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高考作文写作方法
写作指导:千古文章意为高
1、情感深度——突出一个‚真‛ 字。
●
核心语:感情真挚,思想健康。(高考要
求)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切华美新奇的辞藻和技巧在真实面前都会黯然 失色。因此,要勇敢、真实地感知世界,抛开人 云亦云的模式套路,每个人的真实感受都是一次 宝贵的、独一无二的心路历程。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多一些‚我为‛,少一些‚为 我‛。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启动了哺育程 序,并将其设置为有效期‚永远‛。他们便无怨无悔地 运行起世界上最繁琐的程序。 当夜晚在打过最后一个瞌睡后醒来,母亲就趁着昼 夜换岗的空隙为我们做好最棒的饭。吃一口,爱的味道 挑逗着舌头,路过咽喉,直达全身。疲倦的母亲却为我 放弃了美梦的权利。 我多想,有那么一个时候,我为母亲精心准备早饭, 让她趁着天气朦胧再休息一会。 当母亲不声不响地与搓衣板亲密交谈,洗着我的脏 衣服的时候,我还悠哉地看着电视,而母亲为我累得直 喘粗气。 我多想,我能替代母亲那引以为傲却为我们生起老 茧的手与污渍对抗。
我多想,有那么一天,为您扬眉吐气,让您爽朗地开怀大笑, 让您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我多想抚平你们脸上的皱纹,为你们做所有你们为我们做过的事。但我知 道,不能。这是永远还不清也无法还清的账,你们的爱无价。 习惯了被托在掌心的感觉,我却很少体会托起时付出的辛劳。人是要懂得 感恩的,许多时候我们心知肚明,也曾信誓旦旦,却很少有人坚持下去。 想想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
生活现象
曾祖父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民国时期扬名乡里 的读书人。老人家读《三国》,竟达致韦编三绝、如醉 如痴的地步。 祖父出生的那一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奔波劳 碌了一辈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将一台红宝石牌收音 机搬回家中。祖父念念不忘那本手抄《三国》的同时, 听《三国》是他的今生最爱 。 父亲在共和国十周年华诞之际呱呱落地。在上世 纪九十年代初将一台长虹彩色电视机接回家里。继往开 来的父亲,对那本手抄《三国》耿耿于怀的同时,观 《三国》是他生命的情有独钟。 我降临的年月正值改革开放迈出第十个年头,政 通人和、百废俱兴。我经历了一个从电视机、家庭影院 再到因特网的变迁,见证了一个盛事中国。我对那本破 败不堪的手抄《三国》爱不释手的同时,品《三国》使 我的精神生活大放异彩。
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高考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句话揭示了“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
为文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言为心声说的是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文如其人的意思是观其文知其人。
人常说文字是人的第二门面,一个人的谈吐、文章完全可以体现这个人的心态、思想、为人处世的作风等等,因为文章是作者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是灵魂的升华。
我们从《离骚》里读出了屈原高洁的品行和忠贞耿介的性格,从《赤壁赋》中看到了苏轼的豪放旷达,从《归园田居》中读到了陶潜的淡远自适,从《登高》中体会到了杜甫的悲悯情怀。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这句话既高度肯定了四位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先有人品、人格,后有文风、文格的观点。
的确,一般来说书读多了, 文章写好了,其做人的标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也趋于严格,人品自然会变得高尚,也就是文品即人品。
反之,人品高尚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给人以真的启迪,以善的感染,以美的享受。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古今中外也不乏作品的格调与作者人品相背离的现象。
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音调铿锵和谐,下启汉赋之渐,可论及人品,却是一个嫉贤妒能、品德卑劣、极端自私的阴险小人;大贪官胡长青、成克杰等也有专著问世,他们的文章也是娓娓道来,慷慨陈词,可是他们的人品却为世人所不齿。
这些人即使涂抹出貌似华丽的篇章,也只能哗众取宠于一时,最终会被人们洞察其本来面目,报之以无情的嘲讽。
因此,只有品格高尚的作家,才能写出格调高雅的传世之作。
作为新时代代言人的我们,一定要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把人品与文品的高度统一作为至高的追求。
试想,一个对自我缺乏认识,对生活没有发现,对生命没有感恩的人如何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所以我们要领悟做人的真谛,学会包容、感恩,弘扬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立意”专题指导..
