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合集下载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2.1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生命第1课生物与非生物-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 实验二:观察动物的行为第2课生物的多样性-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二:观察昆虫的特征2.2 第二单元物质世界第3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实验一:观察溶解现象- 实验二:观察化学反应第4课物质的分类- 实验一:观察溶液与悬浊液的区别- 实验二:观察固体与液体的性质2.3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结构- 实验一:制作地球仪- 实验二:观察地形的特征第6课天气与气候- 实验一:观察气象站的设备- 实验二:制作天气图表2.4 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第7课简单机械- 实验一:制作杠杆- 实验二:探究滑轮的原理第8课电器与生活- 实验一:制作小型电路- 实验二:观察电器的工作原理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问题解答等,全面评价学生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5.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教学课件:PPT、实验视频、图片资源等- 参考书籍:自然科学实验教材、相关科普书籍等6. 教学安排每个单元安排2-3课时,每课时40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 教学建议-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四年级上册书科学里面的实验

四年级上册书科学里面的实验

四年级上册书科学里面的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的实验包括但不限于:
1. 空气的性质:例如“空气占据空间”实验,需要水槽、玻璃杯、白纸;“空气有重量”实验,需要两个气球、细棒、线。

还有关于热空气与冷空气的实验,如“热空气上升”实验,需要纸蛇、线;“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实验,需要四个集气瓶、冷热水、香。

此外,还有制作热气球的实验,以及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2. 食物的成分:例如淀粉的检测实验,需要塑料盒、一块馒头、一块土豆、碘酒、滴管。

通过在馒头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馒头的颜色变化;将土豆切开,在土豆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土豆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是土豆、馒头遇到碘酒都变成了蓝色,实验结论是土豆、馒头中含有淀粉。

3. 脂肪的检测:需要一张白纸、食用油、一粒花生、一小块肥肉、干净的水、棉签。

实验步骤是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抹在白纸上,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再用肥肉、花生挤压,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清水、食用油的痕迹比较。

实验现象是肥肉、花生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相同,与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实验结论是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实验内容建议查阅科学课本或者咨询科学老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四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科学四年级上册1、第二课《我们的营养》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第四课《水变咸了》食盐的溶解。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3、第五课《怎样回快溶解》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检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米饭、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馒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二。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器材: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

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三。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分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变化。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过程: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接下来,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最后,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变为水蒸气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首先,将玻璃瓶倒置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点燃一支蜡烛,等待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接下来,将火柴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并立即将瓶口紧密地盖住。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消耗殆尽,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这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维持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玻璃。

实验过程:首先,将白纸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照射在白纸上。

接下来,将半透明玻璃放置在光线传播路径上。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光线经过半透明玻璃后,改变了传播方向。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体的阻挡和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这说明光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铃铛、细绳、木板。

实验过程:首先,将细绳系在铃铛上,并将其悬挂在空中。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科学实验(十个)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碟子白纸、花生、酒精灯、瘦肉。

实验过程:1、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实验结论: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花生内含有脂肪;瘦肉内含有蛋白质、二、实验名称: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过程:实验一(搅拌能加快物体的溶解)1、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水。

2、将同样多的食盐分别同时倒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加热能加快物体的溶解)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

2、将同样多的食盐分别同时倒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1、在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的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倒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三、设计实验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绳子实验过程: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将其移至阳光下放置15—20分钟。

实验现象:在塑料袋内壁上会看到水珠出现,这说明水是从叶的气孔排出来的,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四、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材料: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

实验过程: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一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显微镜用玻片、镊子、滴管、清水。

实验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切片,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观察其他植物细胞的切片,巩固观察技巧和知识理解。

二、实验二:研究物体的运动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小车、轨道、重物、秒表、尺子。

实验步骤:1、在轨道上放置小车,将重物放在小车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使用秒表记录小车行驶的时间,用尺子测量小车行驶的距离。

3、分析实验数据,探究重物质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三:探究温度对物体溶解速度的影响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物体溶解速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食盐、搅拌器、滴管、烧杯。

