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精品课程贝类学 第2章 贝类的外部形态
贝类学PPT课件
10
(二)有害方面
1、有毒和传染疾病的贝类 已知有85种对人类有食后中毒或接触中毒。节香螺的唾液和 唾液腺中,含有四胺铬物等毒素。骨螺的鳃下腺中有骨螺紫 毒素。荔枝螺和波纹蛾螺中有千里酰胆碱和丙烯酰胆碱。芋 螺的口腔内部有毒腺和箭头状的齿舌,被它刺伤后,受伤处 溃烂。
四、我国发展类养殖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我国海岸线长,港湾曲折,有大 面积浅海滩涂。可养贝面积广阔。
2.贝类资源丰富:我国贝类种类繁多,现已发展养 殖的有40多种。
3.贝类养殖特点: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收效快、 产量高、技术易推广等优点。它不与农业争土地、 不与畜牧争饲料,不与鱼虾类养殖争水面。
2021/3/24
授课:XXX
17
3.头足纲
A.自由游泳生活种类: 足特化成腕和漏斗。 a.腕
b.生殖腕
c.触腕
2021/3/24
授课:XXX
18
(三)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面, 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
消化腺等内脏器官。
(四)外套膜<见右图> 外套膜为贝类躯干部背侧 皮
2、对港湾建筑和交通运输危害
船蛆、海笋等对木船、木桩和石建筑物为害甚大。贻贝、 牡蛎、不等蛤等,大量附着于船底,影响船航行速度。偏等 蛤堵塞供水管。
3.对农业上的危害:陆生的蜗牛、蛞蝓等,对果树、蔬菜、烟 草等危害。单齿螺、笠贝、黑指纹海兔等,常吃海带、紫菜 幼苗。
2021/3/24
授课:XXX
11
4.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我国具有贝类养殖成功 的丰富经验。贝类室内工厂化育苗、自然海区半 人工采苗、土池半人工育苗生产均取得成功经验。
2021/3/24
授课:XXX
12
第二章 贝类的外部形态
三、头部
发达,位于身体前端, 发达,位于身体前端,生有一对或二对触角 有二对触角的种类, 有二对触角的种类,眼常位于后触角顶端 有一对触角的种类,眼位置可在顶端、 有一对触角的种类,眼位置可在顶端、中部或基 部
四、足部
一般位于身体的腹面,因此称为“腹足类” 一般位于身体的腹面 , 因此称为 “ 腹足类 ” 蛇螺:唯一没有足部的腹足类 ( 退化为小 蛇螺 : 唯一没有足部的腹足类( 型盘状突起) 型盘状突起) 鲍(上足、下足) 上足、下足)
2、结构
盾面、 壳顶 、小月面 、盾面、前、后耳 、生长 线 、放射线 、铰合部、主齿、侧齿、韧 铰合部、主齿、侧齿、 带 、外韧带 、内韧带 、外套窦 、外 套痕
3、贝壳测量的标准
壳宽: 壳宽:左右两壳面间最大的距离为壳宽 壳高: 壳高: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 壳长: 壳长:由前端至后端的距离为壳长
内脏囊(背部)发达
阻碍运动
外套腔的出口被压在内脏 旋转 和腹足之间(影响水流进 外套膜出口移到 出) 侧面
向背面180 0
第三节 头足纲的外部形态
一、 贝壳 外壳:仅四鳃亚纲的鹦鹉贝有 外壳: 内外壳:旋壳乌贼 内外壳: 内壳: 内壳:乌贼 假外壳:船蛸,不是由外套膜分泌, 假外壳:船蛸,不是由外套膜分泌,而是由特 化的背腕分泌的石灰质壳, 化的背腕分泌的石灰质壳,雌体的卵子产生在 壳内,故又称:孵卵袋“用于携带卵子。 壳内,故又称:孵卵袋“用于携带卵子。
二、外套膜
是一层很薄的组织, 是一层很薄的组织,覆盖整个内脏囊 外套腔: 外套膜和内脏间的空隙, 内有鳃、 外套腔 : 外套膜和内脏间的空隙 , 内有鳃 、 肛 生殖孔、排泄孔等。 门 、生殖孔、排泄孔等。 外套膜形成方式: 外套膜形成方式:有些种类在裂缘的两边可以有 一点或数点愈着,使外套膜形成一个或多个孔, 一点或数点愈着, 使外套膜形成一个或多个孔, 如鲍。 如鲍。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察
• 1、自选一种观察的贝类,绘制贝壳表面观图和内面观图,并标注上
各部位名称和方位。 • 2、自选三种观察的贝类,记录其壳长、壳宽和壳高的测量结果。
9/20/2014
双壳类形态图(徐凤山,张素萍,2008)
9/20/2014
瓣鳃纲 贻贝科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紫贻贝
Perna viridis (Linnaeus, 1758) 翡翠贻贝
(1)壳顶:位于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
(2)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表面常具生长线、突起、横肋、 纵肋、棘和各种花纹。 (3)缝合线:各螺层之间的界线。 2、体螺层 位于贝壳基部,是贝壳的最后一层,容纳动物的头部和足部。 (1)壳口:体螺层基部开口,壳口分为完全壳口和不完全壳口。
瓣鳃纲 珠母贝科
Pinctada martensii 马氏珠母贝或合浦珠母贝
Pinctada maxima 大珠母贝
瓣鳃纲 扇贝科
Chlamys (Azumapecten)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 栉孔扇贝 贝壳一般紫色或淡褐紫,间有黄褐色、 杏红色或灰白色。壳高略大于壳长,前 耳长度约为后耳的两倍。前耳腹面有一 凹陷,形成一孔,即为栉孔。在孔的腹 面右上端边缘生有小型栉状齿6-10枚。具 足丝。贝壳表面有放射肋,其中左壳面 主要放射肋10条,具棘,右壳放射肋较 多。分布于黄、渤海。
贝类实验
之
外部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 1、掌握瓣鳃纲贝类的定位方法,熟悉贝壳
