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017943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2.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的儿童,他们在智力、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差异。
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是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特殊表现。
针对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和学习需求,特殊教育旨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认知特点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他们往往面临着记忆力、逻辑思维、抽象思考等方面的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也较为有限,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缺乏细节和全面性,需要通过特殊教育的方法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情感特点智障儿童在情感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他们常常缺乏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表达能力较弱,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智障儿童的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和适当的情绪调控能力。
三、社交特点智障儿童的社交技能较弱,存在着较大的社交适应困难。
他们往往不能适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和互动模式,缺乏掌握和运用社交技能的能力。
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在情商、社交意识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也是智障儿童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原因之一。
特殊教育是为智障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和支持的教育形式。
通过特殊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帮助智障儿童克服自身的困难,发展潜能,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
特殊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和教学方法的知识。
教师应通过了解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情感需求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智障儿童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智障学生的学前教育
![智障学生的学前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e7a1f16e518964bcf847cf6.png)
智障学生的学前教育一、智障儿童需要学前教育(一)智障儿童在家一直是封闭式,对环境适合水平差一个智障婴儿降生的时候,对于家庭所有成员来说,感到惊吓,首先反应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而很多人,摆着没有办法去面对,甚至对孩子丢弃。
而有些人,又会认为孩子很可怜,会加倍去爱,这样,对于很多智障儿童来说,处于封闭式的状态,即家务不做,甚至对刀、火柴等东西是听过而没摸过,这样一来他们的自理水平很差。
一旦他们在一个生的环境中,他们就不能适合2。
(二)智障儿童在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缺陷补偿差人获得的信息,即80%以上,来源于大脑的记忆,而智障儿童的信息,往往得到的很少,这时,借助其他的感觉器官去获取。
在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工作者,对25名盲童、25名正常儿童实行了分析,在8到16岁实行了比较,实行了听的检查,结果发现:对于盲童与正常儿童,在纯音的听觉、感受上,不存有显注的不同,即触觉也相同。
对于人的各种感官、感觉的补偿,往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生理的补偿、自己的努力的基础上,一步步实现的。
而智障儿童的家长,绝大多数未收到系统的训练,即没有办法对智障儿童实行多种多样的补偿3。
(三)儿童在达到好的心理水平,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入学学习的要求第一方面、在社会、教育中,对儿童有力较高的要求,即在进入学校后,希望学生正常去学习,让儿童系统地学习,即人类学习自然、社会等知识、经验,从而,能够自己去服从、执行其在集体中的行为、规范。
第二方面、儿童一旦达到了心理的发展,却又未能适合这些新的要求而发展,即使具有意识、目的去观察、注意、识记等,他们的抽象、逻辑的思维、意志等水平依然很差。
这时的社会和教育,就对儿童提出的入学学习的要求,而这种种的需要与儿童的心理已经存有了矛盾。
总来说之,在我国现阶段,对于绝大多数智障儿童,要实行早期的教育,在入学开始就应该完成。
往往一年级的课业量不小。
即学生实行一定的、常规的训练,以及对知识的学习。
智障儿童所表现的发展特点
![智障儿童所表现的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0319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6.png)
智障儿童所表现的发展特点
智障儿童,也称为智力障碍或发育障碍儿童,其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力发展迟缓: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理解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以及适应新环境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2. 适应行为缺陷:他们在日常生活技能、社交互动、自我照顾和社区参与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这可能表现为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漱等,或者在与人交往时难以理解社会规则和情绪表达。
3. 语言和沟通问题:许多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滞后,可能有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困难,包括词汇量少、语法错误、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说话。
4. 运动和协调能力受限:一些智障儿童可能存在四肢不协调、行走困难或其他运动技能的发展延迟。
5. 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弱:他们可能表现出记忆力较差,学习新技能或信息的速度慢,且容易忘记已学内容。
6. 情绪和行为问题:智障儿童可能会有情绪调节困难,表现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或者自闭等行为特征。
7. 感知和认知差异: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处理上可能有所不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反应也可能较为独特。
8. 个体差异大:尽管智障儿童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他们的能力和需求可以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从轻度到重度不等。
对待智障儿童需要耐心和专业的教育和支持,包括个性化教育计划、物理治疗、语言疗法、职业疗法等多种干预手段,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智障儿童的预后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供参考。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2c3a8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4.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低于正常儿童,且具有适应困难的儿童。
他们在认知、语言、学习、社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并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支持。
下面将从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两个方面来浅谈智障儿童的情况。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发展滞后: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相对滞后,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不如同龄正常儿童。
他们在思维的抽象、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能力上表现较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教育资源来提升认知功能。
2. 语言沟通障碍:智障儿童在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包括发音不清、理解能力有限、表达能力低等问题。
这使得他们难以与他人有效地交流,给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情绪行为不稳定: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较为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问题。
他们在面对挫折、变化等环境压力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情绪脆弱性。
