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第3课《蜡烛》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 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 本文以“蜡烛”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来组织 材料,涉及一天一夜时间,地点是在方场上, “蜡烛”的出现是在掩埋好烈士以后,此前的 所有内容,都是为“蜡烛”作铺垫。 •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 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 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 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 和生动性。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 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 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 •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 • 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 • 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 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在感人因素上着力描写;突出蜡烛,突出 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老妇人的形象
• 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 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 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 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 ③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 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 葬烈士。 • ④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 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 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 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给下列字词注音:
烧 灼 匍 匐 瓦 砾 桥头堡 腋 下 地 窖 拂 晓 育乞西 鞠 躬
颤巍巍
契柯拉耶夫 舀
文章内容。
•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 日 • 地点:贝尔格莱德,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 人物:老妇人玛利· 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 耶夫 •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 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 亲冒着敌军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用 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烈士坟头表示悼念。
思路梳理:
• 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 第一部分(1-7) 战士牺牲。 • 第二部分(8-31)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 是全文的核心。 • 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 • 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 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 • 第三部分(32-42)再点蜡烛,向红军致敬。 • 第四部分(43-44)赞美友谊,讴歌红军。
• 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 • 本文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由北向 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 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作者以随军记者 的身份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到柏林,本文写的 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 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 国之间的战斗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