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全]《促织》教学设计

[全]《促织》教学设计

《促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文章借古讽今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解读小说的意蕴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文中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假如别人用一匹骏马和你换一只小虫,你愿不愿意换呢?《明朝小史》记载,枫桥的一个粮长(小官),因为被郡县长官逼迫,用一匹骏马换了一只善斗的蟋蟀,准备上交到宫廷供皇帝赏玩,却不料……(之后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这节课一探究竟。

)二、作家作品1.作者介绍蒲松龄(1640—1715年),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土,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后来,他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了解作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

《聊斋志异》指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聊斋〃是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共短篇小说491篇。

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媚和畸人(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异行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该书自序中这样写道:〃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促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让学生掌握《促织》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让学生分析并欣赏《促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并分析《促织》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讨论。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对家庭、友情等主题的思考,引导正确的人际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文本内容:《促织》全文重点句子:例如“促织虽小,五音具全,能状难写之情,得尽难画之态。

”2.2 教学难点难句解析:对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

修辞手法: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概括:让学生能够概括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对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对文本中的难点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解释和分析。

3.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欣赏《促织》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促织》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4.2 讲解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对作者和时代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3 讲解文本内容对文本中的难点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解释和分析。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第五章:作业与评估5.1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促织》的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促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通过模仿创作、小组交流的方式,提升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增强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促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促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讲解PPT或教案。

(2)相关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3)写作练习纸张和作文本。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携带相关书籍和资料。

(3)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促织》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阅读,尝试解答课后问题,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促织》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促织》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促织》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促织》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促织》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促织》是一种以“促进”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人们的善良、勤俭和勇敢等美德。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教学《促织》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意识。

在课堂实录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教学设计:第一步:导入在导入时,我们采用了一张图片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我们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图片中的村庄,透过图片中的人物和事物找到故事的引子,之后,我们让学生整理自己对于图片和故事的感受,并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一步骤的导入,学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情感细节,产生共鸣,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阅读在阅读时,我们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再请他们阅读一遍,并注意其中细节描述。

接下来,我们根据故事情节将其分为五个部分,让学生分别朗读并解释每个部分的意义。

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角色之间的关联和他们的情感变化,把握整个故事的主题。

第三步: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时,我们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分类梳理,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区别。

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发现故事内涵,学会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当然,在讨论中,要求学生的表述适合听众的理解,并合理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与解释。

第四步:合作创作在合作创作时,我们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自己所学内容,可以选择讲述故事情节的一个环节,并表现该环节描写的心情、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行动,可以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增强其互动性和表演能力。

第五步:评价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是否达到教师所预设的目标。

同时,让学生对课堂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通过问题探讨来反思学习成果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这样一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得到了实现,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受益匪浅综上所述,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通过理解故事情节、角色之间的关联和情感变化,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促织》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感悟作品中的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促织》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蒲松龄及作品《聊斋志异》,引发学生对《促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促织》,标注生僻字词,查找资料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剖析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

5. 赏析翻译:对比分析原文与翻译,赏析作品的文学价值,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促织》全文;3. 选择一篇《聊斋志异》其他作品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奥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作品;3. 采用对比分析法,赏析原文与翻译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4.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读后感:通过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4. 小组分享: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达能力等。

《促织》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篇文言文《促织》。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只促织(蟋蟀)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反映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详细内容包括:第1自然段,介绍促织的生活习性;第24自然段,描述促织在恶劣环境下的挣扎;第57自然段,描绘促织在舒适环境中的快乐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促织的关爱之情。

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疑难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a. 词语解释: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讲解重点词语。

b. 句子翻译:挑选典型句子进行翻译,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c.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促织的关爱。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习题,示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促织》2. 内容:a. 课文结构:促织生活习性恶劣环境挣扎舒适环境快乐b. 重点词语:促织、挣扎、快乐、关爱七、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a. 解释下列词语:促织、蠕动、悲鸣、欢快。

b. 翻译下列句子:①促织在盆中蠕动,②悲鸣之声,③欢快地跳跃。

答案:1. a. 促织:蟋蟀;蠕动:爬行;悲鸣:悲哀地叫;欢快:快乐。

b. ①促织在盆中爬行。

②发出悲哀的叫声。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促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促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促织的养殖技巧和繁殖方法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促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促织概述1.1 促织的定义和分类1.2 促织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第二章:促织的观察与分析2.1 促织的外部形态特征2.2 促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2.3 促织的生态环境适应第三章:促织的养殖技巧3.1 养殖场所的选择与布置3.2 养殖饲料的选择与喂养3.3 养殖环境的调控与管理第四章:促织的繁殖方法4.1 促织的繁殖习性4.2 繁殖期的管理要点4.3 繁殖后代的选择与培养第五章:促织的利用与保护5.1 促织的经济价值与利用方式5.2 促织的保护现状与措施5.3 人与促织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促织的基本概念、特点、养殖技巧和繁殖方法等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促织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促织养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养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促织的保护措施和养殖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促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知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促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实验室设备:提供显微镜、解剖工具等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