4. 自尊心低下:智障儿童由于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往往会遭受同伴的排斥、歧视和讥笑。
这会对他们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使其自信心低下、自尊心受损,自我认同感不强。
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我们应该提供特殊教育来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特殊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为智障儿童提供安全、稳定、有序的学习环境,创设适合他们特殊需求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当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来满足智障儿童的学习需求。
2. 强化认知训练:针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滞后,我们可以通过认知训练来帮助他们提升认知能力。
通过游戏、绘画、动手制作等活动来促进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3. 健全语言治疗:针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沟通障碍,我们应该提供系统的语言治疗,包括发音训练、听觉训练、语义理解和表达的训练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治疗,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4. 关注情绪社交发展:在特殊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关注智障儿童的情绪和社交发展。
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
![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57d8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2.png)
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1.轻度智障的症状:婴幼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只表现为发育较同龄人缓慢,性格文静。
接受教育后轻度智障表现为分析能力下降,认识问题不深入,不能独自面对困难,适应社会需要特殊教育。
2.中度智障的症状:表现为身材矮小,发育缓慢,有特殊面容,凭借患者外表可看出智力低下。
3.重度智障的症状:表现为多方面的发育缓慢,可表现为发音不清、不善言语、极差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极重度智障的症状:早期表现为不能理解周围的任何事情和语言功能严重障碍,感觉和知觉明显减退,以及运动功能异常,具体表现为手足活动不便甚至一生不能步行。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f203d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f.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展迟缓或受损的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远低于同龄人。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一般儿童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关注。
本文将从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认知和情绪方面。
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较低,他们往往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他们对信息的处理速度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智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也较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的情况。
他们常常体验到挫折和困难带来的负面情绪,对待自己的能力和自尊心有着较弱的抵抗力。
对于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
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有限,但仍然可以进行一些基础的认知训练。
特殊教育师可以通过简化教学内容和使用具体形象的教具,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学习节奏,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索。
智障儿童的情绪管理也是特殊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特殊教育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智障儿童学会更好地处理情绪。
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特殊教育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艺术活动等方式,帮助智障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缓解负面情绪的积聚。
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给予智障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参与社交和学习活动。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智障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呈现出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点,需要特殊教育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通过关注他们的认知和情绪特点,同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克服困难,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样不仅有助于智障儿童的个人成长,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包容和进步。
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f89501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7.png)
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智力障碍是一种智力发展低于正常人群的状态,智障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到其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表现。
教育界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由于孩子成长的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模式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探究方向。
本文将从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滞后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呈明显偏低,面对新事物的学习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他们对新信息的处理速度、记忆能力、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比其他正常儿童明显低下,也因此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缺乏自我独立能力。
2、情绪行为不稳定智障儿童的情绪比正常儿童更容易波动,表现在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的交替出现、嗓音高、情感表现强烈等。
同时,智障儿童的行为表现也会受情绪影响而波动,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渴望关注、情绪激动等。
3、认知操作能力弱智障儿童对于个体认知操作难以熟练掌握,例如细微的品质差异、时间变化和数量判断等,这使得他们在解决生活、学习以及社交困难时感到身心上的挣扎和焦虑。
4、交往技能差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较差,面对不同年龄段和各种性格特点的人群,他们缺乏适应和应对的能力,容易主观判断性状或性格,产生恐惧感或不信任感。
二、教育对策1、通过互动游戏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在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安排一些互动游戏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感抗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科普、绘本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慢慢认识世界,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语言能力和综合智力水平。
2、适度激发竞争意识通过适度激发竞争意识,教育者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学习动力,这样他们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的优势,并会不断给予自己心理激励以突破自我。
对于具备强烈竞争意识的儿童,合理提供针对性的奖励制度,鼓励他们面对困难而不屈不挠,这也能够为智障儿童的挑战感和成就感提供保障。
智障儿童论述报告总结
![智障儿童论述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8b48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1.png)
智障儿童论述报告总结