1. 逆向思维立意法
对于①,有的人认为:有人拿“走自己的路,让别 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听不进 别人的意见。
对于②,有的人认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般 批评得过且过混天度日的人,但既然做和尚就要干好本 职工作——撞好钟,也就是要在其位谋其职,不能占着 茅坑不拉屎。
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 入画者;前后亦尔。——明·董其昌《画蝉堂随笔》
董其昌以画树为例,说明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 现它(正如苏轼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 作者必须选择最适宜“入画”(足以表现“奇”)的某一“点”。 这个“点”须“四面取之”,即须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才能 确定。
千古文章意为高
——高考作文“立意”专题指导
[专题学习目标]
1.理解立意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2.学习立意的基本技巧,进行立意训练。
[专题学习重点]
训练立意的深刻性和新颖性。
[专题学习课时]
1课时(45分钟)。
【研讨纲要】
一、立意的重要及基本原则
(一)立意的重要性 (二)立意的基本原则 1.作文立意普遍的问题 2.作文立意的基本原则 3.作文立意的最佳标准
启迪: 1.要从多角度思考、立意。
2.要从中选择最佳立意入文。
3.作文立意的最佳标准
(1)正确、深刻、新颖—— 能揭示文题的本质含义,观点具有启发性和新鲜感; 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2)有现实的针对性—— 要跳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展 示时代高度。 (3)有真实、典型的物事(物理)依托—— 寄意于事,寓情于景,托志于物,明理于议 作文中要有“我”,有我的生活事件、独特见解和真 挚情感。
高考语文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写作指导作文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写作指导【写作导航】“风流人物”是一个较为广义的范畴,一般是指各个时期为人类或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们。
我们写作时应扩展思维,任意捕捉不同时空的“风流人物”,可以叙写他们的功绩,点出他们的历史作用,也可以抒写对他们的人物评价,体现他们的人格魅力。
1. 独特而深刻。
这是指文章的观点必须深刻、独到,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评价英雄的标准,所以,既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以偏概全,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这一观点既能体现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又能给读得以一定的启迪意义。
2. 恰当而充分。
这是指文章的事实或事理论据都必须恰当而充分。
恰当,是指这些论据能证明这一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充分,是指论据的数量要适中。
写作时,我们要选择那些能恰如其分地证明观点的论据,论据既不能“滥”,又不能“薄”。
引用理论材料作论据,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首先是可靠性原则,作为论据的依据,被引用的理论材料一定要确凿可靠;其次是针对性原则,引用理论材料的目的是为论证某个观点服务的,切切不可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架空议论;再次是引伸性原则,这是说在引用精当的材料作论据后,不能就此完事,不作分析,这样有引无证,不能充分发挥论据的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在引用理论材料之后,紧跟着就要对理论材料进行科学的推论,从中推导出新的含义,生发出新的思想,进而推动文章的论证。
3. 严密而有力。
这主要是指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那么,论点和论据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论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证明论点的呢?这就是论证方法的问题。
论证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
它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
其一,我们应熟练把握“横向论证”,议论文横向并列式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议论文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总分式等。
2019年高分作文技巧——千古文章意为高
千古文章意为高——审题立意【考点综述】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作文的审题立意,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契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审题立意方面提出以下等级:“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等。
考生若很好地把握了作文材料的内容要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且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就是“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属一类文;如果题意把握得比较准确,所写内容基本在材料作文的要求和话题限制之内,就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属二类文;如果立意不明或立意“打擦边球”,则是“基本符合题意”,属三类文;如果立意完全与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不搭界,另起炉灶,则是“偏离题意”,属四类文。
笔者在阅卷时,常常发现许多考生审题不准,立意出现偏差,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材料不看完整,断章取义;观点旁敲侧击,无法切中要害;立意平庸消极,盲目逆反;认识肤浅,缺乏意蕴;理解材料有偏颇等。
【技法突破】(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和稳妥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如果能准确提炼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那么,如何提炼中心呢?考生在审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或材料中心)的内容。
具体操作时,一般可分为三步: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3.组织观点句,并将其压缩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
比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茉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花不是很香但显得雍容华贵,玫瑰花美艳动人但浑身是刺。
