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称的来历

合集下载

十四经穴 穴名解

十四经穴 穴名解

太阴肺中府中,内也,里也。

府,指藏财物的地方。

募,汇也,聚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

”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千金要方·序例》:“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

“张介宾曰:“中府,藏气也。

”此穴在胸中,为胸中肺气结募聚会之处,系手、足太阴之会穴,因名中府。

《黄帝内经明堂》:“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腧穴是脏腑经脉之气汇聚之处,中府是肺气汇聚之处。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本穴为手足太阴之会、肺之募穴。

募穴乃脏气结聚之处,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锁下乳上为肺气出入与储藏的中间地带,故又名府中腧、膺中腧。

云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会元针灸学》:“云者,云应气也,上焦如雾,云遇冷下降,遇热升腾而散走:门者司守之门户,故曰云门也。

”天之气为云,肺为五脏华盖,居五脏之上,有天之象焉。

自肺经而上行至此穴,为本经最高之所,将离胸而入臂之内,必有窍以通于臂,有门之象焉,故曰云门。

宗气从云门穴而出,宣发敷布于全身各部,润泽皮毛天府天府为经穴名。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代号LU3。

属手太阴肺经。

又称腋内动、腋下动脉。

天即天空,指上而言;府即聚集处。

穴在臂之上端,是肺气聚集之处,故名。

侠白《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载:“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杨上善说:“白,肺色也。

此穴在臂,候肺两厢,故名侠白。

”亦有谓穴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

侠,通“挟”;白:白色,为金色,指肺。

两臂下垂,该穴位于肺之两旁,故名尺泽尺即尺肤,指前臂部,泽即沼泽,为水聚处,此穴在肘部,为合穴,脉气汇聚于此,故名尺泽。

《说文》:“尺,十寸也,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

”《脉经》卷一:”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从寸至尺名曰尺泽。

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针灸学是我国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参照动植物命名的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借助建筑物命名的天井、印堂、巨阙等,其中又都和阴阳息息相关。

针灸易学难精,对每个穴位名称含义的理解,对我们深入理解针灸有所帮助。

1、太阴肺经(11个穴)1. 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

府,指府库。

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

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2. 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

门,出入通达之处。

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3. 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

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

又为高深之意。

喻为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相当。

4. 侠白:侠,通挟,通夹。

白,指肺及白色。

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

5. 尺泽:尺,指长度。

泽,沼泽,又宫名。

言其居于尺部形如沼泽之处也。

6. 孔最:孔,指孔穴,孔窍。

最,为最要,最甚。

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气最旺之处。

7. 列缺:列,指陈列,裂开。

缺,指缺口,空隙。

古称闪电为列缺。

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

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

8. 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

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

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通之渠道。

9. 太渊:太,高大与尊贵之意。

渊,深水,深潭。

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处亦名渊。

太渊,口中津液名。

言经气深如潭水;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为诸脉之会。

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

10. 鱼际: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

际,边际。

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

以邻近而得名。

11. 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

商,五音,属金,属肺。

少商,是商的高音。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解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解

史上最全的穴位详解穴位穴位(acupressure points)究竟是什么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

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

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

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

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

”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

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中医讲究的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

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

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

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

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

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

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

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

穴位的因名而义、因义而用

穴位的因名而义、因义而用

穴位的因名而义、因义而用因名而义、因义而用1.人体穴位名称中,有天字的穴位可以治疗天上的疾病(心为君,君为天,肺为相,相辅君;头为奇恒之府,位于绝顶之巅,故可治头、心、肺相关疾病):天府、天鼎、天枢、天溪、天宗、天窗、天容、天柱、天池、天泉、天醪、天牖、天井、天冲、天突。

2.有地字的穴位可治疗脾胃的疾病:人体上的土地就是脾胃地仓、地机、地五会。

3.有阴字的穴位均可以滋阴阴市、三阴交、阴陵泉、阴郄、阴谷、至阴、阴都、头窍阴、足窍阴、阴包、阴廉、会阴、阴交。

4.有阳字的穴位皆可用于温阳阳溪、冲阳、阳谷、会阳、阳纲、委阳、合阳、附阳、阳池、三阳络、阳白、阳关、阳陵泉、阳交、阳辅、阳关、至阳。

5.有神字的穴位可调心神情志神门、神封、神藏、本神。

6.有风字的穴位皆可祛风御寒风池、风府、风门、翳风、秉风、风市。

7.有气字的穴位均可用以行气通经气舍、气户、气冲、气穴、气海俞、气海。

8.有水字的穴位可用于治疗与水液有关的疾病如水肿、尿频、便秘、痰湿等。

水突、水道、水泉、水分。

9.有池字的穴位可调池里之津、气以济相应经络曲池、天池、阳池、风池。

10.有泽字的穴位可蓄泄相关经络五行之水尺泽、少泽、曲泽。

11.有溪字的穴位可调相应经络之燥湿寒热阳溪、解溪、天溪、后溪、太溪。

12.有泉字的穴位可调济相关经络津液阴陵泉、极泉、水泉、天泉、阳陵泉、曲泉。

13.有海字的穴位可调“海”济相关经络脏腑血海、少海、小海、照海、气海。

14.有门字的穴位代表相应经络气血运行最重要的门户云门、梁门、关门、滑肉门、箕门、冲门、神门、风门、魂门、肓门、殷门、金门、幽门、郄门、液门、耳门、京门、章门、期门、命门。

