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学设计5.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上《蜡烛》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上《蜡烛》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

品中悟情-----《蜡烛》教学片断实录……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②、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师:这位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红军烈士的呢?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自由朗读,感受老妇人当时的处境。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一一朗读,尤其是反复描写炮火的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了连贯朗读)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吗?生:当时战争很激烈,硝烟弥漫,炮火纷飞……师: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这位老妇人却依然镇定自若地埋葬这位死去的、素不相识的苏联红军战士,她的举止令人感动,她的精神让人敬佩。

假如你是一名随军摄影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事件,你要用你手中的相机,把这美好的瞬间变成永恒,你会抓拍哪个画面?(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并说明抓拍这个场景的理由)。

可以直接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我会抓拍这个画面:“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

老妇人还没有满意。

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浮土来继续盖上去。

”这一幅画面可以看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关心,她非常用心地在埋葬烈士,体现了她对红军烈士满怀爱意。

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用心?生:“几小时”、“还没有满意”生:“竟然”生:“一捧一捧”、“慢慢地”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尊敬。

师:能把“一捧一捧”改成“一捧捧”吗?生:不好。

“一捧一捧”强调她的郑重其事,速度很慢,非常仔细。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她还如此的细致,更能够看出她对红军烈士无限的敬意。

师:那么大家找到的这几个词要重读、要缓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生齐读。

(未读出效果,又读了第二遍,有明显进步。

)生:“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蜡烛教案初中

蜡烛教案初中

蜡烛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来源、种类、用途和制作过程;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蜡烛的来源、种类、用途和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蜡烛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烛芯、蜡笔、剪刀、火柴等。

2. 材料:石蜡、烛芯、蜡烛模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从哪里来的吗?蜡烛有哪些种类?用途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蜡烛的来源(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的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了解蜡烛的种类和用途(5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蜡烛,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教师讲解蜡烛的用途,如照明、装饰、祭祀等。

四、学习蜡烛的制作过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材料、制作烛芯、熔化石蜡、倒入模具、冷却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模拟制作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五、动手制作蜡烛(10分钟)1. 学生分组领取材料,按照制作过程进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汇报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

2. 学生能说出蜡烛的来源、种类、用途和制作过程。

3. 学生能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蜡烛》 5

《蜡烛》 5

《蜡烛》 5知识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主旨:一首赞美诗。

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

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熟习文章故事情节。

2.领会细腻的描写,把握人物抽象,感悟真诚感人的人性美。

3.了解文章特点,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领会细腻的描写,把握人物抽象,感悟真诚感人的人性美。

难点:了解文章特点,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3. 教学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工夫磨蚀得锈迹斑斑。

惟无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

在反法西斯和平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终身中独一珍重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位苏联青年。

这一幕将永世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今天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2.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先来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一)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先生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知识链接了解写作背景,及通讯的有关知识,扫清字词妨碍。

链接:通讯是记序文文体的又一适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款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情通讯等。

它和旧事一样,要求及时精确地报道理想生活中成心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旧事更具体更零碎。

通讯留意人和事的典型性,擅长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求,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情的本质意义。

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怀、议论,以令人物更加鲜明,事情更加生动。

背景材料二战——苏德战事简介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单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

德军势不可当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

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成功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

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预备的德国兵士。

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胜,90000多名德国兵士成为俘虏。

《蜡烛》创意教案设计

《蜡烛》创意教案设计
律等。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 的表现,记录学生的反
应和互动情况。
作业与练习
布置作业和练习,通过 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其 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测验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 检测学生对整体教学内
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 的自我反思和同伴间的
相互学习。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蜡烛有关的故 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 出本课的主题。
情境导入
利用实物蜡烛和多媒体技 术,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 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 其境地感受课文的氛围。
问题导入
提出一些与蜡烛有关的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讲授新课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尝试更多的创新和改革,例如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 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感谢观看
THANKS
蜡烛的制作工艺
材料选择
介绍制作蜡烛所需的材料,如蜡、烛芯、颜料等。
制作流程
详细描述制作蜡烛的工艺流程,包括浇注、冷却、修剪等步骤。
03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同时鼓励学生提 问,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和感受。
写作练习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蜡烛的短文,可 以是描述蜡烛的外形和用途,也可 以是表达对蜡烛的情感和思考。
实践练习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蜡烛,观 察蜡烛的变化和特点,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蜡烛》教案设计