智障儿童是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的一类特殊儿童。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迟缓,表现为认知、语言、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障碍。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需要个性化、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智障儿童的论述报告主要围绕智障儿童的特点、教育模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智障儿童的特点是他们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
这意味着他们对于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智障儿童还常常伴有其他发展障碍,如语言障碍、身体运动发展障碍等。
这些特点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针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智力开发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
智力开发教育是指通过刺激和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
社会适应教育则是为了帮助智障儿童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交技巧。
这两种教育模式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最后,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是智障儿童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抚养者,需要为他们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爱心的照顾。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智障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就业环境。
只有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智障儿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结来说,智障儿童是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
关注和支持。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需要个性化、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只有这样,智障儿童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02f87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9.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儿童,其智力发育相对滞后,表现出学习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困难。
智障儿童心理具有许多的特点,如下:一、情绪不稳定智障儿童由于智力问题,往往难以理解和识别周围的事物和人,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情感体验无法准确表达。
因此,智障儿童的情绪比较复杂,一方面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落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兴奋和激动,情绪不稳定。
二、社交能力有限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滞后,使得他们和同龄人相比,在语言和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无法和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一来,智障儿童在社交活动中往往显得孤立无援,难以适应社交环境。
三、自我中心智障儿童认知能力有限,思维模式比较单一,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人群关注度较低,因此智障儿童易于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中心,周围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服务的,容易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
特殊教育是在教育体制内针对智力低下、残疾、特殊行为等问题的儿童,建立特定的教育课程和教学环境,以实现其教育和发展的目标。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特殊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特殊教育的目标如下:一、提高智力水平特殊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针对智障儿童智力发育滞后的问题,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自理。
二、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智障儿童在自理生活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家长和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专项指导和训练,培养他们独立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促进社交能力发展由于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特殊教育的方式,培养他们社交技能和社会规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四、提高自我肯定感和自尊心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挤,需要通过特殊教育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我肯定感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环境。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84b2c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d.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发育上出现了明显偏离正常,程度与限制的一类儿童。
他们在认知、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和生活关爱。
对于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以便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一、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1. 认知发展滞后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他们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因此教学要简化、具体,需要注重重复和巩固。
2. 学习困难智障儿童学习的速度和效率都较低,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才能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要结合其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社交沟通困难智障儿童在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他们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也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需要特殊教育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4. 自理能力差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期依赖他人的照顾和帮助。
他们在个人卫生、饮食和穿着方面需要额外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二、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重要性1.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智障儿童由于认知发展的滞后和学习困难,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和学习辅导,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成绩。
特殊教育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障碍,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智障儿童往往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和学习困难而自卑和沮丧,特殊教育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和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自尊心,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3. 促进其社交和情感发展智障儿童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存在困难,特殊教育能够通过系统的社交训练和情感培养,帮助他们克服社交障碍,提高情感表达能力,融入家庭和社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4d45f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1.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由于生理或心理原因导致其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