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食盐。

2、使用搅拌器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溶液,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分析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一、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显微镜用玻片、镊子、滴管、清水。

实验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切片,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观察其他植物细胞的切片,巩固观察技巧和知识理解。

四年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上册科学实验在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中,学生们将会参与一系列有趣而具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他们将能够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以下是一些精彩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1. 颜料混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将尝试将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混合,以探索颜色的混合原理。

首先,将红、黄和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滴在不同的玻璃杯中。

然后,让学生们逐渐混合这些颜料,观察和记录它们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能够发现颜料混合的原理,理解原色和混合色的概念。

2. 水的沸腾实验这个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们理解水的沸腾过程以及沸腾的原理。

首先,老师将在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加热。

学生们可以仔细观察水的变化,包括起初的水面平静、随后的气泡产生和水的剧烈沸腾等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能够了解水的沸点和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3. 风力推动物体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们理解风力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们将制作简易的风车,并将其放置在有风的地方。

他们可以观察风车在风的作用下的旋转情况,并比较不同风速对风车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加深对风力的理解,并探索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水中植物的观察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们了解水中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植物对水的吸收作用。

学生们可以将水仙花或其他水中植物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它们的生长和根系的扩展情况。

同时,学生们可以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或添加色素水来观察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理解植物对水的吸收作用,以及水质和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倾斜平面上物体滑动实验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们探索倾斜平面上物体滑动的原理和规律。

学生们可以在倾斜平面上放置不同形状和重量的物体,并观察它们的滑动情况。

通过改变倾斜度和物体的重量,学生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和记录物体滑动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将能够理解重力和倾斜平面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的一些例子。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新教材上册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器材:鱼、鱼缸、水。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已的发现。

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鱼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鱼的呼吸实验器材:鱼、鱼缸、水、滴管、食用色素(或青菜汁)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论:鱼是利用鳃进行呼吸的,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烧杯、水温计、水。

实验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手来触摸一下,估测并说出哪杯水热。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1号烧杯水中,,观察并读出水温计的示数。

3.将水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2号烧杯水中,观察并读出水温计的示数。

4.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实验结论: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

(注意:正确使用水温计,水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读数时不能把水温度计拿出来读。

)实验四实验名称: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红墨水、水槽、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平底烧瓶(或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1.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

2.把红墨水(或其它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平底烧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胶塞塞紧瓶口,并把平底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平底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 1.放入热水中时,玻璃管内的液柱上升。

2.放入冷水中时,玻璃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方案一实验器材:水槽两个(或大烧杯两个)、气球、热水、冷水、平底烧瓶(锥形瓶)。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物体的浮沉材料:一个橡皮泥球、一个杯子、一杯水步骤:1. 将橡皮泥球放入杯子中。

2. 观察橡皮泥球在杯子中的状态。

3. 倒入一杯水,观察橡皮泥球的变化。

4. 结论:橡皮泥球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溶解物体材料:一小碗温水、一小碗盐、一小碗糖、勺子步骤:1. 将一小勺盐加入温水中,搅拌直到溶解。

2. 将一小勺糖加入温水中,搅拌直到溶解。

3. 对比盐水和糖水的味道。

4. 结论:盐和糖都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它们的味道和性质不同。

实验三:水的沸腾点材料:一杯水、一个锅、火源步骤:1. 将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源上加热。

3. 观察水的表面,当水沸腾时停止加热。

4. 结论:水的沸腾点是100摄氏度。

实验四:光的传播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个手电筒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个小圆圈。

2. 将白纸贴在玻璃杯上。

3. 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在玻璃杯的一侧。

4. 观察在玻璃杯内能否看到从白纸上透过的小圆圈。

5. 结论:光不能传播到玻璃杯的内部。

实验五:植物的光合作用材料:一株植物、太阳光步骤:1. 将植物放在充足的阳光下。

2.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3. 结论:植物可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实验六:物体的密度材料:两个橙子、一个玻璃杯、水步骤:1. 将一个橙子放入玻璃杯中,观察是否浸没在水中。

