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实验题1.请依据《摩擦力》的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题目: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假设: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小木块、木板面、砂纸面、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如图)①首先,把弹簧测力计指针( )。
②把木块平放在水平的( )用( )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读出此时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
③把砂纸平铺在桌子上,把木块放在水平的( )上,用( )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记入表格,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记录:(请计算出两种接触面的平均摩擦力)接触面摩擦力/N平均摩擦力/N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木板面 3 4 5 ________砂纸面 6 8 7 ________(2)通过实验,我能得出结论:________。
(3)摩擦力在生活中很常见,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请分别举一个例子: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坏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保持不变的是:物体本身和接触面的大小。
改变的是:___________。
实验记录:接触面摩擦力/N第1次第2次第3次桌面毛巾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摩擦力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答: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摩擦力。
为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亮和同学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接触面摩擦力/N平均值/N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课桌上拖动 1.6 1.8 1.7 1.7在细砂纸上拖动 1.9 2.0 2.1 2.0在粗砂纸上拖动 2.2 2.4 2.3 2.33.这个实验是探究什么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专项练习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专项练习题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1.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实验器材:天平、不同物体。
3. 实验步骤:-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
- 将不同物体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子上。
- 等待天平平衡后,读取显示器上的数值并记录下来。
- 将该物体从天平上取下,换成另一个物体,重复上述操作。
- 思考:哪个物体的质量更大?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2. 实验器材:水壶、水。
3. 实验步骤:- 将水壶加满水。
- 将水壶放在火炉上。
- 观察水烧热后,是否会冒出水汽。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 思考:水的沸腾温度是多少?实验三:探究水的凝固过程1. 实验目的: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2. 实验器材:盛水、冰块。
3. 实验步骤:- 将盛水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 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 观察水温降低时的变化。
- 将冰块放入水中。
- 观察水的变化。
- 思考:水的凝固是怎么发生的?实验四:比较物体的热传导性能1. 实验目的:比较物体的热传导性能。
2. 实验器材:不同材质物体、烧杯、温度计。
3. 实验步骤:-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分别放入烧杯中。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 观察不同物体的变化。
- 思考:哪种物体的热传导性能更好?以上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专项练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题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
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题
本文档将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练题。
以下是一些实验题目和相关问题,供学生练和思考:
实验一:水的凝固和融化
1.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2.实验材料:冰块、盐、温水。
3.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在盐中,观察冰的变化。
问题:
冰在加入盐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时候会撒盐在路上?
实验二:物体的沉浮
1.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实验材料:塑料球、铁块、木块、水。
3.实验步骤:将不同物体依次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起来。
问题:
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会沉下去?
为什么船能浮在水上?
实验三:光的传播
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2.实验材料:手电筒、纸片。
3.实验步骤: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点亮手电筒并将纸片放在光线前方,观察纸片上的光斑。
问题:
光是如何传播的?
为什么纸片上会出现光斑?
请根据以上题目和问题进行练,并记录你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有助于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供。
祝你成功!