15.有窗字的穴位是相关经络气血出入的重要窗户膺窗、天窗、目窗。

16.有关字的穴位代表相应经络气血通行的重要关卡下关、关门、髀关、石关、内关、关冲、外关、上关、阳关、关元。

17.有谷字的穴位可以治脾胃疾病消化系统合谷、陷谷、漏谷、前谷、阳谷、足通谷、然谷、阴谷、通谷、率谷。

浅述穴位之命名--华盖、神阙、关元穴

浅述穴位之命名--华盖、神阙、关元穴

浅述穴位之命名--华盖、神阙、关元穴经络腧穴作为中医针灸施术治病的切入点,其位置与名称的确定自然有其自身完备的理论依据,它不仅是治疗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而且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思想。

古人正是依据这些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经过长期的筛选和概括,最终制定出其名称的。

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取义十分广泛,多以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腧穴的位置特点及其功能特点来命名,各个穴名都有一定的含义,理解穴名的意义,有助于对腧穴部位的记忆和对其功能作用的掌握。

故《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气穴所发,各有处”。

《千金翼》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有关腧穴命名含义的解释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如《素问•骨空论》:“譩譆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

”故命之“譩譆”穴。

隋唐•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对十五络穴的穴名也有较完整的释义,如通里:“里,居处也,此穴乃是手少阴脉气别通为络居处,故曰通里也。

”内关,“手心主至此太阴少阴之内,起于别络内通心包,入于少阳,故曰内关也。

”唐•王冰注《素问》对鸠尾穴的释义:“鸠尾,其正当心蔽骨之端,言其垂下,如鸠鸟尾形,故以为名也。

”以下笔者略谈一些穴位的命名含义及运用方法例如:1、神阙: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

在内景接近大小二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

即大而化之之谓神也。

《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

故名之以“神”。

阙为中门,出入中门,示显贵也。

人身以神志为最贵。

本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神阙”。

又神为一身主宰,应变无穷,即变化无极之意也,人苟无神,则全身无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

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

凡属挥霍撩乱,有干神明之外感急症,本穴主之,但以灸熨为佳。

按摩者,转运此穴,可以通畅矢气,消化水谷。

《道藏》谓;“脐为后天之气舍。

针灸穴位命名的含义

针灸穴位命名的含义

针灸穴位命名的含义针灸学是我国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参照动植物命名的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借助建筑物命名的天井、印堂、巨阙等。

穴位名字主要分为几类:1取象比拟与天文星象和气候比拟命名:天象和气候自然是古人取穴命名的内容之一。

如日月、上星、天宗、四满。

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因而直接或间接以风命名的诸风穴更多。

与地理地形比拟命名: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与孔穴所在的体表相比拟,这更为多见。

1.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

府,指府库。

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

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2.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

门,出入通达之处。

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3.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

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

又为高深之意。

1.商阳:商同上,阳,指阳金。

意为此乃阳金脉气所生之处。

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肺经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

2.二间、三间:二、三,为指骨之第二、三两节。

间,间隙,孔窍。

二间、三间,为次指第二、三指骨后方之间隙。

3.合谷:合,开合、结合与合拢之意。

谷,山洼无水之地,又肌肉之结合处即古之所谓“肉之大会”亦称为谷。

合谷,山名。

穴在太阴与阳明结合处。

开则如谷,合则如山也。

1.承泣:承,承受。

泣,泪水,常为泪水之承受处。

穴当眼眶下缘正中,与承浆同义。

2.四白:四,四方,四野之意。

白,光明,洁白。

谓目病取此则四顾皆光明洁白也。

3.巨髎:巨,大也。

髎:近骨的孔隙。

穴在上颚骨与颧骨交接之巨大空隙中,泛指为面部髎孔之巨大者。

4.地仓:地,指土地所产之谷物。

仓,仓禀,仓库。

意为口腔犹如谷物仓库的组成部分。

地仓者,合五谷之味与脏腑之官而言也。

1.隐白:隐,指隐藏与微小。

一文读懂穴位的“前生今世”

一文读懂穴位的“前生今世”

一文读懂穴位的“前生今世”我们祖先很早就发现人体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腧穴”。

《黄帝内经》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关于穴位的起源,并无文字的确切记载,据推论是在用砭石割痈肿脓疡的经验基础上,逐渐扩展到“以痛为输”,哪里出现病痛就在相应部位刺灸或放血。

此后,人们又发现在内脏或深部组织有病痛时体表出现压痛点,在压痛点刺灸。

在这种寻找压痛点的反复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各体表压痛点同躯体或内脏病痛有特定联系,从而形成了穴位的基本概念。

《灵枢》讲到的穴位,有些就是压痛点。

除了体表压痛点之外,古人发现有效放血部位和其他有效刺激点也都是穴位的来源,而主治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穴位连线,可能构成经脉的体表循经路线。