上各部位名称。 • 2、掌握壳长、壳宽、壳高的测量方法。 • 3、掌握腹足纲贝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 4、掌握腹足纲贝类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方法。
大连海洋大学精品课程贝类学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 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 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主要内容: 1.双壳纲动物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 生殖系统; 2.腹足纲动物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 生殖系统。 3.头足纲动物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学时:3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贝壳)教学,画结构图讲解
教学重点、 难点
教材和参 考书
教学重点:掌握贝类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的基本知识;掌 握贝类特别是双壳和腹足类动物的呼吸、消化、繁殖、神经、 循环、排泄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贝类分类。
教学难点:贝类特别是双壳和腹足类动物的呼吸、消化、繁 殖、神经、循环、排泄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贝类分类等。掌 握重要经济种类和常见贝类的拉丁文学名,具有初步的贝类资 源调查和分析的工作能力。 教材:《贝类学概论》,蔡英亚主编,1979,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参考书: 1、《贝类学纲要》,张玺、齐钟彦编,科学出版社 2、《黄渤海的软体动物》,齐钟彦等编,农业出版社 3、《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门(系列丛书),科学出版社 4、《贝类增养殖学》,常亚青等,农业出版社
重点和难点: 1.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 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 学方法、 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软体动物形态构造总论 3、贝类起源和系统发生的探讨 4、贝类的经济价值
学时: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贝壳)教学,画结构图讲解
主要内容: 1、贝类的繁殖; 2、贝类的个体发生; 3、贝类的生长。
学时:2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物(贝壳)教学 ,画结构图示意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察
• 左旋、右旋:贝壳顺时针旋转的称为右旋; 逆时针旋转的称为左旋。大多数腹足类是 右旋的。
• 贝壳左、右旋的确定方法:拿起贝壳,壳 顶朝上,壳口对着观察者,看看壳口是开 在螺轴的右侧,则为右旋;反之,则为左 旋。
精品课件
• 3、贝壳方位的确定 • 将壳口向下,壳顶朝着观察者,则: • (1)壳顶的一端为后端,壳口的一端为前端。 • (2)有壳口的一面为腹面,相反面为背面。 • (3)以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后端向观察者。则
每排由1个中央齿和一对侧齿组成, 中央齿由中部的3个长尖突和两侧各 1个短尖突组成。每个侧齿均有2个 齿突,外侧较长,内侧较短。 齿舌 形态反映了东风螺肉食的食性 形态结构上极为相似 , 种间差异并不明显
A: 硇洲岛方斑东风螺;B:泰国产方斑东风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 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 (标尺=200 um)
• 【作业与思考】
• 1、自选1种贝壳进行绘图,并标注出各部位名称。 • 2、自选3种贝壳,记录其壳高、壳宽的测量结果。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前鳃亚纲 原始腹足目 以鲍科为例
鲍科特点:贝 壳很小,呈耳 状,螺旋部退 化,螺层少, 体螺层及壳口 粗大。
贝壳大,坚实,椭圆形, 壳面粗糙
贝壳坚厚,呈耳状,生 长纹与放射肋交错使壳 面呈布纹状。
贝类实验 之
外部形态观察
精品课件
实验目的
• 1、掌握瓣鳃纲贝类的定位方法,熟悉贝壳 上各部位名称。
• 2、掌握壳长、壳宽、壳高的测量方法。 • 3、掌握腹足纲贝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 4、掌握腹足纲贝类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方法
。
精品课件
腹足纲分类
精品课件
1、螺旋部 在贝壳的上部,是动物内脏囊所在之处。 (1)壳顶:位于螺旋部的顶端,是动物最早的胚壳。 (2)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为一个螺层。螺层表面常具生长线、突起、横肋、
大连海洋大学精品课程贝类学 第1章 总论
