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介绍

合集下载

诗人韦应物的个人简介

诗人韦应物的个人简介

诗人韦应物的个人简介韦应物是中国唐代诗人。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韦应物——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生平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

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

《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

”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

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贞元七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

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

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

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

”"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

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

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排行十九。

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安史乱后,失职流落。

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

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员外郎。

三年,出为滁州刺史。

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称“韦江州”。

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

四年,出为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

约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

韦应物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众体兼擅,尤长于五言。

白居易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与元九书》)韦诗题材广泛,而以山水田园诗最著。

后人往往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又将其与陶渊明并称“陶韦”。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言古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刘熙载又将他与元结并提,认为“元、韦两家皆学陶”,而“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艺概•诗概》)。

有《韦苏州集》(又称《韦江州集》)。

【原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1] ,上有黄鹂深树鸣 [2]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

【注释】[1]独怜:唯独喜爱。

生:一作“行”,较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韦苏州《滁州西涧》诗,有手书,刻在太清楼帖中,本作‘独怜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

盖怜幽草而行于涧边,始与性情有关,今集本‘行’作‘生’、‘尚’作‘上’,则与我了无与矣。

其为传刻之讹无疑。

”王安石《初夏即事》之“绿阴幽草胜花时”,与此意同。

[2]黄鹂:即黄莺,正是春日所见。

[3]野渡:郊野渡口。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之“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即化用韦应物句。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韦应物哪个朝代的诗人

韦应物哪个朝代的诗人

韦应物哪个朝代的诗人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 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韦应物哪个朝代的诗人。

韦应物哪个朝代的诗人 唐代 人物简介 韦应物韦应物(737—792),长安人。

唐玄宗时为三卫郎。

建中二年(781) 为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

贞元初(785 左右)为苏州刺史,后世称 为“韦苏州”。

所作词仅存《三台》、《转应》数曲。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 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

不但贵宦辈出,文学 方面亦人才迭见。

《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 盛,无逾于韦氏。

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 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

”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 以前。

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 15 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出入宫闱, 扈从游幸。

早年豪纵不羁, 横行乡里,乡人苦之。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 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 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

贞元七 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 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 年),将近三十年间, 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 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 或在长安任官。

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 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是韦应物 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

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 感动着后世读 者。

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

”"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韦应物,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时期大臣、藏书家,右丞相韦待价曾孙,宣州司法参军韦銮第三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韦应物的诗词十首,方便大家学习。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

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

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

五、六句写期望重逢。

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

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

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 《秋夜寄丘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

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

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韦应物的作品名

韦应物的作品名

韦应物的作品名
韦应物(737年-799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常见的韦应物的作品名包括:
1. 《洛阳女儿行》:这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唐代“女子诗”的巅峰之作,以其流畅唯美的词句和清新雅致的意境而著名。

2. 《滕王阁序》: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以叙述滕王阁建的历史和小说《楚汉演义》中的知名人物张良投笔从戎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骨和理想。

3. 《西塞山怀古》:描绘了唐代诗人唐婉的生平及所处时代的动荡和变迁,其中表现出的思古幽怀、感叹时运不济等情感,让这首诗成为唐代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此外,韦应物的代表作还包括《长安遇冯著》、《少陵野老》等。

他的作品以其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而广受赞誉,多次被选入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汇编。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东郊韦应物:东郊晋代韦应物,名庆之,字应物,号石泉子。

他是敦煌人,邻近河西走廊,因此接触到了丰富的西域文化,深受其影响。

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化人物,韦应物的诗作凝炼、生动、清新,广泛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其中一首名为《东郊》的诗,抒发作者的田园情怀,以及对自然的怀思。

《东郊》是韦应物的一首抒发对故乡东郊的思念的田园诗。

诗以描绘东郊的自然景物为主,通过生动的描写,诗中呈现出了一幅东郊的繁华、美丽和充满生机的图景。

诗的开头,作者首先介绍了东郊的蓬莱山,这座山是东郊的标志之一。

他描绘了山上花木繁茂,云雾缭绕的景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山的高耸和山顶的云雾环绕。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东郊山水的秀丽,还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正如韦应物的其他田园诗作一样,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描述,营造出一种优美心境,与读者共享这份田园的安然。