2. 将另一个橙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观察是否浸没在水中。

3. 结论:物体的密度大于水时会浮起,小于水时会沉入水中。

实验七:空气的膨胀材料:一个塑料瓶、一根长颈漏斗步骤:1. 将长颈漏斗插入瓶口。

2. 用手掌捂住瓶底,观察长颈漏斗内的变化。

3. 结论: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向上推动长颈漏斗。

实验八: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几根金属钉步骤:1. 将金属钉放在磁铁附近。

2. 观察金属钉是否被磁铁吸引。

3. 结论:磁铁具有吸引金属物质的特性。

实验九:声音的传播材料:一个空纸卷筒、一个小铃铛步骤:1. 将小铃铛放入纸卷筒内。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四年级上册(11个)●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如绿豆、向日葵等)、水、尺子、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花盆中装入适量的土壤。

2、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适量浇水,使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4、每天定时观察并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日期|植物高度(厘米)|生长情况描述||||||第一天|0|种子刚刚种下,没有明显变化。

||第二天|0|仍未发芽。

||第三天|05|有几颗种子开始发芽,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第四天|12|芽苗继续生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第五天|20|叶子增多,茎干变粗。

||第六天|28|植株生长明显,更加健壮。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发芽并逐渐长大。

实验二:溶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材料:食盐、白糖、沙子、食用油、水、玻璃杯、搅拌棒、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四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并观察。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搅拌后观察。

5、向第四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后观察。

实验记录:|物质|是否溶解|溶解速度||||||食盐|是|较快||白糖|是|较快||沙子|否|不溶解||食用油|否|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玻璃罩、抽气泵、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将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泵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抽气情况|声音大小|||||未抽气|清晰响亮||抽气中|逐渐变小||抽完气|几乎听不到|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水江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多个

水江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多个

实验一:冰和水的温度变化
目的:观察冰和水之间的温度变化,并探讨冰的融化过程。

材料:冰块,水杯,温度计,计时器。

步骤:
1.准备冰块并称量其质量。

2.在水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将冰块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

4.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5.当冰完全融化之后,停止计时并记录下总共用时。

6.分析数据并写出实验报告。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冰和水接触时,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直到冰完全融化为止。

开始时,水的温度快速下降,然后逐渐减缓,最后温度稳定在0℃左右直到冰完全融化。

冰的融化时间与冰的质量成正比,较大质量的冰块融化时间较长。

结论:冰的融化过程中会吸收水的热量,导致水的温度下降。

较大质量的冰块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融化。

四年级科学实验及原理的全过程

四年级科学实验及原理的全过程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做小吊车一、实验题目:做小吊车二、实验要求:制作一个小吊车三、实验器材:纸盒、木板、生物、、重物、线、剪刀、胶水、锥子、小刀。

四、操作步骤:1、用小刀把木板裁成长15cm,宽3cm的木板条一块,长5cm,宽3cm的木板条两块,边长6cm的正方形木板一块。

2、把裁好的材料按图组装成一个小吊车模型。

3、分别拉或放线,看看小吊车车臂是怎样升降的。

2、记忆游戏一、实验题目:记忆游戏二、实验要求:记忆游戏01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橡皮、笔、文具盒、风车、塑料盖等。

四、操作步骤:1、在桌上摆放所有物品。

2、在10秒钟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各个物体的位置。

3、转过身,由另一个同学迅速改变桌上物体原来的位置。

4、再转回来,看看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

3、玩滚轮一、实验题目:玩滚轮二、实验要求:玩滚轮三、实验器材:剪刀、泡沫塑料板、胶、胶水、长30cm的小木棒、小盘、线、重物、线轴。

四、操作步骤:1、用泡沫塑料板剪两个圆轮片。

2、把线轴用胶水固定在圆轮片中央。

3、将一根木轴插入线轴中央,再把一根拴有小盘的丝线,固定在木轴的一端。

4、往小盘内放进重物,放开手,滚轮运动起来。

4、制作地球模型一、实验题目:制作地球模型二、实验要求:制作地球模型三、实验器材:旧报纸、一个旧皮球、颜料和颜料刷、一张世界地图、粘土、胶水。

四、操作步骤: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胶水贴在皮球上,至少要贴3层。

3、用粘土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5、观测一天中影子方向和温度的变化5实验题目:影子方向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使学生知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光照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实验器材:螺丝帽、铅笔、白纸、手电筒。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把铅笔一端插在螺丝帽中,使铅笔能直立在螺丝帽中。