材料中只列举了存在的现象,即茉莉、牡丹、玫瑰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可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即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雁群为过冬而朝南方迁徙,沿途以“V”字队形飞行,当每一只大雁展翅拍打时,其他的大雁立刻跟进,整个雁群随之抬升。
高考作文秘诀
高考作文秘诀高考作文秘诀杜甫在诗作《偶题》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才思泉涌,文采飞扬,意蕴深远是我们对写作的最高追求。
但是,高考场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佳角度,用最美的语言,创造出让评卷老师叹为观止的佳住,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是说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也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考作文也如此。
秘诀一:针砭时弊,追根溯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好的文章,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给人以警醒与深思。
写议论文,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然后追根溯源,分析事物的本质原因,那么,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
秘诀二:领异标新,独树一帜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特色。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立意不落窠臼,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发,定能让你的作文独树一帜,赢得高分。
秘诀三:因事悟理,以小见大写作来源于生活,当我们空发感慨、胡编乱造故事时,不妨把笔伸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从亲身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因为自己亲身感受,知道其中细节,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感人。
因事悟理,从小处感受精彩的世界,感悟非凡人生,让我们的文思如清泉般汩汩流动。
秘诀四:融情于物,意切情真记叙文写作如果借助某一物体来反衬所描写的主体,融情于物,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行文时,若借某一物体点明中心,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卒章显志。
秘诀五:一字立骨,主旨凝聚议论性散文中,若能巧妙地运用一字或一词贯穿全文,便可以把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把纷繁复杂的内容集中到焦点上,从而使文章线索明晰、结构缜密、主旨凝聚。
秘诀六: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记叙文往往有波澜有起伏,如果作文能巧设悬念,埋下伏笔,定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引人入胜,高考考场作文不妨一用。
文章千古事,自得方为贵
文章千古事,自得方为贵作者:任熠文来源:《天津教育·上》2021年第03期中国自古就有文人针对写作提出过自己的精辟见解,正所谓“文章千古事,自得方为贵”。
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都在为无话可说、无物可论、审偏题、写跑题所困扰。
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水平欠佳。
针对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缺失,笔者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策略思考。
一、写好文体,打下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根基我们知道议论文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引论即提出论点(提出问题),本论即分析论点(分析问题),结论即总结论点(解决问题)。
学生写不好议论文是因为大脑中没有议论文的概念,随想随写,这样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成为“变体”的记叙文,所以在训练学生写好文体的时候可以进行拆分,进行局部专项训练。
如在题目《乘浪前行》中,我会让学生由题目的比喻义出发,分析这个题目的中心是“新旧事物交替”。
认清本义,在一次次修改之后,学生会写到“分论点一:新事物会代替旧事物;分论点二:新事物也都是从旧事物中演变而来的”,最后递进式推进“分论点三:新旧事物交替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前进,亦是一种螺旋式的往复上升”。
一般简单的议论文结构会按照“提出论点一分析论点一總结论点”三步法写作,在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结构之后,我会给学生推荐使用议论文写作“七步式布局法”,即:1.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2.正面论证论点;3.反面论证论点;4.典型事例+分析论证;5.简略事例+分析论证;6.归纳论点,总结中心;7.扣题点睛,升华拓展。
“七步式布局法”可以成为学生写议论文文体特征明晰、论证思路清晰的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抓手。
而这一点也为学生通过写作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审准题意,抓住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灵魂准确理解题意,从而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论据选择,其实是在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中心思想的把握,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体现。
拆解300篇满分作文,提炼出一个论证段的万能写法,建议收藏
拆解300篇满分作文,提炼出一个论证段的万能写法,建议收藏昨天同学拜托我看看他女儿的作文,请我帮忙修改一下。
我一看,孩子的作文缺陷太明显了。
开头惊艳,结尾精彩,3个分论点文采斐然,这样的作文妥妥的50⁺啊,可再一看论证过程,材料堆砌、逻辑不通,这论证段看起来就像出自两个人之手。
这是很多高中宝宝的通病,论证段就是大量的材料堆砌,没有具体有力的分析,也没有充分阐明道理,感情似是而非,内容空洞。
我问孩子为什么分论点段如此敷衍?孩子也愣了,说她一直这么写啊,这论证段有分论点,有道理论证,也有举例论证,不就够了吗?我说难道你没学过“汉堡包”式分论点段写法,她怯怯问我:“什么汉堡包……肯德基吗?”好吧……我今天就把“汉堡包”式论证段写法一次讲清,这是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最常用的一种议论文片段写法,百搭实用,我一直以为地球人都知道呢。
如果还有不知道的宝宝,就收藏起来仔细看看吧!如果已经听老师念叨过很多遍的宝宝,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为了方便宝宝们借鉴模仿,我还从拆解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大家精挑细选了10个满分的论证段,以供参考。
一、“汉堡包”式论证段写法何谓“汉堡包”式论证段?大家都吃过汉堡包,汉堡包的顶层、底层都是面包坯,中间是奶油层、蔬菜层、肉馅层,层次分明口感好,就是一个合格的汉堡包。
“汉堡包”式论证段同样如此。
看重点!“汉堡包”式论证段由5种句型构成:中心句+阐释句+举例句+分析句+总结句。
中心句:即你的分论点。
也就是你本段的观点、看法、中心。
