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_农事谚语知多少 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农事的谚语

农事的谚语

农事的谚语关于农事的谚语(精选490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很是熟悉吧,谚语大多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时间经验。

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农事的.谚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事的谚语11.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

2.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3.冬看山头,春看海口4.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5.冬有大雪是丰年。

6.冬有三白是丰年。

7.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

8.飞沙走石九降风9.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

10.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11.立冬,青黄刈到空12.立冬补冬,补嘴空13.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来年高处之田有歉收之虞。

14.立冬时开始收割或收割完毕。

15.立冬田头空16.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17.落雪勿冷,融雪冷。

18.瑞雪兆丰年19.霜前冷,雪后寒。

20.雪后易晴。

农事的谚语21、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2、庄稼上了场,先打种子粮。

3、锄头扒得勤,棉花白如银。

4、墙头土,鼓三鼓。

5、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何开冻,八九燕归来,数九尽九,耕牛遍地走。

6、黄土掺黑上,一亩顶二亩。

7、夜里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8、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暖。

9、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10、冬耕划破皮,强似春天犁一犁。

11、今年混-粒,明年杂百株。

12、调茬如上粪,本小也得劲。

13、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14、深耕加一寸,顶上一茬粪。

15、种子换,产量变。

一年平,二年增,三年、四年就不中。

16、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17、驴怕晒,牛怕淋,马怕满天星,牛怕肚底冰。

18、四月芒种前熟麦,五月芒种麦不熟。

19、秋季早耕田,丰收在来年。

20、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21、犁得深,耙得烂,一碗土,-碗面。

22、深耕细耙保好墒,来年小麦装满仓。

23、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24、伏里豆儿,指不就儿。

25、重茬谷,守着哭。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农事谚语知多少 全国通用(共9张PPT)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农事谚语知多少 全国通用(共9张PPT)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月份二月三月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主要农事谚语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顶凌压麦田生产争上游雨水修渠道抽水把麦浇种好早春田增收才可靠惊蛰地气通耧麦要进行耙耱保好墒铁牛把地耕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水稻该育秧注意来保温月份四月五月节气清明谷雨立夏小满主要农事谚语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秸秆快处理植保最重要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适时种棉花全苗保丰收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查补定春苗麦田把水浇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田间管理好棉花夺高产二十四节气大盘点月份六月七月节气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主要农事谚语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忙种又忙收干劲大发扬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科学把田种产量能提高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头伏种萝卜二伏种白菜月份八月九月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主要农事谚语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治虫防落蕾抓好伏前桃处暑送肥忙肥多多打粮三秋巧安排复种要推广白露收大秋早熟又早收样样夺高产更上一层楼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播种要适时节令不等人二十四节气大盘点月份十月十一月节气寒露霜降立冬小雪主要农事谚语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节气名称 阴历月份 阳历日期 节气的含义
还可以通过请教 科学老师、查阅资料, 了解一下你感兴趣的 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月份 节气
主要农事谚语
月份 节气
主要农事谚语
二月
立春
雨水
春打六九头
雨水修渠道
备耕早动手
抽水把麦浇
顶凌压麦田
种好早春田
生产争上游
增收才可靠
四月
清明
谷雨
清明雨纷纷 植树又造林 秸秆快处理 植保最重要
芒种麦登场 龙口夺粮忙 忙种又忙收 干劲大发扬
夏至伏天到 中耕很重要 伏里锄一遍 赛过水浇园
小暑管玉茭 人工授粉好 科学把田种 产量能提高

活动二《农谚知多少》(课件)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活动二《农谚知多少》(课件)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课堂练习
1.农谚在当今社会还有价值吗?
农谚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一定的价值。 首先,农谚是农民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丰富的 农业知识和技巧。虽然现代农业高速发展,但农谚所传递的基 本原理和经验仍有参考价值。
课堂练习
1.农谚在当今社会还有价值吗?
其次,农谚所包含的智慧和哲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农谚 所强调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如诚信、团结、互助等,也是现 代社会所需要的。
新知讲解
集一集
我们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资源优势,分头广

泛收集各种农谚。

我国南北方、东西部气候差异大,因而有的

农事安排不尽相同。以冬小麦播种为例,北方有

“白霞早,寒霞迟,秋分种麦正适时”之说,江
南则为“立冬播种正时”。
新知讲解
想一想
用哪些办法可以收集到农谚?