以上是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题,共计800字以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8题;共95分)1.为了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屠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如下图。
(1)研究“温度对糖丸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时,我们应该选择()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2)在上述三个杯子中,分别放入10克糖丸,溶解得最慢的是()A.①号B.②号C.③号(3)糖丸在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面最甜B.水底最甜C.各个地方一样甜(4)下列装置能将溶解在水中的糖分快速分离出来的是()A. B. C.(5)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实验过程中,万一遇到酒精洒到外面燃烧,我们可以________。
2.“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我的问题:________ (2)实验材料:________(3)实验步骤:(请给实验步骤排序)()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先取大约40克食盐一份,再把它平均分为10小份。
()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记录加入食盐的份数()通过计算,得出总共溶解的食盐的量。
()在烧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________克食盐。
3.观察分析。
面对不知名的岩石或矿物你怎样去认识它?(至少写出三个步骤)4.气象站测得余姚12月7日和12月14日的天气数据记录情况。
12月7日和12月14日气温记录表;12月7日和12月14日气温变化柱状图(1)将12月7日的气温变化柱状图补充完整。
(2)根据气温变化柱状图将气温记录表补充完整。
(3)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4)12月7日的降水量为5毫米和12月14日的降水量为11毫米,共中可能下雪的是()。
A.12月7日B.12月14日C.两天都没有下雪5.出发前几天,小奇还查看了接下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下图是天气预报屏幕截图:(1)根据气预报,1月1日的天气是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 一、整理和分析题: 1.根据下表中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试题一、整理和分析题:1.根据下表中记录的气温数据回答问题。
据是什么?我推测上午10时的气温大约是:()我的推测依据是:()2.下图是小明所画的某个星期的日最高气温柱形统计图,请你做出分析:这一周的最高气温为(),发生在星期();一周平均气温为(),其中星期()的气温明显偏离平均气温。
这一周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二、实验及记录。
1.观察记录高锰酸钾溶解前后的变化和水的变化(也可以画图)23.怎样做“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实验?”请选择其中一种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的主题:(2)我准备的材料:(3)研究的方法:4.把面粉、食盐、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后成为面粉、食盐和水的混合物。
(1)我们有办法把面粉从混合液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2)我们有办法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吗?请把办法写在下面。
(还可以画图来表示)5.图中的桌子上有一大盆水,还有两个小铃铛。
请在这样的材料条件下,设计一个说明气体、液体、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
(1)我的“气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2)我的“液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3)我的“固体能传播声音”的实验——6.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我的实验方案研究的问题: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变化时,音高会发生变化吗?我的假设: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音高越()。
我的理由: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短,尺子的振动越(),音高就越()。
实验材料:()厘米长的尺子、()等。
实验设想:(1)试一试尺子在哪个长度范围内能振动发声。
(2)要使尺子振动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我选择()种不同的长度,分别是()。
(3)我把音高分为()。
(4)同一种长度的实验,我打算做()次。
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你能举个例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吗?(1)我需要的材料:(2)我研究的方法:(3)我得出的结论:三、简答题1.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2.说沙子没在水里溶解,是因为我们观察到什么?3.溶解在水里的食盐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如果不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食盐呢?4.说说使用酒精灯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题及解答题

第一单元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4、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5、制造“电路检测器”的方法,以及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见科学书第9页;6、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0页;7、接线盒的检测及预测,见科学书第17页。
8、熟悉实物图和电路图。
9、如果灯泡没有亮,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原因?你将准备怎样去检测?你又是如何去解决?(3种以上)答: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电线断了、开关松了、连接点接触不良等。
11、冬天,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飞扬,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答: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两者摩擦,梳子会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它们靠近时会互相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飞扬。
?12、把下面的图用两种方法连接:小灯泡一定要连接2个连接点13、用一些导线、一节电池可以使两个小灯泡发光。
请用简图画出两种使两个小灯泡发光的接法。
14、聪明的你能让几个小灯泡亮起来?小组合作动手,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说你们的方法。
15、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第一张图中的灯泡比第二张图中的灯泡亮。
16、根据左边的图在右边的框中画出简单电路图。
17、两节电池在同一电路里,哪种连接方法灯泡更亮,为什么?第二单元1、能够指出油菜花的各部分的名称。
2、能够指出花的各部分名称。
