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第七章 外源性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修复(光 裂合酶):
修复由紫外线 损伤产生的胸 腺嘧啶二聚体。
2.“适应性”反应
主要是O 6 -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 (MGMT)修复鸟嘌呤 O 6 位的烷基化损伤。
9
(二) 切除修复
较大范围损伤的修复机制,多步骤修复过程。 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修复机制。 核苷酸切除修复和碱基切除修复两种。
常用的菌株有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34
1.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
检测环境诱变剂的一组实验中的首选试验
35
Ames试验原理
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均含有控制组氨酸合成基因, 当培养基中不含有组氨酸时它们不能生长。但在受到 某些致突变物作用时,菌体内DNA 特定部位发生基 因突变而回复为野生型菌,此时,培养基中不含组氨 酸该菌也能够生长,可据诱发的回复菌落数判断化学 毒物的致突变性。
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组。 只要在一种试验菌株得到阳性结果,即认为受试物是致
突变物。 仅当四种试验菌株均得到阴性结果,才认为受试物是非
致突变物。 一般用来测试受试物诱变性时,必须通过其中四个菌株
的检测。
41
试验各组 均包括加S - 9和不加S - 9 两种情况。 ➢ 不加S-9得到阳性结果:受试物是直接致突变物; ➢ 加S-9才得到阳性结果:受试物是间接致突变物。
此时,用染色剂如吉姆萨和光处理,使双股含 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浅淡,而单股含BrdU的 染色单体着色深浓。在光镜下,可清晰分辨出发 生交换的染色单体。
TJMC 56
57
SCE 试验可分为体外试验、体内试验和体 内、体外结合试验。
体外 SCE 试验可采用CHO、V79、CHL,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等。
TJMC 27
DNA碱基序列改变(基因突变)
Ames试验 tk基因座或hgprt基因座突变试验 转基因动物试验
TJMC 28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染色体畸变)
微核试验 染色体畸变分析 显性致死实验
TJMC 29
染色体组畸变(非整倍体)
染色体畸变分析 显性致死试验 微核试验
TJMC 30
点试法:用作定性试验,适用于短期大量筛选
表层培养基+指示菌±S9 受试物10μl
阳性
培养48小时
阴性
39
平板掺入法:用作定量测定
表层培养基+指示菌±S9+受试物 阳 性
培养48小时
阴 性
40
Ames试验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判定: ①平均每皿回变菌落数为对照(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及 以上 ②可重复性,用一个相应菌株重复 (阴性全套菌株重复); ③有剂量-反应关系。
23
突
遗 传 学 终 点 的 关 系
变 发 生 过 程 中 的 事 件
与
细胞屏障 化学物
接触
DNA损伤
无误修复 正常细胞
未修复 修复错误
DNA完整 性改变
DNA 交换重
排
基因 突变
染色体 结构异
常
染色体数 目异常
遗传学终点
24
已有致突变试验能反映的遗传学终点: 1. 基因突变 2. 染色体畸变 3. 染色体组畸变 4. DNA原始损伤
(2)检测外源性化学物对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遗 传毒性,预测其对人类的遗传危险性。
(3)各种遗传毒物的监测和评价,为化学物的可 使用性研究和卫生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21
基本原理: 将化学物与生物测试系统接触,然后
观察该生物系统是否发生致突变性检测指 标病及的毒哺、乳改细动变菌物,、等真以菌判、定植物其、是昆否虫、具培有养致的哺突乳变动性物细。胞 凡• 能昆虫使生果物蝇、测蟾试蜍系等 统发生突变的化合物, 即• 可哺乳认动为物具细胞有株致(突C变HO作、用V79。、人类淋巴细胞等)
48
结果分析
每个剂量组至少观察5000个细胞 细胞微核率(‰)
49
目前对微核试验已有较大的改进:
(1) 体外微核试验,常用细胞有中国仓鼠肺细胞(CHL),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 等。
(2) 周围血微核试验 (3) 双核细胞法 (4) 免疫荧光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
50
(三)染色体畸变分析 (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
化学致突变作用模式: DNA损伤-修复-突变模式
15
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个体因素影响致突变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先天性: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 二、后天性:不同生活方式等
16
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一) 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genetic polymorphism):
32
致突变试验的分类
根据检出的突变类型分类 根据生物测试系统分类 根据试验时间长短分类 根据试验进行的方式分类 根据发生突变的细胞分类 根据检测终点分类
TJMC 33
二、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一)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利用突变体的测试菌株,观察受试物能否纠正 或补偿突变体所携带的突变改变,判断其致突 变性。
1. 原理:将受试物与检测系统(动物或细胞)接触,然后直 接观察生物体的细胞染色体发生的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可在体细胞(骨髓细胞、外周血细胞)或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进行。可为体外试验,也可为体内试验。
2. 方法:• 直接观察• 显带观察• 流式细胞仪
结构畸变:裂隙、断裂、断片、微小体、染色体环、多着 丝粒染色体等。
2.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 另一类参与DNA断裂的修复酶。PARP的激
活为DNA损伤后细胞的早期反应之一。
18
第五节 观察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
19
1、如何进行致突变试验的选择? 2、怎样进行化学致突物的检测?