这类儿童通常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关怀,以满足其特殊的认知和心理需求。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与一般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制定教育方案,满足这些孩子的成长需求。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发展滞后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远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
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有所受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也较弱。
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用更加简单、具象的方式来传达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二、情绪不稳定智障儿童的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情绪爆发等问题。
他们对于自己的情绪状态难以准确把握,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学会适当表达和应对情绪。
三、社交困难智障儿童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可能不太善于与他人交流,情感交流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情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足。
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与教育过程中,需要多给予他们一些情感、社交方面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群交流。
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智障儿童的特殊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帮助这些儿童克服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特殊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关注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
特殊教育需要以个体为中心,因材施教。
每个智障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都有所不同,教育者需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特殊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有些儿童可能在语言方面存在较大障碍,需要强化语言训练;有些儿童可能在情感沟通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加强情感交流的训练。
特殊教育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需要注重情感关怀和引导。
智障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倾听和理解。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赋予孩子们充分的情感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的情感健康发展。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2c67f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b.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缺陷,导致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的一类儿童。
他们常常面临着特殊的教育需求,需要特殊的关爱和教育方式。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与一般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特殊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就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进行探讨。
1. 自我意识薄弱智障儿童常常由于智力水平低下而导致自我意识薄弱,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所困难。
因此在教育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游戏、音乐等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自我意识。
2. 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智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情绪波动。
在教育中,需要通过理解和包容,耐心指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培养他们平稳的情绪状态。
3. 注意力不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通常不够集中,他们对事物的关注度不高,容易分心。
为了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利用游戏、视觉辅助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4. 学习难以适应和转变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识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
在特殊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每位智障儿童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转变。
5. 社交能力差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通常较差,他们往往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特殊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特殊教育是指以智障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教育方式,旨在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法和特殊教育资源,帮助智障儿童克服他们的学习障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特殊教育需要重视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在特殊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采用具体的教育方法,如个性化教学、多感官教学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48d439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1.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感不稳定、行为模式固定化、自我意识淡薄等方面。
首先,注意力不集中是智障儿童心理特点之一。
智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和走神。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感官过敏或过于迟钝,或是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不足或认知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帮助智障儿童集中注意力,我们可以采用教育游戏、智能玩具等多种教育工具,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优化学习效果。
其次,情感不稳定是另一种常见的智障儿童心理特点。
智障儿童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情感认识和掌控,因而情绪较为不稳定。
这可能表现为过度敏感、易怒、情绪波动等问题。
为了帮助智障儿童提高情感稳定性,我们可以采用心理疏导、情感课程、亲职教育等方式,建立他们的自我意识,促进情感健康。
第三,行为模式固定化是智障儿童心理特点之一。
智障儿童往往无法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容易陷入行为模式的固定化。
这可能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无法很好地理解并遵守规则等。
为了帮助智障儿童多样化行为模式,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策略,以及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
最后,自我意识缺乏是智障儿童心理特点之一。
智障儿童的意识发展一般相对滞后,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并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失落和迷茫感。
为了帮助智障儿童增强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平等的社交机会和环境,激发他们的信心和自尊,并为其提供能够认知和感知自身的活动和游戏,以促进其成长和自豪感。
总之,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我们需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缺点,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