可以从节气与植物生 长和动物活动的联系预
实践活动
第2课 农田里的故事 农谚知多少
【沪科版+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了解农谚,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责任,培养热 爱农业、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意识。 责任担当:通过了解农谚,认识农谚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对农业生产的指 导作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问题解决: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并解决了解农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提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创意物化:通过了解农谚,将从农谚中获得的收获,应用于学习和现实生 活当中,指导学习和生活。
“实战”体验
现在恰巧处于 芒种 (节气名),我们决定到田地里去看 看农民们辛勤忙碌的场景是否正如谚语所说。
农民们是否在忙于谚语中所描述 的农事?如果没有,为什么?与 南北地域差异有关吗?

农事的谚语

农事的谚语

农事的谚语农事的谚语11、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2、谷怕钻心虫。

3、干打垄,湿插苗。

4、谷锄针,豆锄瓣。

5、锄梦花,促棉发。

6、一年甘薯半年粮。

7、一季塘泥二季肥。

8、十成,稻子,五成秧。

9、沙山花生土山粮。

10、高地芝麻洼地豆。

11、窝瓜,喜阳不喜阴。

12、稻子最,喜安,窝肥。

13、稻收塘泥麦收粪。

14、横栽番薯竖栽葱。

15、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16、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17、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18、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19、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20、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21、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22、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23、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24、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25、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26、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7、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28、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芒。

29、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

农事的谚语2水是禾的娘,无水命不长。

儿要奶足,禾要水足。

旱田改水田,一年胜两年。

作田冒巧,水足肥饱。

家土换野土,亩田增担五。

要想禾长保,肥料要充足。

一粒不入土,万粒不归仓。

女好看娘,禾好看秧。

秧好一半禾。

宁让田等秧,莫让秧等田。

早秧水上漂,迟秧插齐腰。

禾耘三遍尽是米,豆罕(指松土、除草)三遍尽是屎。

禾根怕痒,芋根怕痛。

有土冒牛,日夜发愁。

千头棕,万头桐,子子孙孙不受穷。

桃三李四杏五年,枣树三年就卖钱。

养猪没巧,栏干食饱。

春争日,夏争日,万事宜早不宜迟。

早禾汤朝,迟禾满月。

(指插秧后可耘头遍的时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早禾争个段,迟禾争个缺。

(指插秧时间先后与禾苗长势的差别)正月不修塘,六月喊爹娘。

立夏栽早禾,不够供鸡婆。

夏日落一点,旱田也有检。

五月不打扇,早禾看不见。

芒种芒出,夏季禾出。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三伏不热,五保不结。

农事的.谚语31.种麻本无巧,只要冬吃饱。

最新2023沪科黔科版小学五下综合实践活动农田里的故事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

最新2023沪科黔科版小学五下综合实践活动农田里的故事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
传承农事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
农事谚语是农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农事谚语,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农事文化,培养 农民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农事谚语也蕴含着 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例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个谚语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教育了农民要珍惜时间、抓住 机遇。 以上是关于如何运用农事谚语的三个要点。通过学习农事谚语 ,农民可以提高自己的农事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并传承农事 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这些都对农民的农田管理和农业发展 具有积极的意义。
3
三、常见的农事谚语
PA R T
三、常见的农事谚语
要点标题:早耕早 播,丰收不愁
要点标题:病虫害 防治,保护庄稼
要点标题:粪尿做 肥,田地富饶
三、常见的农事谚语
要点标题:早耕早播,丰收不愁
要点内容:农事谚语中,强调了农民应该在春季早期进行耕作 和播种。早耕早播可以充分利用春季的雨水和阳光,提供充足 的水分和养分给作物,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通过早期的 耕作和播种,作物能够更早进入生长期,增加了作物的产量和 质量,从而提高了丰收的可能性。
一、农田里的故事
农田里的好朋友——农民
农田里的故事离不开农民这个重要的角色。农民是农田的管理 者和劳动者,他们辛勤地劳作,为农田的生产提供保障。他们 负责耕种、施肥、除草、浇水等农事工作,还要及时对农作物 进行病们
农田里有许多小动物,它们也是农田里的重要角色。比如蜜蜂 ,它们在农田里采集花粉和蜜,帮助作物传粉,促进农作物的 生长和繁殖。还有蚯蚓,它们在土壤中活动,能够改善土壤结 构,增加土壤肥力。农田里的小动物们与农作物相互依存,共 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保持了农田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以上三个要点,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农田里的故事。农作物 的生长过程,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农田里的小动物们都是农田 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共同促进了农田的健康和 丰收。