关于穴位的大小,历代针灸著述中都未确切提及,杨上善曾在《黄帝内经明堂》中提到“广狭与瞳子相当”,但根据何在并不清楚,况且瞳孔的大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根据成书于5世纪中叶的《小品方》(《医心方》转引,984年)所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

”意指灸法应覆盖穴位达3分,否则即“不中经脉,火气不能远达”。

这里指的孔穴至少应该有3分左右大小,以周尺(《小品方》的成书朝代)计,3分约为0.57cm;若按晋尺(《医心方》的成书朝代)计则相当于0.72cm。

针刺深度更不是固定不变。

年龄和肥瘦都使针刺的深浅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部著作中对同一穴深度的描述,在不同病症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就进针的角度来说就有直刺、斜刺或横刺,以及皮下平刺、皮内刺和梅花针法,还有透穴和芒针等,所涉及组织结构各不相同,因而穴位的三维空间延伸范围很大。

按此理解,则身躯某些部分(特别是四肢)的经穴与各经脉的穴位有可能在不同的组织结构中融为一体,如此,也就无经穴与经脉的结构特异性可言。

古代用针均为铁棒锻打而成,针有多粗可想而知。

在《素问·刺禁论》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刺中×,×日死;如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中医穴位名称背后的故事

中医穴位名称背后的故事

中医穴位名称背后的故事
中医穴位名称背后常常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穴位名称及其背后的故事:
1. 曲池穴(太阳三焦经):据说曲池穴位置在胸部,形如一片曲围的池塘。

中医认为,这个穴位可以调节肝气和胸气,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

2. 血海穴(任脉):血海穴在经脉中位于下腹部,据说取名为血海是因为这个穴位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治疗月经不调以及一些妇科疾病。

3. 阳陵泉穴(足阳明胃经):阳陵泉穴位于足部,据说得名于阳陵泉,古代传说阳陵泉是神仙洗涤的地方。

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胃病。

4. 大椎穴(督脉):大椎穴位于颈部,得名于椎骨的最高峰。

传说中,大椎穴是人体与天空相连的通道,可以调节自律神经,治疗一些头痛、失眠等症状。

5. 鱼腰穴(手太阳小肠经):鱼腰穴位于手腕背侧,形状像鱼腰。

据说取名为鱼腰是因为这个穴位可以治疗手指关节的疼痛,如食指关节痛等。

这些故事和传说,一方面是中医医者对于人体穴位深入研究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穴位名称。

虽然这些故事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这些穴位名称和其背后的故事已经被广泛应用并流传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之穴位

中华传统文化之穴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穴位
PPT:吴雅倩 17号 小语0801
穴位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 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 施术部位。又称腧(shù)穴、孔穴等, 一般医学上称为腧穴。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 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 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写了我国现存针 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 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可见,很早以前, 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 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பைடு நூலகம்,约补200~ 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 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三、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 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等。
人体长寿穴—足三里穴
人体长寿穴—足三里穴讲解视频
中华的穴位博大精深!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 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 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 衷一是,至今还在探讨。
谢 谢 !
THE END.. 中外文明史考 查
穴位分类
①经穴:又称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 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②奇穴:又称经外
奇穴。凡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部位及治疗作用,但 尚未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称为奇穴。③阿是穴: 又称压痛点。它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是以 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腧穴用以治疗的。

每个穴位名称都有它的来历

每个穴位名称都有它的来历

每个穴位名称都有它的来历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涌泉(井穴)〔穴名解释〕'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

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

(1)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2)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

太溪(原穴)〔穴名解释〕'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方法〕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

照海(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穴名解释〕'照',昭,即明显的意思;'海',大海。

因为此穴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所以称为照海。

〔取穴方法〕足内侧,在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咽喉炎、失眠、高血压、癫痫、足跟痛。

复溜(经穴)〔穴名解释〕'复',重复,返回的意思;'溜',同流。

足少阴肾经的脉气自涌泉流至太溪后,曾绕行一圈至照海,又从太溪直上到本穴,所以称为复溜。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在跟腱的前方取穴。

〔主治病症〕睪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汗症,下肢瘫痪。

筑宾(阴维脉郄穴)〔穴名解释〕'筑',原指筑墙的舂棒,形容坚实,这里似乎指的腓肠肌;因为穴位在它的旁边,所以称为'宾',即宾客。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取穴。

〔主治病症〕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腓肠肌痉挛。

手太阴肺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中府(募穴)〔穴名解释〕'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

穴位名称的来源,和翻译

穴位名称的来源,和翻译

穴位名称的来源,和翻译穴位名称的来源,和翻译,很有意思的一篇,理解了名字其实就好背了!来源:滑单板的宋凯的日志穴位是中国医药学特有的一个解剖概念,也称为腧穴,指的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针灸疗法就是通过在身体的一定穴位施以针刺或艾灸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针刺麻醉术的研究成功,中国古老的针灸疗法逐步为西方世界所认识。