3、能够指出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名称。
4、能够指出种子内部结构各部分名称。
5、能够指出鸡蛋的各部分名称。
6、研究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见科学书第33页。
7、研究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实验,见科学书第32页。
8、你知道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各有哪些?(各举四各例子)9、鸡老鼠产卵繁殖的动物鲫鱼大象产小动物的动物猫10、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你知道有哪些吗?请举例说明。
??弹力传播??? 油菜、凤仙花、大豆???? 种子小而圆,有果荚。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题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题
及答案
实验一:测量小球的重量
实验记录题
1. 小球的重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
实验答案
1. 不同的小球重量有所不同,需要通过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单位是克。
实验二:测量天平的灵敏度
实验记录题
1. 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置若干相同重量的砝码之后,天平显示的数值是多少?_____________
2. 在天平两端分别放置若干相同重量的砝码之后,再在砝码上方各叠放一张纸片,天平是否还能够正确地显示出砝码的重量?_____________
实验答案
1. 天平显示的数值应该是砝码的重量的两倍。
比如,如果砝码重10克,那么天平应该显示的数值就是20。
2. 在砝码上方叠加纸片后,天平不能正确显示出砝码的重量。
这是因为纸片增加了天平的阻力,使得天平不能够正确地检测出砝码的质量。
实验三:测量水的密度
实验记录题
1. 你在实验中得到的水的密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
实验答案
1. 不同的水体密度有所不同,需要通过使用比重计等工具进行测量得出密度值。
在实验中可能得到的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
实验四:测量同一物体的不同面的网格数
实验记录题
1. 你测量的物体是什么?_____________
2. 物体不同面的网格数有何差别?_____________
实验答案
1. 物体可以是石头、书本等硬物体,同时还需要使用网格纸和铅笔进行标记和计数。
2. 不同面的网格数量可能存在一定差别,这是由于物体的形状和在网格纸上的倾斜度不同所致。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科学实验(十个)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碟子白纸、花生、酒精灯、瘦肉。
实验过程:1、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实验结论: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花生内含有脂肪;瘦肉内含有蛋白质、二、实验名称: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过程:实验一(搅拌能加快物体的溶解)1、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水。
2、将同样多的食盐分别同时倒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加热能加快物体的溶解)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
2、将同样多的食盐分别同时倒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1、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的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倒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三、设计实验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绳子实验过程: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将其移至阳光下放置15—20分钟。
实验现象:在塑料袋内壁上会看到水珠出现,这说明水是从叶的气孔排出来的,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四、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材料: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
实验过程: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一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实验题1、水温的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烧杯、水槽、温度计实验步骤:把一杯热水放入冷水槽中,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中和冷水槽中的温度。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热水慢慢变冷;水槽里冷水慢慢变温。
实验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杯子的形状大小会随温度发生变化的实验(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两个杯子、热水、冰水实验步骤:1、把两个别再叠放一起,倒入上面的杯子,过一会拉一拉。
2、再将冷水倒入上面的杯子,过一会拉一拉。
实验现象:倒入热水的两个杯子拉不开,杯子受热形状胀大;倒入冷水的两个杯子很容易拉开,杯子遇冷形状缩小。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气球的大小随空气冷热发生变化的实验(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两个气球、两个烧瓶、两个水槽实验步骤:1、在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将烧瓶放入热水中。
2、将套气球的烧瓶放入冷水中。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烧瓶上的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烧瓶上的气球收缩了。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4、蜡快加热试验。
实验材料:一小块蜡、细铁丝、金属盒、蜡烛、试管夹实验步骤:将蜡切成小块并放入金属盒中,放在烛火上加热。
实验现象:蜡块受热变成液态的蜡油,再加热蜡烛冒烟。
实验结论:蜡块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最后变成气态。
5、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
实验材料:黑色纸筒、小风车、温度计实验步骤:在无风的室外,将一个底部有洞的黑色纸筒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再把小风车放在纸筒上方,观察小风车是否转动。
并用温度计测量纸筒内外空气的温度。
实验现象:小风车转动。
纸筒内温度低,纸筒外温度高。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6、模拟下雨实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板、冰块、水。
实验步骤:在盛了水的水槽上盖上一块玻璃,并在玻璃上放几块冰块。
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
实验现象:玻璃板上的冰块下面聚集了很多小水滴,慢慢滴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受热蒸发,遇冷变成小水滴落下来。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做小吊车一、实验题目:做小吊车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小吊车三、实验器材:纸盒、木板、生物、、重物、线、剪刀、胶水、锥子、小刀。
