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科技主题拍照活动策划方案

科技主题拍照活动策划方案

科技主题拍照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摄影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拍照方式,人们随时都可以用手机捕捉美好瞬间。

同时,科技也为拍照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无人机摄影、全景摄影、虚拟现实等等。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技主题的拍照活动,鼓励和推动大众对科技的关注和学习,同时提高参与者的摄影技术和创作能力。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5月1日-5月7日活动地点:城市公园三、活动形式1.科技拍照比赛:参赛者使用手机或其他科技设备进行拍照创作,提交作品参加比赛。

根据作品的创意性、构图美感、科技运用等方面进行评选。

2.科技拍照展览:将入选的作品在展览场地展示,吸引更多观众欣赏和学习。

3.科技摄影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进行科技摄影的讲解和分享,提供摄影技巧和创作思路。

4.科技拍照体验区:设置虚拟现实、无人机等摄影设备的体验区域,让参与者亲自体验科技带来的摄影乐趣。

四、活动策划步骤1.活动筹备(1)确立活动目标和主题:科技主题的拍照活动,鼓励大众关注科技发展和提高拍照技术。

(2)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在国定假日期间选择城市公园作为活动地点,方便大众参与。

(3)筹备活动经费:从赞助商、合作伙伴和参赛者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活动的组织和推广。

(4)组织活动团队:包括活动策划、推广、场地准备和评审等团队,负责活动的具体执行工作。

2.活动宣传(1)制作活动海报:设计吸引人的海报,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赞助商等信息,投放在社交媒体、公众号等平台上进行宣传。

(2)线上推广: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3)线下宣传:在城市公园、学校、社区等地方张贴海报,派发传单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与。

3.活动执行(1)科技拍照比赛:参赛者需通过官方网站或活动APP进行报名,提交至少一张作品参加比赛。

比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由专业评委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选。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视频、动漫、游戏等多媒体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引导和扶持网络、动漫等新媒体产业是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决定在启动AA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同时,继续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以下简称科学影像节活动)。

二、活动目的举办科学影像节活动的目的是要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形式,促进科学影像类科普资源的创作。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孩子眼中自己的事”,鼓励青少年学习和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体验和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青少年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体现“大人眼中孩子的事”,促进科技教师在指导青少年开展科学影像节活动的同时,积极创作科学影像作品,并向未成年人推介、展示、展映、展播,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三、活动分组青少年组: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以个人或集体(限3名之内)名义创作的科学影像作品。

科技教师组:中小学校科技教师,以个人名义创作的科学影像作品。

四、作品要求1.申报作品必须围绕活动主题,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技发展、科学生活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问题为探究对象,亲自拍摄、制作完成的科学DV、科普动漫作品,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具有科普意义,适合青少年观赏。

2.申报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无版权争议。

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一律取消申报和评奖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申报者负责。

3.申报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获奖作品的使用权由作者与主办单位共享,主办单位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

五、作品标准1、科学DV作品:是指利用DV影像技术,拍摄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的能够体现科学探究、DV技术、人文精神的视频短片。

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

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

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1、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介绍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视频、动漫、游戏等多媒体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引导和扶持网络、动漫等新媒体产业是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决定在启动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同时,继续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以下简称科学影像节活动)。

举办科学影像节活动的目的是要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形式,促进科学影像类科普资源的创作。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孩子眼中自己的事”,鼓励青少年学习和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体验和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青少年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体现“大人眼中孩子的事”,促进科技教师在指导青少年开展科学影像节活动的同时,积极创作科学影像作品,并向未成年人推介、展示、展映、展播,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科学影像节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主题“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开展。

申报作品应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安全健康、防灾减灾、发明创造、创新创意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在校中小学生可参照《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申报科学影像作品,详见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网站()2、省级青少年科学影像活动方案一、申报时间每年2月至3月二、活动分组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以个人或集体(限3名之内)名义创作的科学影像作品,并分为科学DV组和科普动漫组。

三、作品要求1.申报作品必须围绕活动主题,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技发展、科学生活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问题为探究对象,亲自拍摄、制作完成的科学DV、科普动漫作品,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具有科普意义,适合青少年观赏。