3在桌面铺一张白纸,把插有铅笔的螺丝帽放在纸的中央。

4、用手电筒光分别从前、后、左、右方向照射铅笔,观察铅笔在纸上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观察,看到食盐不见了。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观察发现了面粉在水里形成面浆,把它放一会儿,有沉淀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3.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说明食盐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沙和面粉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食盐溶解在水中,面粉和沙没有溶解,面粉形成面浆,静置后有沉淀,沙在水中形成沙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沉淀。

什么是溶解?答:溶解就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它是(紫黑色固体小颗粒)。

不能用手直接取,要用(小匙)来取。

4.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药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看到极少数溶解,其它沉入水底,水开始变紫。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看到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水变成紫色,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变成均匀分布的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第一单元天气一、实验内容: 测量室内外的温度1.实验器材: 温度计2.标准操作要点:〔1〕手拿温度计上端( 拇指、食指和中指) 。

(2) 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 2-3 分钟) 。

(3) 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防止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3.操作的建议:(1) 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 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 3) 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 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防止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4、补充: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正确的方法是: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二、实验内容: 制作风向标测风向1、实验器材: 吸管 1 根、硬纸板 1 张、带橡皮铅笔 1 支、剪刀、大头针 1 枚2、标准操作要点:〔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8 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5〕确定好方向( 可借助指南针) ,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3、注意点:〔1〕到空旷的场地上测风向。

〔2〕指南针的正确使用 : 方向的测定可借助指南针,指南针平方, 待指针静止时, 轻轻转动指南针盒, 使磁针的南北两极和盒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一致, 这时指针盒上标明的方位就与实际方向相对应。

指南针务必要远离以以下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防止磁针发生错乱: 指南针应离铁丝网 10 米,高压线 55 米,汽车和飞机 20 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 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第一单元天气`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器材:温度计规范操作要点:(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

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

(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

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

不要见水。

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规范操作要点: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5、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注意点:1、到空旷的场地上测风向。

2、指南针的正确使用:方向的测定可借助指南针,指南针平方,待指针静止时,轻轻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两极和盒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一致,这时指针盒上标明的方位就于实际方向相对应。

指南针务必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米,高压线55米,汽车和飞机20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米。

3、实验内容:做雨量器测降水量。

实验材料:直筒的透明杯1个、喷壶或(洗澡喷头)、纸条1张、直尺1把规范操作要点:1、在直筒的透明杯子外面贴上一张纸条,并在上面画好刻度,纸条0刻度对齐杯底。

2、站直身子用喷壶对准杯子喷水,模拟降雨。

3、降水5分钟后,看看降了多少毫米的"雨"。

4、对照降水等级表,判断降水等级。

注意点:1、纸条0刻度对齐杯底。

2、读数时,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雨量器的刻度数。

链接: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的指导:1、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级。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第二单元溶解溶解这单元涉及到11个实验,基本上每堂课都涉及到两个,如果给归类一下的话,都包含在溶解、过滤、加热分离这三个实验。

这三个实验的操作要求比较严谨,其中的注意点也不少。

教参P43单元的第一课的三维目标有一条就是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内容:溶解实验实验材料:玻璃棒烧杯勺子溶解物质(食盐、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洗净的沙等)规范操作要点:1、第一步:静观。

把溶解的物质放入水中,静观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尤其是高锰酸钾,它在水中逐渐分散这过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过程。

)2、第二步:搅拌。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注意到溶液是否均匀,是否变成肉眼无法看见的物质颗粒。