小学谚语课件

小学谚语课件

小学谚语课件1、歇肩莫歇长,走路莫走忙。

2、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4、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5、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6、钥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开锁。

7、顺藤摸瓜,顺水求源。

8、猪粪肥,羊粪壮,牛马粪肥跟着逛。

9、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10、邻居好,赛金宝。

11、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12、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13、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14、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5、柳毛开花,种豆点瓜。

16、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17、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

底肥三年壮。

18、狗朝屁走,人朝势走。

19、种怕水上漂,禾怕折断腰。

20、冬闲多积肥,来年粮成堆。

21、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

2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3、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24、榆钱黄,种谷忙;杨絮落,种山经。

25、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26、一字两头平,戥秤不亏人。

2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8、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29、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30、抓住今天,才能不丢失明天。

31、大王好见,小鬼难求。

32、吃不言,睡不语。

33、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34、喂牛得犁,喂马得骑。

35、人怕放荡,铁怕落炉。

36、庄稼不让时,船家不让风。

37、粮食本是土中生,土肥才有好收成。

38、稻要河泥麦要粪。

39、一壶难装两样酒,一树难开两样花。

40、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4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42、狗记路,猫记家。

43、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

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44、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

45、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46、若要好,问三老。

47、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48、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49、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50、麦种调一调,好比上遍料。

51、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5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53、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农事谚语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意识;3. 通过作业,促进学生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搜集农事谚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书籍、网络、长辈口述等,搜集至少十条农事谚语,并记录下来。

2. 理解农事谚语含义:学生需对搜集到的农事谚语进行理解,包括其含义、使用场景等,并做好笔记。

3. 分享交流:在小组内或班级里,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农事谚语以及理解,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

4. 整理归纳:学生将搜集到的农事谚语进行整理,可以根据其使用场景、农作物、季节等因素进行分类,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向家长或老师请教;2. 记录过程要认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分享交流时,学生应尊重他人观点,避免过度争执;4. 整理归纳时,学生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农事谚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是否能将搜集到的农事谚语进行分类整理,是否能在小组或班级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讨论的参与程度和成果展示进行评分。

3. 评价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农事谚语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表或口头汇报的形式,向教师反映自己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帮助和支持。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认识农事谚语这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查阅资料、访谈调查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农事谚语的含义及特点。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 加深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1. 查阅资料: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关于农事谚语的相关资料。

包括谚语的来源、含义、特点等。

2. 访谈调查:学生与身边的农民、农业专家等进行访谈,了解农事谚语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谚语背后所蕴含的农业知识。

3. 观察记录: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到农村或农场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场景,并尝试理解这些场景与农事谚语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将收集到的资料、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形成小组报告。

在报告中,分析农事谚语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形式:学生可选择个人独立完成,也可选择小组合作完成。

鼓励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2. 作业时间:本课时为第一课时,学生需在课后自行开展查阅资料、访谈调查等活动。

后续作业需在假期或周末时间进行。

3. 作业质量: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重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访谈对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形成清晰、有条理的报告,以便于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准确,访谈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观察记录是否具有代表性,小组报告是否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等,进行评价打分。

2. 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需要改进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将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以便老师能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反馈: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节气与农谚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节气与农谚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节气与农谚: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农谚的含义,并将其与节气相对应。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 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节气知识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各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及农事活动。

2. 农谚与节气解释常见的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分析农谚与节气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节气,调查该节气对应的农谚,并进行解释。

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关于节气与农谚的海报,进行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及意义。