阐释句:对中心句作简要的阐释说明,用以过渡到事例的阐述。
举例句:你的人物素材、正反面对比素材、列举事例……分析句:对材料进行有深度的分析,使材料与观点逻辑严密,融为一体。
总结句:言简意赅进行总结,回扣分论点。
以上这5种句型中,中心句、举例句、分析句缺一不可,是必要环节;阐释句与总结句稍微灵活,为非必要环节。
弄清了这5种句型的特点与关系,我们在写论证段时,就分为这5层来写,很容易就写出一个合格的分论点段了。
千古文章意为高
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高分·作文解密审题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作文的等级,也决定了考生高考的命运。
事实上,在评卷的过程中,审题的准确程度还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判分。
那么,评卷老师是如何对审题进行判分的呢?关键是第一眼。
评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
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
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
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
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看标题。
这是评卷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
因此,考生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②看开头结尾。
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评卷老师寻找观点的要地,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③看小标题。
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④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
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
但是,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暗中操纵着阅卷老师的评分尺度。
阅卷老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评立意分的:1.从文章中心的确立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1)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
当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文章时,能感觉到你的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这个中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同时,文章中表达的见解、看法鞭辟入里,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情感鲜明、态度坚决,那你的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进入一类卷了。
(2)看文章中心理解是否准确、深刻,有无思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心理过程范维胜作文教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文指导,一个就是作文评讲。
作文评讲,首先评改,让后才能讲解。
评改不到位,讲解就会无的放矢。
最近笔者正进行作文反批的教学尝试,效果明显。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引文倡导学生作文反批,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心理过程,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下面以“幸福的定义”这一作文案例说一说这种教学的操作过程。
【作文原题呈现】城里的老板白天忙得昏天黑地,晚上喝得稀里哗啦,过的是花天酒地的生活,还说自己太不愉快。
山区的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的一年的收入还买不起一台高档的彩电,而他们说自己很满足。
究竟以什么来衡量生存的质量,请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初稿】幸福的定义浙江永嘉中学厉曼敏有人埋头苦干一辈子,只存了几个铜钱,可他却有满满的幸福。
有人呕心沥血赚了一辈子,富得流油,到最后穷得只剩下钱。
有人也阿谀奉承地熬过了长长的一生,却只留下臭长的骂名。
有人大义凛然的结束了短短的一生,可他却有一座历史的丰碑。
幸福是内心的写意,而不是表面的涂鸦。
外表的颜色再绚丽也掩盖不了内容的沉闷与无趣。
唐代的李煜,身处皇宫,万人之上,锦衣玉食,受人敬仰。
可是他只给后世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哀,给自己添了“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给人民“小楼一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失落,给时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衰变。
作为一个皇帝,他的外表是光亮的,但他幸福吗?不,他不幸福。
外表的光鲜远远替代不了内心的空虚。
他用糖纸包裹着人生酝酿出的是他的愁苦和哀伤。
他愤恨命运的不公,给了他一身才气却要在这不合适的桂冠下慢慢消磨。
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苏轼“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且物与我皆无尽”的平平淡淡的满足。
幸福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默默无闻的奉献。
幸福是谭词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一腔热血。
文章千古事——高考作文写作方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作者:一、对高考作文的认识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
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
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
《考纲》的要求是:1.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是高考写作一贯的要求。
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属常用应用文体,符合要求。
2.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反题意,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也符合要求。
3.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社会意义;高考作文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对策应仔细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的两个等级的要求,努力向“两个等级”的要求靠拢。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
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
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
