行公司赋予我们的工作职责,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需要创造的价值。
雷军在联想的演讲
尊敬的朱立南总裁,尊敬的各位CEO: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来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想谈谈我跟联想的渊源。
朱立南是我的老领导、老大哥,17年前,他代表联想集团投资了金山软件,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当时我是金山的CEO。
后来我组建的卓越网,也成为君联投资的第一个案子。
所以,我跟联想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我和大家一样,对我们联想的大家长柳传志先生崇拜得不行。
我相信大家加入联想大家庭,也从这里面感受到很多东西。
联想这家公司,对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帮助是最大的,柳传志先生也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发。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创办小米之前的一些思考。
向同仁堂学习:做产品要真材实料,还要有信仰柳传志当年推荐过一本书,叫《基业长青》,是关于如何创办百年企业的。
于是我就问自己,怎么办一个百年企业呢?我首先想的是,在中国,谁做到了百年。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同仁堂。
在研究同仁堂的时候,我发现同仁堂最重要的是其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即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繁琐也不能偷懒。
换句话说,要真材实料。
设想一下,假如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毒大米、三聚氰胺、雾霾吗?但这个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
所以同仁堂的老祖宗又讲了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你做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的良心和老天知道。
这一句话,是关于怎么保证第一句话被执行的。
这让我很受震动。
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全球的观念里,就是生产劣质产品的地方呢?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我们中国人太聪明。
其实就是喜欢走捷径、喜欢偷工减料,才让大家有这样的印象。
如果我们想基业长青,那就得真材实料,而要想坚持下去,就要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我认为要基业长青,就要做到两条:第一真材实料,第二对得起良心。
当我想到这儿以后,我又问,有没有千年企业呢?其实有,宗教。
宗教其实就是信仰。
所以说不管是多少年,想办成一个持续永恒的事业,就得有理念,并且要把这种理念变成信仰。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含参考答案)
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含参考答案)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满分100 分,不限答题时间)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共计60 分。
)1. 若把质量管理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就构成了这一过程最主要的三个阶段,国际知名质量专家(A)将其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
A 朱兰B 戴明C 石川馨D 休哈特2. 根据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将主要质量特性分为必须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和魅力质量特性。
那些充分提供会使人满意,但不充分提供也不会使人不满意的质量特性是指(C )。
1/ 28A 一元质量特性B 必须质量特性C 魅力质量特性D 多元质量特性3.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是(A )。
A 质量策划B 质量控制C 质量保证D 质量改进4.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D)。
A 质量策划B 质量控制C 质量保证D 质量改进5.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PDCA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PDCA是指(A )oA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2/ 28B 组织-实施-检查-处置C 计划-实施-控制-协调D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6. 企业设立质量检验部门以履行专职检验职责,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B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A 事前预防B 事后把关C 全面控制D 统计控制7. 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这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C)的质量管理思想。
A 全组织B 全员C 全过程D 全方位8. 某中华老字号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3/ 28不敢减物力”的祖训。
从企业文化角度,这个祖训即是该老字号的(C )oA 使命B 愿景C 核心价值观D 经营目标9. 使命是指一个组织存在的目的,以说明其存在的理由或价值,保证组织经营目的的一致性。
退休之后,柳传志留下“联想”
17商界Business 文/姜伯静专栏作家OPINION“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退休之后,柳传志留下“联想”郑板桥有一首诗叫《新竹》,诗中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但是,“老干”终有离开的那一天。
