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导学案-3蜡烛导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课 蜡 烛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并正确书写“拂晓、瓦砾、地窖、鞠躬、匍匐”等词语。
2.能够找出文章在特定情境下对人物展开的细节描写,并能批注出描写的作用。
3.能体会并写出老妇人强烈的内心感受,以及她对战争的态度。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积累知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 ) 瓦砾.( ) 地窖.( ) 鞠.躬( ) 颤.巍巍( ) 匍匐..( ) 间.歇( ) 舀.水( )
2.细读文本:
本文用一根蜡烛寄托着南斯拉夫的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南斯拉夫与苏联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这种深切的情感。
例:文中多次出现“炮火”,要读出炮火中的那种紧张窒息的气氛,可重读。 再比如说第20段,“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声音”,
“冷、静,没有其他”突出环境的恶劣,朗读的时候可放低语气,轻声读出这种宁静却恐怖的感觉。
新知探究
探究一.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请在文中划记出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法指导: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对蜡烛的6次描写,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探究二.文章最后两句“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话有何深意?
(学法指导:这里的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呢?为什么是不会熄灭的?永垂不朽意味着什么呢?)
边读边划记出
自己喜欢的句
子喔!
综合提升
如果有一场关于这次战争的控诉会,你认为老妇人会声泪俱下说些什么?请用你的笔写出来好吗?200字左右。
【当堂检测】
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找出其中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学习反思】
我收获了:
不足的方面: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79)前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等着我吧……》是他的一首名诗,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曾广为流传。
文体知识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
文章线索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以人物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
【课后精练】
赏析下面的语言。(学法指导:可以从修辞、人物描写方法等角度,结合人物的性格、情感等内容来进行赏析)
1.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下又一支蜡烛来。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上,插在那老地方。
2.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
第 3 课蜡烛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
1、fú lì jiào jū
chàn pú fú jiàn yǎo
2、朗读:略
新知探究
探究一:1、在文中划记反复描写的句子:
例:三次写“爬”
①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例:三次写“跪”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2、反复的目的和作用:
①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表达对死去的战士的哀悼之情, 渲染一种庄重、肃穆、凝重的氛围。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②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德国军的残忍疯狂,突出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有强调突出的作用。突出了老妇人无所畏惧的精神。突出了这种精神的神圣与崇高。
③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
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蜡烛是喜烛,表明老夫人对死者的看重,能把40多年的蜡烛用给他。
④“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表达对死去的战士的哀悼之情, 渲染一种庄重、肃穆、凝重的氛围。
探究二:“蜡烛”的象征意义是: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综合提升
略
【当堂检测】
1)时间:1944年9月19;2)地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3)人物:老夫人、苏联红军;4)起因:争夺萨伐河畔的桥头堡,苏联红军牺牲,老妇人要埋葬苏联红军;
5)经过:老妇人冒着炮火,艰难的埋葬苏联红军;6)结果:老夫人埋葬了苏联红军,并拿出了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等悼念死去的苏联红军。
【课后精练】
1、写老妇人又点燃了另一只蜡烛,她是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做这件事的,表现了老妇人对苏联红军战士最崇敬、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2、细节描写。老妇人想让点燃的蜡烛永远燃烧下去,表现了老妇人对遇难展示母亲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