由于中医理论古奥玄密,基本概念晦涩难解,将其翻译成西方语言颇为不易。

穴位名称的翻译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因其富含中国古典文化色彩,寓意极为深刻,很难准确地翻译成西方语言。

为了省却翻译之劳,西方各国早期在传播和运用针灸疗法时,一般都采用代码的形式处理穴位名称。

如“中府”是肺经的第一个穴位,于是就标为LU 1,LU代指肺经(即l ung meridian),1指肺经的第一号穴位。

由于西方各国语言的差异和编码原则的不同,使得穴位代码在国际上一度极为混乱,给针灸的国际交流和传播造成了很大困难。

有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WHO)20世纪80年代初委托西太区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化穴位名称。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WHO最终于1991年颁布了针灸经穴名称的国际标准化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针灸穴位名称一律采用国际代码,并附以汉语拼音。

如“睛明”穴是膀胱经的第一个穴位,于是就标记为BL 1 Jingming。

其中BL是膀胱经Bladder Mer idian的缩写,1指膀胱经第一号穴位,Jingming为汉语拼音(WHO,1991:9)。

WHO所颁布的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方案,对于规范针灸的国际传播和交流,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其沿用代码的形式处理经穴名称的翻译,却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使读者无法根据其名称了解相关穴位的位置特点、主治范围和用法要求。

可以说,代码使得穴位名称所包含的文化、生理和诊治意义丧失殆尽。

如“睛明”穴的名称表明,此穴是治疗眼疾的要穴,是保证目光精锐的关键。

400个穴位的来龙去脉及其前世今生(中)

400个穴位的来龙去脉及其前世今生(中)

400个穴位的来龙去脉及其前世今生(中)7足太阳膀胱经(67)1. 睛明:睛,目睛。

明,光明。

为治目病之要穴,能使目睛光亮明白也。

2. 攒竹:攒,攒聚。

竹,竹叶。

眉形有如竹叶,穴眉毛与眉头攒聚处也。

3. 眉冲:眉,眉头。

冲,冲要与向上之意。

穴眉头直上,正当前额冲要之处。

4. 曲差:曲,弯曲。

差(cha),差错,不齐。

指穴当经脉曲折不齐之处。

足太阳经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冲处即横行向外,曲而不齐也。

5. 五处:五,数名,意为第五;五星。

处,居处,所在。

穴居前额,犹如诸星所居之处也。

前头部在道经中称为天庭(两眉之间也称天庭),穴居其间,正有天上诸星(五星)罗列之象,且在本经序次亦为第五,或系因此而得名。

6. 承光:承,承受,奉承,承担。

光,光明,光亮。

承光,台名。

目病昏暗者,能使之承受与承奉光明也。

承光,汉代台名。

借喻为明目去障,此穴可以担承也。

7. 通天:通,通达,通畅。

天,指天气。

通天,冠名。

又指为脑部元神之所在及能开通肺气也。

穴约当古代冠所系戴处,可与下条络却互观。

与脑神之所在有关。

功能开通肺窍,通乎天气,用治鼻病有效。

8. 络却:络,联络,缠绕。

却,退却,脱落。

穴当古人系冠之处,联络缠绕不使所戴之冠退却脱落也。

9. 玉枕:玉,贵重之意。

枕,指枕骨。

穴与枕骨为邻。

脑后隆起骨,古今皆称枕骨,古亦称为横骨。

相士则称为玉枕骨。

10. 天柱:天,指头部。

柱,支柱,梁柱。

天柱,山名,又星名。

意为穴处乃头部之支柱。

11. 大杼:大,长大。

杼,织布之机杼,又水槽亦名杼。

以穴在杼形肌肉之起端而言。

脊旁肌肉长大,经气自此下行,具有机杼与水槽之状。

12. 风门:风,指气,又指风邪。

门,出入通达之处。

风门者,既为肺气出入与风邪犯人之门户,也为治风治气之所宜取。

穴在肺俞之上方,为肺气出入之所必由。

用治风邪外感、上气咳逆诸病,将有双重意义。

13. 肺俞:肺,指肺本脏,又为火气勃郁之意。

俞,同腧,同输,又通枢。

内通肺脏,可治病火病气诸病。

人体经络学穴位的由来命名和统一的过程ppt模板

人体经络学穴位的由来命名和统一的过程ppt模板
脾经:
功效: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极泉:腋窝中点。调节心率,治疗两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拨动。 少海:肘横纹边沿处(靠里)。调解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率降低血压。 灵道:腕横纹上1.5寸,贴着骨头边沿揉。防治心脏早搏,慢性心脏病,减缓心率,平静心神。 阴郗:腕横纹上0.5寸。防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 神门:掌横纹凹陷处。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可增强胃动力。防止老年痴呆。治疗晕车。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手握拳小指对着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脏病。轻揉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治女性阴道瘙痒,男子的阴囊湿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防治急症,癫狂,昏厥。
按摩养生法
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弹鸣天鼓 双掌掩耳,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后枕轻轻摩擦,耳中闻擂鼓之声约1分钟,继用无名指弹滑36次。 搅海咽津 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关键点: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养生保健方法: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关键点:外眼角