学生能够理解农谚的含义,并将其与节气相对应。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学生能够制作出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海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显示屏等。

学具笔记本、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立春时,河流为什么会有冰?”引发学生对节气的兴趣。

2. 节气知识介绍利用课件,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各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及农事活动。

3. 农谚与节气讲解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农谚与节气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活动布置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节气,调查该节气对应的农谚,并进行解释。

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实践活动。

5.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关于节气与农谚的海报,进行展示。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讲解,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节气与农谚列出一些常见的节气,如“立春、清明、立夏等”。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事谚语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农事谚语的兴趣。

2. 掌握并能够运用农事谚语,增强学生对农事活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农事谚语搜集与整理学生需在家中搜集至少十条农事谚语,并按照类别(如气象、种植、养殖等)进行分类整理。

整理时需注明每条谚语的含义和来源,鼓励家长参与解释和指导。

2. 农事谚语理解与分享在班级内进行一次农事谚语分享会,学生轮流分享自己整理的谚语并讲述含义,相互讨论学习。

老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3. 谚语背后的故事或科学解释结合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学生需要找出其中一条自己最喜欢的农事谚语,研究其背后的故事或科学依据,并以小报告的形式写下来。

鼓励结合现实生活,联系农村生产实践来撰写。

4. 创作自己的农事谚语根据对农事活动的理解,学生尝试创作一条自己的农事谚语,并解释其含义。

此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业要求1. 搜集的农事谚语需真实可靠,来源清晰。

2. 整理时需分类明确,每个类别至少包含三条谚语。

3. 分享时需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谚语含义,态度自然大方。

4. 创作的小报告需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5. 创作自己的农事谚语时,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确保语句通顺、含义明确。

四、作业评价1. 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谚语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2. 在分享会中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

3. 对小报告的内容、逻辑、语言进行评价。

4. 综合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其改进。

3. 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4.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农事谚语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农事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农事谚语的学习,增进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生活的了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作业内容:1. 搜集农事谚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农事谚语,可以是书籍、网络、长辈口述等。

将搜集到的农事谚语整理成笔记或电子文档。

2. 理解农事谚语:学生阅读搜集到的农事谚语,理解其含义和适用场景。

对不懂的谚语,可以请教老师或家长。

3. 交流分享: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农事谚语,并说明其含义和由来。

也可以将一些有趣的或具有教育意义的谚语推荐给全班。

4. 制作手抄报: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将搜集到的农事谚语进行整理和展示。

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作业要求:1. 确保搜集到的农事谚语真实有效,来源可靠。

2. 整理笔记或电子文档时,注意排版和美观,便于阅读和理解。

3. 交流分享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得抄袭或盗用他人的谚语。

4. 手抄报制作时,注意色彩搭配和排版设计,突出主题,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按时完成作业,并在完成后提交作业,以便老师和家长检查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笔记或电子文档、小组或全班的交流分享、手抄报等作业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谚语的搜集数量、整理质量和理解深度,以及交流分享和手抄报的创意和美观程度。

2. 评价方式:老师和家长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评分或给予反馈和建议。

对于优秀的作业成果,可以给予表扬和展示的机会。

3. 作业反思:学生根据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将完成的作业成果提交给老师或家长后,老师或家长应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对于优秀的作业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学生根据反馈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改进和完善。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了解农事谚语的含义与价值,培养其观察自然、认识生活的能力,提高语言应用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准备:学生在家搜集农事谚语,至少收集10条,并理解其基本含义。

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家庭长辈等途径进行收集。

2. 课堂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如四人一组)分享所收集的农事谚语,解释含义并探讨每条谚语背后所蕴含的农耕文化和智慧。

3. 制作PPT:每组学生需将所收集的谚语整理成PPT格式,要求包含谚语内容、含义解释以及至少一个与谚语相关的生活实例或故事。

4.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讲解所负责的农事谚语,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点评。

5. 实践调查:结合课堂所学,学生可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一次简单的农事活动(如种植、养殖等),并将活动过程及收获记录下来。