四、操作步骤:1、用小刀把木板裁成长15cm,宽3cm的木板条一块,长5cm,宽3cm 的木板条两块,边长6cm的正方形木板一块。
2、把裁好的材料按图组装成一个小吊车模型。
3、分别拉或放线,看看小吊车车臂是怎样升降的。
2、记忆游戏一、实验题目:记忆游戏二、实验要求:记忆游戏01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橡皮、笔、文具盒、风车、塑料盖等。
四、操作步骤:1、在桌上摆放所有物品。
2、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各个物体的位置。
3、转过身,由另一个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4、再转回来,看看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3、玩滚轮一、实验题目:玩滚轮二、实验要求:玩滚轮三、实验器材:剪刀、泡沫塑料板、胶、胶水、长30cm的小木棒、小盘、线、重物、线轴。
四、操作步骤:1、用泡沫塑料板剪两个圆轮片。
2、把线轴用胶水固定在圆轮片中央。
3、将一根木轴插入线轴中央,再把一根拴有小盘的丝线,固定在木轴的一端。
4、往小盘内放进重物,放开手,滚轮运动起来。
4、制作地球模型一、实验题目:制作地球模型二、实验要求:制作地球模型三、实验器材:旧报纸、一个旧皮球、颜料和颜料刷、一张世界地图、粘土、胶水。
四、操作步骤: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胶水贴在皮球上,至少要贴3层。
3、用粘土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5、观测一天中影子方向和温度的变化5实验题目:影子方向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使学生知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光照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实验器材:螺丝帽、铅笔、白纸、手电筒。
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把铅笔一端插在螺丝帽中,使铅笔能直立在螺丝帽中。
3 在桌面铺一张白纸,把插有铅笔的螺丝帽放在纸的中央。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题

实验题:1.实验名称:运动小车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猜想:运动小车的能量跟小车质量有关,质量越大,能量越大。
实验设计:让相同速度、不同质量的小车撞击木块,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比较小车能量的大小。
实验操作:(1)让小车从斜坡滑下撞击木块,记录木块移动的距离。
(2)保持小车起始高度、木块摆动的位置不变。
每次在小车上增加一个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记录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
结论:运动小车的能量跟小车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能量越大。
2.实验名称:空气能传播声音吗?猜想: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实验方案:(1)将一个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听一听声音。
(2)再用抽气筒慢慢地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仔细聆听闹钟声音的变化。
(3)取下抽气筒,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比较闹钟的声音又有怎样的变化?实验现象:把小闹钟放在玻璃罩中,对玻璃罩抽气,声音的变化是声音越来越小,最终消失。
取下抽气筒,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闹钟声音的变化是声音逐渐变大,最终恢复正常。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
3.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能使灯泡发光的物体可以导电,不能使灯泡发光的物体极不易导电。
金属钥匙、曲别针等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木头梳子、塑料直尺等极不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4.实验名称: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声音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实验方法: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手拨动钢板尺。
实验现象:用力大,尺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小,尺子振动幅度也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结论:声音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弱,声音越弱。
5.实验名称: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法:取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
套在塑料尺上,用铅笔将两端支起。
拨动橡皮筋,辨别音调高低,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步骤专项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步骤专项练习1. 实验名称:酸碱指示剂验酸碱实验材料:- 酸碱指示剂(如甲基红、兰红等)- 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试管- 滴管实验步骤:1. 取一只试管,将酸碱指示剂倒入试管中。
2.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盐酸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3. 记录溶液变化的颜色和观察结果。
4. 清洗试管,将酸碱指示剂倒出。
5. 取一只新的试管,将酸碱指示剂倒入试管中。
6. 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7. 记录溶液变化的颜色和观察结果。
2. 实验名称: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与斜面高度的关系实验材料:- 小球- 斜面- 尺子或测量长度的工具实验步骤:1. 将斜面倾斜一定角度。
2. 放置小球在斜面顶端,让小球滚动下来。
3. 使用尺子或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
4. 将斜面角度调整,重复步骤2和步骤3。
5. 记录不同斜面角度下小球滚动的距离。
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球滚动距离与斜面高度的关系。
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确保斜面的表面光滑。
- 实验前要保证小球和斜面的初始位置相同。
3.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点测量实验材料:- 水- 温度计- 带刻度的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带刻度的中。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的指针完全浸泡在水中。
3. 加热水,同时观察温度计的指针。
4. 当温度计的指针开始上升,且不再上升时,记录此时的温度。
5. 这个温度即为水的沸腾点。
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小心避免烫伤。
- 加热时需要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步骤专项练习的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操作时要遵循实验安全知识和相关规定。
四年级科学观察与实验练习题

四年级科学观察与实验练习题观察题一:鱼缸内的水观察:打开鱼缸盖,观察鱼缸内的水。
