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高考作文写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
作者:
一、对高考作文的认识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
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
《考纲》的要求是:
1.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是高考写作一贯的要求。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属常用应用文体,符合要求。
2.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反题意,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也符合要求。
3.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社会意义;高考作文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对策
应仔细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的两个等级的要求,努力向“两个等级”的要求靠拢。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的层次高。
标准的内容及变化
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完美的文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优秀的文章是可以力争上游的,良好的文章是能够策划计谋的,合格的文章是必须着力维修的——虽为笑谈,实乃公理。
1.从给分习惯来看:
分值
桎梏
摆脱法
36分以下
硬伤明显,偏离题旨
纠偏,准确审题、定位
36—41分
中心不突出,结构混乱
强调中心,理顺思路
42—45分
充实内容,语言流畅
积累材料,磨练文采
46—51分
选材平庸,立意直白
精巧构思,思维拓展
52分以上
发展、创新
2.分项提高
(一)沉舟侧畔千帆过——审视高考病文
突出硬伤: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难舍诚信》、《诚信专访》、《扔掉“诚信”之后》、
《不诚不信不为过》
2、单纯追求绕开主旨,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所谓“入题”是指文章的主体内容要尽快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扩大文章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体内容。而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结尾。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
5.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
6、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
作者:
八戒:一戒审题马虎;二戒生套范文;三戒乱“掉书袋”;四戒强词夺理;五戒论据造假;六戒思想偏激;七戒用语幼稚;八戒情感做作。
[集中解决:审题]
一)思维误区:以为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就行,不注重审题立意。
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不注重思想深刻。
二)注意事项:一字一字读题,对关键词语(范围、性质、方向、程度,限制词、引导词、过渡词、主题词)应恶狠狠地读,并且划下来,一要弄清这些关键词的明确指向,二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重点审视话题本身的那个词或句。
单独词语话题题目,要审视词语本身的范围、性质、方向、程度、语法结构,准确而全面地弄清词语涵义。词语组合或句子型话题,还要进一步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对立、因果、条件、承接,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
具体:A、理解话题含义: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是做到符合题意的基础。
一般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中涉及的概念的含义。例如以“自信”为话题作文,就要首先弄清“自信”的含义。“自信”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相信自己”,《辞海》释为“自己相信自己”。就是一事当前,自己要有把握,有信心,坚信能有好的结果。它与“自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条”(信守的准则)等话题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喻性的话题要准确理解话题的比喻义。
B、把握写作范围:准确把握话题涉及的范围,有利于对话题的切分,有利于考生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还以“自信”为例来看,我们已经知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C、辨明概念关系:如果话题由几个概念构成,如“痛苦与快乐”、“目标与现实”、“吸收与创新”等等,还要求考生在动笔前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2003年高考要求以“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考生就必须扣紧“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行文。立意的方向可以是“正确的认知应当战胜感情的亲疏”、“感情要服从理性”、“感情要接受理性的指导”,也可以是“感情的亲近有助于理性的认知”……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符合题意的。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情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两个方面,可以始终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有所侧重,无须平分笔墨,侧重于写“感情亲疏”或者“事物的认知”都是允许的,但不能只写“感情亲疏”忽视“事物的认知”,也不能只写“事物的认知”忽视“感情亲疏”。
D、谨防话题转移在作文中,考生要按试题指定的话题作文,并要做到以一贯之。有的考生在议论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笔墨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去,再也收不回。例如,一考生以“门与墙”为话题写的《快乐的沟通》:
乐观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个门。其实乐观者所说的门,就是沟通之门,理解、信任、默契之门,快乐之门。我想说:“我沟通,我快乐!”
每个人都向往快乐,渴望快乐。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
其实,快乐很简单,不用去学,不用去想,只要打败烦恼,不去追究鸡毛蒜皮之类小事的是与非;忘掉烦恼,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忘掉烦恼,以真诚的爱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忘掉烦恼,发自内心地去跳、去叫,去喊;忘掉烦恼,充满自信地去拼、去闯、去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才能尽享生活的乐趣。这就是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