接着,作者又提到了东郊的田园风光,描绘了田地的广阔和农民劳作的繁忙景象。

他描述了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的情景,笔下的农民们忙碌而开心,他们肩挑着重物,笑容灿烂。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东郊的勤劳农田,还反映了人民对劳动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农民的劳动,不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

韦应物通过描写农民的劳动,让读者感受到了农民朴实、勤劳的品质,也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赞美。

而次两节,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东郊的河流。

他描绘了河水的清澈、河岸的青草、河滩的花草。

作者用精细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河水的清凉,感受到了水的柔软与清澈。

河岸边的花草,更显得郊外的田园生活的优美,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东郊的自然风光,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韦应物以自然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刻画对象,让读者能够通过诗中婉约的描绘,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最后,作者通过描绘东郊的特色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提到了东郊的黄河,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大地上众多文化的孕育之地。

韦应物知识点

韦应物知识点

韦应物知识点初探韦应物,字师明,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探讨韦应物的知识点。

1. 韦应物的生平韦应物于唐代中期出生,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韦应物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很快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2. 韦应物的文学成就韦应物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作上。

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情感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他的作品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因此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 韦应物的作品特点韦应物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作品还经常描绘一些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4. 韦应物的思想观点韦应物的思想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他关注社会现象,关心人们的生活状况。

他的作品中常常探讨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的束缚之间的矛盾,呼吁人们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5. 韦应物的影响韦应物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

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

他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观点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6. 韦应物的思考方式通过研究韦应物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考方式。

他善于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感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的思考方式充满了探索和质疑,表现出了他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生的思考。

7. 韦应物的教育观念韦应物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培养社会的根本途径。

他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

他的教育观念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结通过对韦应物的知识点的探讨,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伟大文学家的生平、作品特点、思想观点以及他的影响。

韦应物著名的十首诗词

韦应物著名的十首诗词

韦应物著名的十首诗词韦应物,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淡泊高雅而著称。

他曾在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考中进士,后来历任洛阳丞、殿中侍御史等官职。

他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风景名胜为主题,描写自然风光和民间疾苦,抒发自己内心感受。

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备受推崇,被尊为“五言长城”。

韦应物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是一位正直的官员。

他在洛阳任职期间,勤政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员,为官廉洁,一心为民。

在安史之乱后,他曾被任命为唐肃宗朝廷的左司郎中,成为唐肃宗的得力助手。

在唐代中后期,韦应物被誉为“韦苏州”,成为当时文坛的巨匠之一。

韦应物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被誉为“韦诗”。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淡泊高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受到高度评价。

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诗人也曾多次赞颂韦应物的诗歌,称其为“诗史上的巨匠”。

韦应物还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被选入各种诗歌选集和教材中,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韦应物著名的十首诗词如下:1.《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逢杨开府》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樛木杖,夜上木兰船。

暗害刘将军,谁当为报仇。

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4.《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5.《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6.《游琅琊山寺》郡郭南边猎骑分,毡场校猎醉黄云。

锦衣绣裤行山际,几处惊呼破野闻。

7.《塞下曲》唐韦应物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韦应物的诗精选10首

韦应物的诗精选10首

韦应物的诗精选10首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韦应物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慈恩伽蓝清会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

鸣钟悟音闻,宿昔心已往。

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

岚岭晓城分,清阴夏条长。

氲氛芳台馥,萧散竹池广。

平荷随波泛,回飙激林响。

蔬食遵道侣,泊怀遗滞想。

何彼尘昏人,区区在天壤。

赠旧识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

蹉跎三十载,今日海隅行。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

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

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

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

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

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

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

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话旧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存亡三十载,事过悉成空。

不惜沾衣泪,并话一宵中。

金谷园歌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石氏灭,金谷园中水流绝。

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

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

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

晋武平吴恣欢燕,馀风靡靡朝廷变。

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

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

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

对残灯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

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送元锡、杨凌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

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

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送雷监赴阙庭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才大无不备,出入为时须。

雄藩精理行,秘府擢文儒。

诏书忽已至,焉得久踟蹰。

方舟趁朝谒,观者盈路衢。

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简介篇一:唐朝诗人简介唐朝诗人简介一、初唐时期(618年--712年)简介: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1、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等诗篇。

