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讲稿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PPT课件
捏脊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肌肉,自 下而上捏至大椎穴,有助于改善脾胃 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夜啼穴位治疗
揉百会穴
用中指或拇指轻轻按揉百会穴,有助于缓解夜啼、烦躁等症状。
摩涌泉
用手掌或指腹摩涌泉穴,从足底向小腿方向推,有助于安神、定志,缓解夜啼 等症状。
04 小儿推拿穴位注意事项与 禁忌
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穴位的发展前景
科学研究支持
随着现代医学对小儿推拿穴位研 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 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这将推动 小儿推拿穴位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
国际化发展
小儿推拿穴位正逐渐被国际社会 所认识和接受,其在全球范围内
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小儿推拿穴位可以与现代医学技 术相结合,如穴位注射、穴位贴 敷等,以提高治疗效果,满足更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
实践操作方法
准备工具
准备适量的滑石粉或爽身粉, 用于减少手部与小儿皮肤的摩 擦力。
力度适中
推拿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或 过轻,以小儿舒适为度。
确定穴位
根据小儿的症状和需要,选择 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
推拿手法
采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如揉、 捏、推、按等,对选定的穴位 进行刺激。
时间控制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概览 • 常见小儿疾病与穴位治疗 • 小儿推拿穴位注意事项与禁忌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达到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岁儿童, 对于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 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
用。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

小儿推拿穴位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小儿推拿穴位知识,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事儿呢!你想想看,小小的穴位,就像身体里的小开关,轻轻按一按,就能给孩子带来好多好处。

就好比家里的各种电器开关,按对了,灯就亮了,电视就能看了,多有意思呀!咱先说这个天门穴,在孩子的额头正中间。

给孩子推这个穴位呀,就像是给他们的小脑袋瓜来了一场温柔的按摩。

孩子要是有点不舒服,比如哭闹啦,或者感觉脑袋闷闷的,你就用你的大拇指,轻轻地从下往上推一推。

这感觉就像是给孩子的小脑袋吹了一阵轻柔的风,能让他们舒服不少呢!还有那板门穴,就在孩子的手掌上。

这可是个重要的穴位哟!就好像是孩子手上的一个神奇按钮。

孩子要是胃口不好,不想吃饭,那你就多揉揉板门穴。

揉的时候呀,就想象自己在给这个穴位做一场小小的按摩派对,让它活跃起来,这样孩子的食欲说不定就被你给召唤出来啦!再说说足三里,这个穴位在孩子的小腿上呢。

它就像是孩子身体的能量站,给它按一按,就等于给孩子的身体加加油。

要是孩子容易累,或者身体有点弱弱的,那你就多帮他们按按足三里。

就像给他们的小腿装了一个小马达,让他们活力满满呀!哎呀,这些小儿推拿穴位真的是太神奇啦!咱当家长的可得好好记住它们。

这就好比我们有了一把打开孩子健康之门的钥匙。

我们不用打针吃药,就能让孩子舒舒服服的,多好呀!你说,这么好的东西,咱能不好好利用吗?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穴位,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就像那些小小的星星,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汇聚起来就能照亮整个天空。

咱给孩子推拿穴位,就是在给他们的身体注入温暖和关爱,让他们茁壮成长。

所以呀,朋友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多给孩子推推这些穴位,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长大。

相信我,你一定会看到神奇的效果的!这可不是我在吹牛哦,你试试就知道啦!。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PPT课件

h
22
四、乳根
• 1.位置:两乳头下侧0.2寸 • 2.操作:用中指端或食指端揉 • 3.次数:20-50次 • 4.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5.主治:胸闷,咳嗽,呕吐
h
23
五、中脘
• 1.位置: • 2.操作:用大鱼际揉称揉中脘,用
掌面或4指摩称摩中脘,自喉咙往下 推至中脘称推中脘(胃气以降为顺) • 3.次数:摩5分钟,揉、推100-300 次。
• 2.操作: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揉, 或用拇、食两指提拿或用拇指抹。
• 3.次数: 揉50-100次,提拿3-5次, 抹3-5分钟
• 4.主治:斜颈,项强
h
19
第二节、胸腹部
• 一、天突 • 1.位置: • 2.操作:中指端按揉 • 3.次数:30次 • 4.作用:理气化痰 ,降逆平喘,止呕。 • 5.主治:咳嗽,咯痰,食积,咽痛
惊惕不安
h
7
二、坎宫
• 1.位置:自眉心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 2.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 3.次数: 50-100次 • 4.应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