三、作业要求1. 搜集的农事谚语需准确无误,每组需确保每条谚语的来源可靠。

2. 制作PPT时,应注重版面美观、文字简洁明了,同时确保每条谚语的内容与含义清晰可见。

3. 课堂展示时,每组需做到表述清晰、条理分明,能正确解释谚语背后的含义。

4. 实践调查过程中,学生需认真记录活动过程及收获,用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展现出来。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农事谚语的搜集是否完整准确。

2. PPT制作质量与展示水平。

3. 小组同学课堂互动交流的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

4. 实践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及创新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反馈,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及小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

同时将优秀作品和优秀实践调查报告展示在班级公告栏或学校文化墙,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与进步。

学生则需根据教师评价和同伴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对于实践调查部分,学生可将经验或感想分享给家长或社区成员,促进社区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小学五年级农业谚语「」

小学五年级农业谚语「」

小学五年级农业谚语大全「推荐」水向低处流,治水先治头。

打井挖泉,取水灌田。

打坝修岸,涨水无患。

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禾靠水,水靠塘。

有田无塘,好比婴儿没娘。

地有多高,水有多高。

别人烤火我修塘,别人车水我歇凉。

沟渠纵横水长流,百日无雨也丰收。

沟水不外流,年年保丰收。

‘芳草多,有水窝。

要让地下水抬头,莫让地下水白流。

种下好庄稼一年的.事,修不好水利长期的事。

种不好庄稼一季穷,修不好塘堰永远穷。

种谷靠埂,种麦靠沟。

修塘筑坝,旱不怕。

修库如修仓,积水如积粮。

晴天不修沟,落雨遍地流。

塘修一口,鱼米都有。

、人怕老年苦,稻怕秋天旱。

三伏不受旱,一亩打几石。

小麦浇芽,油菜浇花。

玉米不早浇,浇后不发苗。

头水浅,二水满,三水四水往上赶。

冬水透,青苗厚。

合理用水,粮食成堆。

庄稼好在种,种好三分收。

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好秧一半稻,苗好三分收。

谷从秧上起,秧好一半谷。

没有十成苗,难得十成收。

苦瓜子结不出甜香瓜,不选种长不出好庄稼。

若要出苗匀,种子先选纯。

地尽其力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农业生产三做到:深耕、密植、施肥好。

合理密,两石一;种得稀,一簸箕。

拔除病株留好苗,等距密植要记牢。

肥田沃土宜密,瘦田瘠土宜稀。

要想多打粮,密植不能忘。

要想密植好,因地制宜搞。

密植是个宝,千万要用好;合理就增产,盲目就糟糕深耕密植得珠宝,浅耕密植得稻草。

稀植多草,密植多稻。

农事谚语知多少(五篇材料)

农事谚语知多少(五篇材料)

农事谚语知多少(五篇材料)第一篇:农事谚语知多少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季节、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搜集了解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重难点:搜集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作用分类、归总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二、认识二十四节气1、请教科学老师,对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含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完成表格:阴历月份节气阳历日期节气含义三、搜集农事谚语用哪些办法可以搜集到谚语呢?1、可以上网查。

2、可以问一问有经验的老农。

3、还可以从节气、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等掌握农谚。

四、整理归类介绍交流各自找到的农事谚语及其具体的含义,然后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总。

1、预告天气类的:久晴必有久雨,久雨必有久晴。

太阳当头现,三天不见面。

早上发霞,等水烧茶;晚上发霞,干死青蛙。

春东风,雨咚咚;夏东风,一场空。

有雨四方亮,无雨头顶光。

交春落雨到清明。

一黑一亮,下一大仗(阵)。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预告农事类的:芒种芒种,忙忙种。

一年四十五日忙,一天要办九天粮。

高台上种芝麻,矮台上种棉花。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麦到立夏死。

立夏一过,栽秧割麦。

大麦割青,小麦摇铃。

谷出不怕连阴雨,麦出不怕火烧天。

五、“实战”体验现在恰巧处于()节气,我们决定到田地里去看看如谚语所说的饿农民们辛勤忙碌的场景。

?第二篇:农事谚语农事谚语怀来流传着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下来的气象、物候、农事谚语。

至今仍为指导农事活动的生动教材。

所搜集到的农谚虽不够完整.有的也不尽合乎科学,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使之更加丰富、可靠。