在特殊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和关爱智障儿童,为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帮助,以使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贡献社会。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5331f0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2.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认知能力低于同龄人的儿童,他们在认知、语言、行为和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智障儿童在心理上存在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教育和治疗的效果。
因此,对于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指导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情绪反应不稳定智障儿童的情绪反应通常不稳定,他们可能会突然出现消极、暴躁或焦虑的情况,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使智障儿童情绪稳定,教育者需要采用情感疏导技术,即通过积极的情绪引导和教育,使儿童的情绪得到平衡和缓解。
二、记忆力弱智障儿童的记忆力通常较差,他们难以长时间记忆和理解新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慢慢地、反复地教授内容、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和实践、建立类比等方式,以便让智障儿童理解新的知识。
三、语言障碍智障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都较弱,他们难以听懂老师的教诲及正常人的交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者应采用专业的语言治疗方法,如慢慢地、反复地讲话,采用肢体语言、图示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
四、思维能力差智障儿童的思维能力差,他们难以理解抽象、复杂的知识,更难以进行分析和综合各种信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具体、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和示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自我意识弱智障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信通常很弱。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育者需要使用正向激励和肯定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信和满足,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总之,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需要特殊教育者和治疗师在教育和治疗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和应用专业技巧进行教育和康复治疗。
通过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采用适当的教育和康复治疗方法,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f5bae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e.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并且伴有适应行为能力缺陷的儿童。
他们的智力发展迟缓或受损,使得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进行学习和生活。
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和特殊教育是关注他们发展的必要方面。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波动:智障儿童常常由于无法理解自身的困境和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而产生情绪波动。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易激动、焦虑、沮丧等情绪,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 自卑感:智障儿童常常因为智力上的差异而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认为自己不如正常儿童。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3. 社交障碍:智障儿童往往无法适应正常儿童之间的社交交往,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行为怪异、社交能力差、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等问题。
这种社交障碍会使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到困惑和孤立。
4. 学习困难:智障儿童在学习上面临很大的困难,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教材内容、记忆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等。
这会导致他们在学校中与正常儿童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异。
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特殊教育应该提供以下方面的支持:1. 个别化教学:特殊教育应该根据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注重教育中的差异性。
教师应该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情感支持:特殊教育应该关注智障儿童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辅导。
教师应该鼓励智障儿童积极面对自己的困境,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3. 社交技能培养:特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逐步适应社会和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形式,帮助智障儿童学习适当的社交行为和与他人的沟通技巧。
4. 家庭支持:特殊教育应该与智障儿童的家庭建立紧密联系,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指导。
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智障儿童的教育计划,在家庭中创造一个积极支持的教育环境。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83d4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2.png)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受限,无法按照同龄人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儿童。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与他人有显著差异的认知水平和情绪表达能力。
以下是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的详细描述:1.智力发育受限:智障儿童通常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人。
他们在记忆、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受到限制。
他们在学术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2.语言和沟通困难:智障儿童常常面临语言和沟通的障碍。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难以理解别人的话语和指示。
因此,在与他们交流时,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肢体语言。
3.社交障碍:智障儿童常常因为沟通和认知的障碍而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交规则,对于适应新环境和人际互动,他们需要额外的支持和指导。
4.情绪问题:智障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愤怒。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遇到困难,或者由于对自己智力差异的认识而产生的自卑感。
5.心理发展滞后: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通常滞后于同龄人。
他们可能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特征。
6.自理能力差:智障儿童可能存在自理能力差的问题,例如独立进食、穿衣和洗漱。
他们需要特殊的支持和培训,以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技能。
为了支持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1.高度关注和支持:智障儿童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他们需要专门的学习计划和指导,以满足他们个别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2.适当的教育:智障儿童需要接受适当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
这可能包括个别教育、特殊教育或集中教育等方式。
3.情感支持:智障儿童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情感支持。
他们需要感受到爱和接纳,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适当且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尽管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来开发他们的潜能。