这不,柳传志退休了,辞任联想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教父的淡出是迟早的事情。
当柳传志离开他为之奋斗了多年的事业,我们该如何审视威严而又慈祥的他?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他让我们懂得什么?这些都值得思考。
第一份宝贵资产:精彩的人生。
没有人会否认,也没有人敢否认,这位可敬的老人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时代的洪流中,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联想,这份经历,已经足够醒目。
你可以说他赶上了好时代,但在那个年代能成功“搏风击浪”的又有几人?对于自己的创业历程,柳传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一路走来基本是荆棘丛生,身上被划得全是血道子。
其他人真的没有我那么多精彩,现在这条路,基本是走出来了。
”这是多么珍贵的领悟:要想活得精彩,就要去奋斗,就要不怕“血道子”。
第二份:瑕不掩瑜的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曾经是行业领跑者,甚至如今也是某些领域的领跑者,但它也一直是舆论的焦点。
从最初的柳传志、倪光南之争,到后来的联想拆分,再到最近几年的“投票”风波,联想集团无时无刻不处在公众的关注之中。
有时候,我们无法客观地评价历史,因为我们不是历史的亲历者,某些细节我们无从知晓;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误解某些事实,因为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心里面想的就是现实。
不管如何,联想集团在某个时间段是值得钦佩的。
但也不可否认,联想集团在某些时候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但瑕不掩瑜,联想集团依然是一家出色的企业!第三份:对后辈的提携。
且不说联想控股投资的企业。
最近若干年,人们记住柳传志,更多的是他对后辈的帮助。
关于提携后辈的很多故事,一直在流传。
杨元庆、郭为、孙宏斌以及很多人,都得感谢柳传志。
柳传志的联想战略
柳传志的联想战略作者:蓝玉才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2年第07期6月18日,联想控股发布公告称,柳传志将卸任总裁职位,保留联想控股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
联想控股任命公司原常务副总裁、执行委员会成员朱立南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柳传志卸任公司总裁职位后,外界关于其“退休”的说法再起,而联想控股否认柳传志退休的说法,称只不过是为了公司“向更高目标挺进”。
人生第三程12年前联想分拆为神州数码,柳传志向年轻人杨元庆、郭为交旗。
那时就有人说柳传志将离开前台、走向幕后,留下传奇,结果柳传志先后创立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融科置地等,开启了更为辉煌的创业下半程。
6月18日,朱立南出任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继续任联想控股董事长。
业界预测:或许这一次柳传志会逐渐隐退,不问江湖事。
但联想控股否认:柳总仍将负责公司众多及重要事情,与朱总只是分工不同。
期待柳传志开启创业第三程,或许强人所难,毕竟柳传志已经68岁,不是40岁,也不是56岁。
在柳传志即将进入其人生第三阶段时,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第一阶段:红色家庭出身,意气风发的少年岁月及中科院里郁闷的工作经历。
柳传志父亲柳谷书是“影响柳传志一生最大的人”。
其父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建国后作为金融系统奇缺的专业人才,备受重用。
传说柳传志少年时颇有侠气,遇到不平事,常仗义执言。
柳传志回忆自己年轻时曾这样说:比较冲动,打群架时,曾拿着铁锹与人干仗。
即使到了现在,柳传志的侠气还不时流露于言谈之中,语速快,说到不平事,愤激之词冲口而出。
1967年学校毕业后,柳传志有过一段“蹉跎岁月”:先在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做实习研究员,然后到湖南西湖解放农场、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最后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
柳传志人生第二个阶段: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分别代表了他创业的前半程,集中于IT领域,联想投资企业则是他创业的后半程,聚焦投资领域。
“在复盘中成长”联想复盘资料(柳传志)
联想文化= 核心价值观 + 方法论
目的性极强 分阶段实现目标 复盘 ……
10
目的性极强
把想做的事情做成 认识目标的重要性:拨电话号码; 正确确定目标:退出画面看画,一眼看到底,低头拉车与抬头看天;
形成目标体系:吃着碗里的,做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
针对目标统一思想:南坡北坡论;把嘴皮子磨热; 找对路径:船和桥。
2
“复盘”是联想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联 想经常说,对人,用谁不用谁,就看他学习 能力怎么样。其实这个学习我自己回顾过来 以后,学习无非是:跟书本学;跟自己学, 自己做的这个事情,把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还有一个就是跟别人做的事情学。最多的, 最深刻的还是跟自己学,自己学他无非就是 “复盘”。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后,做成功了 ,或者没做成功,尤其是没做成功的,坐下 来把当时的这个事情,我们预先怎么定的、 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做不到,把这个 要理一遍,这个理一遍以后,对下次做,自 然这次的经验教训他就吸收了。 ------柳传志 2005年12月25日
3
学习能力是什么呢?不断的总结 ,打一次仗,经常的“复盘”, 把怎么打的边界条件都弄清楚, 一次次总结以后,自然水平越来 越高,这实际上算是智慧,已经 超出了聪明的范围。 ------柳传志 2006年11月24日
4
721模型:70%的经验来自工作,20%是从其他人身上学习,10%是正规的培训
5
讨论
为什么要复盘?
6
复盘的目的
总结、复盘给我们带来什么 —— 组织知识积累,团队能力提升
对公司战略的不断复盘,让我们目标清晰,不动摇; 对具体策略的不断复盘,让我们的认识客观,路线更务实; 对单个项目的不断复盘,让我们积累经验,能力不断提高。
提升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品质理念!