• 角质层与棱柱层的生长完全由外套膜外缘 背部分泌形成,随着动物体的生长逐渐增 大面积,但是这种增长不是连续的,例如 在动物繁殖期间停止生长,或因食物不足 或因季节不同而形成对生长速度的不同影 响,因而在贝壳表面常形成生长线(grow line)
• 贝壳是一种保护器官,动物活动时,头 和足伸出壳外,遇危险便缩入壳内,足 部和头部均有肌肉束与贝壳相连。
(六)皮肤和肌肉
• 贝类的身体表面被有柔软、极薄的表皮层, 表皮内部含有许多腺细胞,可分泌粘液, 使动物的皮肤柔软而粘滑,表皮中有许多 神经末梢以司感觉,有些种类,皮肤的表 面能分泌具保护作用的几丁质,或石灰皮 质的棘和小骨片,埋存于表皮之下。此外, 表皮还有许多色素细胞,使动物显出不同 色彩。
• 表皮下面有特别发达的结缔组织层,系 由中胚层形成。体腔因结缔组织发达而 退缩为围心腔。结缔组织内常含有血腔, 扩张时能使皮肤各部因血液的汇流而肿 胀。
(三)单板纲
1952年,丹麦“海神”号调查船在太 平洋哥斯达黎加西方3570米深海发现的现 生种。也是一类原始贝类,如神经,消化 系统,鳃的位置结构等,都与多板纲相似, 但它只有一个帽状的贝壳,而且有些器官 有明显的分节现象,与腹足纲、多板纲均 不同,故单独列为一纲,目前深海发现8种 称“新蝶贝”。
二、内部构造
(一)神经系统 • 最原始的贝类如无板纲,多板纲和单板纲,其 神经中枢尚未分化成明显的神经节,仅有围食 道神经环和其向后派生的足神经索和侧神经索 组成的中枢部和由此中枢部派至身体各部的神 经。 • 在其它几纲贝类,其神经中枢一般脑神经节、 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等4对神经节 和它们之间的连络神经共同组成。
(二)多板纲
身体生有8块状贝壳。体足椭圆形,左 右对称,口及肛门位于身体的前后端,多 板类的贝壳不能覆盖整个身体,贝壳与外 套膜边缘之间裸露的部分,叫环节,环带 表面有角质层或生有石灰质的鳞片,针骨 或角毛等。
贝类的形态构造
贝类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生活环境
贝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 从潮间带到深海都有分布,部分种类 还适应了陆地生活。
习性
贝类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如滤食性 、底栖爬行、寄生等,适应着不同的 生态环境。
贝类的经济价值与用途
经济价值
贝类是重要的水产品之一,部分种类被广泛养殖或捕捞,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 白质来源。
贝类的心脏是一个位于身体中 央的肌肉泵,通过收缩将血液
输送到全身。
血液
贝类的血液通常为蓝色或绿色 ,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
走废物。
血管
贝类通过血管输送血液,血管 遍布全身,为身体各部分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01
02
03
呼吸系统
贝类的呼吸系统包括鳃和 气孔。
鳃
贝类的鳃是用于在水中进 行呼吸的器官,通过鳃过 色
贝类壳的颜色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白色、灰色、黑色、红色 等。颜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贝类的种类和环境因素。
图案
一些贝类壳上具有独特的图案,如条纹、斑点、网状等。这 些图案不仅具有美观价值,还能帮助贝类伪装和识别同类。
壳的质地与光泽
质地
贝类壳的质地因种类而异,有的光滑如镜,有的粗糙似砂纸。质地会影响贝类的移动速度和保护效果 。
生态环境恶化
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 素导致贝类栖息地受到破 坏,影响其生存和繁衍。
贝类养殖问题
部分贝类养殖存在水质污 染、疾病和寄生虫传播等 问题,影响贝类质量和生 态安全。
贝类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
维持生态平衡
贝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保护贝类有助于维
护生态平衡。
保障食品安全
贝类是人们喜爱的海鲜之一, 保护贝类资源有助于保障食品 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第二章 贝类的外部形态
外套痕:外套膜环走肌的痕迹 外套窦:水管肌的痕迹,是外套痕末端向内弯 入的部分。 闭壳肌痕:闭壳肌的痕迹。前伸、缩足痕多在 前闭壳肌痕的附近;后伸缩足肌痕多在后闭壳 肌痕的背侧。
瓣鳃纲贝壳方位的辨别,首先确定前后方位, 而后再辨别左右和背腹。 (1)辨别前后方位时可观察: a 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b 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端; c 有外韧带的一端为后端; d 有外套窦的一端为后端; e 具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侧为 后端。
3.头部
特别发达,圆球状,顶端中央有口,口周 围有腕 眼:发达,构造复杂,有透明的角膜。角 膜一般是封闭的,有些种类角膜有小孔 泪孔:十腕目眼前方的小孔 嗅觉陷:金乌贼眼后方,靠近外套膜边缘 有1个小孔或凹陷 漏斗陷:头腹面的凹陷 八腕目眼的周围常有棘状突起
4.足部
4.足部
形态:宽平,适于爬行,因生活方式而不同。生 活于沙泥滩的,足部发达,分前、中、后足,有 的有侧足,鲍分为上足和下足,固着生活的退化 成小型盘状突起。 足腺:足前腺,位于前缘沟,分泌粘液润滑庶面 上足腺,开口在吻和足的前缘中央线上 腹足孔,中央线上孔状开口,足腺开口 后腺,分为背后腺和腹后腺 足腺分泌物有的接触空气变硬,丝状(蛞蝓), 浮囊(海蜗牛) 厣:保护器,盖,身体缩入壳后用厣盖住壳口。 因此,形状与壳口一致