2.申报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无版权争议。

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一律取消申报和评奖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申报者负责。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3、成年人组:青少年组和大学生组之外的成年人 (包括学校教师、各类科技教育工作者等),以个人或 集体(限3人之内)名义创作的科学影像作品;
4、专业机构组:从事影视、动漫、摄影等专业机 构,以单位名义创作的、由单位推荐申报的科学影像作 品。
(二)作品分类
1.科学DV作品:是利用DV影像技术,拍摄制作 的科学探究DV短片,选题以自然科学或与自然科学 相关的社会科学现象和问题作为探究对象,要体现科 学、技术、人文三个方面的要求,作品时长为3~10 分钟。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陈功健 2011年元月8日
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简介
• 申报时间: 2010年5月1日至6月30日 • 比赛地点:北京 • 参加活动的领导: • 我校的作品: • 我校获得的荣誉:
部分青少年科学DV作品一等奖
屏保的奥秘 地下车库的空气质量调查 岔路口,我该里你有多远
拯救小叶蓉 杨梅中的虫子 生活中的物理—复原浸湿的纸张
看到卖包子的总是把上层的包子拿给客人,每次把 新包好的包子都放在下层开始蒸,放笼子的时间不一致。
听大人们说,蒸馒头是上层先熟的。

蒸馒头真的是上层先熟吗?为什么蒸
问 汽是从下面上去的,却是上层先熟呢?
案例1:蒸馒头上面先熟吗?
探究过程:
猜想 假设
同学们有的猜想上层先熟,有的猜想下层先熟。
馒头熟的快慢可能与蒸笼内的温度有关系,温度 高的那层先熟,温度低的那层后熟。
2)2010年9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科学影像节
(3)连续三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进行展示, 并设立“青少年科学DV数码影像”专项奖
(4)与中央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合作,促进活动开展
(5)成功举办首期全国青少年科学DV活动骨干 辅导员培训(2009年12月 摄于郑州)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地区参赛活动策划方案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地区参赛活动策划方案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地区参赛活动策划方案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比赛哦,它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发挥创意、展示才华、学习科学的舞台。

你看,现在的孩子们可不止是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还是要动动脑、动动手,做一些既酷又有意义的事情。

这次活动的目的很简单,大家通过影像,表达对科学的理解,传递科学的魅力。

咱们不光要让孩子们做出作品,还得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带着笑容学科学,传播科学,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的魅力有多大!活动的核心就是要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

你想想啊,孩子们平时上课听老师讲,回家写作业,看书本,日复一日地做题,搞得像是战斗一样。

可是,影像这个东西就不同了。

它不光能让孩子们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观察世界,还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说白了,孩子们不是拿着一堆死板的公式在那儿转圈圈,而是用影像去表达对世界的理解,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能提升他们的表达力。

你看看,科学和艺术结合,效果立竿见影!活动的流程其实并不复杂。

咱们得做好宣传工作。

嘿,咱可不能让大家等着天降大任,得早点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机会,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个小事儿。

这么一来,大家不仅仅是了解活动的内容,还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咱们就要举办一些启动仪式,组织一些简单又有趣的讲座,像是邀请一些身边的科学家、科普达人或者搞影像的专业人士来讲一讲,给孩子们打开视野,给他们带来启发。

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成为影像大咖哦!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科学其实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无限可能。

而影像正好能帮助他们把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

然后就是组织影像制作的环节。

这个可得好好安排一下了。

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看别人做,更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

嗯,动动手脑,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好作品是一人做出来的。

大家一起动脑筋,想一个有趣的主题,分工合作,一起策划,一起拍摄,一起剪辑,真的是乐趣多多。

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实施办法

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实施办法

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实施办法一、参加对象1.AA各地市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方式参加活动。

2.活动接受个人或集体申报。

每项作品辅导教师不得多于2人,每项作品主创人员不得多于3人,不得中途换人。

二、作品要求作品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尊重文化传统、公共道德,符合民族政策,内容健康,主题鲜明。

1.原创性:作品由申报者自主选题,亲自创作完成,无著作权争议。

2.科学性:作品须围绕活动主题,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论据充分,材料、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3.完整性:作品须通过完整的声画要素表达理念、阐释科学。