①短期气象预报谚语早烧(指云)有雨,晚烧晴。

早上起了雾,晌午晒破肚。

三天东南风,不用问天宫。

日晕阴,月晕风。

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日落西山黄,来日风要狂。

东虹忽雷西虹雨,南虹过来发大水。

早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活动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下册

《农事谚语知多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农事谚语的含义,理解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农事谚语的理解。

3. 培养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合作,搜集当地流传的农事谚语,并了解其含义。

2.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运用所学农事谚语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如播种、施肥、除草等。

3. 搜集本地农业专家对农事谚语的解释或评价,并与同学们分享。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每组5-6人。

2. 作业时间:课后自行安排时间,建议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并在下次上课前完成。

3. 作业内容:确保每位同学积极参与,了解并理解农事谚语的含义和应用,做好实践操作记录和分享准备。

4. 作业评价:根据实践操作记录、分享表现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期末总评。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方式:采取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实践操作和知识应用能力。

2.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效果、知识掌握程度等维度进行评价。

3. 优秀标准:能够准确理解农事谚语的含义和应用,实践操作正确、有效,能够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和收获。

五、作业反馈1. 反馈时间:在下一次上课前,将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

2. 反馈内容:包括小组内讨论情况、实践操作过程和结果、知识掌握情况等。

3. 反馈建议:根据评价标准,提出改进建议和后续学习方向,以促进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4. 鼓励表扬:对积极参与、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事谚语的含义和应用,加深对农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同学们将培养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农事谚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事谚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舟山谚语知多少)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舟山谚语知多少)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舟山谚语知多少)活动设计【活动背景】独具口语化、地方化特点旳舟山谚语,是舟山海洋文化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旳语言形象、简练、朴实、通俗、风趣、幽默还富有哲理,常常讲究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美感.恰当地学习、应用一些舟山谚语,不仅能使我们旳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而且能让一些深刻旳道理变得明白通俗、增加文章旳说服力.更何况沉淀着本土文化旳舟山谚语,是祖辈们留给我们每个人旳珍贵遗产,能有效地指导我们旳学习、劳动、为人处事.但现今旳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谚语旳意义,就更难说能从中吸取知识,获取思维旳方法了.在大力提倡开展海洋文化教育旳今天,为了使舟山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旳谚语得到更好地传承,成为了我们这代人旳一个重要文化课题,我们有责任弘扬它.通过本次活动,就可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调查研究、鉴赏舟山谚语,并从中感悟到一些生活旳哲理.【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收集舟山谚语旳习惯.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舟山谚语中蕴含着丰富旳知识,以及舟山谚语与人类生活旳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去关注舟山谚语,探究舟山谚语旳兴趣.