足丝是营附着生活的瓣鳃类 的特殊器官,如贻贝、扇贝 等,在成体时足部退化,但 足丝发达,它们利用足丝附 着在外物上生活。 足丝是由足丝腔和足部内单 细胞腺体(足丝腺)分泌的 产物,这种分泌物经过足丝 腔与水相遇变硬则形成贝壳 素的丝状物,集合而成足丝。 双壳类的足丝腺
《贝类的主要特性》课件
间接繁殖
少数贝类采用间接繁殖方式, 其卵化成稚贝后会经过浮游和 底泥生活两个阶段,才最终形 成成体。
人工繁殖
贝类的经济价值使得人们能够 通过人工介入的方式,促进贝 类的大规模繁殖和人工养殖。
贝类的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工艺价值 生物医学价值 环境修复价值
贝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是人 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
贝类的主要特性
贝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中的软体动物。他们以坚硬的外壳为特征, 有着独特的分类、外部特征、内部结构以及生活习性。
贝类的分类
有壳贝类包括蛤蚌、扇贝来自。它们的外壳坚硬、呈圆 盘形或扇形。
无壳贝类
包括蛭蚓、蛞蝓等。它们没有外壳,体表多 黏液。
淡水贝类
包括螺类、蚌类等。它们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有着特殊的适应性。
贝类的壳可以被加工成各种装饰品和手工艺品, 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收藏价值。
贝类中有些特定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菌和抗炎 的作用,被广泛研究和开发。
贝类能吸附和分解某些有害物质,对水体净化 和生态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贝类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
• 加强贝类资源调查和监测 •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措施 • 推广贝类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利用
• 选拔贝类资源开发的区域和企业 • 开展贝类资源的科学养殖和人工繁殖 • 推广贝类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海洋贝类
包括牡蛎、扇贝等。它们生活在咸水环境中, 种类丰富多样。
贝类的外部特征
多样的外壳形态
双壳结构
贝类外壳形态各异,有圆形、 扁形、锥形等多种形状。同时, 外壳上也有美丽的花纹和颜色。
贝类的外壳由两个相互连结的 壳构成,分别被称为左壳和右 壳,它们能够通过肌肉的收缩 和松弛实现开闭。
贝 类 学概论
贝类图
二、分类概况
1. 2. 3. 4. 5. 6. 7. 无板纲 多板纲 单板纲 瓣鳃纲 掘足纲 腹足类 头足纲
1、无板纲
特征: 特征: 最原始,无贝壳, 1) 最原始,无贝壳,形似蠕虫 通常腹面具有一沟,故又名( 沟腹纲” 2) 通常腹面具有一沟,故又名(“沟腹纲”) 3) 外套膜极发达,表面生有角质层和各种石灰 外套膜极发达, 质的骨针。 质的骨针。 有神经环和神经索,无神经节。 4) 有神经环和神经索,无神经节。 数量:100种左右 数量:100种左右 分布:海中 分布: 代表种: 代表种:龙女簪
五、 躯干部
位于身体的背面,包括心脏、肾脏、 位于身体的背面,包括心脏、肾脏、胃、 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也称“内脏囊” 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也称“内脏囊”
六、内部构造
(一)消化系统 (二)呼吸系统 (三)循环系统 (四)排泄系统 (五)神经系统 (六)生殖系统 (七)发育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前肠、中肠、后肠 消化管:前肠、中肠、 2、消化腺:唾液腺、食道腺、消化盲囊、肝脏等。 消化腺:唾液腺、食道腺、消化盲囊、肝脏等。 齿舌:位于口腔底部, 舌突起的表面, 3 、 齿舌 : 位于口腔底部 , 舌突起的表面 , 是一些分 离的角质片,呈带状,起锉碎食物的功能, 离的角质片,呈带状,起锉碎食物的功能, 小齿的形状、数目、排列方式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小齿的形状、数目、排列方式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1.双壳类外套膜的类型 .
• 1)简单型,除背面愈合外,无愈合点,如蚶、扇贝等 )简单型,除背面愈合外,无愈合点,如蚶、 • 2)二孔型,在背部后面有一愈合点,形成二孔型,如牡蛎 )二孔型,在背部后面有一愈合点,形成二孔型, • 3)三孔型,有二点愈合,在第一愈合点腹侧形成第二愈合点, )三孔型,有二点愈合,在第一愈合点腹侧形成第二愈合点, 如船蛆,海笋等,真瓣鳃类。 如船蛆,海笋等,真瓣鳃类。 • 4)四孔型,有三个愈合点,在足孔与鳃孔之间,形成腹孔,作 )四孔型,有三个愈合点,在足孔与鳃孔之间,形成腹孔, 用是水管收入体内时,作为水流进出的孔道。 用是水管收入体内时,作为水流进出的孔道。 • 鳃孔和肛门孔,有些种类延长成管状伸出壳外,称“水管”,肛 鳃孔和肛门孔,有些种类延长成管状伸出壳外, 水管” 门孔伸出者称出水管或肛门水管,鳃孔伸出者称入水管或鳃水管。 门孔伸出者称出水管或肛门水管,鳃孔伸出者称入水管或鳃水管。
贝类学课程教材文本资料
绪论贝类:贝类(Shellfish)就是软体动物(Mollusca)。