《蜡烛》教案设计

《蜡烛》教案设计蜡烛教案设计引言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蜡烛》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等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蜡烛》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学会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来解读文章。

3. 提高写作技能,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和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与《蜡烛》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步骤二:理解主题(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蜡烛》这篇文章中的主题是什么。

2. 小组汇报:请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他们的发现。

步骤三:分析文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蜡烛》这篇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包括段落划分、修辞手法等。

2. 针对每个段落分析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四:运用阅读策略(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提问、概括等。

2. 学生独立运用这些策略来阅读《蜡烛》,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信息。

步骤五:写作练(15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对《蜡烛》的理解,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或短文。

2. 提供写作指导和例句,帮助学生展开写作。

步骤六:教学评估(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阅读和写作情况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能力水平。

2. 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进行课堂点评。

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 情景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析文章时的表现情况。

2. 评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练中的能力和理解水平。

参考资料- 钱钟书. 图书. 2010.。

5. 蜡烛的变化-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5. 蜡烛的变化-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5. 蜡烛的变化-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的结构及其变化过程。

2.掌握蜡烛的燃烧原理。

3.学会观察实验数据并做出相应的推理和解释。

4.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蜡烛的变化过程及燃烧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实验数据并做出相应的推理和解释。

3. 教学准备1.蜡烛2.火柴3.实验器材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家庭作业复习请同学们自己回忆上一次家庭作业的内容,并结合今天的主题,谈一谈他们对蜡烛的印象和燃烧的原理。

2.活动展示老师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已经燃烧过的蜡烛,并放在一旁。

请同学们自己寻找这些蜡烛,观察它们的变化,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蜡烛的神奇,并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

4.2 实验环节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同学们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掌握蜡烛燃烧的原理。

2.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实验1:蜡烛的外形变化1.点燃一支蜡烛,记录点燃时蜡烛的高度。

2.记录燃烧1分钟后的蜡烛高度,再过1分钟后的高度,直至燃尽。

3.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蜡烛高度的变化过程。

•实验2:蜡烛的燃烧原理1.准备一盆水和空瓶。

2.点燃一支蜡烛,将燃烧的蜡烛悬在瓶口上,等到瓶内部分空气燃烧后,将瓶口在水中封住。

3.观察瓶内蜡烛燃烧的变化。

4.3 结束环节1.小结通过实验,同学们了解了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

2.评价评价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实验及思考能力。

5. 思考题1.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什么物质?2.为什么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的高度会逐渐减少?3.实验2中,为什么瓶内会产生负压?6. 参考资源1.《科学》(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2.《科学教育》(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3.《科学实验教程》(高永哲, 李鹏盛,郑霞著)。

蜡烛初中教案

蜡烛初中教案

蜡烛初中教案课程类型:语文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蜡烛的起源、制作过程、用途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描述。

2. 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准备:1. 课文:蜡烛2.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对蜡烛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观察蜡烛(10分钟)1. 学生观察蜡烛,注意蜡烛的外观、气味、燃烧情况等。

2. 学生描述蜡烛的特点,教师指导。

四、制作蜡烛(10分钟)1. 教师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学生观看。

2. 学生动手制作蜡烛,教师指导。

五、文学创作(10分钟)1. 学生以蜡烛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如诗歌、散文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蜡烛》,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起源、制作过程和用途。

在观察蜡烛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制作蜡烛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文学创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蜡烛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