20
遗传毒理学试验目的:
(1)检测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突变性,预测其对哺 乳动物和人的致癌性。
45
传统的微核试验是体内试验,常用啮齿类动物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做微核试验:
(1)PCE 是红细胞成熟的一个阶段,此时红细胞 的主核已排出,微核仍保留在胞质内,易辨认。
(2)PCE 胞质含RNA染色与成熟红细胞易于区别。
46
微核 嗜多染细胞
47
(二)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NT) 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NT): 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 其主要可检出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
识别:糖基化酶识别异常的碱基, 随后
形成AP位点
糖基化酶切断碱基与脱氧核 糖连接的键,使受损的碱基
脱落,产生一个无嘌呤或无
AP内切酶将DNA链切断
嘧啶的位点
DNA聚合酶合成DNA片段,填补空缺
DNA连接酶将新合成的补片接上
13
14
(三) DNA双链断裂修复: 是一种耐受过程。
(四)交联修复: 1)无误交联修复2)易误交联修复
58
59
(五)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sex-linked recessive lethal test,SLRL )
在DNA合成期,所有染色体均进行复制,复制 后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SCE:指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同一条染色体中的 两条染色单体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互换。其频率 与可能与DNA的断裂和重接有关,故可间接反 映DNA损伤。
用于检测DNA损伤。
55
原理:
对于分裂的细胞,如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加入合成的原料中,经过2个分裂周 期,两条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的双股DNA链中 的胸腺嘧啶核苷均被BrdU取代,另一条只有一 股被取代。
25
已有致突变试验能反映的遗传学终点: 1. 基因突变--DNA碱基序列改变 2.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完整性改变 3. 染色体组畸变--染色体分离改变 4. DNA原始损伤--DNA完整性改变, DNA重排或交换
26
DNA原始损伤
彗星试验 SCE(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UDS(程序外DNA修复试验) 枯草杆菌DNA修复试验 SOS显色试验 原噬菌体诱导试验 酿酒酵母有丝分裂重组试验
以染色体结构异 常和数目异常为
观察终点
43
Ames试验试验的优缺点:
检出率较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经济; 使用S9,具有与体内相似的代谢特点; 固体、液体、气体样品均可检测; 微生物遗传密码甚少;远不及哺乳动物; 受试物需命中限定数目的靶基因,才能显示致突
变活性。
TJMC 44
正常细胞、微核细胞
状态。 损伤耐受机制(tolerance mechanisms) : 指DNA遗传可绕过阻止DNA复制的DNA损伤。
5
一、DNA 损伤的修复
(一)直接修复 (二)切除修复 (三) DNA双链断裂修复 (四)交联修复
6
(一)直接修复
多数生物体内,主要依赖酶作用。
光修复 “适应性”反应
7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Chapter 7 Chemical Mutagenesis
公共卫生学院: 房蕾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作用机制及后果 第四节 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第五节 观察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基本方法
2
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主要的遗传毒理学实验。 熟悉:其他观察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常用方
• 整体哺乳动物(小鼠,大鼠等) • 植物细胞 (紫露草,蚕豆根尖)
22
一、观察项目的选择
(一)观察效应终点的类型 有许多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不反映基
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分离异常,而仅 反映致突变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事件。
遗传学终点(genetic endpoint):通过遗传 毒理学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各种事件即 试验的观察终点。
36
37
Ames试验常用测试菌株及检测终点 我国普遍采用---- 四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
➢ TA98、TA97 :检测移码突变 ➢ TA100 :检测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 TA102 :检测碱基置换+移码突变,还可检测
出某些DNA交联剂:甲醛、各种过氧化氢化合 物和丝裂霉素C等。
38
Ames试验的方法
42
(二)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NT)
原理:指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
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
期遗留在子细胞胞质中,形成微核。
由于形成的园形或杏形结构较正常核小(小于正常间期核
的1/3~1/5,红细胞直径的1/20~1/5),故称为微核。
形成原因 (1)受到染色体断裂剂作用 (2)受到纺缍体毒物的作用
是一个衡量遗传变异的数据,即群体中多态基 因的比例。 1. 氧化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 2. 酯酶:环氧化物水解酶 3.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
17
(二) 修复功能的个体差异--修复酶的多态性
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体内一种特异性修复酶。MGMT多态性可
解释某些个体对烷化剂作用特别敏感的现象。有 明显的组织差异和个体差异
10
(二) 切除修复
1. 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
内切酶打开受损DNA链,外切酶除去含有受损的 寡核苷酸链,
DNA聚合酶合成DNA片段,填补空缺, DNA连接酶将新合成的补片接上。
11
12
2. 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 BER )
法及评价。 了解: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3
第四节 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遗传物质在所有物种中能世代相传的原因:
1)DNA执行高度保真的复制,对复制中的错误 能 及时纠正,即通过修复而达到高度保真;
2)机体已进化有多种机制修复DNA损伤以保护 亲
4
DNA损伤修复按其机制可分为两类: 修复机制(repair mechanisms) : 对已发生分子改变的补偿措施,使其回复为原有
数目异常:需在染毒后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才能发现。
51
52
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
染色体被自动排序
TJMC 53
3. 结果分析
每个剂量组至少观察5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 细胞畸变率(%) 染色体畸变率(%)
54
(四)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CE):
(二)成套的观察项目 没有一种致突变试验能涵盖所有的遗传学 终点,故需用一组试验配套进行检测。
31
成套的观察项目中试验可入选原则:
一组可靠的试验系统应包括: 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类型的遗传学终点 包括几个进化程度不同的物种:包括原核细胞
和真核细胞。 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相结合,体外实验要有活
化系统 生殖细胞和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