因为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壳,所以称为贝类;又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为软体动物。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群聚: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如牡蛎。
干贝:扇贝闭壳肌干品。
贻贝的干制品叫淡菜。
牡蛎的干制品叫蚝豉。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A.无板纲B.多板纲C.单板纲D.瓣鳃纲E.掘足纲F.腹足纲G.头足纲第一章贝类的形态与结构贝类的基本特征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腹足类除外)2、一般分头、足、内脏块三部分,体外被有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瓣鳃类除外)3、除瓣鳃类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和肾腔;(掘足类除外)5、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及其联络神经组成;(双神经类除外)6、多数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头足类除外)7、多用鳃呼吸,鳃位于外套腔中.(掘足类与肺螺类除外)一、贝类的外部形态(一)头部位于体前端;具吻、口、眼、触角和其他感官;头叶、触角叶、棘状突起等附属物。
(二)足部运动器官,腹面的一个肌肉质突起足的功能:爬行(玉螺等);附着(鲍等);挖穴(缢蛏,蛤仔等);浮游(蚱蜢螺、拟皮鳃)足丝:附着生活种类的特殊器官;足丝腺分泌的产物;利用足丝附着于外物上生活;可重新分泌。
厣:腹足类独特的保护器官;由足部皮肤分泌而成;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象一个盖子,可将壳口封住;上面有核心部和生长纹。
(三)内脏块也称内脏团(囊)或“背部隆起”;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除某些腹足类外,皆左右对称(四)外套膜包被软体部分;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而成的薄膜;一般由内外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及少许肌纤维组成。
外套膜的结构:1、外褶2、外沟3、中褶4、内沟5、内褶6、内表皮7、生石灰上皮区8、生珍珠上皮区9、结缔组织区外套膜的功能:外表皮分泌贝壳; 有血管,能辅助呼吸; 控制水流出入体内; 感觉.外套膜的形状分为三类: 覆盖在体背部; 悬挂体两侧; 袋状包裹软体部.第一类:外套膜覆盖在体背部双神经类; 腹足类.第二类外套膜悬挂在体躯两侧双壳类独有;悬挂于内脏囊两侧;半透明状,边缘较厚;分为4种类型: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四孔型(1)简单型:两片外套膜仅在背部愈合;如扇贝、蚶、不等蛤、胡桃蛤等。
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构造
(二)多板纲贝壳
由8块贝壳覆瓦状从前至后排列,贝壳形状、大小和花纹 为分类根据。贝壳按其形态位置分为3类。
1、头板:最前1块,半月形。腹面前端有 嵌入片,插入皮肤,上有齿尖。
2、中间板:6块,除大小略有差别外,其 形态构造相同。前端两侧具缝合片,腹面后端 两侧具嵌入片。
3、尾板:最终一块,元宝形,前端两侧具缝合片,腹面 后端具嵌入片。
贝类形态构造 1—11
第二节 贝类旳外部形态
贝类旳身体分头、足、内脏囊、外套膜、贝壳五部分, 外部形态主要讲贝壳、外套膜和足部。
一、贝壳 (一)贝壳旳形状、作用、成份和形成。 1、形状 无板纲无贝壳,但身体表面有发达旳角质层或石灰质旳 骨针或鳞片保护。单板纲具1个帽状贝壳。瓣鳃纲具2个瓣状贝 壳。多板纲具8块板状贝壳。腹足纲绝大多数具1个螺旋形贝壳。 掘足纲具1个牛角状或象牙状贝壳。头足纲多数退化为内壳, 有旳完全退化,仅鹦鹉螺具有1个外壳。 2、作用 保护作用、支撑作用(乌贼内壳)。
贝类形态构造 1—1
二、分纲
分七个纲(有旳分为五个纲: 双神经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 纲、头足纲)
(一)、无板纲
为贝类中旳原始类型,形似蠕 虫,没有贝壳,故称“无板类”。 此类动物旳腹面中央一般有一沟, 故又称“沟腹纲”。外套膜极发达, 表面生有角质层和多种石灰质旳骨 针,无神经节。
世界上总共约有100种,全部生 活在海里,如龙女簪。
铰合齿:铰合部旳齿。 原始种类铰合齿数目多,排成1或2列,如蚶。 高等种类数目少,为异形齿,分主齿、侧齿。
贝类形态构造 1—18
2、各部分名称
(6)韧带:壳顶后方,铰合部背面,黑褐色具弹性旳几 丁质物质。它连接两壳并有开壳作用。分外韧带和内韧带
贝类学实验之外部形态观察
15
前鳃亚纲 中腹足目 以锥螺科为例
呈尖锥形,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 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 约28层,每一螺层的上半平直、下半 部较膨胀。螺旋部的每一螺层有5-77 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 壳口卵圆形,无脐。我国浙江南部以 南习见的种类。
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 Kiener
Chlamys (Mimachlamys) nobilis 华贵栉孔扇贝