人体经络穴位名称来历

人体经络穴位名称来历

人体经络穴位名称来历人体经络穴位分解(1) 人体分阴阳之分 , 天地分阴阳 , 日月分阴阳 , 人体分阴阳。

天为阳 , 地为阴 ; 日为阳 , 月为阴 ; 六腑为阳 , 五脏为阴 ; 人体上为阳 , 下体为阴 : 外属阳 , 内属阴 ; 后属阳 , 前属阴 ; 通天合阳 , 通地合阴 , 阴阳接合 , 总分为人体的阴阳之分 , 这不属封建的东西。

一、人体要分为五脏属阴 : 心、肝、脾、肺、肾。

二、六腑属阳 :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2)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一、手三阴 , 手三阳 , 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 , 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二、足三阴 , 足三阳 , 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 , 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一、手三阴经络走向 , 手三阳经络走向 , 手太阴肺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阴心经。

二、手三阳经络走向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手太阳小肠经。

(4)一、足三阴经络走向 , 足太阴脾经 ,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阴肾经。

二、足三阳经络走向 , 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足太阳膀胱经。

金木水火土 , 阴、阳五行 , 五行相生 , 五行相克。

肺属金 , 肝属木 , 肾属水 , 心属火 , 脾属土。

(5)一、经络系统的构成与分布二、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是络经的意思 , 络是有网络的意思 , 是经脉的分支 , 正经有十二条 , 叫十二经脉 , 分部别循行在体表一定部位 , 又与内脏联系 , 相互沟通 , 联系成一个总体 , 奇经有八脉。

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的总称。

十四经络的起止穴位十四经络各有循行的路线 , 每一经又有各行的路线 , 每一经又有若干穴位 , 这些穴位统称经穴 , 经穴共有 361 个穴位。

上肢手三阴三阳经穴手太阴肺经 , 左右各 11 穴位 , 起于中府穴 , 止于少商穴。

中医冷知识科普,穴位的名字从何而来?列缺是闪电,丰隆是雷声

中医冷知识科普,穴位的名字从何而来?列缺是闪电,丰隆是雷声

中医冷知识科普,穴位的名字从何而来?列缺是闪电,丰隆是雷声腧穴的名称皆有一定的含义,“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翼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古人在为穴位起名字时考虑量多,绝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寄托了诸多的道理和意义在里面。

首先,穴位的名字蕴含着“阴阳”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

“阴阳平衡”是古人对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等医学概念的认识。

因此,在穴位命名时有“阴陵泉”就有“阳陵泉”,有“阴谷”就有“阳谷”,有“上巨虚”就有“下巨虚”等。

阴阳、上下等等,往往成对出现,而穴位的位置也正好与人体部位相对应,“阴陵泉”在小腿的内侧(属于阴),“阳陵泉”在小腿的外侧(属于阳)。

穴位命名有着“取类比象”的思想。

比如自然界中有河流,那么人体中就有经络,河流中有水流淌,那么经络中同样有气血在运行;河流经过的地方有水池、沼泽、海洋,那人体的穴位就有“曲池”“尺泽”“血海”;地势较高的地方是山丘,人体肌肉隆起部位的穴位就称“承山”、“梁丘”;人们盖的房子有大梁,有窗户,那人体的穴位就有“屋翳”“膺窗”,可见古人是取类比象中的高手,既形象又能体现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有些穴位有象形的意义。

象形是古人命名的一种方法,中国文字就是象形文字,所以穴位的名字自然有象形的影子,比如人体大腿前侧像一只顺着耳朵的兔子,那么这个地方的穴位就叫“伏兔”,膝盖下面内外的两个凹陷,有点像牛的鼻子,所以这个穴位就叫“犊鼻”,自然界中有闪电,而“列缺穴”的位置上就像是闪电经过后出现了一道裂痕。

然而很多人都知道列缺的意思是闪电,但可能没有同样多的人知道足阳明胃经的“丰隆”的意思是雷声,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个穴都是络穴。

有时穴位名字对其治疗作用也是直接表达,一语中的。

如“光明穴”,稍有些理解能力的人都会知道这个穴位肯定是治疗眼睛疾病的,可以使人恢复光明。

“环跳”,一下子人都可以跳起来了,那这个穴位肯定是治疗下肢行动不便,甚至是瘫痪的穴位。

这些都比较容易理解,甚至可能在教科书上都看到过,但有些穴位的名字就非常有深度了,蕴含着其治疗作用和穴位性质。

穴位的典故

穴位的典故

穴位的典故在古代,人们发现了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称之为穴位。

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穴位的典故源远流长,揭示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探索与追求。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

相传,太阳穴是人体灵魂所在之地,是连接人与自然界的纽带。

古人认为,太阳穴是植物精华所聚集的地方,只有保持它的通畅,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灵魂。

因此,人们常常在太阳穴上按摩,以舒缓疲惫的心情和缓解头痛的症状。

二、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相传,涌泉穴是人体的能量之源,拥有无穷的生命力。

古人认为,涌泉穴是人体与地球的链接点,通过按摩涌泉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因此,人们常常在涌泉穴上按摩,以增强身体的健康与活力。