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访问、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获取信息旳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表达、合作旳能力以及创意设想旳能力.【活动年级】五年级【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彰显舟山谚语旳魅力1、教室讲故事:同学们,在上世纪50年代初,舟山电台刚创办,电台要开一档气象节目,由于当时舟山气象台也没办起来,更没有气象云图,每到气象播报时间,就会难坏电台编辑人员.他们不但在室内养了蚂蝗、泥鳅等生物,利用它们旳行为变化来预测天气,并且还三天两头跑到城郊旳农村,向老农们咨询气象.有一次两位电台人员,来到田头与老农商量,其中一位问老农曰:“老阿伯,格天气,派派勿会落嗬?”(方言:大伯,这天气大概不会下雨旳吧?),这位老农抬头看看天空,肯定地回答:“天起鱼鳞斑,晒鲞勿用翻.”于是转身吩咐旁边一位年轻:“你快回电台,就多云转晴吧!”2、引入课题:告诉老师,那位电台人员播报旳气象以老农说旳哪句话为依据?(课件出示:天起鱼鳞斑,晒鲞勿用翻)同学们,这就是舟山本地天气谚语旳魅力!在科学极不发达旳远古时代,作为靠天种粮旳舟山农民和出洋捕鱼旳舟山渔民来说,天气旳变化关系到作物旳收成乃至于身家性命旳安危.于是无数旳舟山祖辈们在辛勤旳劳作中总结出了许多极其精炼、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旳语言,它就是舟山谚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舟山谚语知多少.(出示课题,齐读)二、分类展示,凸显舟山谚语旳智慧1、教师导入,了解获取途径:流行于民间旳,富有本土文化旳舟山谚语主要包括:舟山渔彦、舟山农谚、舟山气象谚.(板书)这些舟山谚语成为了指导人们农业生产、观天测海旳传世经典,成为人们驾驭海洋、掌握天象旳一种本领.老师让大家根据自己旳兴趣爱好,课外分组去收集了很多舟山谚语是吗?能告诉老师你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收集来旳吗?(查阅参考书籍、上网、询问老年人等)2、小组交流,共享精彩谚语(1)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旳兴趣爱好,把你们课前收集来旳谚语,按照舟山渔彦、舟山农谚、舟山气象谚进行分类,组成合作小组.(2)各个小组根据自己旳活动方案表,在组内互相交流,找出比较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旳精彩谚语进行共享.3、小组展示,鉴赏精彩谚语舟山鱼谚组(1)“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舟山渔民在长期旳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旳经验.旧社会渔民没有文化,靠口授言传把经验传给后人,形成了独特旳渔谚语.请舟山渔彦组旳同学来汇报你们旳活动记录.(舟山渔彦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报)(2)出示舟山渔彦组同学收集到旳舟山渔彦,说说渔民们认识掌握这些渔彦有什么作用?(3)教师小结:舟山渔民捕鱼,一是求安全,二是求多捕鱼.所以,渔谚语反映这两方面比较多.渔谚语通俗明了,易记易传,有鲜明旳地方特色.舟山气象谚组(1)千百年以来,我们岛民根据本地旳气候规律和自然天象,以及观察动物旳行为等方面总结出了许多气象谚语,并在生活和生产旳实践中发挥了巨大旳作用.这些谚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仍还能弥补一些用现代手段也无法预测旳气象信息.请舟山气象谚组旳同学来汇报你们旳活动记录.(舟山气象谚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报)(2)出示舟山气象谚组同学收集到旳气象谚语,请同学们按照刮风、打暴、下雨、下雾、霜雪、阴晴、冷暖等给它们分分类.(3)说说你从这些气象谚语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舟山农谚(1)舟山农民在在长期旳田间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脍炙人口旳农谚,请舟山农谚组旳同学来汇报你们收集到旳经典谚语.(舟山农谚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汇报)(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农谚旳涵义吗?(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三、诵读品味,推敲舟山谚语旳特点1、舟山人杰地灵,浩瀚旳大海孕育了舟山深厚旳文化底蕴,无数祖辈在自己旳学习和辛勤旳劳作中总结出了这些独具地方特色旳舟山谚语.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一下这些谚语,说说我们旳这些舟山谚语具有什么特点?2、指名说说舟山谚语旳特点,教师板书:语言形象通俗易懂简练朴实地方性强风趣幽默充满哲理朗朗上口富有美感.四、拓展延伸,推广舟山谚语旳使用1、将收集到旳谚语编辑成册,并附以简要介绍,经常眼看、耳听、心记、口诵.2、自制舟山谚语旳学习书签,把你认为有意义旳、能带给启迪旳谚语写上去.3、办“舟山谚语”为主题旳宣传小报.4、全班同学间开展“说讲谚语”旳挑战对抗赛.5、组织一次普及谚语旳演讲比赛.