2 感悟小说主旨;认识封建社会的吏治黑暗。

3 品味朴素、自然、准确、传神的语言;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小说主题的深刻性、题材的现实性、情节的曲折性;积累文言知识 难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和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

教学媒体 PPT Word批注 教学设想 本学期文言文篇目偏少,学生文言基础肤浅,《促织》是文言短篇小说,既要当小说去鉴赏,又要当文言来实学。

《画皮》《狼》学生也许不陌生,以《聊斋志异》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屡屡放映。

电影电视《聊斋》故事学生或许比较熟悉,对蒲松龄应有所了解。

但面对文言文字,文言字法词法小说章法主旨表现手法等也许存在困惑。

因此,要求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反复自读熟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促织》文言文知识相对较集中,且具备文言典型例子,需要学生发现并归纳整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由几幅对联、名人名言道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 《聊斋志异》题解 二 速读课文,概述故事,理清情节 三 研读课文,探究小说主旨 (一)你认为小说情节中最悲惨的是哪部分? 成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他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二)成名的儿子才九岁,小小年纪为什么要投井自尽? (三)不就是一只小小的蟋蟀吗,值得为它赴死吗? 它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文中哪些文字交待这只蟋蟀重要并主宰着成名一家人的命运? 是蟋蟀主宰着成名一家的命运吗? 你感到最寒心的是哪个细节?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成名为什么如此冷酷?是冷酷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什么? (四)成名儿子如果没有活转,你认为对于一个九岁孩子的死谁该负责? 罪魁祸首是谁? (五)成名儿子最后“复活”了,成名也“因祸得福”,这可信吗? 为什么作者又要这样安排? 成子化虫复活,成名作了秀才发家致富了,值得高兴吗? (六)你能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创作意图和小说主旨吗? (七)你是怎样看待篇末评论的? 板书--情节 主旨 《促织》教学设计 四 小结 1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促织》的主要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b. 掌握作品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

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b.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c.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b. 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分析《促织》的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

b. 掌握作品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

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a. 作品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b. 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c. 将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促织》的预习情况。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僻词汇和不懂的地方。

b.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3. 合作学习:a.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b. 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探究学习:a. 学生针对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b.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5. 成果展示:a. 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b. 学生展示探究学习的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教师点评:a.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b.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促织》教学设计

《促织》教学设计

《促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线索。

3、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探讨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4、体会作者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情节的曲折离奇和巧妙构思。

(2)分析主人公成名的形象特点及其变化原因。

2、难点(1)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官僚制度的批判。

(2)理解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古代小说《促织》。

在古代,有一种小小的昆虫——促织,竟然引发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促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 71 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 42 年,直至 1709 年方撤帐归家。

1715 年正月病逝,享年 76 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 491 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是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二是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是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四是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准备1.5 教学评价第二章:《促织》原文解析2.1 原文阅读2.2 词语注释2.3 句子结构分析2.4 主题思想探讨2.5 文学价值评价第三章:翻译技巧讲解3.1 翻译原则3.2 词语翻译3.3 句子翻译3.4 语篇翻译3.5 翻译实践第四章:《促织》译文赏析4.1 译文展示4.2 译文优点分析4.3 译文不足之处4.4 改进建议4.5 译文欣赏第五章:课堂实践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实践活动5.2 作业布置5.3 作业批改与反馈5.4 教学反思5.5 拓展阅读推荐第六章:对比分析与跨文化交际6.1 对比分析方法6.2 中西方文化差异6.3 《促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6.4 跨文化交际的意义6.5 案例研究与讨论第七章:翻译策略与应用7.1 直译与意译的抉择7.2 文化适应与转换7.3 归化与异化的应用7.4 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7.5 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第八章:学生译文展示与点评8.1 学生译文样本8.2 学生译文点评8.3 学生译文修改建议8.4 优秀学生译文选登8.5 学生互评与讨论第九章:教学案例研究9.1 教学案例选取9.2 案例分析与问题诊断9.3 解决方案与教学改进9.4 案例实施与效果评估9.5 教学案例总结与启示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目标回顾10.2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10.3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10.4 未来教学计划与展望10.5 学生反馈与建议征集第十一章:翻译与职业素养11.1 翻译行业的职业要求11.2 翻译伦理与规范11.3 翻译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升11.4 翻译实习与实践机会11.5 职业规划与未来发展第十二章:多维度评价与自我提升12.1 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12.2 自我评价与反思12.3 同伴评价与互助学习12.4 教师评价与指导12.5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第十三章:现代翻译技术应用13.1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13.2 机器翻译与13.3 语料库建设与应用13.4 网络资源与数据库利用13.5 翻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特殊场合下的翻译14.1 会议翻译技巧14.2 本地化与国际化14.3 法律文件翻译14.4 医学与科技翻译14.5 文化冲击与适应第十五章:综合练习与期末考试15.1 期末考试的形式与内容15.2 综合练习设计与布置15.3 期末考试前的复习策略15.4 应试技巧与心理调适15.5 期末考试后的总结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的相关内容,重点和难点如下:1.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促织》教案促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