三、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两侧,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

相传,迎香穴是人体与外界气息相通的通道,具有清醒头脑、提神醒脑的作用。

古人认为,迎香穴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思维敏捷和身心健康。

因此,人们常常在迎香穴上点按,以促进头脑清醒和思维灵活。

四、太乙穴:太乙穴位于手腕内侧,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

相传,太乙穴是人体的能量聚集之地,具有调节人体气血的作用。

古人认为,太乙穴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因此,人们常常在太乙穴上按摩,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穴位典故的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现代医学中,穴位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疗法,被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通过对穴位的针灸、按摩等手法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疾病的康复。

穴位的典故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更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

希望人们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够重视穴位保健的重要性,从而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黄帝内经记载的穴位

黄帝内经记载的穴位

黄帝内经记载的穴位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之一,记载了大量有关穴位的内容。

穴位是人体上特定的点位,通过按摩或刺激可调节人体的机能,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合谷”、“太冲”、“大椎”、“涌泉”等。

这些穴位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其中,“合谷”是一种常用的穴位,位于手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能够缓解头痛、颈椎病、失眠等症状。

“太冲”位于足部胫骨上突之下,是一种常用的养生穴位。

按摩“太冲”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

“大椎”位于颈椎的第七椎骨下方,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穴位。

按摩“大椎”能够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肩背酸痛等。

“涌泉”位于足部大拇趾的下方凹陷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穴位。

按摩“涌泉”能够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

总之,《黄帝内经》对穴位的记载非常详尽,对于人们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按摩穴位也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 1 -。

追根溯源:揭开500个穴名的神秘面纱

追根溯源:揭开500个穴名的神秘面纱

追根溯源:揭开500个穴名的神秘面纱导语:中医针灸起源于中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学者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医学好比是一顶金光灿烂的皇冠,而针灸学则是皇冠顶上那颗璀璨的明珠。

但是针灸穴位犹如漫天繁星,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其源难测,其名神秘,往往令人茫然不知。

啊!500多个穴名,怎样记呀?阳白、阳池、阳刚、阳溪……如此相似的名称,怎样区分呀?相信很多学针灸的人,无论是中医爱好者还是中医专业人士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毋庸置疑,学好针灸最重要的基础是经络循行、穴位,而穴位记忆中最根本的则是穴名。

只有记住穴名,才能区分“隐白”和“太白”、“少商”和“商阳”等等看似很像、定位又差不多的穴位。

针灸穴位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数量繁多,记忆困难。

除了阿是穴有其固有的名称,其他针灸穴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正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所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载义教授秉持着“气穴所发,各有处名”的原则,坚守学术,引经据典,又不乏灼见,通过“细说”,达到“寻根”之目的。

在《针灸穴名寻根》一书中对500多个穴位予以详细叙述。

作者于正文之前,用一段用穴名组成的“引子”:“跨昆仑,越商丘,途经渠道,涉过太溪……”带领读者揭开穴名的神秘面纱。

神秘一:典籍考究穴名出处张教授精通中医经典文献,国学修养深厚,学术严谨,长于考证,逐穴查核。

如印堂,虽然穴位早见于《内经》,却没有名称,唐代有了名称,却不叫印堂,而印堂这个穴名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金津玉液,虽然《内经》与《备急千金要方》均有记载,但穴名出自《针灸大全》等。

作者从善如流,注意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上天柱出自代田文志的《针灸临床治疗学》,华佗夹脊穴出自石坂宗哲的《针灸说约》等。

神秘二:3D解读穴名含义张教授对穴名细说之内容非常丰富,不但根据穴名的字、词,“探寻其原始意义及与穴位的相应关系”,而且详尽地对作为穴名之前就已存在字、词、名进行阐述,并将其自身含义,与借用、引申融合在一起,全面解释穴名的意义。

从穴位名趣解中国传统文化

从穴位名趣解中国传统文化

从穴位名趣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的穴位名是学中医的一只拦路虎。

有时候,古里古怪的名字能让人发疯,让人埋怨我们的古人,为什么要给这三百六十五个穴位起这样难记难认的名字,为什么不用阿拉伯数字或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或许会好记些。

不知别人有没有这种想法,我以前是有过的。

但是,开始读《灵枢》,仔细研究了一些穴位名后,开始明白我们先人的用心,并更加佩服他们的智慧了。

我先搬出两个人来: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谈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时,曾用两个“最”字来形容,一个是“…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一个是“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梁漱溟先生也说过,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之早熟品”,这些都是金石之言啊!我不知道他们两位大家是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我只说我在分析这些穴位名称时的一点感受。