2、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

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

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

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4、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

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

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

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古代诗人名人韦应物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韦应物人物介绍PPT

诗人生平
魂归苏州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韦应物担任尚书比部员外郎。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韦应物被外放为滁州刺史。当时滁州的徭役很重,韦应物在 《答崔都水》中描述了百姓的悲苦生活,同时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想法。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韦应物辞官。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韦应物 担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写下了诗作《始至郡》。贞元三 年(公元787年)韦应物入京担任左司郎中。贞元四年(公元788年) 韦应物外放至苏州担任苏州刺史。当时的苏州富饶繁华,人才济济, 韦应物与顾况、孟郊、丘丹等人有诗文往来。贞元七年(公元791年) 韦应物罢任苏州刺史,最后死于苏州官舍。
以答。
经典作品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 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
完结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 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 江州”。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人物评价
唐代评论家皎然(公元730年——公元799年)在《答苏州韦应物郎中》的开头, 评价韦应物的诗如松树一般高远,如江水一般清冽,他写道:“诗教殆沦缺,庸 音互相倾。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格将寒松高, 气与秋江清。”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在《与元九书》中 评价韦应物的作品时,说:“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此外, 白居易还评价韦应物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淡自然、抒情婉约、含蓄深沉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注和热爱,展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

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有以下特点:
1. 平淡自然: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以平淡自然为主要特点,诗中
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形象,将自然美与人情美融为一体,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婉约抒情: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婉约抒情的气息,他
善于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中充满着淡淡的忧伤和哀愁。

3. 含蓄深沉: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以其含蓄深沉著称,他在表现
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善于运用含蓄的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4. 清新秀丽: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也具有清新秀丽的特点,他善
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奇特的想象,将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韦应物的诗歌作品以其平淡自然、婉约抒情、含蓄深沉、清新秀丽的特点,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拓展: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绘
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在韦应物的诗歌中,自然与人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

韦应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韦应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

韦应物:诗歌中的佛教思想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他仅是一个著名诗人和地方官,而且还是一位佛教信徒。

韦应物(737—792)是唐代著名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韦应物自幼聪慧绝伦,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被乡人所怨。

15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自由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韦应物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退职,闲居苏州永定寺。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初卒于苏州。

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韦应物的诗歌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有“五言长城”之誉。

流传至今的作品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韦应物不仅是一个著名诗人和地方官,而且还是一位佛教信徒。

在他的佛教诗歌作品中,有描写游赏佛寺的诗歌,有描写与高僧情谊和赞颂高僧的诗歌,还有抒发修学体悟和感叹世事无常的诗歌。

一、游赏佛寺诗韦应物是一位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而著称的诗人,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有一类是描写游赏佛寺的。

由于韦应物是一位佛教信徒,游历佛寺便成为他在公务之余的一大乐事。

每当他游赏一处道场,都会描写道场清净庄严的景色,抒发自己游赏佛寺的感受。

他的《行宽禅师院》就是一首描摹佛寺优美环境的诗歌。

诗云:北望极长廊,斜扉映丛竹。

亭午一来寻,院幽僧亦独。

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

诗歌中虽然没有直接介绍行宽禅师,但从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禅师禅院环境的清净幽雅。

禅院很大,长廊一眼望不到边,行宽禅师的禅房则处于竹林掩映的山间。

韦应物哪个朝代

韦应物哪个朝代

韦应物哪个朝代 导语:韦应物诗歌 的创作成就最大。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韦应物哪个朝代的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韦应物的介绍, 希望可以帮助到 大家! 韦应物哪个朝代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文昌右 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传有 10 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 苏州诗集》、10 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 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 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生平成就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 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

不但贵宦辈出,文学 方面亦人才迭见。

《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 盛,无逾于韦氏。

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 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

”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 前。

中唐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 15 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出入宫闱, 扈从游幸。

早年豪纵不羁, 横行乡里,乡人苦之。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 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 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

贞元七 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 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 年),将近三十年间,韦 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

在 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 任而空费俸禄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是韦应物晚 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

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 感动着后世读者。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

下面是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介绍及诗人简介。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韦应物(737-790[1]),京兆府万年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胄贵里人,唐玄宗时任三卫郎。