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
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的层次高。
标准的内容及变化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完美的文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优秀的文章是可以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文章是能够策划计谋的,合格的文章是必须着力维修的——虽为笑谈,实乃公理。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典故和引用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典故和引用高考作文是每个考生都需要面对的挑战,合理运用典故和引用是提升作文表达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典故和引用。
一、典故的运用典故是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言行或事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运用典故可以为文章增添一丝古典雅趣,提升作文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使用典故的技巧:1.选择合适的典故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典故时,要根据作文的主题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典故。
例如,如果作文主题是青少年发展问题,可以引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来进行比喻。
2.正确引用典故在使用典故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地引用,避免出现错漏。
可以适当借鉴人物、事件或名言,但不要直接抄袭原文。
同时,在引用典故后,要对其进行适当解读,与文章内容相互呼应。
3.合理融入文章典故的运用应与文章内容相互融合,不要简单堆砌。
可以通过对典故的阐释或对比、对照等手法,使之与文章主题相得益彰,提升文章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二、引用的运用引用是将他人的观点、言论或文字材料用作自己的借鉴和佐证,是作文中加强论证和提供证据的有效方式。
以下是一些使用引用的技巧:1.选择可信的引用来源在引用时,要选择可靠的引用来源,如权威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或权威媒体的报道。
避免使用没有根据或来源不明的引用,否则会降低文章的可信度。
2.正确引述引用内容在引用时要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不得更改原文的意思。
可以使用引号将原文标注出来,并注明出处,避免抄袭之嫌。
3.适当解读和解释引用在引用之后,要对引用内容进行适当的解读和解释,让读者理解引用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通过对引用进行分析、对比、或进行批判性思考,使之与文章内容相辅相成。
三、示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典故和引用的运用:主题:文化传承与创新引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在这个例子中,主题是文化传承与创新。
我们可以引用习近平的观点来支撑论点,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权威性和深度。
文章千古事,“思深”寸心知
文章千古事,“思深”寸心知作者:刘君刘郁晖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5年第08期文章千古事,“思深”寸心知。
高考考场作文,是兰心慧眼的瞬间捕捉,是思深虑远的靓丽绽放。
思想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
文字、语言都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化。
言为心声,“意”“言”合一最能反映一个考生的语文素养,也反映着考生思维品质的高下。
纵观2015年山东省高考考场作文,许多考生在主题开掘上浅尝辄止,缺乏思辨力度,淡化主题,忽略对社会、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考和探寻,如此一来,受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制约,文章思想标准便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上。
巧妙地加强考场作文思想深刻性的训练,无疑能“化一为万,万中取一”,凸显考生自身优势,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品质。
要实现这一点,考生则需要积极调动丰富的思维,从辩证的角度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客观剖析,从而得到具有个性化的认识。
这样,才能将整篇文章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让阅卷者读罢悦然。
标新立异,引入“源头活水”,才能探赜索隐,使文章于妙趣自然中开掘深层意蕴,传达灵动慧心。
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
考生唯有忠实于生活,探赜索隐,才能激活“源头活水”般的新鲜素材,于妙趣自然中开掘深层意蕴,传达灵动慧心,使文章具备不俗的品相。
否则,文章就会韵味尽失,意趣俱无。
譬如,2015年山东一位考生在考场作文《藤须是需要分辨的》一文中这样写道: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反面的例子。
譬如一些新闻报道,说某明星一炮而红,成为又一颗天王巨星,过不了几天,又出现报道说,某新人迅速蹿红,攀上事业高峰……这些像走马灯一样的明星大多不过是凭借其姣好的样貌,趁着青春年少“过把瘾”而已。
昙花一现的多,长期驻足的少。
虽不能说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也足以证明高尔基的那句话了:“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心灵美方能经久不衰。
”所以,朋友们,请记住,藤须不是靠错综显摆来炫耀的,而是靠它内在的东西呈现它的价值的。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恰当的引用历史事件
高考作文如何运用恰当的引用历史事件引言:高考作文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恰当地运用历史事件作为引用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
本文将以历史事件为例,探讨在高考作文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引用,以提高文章的分数和质量。
1. 明确引用的目的在运用历史事件作为引用时,首先需要明确引用的目的。
引用可以用来加强论点,支持观点或者引发读者的共鸣。
因此,在选择历史事件进行引用时,需要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有力地支持论点。
例如,在写作文时,若主题为“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中国古代文化的典故或重要历史事件,以加强论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选择适当的历史事件要运用恰当的引用历史事件,选取合适的历史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考作文中,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能够贴合文章的主题并展示深度思考。