壳色呈淡紫褐色、黄褐色、淡红色或 枣红色云状斑纹。壳高与壳长约相等。 放射肋巨大,约23条。同心生长轮脉 细密,形成相当密而翘起的小鳞片。 两肋间夹有3条细的放射肋。具足丝 孔,暖水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
33
瓣鳃纲 扇贝科
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 1819) 海湾扇贝
16
前鳃亚纲 新腹足目 以蛾螺科为例
A:方斑东风螺;B:南洋象牙凤螺;C:泥东风螺;D:台湾东风螺; E:深沟东风螺;F:锡兰东风螺
17
后鳃亚纲 头楯目 以海兔科为例
体中等大,胴部非常膨胀,且 向前、后两端削尖,略呈纺锤 形。头颈部明显。
Notarchus 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 蓝斑背肛海兔
18
瓣鳃纲分类
a
19
前后方位
① 当外韧带位于壳顶的一侧时,韧带所在的部位即为后 部;
② 当自壳顶有一放射脊时,其走向是从壳顶到壳的后部, 故放射脊的终端即为贝壳的后部;
③ 假如贝壳的一端特别细长,并开口时,此开口部位即 贝壳的后部;
④ 当壳内面的外套线不完整形成内陷的外套窦时,外套 窦所在部位即壳的后部;
• 【作业与思考】
• 1、自选1种贝壳进行绘图,并标注出各部位名称。 • 2、自选3种贝壳,记录其壳高、壳宽的测量结果。
大连海洋大学精品课程贝类学 第2章 贝类的外部形态
一、多板纲的外套膜
石鳖的外套膜很简单,覆盖整个身体 的背面,围绕壳周围一圈,其上生有许多 棘、鳞片与针束等。
二.单板纲的外套膜
• 覆盖在体的背面,边缘环绕着动物体的周 缘,并可伸至贝壳的最外缘。
三.双壳纲的外套膜
位于左右两壳的内面,其身体两侧包 被内脏囊的薄膜,外套膜在背面与内脏囊 皮肤相连,外套膜边缘较厚,背缘及中央 部分则较薄,有些种类如贻贝生殖腺伸入 外套膜。
2.副壳
• 某些两壳不能完全闭合,外套膜非常封闭而具 水管的种类,常在壳外的突出部分产生副壳。 1)不属于贝壳独立者 分五种:原板、中板、后板、腺板、水管板,如 笋的的贝壳,1-5片,船蛆和管贝的石灰质管 2)副壳与两壳互相愈合而连成一壳者,如筒蛎 的双壳与石花质管完全愈合在一起,双壳附在 副壳上(石灰质管)。 另外,船蛆水管自由端的左右二侧还生成二个石 灰质片。
4)副闭壳肌
• 在有水管的种类,外套膜在分隔鳃孔与足 孔时,常出现交叉肌肉束,自左壳的边缘, 斜走到右壳的边缘,形成副闭壳肌束,例 如斧蛤,截蛏等,都有这种肌束,为控制 贝壳开闭大小之用。
四.腹足纲的外套膜
是一层很薄的组织,覆盖着整个内脏 囊,其游离边缘常在内脏囊和足的交接处, 周围环绕成领状。
具水管的种类
• 一般潜入泥沙中生活,生活时水管伸出滩面,由水管带入 或排出呼吸和摄食所必需的水流。 • 进出水管有完全分离者(斧蛤,双带蛤),有基部愈合、 末端部分分离者(蛤仔等),有两管完全愈合者(蛤蜊, 海螂,海笋),水管有时特别发达,长度超过身体其余部 分的总长,如象拔蚌、船蛆(鳃在水管内)。
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为外套腔
• 内脏囊不对称的种类,外套膜被引伸至内脏囊的右侧或前 方,腔中有鳃、肛门和生殖、排泄孔,不同种类,外套膜 大小,形状,均不同。如在原始腹足类中,外套膜缘不呈 连续状,其中央线上有一或长或短的裂缝,如翁戎螺科, 这个裂口位于直肠的末端,可使粪便迅速排出,这个裂缝 的两边可以有一点或数点愈合,使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 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的孔,如钥孔虫戚和鲍。 • 有的种类外套膜的边缘显著扩张,如宝贝科和琵琶螺科, 在运动时外套膜从贝壳的腹面两侧伸展于背方,把贝壳整 个包被起来。
《贝类的形态构造》课件
2
自由孵化
它们不会像成年人一样一成不变地附着在岩石上,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漂浮着,随 着海水流动向海洋深处游去。
3
附着运动
坐在深海靠近海岸的岩石、船舷或沉在海底的船上等物品上,它们的生长随着定 居体的附着而快速繁殖,并在不断的波浪冲刷中挺过一次又一次的风浪雨水。
贝类的生态和栖息地
贝类的栖息地包括海滩、泥泞海滩、岩石、潮间带和深海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贝类栖息地和 它们的生态特征。
悬滤摄食
许多贝类通过位于口部的多 个鳃来过滤水体中的浮游生 物为食。
过滤摄食
牡蛎和某些扇贝能够通过伸 出须来摄取浮游生物和悬浮 物质。
扇动摄食
像开心贝、栉口贝和剑口贝 一类扇动体内鳃条来将水送 入体内,用于摄取食物。
贝类的消化系统
大多数贝类消化系统包括两个口:进水口和排泄口。口部之间的肠道和胃部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
蛤蜊是一种双壳动物。它们的壳体由两 个齐型或几乎齐型的凸壳组成。各个贝 壳具有一定的丰满度和可变性。
壳的生长和形成
壳的生长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贝类壳体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分泌、成形和巩 固。
1
分泌
贝类的生殖器、消化器和呼吸器官都涉及了壳的生长。它们会分泌具有高度可 塑性和张力的碳酸钙质壳体,不断调整其形状和大小。
贝类的循环系统
贝类的循环系统主要由一个心脏和血管组成。它们没有红细胞,而是将氧气通过其周围的水体摄 取。
1 心脏
贝类的心脏由两个房间和一个动脉血管组成。心脏将血液从周围的器官中汲取,并将其 送往腮类以进行氧气交换。
2 血液
贝类没有红细胞,因此它们的血液是浆液性质。血液中含有铁离子,可以将氧气从周围 水体中吸收。
贝类的形态构造
贝类的主要特性
可编辑ppt
10
2.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
除捻螺外,侧脏神经连结不交叉成“8” 分型,本鳃和心耳一般心室的后方,故名. 下分8目