在文学创作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 蜡烛 教案

初中语文 蜡烛 教案

初中语文蜡烛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1. 掌握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蜡烛》的相关材料。

2. 蜡烛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学生对蜡烛的了解和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蜡烛》,学生跟随朗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蜡烛的描述,如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等。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三、观察蜡烛(1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蜡烛实物或图片,注意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等细节。

2. 每组学生选择一种蜡烛,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想象与创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一支蜡烛,会有怎样的感受和经历。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和创作。

3. 各组学生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蜡烛的象征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如光明、温暖、希望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各组学生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蜡烛的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

3. 学生对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蜡烛》教案5篇

《蜡烛》教案5篇

《蜡烛》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蜡烛》教案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蜡烛》教案5篇(蜡烛的美术教案),以供借鉴。

《蜡烛》教学设计:建立在自主解析文本基础上的体验式教学

《蜡烛》教学设计:建立在自主解析文本基础上的体验式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蜡烛》教学设计《蜡烛》教学设计——建立在自主解析文本基础上的体验式教学霍邱县三流乡中心学校刘先福教学背景:近年来本人在学习杜朗口中学、洋思中学和霍邱陈郢中学之后,结合新课标及生本教育理论等,不断进行课改,摸索、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建立在自主解析文本基础上的体验式教学。

即在预习基础上,学生通过细读课文速读课文精读课文,在文本空白处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赏析;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讨论、质疑、评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积累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

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揣摩语言,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提前预习,自主解读文本法(即在文本空白处写评注:包括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主题、线索、感情、各段大意、人物形象性格、赏析重要词语、语句、语段等。

)展示反馈法。

(在课堂展示对文本理解的评注,交流、讨论、质疑。

)对比阅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指导预习。

)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学生端坐,深呼吸;教师播放okuribito_-on_record (入殓师主题音乐)mp3音乐。

细读课文。

不带任何问题认真把课文读一遍,整体感知。

读完后,眉批: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主题、体裁、线索、思想感情等。

速读课文。

读完后旁批:为每个语段标序号,概括大意,大致分层次,注意详略等。

精读课文。

读完后旁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质疑。

二、导入新课。

1,导语,学生板书课题,释题:为什么用《蜡烛》做题目?能不能换个题目?2,学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教师在PPT中给出详细内容,以弥补学生不足。

)3,检查预习(学生写的评注,以及生字词——PPT给出,学生齐读。

)三、展示并评价学生解析文本的成果。

《蜡烛》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蜡烛》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蜡烛》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多可怜的孩子啊,他还那么地年轻,甚至于还没有成家吧?唉,多亏了这些红一方面军啊!他们不属于南斯拉夫,是苏联红军,却地帮我们打这些该死的德国人,要时刻冒着情况危急,可他们仍不怕,仍旧宁愿帮助我们,多么可亲可敬的波季尔啊!
我知道你们又失去了一位听话战士,心里特别难过,我也同样心痛。

你们这些孩子真不简单啊!为了打击法西斯,年纪轻轻就离开了父母,在异国他乡百折不挠……我的沙场孩子也更曾驰骋在沙场上,如今,却已英勇捐躯……孩子们啊,以后的战斗将会更加凶险。

勇敢些,父母的心总伴随着你们冲锋陷阵;小心些,父母放不下的心还在等待你们的凯旋呀!我祝福你们!我抬起头看了他们一眼,他们各个精神抖擞,只是战火的硝烟让他们俊俏其貌不扬的脸庞上涂了一层漆黑,可明亮的眼睛里却透露出了恐惧与善良,我后面知道这矛盾的眼神里面蕴涵着什么。