先看手太阴肺经的第一个穴位--少商穴。

为什么把这个穴位叫作“少商”?先说这个“商”字。

要想说“商”,还得先简单说说中国的文化。

中国文化归纳起来,其理论总体系就是“阴阳五行”。

现在人们常常把“阴阳五行”当作封建迷信(没关系,说是封建迷信就算是封建迷信吧,说也是一种看法,文化多元嘛,说什么都没关系),姑且置之。

在五行中,有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

中医借用了这个概念,把肺当作“金”。

而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东西并不只是局限在这几个字上,它是一个概念的组合,还有很多的延伸,比如:依五行之说把谷物分为“五谷”,把人类养殖的动物分为“五畜”,把一年中的季节分为“五季”(有人说这不对,应该是四季,是的,是春夏秋冬四季,但中医和五行理论中,还分出了一个“长夏”,成为五季),把颜色分为“五色”,把声音分为“五音”等等等等。

而在“五音”中,有角徵宫商羽,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这样,金、肺、商就构成了一个组合,所以,一提到“商”,会让医者马上想到是人体的肺,所以手太阴肺经的第一个穴位,就起名为“少商”。

为什么要在“商”前面加一个“少”字呢?我查了半天资料,没找到相关的解释,只好说说我的看法:其一,肺虽在经络中为“手太阴肺经”,但在《黄帝内经》中将它作为“阳中之少阴”,而这个穴又是此经的“井穴”,是水刚刚涌出地表,“少”与“小”的意思相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名称的来历, 《中国最完善的人体108要害穴位经典知识大全》穴位名称的来历足少阴肾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涌泉(井穴)〔穴名解释〕"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

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

〔取穴方法〕有二种方法。

(1)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联机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2)卷足,在足前部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晕厥、下肢瘫痪。

太溪(原穴)〔穴名解释〕"太",盛大的意思;"溪",溪流。

本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经气从涌泉出来后,到这里已汇聚成大溪,所以称此名。

〔取穴方法〕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慢性咽喉炎、足底痛、眩晕、失眠、牙痛。

照海(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脉)〔穴名解释〕"照",昭,即明显的意思;"海",大海。

因为此穴处脉气明显,阔大如海,所以称为照海。

〔取穴方法〕足内侧,在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咽喉炎、失眠、高血压、癫痫、足跟痛。

复溜(经穴)〔穴名解释〕"复",重复,返回的意思;"溜",同流。

足少阴肾经的脉气自涌泉流至太溪后,曾绕行一圈至照海,又从太溪直上到本穴,所以称为复溜。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在跟腱的前方取穴。

〔主治病症〕睪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多汗症,下肢瘫痪。

筑宾(阴维脉郄穴)〔穴名解释〕"筑",原指筑墙的舂棒,形容坚实,这里似乎指的腓肠肌;因为穴位在它的旁边,所以称为"宾",即宾客。

〔取穴方法〕小腿内侧,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取穴。

〔主治病症〕肾炎、尿路感染、盆腔炎、腓肠肌痉挛。

手太阴肺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中府(募穴)〔穴名解释〕 "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

〔取穴方法〕有两种方法:(1)患者仰卧,在胸壁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在距胸骨正中线6寸(指同身寸,下同)处取穴。

(2)乳头直线向上交三根肋骨处,再向外横开2寸为本穴。

本法较简便,但只限于男性。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

尺泽(合穴)〔穴名解释〕"尺"为尸(人)与乙(曲肘之形象)合字,指前臂部。

"泽"指浅水低凹处。

这是根据它的位置特点命名的。

〔取穴方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即凸起的肌腱外侧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肘臂疼痛麻木。

孔最(郄穴)〔穴名解释〕 "孔",指孔穴;"最",是极或聚的意思。

本穴是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孔穴,故名。

〔取穴方法〕在前臂屈侧部,太渊与尺泽的联机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病症〕咯血、咳嗽、哮喘、扁桃体炎。

列缺(络穴)〔穴名解释〕"列",分解;"缺",破裂。

因为该穴是手太阴经的络穴,由此分别走入手阳明经;而其部位又在二条肌健(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故名。

另外,列缺,古代又指闪电,闪电的形状,好像裂隙。

〔取穴方法〕有二法:(1)侧掌,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2)患者两手虎口相交,一手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即为穴区。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头痛。

太渊(原穴,脉会)〔穴名解释〕"太",大的意思;"渊",指水深处。

本穴为手太阴经的原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脉会,当寸口动脉处,血气旺盛,博大而深,所以用此名。

〔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咽喉痛、咯血。

鱼际(荥穴)〔穴名解释〕"鱼"是指拇指球肌群隆起形如鱼肚腹;"际",边缘。

穴在肌群隆起部之边缘,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在掌骨的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病症〕哮喘、咳嗽、咽干咽痛、婴幼儿腹泻。

少商(井穴)〔穴名解释〕 "少",小的意思;"商",为五音( 宫、商、角、征、羽)之一。

据《内经》载,肺音为商。

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脉气初出十分细小。

故名。

〔取穴方法〕在大拇指桡侧缘,距指甲角约0.1寸处取穴。

〔主治病症〕发热、咽喉肿痛、咳喘、气喘。

手厥阴心包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曲泽(合穴)〔穴名解释〕"曲",屈曲,指肘弯处;"泽",水归聚的地方。

