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2.1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生命第1课生物与非生物-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 实验二:观察动物的行为第2课生物的多样性-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二:观察昆虫的特征2.2 第二单元物质世界第3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实验一:观察溶解现象- 实验二:观察化学反应第4课物质的分类- 实验一:观察溶液与悬浊液的区别- 实验二:观察固体与液体的性质2.3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结构- 实验一:制作地球仪- 实验二:观察地形的特征第6课天气与气候- 实验一:观察气象站的设备- 实验二:制作天气图表2.4 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第7课简单机械- 实验一:制作杠杆- 实验二:探究滑轮的原理第8课电器与生活- 实验一:制作小型电路- 实验二:观察电器的工作原理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问题解答等,全面评价学生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5.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教学课件:PPT、实验视频、图片资源等- 参考书籍:自然科学实验教材、相关科普书籍等6. 教学安排每个单元安排2-3课时,每课时40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 教学建议-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操作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拟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拟。

实验结论: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黄昏的气温。

实验结论: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3. 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实验目的: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

实验器材: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制作风向标:(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2、实验操作: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实验结论: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4.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5.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7. 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一个小水杯•一张纸巾•水•一只笔实验步骤:1.将水杯装满水。

2.把纸巾放在水面上,观察纸巾的情况。

3.用笔轻轻地放在纸巾上方,观察笔在纸巾上的情况。

4.将笔慢慢压下去,观察笔在纸巾上的情况。

5.反复进行第3、4步,直到笔沉入水杯底部。

实验结果:1.在第2步中,我们可以看到纸巾浮在水面上。

2.在第3步中,我们可以看到笔在纸巾上漂浮着,没有沉入水中。

3.在第4步中,我们可以看到笔在纸巾上产生了下沉的趋势。

4.在第5步中,我们可以看到笔沉入了水杯底部。

实验分析:1.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2.在第2步中,纸巾浮在水面上是因为纸巾比水轻,所以它受到了向上的浮力。

3.在第3步中,笔在纸巾上漂浮着是因为笔的重量和纸巾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它保持在水面上。

4.在第4步中,当我们向下压笔时,笔的重量超过了纸巾受到的浮力,所以笔开始下沉。

5.在第5步中,笔完全沉入水中是因为笔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所以它沉入了水杯底部。

实验结论:在液体中,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当物体的重量小于液体对它的浮力时,它会浮在液体上;当物体的重量等于液体对它的浮力时,它会保持在液体表面;当物体的重量大于液体对它的浮力时,它会下沉到液体底部。

实验拓展:1.可以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观察它们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有什么不同。

2.可以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对物体浮力的影响。

3.可以尝试在不同深度的液体中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有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水溅出或者纸巾破裂。

2.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原理,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实验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全册)

声音单元实验报告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步骤: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

(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实验四:固体能否传播声音?(1)实验材料:大水槽、音叉(带橡胶锤)、水。

(2)实验步骤:①将水槽中装入约3/4的清水。

教科版科学三、四年级部分实验操作

教科版科学三、四年级部分实验操作

实验记录单
用量筒测量的结果 1号瓶中的水 2号瓶中的水 3号瓶中的水
测量结果
在使用量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
①量筒必须放稳。 ②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 出液体的体积数。 ③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④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 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1、加入食盐的方法:等溶解完了第一份再放第二份, 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 2、若加入一份食盐,不能在水中充分溶解,那么这 一份不计入最后结果计算中。 3、最后要求大家把杯中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 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4、做好记录。
实验十:新鲜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较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 什么不同。 2、实验材料:水槽1个、集气瓶3个(分别标有ABC)、毛玻璃片 3片、橡胶管、水、装有新鲜的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呼吸多次 空气的塑料口袋、火柴。 3、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器材。 ②做好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③用橡胶管连接气体和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这三种气体。 ④用燃烧的火柴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内,根据火柴火焰燃烧时间 判断瓶内氧气含量情况。 ⑤填写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⑥整理好实验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一 现象二 现象三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杯子里有空气,只有让杯子里的空 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
①杯子要保持干燥,纸巾要塞入杯 底,防止掉下来。 ②一定要选择干燥的纸巾。 ③杯子压入水中要保证竖直压入, 不能倾斜。 ④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实验三: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的变化。
实验九: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实验目的:实验探究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2、实验材料: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天平、小匙、食盐、 记录单。 3、实验步骤: ①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②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将一份食盐(每份2克)加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溶解后, 再加入第三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④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计算出克数。 ⑤整理好实验器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3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一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材料:塑料袋、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将塑料袋展开,罩在酒精灯上方,点燃酒精灯。