• 5.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 赤痛。
h
8
三、太阳
• 1.操作:两拇指向前向后直推,称推 太阳,用中指或拇指揉,称揉太阳
• 4.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 和胃、消食导滞
• 5.主治:腹痛、腹胀、食积、便秘、 肠鸣泄泻
• 3.次数: 50-100次
• 4.作用:镇惊安神,通窍
• 5.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衄

h
15
十、耳后高骨
• 1.位置:耳后颞骨乳突处。 • 2.操作:拇指或中指揉 • 3.次数: 30-50次 • 4.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 5.主治:头痛,烦躁不安,惊风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内八卦
位置: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 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 上
操作:运 次数: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应用:善理气机。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陷中。 操作:揉二扇门、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中。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应用: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等。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心经
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清热退心火 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
便短赤、惊风、惊吓
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
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肺经
应用: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 渴、弄舌、惊风、口舌生疮、咳嗽、痰喘、咽 痛等症。
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阴,善清卫分、气分之热,虚、 实热皆可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高热、烦渴、惊风等一切实热证。
小儿推拿常用穴 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
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 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专用 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
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点、线、面形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
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
门”。 次数: 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讲稿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讲稿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讲稿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儿科按摩的具体要点小儿推拿特定穴的特点:1.穴位形态多样:点、线、面2。

经营形式的多样性3。

模糊的穴位定位4。

很难回到经络5、百脉皆汇于两掌一、头面部穴位: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功能:出汗、舒缓面容、镇静、开窍、醒脑。

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太阳:在颞部,眉尖和外眦之间,大约1个水平手指向后。

功效:清热消肿,止痛通络。

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迎祥:在鼻翼的外缘,在其旁边的鼻唇沟中打开0.5英寸。

功能:疏通鼻孔,排除风害。

鼻通:攒竹穴沿鼻翼两旁至迎香穴,线状穴。

作用:通利鼻窍二、上肢穴位: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偏锋桡侧缘成一直线)作用:健脾胃,补气血。

肝经:食指最后一节的肋骨表面。

作用: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心经:中指末端的肋骨表面。

功能:清心泻火。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功能:补肺经可补肺气;清肺经具有清肺热、祛风泻表、化痰止咳的作用。

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

功能:补肾健脑,温补下元。

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功效:清胃经络,可清除中焦湿热,调理胃,减少胃火,消除烦恼,解渴;补胃经可以健脾健胃,助运化。

肾尖:小指的顶端。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大肠:食指的放射状边缘,从食指尖到老虎嘴呈直线。

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

木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

小天心:大鱼和小鱼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压抑。

功效: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八卦: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作用:顺气化痰,平衡阴阳。