实验步骤:1. 打开鱼缸盖,仔细观察鱼缸内的水;2. 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以及是否有杂质;3. 使用试纸测试水的酸碱性,记录结果;4. 注意观察并记录水中是否有气泡或浑浊现象。
实验结果:1. 水的颜色是透明的;2. 水是无色的,没有杂质;3. 试纸测试显示水是中性的,即pH值为7;4. 没有观察到气泡或浑浊现象。
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鱼缸内的水是透明、无色、中性的,没有杂质和气泡。
这种水对于鱼儿的生存是比较适合的。
观察题二: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所见到的现象。
实验步骤:1. 播种:在土壤中播种一颗植物种子;2. 给予适当的光照和水分;3.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4. 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开花结实。
实验结果:1. 第一天播种后,土壤湿润;2. 第三天,植物的幼苗开始从土壤中露出;3. 第五天,植物的茎变长,叶子逐渐展开;4. 第七天,植物的茎和叶子继续生长,出现新的小叶子;5. 第十天,植物开始开花;6. 第十五天,植物的果实开始形成。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从幼苗到茎、叶的生长,然后开花结实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适当的光照和水分,同时也受到土壤的影响。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并爱护植物。
观察题三:材料的磁性观察:观察不同材料的磁性,并记录结果。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材料,例如:钉子、纸夹、塑料夹等;2. 将每种材料分别与磁铁接触并观察;3. 观察是否有吸附、吸引等现象;4. 记录每种材料的磁性属性。
实验结果:1. 钉子被磁铁吸附住,可以用磁铁吸引和移动;2. 纸夹和塑料夹不被磁铁吸附,无吸引和移动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磁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钉子属于磁性材料,具有吸引和移动的特性;而纸夹和塑料夹不属于磁性材料,没有被磁铁吸附的特性。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1.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1将杯子倒立压入水中,杯中纸团会湿吗?(杯中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现象:杯中的纸团不会湿(瓶子里的气球吹的不大)。
实验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
○2实验项目及问题:充气气球平衡吊在小棍上,刺破一只气球后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不平衡,有空气的一端下沉。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
○3实验项目及问题:对着脸松开气球,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有气吹到脸上
实验结论:空气会流动
○4实验项目及问题:用手压气垫,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松开手后气垫有恢复原状。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考核实验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考核实验题一.用温度计测量气温1.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通常白天的最高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测量气温时,手不能触碰温度计,以免影响到温度计的准确测量。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
等温度计稳定后再读数。
二.水的溶解实验实验器材:水槽1个,若干食盐、面粉、沙子,烧杯3个,搅拌棒、小匙。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充分搅拌;2.取一小匙沙子,放入第二个盛有同样多水的烧杯内,充分搅拌;3.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第三个盛有同样多水的烧杯内,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猜想:食盐和面粉都溶解在水中了。
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完成表格。
在水中的物质食盐慢慢溶解沙子沉在水底面粉变成的颗粒大小看不见了是否沉淀是否溶解实验结论:食盐和面粉溶解在了水中。
因为它们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并且不能自行沉淀。
三、过滤食盐、沙、面粉与水的混合物1.实验器材:滤纸,漏斗,烧杯,玻璃棒。
2.实验步骤:1)折叠滤纸;2)组装实验装置: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3)分别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3.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过滤前后滤纸上的变化液体的变化食盐与水的混合物沙与水的混合物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结论: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四.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器材:固体高锰酸钾,小匙,水槽,玻璃棒,烧杯。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高锰酸钾固体颗粒放入盛有水的烧杯内,观察现象并记录;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现象并记录;3.充分搅拌后观察并记录。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格: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五.研究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1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步骤: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2.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大约30毫升水;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到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其中一杯水。
四年级科学实验题

四年级科学实验多星小学孙美芬一、实验题目: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很多,要逐一验证,首先找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的快慢可能与蒸发面积、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所以,本实验要分三次完成。
实验一:蒸发的快慢是否与蒸发面积有关?实验要求: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盘子、烧杯、水。
实验过程:1、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盘子中倒入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
4分2、观察水的变化。
6分实验现象、结论: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大盘子里的水干了,而小盘子里还有水,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有关,蒸发面积大水蒸发的快,蒸发面积小水蒸发的慢。
实验二:蒸发的快慢是否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实验材料:两块同样的手绢、烧杯、水。