4.申报作品若曾参与其它竞赛活动或在公开媒体平台展播、展示,允许参加本活动,但须在报名表注明。

往届影像节作品(或与以往申报作品雷同)不得重复申报,如发现将取消单位和作者的参评资格。

5.主办单位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

6.摄制过程与作品内容中,如出现以下情况的,不予评审:(1)有违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

(2)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的。

(3)有对动、植物造成伤害的。

(4)有对环境、文物造成损坏的。

三、作品类别以科学精神为背景,以生活现象、科学现象或科学原理为选题创作的科学探究纪录片、科学微电影和科普动画三个类别的作品:1.科学探究纪录片:用科学方法和视角诠释科学内容,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故事性。

作品以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为内核,不能虚构,并能够以艺术的影视手段展现,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

2.科学微电影:创作具有科学价值的剧情故事,具有科学性、娱乐性和故事性。

微电影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等要素,注重剧本的创作,使讲述的故事完整、生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3.科普动画:作者以简约、夸张、幽默的手法,围绕一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情节用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作品标准1.时长: 科学探究纪录片和科学微电影的时长不得超过8分钟。

校园影像艺术文化节策划书范文策划方案

校园影像艺术文化节策划书范文策划方案

校园影像艺术文化节策划书范文策划方案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校园影像艺术文化节的策划方案,这可是我积累了10年经验的精华哦!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一、活动背景校园影像艺术文化节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展示影像艺术的魅力,传播校园文化。

如今,影像艺术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次活动正是为了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二、活动目标1.提升同学们对影像艺术的兴趣和认知。

2.培养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各学院之间的交流。

4.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活动主题“青春·影像·梦想”,以青春为主线,通过影像艺术表达同学们的梦想和追求。

四、活动内容1.影像艺术作品征集(1)征集体裁:包括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动画等。

(2)征集对象:全校师生。

(3)征集要求:作品须为原创,主题明确,富有创意。

2.影像艺术讲座(1)讲座主题:影像艺术创作技巧、影视制作流程等。

(2)讲座嘉宾:邀请业界知名导演、摄影师、剪辑师等。

(3)讲座形式:线上直播+线下互动。

3.影像艺术展览(1)展览内容:展示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包括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动画等。

(2)展览形式:线上展览+线下展览。

4.影像艺术创作比赛(1)比赛项目:分为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动画四个类别。

(2)比赛形式:初赛、复赛、决赛。

(3)比赛奖励: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

5.影像艺术分享会(1)分享内容:邀请获奖选手分享创作心得,以及业界专业人士分享行业经验。

(2)分享形式:线上直播+线下互动。

五、活动流程1.作品征集阶段:2023年3月1日-2023年4月30日。

2.作品筛选阶段:2023年5月1日-2023年5月15日。

3.讲座与展览阶段:2023年5月20日-2023年5月30日。

4.比赛阶段:2023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

5.分享会阶段: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10日。

青少年科学DV活动

青少年科学DV活动

青少年科学DV活动用DV(数码摄像机)拍摄一个探究式课题,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这就是科学DV。

例如:一位学生在爸爸的帮助下,用自己家的热带鱼缸改制成了保温箱,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孵化小鸡,并用DV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

又如:久保园樱(日本)从三月初到十月份的8个月中,从家到平尾台树林之间来往了15次,观察到树林从烧荒到雨后复生的过程中发生了神奇变化,并时时带着DV拍摄,记录下这些变化,最后制成了一部片子来表现这些变化。

亚洲青少年科学DV的发展2003年,历史悠久的日本“科学影像节”推出了“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

这是日本科学影像协会专门针对在校中小学生举办的科技影像拍摄比赛,作品参赛主题都是有关科学奥妙的观察或探究。

组委会每年都以各种方式向日本全国的中小学生征集影像作品,获奖作品还将通过电视台向公众播出,以启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

在2007年第五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中,中国选送的3个作品获得了海外特别参赛奖。

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工业协会数码影像委员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推出了“科技DV数码影像奖”,旨在奖励拿起DV记录自己的科学探索过程的孩子们,鼓励青少年在以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更多地将DV作为一种工具,不仅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也通过影像表现和总结自己的科学探究成果。