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二:纸蛇实验•实验材料: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

•实验过程: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把纸蛇挂在支架上。

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

14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压缩空气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实验过程:、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

等压不住时松手,观察现象。

反复重复、步骤。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现象。

•实验材料:气球。

•实验过程:将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

16 瓶吞鸡蛋的秘密瓶“吞”鸡蛋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材料: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实验过程:、将鸡蛋壳剥掉。

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1、实验的目的(1)学习能源的形成原理,知道机械能和化学能的变化;(2)学习用把手转动齿轮,使假齿轮转动的机械实验;(3)学习用火花机发生变化产生电能的实验;(4)学习用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化学能的实验。

2、实验准备(1)机械能实验:34号齿轮、35号轮托轴、36号齿轮、力学装置、扭簧;(2)电能实验:4根金属针、火花机;(3)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低压电阻灯。

3、实验原理(1)机械能实验:将34号齿轮、35号轮托轴、36号齿轮按指定位置安装到力学装置上,即可将转动的34号齿轮能传给36号齿轮,使假齿轮36号转动。

(2)电能实验:将4根金属针安装在火花机中,点火时发生电化学变化,产生电能;(3)化学能实验:将叶片发电机的叶片放入砂轮上,砂轮转速增加时,叶片发电机也会发生变化,产生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

4、实验步骤:(1)机械能实验:将34号齿轮安装在力学装置上,手拉动轴35号使扭簧卷收,使36号齿轮发生运动;(2)电能实验:将4根金属针安装在火花机,用打火机打火,使发生电化学变化;(3)化学能实验:将叶片发电机安装在长方体框架上,将砂轮放在框架上,给砂轮加上动力,使叶片发电机产生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产生照明。

5、实验结果(1)机械能实验:当手转动轮托35号时,36号会跟着转动;(2)电能实验:用火花机点火,发生变化留下电花,产生电能;(3)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

6、结论机械能实验:手拉动轴35号使扭簧卷收,使36号齿轮发生转动,即可将转动的34号齿轮能传给36号齿轮;电能实验:当点火发生变化后能留下电花,说明火花机产生了电能;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最终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从而证明了机械能、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转换原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四年级上册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完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求

(完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求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求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器材:温度计规范操作要点:(1 )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 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2 、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 根、硬纸板1 张、带橡皮铅笔1 支、剪刀、大头针1 枚规范操作要点: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 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5、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3 、实验内容:做雨量器测降水量。

实验材料:直筒的透明杯1 个、喷壶或(洗澡喷头)、纸条1 张、直尺1 把规范操作要点:1 、在直筒的透明杯子外面贴上一张纸条,并在上面画好刻度,纸条0 刻度对齐杯底。

2、站直身子用喷壶对准杯子喷水,模拟降雨。

3、降水5 分钟后,看看降了多少毫米的"雨" 。

4、对照降水等级表,判断降水等级。

链接: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的指导: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 、每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1 、倒 100 毫升水,舀一平勺食盐倒在杯里 (用尺子刮平)。

4 、实验内容: 溶解实验 (比较食盐、糖、高锰2 、用玻璃棒搅拌,先慢后快,便于观察。

酸钾、小苏打、洗净的沙等在水中的状态)3 、边观察边记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要点班级姓名学号一、气温的测量(一)实验材料:温度计、温度填充图(二)实验要点:1、手持温度计上端。

2、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记录温度。

5、整理实验器材。

二、制作风向标(一)实验材料: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等(二)实验要点:1、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板纸做个箭头和箭翼,分别插入缝隙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整理实验器材。

三、观察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状态;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一)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杯、盛有水的水槽、食盐、面粉、沙、筷子、搅拌棒、滤纸、漏斗、烧杯、方座支架(二)实验要点:1、把食盐、面粉、沙加入水中,并观察。