同时,历史事件应该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普遍性,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引用的内容。
例如,在写作文时,若主题为“和平与发展”,可以引用二战结束后的联合国成立作为历史事件的引用,以扩展论点和增强论证的效果。
3. 准确引用历史事件在运用历史事件作为引用时,必须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应避免对历史事件的曲解或错误引用,以免引发读者的误解或质疑。
因此,在做引用前,务必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并确保引用的内容与事实相符合。
此外,引用的逻辑关联也很重要,引用的历史事件应与文章的主题和论点有明确的联系,避免过于牵强附会。
4. 协调引用与论证恰当运用引用历史事件时,需要将其与文章的论证展开协调一致。
引用应该有所衔接,将其融入到文章的大框架中,与其他观点和证据相互呼应。
在引用历史事件后,还应加以分析和解读,说明其与论点的关系和意义。
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可以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感和逻辑性,提高整篇文章的质量与深度。
结论:恰当地运用引用历史事件是高考作文中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深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引用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历史事件、准确引用和协调引用与论证,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千古文章意为先——高中生作文的立意方法
千古文章意为先——高中生作文的立意方法
马百波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一、发散思维法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
“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
“横”就是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例如:
【总页数】1页(P145)
【作者】马百波
【作者单位】图们市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作文的立意 [J], 农艺
2.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作文的立意 [J], 农艺
3.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作文的立意 [J], 农艺
4.千古文章意为先——中考作文的立意训练 [J], 宁玉珍
5.千古文章意为高
——例谈作文的立意指导 [J], 周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作者:一、对高考作文的认识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
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
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
《考纲》的要求是:1.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是高考写作一贯的要求。
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属常用应用文体,符合要求。
2.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反题意,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也符合要求。
3.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社会意义;高考作文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对策应仔细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的两个等级的要求,努力向“两个等级”的要求靠拢。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
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
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
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
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的层次高。
标准的内容及变化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完美的文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优秀的文章是可以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文章是能够策划计谋的,合格的文章是必须着力维修的——虽为笑谈,实乃公理。
1.从给分习惯来看:分值桎梏摆脱法36分以下硬伤明显,偏离题旨纠偏,准确审题、定位36—41分中心不突出,结构混乱强调中心,理顺思路42—45分充实内容,语言流畅积累材料,磨练文采46—51分选材平庸,立意直白精巧构思,思维拓展52分以上发展、创新2.分项提高(一)沉舟侧畔千帆过——审视高考病文突出硬伤: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难舍诚信》、《诚信专访》、《扔掉“诚信”之后》、《不诚不信不为过》2、单纯追求绕开主旨,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3、所谓“入题”是指文章的主体内容要尽快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
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
而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
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
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
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结尾。
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
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
5.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6、字数不足。
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
二是字数太多。
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作者:八戒:一戒审题马虎;二戒生套范文;三戒乱“掉书袋”;四戒强词夺理;五戒论据造假;六戒思想偏激;七戒用语幼稚;八戒情感做作。
[集中解决:审题]一)思维误区:以为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就行,不注重审题立意。
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不注重思想深刻。
二)注意事项:一字一字读题,对关键词语(范围、性质、方向、程度,限制词、引导词、过渡词、主题词)应恶狠狠地读,并且划下来,一要弄清这些关键词的明确指向,二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才能重点审视话题本身的那个词或句。