参考网址:中国广播电视工业协会数码影像委员会邮箱:editor@例子:科学DV_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b/18343952-1227291055.html在当今社会,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要青少年利用DV的手段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项科学探究活动,引导青少年在掌握DV技术的同时,运用手中的DV去记录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从而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本刊从本期推出“科学DV”这一专栏,旨在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发展和进行情况,为“青少年科学DV”这一意义重大的活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科技摄影展评活动方案策划

科技摄影展评活动方案策划

科技摄影展评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摄影在如今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展示科技摄影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促进科技与摄影的结合,我们决定举办一场科技摄影展评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推广科技摄影:通过展览和评选活动,向公众展示科技摄影的魅力,提高大众对科技摄影的认知度和兴趣。

2. 鼓励创新:鼓励摄影师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独特的科技摄影作品,推动摄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促进交流:为科技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摄影的进步。

三、活动内容1. 摄影作品征集: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摄影师征集具有科技元素的摄影作品。

作品主题不限,但必须融入科技元素,并展现创新与美感。

2. 展览活动:从征集到的作品中,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展览地点可选在艺术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以吸引更多观众参观。

3. 评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知名摄影师组成评审团队,对展览作品进行评选。

评选将根据作品的创意、技术、艺术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优秀作品。

4. 交流研讨会:在展览期间,组织科技摄影爱好者参与交流研讨会,分享摄影技巧、经验和创作灵感。

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科技摄影的讲座,提供更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四、活动推广1. 网络宣传:通过社交媒体、摄影网站等渠道,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摄影师参与。

2. 合作推广:与摄影协会、摄影工作室等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宣传和推广活动。

3. 媒体报道:邀请媒体进行报道,增加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活动预算活动预算将主要用于场地租赁、展览布置、评选奖品、交流研讨会费用等方面。

预算总额根据筹集资金情况进行确定。

六、活动效果评估1. 参与人数:通过统计参观人数、作品征集人数等数据,评估活动的受众覆盖情况。

2. 参与度:通过观众和摄影师的反馈调查,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3. 媒体报道:根据媒体的报道情况,评估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于举办第五届AA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五届AA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五届AA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的通知各盟市科协: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科普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推动新媒体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2014年AA科协决定举办第五届全区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以下简称“科学影像节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科学影像节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开展。

申报作品应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安全健康、防灾减灾、发明创造、创新创意等方面内容为主。

本届科学影像节活动主题为:“探究科学,放飞梦想”。

二、作品申报1.申报时间:2014年7月1日至8月1日。

2.参赛组别:分为青少年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科技教师组。

在校中小学生和科技教师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3.作品类别:分为科学微电影、科普动漫、科普游戏创意设计等三个作品类别,申报作品应符合《全区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见附件)相关要求。

4.申报授权号:申报者通过活动网站上公布的省级管理员联系方式,取得授权号,进行在线申报。

5.作品申报名额:青少年组每盟市分配名额:科学微电影作品至少5项,科普动漫作品至少3项,科普游戏创意设计作品至少3项;科技教师组每盟市分配名额:科学微电影作品至少3项,科普动漫作品至少2项,科普游戏创意设计作品至少2项。

请各盟市择优推荐优秀作品申报。

6.各盟市申报者需填写作品申报表(见附表1-1和1-2),将作品制作成光盘后连同作品申报表提交到各盟市科协青少年科技工作机构,由各盟市科协青少年科技工作机构汇总后连同汇总表(见附表2)一并邮寄到AA青少年科技中心。

三、相关要求1.各盟市要把科学影像节活动作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措施之一,纳入本盟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重要内容。

可以参照《全区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把科学影像节活动与现有的其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结合开展。

学校影像策划活动方案

学校影像策划活动方案

学校影像策划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 提升学生影像素养:通过影像策划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对影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影像创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视觉艺术、审美能力。

2. 丰富学校文化活动:通过影像策划活动,为学校文化活动注入新鲜血液,拓展学校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学校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影像策划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校园影像故事三、活动形式1. 影像作品征集:通过广泛宣传,吸引学生们参与影像作品的创作和征集,鼓励学生通过影像表达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征集的作品可以包括摄影、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2. 作品展示:在学校内设置专门的展览区域,展示学生们的影像作品。

通过展览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欣赏学生们的作品,提高学生们的影响力和自信心。

3. 评选和奖励:设置专业评审团,对参与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频奖等多个奖项,并举办颁奖典礼,表彰学生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流程1. 活动策划:在活动开始前,组织成立活动策划小组,负责具体的活动策划和实施。