安史之乱时,曾避难居武功(今属陕西省)等地。

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终于成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永泰元年后,罢官闲居洛阳同德寺。

大历八年,因病去官,又寄居洛阳同德精舍。

大历十四年,辞官寓居鄠县沣上的善福精舍。

贞元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后罢官,寄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卒于苏州。

他曾经担任过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高陵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

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人一生有着仕隐交替的独特经历, 几次出仕又闲居,而每一次闲居又都是归于佛寺,表现出遁世避俗的淡泊志向与性格。

翻开诗人诗集,虽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但多是写与僧人交往酬唱、描写佛寺道观和僧人形象,或叙写自然山水清幽之景, 并由此而形成诗人清美的鲜明诗风。

诗人写诗, 极喜用"清"字, 在其诗中,"清'字共出现了139 次, 按多少顺序排列,分别为:"清'字48 次;"清夜'11 次;"清景'10 次;"清露'8 次;"清池'、" 清觞'各5次;"清川'、"清风'各4 次;"清晨(朝)'、"清辉'、"清都'、"清凉'、"清赏'各3次; "清香'、"凄清'、"清泉'、"清尘'、"清涧'、"清言'各2次;"清渠'、"清静'、"澄清'、"清旷'、"清时'、"清白'、"清诗'、"清樽'、"清源'、"清光'、"清幽'、"清澜'、"清浅'、"清波'、"清流'各1 次。

岁月风烟处,一半温暖,一半薄凉 诗句出处

岁月风烟处,一半温暖,一半薄凉 诗句出处

「岁月风烟处,一半温暖,一半薄凉」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长安遇冯著人》。

此诗写长安城中闲散生活的情景,描绘了一种温暖与薄凉交织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这句诗句精致优美,语言简练,表现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岁月变迁的深沉思考。

文章结构一、介绍诗句的出处和诗人的背景1.1 诗句出自《长安遇冯著人》,作者韦应物1.2 介绍韦应物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二、探讨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方式2.1 诗句所表达的情感2.2 诗句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2.3 诗句在整首诗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分析诗句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3.1 揭示唐代长安的风土人情3.2 探讨诗句与唐代文化精神的关联3.3 解读诗句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四、诗句的当代意义和思考4.1 古诗在当代的审视和传承4.2 诗句对现代人生活的启示4.3 诗句的艺术价值和传播意义五、总结全文,呼应开篇主题一、介绍诗句的出处和诗人的背景《长安遇冯著人》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千古传颂的诗作。

韦应物生在唐代开元年间,与王之涣、岑参等诗人齐名,被誉为“开元绝代诗人”,和孟浩然、王维并称为“王岑韦孟”。

他的诗作以豪放赋躁为特色,开创了“汉乐府体”,虽未自称,但他的《长安遇冯著人》和《杂曲歌辞》等篇章,则以甚亲切的情感和省视处女斯柔柔之态,趋近于诗篇而解体于语意的汉代乐府诗中。

二、探讨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这句诗句“岁月风烟处,一半温暖,一半薄凉”,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诗句中的“岁月风烟”暗喻人生的曲折变化,既有温暖的一面,也有薄凉的一面。

这种对人生的感叹和积极的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现实境遇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另外,诗句使用了对偶的表达方式,简练而不失深刻,给人一种隐隐约约的情感共鸣。

三、分析诗句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作为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创作离不开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是当时文化艺术的中心,诗人们在这里汇聚一堂,相互切磋文学艺术,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气息的熏陶。

韦应物墓志

韦应物墓志

韦应物墓志墓志首次公开韦应物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广为流传。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

宋代的不少文人常把韦应物与陶渊明、白居易、柳宗元相比,苏东坡甚至讲“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这样一位大诗人,有关他的生平记载却非常少。

去年8月,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在友人处见到四张唐代韦氏家族墓志拓片,分别是: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子韦庆复墓志及庆复夫人裴棣墓志。

这四张约45厘米见方的墓志出自长安区韦曲东北塬上,于去年年底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说,这批墓志对于了解韦应物的家世、生平,研究韦诗的艺术风格以及中晚唐科举制度、士族婚姻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专家称这批墓志被称为百年来唐代石刻文献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为此,该馆举办了“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家族墓志特展”。