《促织》教案促织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
》提供背景支持。
古代社会生活
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如科举制度、民间 信仰等,加深对《促织》所反映的 社会现象的理解。
古代汉语知识
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及 表达方式,为阅读和理解《促织》 提供语言基础。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诗经》
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众多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诗篇,对于理解《促 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很大帮助。
该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败,以及广大劳动人 民的苦难和不幸。同时,通过主人公成名的遭遇,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 懑和不平。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促织》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 要内容;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比较阅 读、拓展阅读等方法,拓宽学生的阅 读视野。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成名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老实、善良 、淳朴的百姓。他因被迫交纳促 织而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难, 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和希
望。
成名之妻
一个典型的封建妇女形象,她对 丈夫既关心又体贴,但在关键时
刻却缺乏主见和勇气。
卜者
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出现为故 事增添了奇幻色彩。他通过占卜 预测了成名的命运,为后文的发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离骚》等作品 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与《促织》有一定的思想共鸣。
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不乏描写自然景物和动物的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可 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促织》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促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能够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促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作者对底层百姓命运的关爱,培养人文关怀。

(2)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促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促织》,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现实。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背景。

(2)引发学生对《促织》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促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促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2)讲解《促织》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进行文学鉴赏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促织》全文。

(2)理解《促织》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促织》。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洞察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促织》全文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作品主题思想,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促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

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特点。

(2)引发学生对《促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促织》,感受作品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品魅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交流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1)讲解《促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解析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以《促织》为素材进行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促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活动。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促织》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促织》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促织》的作者、作品背景和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要求学生标注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句子,准备课堂上讨论。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开展课堂辩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促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资料。

《促织》高二语文教案

《促织》高二语文教案

《促织》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促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蒲松龄的写作风格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

3.领悟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寓意。

二、教学重点1.分析《促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2.领悟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促织》的故事情节。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如成名、妻子、县令等。

三、课堂讨论1.分析成名一家的悲惨命运,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2.讨论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成名的无奈、县令的贪婪等。

第二课时一、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促织、梦中的神人等。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课堂讨论1.讨论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何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分析成名一家的命运变化,探讨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三、课后作业2.搜集其他关于蒲松龄的文学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第三课时一、课堂交流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二、拓展阅读1.向学生推荐其他关于蒲松龄的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

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象征手法。

三、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文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阅读中的收获。

二、课堂讨论1.讨论蒲松龄的写作风格,如何运用讽刺手法和象征手法揭示社会现实。

2.分析《促织》中的道德观念,如成名一家的善良、县令的贪婪等。

三、课后作业2.深入研究蒲松龄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特点。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文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促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讽刺手法和象征手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寓意。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促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促织的基本编制方法和技巧。

1.2 技能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促织的基本编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培养对促织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促织的概念与特点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等方式,介绍促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促织的内涵。

2.2 促织的编制方法与技巧教师示范促织的基本编制方法,学生跟随教师动手实践,掌握促织的编制技巧。

2.3 促织的应用与创新教师展示促织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促织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艺术创作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趣味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促织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促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示范促织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3.3 实践与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促织的编制方法。

3.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促织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四章:教学策略4.1 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促织作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3 激励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5.2 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促织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作品质量、创意和实用性,给出改进意见。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促织文化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促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促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14.1 促织》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

《14.1 促织》教学设计和教案(共四篇)

《14.1 促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促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课文,属于古典文短篇小说。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

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

至于艺术成就方面有三大特点:第一,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第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 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 理解小说情节的特色:曲折离奇。

3. 学习小说细腻精彩的心理描写。

4. 理解小说刺贪刺虐的主题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夯实字音字形基础知识;根据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查找和落实本文的文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具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并能复述出来,通过编写故事提纲,掌握情节起伏跌宕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学习掌握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文化传承与理解: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2.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