小组成员包括老师和学生代表,以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质量。

2. 活动宣传:在活动启动前,通过校内外的宣传渠道,宣传活动的目的、主题、形式和参与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社会关注度。

3. 活动征集:在宣传期限内,开放征集学生的影像作品。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校园主题进行创作,作品可以是照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4. 活动展览:选出优秀的影像作品进行展览,展览时间一般为1-2周。

通过展览形式,展示学生们的作品,增加影像作品的观看和欣赏。

5. 评选和奖励:由专业评审团对参与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最佳作品,并颁发奖项和奖金。

评审团由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

6. 颁奖典礼:在评选结果公布后,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表彰和奖励获奖学生,并鼓励他们在影像创作方面继续努力。

科技节观影活动方案

科技节观影活动方案

科技节观影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提升我校科技活动小组学生科技水平、科学素养,营造学科学、用科学氛围,根据我校对于第三届科技节的相关科技教育活动的要求,本校科技活动小组特展开观科普影片活动。

二、活动主题
“观看主题电影,了解科普知识”。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对象
灯盏小学科技活动小组全体学生
五、活动地点
灯盏小学多功能室
六、活动内容
观看科普短片《宇宙与人》
七、观影组织
1、科技活动小组辅导老师负责,科技组干部协助落实。

2、组长按3个小组顺序组织学生入座。

3、观影结束由科技活动组组长组织学生以入场顺序有序离场。

4、由杨维芝老师负责影片播放技术指导及摄像。

摄像。

八、观影要求
1、观影期间要求学生保持会场的安静与卫生,离场时负责收好座椅并检查好自己座位的卫生再按要求有序离开。

2、全体学生观影期间没有特殊原因不得无故中途离场,如需离场必须经班主任请假方可离场。

3、观影结束后,每位同学写一篇观后感,由本校语文老师负责评比并展示优秀作品。

九、评奖
1、第十二周内完成观后感,在十四周周一前,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2、在第十六周科技活动课上由科技组老师予以表彰,并将获奖优秀作品记录在案。

十、安全预案
1、观影期间必须保持会场通气,避免流感传染,如有发烧的同学办理好请假手续不得进场。

2、如遇突发事件全体学生应该听从科技小组辅导老师统一指挥有序离场。

3、如果临时停电,活动改期。

校园科技摄影活动方案策划

校园科技摄影活动方案策划

校园科技摄影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概述校园科技摄影活动将摄影与科技相结合,通过举办摄影比赛、科技展览以及相关讲座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对摄影技术的兴趣,同时促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激发学生的摄影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2. 提供学生交流和展示作品的平台,增强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4. 加深学生对科技与艺术的理解,促进跨学科学习与思考。

三、活动内容1. 摄影比赛(1)活动主题:科技与艺术的融合(2)比赛分组: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3)参赛作品要求:摄影作品必须展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可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对科技的理解,或是结合科技运用创新的摄影技术。

(4)评选标准:创意性、技术性、表现力等。

(5)评选方式:由专业摄影师和相关领域的教师组成的评审团评选。

(6)比赛奖项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等。

2. 科技展览(1)设置展区:划分不同主题区域,如“科技影像展区”、“科技艺术展区”、“科技创意摄影展区”等。

(2)展品:展出摄影比赛中获奖作品,以及学生的科技创意作品、摄影装置、艺术装置等。

(3)展览时间:活动持续一周,每天设定观展时间段,学生们可以提前报名参观。

(4)展览导览:安排学生志愿者担任导览员,向观众介绍展品背后的科技和艺术理念。

3. 科技摄影讲座(1)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士、摄影师或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给学生讲授相关科技和摄影知识。

(2)讲座主题:如“科技与摄影的发展”、“科技与艺术的创新”、“科技影像艺术的表现方式”等。

(3)讲座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2小时,与学生们交流互动,解答问题。

4. 摄影技术工坊(1)组织学生参加摄影技术培训,学习摄影基础知识、摄影构图技巧等。

(2)安排专业摄影师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提高学生的拍摄技术和后期处理能力。

5. 科技与艺术讲座(1)邀请相关科技和艺术领域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科技与艺术的联系和交互。