2、用玻棒搅拌,搅拌时尽量不碰到杯子内壁和底部,轻轻搅拌一段时间。

3、静置后观察。

4、用过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5、观察并得出结论过滤纸上留下了面粉和沙子,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子在水中不溶解。

6、整理实验器材。

四、观察描述高锰酸钾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实验材料: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筷子、高锰酸钾、药匙、食盐、面粉、沙(二)实验要点:1、把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分别加入水中,并观察。

2、用玻棒搅拌,搅拌时尽量不碰到杯子内壁和底部,轻轻搅拌一段时间。

3、静置后观察并得出结论食盐:颗粒看不见,均匀分布在水中,溶解了。

面粉、沙:能看见颗粒,没有溶解。

高锰酸钾:像烟花一样扩散在水中,慢慢看不见颗粒,最终变成了紫色的溶液,溶解了。

4、整理实验器材。

五、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实验材料:烧杯、胶水、洗发液、筷子、小匙、醋、酒精、食用油、试管等(二)实验要点:1、把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观察。

2、用玻璃棒搅拌,搅拌时尽量不碰到杯子内壁和底部,轻轻搅拌一段时间。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主题:水的分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组成成分,掌握分离纯净水的方法和过程。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滴管、细棒、酒精灯、蒸馏水、盐。

实验过程:
1.取一只玻璃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加入一勺盐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3.将酒精灯烧红,把火焰调至适中大小。

4.将玻璃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5.观察杯中液体,当液体蒸发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水蒸气。

6.使用滴管将水蒸气集中起来,并通过细棒引导水蒸气在其他物体上凝结,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和氧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而在具体的实验中,我们加入盐可以增加水的热蒸发度,使我们成功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水的组成成分,并掌握了分离水的方法和过程。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更加地关注水的重要性,更加地珍惜水资源。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共9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实验器材:雨量器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1]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1]

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认识空气有重量的性质。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胶带、水槽、水、干抹布;空饮料瓶、气球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一团卫生会紧塞在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底;2、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3、慢慢竖直提起杯子,并把杯口和外壁上的水用抹布擦干;4、慢慢取出杯底的纸团,纸团会湿吗?注意事项:1、纸团应该塞紧在杯底,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必要的话可以用胶带固定一下。

2、实验过程中杯子始终都是倒立杯口朝下,并保持竖直。

方法二:1、将气球皮放进一个空饮料瓶中,用力吹,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结果:方法一:纸团。

方法二:气球。

实验结论: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认识空气虽然很轻但是重量。

实验材料: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胶带、针实验过程:1、将两只空气充的同样多的气球分别用细线绑在细木棍的两端;2、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其左右平衡;3、用针在其中一只气球口附近扎几个小眼,使气球慢慢漏气。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3实验目的:认识空气具有。

实验材料:1、气球2、扇子(书)实验过程:1、让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气球口,有什么感觉?2、用扇子或书在自己的脸旁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1、用手压一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2、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活塞,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1、塑料袋;2、注射器。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压缩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塑料袋装满空气,扎紧口;2、用手压,再用力压一压,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方法二:1、拉注射器活塞,装满一管空气,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动活塞,直到推不动为止,松开推活塞的手,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结果:方法一:。

四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

四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

四年级科学上实验操作4、实验题目:天平、秒表、温度计的使用实验材料:天平、秒表、温度计实验目的:明确天平、秒表、温度计在实验中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过程及现象:工具一:天平1、测量开始前,必须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然后才开始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若将平衡螺母左右移至尽头天平仍不得平衡,则应检查:①天平托盘位置是否放错(应将“1”号载物盘放置左方,“2”号载物盘放置右方);②天平刀口是否确实正落在刀槽中;③指针及活动部分有无摩擦阻碍,尤其是刀槽必须清除尘垢。

2、称量物必须放在纸上称量,对潮湿及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

3、左盘放称量物,右盆放砝码。

砝码用镊子夹,不能用手拿,加砝码的顺序从大到小,大小砝码同时使用时要将大砝码放在盘中间,小砝码放在外围,最后移动游码。

4、使用完毕,砝码放回砝码盒,并将天平复原。

5、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几种,分别为0.1g、0.2g、0.5g、1g、2g、5g,称重前要大概估计重物的重量,所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秤量,以免损坏梁架及影响感量。