【教学准备】《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

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学生预决算反复阅读,仔细体味。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促织》教学设计第一教时一、以趣导入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

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

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

惧,自缢死。

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二、自读课文1.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

2.根据注释,疏通文字,并且在课本上“圈”“点”“画”,找出成为自己阅读“拦路虎”的字词。

然后同桌间展开讨论,根据字词所在的位置判断它的词性,根据字词的前后搭配判断它的词义。

重点研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省略句等。

三、梳理情节1.贯穿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读完后编写一个情节提纲,选用合适的动词,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

四、对话文本课文中有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句子,实际却能透露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关键句子加以探讨,那么就能引领学生更好地与蒲松龄对话,从而体悟蒲松龄的创作意图。

如“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官吏的压迫把亲情都异化了,成名爱促织比爱儿子更多。

这几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句子,对于荒唐可笑的统治者是多么辛辣的讽刺!五、布置作业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聊斋志异》,了解蒲松龄。

2.讲述曲折情节,并将《促织》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评析:本课时教学设计中,不难发现教者开阔的阅读视野,对文言文学法的重视。

整体把握课文,既注意突出小说类性,也注意语用能力培养。

对文本篇性审美,更是细腻、敏感。

编写情节提纲和讲述《促织》内容的作业设计,还体现了存在式学习的价值取向,弥足珍贵。

整体上看,设计简洁、清爽,不乏新意。

不过,仍有优化余地:1.以《促织》原型故事导入,趣从何来?凸显故事的荒诞?比较其与《促织》的异同,感受蒲松龄的艺术创造力?暗示学生明清时代的政治腐败一脉相承?不论出于哪种考虑,都显得有些突兀,有先入为主的先天缺陷——不是基于学生的困惑或认知状况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织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2、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本课的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正确意译。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跌宕有姿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的写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借前朝“治世”时的殃民故事,加以浪漫主义的幻想、虚构,来揭露“康熙盛世”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重点:曲折跌宕的情节、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

难点:“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的理解和评价。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画鬼画狐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提问:这副对联写的是谁?你们知道他的代表作吗?二、写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管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

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二十一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三、作者介绍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

但后来却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他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然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聊斋志异》创作大约始于作者二十一岁时,四十岁左右成书,后又经不断修订,增补前后达三十年之久。

为了写好这部书,作者广集素材,精心整理,反复加工,毕其一生精力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创作,共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正式刊行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距作者去世已五十多年。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四、题目解说《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文体知识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六、全文分析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2、指名一学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学生讲故事,最后明确: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情节起止段所写内容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4、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

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5、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啜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可见,一只小小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行动描写融于一炉,有力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致使老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

6、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

读后提问:“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

”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褐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讨论。

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

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

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践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本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7、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要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

明确: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

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含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

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答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

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

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竞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剧,请看“成名装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

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

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七、中心思想故事情节共有三大转折,环环相扣,跌宕起伏。

三大转折中,有两个转折是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实现的,但它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成子魂魄化促织这一情节,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可谓是入木三分。

原史料中只是非常写实地记载了夫妻双亡,而蒲松龄则幻想出这一情节,用看似喜剧的反讽方式大大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加强了它的批判性,再现了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黄宗羲语)的罪恶。

这一情节,并非完全是蒲松龄向壁虚构的产物,而是他在借鉴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而作出的艺术创造。

蒲松龄用他那支“高人一等”、“入木三分”的如椽巨笔,将封建专制制度对人们的沉重压迫,对人性的摧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它可以把活生生的人变成鬼,甚至让你做鬼也不得安宁,必须要变成虫,继续为统治者服务,继续供他们玩乐。

八、写作特点1、作者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这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2、线索清楚,情节曲折。

3、这篇小说生动感人、催人泣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4、借古讽今抒胸臆。

九、补充资料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

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

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

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①《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②《野史》为骏马来换蟋蟀;③妻失促织,惧而自缢;④鸡啄食促织;⑤夫亦自经。

8、总结全文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贵,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

新世纪的弄潮儿,应该敢于同丑恶现实作斗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布置作业1将《促织》改编为700-800字的剧本,注意剧本的动作语言、舞台说明等交代。

2.充分运用想象写一则寓言故事。

课后训练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昂其直“直”通“值”(2)手裁举“裁”通“才”(3)翼日进宰“翼”通”“翌”2、指出特殊句式的类型(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答案及解析:1、(1)“直”通“值”(2)“裁”通“才”(3)“翼”通“翌”解析:略2、(1)定语后置句(2)被动句解析: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