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学设计7
《蜡烛》优秀教案
《蜡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蜡烛的象征意义,理解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价值观。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蜡烛,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意义。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对蜡烛象征意义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总结课文《蜡烛》的主题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蜡烛象征意义的认识。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创作一篇关于蜡烛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关系、象征意义等。
2.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对课文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在生活中践行蜡烛精神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熟习文章故事情节。
2.领会细腻的描写,把握人物抽象,感悟真诚感人的人性美。
3.了解文章特点,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领会细腻的描写,把握人物抽象,感悟真诚感人的人性美。
难点:了解文章特点,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3. 教学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工夫磨蚀得锈迹斑斑。
惟无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
在反法西斯和平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终身中独一珍重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位苏联青年。
这一幕将永世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今天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2.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先来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一)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先生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知识链接了解写作背景,及通讯的有关知识,扫清字词妨碍。
链接:通讯是记序文文体的又一适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款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情通讯等。
它和旧事一样,要求及时精确地报道理想生活中成心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旧事更具体更零碎。
通讯留意人和事的典型性,擅长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求,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情的本质意义。
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怀、议论,以令人物更加鲜明,事情更加生动。
背景材料二战——苏德战事简介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单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
德军势不可当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成功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
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预备的德国兵士。
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胜,90000多名德国兵士成为俘虏。
《蜡烛》教案设计
《蜡烛》教案设计蜡烛教案设计引言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蜡烛》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等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蜡烛》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来解读文章。
3. 提高写作技能,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与《蜡烛》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步骤二:理解主题(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蜡烛》这篇文章中的主题是什么。
2. 小组汇报:请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他们的发现。
步骤三:分析文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蜡烛》这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包括段落划分、修辞手法等。
2. 针对每个段落分析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四:运用阅读策略(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提问、概括等。
2. 学生独立运用这些策略来阅读《蜡烛》,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信息。
步骤五:写作练(15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对《蜡烛》的理解,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或短文。
2. 提供写作指导和例句,帮助学生展开写作。
步骤六:教学评估(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阅读和写作情况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能力水平。
2. 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进行课堂点评。
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 情景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析文章时的表现情况。
2. 评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练中的能力和理解水平。
参考资料- 钱钟书. 图书. 2010.。
蜡烛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蜡烛教学设计优秀10篇《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思路,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超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感情。
3、激发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文中的感人的地方。
【教学难点】蜡烛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1、资料收集。
2、预习课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情怀。
表现在对苏联红军的行为上。
这节课力求以蜡烛为主线,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对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品味,把握母亲的情怀。
设计教学时考虑文章的长度和要求,适当进行一些挑选,使课堂更加紧凑。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蜡烛是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东西,人们对它可能不太会有太多的关注,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两枝点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的蜡烛至今仍然闪耀着微弱的光芒,它照亮了所有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心。
今天,让我们重温60多年前的那感人的一幕,去体会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一种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的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二、背景和常识介绍同学们,我给大家布置了几个预习任务,其中就有一个是要大家收集一些关于西蒙诺夫的资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找到?教师安排两个学生回答,然后加以指点。
预习过本文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本文发生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知道同学们对二战有多少了解?教师安排两个同学回答,然后加以指点,归纳。
三、蜡烛啊蜡烛,你是如何被点亮大家都知道,这篇课文以《蜡烛》为题,全文中多次出现蜡烛,今天我们这节课便以蜡烛为主线,讲解分析课文。
老师一共为大家安排了向蜡烛提出4个问题,首先我们先问问蜡烛:蜡烛啊蜡烛,你是如何被点亮?教师解释一下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
安排快速阅读课文。
要求是抓住主要情节,内容准确。
一位苏联红军为了解放南斯拉夫,不幸牺牲,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他安葬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并且为他的坟头上点燃了两支她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用以表达对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蜡烛教案7篇
蜡烛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研报告、工作方案、合同文本、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search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tex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蜡烛教案7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课堂的内容和流程,确保课堂有条不紊的进行,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蜡烛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 蜡烛 教案
初中语文蜡烛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1. 掌握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蜡烛》的相关材料。
2. 蜡烛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学生对蜡烛的了解和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蜡烛》,学生跟随朗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蜡烛的描述,如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等。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三、观察蜡烛(1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蜡烛实物或图片,注意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等细节。