提升质量意识,树⽴正确的品质理念!遇到问题找⽅法的⼈,注定是成功者;遇到问题找借⼝的⼈,注定是失败者。
⼀.品质是企业的⽣命:质量是⼀种态度,这种态度体现的是责任,反映的是认真;表现的是精神,要求的是意识. 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满⾜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望才是质量的最⾼标准。
⼆、质量指什么?1.定义:⼀组固有特性满⾜要求的程度。
2.产品质量,即各项指标符合客户要求的程度,这是产品本⾝的“质量”。
3.过程的质量:即各项⾏为符合规定的⼯作流程及要求的程度。
4.通常⽤“废品率”考核产品质量。
⽆论是产品质量,还是过程的质量,决定其合格与否的,都是⼈的⾏为。
决定⼈的⾏为的是⼈的意识。
具备质量意识的⼈,才能使⾃⼰⾏为的结果有质量保证。
5.⼴义质量:⼈的质量(⼈的素质,品德);⽣活质量(吃,穿,住,⾏);环境质量(空⽓,⽔,⼟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作的质量;产品的质量;三、什么是质量意识1.质量意识就是在主观上追求服务质量更好或⼯作质量更好,时刻抱着对公司、对客户负责的⼯作态度。
认知可以通过培训等外在⼿段来逐步提升。
态度,就是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对,并对结果负责”的愿望,是内在因素决定的。
具体体现在:是否有意识地按照既定的流程及各项管理规定去做,保证做出来的“产品”是合格的,符合产品的标准要求。
2.质量意识是品质控制⼈员对品质的⼀种感知度。
要做好质量:第⼀是对产品的熟悉程度,第⼆是对质量异常的敏感程度,第三是要善于总结。
它和制度的区别就在于:质量意识,使有机会犯错的⼈不愿犯错;制度,使想犯错的不敢犯错。
质量意识的提升是教育问题、制度的问题。
品管⼤师朱兰博⼠说过: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3.⾯对质量问题的态度:应具备四个“⼀切”1.⼀切为了客户,质量第⼀,客户⾄上;2.⼀切以预防为主,严格要求与积极预防相结合;3.⼀切以数据说话;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4.⼀切按PDCA办事,管理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员工的《联想不是家》及柳传志对《联想不是家》的回复
D
业绩,我也会对领导说谢谢,不再会感伤。
杨元庆说,希望这一次调整给联想带来10年的好运气,但回想上一次战略调整,也就
是在2001年11月1日,不禁让人对这句话产生怀疑。
怀疑归怀疑,事情还是要做的。
生活还要继续。
——怀念和我一起共事的众多同事们!
柳传志对《公司不是家》的回应
一名联想员工写的《公司不是家》的文章登在网上,委婉哀怨,记载的是他的真实感
受。
我看了以后,心里很难过。
在裁下去的员工中,有一些是我当年直接指挥过的老
员工,他们谁都没有打电话给我,在默默地接受一切,这让我心中更加产生歉意。
我
想这其中的更多员工是元庆的直接下属,他的心情一定更胜过我许多。
我在想,一个企业应该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做到为股东、为员
工、为社会几个方面负责;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必须上进,内部就必须引进
竞争机制。
员工在联想既要有感到温馨的一面,更会有奋勇争先而感到压力的另一
面,因此不能把企业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必然的。
在家里,子女可以有各种缺
点,犯各种错误,父母最终都是宽容的。
企业则不可能是这样的。
在《公司不是家》这篇文章里,提到了战略性调整是由于领导的错,却要普通员工负
责任的问题。
我看到这个观点时,停下来作了思考。
我想,他说的是对的。
这次,有
一部分员工被裁和领导的决策失误有关,和战略制定的失误是有关的。
这是非常沉痛
的事。
所以,我们应该向因此而被裁的员工诚恳地说“对不起”。
但是我,作为董事
长,以企业发展为根本追求,我应该要求杨元庆他们怎样工作呢一种做法是尽量小心
谨慎,避免受损失;一种是要求突破、创新,就一定会犯错误。
我们是在一种很困难
的情况下打仗,在方方面面都和外国企业有相当大差距的情况下做的,但是我们必须
去争,去抢;去拼!我们必须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进入新的领域,投入人力、物力去尝
试,由于我们看不清方向,由于我们没有掌握好方法,我们会被碰得头破血流,付出
惨重代价。
在我直接负责的十几年中,不知犯了多少错误,付出了多大代价,只不过领导宽
容,没有跟我算账罢了。
在惠阳联想工厂的马路对面,有40万平方米的土地,至今闲
置,价值6000万,是1997年前后联想买的。
当时我拍板准备发展制造业,由于后来要全力支持别的业务,我把它停了。
1998年联想全年的利润也就两三个亿,6 000万是多大的分量啊。
负责组织这项工作的同事也都全部
调整,也有一些因此就离开了联想。
从1988年联想向海外出击起,分分合合多少
次,在这些整合中,我已经说不清有多少支队伍离开了联想。
说来惭愧,由于我作为
主要负责人的失误,可能会改变一些人一生的命运。
当我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应该怎么办今天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
况。
我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应该怎么样要求杨元庆我对元庆说的只能是:一、牢记你的
目标,牢记你的责任,进取、创新、突破!此外没有别的出路;二、要爱惜资源,特别
要爱惜员工,牢牢记住以人为本;三、去打仗,十仗中胜七仗就是优秀的指挥官!
我很抱歉地对《公司不是家》的作者说,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元庆只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从大局的角度看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以人为本,最根本的为员工负责。
如果元庆真的用为局部员工负责的方法去考虑问题,企业就会陷入一片儿女情长之中,完全无法发展,中国就会失去联想。
因此企业前进的主旋律只能是战鼓,是激昂。
以元庆为代表的联想高层领导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员工们说:“我们把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你们了,带好我们,不要走错,”股东们更是不停地在说:“发展!利润!增长!”
同行则是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给我们以致命的打击,在这无休止的竞技场上,稍有不慎就会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个中滋味。
因此我们——股东们,员工们,对他们——企业管理的直接负责人,要严格要求,要批评,要提意见;同时也要鼓掌,要呐喊,要叫好!我们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打胜仗,我们不骄不躁;打了败仗,我们互相鼓励,依然战歌嘹亮,这才是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斯巴达克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