科学影像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科学影像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科学影像小组活动方案设计英文回答:As a member of the scientific imaging team, I have been tasked with designing an activity plan for the group. Our goal is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scientific imaging,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and enhance our skills in this field.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I have come up with a comprehensive plan that incorporates various activities.Firstly, I propose organizing regular workshops and training sessions. These sessions can cover a range of topics such as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dvanced microscopy method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scientific imaging software. By attending these workshops, we can learn from experts in the field and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advancements.Additionally, I suggest arranging field trips toscientific imaging facilities or research institutes. Visiting these places will provide u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witness cutting-edge equipment and techniques firsthand. We can also engage in discussions with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allowing us to gain insights and broaden our knowledge.To foster collaboration within the team, I recommend organizing group projects. These projects can involve working together to capture and analyze scientific images, with each member contributing their unique skills and expertise. This will not only strengthen our teamwork but also result in a diverse range of images for further study and analysis.Furthermore, I propose hosting guest lectures and talks by renowned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imaging. These talks can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recent breakthrough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By attending these lectures, we can gain inspiration 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experts in the field.Lastly, I suggest organizing informal gatherings and social events. These events can include activities such as photography contests, where members can showcase their skills and creativity in capturing scientific images. We can also organize movie nights, where we watch and discuss films or documentaries related to scientific imaging. These casual events will not only provide a break from our regular activitie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bond among team members.In conclusion, the activity plan for the scientific imaging team includes regular workshops, field trips, group projects, guest lectures, and social events. This plan aims to promote collaboration, enhance skills, and foster a sense of community within the team. By engaging in these activities, we can further our knowledge and passion for scientific imaging.中文回答:作为科学影像小组的一员,我被委托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方案。

科学影像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科学影像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科学影像小组活动方案设计英文回答:As a member of the scientific imaging group, I have been tasked with designing an activity plan for our team. The goal of this plan is to foster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and skill development among the members of our group.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I have come up with the following activity plan:1. Weekly Image Challenges: Each week, a member of the group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selecting an interesting scientific image and challenging the rest of the team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it. This will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within the group. For example, I could select an image of a neuron and ask the team to identify its different parts and their functions.2. Skill Workshops: Once a month, we will organizeskill workshops where members can learn and improve theirscientific imaging skills. These workshops can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such as image editing techniques, microscopy methods, or data analysis tools. For instance, we could invite a guest speaker to teach us advance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using software like ImageJ.3. Collaborative Projects: To encourage teamwork and collaboration, we will assign small group projects to be completed over a few months. Each group will be given a specific scientific imaging task, such as capturing images of cells undergoing mitosis or creating a time-lapse video of a developing embryo. This will not only enhance our technical skills but also improve our ability to work together effectively.4. Guest Lectures: Occasionally, we will invite experts from various scientific imaging fields to give guest lectures. These lectures will provide us with insights in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the field, as well as inspire us to explore new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For example, a renowned microscopy researcher could give a talk on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techniques.5. Informal Group Discussions: In addition to formal activities, we will also have regular informal group discussions where members can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 in scientific imaging. These discussions can take place over a cup of coffee or during lunch breaks, allowing for a more relaxed and open environment. This will help foster a sense of camaraderie and support within the group.中文回答:作为科学影像小组的成员,我被委托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方案。

2024年青少年科普节活动方案

2024年青少年科普节活动方案

1.活动主题:"探索奇妙科学世界"2.活动目的:-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和实践能力3.活动时间:2024年8月5日至8月7日4.活动地点:城市科技博物馆5.活动内容:a)科学展览:-青少年科学成果展示-科学实验展示区域,组织各类科学实验示范和体验b)科学知识讲座和交流会:-邀请科学家和专家进行科普讲座,介绍前沿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特邀青年科学家分享科学研究经验和成果c)科学竞赛:-设计各类科学题目,进行科学知识竞赛-举办青少年科学创意设计比赛,鼓励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d)科学工作坊:-组织青少年科学实践工作坊,学习科学实验和创意科研的基本技巧-开展科学手工制作工作坊,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e)科学影视展映:-放映科学纪录片和科幻电影,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和想象力f)科普游戏和互动体验:-搭建科普游戏区域,进行科学知识问答和游戏活动-设立互动体验区,提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互动体验设备g)科学作品展销:-青少年科学创作展销区6.活动组织和宣传:a)组织单位:城市科技博物馆、教育局、科学研究机构等合作单位b)宣传方式:市场传媒宣传、学校宣传、社交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7.活动成果:a)提高青少年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b)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c)形成一批科学创造才华和优秀青少年科学作品d)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进步以上是2024年青少年科普节活动的方案,旨在通过多种科学活动形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为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发展,视频、图像、动漫、游戏等新媒体日益走进人们得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得媒介,特别就是青少年对新媒体有着浓厚得兴趣。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推动多媒体科普活动得开展,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