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愿上帝保佑他们早日取得胜利,保佑他们可平安活着。

我深深的戚了一躬,因为他们的英勇让我敬佩……。

《蜡烛》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蜡烛》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对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出相应的要求或及时作出评价:如:朗读是否有感情、是否传达出语句的含义;回答是否恰当,是否尊重文本等。
在学生朗读时,先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有表现力;对老妇人形象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关注文本、解读文本,从而感受和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能力,补充相关的时代背景;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既注重对知识点的总结和信息反馈,也注重学生的精神品格,思想修养的历练和提高。
好的地方:能由蜡烛的意义引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
不足之处:此处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文体有些牵强附会,与营造的氛围不太融洽。
可将背景的介绍放到文章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引出,对文体的介绍放到课文总结是补充。以营造文本学习的氛围。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可先征集学生的问题,再将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对老妇人这个形象的认识,要从文中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中去感受。3、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对有较多疑惑的地方要予以指导。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学生朗读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读得不是很好,老师没有给予评价。2、学生对老妇人的形象的认识,有些是来自资料中的归纳,没有从文本中去感知。老师也没有提出要求。
《蜡烛》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刘利英
学员单位
威远县镇西中学观察时间段213年9月22观察对象
陈红
授课内容
蜡烛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燃烧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够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能够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试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好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兴趣。

科学知识: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重难点:1、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用具:蜡烛、火柴、玻璃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小刀。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验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放入一段视频,展示白醋和碱水倒在一起时会发生冒泡现象,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冒泡呢?这是什么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2、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所学目标:A、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B、由试验得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二、探究实验1、探究蜡烛的特点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手中的蜡烛,并说一下蜡烛有什么特点。

生:光滑、油腻等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办法?生:切割、融化、燃烧3、认识实验器材蜡烛、火柴、玻璃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小刀、镊子。

实验一:蜡烛融化用小刀将蜡烛割下一小块来放到蒸发皿里,点燃酒精灯放上石棉网,将蒸发皿放在上面,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蜡烛开始融化,由固体变为液体。

实验结论:只是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为物理变化。

注意问题:注意酒精灯使用之后要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不能吹灭。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实验二:蜡烛燃烧将蜡烛点燃,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用镊子镊起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一到二厘米处,观察玻璃片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产生黑尘,玻璃片发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是否产生新物质为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第3课《蜡烛》教案(1课时)

第3课《蜡烛》教案(1课时)
四、结合文章练习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
五、质疑研讨
你对文中的哪些内容还有疑问,请提出来。
六、拓展阅读
介绍类似文章,如《勇气》、《生死攸关的烛光》进行比较阅读。
作业
预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板书设计
蜡烛:红军的生命之光
两国人民的战斗情谊
南斯拉夫人民的哀思
教学反思
揣摩老妇人的心理时对学生的回答没能做出适当的点评,学生的思路比较窄,教师没能适时点拨,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刻。
启发式教学、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一、导入
由“蜡烛”可以联想到的诗句和歌曲及其寓意导入本课。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
二、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蜡烛的寓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探究: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共写几处?课文那一句话意味深长?
第5课时
学科
语文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第1周9月7日
教学内容
3、蜡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中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找出文中对蜡烛的描写后反复朗读,体会寓意。
明确后进一步启发引导:如果文中没有“蜡烛”能否表达出这么多意思?再让学生思考讨论。

蜡烛 教案

蜡烛 教案

蜡烛教案1. 教学目标•认识蜡烛的制作和用途•学习如何安全使用蜡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教学准备•蜡烛制作材料:蜡烛芯、蜡烛蜡、蜡烛色素、蜡烛香精等•安全设施:防火毯、灭火器、水桶等•教学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3. 教学步骤第一步:蜡烛的介绍和制作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蜡烛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蜡烛的基本知识,例如蜡烛的起源、材料和制作过程。

然后,教师简单讲解蜡烛的制作原理,即将蜡烛芯浸入蜡烛蜡中,然后倒入蜡烛芯固定坛子中。

第二步:蜡烛的制作实践(40分钟)1.分发蜡烛制作材料,并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装有蜡烛蜡的小坛子。