可编辑ppt
11
1)头木盾目
头部背面有掘泥沙用的头盘,通常有 发出的外壳或内壳,外套腔有右方开口或 退化,如刺螺。
可编辑ppt
12
2)无木盾目
无头盘。贝壳退仅为为内壳,较小, 如海兔Aplysia. 侧足较大。
• 头足类的神经系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 其神经节常集中于头部,形成脑。
• 此外,贝类体的表面表皮层内分布有许多专司 感觉的神经末梢,尤其在外套膜的内面,分布 腺体的区域对感觉特别炅敏,有些部位特别发 达,成为特殊的感觉器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可编辑ppt
42
触角
又称头触角,位于头部的前端,一对 或二对,只见于腹足类,司感觉作用。
体
中腹足目
动
新腹足目
物
后鳃亚纲
头木盾目
门
无木盾目
被壳翼足目
裸体翼足目
囊吞目
无壳目
背木盾目
裸鳃目
肺螺亚纲
基眼目
柄眼目
头足纲
四鳃亚纲
二鳃亚纲
十腕目
可编辑ppt
八腕目
3
三、分纲概述
(一)无板纲 为贝类中的原始类型、形似蠕虫、故
称无板类。此类动物的腹面中央通常有一 沟,又称“沟腹纲”外套膜极发达,长而 生有角质层和各种石灰质的针骨。神经系 统由围食道神经环和它向后延伸的两对神 经索组成。有约100种,全部海产,如龙女 簪。
• 外套膜表皮细胞含有色素颗粒,腺细胞等。
• 外套膜分泌贝壳有区域性。生壳突起--分泌角质 层。外套膜缘背面表皮细胞—石灰质棱柱层,全 表面—珍珠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套腔
在左右两只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有广 大的空隙,称外套腔,生活时依靠纤毛摆 动使水流不断从其中经过,入水孔进,出 水孔出,鳃进行气体交换并滤食,将食物 送入口中。
3.外套膜中的肌肉
• 附着在贝壳的内面。 • 1)环走肌(外套膜 缘肌) • 为外套膜边缘而环 走的肌肉纤维,附 在贝壳内面边缘, 并用以收缩外套膜 边缘,环走肌在壳 内面所印的痕迹称 外套痕。
横纹肌、平滑肌的功能不同
• 在异柱目中随贝类生活类型及生活环境不 同,此两种肌内与闭壳肌的比例也不同, 种类不同比例不同,如扇贝有些需作快速 游泳,需快速收缩贝壳而运动,故闭壳肌 中横纹肌比例较大;同一种贝类环境不同, 比例也不同,牡蛎,浊水中的,经常要排 出多量的污物,贝壳的关闭动作比较旺盛, 故横纹肌也较发达。
4)副闭壳肌
• 在有水管的种类,外套膜在分隔鳃孔与足 孔时,常出现交叉肌肉束,自左壳的边缘, 斜走到右壳的边缘,形成副闭壳肌束,例 如斧蛤,截蛏等,都有这种肌束,为控制 贝壳开闭大小之用。
四.腹足纲的外套膜
是一层很薄的组织,覆盖着整个内脏 囊,其游离边缘常在内脏囊和足的交接处, 周围环绕成领状。
具水管的种类
• 一般潜入泥沙中生活,生活时水管伸出滩面,由水管带入 或排出呼吸和摄食所必需的水流。 • 进出水管有完全分离者(斧蛤,双带蛤),有基部愈合、 末端部分分离者(蛤仔等),有两管完全愈合者(蛤蜊, 海螂,海笋),水管有时特别发达,长度超过身体其余部 分的总长,如象拔蚌、船蛆(鳃在水管内)。
6)韧带:
• 铰合部的一种几丁质物一般为黑褐色。带 有弹性,连接两壳和背缘,起到连结与开 启贝壳的功能,与闭壳肌相反分外、内韧 带两种,外韧带在壳后侧,内韧带位于壳 顶内部。只有少数种类,如海笋和船蛆种 种类缺乏。
壳内面:
• 一般光滑,具光泽,可见外套膜环足肌、闭壳 肌、水管肌、足肌留下的痕迹, • 外套痕:外套膜环走肌痕,位于贝壳内而边缘 或向内 • 外套窦:水管肌痕迹,是外套痕末端向向弯曲 的部分,随水管的发达程度而深浅不一,水管 发达深 • 闭壳肌痕:闭壳肌痕迹。一个或2个前,后是 肌痕:前足肌痕多在前闭壳肌痕附近,后还肌 痕多在后闭壳肌痕附近。
2)水管肌
• 由环走肌后部特化而成,是牵引水管的肌 肉纤维,水管肌附着在贝壳内面所印的痕 迹,叫外套窦。 • 有水管的一般均有外套窦,但海笋等水管 不能收入壳内的也无外套窦。
3)闭壳肌(肉柱)
• 为外套膜分化而成,为连接左右外套膜及两壳的横行肌束。 • 前闭壳肌:口前侧背方,常退化,如贻贝,扇贝,牡蛎, 成体退化,异柱目。 • 后闭壳肌:肛门前方腹侧,在前闭壳肌退化或消失的种类 大,或偏后侧,移至中央。 • 有些贝类贝壳完全粘贴在筒状的副壳上(如筒蛎)不能运 动,因此,其肉柱完全消失。 • 闭壳肌和贝壳的内面一般或垂直方向,但也有倾斜的。 • 每个闭壳肌通常由二种结构不同的肌肉组成,即横纹肌和 平滑肌 • 前者能迅速关闭贝壳,后者运动较迟缓,但可使贝壳紧紧 关闭,闭合力比横纹肌大。
五、掘足纲的贝壳
• 呈牛角或象牙状,壳两 端开口,粗端为前端, 其开口称头足孔,细端 为后端,开有小孔,称 肛门孔,壳表具生长纹 和纵肋,壳侧凹方为背 面,凸方为腹面。
六.腹足纲的贝壳
1.贝壳的形态及各部分名称 • 通常具一螺形贝壳,仅少数有双壳(双 壳螺),也有些种类,成体时贝壳消失 (裸鳃类),大多为外壳,少数为内壳 (如拟海牛)。 • 虫戚科的贝类不成螺旋形,如扩张的伞。 • 腹足类贝壳形状多变,有塔形(马蹄 螺),锥形(锥螺),球形(玉螺)等 形状。
2.贝壳分区及部位名称
• 壳顶:是贝壳最老的部分,一般比较突 出,多数种类壳顶略向前弯曲,由此可 推断贝壳的前后端。 壳面结构: 1)小月面:壳顶前方常有一凹陷,(文蛤 或蛤仔)称~ 2)木盾面:壳顶后面与小月面相对的一面
3)壳耳:壳顶两侧的耳突起。存在于牡蛎、扇贝、珍母 贝等壳顶前后方,前端称前耳,后端称后耳。 4)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与腹缘平行,贝壳表面的环形 生长线,有时凸出,伸出鳞片或棘刺状突出物。 5)放射助: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放射状排列的 条纹。 生长线和放射肋在不同种类变化很大,壳面还可 以表现各种彩和纹。有的种类在贝壳表面被有带毛外 皮,有的则光滑。
1.外壳:四鳃类鹦鹉螺