二、活动目得
举办科学影像节活动旨在鼓励青少年学习与使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体验与掌握科学探究得方法与过程,培养青少年科学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科学影像类科普资源得创作与推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

三、参赛组别
青少年组:包括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专、技校等)。

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均可以个人或集体(限3名之内)名义申报作品。

科技教师组:中小学校或其她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得科技教师可以个人名义申报作品。

四、作品要求
1、申报作品以生活中得科学现象、科技发展、科学生活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问题为探究对象,亲自拍摄、制作完成得科学微电影、科普动漫、科普游戏创意设计作
品,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具有科普意义,适合青少年学习观赏。

2、申报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无版权争议。

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她人著作权行为,一律取消申报与评奖资格,如涉及版权纠纷,由申报者负责。

3、作品素材应为作者直接拍摄或创作,不允许大量引用网络下载资源。

申报作品须符合STS评价标准,体现科学、技术与人文等方面得具体要求。

4、申报作品得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获奖作品得使用权由作者与主办单位共享,主办单位拥有出版作品集、公开展映展示、宣传推介等作品使用权。

五、作品类别及标准
(一)科学微电影作品:可利用影像技术,拍摄一项青少年得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得能够体现科学探究、多媒体技术、人文精神得视频短片。

1、科学微电影作品时长为5—8分钟。

2、作品画面稳定,无跳动、闪烁与变色,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

3、作品配音应采用标准得普通话,音质清晰,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音量适中,配音与背景音乐成比例,不失真,应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现象,无明显背景噪声。

4、作品视频文件请统一采用MP4格式;视频编码比特率1、5Mbps;音频码率128Kbps;视频比例为4:3或
者16:9;分辨率640×480,文件大小不超过150MB。

(二)科普动漫作品:以一个科学现象或科普知识为创作主题,利用动漫制作技术创作完成得具有科普意义、生动活泼得FLASH动画、二维、三维动画等动漫作品。

1、科普动漫作品时长为2—5分钟。

2、作品科普主题突出,结构紧凑,内容完整,形式生动。

3、作品配音应采用标准得普通话,音质清晰,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音量适中,配音与背景音乐成比例,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现象,无明显背景噪声。

4、申报科普动漫作品视频文件请统一采用swf格式,视频比例为4:3或者16:9;分辨率:1024*768;舞台缩放(scaleMode)设置为showAll。

申报作品请自行保存制作源文件,获奖作品如需要提供源文件格式,组委会办公室将与作者联系上传。

(三)科普游戏创意设计作品: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科普知识为创作主题,设计一个具有科普、教育与益智功能得,能够体现科学性、技术性、娱乐性与探究性得科普游戏创意或游戏成品。

1、申报作品以创意设计为主。

创意设计要用美术绘画及文字说明等方式对科普游戏得人物形象、场景素材界面、游戏核心玩法等进行描述,最终采取视频、PPT幻灯片等方式进行创意设计介绍提交参赛。

视频介绍时长为3-
5分钟,PPT幻灯片为20-30页。

2、有条件得申报者可在创意设计得基础上,使用FLASH、unity3D等游戏制作软件开发创作游戏成品提交参赛。

游戏成品格式及时长不限。

3、视频介绍及游戏成品要求条理清楚,画面稳定,无跳动、闪烁与变色,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

4、申报作品配音应采用标准得普通话,音质清晰,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音量适中,配音与背景音乐成比例,不失真,应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现象,无明显背景噪声。

5、视频介绍及游戏成品请自行保存制作源文件,获奖作品如需要提供源文件格式,组委会办公室将与作者联系上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