单独词语话题题目,要审视词语本身的范围、性质、方向、程度、语法结构,准确而全面地弄清词语涵义。
词语组合或句子型话题,还要进一步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对立、因果、条件、承接,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
具体:A、理解话题含义: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是做到符合题意的基础。
一般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中涉及的概念的含义。
例如以“自信”为话题作文,就要首先弄清“自信”的含义。
“自信”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相信自己”,《辞海》释为“自己相信自己”。
就是一事当前,自己要有把握,有信心,坚信能有好的结果。
它与“自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条”(信守的准则)等话题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喻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
B、把握写作范围: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还以“自信”为例来看,我们已经知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
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
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C、辨明概念关系:如果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如“痛苦与快乐”、“目标与现实”、“吸收与创新”等等,还要求考生在动笔前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2003年高考要求以“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考生就必须扣紧“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行文。
立意的方向可以是“正确的认知应当战胜感情的亲疏”、“感情要服从理性”、“感情要接受理性的指导”,也可以是“感情的亲近有助于理性的认知”……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符合题意的。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可以始终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有所侧重,无须平分笔墨,侧重于写“感情亲疏”或者“事物的认知”都是允许的,但不能只写“感情亲疏”忽视“事物的认知”,也不能只写“事物的认知”忽视“感情亲疏”。
D、谨防话题转移在作文中,考生要按试题指定的话题作文,并要做到以一贯之。
有的考生在议论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笔墨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去,再也收不回。
例如,一考生以“门与墙”为话题写的《快乐的沟通》:乐观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个门。
其实乐观者所说的门,就是沟通之门,理解、信任、默契之门,快乐之门。
我想说:“我沟通,我快乐!”每个人都向往快乐,渴望快乐。
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其实,快乐很简单,不用去学,不用去想,只要打败烦恼,不去追究鸡毛蒜皮之类小事的是与非;忘掉烦恼,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忘掉烦恼,以真诚的爱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忘掉烦恼,发自内心地去跳、去叫,去喊;忘掉烦恼,充满自信地去拼、去闯、去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才能尽享生活的乐趣。
这就是快乐。
……只要用心发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身处快乐的世界,拥有快乐的生活,挑战快乐的目标,充实快乐的心扉,感受快乐的音符,憧憬快乐的未来,实现快乐的梦想,这就是快乐人的宣言。
快乐乃人生之本,让我们拥有快乐,并将烦恼拒之门外吧!这篇文章的标题和第一自然段都是切合题意的,但是,作者在第二自然段用一个设问句,将“快乐的沟通”这个以“沟通”为中心词的话题,转移到其修饰语“快乐”上去了,直到结尾作者尚无意对早已走偏的题意进行修复。
就这样,一篇基本功很好的文章,却因转移话题被归入了低档次二类卷。
E、表达有意凸现题意比如在开头、结尾、段首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操作北京符号的意义是能代表北京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
北京的符号有许多,拥有庞大建筑群的故宫、遗留下来的四合院、富有民族特征的杂耍、琉璃厂的书画、有着时代气息的王府井都是北京的文化特征。
这些符号有的是以往的符号,有的是当今的符号,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一定会创造新的符号。
创造新的符号离不开北京人的奋斗与努力,但是支持着这一行动的是精神,可见精神的作用尤为重要。
奉献是民族留下的优良传统,因此说北京的精神符号是奉献也不为过。
2004感动中国的任长霞,她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己任,在她心中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每天在为人民排忧解难。
哪怕只是不起眼的小事,她也全身心地投入,对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毫不留情,她争取在第一时间把处理结果告诉人民。
在当时,人民给她立了一块碑,可她却命人拆除,任长霞全身心地投入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曾经参加春节晚会的邰丽华与她20位同伴向人们展示了千手千眼,在台上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处在无声之中,有的只是赞许。
邰丽华与她20位同伴向人们展示了无言中的绝美舞姿,以及她们为这场演出所奉献的精神。
奉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给别人带来的却是无限的美好,奉献如果成为每一位北京人的精神支柱,那么北京的新符号会在此基础上涌出更多,更多……为了响应“大力弘扬荣辱观”这一决策,北京人同时也正在调整着自己的荣辱观。
“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爱国理念。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又左右了人们的诚信观。
北京人在调整完自我之后,又向创造新符号迈进。
有人说:“爬得多高,不用问手,而是问自己的志向;走得多远,不要问脚,而是问意志。
”不错的,在创造新北京符号的这条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险阻。
但只要我们劲往一处使,,我坚信在以精神为支柱的我们必然会创造出新的北京、新的符号!高中生活已是第三年了,望着窗外,凉风阵阵,树叶摇曳,回想起这三年来的学习生活,感慨万千。
如果要问我这三年的学习生活如何?我会回答说,它是多味的: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苦昏黄的灯光下,滴滴答答的闹钟正讲述着这夜的故事:写字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厚厚叠叠的书本正描绘这这一夜的战况,家人熟睡的声音和我哈欠声是这一夜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