2. 每组学生选择一种蜡烛,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想象与创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一支蜡烛,会有怎样的感受和经历。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和创作。
3. 各组学生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蜡烛的象征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如光明、温暖、希望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各组学生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蜡烛的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
3. 学生对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蜡烛》教学设计(15篇)
《蜡烛》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蜡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读读记记生字新词,理解“小心翼翼,完好无损,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抓住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本剧的特点,表演《半截蜡烛》。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
”2、自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勾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思考批注,伯诺德一家人有()美好品质。
4、表演《半截蜡烛》:⑴ 分小组,做准备。
⑵ 师生合作表演。
⑶ 生生合作表演。
练习提纲二、练习表演《甘罗十二为便臣》(同步阅读110页)1、说说主要写了一件(),甘罗是一个()的人。
2、班队课上表演《甘罗十二为使臣》。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二、指导自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伯诺德夫人:1、“……不惜代价守住它……”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杰克(若无其事):“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笑容象白荷花一样纯洁):“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热爱祖国。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表演《半截蜡烛》1、分角色。
2、找道具。
3、背台词。
四、表演《半截蜡烛》,全班其他同学评价1、师生合作表演——评价。
2、生生合作表演——评价。
《蜡烛》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蜡烛》教学的教案设计
《蜡烛》教学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蜡烛》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4. 课文主题的提炼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2.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 课文主题的提炼和讨论。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长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2. 课文主题的提炼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并掌握。
4. 朗读练习:分小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配合。
5.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的表现,注意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通过主题讨论,评估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蜡烛》的文本。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讲解示例。
4. 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词语学习和朗读练习。
2. 第二课时:主题讨论和课堂小结。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选择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进行造句练习。
3. 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写一段关于课文主题的个人感悟。
1. 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蜡烛》教学设计(汇编15篇)
《蜡烛》教学设计(汇编15篇)《蜡烛》教学设计(汇编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蜡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1、读课题:《半截蜡烛》。
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2)“外静内急”“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
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蜡烛》教学教案设计
《蜡烛》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敬畏生命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特色。
(2)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2)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蜡烛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2)提问:蜡烛在你们心中的印象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蜡烛》,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及其运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小练笔。
(2)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信息。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蜡烛》,巩固所学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
《蜡烛》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蜡烛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关注和珍惜。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付出与奉献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2)课文中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蜡烛》课文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文学评论、作者简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蜡烛的思考,如蜡烛的意义、作用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蜡烛》,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等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对话等。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蜡烛的理解和感悟。
2. 请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写作等,评估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
《蜡烛》教案7篇
《蜡烛》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蜡烛》教案7篇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教学进度,教案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调整,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蜡烛》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蜡烛》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蜡烛》的教学设计《蜡烛》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蜡烛》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深度。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2、启发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理念】1、教师要成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2、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获取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感知形象,领悟内涵。
2、难点:根据课文的特点品味语言,揣摩细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注音:地窑( ) 揣( ) 迫( )击炮瓦砾( )堡( )垒削( )去耸( )立枕( )鞠躬( ) 匍匐( ) 腋( )窝闪烁( )僵( )硬屏( )障烛蕊( )颤( )巍巍2、释义:耸立:高高地直立。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瓦砾:破碎的砖瓦片方。
精疲力竭:形容耗尽体力,极为疲乏。
匍匐:爬行;趴。
永垂不朽: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二、导入1、作家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二战期间任《红星报》战地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俄罗斯奖金。
蜡烛教案模板6篇
蜡烛教案模板6篇教案的设计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案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提早整理的文字载体,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蜡烛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蜡烛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2、通过关键词体会人物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3、进一步明白人物身上的共同点,深深的爱国。
4、通过感悟课文,学习体会特别语境中词的特定含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半截蜡烛。
问:你对我有感觉吗?任何事物,在你看到、摸过后,都应该有感觉。
比如读书,你既听到,又看到,就要特别有感觉。
2、指名读,有什么感觉?3、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你信不信?一个二十寸的大蛋糕,上面点燃着半截蜡烛,有什么感觉?一张餐桌,两杯红酒,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中间银色的烛台上燃着半截蜡烛,什么感觉?突然停电了,屋里漆黑一片,心里十分害怕,忽然,门开了,妈妈的脸在烛光里格外温柔,你有什么感觉?4、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
伯诺德夫人一家,看到半截蜡烛被德国人点燃了,那是什么感觉呢?5、请学生说,引读第3自然段。
6、出示:半截蜡烛,越来越短的蜡烛冒着青烟的烛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此刻,它仿佛变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指名读,带着你的感觉读。
想想这些词在课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带着感觉一起读。
7、①这是一个方法,读一个词一句话都要联系当时具体的情况,读出感觉。