实验目的: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实验过程:1、把两块相同的手绢浸湿,散开,一块晒在屋里有阳光的地方,一块晒在屋里的背阴处。
4分2、观察手绢的变化。
6分实验现象、结论: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阳光下的手绢干了,而在背阴处的手绢没干,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高水蒸发的快,温度低水蒸发的慢。
实验三:蒸发的快慢是否与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实验材料:一块湿抹布、一把扇子。
实验目的: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速度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实验过程:1、用湿抹布在黑板上涂两个相同大小的圆圈。
3分2、用扇子在其中的一个圆圈上扇风。
3分3、观察圆圈的变化。
4分实验现象、结论:过一会儿发现用扇子扇风的圆圈干了,而没用扇子扇的圆圈还是湿的,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空气流动的速度快水蒸发的快,空气流动的速度慢水蒸发的慢。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蒸发面积、温度的高低和空气流动的速度。
二、实验题目:水蒸气凝结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清楚凝结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水、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或蜡烛、火柴、试管夹、废物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1、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
实验过程:
(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
(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
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2、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
实验过程:
(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2)、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六分钟实验结论: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4、设计实验研究雨的成因
实验名称:雨的成因
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水
实验过程:
(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
(2)、把玻璃片放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
5、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的科学实践
6、设计实验研究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名称: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
实验过程:
(1)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架上,下部浸在热水中。
(2)、每隔两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当时的水温。
总结降温规律。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先快后慢
1、我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的方法有4 种。
主要的做法:揉、搓、吹、弹击、抖动保鲜袋。
揉、搓、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来回抖动保鲜袋。
7、写出制作“土电话”的方法,并分析它是怎样传声的?(6分)答:制作材料: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
制作过程:(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
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8、通过玩弹橡皮筋活动,我对“弦”的音调高低的认识。
(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
(2)、弹变短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
(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弹粗橡皮筋时音调低,弹细橡皮筋时音调高。
9、生活中,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音?(至少举出三例)
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10、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2)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3)在里面装上有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等。
11、让我们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
实验过程: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并将它们按照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
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
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13、计实验研究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
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铅笔
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面八方)。
14、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制作其它乐器)
制作材料:大小一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
制作过程:
(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调试音高。
(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
(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
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一件小器“水琴”。
15、利用科学方法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滴管
实验过程:
(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变蓝了。
(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
实验结论:土豆中含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
16、用漏斗、软塑料管等材料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
实验过程:(1)、用漏斗代替口腔,软塑料管代替食道,塑料膜代替胃,长筒袜代替肠。
(2)、把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
(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代替)用手挤食物在肠内前进,最后从肛门排出。
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