工具二:秒表首先介绍秒表的操作:秒表最上端的按钮用来开启和止动秒表。

用大拇指控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注意:使用这类秒表一定要完成这一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计时。

这类表不能在按停后又重新开动秒表连续计时。

) 2、读数:所测时间超过半分钟时,半分钟的整数部分由分针读出,不足半分钟的部分由秒表读出,总时间为两针之数之和。

3、使用完毕要将秒表归零放好。

工具三:温度计小学科学四年级时用的温度计主要是水温计,测量水温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看清水温计上每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以便读数迅速、准确。

使用水温计的方法是:用手指捏住水温计上部,小心地将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等液柱上升或下降停止后,温度计不要撤离水中,眼睛视线与液柱的凸面最高处或凹面最低处平齐时读数。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声音的变化与物体属性的关系实验材料:钢尺、直角梯形木板或纸板、木棒、橡皮筋、塑料瓶、吸管、气球、橡皮泥、格尺、小刀、铅笔方法和步骤:实验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尺子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尺子是怎样振动的。

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对比,尺子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4.重复做上面实验3次~4次,体会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准确描述。

观察到的现象: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轻轻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

实验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1.准备一把钢尺、记录单。

2.先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

3.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进行实验,尽量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钢尺。

4.做好记录,画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柱状图。

观察到的现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震动就越慢,发出的声音也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震动就越快,发出的声音也就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时,音高分别为高、较高、较低、低。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实验三:制作我的小乐器(弹拨类)1.在木板一侧边缘上用格尺等距离画出3个点,然后用小刀在这三个点上削个小槽。

2.把3个橡皮筋分别通过小槽套在木板上。

3.在直角的一侧把小木棒穿过橡皮筋放在木板上,小木棒和直角腰平行。

4.弹奏,看看它是否能发出有规律、高低不同的声音。

调整和校对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实验步骤】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像高锰酸钾这样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为避免化学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勺子。

要适量,几粒即可,这样效果最好。

3、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

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

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

三、P12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一)搅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

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用热水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观察到: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三)研碎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

观察到: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

结论: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说明】1、本课是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以来,第一次引导他们自行设计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好相同和不同材料,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

2、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会使物体溶解得更快。

改进:可以用高锰酸钾颗粒或方糖代替冰糖,1到2粒,不能太多,太多会影响观察。

净化水的实验:沉淀(第7课:水里有什么)【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泥水、药匙。

【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

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的快,水清澈透明。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注意事项】加入明矾的量课前教师要试验好,按同一标准分发给各小组。

净化水的实验:过滤【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经过沉淀待过滤的水和干净的水【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2次成4层,打开,使其一边3层,一边1层,成漏斗形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干净水浸湿,并用手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角),下端轻轻抵在3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缘。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注意事项】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

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

规范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成45度角;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避免滤液溅起来。

四、P20第9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四、P28第11课植物的叶(二)【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五、P30第12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六、P34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

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

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

【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说明】1、规范使用酒精灯。

2、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1)感觉: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

(2)看: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升。

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

3、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

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近一点,再远一点)。

这样对比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

改进:选用小盘,里面放充足的酒精、棉花,这样产生的热量多,袋子上升的效果明显。

袋子的选择要注意轻的、薄的,长条形的大袋子效果明显。

七、P36第14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实验器材】注射器(或打气筒)、橡皮。

【实验步骤】1、将注射器(或打气筒)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或打气筒)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或打气筒)的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说明】手压活塞,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

改进:1用塑料袋装半袋空气,扎住口,这时袋内空气几乎没有弹性。

用手从袋口往里撸,压缩空气,袋子会鼓起来,用手摁一下,明显感觉有弹性。

2、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让学生在拍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得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二)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器材】气球、曲别针、透明板、塑料线、小车。

【实验步骤】1、把曲别针做成一金属环,粘贴在气球上方。

2、让金属环穿过拉直的塑料线,把线拉平。

3、将气球吹起松手,看现象。

【实验现象】气球吹起松手,会在铁丝上飞行。

【实验说明】此实验还可以这样做:把气球吹足气,固定在小车上,松手看现象:看到小车会运动。

【实验结论】气球内部的气体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叫反冲。

实验提示:1让学生把手放到气球口部感觉空气向哪个方向跑。

2用小一点的气球,不用吹的很大,气球向反方向跑的效果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