• 在一个平面上作背腹旋转,壳内 壁上具许多隔壁,将壳内腔分为 若干壳室,壳口最后一室最大, 称住室,为软体部所在部,其它 各室都充以空气,称气室,具减 轻体重而浮游于水中的功能。 • 每一隔壁中央开有一小孔,是为 隔颈,自住室至最原始内方的初 室由一膜质的小管穿过隔壁上的 孔连贯起来,此管叫通管或串管、 室管。
三.单板纲
• 一个,扁平帽状,形似帽贝 • 贝壳薄而脆,分三层,与其它同
四.双壳纲的贝壳
有左右各一个壳,为外套膜所分泌 1.贝壳的各种形式 (1)一般左右对称,亦有不对称的,如牡 蛎、扇贝,左右两壳相等或不等 (2)两侧相等与不等,即指以壳顶为界贝 壳前后两侧长短是否一致,多数不等, 少数(海湾扇贝)相等 • 贝壳一般有扇形、长方形、椭圆形、圆 形、心形、三角形等
• 5)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 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 • 每一螺皮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纵肋、横肋、 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 毛。
6)壳口
动物身体外出的口,体螺层基部。 壳口形状与动物的食性有关,草食性种类壳 口不具沟或缺,称连续型或完全壳口,如马蹄螺, 肉食性种类,壳口前端或后端有缺刻或沟,这种 具沟的壳口称不完全壳口,有些种类前沟发达, 形成贝壳基部的一个大形棘突,或成为吻伸出的 沟道,如骨螺,后沟一般不发达。
一、多板纲的外套膜
石鳖的外套膜很简单,覆盖整个身体 的背面,围绕壳周围一圈,其上生有许多 棘、鳞片与针束等。
二.单板纲的外套膜
• 覆盖在体的背面,边缘环绕着动物体的周 缘,并可伸至贝壳的最外缘。
Hale Waihona Puke 三.双壳纲的外套膜位于左右两壳的内面,其身体两侧包 被内脏囊的薄膜,外套膜在背面与内脏囊 皮肤相连,外套膜边缘较厚,背缘及中央 部分则较薄,有些种类如贻贝生殖腺伸入 外套膜。
外套膜与内脏囊之间为外套腔
• 内脏囊不对称的种类,外套膜被引伸至内脏囊的右侧或前 方,腔中有鳃、肛门和生殖、排泄孔,不同种类,外套膜 大小,形状,均不同。如在原始腹足类中,外套膜缘不呈 连续状,其中央线上有一或长或短的裂缝,如翁戎螺科, 这个裂口位于直肠的末端,可使粪便迅速排出,这个裂缝 的两边可以有一点或数点愈合,使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 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的孔,如钥孔虫戚和鲍。 • 有的种类外套膜的边缘显著扩张,如宝贝科和琵琶螺科, 在运动时外套膜从贝壳的腹面两侧伸展于背方,把贝壳整 个包被起来。
腹足类足的后端常能分泌一个角质或 石灰质物,称厣,是一种保护器官,当动 物缩入壳内时,可用其将壳口盖往,大小 和形状多与壳口一致。在前鳃类中,除圆 柱螺属外,在发生期间都有厣,但在成体 时有些种类无,如鲍科、鹑螺科、宝贝科、 竖琴螺科等,后鳃类发生期间均有厣,肺 螺类的成体,除网纹螺科外,几乎都无厣, 有些高级的种类甚至在发生期间也无厣。
贝壳各部位名称:
• 贝壳分二部分 1)螺旋部:一般分许多层,多容纳动物内脏 囊部分; 2)体螺层:贝壳的最后一层,一般最大,容 纳动物的头和足,体螺层与螺旋部大小比 例不一定,有的螺旋部极小,体螺层极大, 如皱纹盘鲍,宝贝,有的体螺层很小,知 笋螺和锥螺。
3)壳顶:螺旋部最上一层,动物的胚壳,有的 尖,有的呈乳头状,有些种类常常磨损。 4)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称一个螺层。 螺层的数目在不同种类相差很多,如笋锥螺可达 20层以上,鲍只有数层。
外套膜游离边缘 三层:
• 生壳突起:分泌贝壳 • 感觉突起:对外界刺激感觉灵敏,司感觉 作用,牡蛎具有触手和感觉细胞,扇贝和 鸟蛤还有外套眼分布。 • 缘膜突起:肌肉纤维较多,靠肌肉的伸展 和收缩,能控制水流动进出。
1.双壳类外套膜的类型
• 1)简单型,除背面愈合外,无愈合点,如蚶、扇贝等 • 2)二孔型,在背部后面有一愈合点,形成二孔型,如 牡蛎 • 3)三孔型,有二点愈合,在第一愈合点腹侧形成第二 愈合点,如船蛆,海笋等,真瓣鳃类。 • 4)四孔型,有三个愈合点,在足孔与鳃孔之间,形成 腹孔,作用是水管收入体内时,作为水流进出的孔道。 • 鳃孔和肛门孔,有些种类延长成管状伸出壳外,称 “水管”,肛门孔伸出者称出水管或肛门水管,鳃孔 伸出者称入水管或鳃水管。
• 在厣的表面生有环形或旋状的生长纹, 生长纹有一核心间,核心部有时接近中 央,有时偏向侧方或上方。 • 在肺螺类柄眼目中有一些种类虽无厣, 但可分泌一种膜将壳口封闭以越夏和越 冬,如蜗牛。
七、头足类的贝壳
仅在四鳃亚纲的鹦鹉螺具外壳,在 进化的种类退化,包埋于外套膜内,形 成内壳或完全退化,如十腕目中的大部 分种类,贝壳全部或少部分被外套膜包 被,成为内壳,八腕目贝壳极度退化或 完全消化。
第二章贝类的外部形态
• 第一节贝类的贝壳 • 一、无板纲 • 无贝壳,但体表被有角质并带有石灰质针、 棘外皮
二.多板纲的贝壳
• 由八块石灰质板组成,壳板 的形状、大小和花纹由种而 异,壳板自前向后作覆互状 排列。按期形状和位置可分 为三类: • 头板:位于最前面呈半月形 • 中间板:六块基本相似 • 尾板:元宝形 • 嵌入片:头板前方腹面、尾 板后方腹面,中间板后方二 侧存在,常有齿裂。 • 缝合片:中间板、尾板前方 两侧的光滑片状物,伸入至 表皮内,不与表皮相连,使 身体可蜷曲 • 壳板的结构:盖层(上)、 连接层(下)
• 铰合部:贝壳的背缘较其它边缘厚,在 此部分内产通常有齿和齿槽,当贝壳闭 合时,齿和齿槽在一定的位置上组合在 一起,构成铰合部,齿和齿槽的数目、 位置、排列方式为鉴定种类的特征之一。 如蚶的铰合齿一致,数目较多,1或2列, 帘蛤类数目少,分为壳顶部的主齿和前 后两侧的侧齿,有少数种类,背缘平滑, 无铰合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