因此搅拌时要先慢后快,这样便于观察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第三步:静候。

物质的溶解有快慢,溶解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看起来一下子溶解不了不要急于下判断,过一会还会继续溶解。

注意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和粉笔末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高锰酸钾的取放要规范。

取时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上,取时用药勺,不能用手直接拿,没药勺可以用纸槽。

3、勺子的使用:像高锰酸钾这样的化学物品,不能用手拿,要用小勺拿取。

为了避免起化学反应,在实验中一般选用药勺,尽量避免用金属勺子。

4、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

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

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因为化学实验对溶液的要求很高,轻微的碰触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在没有玻璃棒的情况下可以用筷子代替食盐溶解实验,但如果是搅拌浓盐酸或腐蚀性强的液体不能用筷子代替。

2、实验内容: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实验材料:1杯100毫升的水、1根玻璃棒、1袋食盐、1把勺子规范操作要点:1、倒100毫升水,舀一平勺食盐倒在杯里(用尺子刮平)。

2、用玻璃棒搅拌,先慢后快,便于观察。

3、边观察边记录。

4、食盐全部溶解后,再倒一平勺食盐,用筷子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记录加入食盐的量(份数):总勺数减去一勺。

5、用天平称称出一勺几克实验,算出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注意:1、实验使用的盐选择细盐或粉盐比较好。

2、有时为节约课堂时间,可以把100毫升的水减半到50毫升,刚开始放盐可以两勺一次,节约时间。

3、食盐和水不能洒到杯子外面。

4、做好的浓盐水保存下来,可做下次盐水的分离实验。

3、实验内容:过滤实验(过滤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操作,教师要讲解演示并做好示范)实验器材:铁架台三角漏斗烧杯两只玻璃棒1根滤纸规范操作要点:一帖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

“二低”:1、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内。

2、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呈45度角。

3、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可避免食盐溅起来。

注意点: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

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

4、实验内容:加热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少量、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蒸发皿、火柴规范操作要点:1、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10毫升。

(为避免费时和盐飞溅的情况可适当减少为5毫升)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

火柴轻轻甩灭后放至一旁。

3、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避免盐晶体烧焦发黄。

(如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的食盐晶体时即应停止加热,用蒸发皿余热使剩余少量液体蒸。

如果仍继续加热,附着在晶体上的少量水与热蒸发皿接触即爆沸,无水晶体各面受热不均,也会发生飞迸现象)4、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注意点:1、酒精灯的使用: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异端时间内仍然很烫,要注意安全。

3、如果实验器材没有,可以用蜡烛,调羹代替,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

链接:1).在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来给液体加热,在加热固体时可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烧杯不可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2).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有水珠,导致试管加热不均匀,发生爆裂。

3).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很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4).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行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

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1/3,加热时,使试管斜一定角度(45左右),在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试管内的液体如果沸腾的话,会溅出来)。

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接近试管口1/3),手应该持试管夹的长柄部分,以免大拇指将短柄按下,造成试管脱落。

6)特别注意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撤除时也应该由试管底部撤出。

第三单元声音声音这一单元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虽然这单元的科学概念比较抽象,但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再联系生活经验,他们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强。

1、实验内容: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实验器材:四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水、小棒。

实验过程:1、四只杯子分别标上号。

2、依次装上满杯、3/4杯、1/2杯、1/4杯水3、用小棒(金属小棒为佳)从高到低,从低到高敲击杯口,比较音的变化。

注意点:1、如果用的是口小的瓶子,敲击发出的音和广口瓶发出的音高上不一样的。

2、在试管中加水,敲击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是由试管玻璃和水振动产生的。

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发出的“嗡嗡”声是有试管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高→低;低→高。

理由: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2、实验内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器材:米尺棉线尼龙铝箔音叉规范操作要点:1、把每种材料的一端分别与音叉连接。

2、另一个同学在材料另一端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3、物体要绷紧,铝箔比较难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但要使用不同质地的材料。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