②为了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国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这场较量中,你觉得谁最令你佩服?请你自己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用来证明。
③读书,就要有感觉,而且要把自己当成书里的人,体会一下他们当时的感觉。
请你注意,课文中有一些词,平时的意思是什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生读,师巡视,并指点。
8、交流,相机教学。
一、伯诺德夫人:1、看着,如果是你,你当时什么感觉?2、急忙,在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3、轻轻,你感受到什么?做动作,要显得很随意还有谁要补充?指名帮助说明值得佩服。
蜡烛的教学教案(优秀7篇)
蜡烛的教学教案(优秀7篇)《蜡烛》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参照“我的词语库”自由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3、熟悉8个字的常用词语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认识14个字,8个字常用词语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课老师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花炮吗?。
请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回答。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段序,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自主识字词。
3.离开文中的拼音,你还认识这些生字词吗?(出示多媒体课件,用开火车的游戏认读生字、生词,巩固识字。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有读不通的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轮流读1—8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有错误,老师或同学及时纠正。
4、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三)问题切入。
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知道小猴子是在那里找到像炮竹一样的东西吗?2、都有谁去点炮竹呢?3、最后谁点了炮竹?4、点着后,动物们发现是什么东西?三、练习1.组词。
捡()炮()能()烟( )爬( )胆()2、把词语连成句子。
一样,小猴,烟花,东西,在村子,捡到,里的,野猪,点烟花,勇敢地3、读一读,并用喜欢的词语造句我们勇敢动物挨近理解进步围绕退缩四、总结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找形近字比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老师重点指导“处”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写得平而长。
五、作业1、练习组词造句,会运用。
2、观察字形结构和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练习描红。
3、学生自己练习。
六、板书红蜡烛捡:小心翼翼(害怕)看:你推我搡往后退乌龟:刚刚就黄鼠狼:光就(胆小)《蜡烛》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整体阅读课文,能够感知课文内容,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了解通讯这种文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老妇人的形象,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关键语句。
2、教学难点探究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
然后提问:在战争中,有哪些东西能够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引出蜡烛这一主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1、分析老妇人的形象找出描写老妇人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讨论:老妇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红军战士的尸体?2、探究蜡烛的象征意义思考:蜡烛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品味关键语句选择文中感触较深的语句,进行赏析,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战争中的感人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和平,避免战争?(五)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强调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和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思考中来。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战争和人性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蜡烛》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蜡烛》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教学设计(通用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蜡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早读课朗读),积累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了解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朗读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本文的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师:蜡烛的最大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及文体)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四、品读课文,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蜡烛》教学教案设计
《蜡烛》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蜡烛这一象征手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述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敬畏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通过蜡烛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蜡烛》的文本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蜡烛》,了解课文大意。
(2)搜集与蜡烛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加深对蜡烛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蜡烛相关的故事或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蜡烛》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蜡烛》,边读边思考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与蜡烛相关的图片或故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蜡烛的象征意义。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静心,想象自己手中的蜡烛,感受其带来的温暖与光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蜡烛》优秀教案(通用5篇)
《蜡烛》优秀教案《蜡烛》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蜡烛》优秀教案篇1一、宣布学习重点,提出问题这节课学《蜡烛》(板书),本文学习重点有三条:(1)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2)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3)结合特定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板书)。
这篇文章围绕“蜡烛”,描写了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一个苏联青年红军之间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以叙事为主,向读者交待清楚报道的事件的前因后果,即交待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请问: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要叙清楚是不容易的,必须有一定的篇幅。
全文共44节,分几个部分叙述其前后事件?请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段意。
除叙述的表达方式外,通讯还往往借助于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是其中一种手段:它往往能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和交待故事背景的作用。
本文中伴随着老妇人的出现,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
老妇人在炮火下平静地整理烈士的遗体,清理墓坑,吻别死者,掩埋烈士,你是如何看待老女人这一切行动的?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
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二、带着问题读书,做答共五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做书间笔记。
学生答完,在小组中作答后,在班上作答。
三、精讲教材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
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思想感情,蜡烛的特殊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课内自读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
2、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
于是,无论中俄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
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出示投影)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2、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
(小组讨论候选代表发言)
三、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投影思考题:
①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结合主题,谈谈你对结尾两句话的理解。
教师导学:
记叙文的复述与整体把握要求大家在初读的过程中抓住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主题自然也就清楚了。
最后两句话中说:火焰中凝聚着母亲的眼泪和儿子的英勇,母亲和儿子的称呼象征了谁和谁的一种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个别的吗?这种感情用眼泪和英勇甚至是生命凝结而成,应作何评价?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达到:
本文讲述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向母亲一样埋葬一位红军战士,并把自己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战士的坟头的故事,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结尾两句话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他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