墓志揭示诗人“身世”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介绍,京兆杜陵韦氏是唐代关中的世家大族,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

据《新唐书》记载,韦应物的父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但新发现的韦应物墓志则显示,韦应物还有两个兄长。

新出土墓志还带来了另一个疑问。

史料记载韦应物有两个儿子。

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记载,其后代是“一男两女”。

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呢?马骥表示,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死于776年,韦应物是791年安葬,中间有15年的时间,可能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纳妾的可能。

新发现的墓志记载,韦应物“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

”韦应物诗歌“原于曹刘”马骥指出,给韦应物撰写志文的丘丹也是当时一位诗人,两人私交颇深。

丘丹在志文中对韦应物作品的记叙和评价为:“所著诗词、议论、铭颂、记序,凡六百余篇行于当时。

”“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

”“曹刘”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植和刘桢,二人皆为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者。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相关资料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相关资料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相关资料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关于韦应物还有哪些资料?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韦应物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出生于公元737年,是如今的陕西西安人。

卒于792年,享年五十五岁。

韦应物身处盛唐时期,与当时的诸多著名诗人一样,在一生之中留下来的诗篇数不胜数。

而韦应物留下来的诸多诗篇,被后人整理为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韦苏州集》,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

韦应物简介中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官场,成为了唐玄宗的贴身侍卫。

出入皇宫,就如同郊游一般自在。

但是,在官员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朝中诸多将臣都被诬陷,而韦应物最终也被免职。

从此,韦应物便一心研究文学。

此外,还不断的禁欲,常常在家中焚香席地而坐。

后来,韦应物再次进入官场,先后担任了洛阳丞、功曹参军、江州刺史、遂州刺史等职位,知道贞元七年,才从官场退下。

韦应物再吵为官期间,为人民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例如开仓赈灾、兴修水利等等。

帮助人们百姓摆脱了天灾的威胁,深受人们百姓的爱戴。

从以上韦应物简介中了解到,韦应物虽然在朝为官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韦应物流传后世的身份,却是一名诗人。

因为韦应物不仅仅为官时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作为一名文学家,韦应物还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而在韦应物所写的诗篇当中,大多数都是描写景物。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对于高山品格以及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韦应物的诗韦应物出生于737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民族是汉族,祖籍是陕西西安。

韦应物身为一位诗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滁州西涧》。

而《滁州西涧》这首诗,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

《滁州西涧》韦应物这首诗的原文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只是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但是却精妙无比。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原文及注释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原文及注释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原文及注释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0卷。

原文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
作者:唐·韦应物
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

南北相过殊不远,暮潮从去早潮来。

注释
①南郭:南城外。

见别:与己分别。

②相过:互相过往。

③从:任,随。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

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酬柳郎中春日歸揚州南郭見別之作韋應物
廣陵三月花正開,花裏逢君醉壹回。

南北相過殊不遠,暮潮從去早潮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介绍
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人往往用“高雅闲淡”来形容韦应物的诗风,其大部分诗作也的确写得气貌高古,冲和平淡。

除了他的诗歌之外,我们还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字号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

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字字沉痛悼亡妻
从悼亡诗鼻祖《诗经·邶风·绿衣》起,“睹物怀人”便成为诗人
对妻子表达追思哀悼之情的典型范式。

韦应物悼亡诗中自不乏此类诗作。

正如人言,“睹物则思人,念彼之德,彼之功,昔者心之所鹜,情之所依,一旦成空,‘存在’之物也就异化为伤情之标记”。

曾经美好的一切皆随着妻子的逝世而变为一种刺眼的存在,触痛着韦应物脆弱的神经。

春日里生机勃发的芳树本应让人感到满心欢喜、活力四射,然而在诗人看来却是“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皆因“佳人不再攀,下有往来躅”(韦应物《对芳树》),看到树下二人足迹尚存,如见往日一同嬉戏陪伴的欢乐场景,而这画面却只能永远定格在过去,美景如故,佳人不复,怎能不心伤。