意思是这一穴位较"池"(手阳明经曲池穴)浅而面积较广,所以称曲泽。

〔取穴方法〕仰掌,肘部微微弯曲,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尺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病症〕心痛心悸、急性肠胃炎、肘臂疼痛麻木、中暑。

郄门(郄穴)〔穴名解释〕"郄",指空隙,这里又指该穴为郄穴;"门",指神气出入之处。

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直上5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与桡腕屈肌键)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癫狂。

间使(经穴)〔穴名解释〕"间",间隙,此指两筋之间;"使",出使,臣使。

本穴属于心包经,心包络为君子之官心的臣使。

所以称为间使。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3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癫狂、症、疟疾。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气名解释〕"内",指内侧,因为穴位居于前臂屈侧面,即内侧面,与外关穴相对,所以称为内;"关"指出入要地。

因本穴擅长治疗内脏病,所以称为内关〔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2寸,在两肌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取穴。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呕吐、高血压、休克、膈肌痉挛、胃痛、上肢疼痛麻木瘫痪。

大陵(原穴)〔穴名解释〕"大",高大之意;"陵",丘陵。

该穴在腕骨隆起处后方,其隆起处似高大的丘陵,故名大陵。

〔取穴方法〕仰掌,在腕横纹正中的两条肌腱(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主治病症〕心痛、癫狂、手指麻痛。

劳宫(荥穴)〔穴名解释〕"劳",劳动;"宫",指宫殿,这里指掌心为心神所居的地方。

当手劳动屈指,中指尖所指即为本穴,所以名为劳宫。

〔取穴方法〕有两法:(1)手掌面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的掌中横纹处。

(2)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本穴。

以此法较为简便实用。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口腔炎、癔症。

中冲(井穴)〔穴名解释〕 "中",指中指;"冲",与少冲的"冲"意义相似。

穴位在中指端,所以名中冲。

〔取穴方法〕在手中指指尖中央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小儿惊厥,中暑、晕厥。

本经穴主要用于治疗心胸疾病和神志疾病。

手少阴心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极泉〔穴名解释〕尽头称为"极",这里指深凹处;"泉",指水始出的地方。

手少阴心经起自心中,由本穴出体表,好似泉水涌出,又为腋窝深凹之处,故名。

〔取穴方法〕上臂外展,暴露腋窝,在其中间,当腋动脉的前方或后方取之。

〔主治病症〕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心痛。

少海(合穴)〔穴名解释〕 "少",指手少阴经;"海",为百川之汇聚处,因本穴是合穴,为脉气汇聚之处,所以比喻为海。

〔取穴方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凹陷中取穴,穴在肱骨内上髁与骯动脉之间。

〔主治病症〕心痛、精神分裂症、淋巴结炎、前臂麻木疼痛。

通里(络穴)〔穴名解释〕"通",指通路;"里",指里外之里。

穴为手少阴经之络穴,络脉从本穴分出走向手太阳经,而其支脉循本经循环心中入里,所以称为通里。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上1寸,尺侧屈腕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神经衰弱、症。

神门(原穴)〔穴名解释〕"神",神明,心藏神;"门",门户。

本穴为心经之原穴,乃神所出入之门户,故名。

〔取穴方法〕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

即尺侧腕屈肌腱附着于腕豆骨的桡侧缘取穴。

〔主治病症〕失眠健忘、痴呆、心悸、意症、精神分裂症。

少府(荥穴)〔穴名解释〕 "少",指手少阴经;"府",指神气所属的地方。

〔取穴方法〕有二法。

(1)掌侧,在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与劳宫穴相平。

(2)仰掌,屈小指,在小指尖所指处。

〔主治病症〕心律失常、心痛、手小指拘挛。

少冲(井穴)〔穴名解释〕"少",指手少阴经;"冲",要冲。

本穴属手少阴,又是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相交之处,为经气交通的要冲,所以称少冲。

〔取穴方法〕在小指指甲角桡侧根部,约离指甲0.1寸处。

〔主治病症〕心悸心痛、昏厥、喉炎。

手阳明大肠经主要穴位名称研究商阳(井穴)〔穴名解释〕 "商",五音之一,意思和少商的"商"相类似,因为大肠经和肺经表里;"阳",本穴在少商穴的外侧,又属于阳经的穴位,所以称阳。

〔取穴方法〕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约1分处取穴。

〔主治病症〕中风昏迷、咽喉肿痛、牙痛、昏厥。

二间(荥穴)〔穴名解释〕 "二",指此穴为本经的第二个穴位;"间",间隙,因穴位在隙陷处,所以称二间。

〔取穴方法〕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即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约在食指指掌横纹端。

〔主治病症〕咽喉肿痛、牙痛、鼻出血。

合谷(原穴)〔穴名解释〕"合",会合;"谷",山谷。

因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形如山谷之中间,故称合谷。

〔取穴方法〕有三法:(1)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拇食二指合并,虎口部隆起最高点为穴。

(3)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合谷。

〔主治病症〕感冒、颜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

阳溪(经穴)〔穴名解释〕"阳",阴阳的阳,该穴在手背属阳;溪",山溪,穴在筋骨之间的凹陷处,类似山间小溪。

故称为阳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