2.学生将蜡烛芯缠绕在一根木棍上,使其保持直立。

3.学生将木棍放入小坛子中,确保蜡烛芯下端贴紧坛子底部。

4.学生小心倒入蜡烛蜡,注意不要溢出。

等待蜡烛凝固。

5.学生可以选择加入蜡烛色素和蜡烛香精,增加蜡烛的特色。

6.蜡烛凝固后,学生可以小心地将蜡烛从坛子中取出,并修剪蜡烛芯。

第三步:蜡烛的安全使用(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蜡烛的安全使用知识,包括以下方面:•在使用蜡烛时,要远离易燃物品,保持空旷的场地。

•使用蜡烛时,要放置在坚固的蜡烛台或者瓷器容器中。

•点燃蜡烛前,要确保周围没有可燃物,保持蜡烛的周围干燥。

•在点燃蜡烛后,要随时保持监视,并确保蜡烛熄灭前离开场地。

•蜡烛熄灭前,要确保火焰已经完全熄灭,并用防火器具进行检查。

第四步:蜡烛的美化(15分钟)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美化自己制作的蜡烛。

他们可以用彩色的蜡笔在蜡烛表面画图案,也可以将小装饰物粘贴在蜡烛上,以增加蜡烛的美观度。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意和建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蜡烛制作进行评价:1.制作过程是否有序,是否遵循安全规范。

2.制作的蜡烛表面是否平整、无气泡和均匀的颜色。

3.是否成功加入蜡烛色素和蜡烛香精,是否能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4.是否能够使用蜡笔和小装饰物进行美化。

《蜡烛》教学设计_15

《蜡烛》教学设计_15

《蜡烛》教学设计【实用教案】〖创意说明〗有些作品之所以感人,除了选材巧妙外,细腻的描写不可或缺。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情感,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摹写。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妨将有些描写对象相同的反复摹写进行归类、比较,再品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教学步骤〗一、寻找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目的寻读,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3、意见综合: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

二、归类按内容将这些描写归类集中,如:1、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⑴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

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

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⑵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⑶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⑷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⑸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⑹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⑺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⑻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⑼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⑽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⑾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2、对蜡烛的六次描写:⑴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

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⑵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⑶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⑷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

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

《蜡烛》教学的教案设计

《蜡烛》教学的教案设计

《蜡烛》教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种类。

学习蜡烛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掌握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学会制作简单的蜡烛,培养动手能力。

运用蜡烛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关注和欣赏。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来源:选择一本关于蜡烛的教材或者相关章节。

教材内容:介绍蜡烛的历史、制作方法、使用技巧和寓意等。

2.2 学情分析:学生背景: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

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对蜡烛的认知程度和兴趣点。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授课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3.2 实践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蜡烛制作实验,亲身体验蜡烛的制作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绘制蜡烛、设计蜡烛造型等。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蜡烛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意义。

4.2 讲解与展示:讲解蜡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种类。

展示蜡烛的制作工艺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4.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蜡烛制作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指导学生掌握蜡烛制作的技巧和安全事项。

4.4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绘制蜡烛、设计蜡烛造型等。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蜡烛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蜡烛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的创意表达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关于蜡烛的教材或相关章节,确保内容丰富、适合学生。

《蜡烛》教案

《蜡烛》教案

《蜡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蜡烛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蜡烛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蜡烛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蜡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蜡烛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蜡烛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蜡烛的优美意境。

(2)介绍蜡烛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对蜡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蜡烛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以及学生对蜡烛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蜡烛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蜡烛的制作过程和文化价值。

(2)分享学生创作的散文,点评学生的创作成果。

5. 课后作业:(1)背诵《蜡烛》。

(2)完成散文创作作业,提交给老师批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教学设计5 -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学生讲的实在很精彩。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

一曲颂歌。

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
斗的友谊。

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

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

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

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