胸阳池:手背距风3英寸。

功能:止头痛、排便。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部成直线。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捏大椎 • 次数:揉20-30次
捏至皮肤轻度充血 • 功效:
揉大椎:清热解表 捏大椎:治疗百日咳
风门
• 位置:第二、三胸椎棘突间, 左右各旁开1.5寸。
• 操作:揉风门 • 功效:祛风解表通络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 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食、中二指揉两侧肺俞, 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 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 肩胛骨。
坎宫
•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 操作:
推坎宫 • 次数:30-50次 • 功效:
疏风解表 开窍明目
太阳
• 位置:眉后凹陷处 • 操作:
推太阳 揉太阳 • 次数:30-50次 • 功效: 外感风热 疏风解表 开窍明目 外感风寒
耳后高骨
•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 后缘下陷中
• 操作:揉耳后高骨 • 次数:30-50次 • 功效:疏风解表
操作:用推法。 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直推为补,称补 脾经。用于虚证。
有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脾经。用于实证。 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夹实证。
脾经
脾经的作用
• 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食欲不振。 • 清脾经:清湿热、止呕吐——痢疾,呕吐。 • 但小儿脾胃虚弱,不宜攻伐太过,一般多
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 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
• 功效:
寒痛
伤食痛
拿肚角
气 海、关 元
• 位置: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 • 操作:按或揉,可灸 • 功效:
气海-散寒止痛,引痰下行 关元-培补元气,温肾壮阳
有强壮作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课件
详细描述
宝宝感冒咳嗽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按摩手太阴肺经、手阳明 大肠经等穴位,以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同时,家长需要注意给宝宝保暖,多 喂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案例二:消化不良
总结词
小儿消化不良是常见问题,通过小儿推拿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按摩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穴位,以促进肠胃 蠕动,缓解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家长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和规律,避免过度喂养和强迫进食。
四肢部穴位
曲泽穴
位于肘横纹内侧,主治心悸、 胸闷等。
足三里穴
位于膝眼下三寸,主治腹胀、 腹泻等。
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上三寸,主治痛经、 月经不调等。
阳陵泉穴
位于膝外侧下缘,主治膝关节 疼痛、下肢麻木等。
03
小儿推拿手法介绍
推法
总结词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直线推动穴位,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法。
详细描述
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和力度,避免过 度用力或操作不当对小儿造成伤害。
适应症选择
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拿 穴位和手法,避免盲目操作。
注意事项遵循
在推拿过程中,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 的指导,如有任何不适或疑虑,及时 停止操作并咨询专业人士。
禁忌症
严重疾病
如有高热、急性传染病、皮肤破损等严重疾 病的小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案例三:夜惊夜啼
总结词
夜惊夜啼是小儿常见睡眠问题,通过小儿推拿可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当宝宝出现夜惊夜啼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按摩心经、肝经等穴位,以安神定志, 缓解宝宝的不安情绪。同时,家长需要注意宝宝的睡眠环境和作息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讲课文档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讲课文档
50
第50页,共72页。
第51页,共72页。
总筋
51
(十一)老龙(略) 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
操作:掐老龙,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十二)端正(略)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掐端正,用指甲掐;揉端正,用拇指罗 纹面揉。掐5次,揉50次。 主治:掐端正主治惊风。揉右端正可降逆止 呕,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揉左端正有升提之 功,主治水泻、痢疾等。
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
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掐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
主治:推之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 消化不良等症;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主 治惊风等。
42
第42页,共72页。
四横纹
43
第43页,共72页。
(七)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揉板门(运板门),用拇指端
指指腹从腕部推向肘;大推三关,令患儿屈拇 指医者自拇指桡侧面从患儿拇指外侧端推向肘。 推100—300次
主治:可治疗一切虚寒病证,主治体弱多 病、气血虚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 透、外感风寒等。
55
第55页,共72页。


56
第56页,共72页。
(十五)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 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 秘。
29
第29页,共72页。
第30页,共72页。
七 节 骨
30
(三)龟尾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
之,揉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
31
第31页,共7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小儿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特点:
1、穴位形态多样性:点状、线状、面状
2、操作形式多样性
3、穴位定位模糊
4、归经较难
5、百脉皆汇于两掌
一、头面部穴位:
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

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太阳: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清热消肿,止痛疏络。

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迎香:在鼻翼外缘,旁开0.5寸,鼻唇沟中。

作用:通利鼻窍,疏散风邪。

鼻通:攒竹穴沿鼻翼两旁至迎香穴,线状穴。

作用:通利鼻窍
二、上肢部穴位:
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偏锋桡侧缘成一直线)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

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清心泻火。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补肺经可补益肺气;清肺经可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补肾益脑,温养下元。

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作用: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补胃经可健脾胃,助运化。

肾顶:小指顶端。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大肠: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

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泻,止呕。

小天心:大小鱼际交际处凹陷中。

作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八卦: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
作用:顺气化痰,平衡阴阳。

膊阳池: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作用: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四横纹: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除烦,散瘀结,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

三、胸腹部穴位:
天突: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宣肺平喘,清音止嗽。

挟喉穴: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作用:消炎止痛
膻中: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理气顺气,止咳化痰,开胸散结。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作用:和胃健脾,温中化湿。

腹:腹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璇玑: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作用:调中和胃,理气健脾。

肚角: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作用:止腹痛。

关元:脐下3寸
作用:培补元气,泻浊通淋。

四、下肢部穴位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作用: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和胃健脾,扶正培元。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

作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

作用:和胃健脾,化痰利湿。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健脾利湿,调和肝肾。

涌泉: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的交点上。

作用:滋肾益阴,平肝熄风。

五、腰背部穴位
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退热。

定喘: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作用:止咳定喘。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清热解表,宣肺理气。

心俞: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镇静安神。

肝俞: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利胆解郁。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统血,和胃益气。

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和胃健脾,消食利湿。

肾俞: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益水壮火,明目聪耳。

七节骨: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作用:温阳止泻,泻热通便。

龟尾:尾椎骨端
作用:调理大肠
脊柱: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