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

弱。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

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

3、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负相互作用:1、捕食

2、竞争如稗草与稻对光、水、养分的竞争

3、寄生如寄生于其他植物的菟丝子

4、偏害作用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

6、种群的年龄结构式判定种群动态的重要方面,根据年龄金字塔的形式,可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

7生态对策:生物为适应环境而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也即生物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的适应而在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

8、生态对策的两种类型:r对策者、k对策者。

两对策者的区别:r对策者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规律,生育时间早,终身仅繁殖一次,但生殖耗能大。对繁殖的高能量分配时它的特征之一。它往往是临时性生境的占据者,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其对策基本是机会主义的,可以产生种群突然爆发或猛烈消亡。虽竞争力弱,但繁殖率高,平衡受破坏后恢复的时间短,灭绝的危险性小。

K对策者:生活周期长,个体大,死亡率属密度制约密且有规律;种群大小常在K值上下波动,因而种间竞争激烈,常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生殖耗能较少,大部分能量用于逃避死亡和提高竞争能力。遭到激

烈的变动后,恢复的时间长,种群易走向灭绝,如大象、恐龙等。这类生物对稳定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应加强保护。

9、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物种侵入,出现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特征:方向性:1、具有共同的方向且不可逆。2、有规律3、可预测4、生物量随着演替而增加。5、顶级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稳定状态。

10、生物多样性: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所生存环境的总称。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1、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答:1、单一化驯化和栽培2、外来物种引进和入侵3、农业环境污染4、农业过

度开发

第三章

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2、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分结构、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时间结构(时序排列)、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

3、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4、时间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与特定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资源协调吻合的状况。

5、杜能农业圈理论: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牧业圈、荒芜圈等6哥同心圈层。

6、立体农业: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庭院立体种养模式、农林立体模式、综合立体模式。

7、食物链加环类型:食物链生产环、食物链增益环、食物链减耗环、产品加工环、食物链复合环

8、城市郊区的作物按杜能原理如何安排?

答: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牧业圈、荒芜圈。

1、自由农作圈紧靠城市,地租很高,只有采用高度集约化的耕作方式才能获得较大收益,以蔬菜、鲜花为主并包括其他不易运输、运费昂贵或易于腐烂的农产。

品,如供奶牛食用的新鲜苜蓿、牧草等。

2、林业圈。城市建筑、家具用木材,用量很大,运输距离限制得很短,但木材不易腐烂变质,单位面积收益也较低,所以配置在农作圈意外的第二层。

3、谷物农作圈提供的农产品主要是谷物和畜产品。

4、谷草圈由于距城市较远,运输费很大,农业经营粗放,土地休闲。

5、牧草圈离城市太远,大量土地用来放牧或种植牧草,以牲畜及乳制品供应市场。

6荒芜圈是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第四章

1、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

2、按来源可分为自然辅助能和人工辅助能。

3、自然辅助能包括风能、潮汐能、水流能、降雨能、地热能。

4、人工辅助能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