这可能包括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以及提供他们能够成功完成的挑战性任务。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414c94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b.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展迟缓、智力低于正常人的儿童。
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是他们的智商和认知能力受到严重限制,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语言、记忆、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智障儿童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明显受限,他们往往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对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理解能力较低。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或逻辑关系。
2.语言和沟通困难:智障儿童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无法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理解他人的说话内容也较困难。
3.学习和记忆困难:智障儿童往往在学习和记忆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记住所学的内容。
4.注意力不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他们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持续关注同一件事情或任务。
5.情绪稳定性差:智障儿童的情绪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焦虑、沮丧、易激动、易怒等情绪问题,对他人的情绪和表情理解能力也相对较低。
针对智障儿童心理特点的特殊教育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帮助智障儿童克服困难,实现他们的潜能。
以下是特殊教育的主要要点:1.个性化的教学:为了满足智障儿童的学习需求,特殊教育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这包括根据智障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具,以及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2.培养实用生活技能:特殊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智障儿童的实用生活技能。
这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吃饭和洗漱等,以及社交和交流技能,如与他人交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等。
3.强调社交和情感发展:智障儿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也是特殊教育的重点。
特殊教育需要提供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情绪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家庭和社区的支持:特殊教育需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共同为智障儿童提供支持和关爱。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d7d9c4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0.png)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由于生理、病理、遗传等因素所致的智力发育迟缓或缺陷,并且对于学习和适应环境存在严重困难的儿童。
心理方面,智障儿童存在着一些特点。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自我意识淡薄智障儿童往往缺乏自我认识和意识。
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样一来,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支配,导致自我认识缺乏、意识淡薄,进而对于社会适应存在困难。
二、情绪稳定性差智障儿童在情绪方面往往是比较动荡的。
他们的情绪反应较为迟缓,对于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
同时,他们的情绪往往比较极端,容易因为小事情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智障儿童在情绪上无法良好地控制自己,进而对于生活和学习的适应存在困难。
三、社交能力差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较差。
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同时,由于语言和认知方面的障碍,他们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智障儿童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智障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
他们在遇到危险或困难时,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容易受到伤害。
同时,他们也不能很好地辨别好坏,会受到不良环境和人的诱惑,进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或危害他人。
为了解决智障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需要进行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应该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帮助智障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培养其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教师要与智障学生亲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立一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自信心。
只有这样,智障儿童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进步,获得更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何谓智障?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
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一般包括
以下三种情况:
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
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 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 后天因素
怀孕期间: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德国麻疹,糖尿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致儿童脑部发育不
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响智力。
后天培养: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人士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
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
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
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
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
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
也就是孩子常分不
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二)、人格
1、自我中心倾向:
自我中心就是认为别人所想的,跟我一样。
我认为怎么样,你一定也认为怎么样,以自我中心在思考,智慧障碍的孩子因发展的限制,所以一直处在自我中心期里。
2、依赖倾向:
智能障碍者常有依赖的倾向,家长、师长应避免孩子过分的依赖。
(三)、行为模式
1、直接行为:
例如:我要直走,前有障碍物,一般人会绕道,智慧障碍的孩子会把障碍物推开,是人就把人推开,是东西就把东西推开。
这种直接的行为常会被家人、老师解释为
攻击、破坏行为,其实孩子被误解了,他只是想达到他的目的地,而不
巧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障碍物,仅此而已。
2、非统整的行为
智慧障碍的孩子像路边草一样窜来窜去,他没有一个主题,找不到中心,他只注意事物的某个部份。
例如:走在路上看到那边吸引他的地方、东西,他走过来,所以在街上常会迷失、走错地方。
(四)、环境因素
1、学生自身的限制
2、教养态度的错误
在孩子的发展阶段中,大人常因不了解而使用错误的教养方法,因而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孩子发展的停滞现象。
孩子的能力、智力是可以提升的,问题是从小有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他。
智障人士的潜能
如常人一样,智障人士有多方面的潜能,只要有适当的培训,他们的潜能便可得到发挥。
自我照顾:
轻度及中度智障人士在日常起居方面大部份可自我照顾;而严重智障人士透过重复的学习,亦可掌握一些日常起居生活的技能,如梳洗、如厕、烹饪等,无须依赖他人。
兴趣:
智障人士可发展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和艺术,在兴趣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