韦应物借用今昔对比,睹物思人之内容来抒发沉痛哀悼最典型之作或为《过昭国里故第》和《悲纨扇》两首。

《过昭国里故第》诗云:
不复见故人,一来过故宅。

物变知景暄,心伤觉时寂。

池荒野绮合,庭绿幽草积。

风散花意谢,鸟还山光夕。

宿夕方同赏,诅知今念昔。

缄室在东厢,遗器不忍观。

柔翰全分意,芳巾尚染泽。

残工委筐箧,余素经刀尺。

收此还我家,将还复愁惕。

永绝携手欢,空存旧行迹。

冥冥独无语,杳杳将何适。

唯思今古同,时缓伤与戚。

遇丧以来,诗人无法忘却失妻的伤痛,朝思暮想不得释怀,万般无奈中,他重访故居,希望寻得心灵的慰藉。

可事与愿违,我们仿佛看到韦苏州推开昭国里故第大门的瞬间,一个伤心的念头就牢牢地攫住了他:那个“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的贤妻真的是永去不归了!这种强烈的失妻之痛使作者将“不复见故人”之句置于篇首,以哀婉之情统领全诗,弥漫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庭景图,往日被贤妻精心料理的池清庭绿、鸟语花香,如今变为池荒草杂,风吹花谢,昔日携手游园,而今只剩追忆。

不忍继续触景生情的诗人转入东厢,而种种旧迹扑入眼帘又难眠睹物思人,笔架上悬挂着久无人用致使笔端早已干涸开裂的毛笔;贤妻留下的芳巾依然透出原先的光泽;筐箧之中是那没有完工的针线活和量裁待绣的素绢。

正是这一切,既使诗人生出了不忍为睹的伤痛之感,又使诗人生出不忍为弃的珍惜之情。

诗人毫不掩饰的抒写着矛盾的内心,既想带回遗物以求慰藉,又知道其结果必然是徒增伤感。

情苦至极,终于发出了“永绝携手欢,空存旧行迹”的哭叹。

至此,“不复见故人”的绵绵伤逝之情最终被推至顶点,孤独凄苦的落寞情怀也被抒写到极致。

此刻韦应物能做的只有自我安慰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欺骗,但想着“今古同”,让自己的“伤与戚”得以片刻的缓解。

这个深情真挚的男人就是以这样一种盼望自我修复,却久久难以自拔的方式煎熬着失去妻子后的日日夜夜。

诗歌读来情浓意切。

另一首小诗《悲纨扇》言: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嚬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全诗围绕一把纨扇展开,正如《诗经注析》评《邶风·绿衣》中说该诗“既非妙喻,亦无深意,这里反复吟咏的,只是一件在旁人看来极其普通、而于作者却倍感亲切的衣裳。

”衣服是亡妻生前最常使用、最贴身、最散发着她的气息的事物,诗人每每看到这件绿衣就睹物思人,触目伤怀,实属人之常情。

而此处,这把纨扇也定为韦应物妻子常常携带之物,与妻子朝夕相处。

与纨扇一般常伴妻子左右的韦应物在睹物思人的同时,更是将纨扇作为了自己的写照和象征,由于“掩嗍人无”,纨扇呆在空荡荡的箱子里日渐尘封,默默让岁月的尘埃消磨了昔日的光彩。

而诗人也孤独地居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在忧伤中日渐消瘦憔悴,颓然老去。

纨扇主人的离世让它的存在失去意义,同纨扇一样被妻子“遗弃”的诗人也觉得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光彩,如同枯井,了无生趣。

看似悲纨扇,实则悲己身,通过如此简单纯粹的白描手法,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血有肉、敢于展现自身脆弱的诗人。

另外,其《伤逝》诗云:“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

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

”诗人回到家中,映入眼帘的不是往日的洁净与温馨,而尽为尘埃,怎能不令人伤摧。

我想其实哪怕此刻诗人家中依旧一尘不染,由于斯人已矣,昔日光鲜艳丽的一切在韦应物眼中也会变得灰蒙蒙如尘埃一般,妻子的离开也带走了他世界的色彩。

正因如此,诗人才会在《出还》一诗中吟咏:“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昔
喜今伤,皆因妻子不在,今昔对比之中丧妻之痛跃然纸上。

物依旧,人已故。

睹物思人,韦应物的深情或起于眼前旧物,或落于无人共赏之美色,或感于衰败孤寂之哀景,览之凄切,给人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多情诚实之人总如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