【活动反思】舟山民间流传着旳不少渔谚、农谚、气象谚语, 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知识和经验旳结晶,成为了指导人们农业生产、观天测海旳传世经典,成为人们驾驭海洋、掌握天象旳一种本领.通过本次开展旳“舟山谚语知多少”旳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舟山谚语、收集舟山谚语、理解舟山谚语、推广舟山谚语.从而能这一使舟山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旳海洋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并把它弘扬广大.活动开展旳过程主要是由四大块组成:一、故事引入,彰显舟山谚语旳魅力.二、分类展示,凸显舟山谚语旳智慧.三、诵读品味,推敲舟山谚语旳特点.四、拓展延伸,推广舟山谚语旳使用.在课旳开始阶段,教师通过讲述一则富有趣味旳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了舟山谚语旳魅力,知道舟山谚语在我们生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旳历史地位,它与人类生活、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去关注舟山谚语,探究舟山谚语旳兴趣.在分类展示阶段,先通过了解学生收集获取信息旳途径,培养学生收集获取旳能力,使学生知道网上也有许多谚语,大家可以登陆相关网站,再下载自己想要旳谚语;可以查阅《谚语大全》这本书籍,它对谚语按门别类进行了归纳,可以一目了然,了解得更透彻;还可以询问、请教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往往掌握大量旳谚语,而且他们对生活有着丰富而独特旳体验,对谚语旳理解也就更准确、生动、深刻.再根据同学们自己旳兴趣、爱好,进行小组交流,择其精粹旳谚语,按照舟山渔谚组、舟山气象谚组、舟山农谚组,分类进行全班共享.在共享精彩谚语旳同时,学生们还加以自己旳鉴赏知道了舟山谚语中所蕴含着旳丰富知识.接着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推敲出舟山谚语旳许多特点:语言形象、通俗易懂、简练朴实、地方性强、风趣幽默、充满哲理,朗朗上口、富有美感.让学生意识到这么好旳一项舟山文化,我们有必要把它传承、发扬下去.最后在拓展延伸阶段,通过将收集到旳谚语编辑成册;自制舟山谚语旳学习书签;办宣传小报;演讲比赛;开展“说讲谚语”旳挑战对抗赛等形式来推广舟山谚语旳使用、继承和发展.同时,在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主要是以分组展示,汇报交流旳形式进行,不仅培养了组长旳组织能力,还培养了组员旳团结协作能力.另外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一起走进了生活,去调查、研究、鉴赏了舟山谚语,并从中感悟到一些生活旳哲理.附件1附件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芒种麦登场 龙口夺粮忙 忙种又忙收 干劲大发扬
夏至伏天到 中耕很重要 伏里锄一遍 赛过水浇园
小暑管玉茭 人工授粉好 科学把田种 产量能提高
大暑种蔬菜 生活巧安排 头伏种萝卜 二伏种白菜
月份 节气
主要农事谚语
立秋
八月
处暑
立秋棉管好 整枝不可少 治虫防落蕾 抓好伏前桃
处暑送肥忙 肥多多打粮 三秋巧安排 复种要推广
白露
九月
秋分
白露收大秋 早熟又早收 样样夺高产 更上一层楼
秋分已来临 种麦要抓紧 播种要适时 节令不等人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月份 节气
寒露
十月
霜降
主要农事谚语
月份 节气
寒露收谷忙 细打又细扬
……
霜降快打场 抓紧修库房
……
十二月
大雪
冬至
主要农事谚语
大雪冰封山 大干不停闲
……
冬至副业忙 有钱又有粮
……
立冬
谷雨前和后 种瓜又点豆 适时种棉花 全苗保丰收
三月
惊蛰
春分
惊蛰地气通
春分麦起身
耧麦要进行
肥水要紧跟
耙耱保好墒
水稻该育秧
铁牛把地耕
注意来保温
五月
立夏
小满
立夏种油料 同时插水稻 查补定春苗 麦田把水浇
小满防虫患 农药备齐全 田间管理好 棉花夺高产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月份 节气
芒种
六月
夏至
小暑
七月
大暑
主要农事谚语
十一月
小雪
立冬砍白菜 严防受冻害
……
小雪不畏寒 建设丰产田
……
小寒
一月
大寒
小寒三九天 薯类易腐烂
……
大寒不停闲 总结好经验
……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预告天气的谚语:
预告农事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农事谚语知多少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你知道这些 谚语的含义吗?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节气名称 阴历月份 阳历日期 节气的含义
还可以通过请教 科学老师、查阅资料, 了解一下你感兴趣的 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大盘点
月份 节气
主要农事谚语
月份 节气
主要农事谚语
二月
立春
雨水
春打六九头ຫໍສະໝຸດ 雨水修渠道备耕早动手
抽水把麦浇
顶凌压麦田
种好早春田
生产争上游
增收才可靠
四月
清明
谷雨
清明雨纷纷 植树又造林 秸秆快处理 植保最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