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批点《西厢记》的价值与不足

合集下载

《西厢记》第五本价值研究

《西厢记》第五本价值研究

《西厢记》第五本价值研究作者:蔚蓝王文静安琪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7期[摘要]关于《西厢记》的本数问题向来是研究者们探讨的问题,不少戏剧研究者认为,《西厢记》第五本不是王实甫所做,金圣叹曾把第五本定为《西厢记》的“续书”。

这样的论断本身只是存某种考据的作用,但是无意间就产生了一种关于评定第五本价值的探讨,对于崔张完婚大团圆的结局,研究界历来有不同的声音,“草桥店惊梦”可否作为戏剧的结局?在现代的研究中仍是《西厢记》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将使用现代视角对于第五本的价值问题作出讨论。

[关键词] 《西厢记》;第五本;存在意义;现代视角对于《西厢记》第五本去留问题争论的代表性人物金圣叹曾作金批本,有学者称“‘《西厢》为千古传奇之祖,圣叹所批《西厢》又为传神之祖。

’由此可见,金圣叹的威力是何等巨大,金批本《西厢》的影响是何等广泛。

”①在金本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问题,即金圣叹认为第五本为《续西厢记》四篇。

此言论一出,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争论,就此,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展开探讨。

一、第五本与故事的发展连贯性在第五本之前,《西厢记》的故事发展到“草桥店惊梦”,在这个具有理想的结局中需不需要一个现实的结局来丰富?有研究者从多方面考证了第五存在的非必要性,其中包括著名的《西厢记》并非王实甫所做的各样说法,例如“时间不和说”、“风格不和说”、“社会背景不和说”等。

在这些说法中,大多都有力的批判了第五本,成为考证文本的重要依据。

首先,《董西厢》的前后时间长达一年六个月,是细密的将戏剧中的所有情节合理的囊括在内。

而“《王西厢》第五本在不改变前四本时间安排的基础上,毫无依据的就把‘游殿’到‘离别’的整个故事时间改成了一年。

”②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明显文本的前后不合道理。

于是研究者断言第五本如果是王实甫所作,不可能在剧情发展与时间上有如此大意的疏漏。

其实,只要第五本的存在合理性即可,但对于讲求礼法的古人来说,他们的行为不应该把停丧的时间消去。

介绍文坛怪杰——金圣叹

介绍文坛怪杰——金圣叹

介绍文坛怪杰——金圣叹介绍文坛怪杰——金圣叹“评批,又称批点、评点、评点文学”,是中国文论家、美学家所创造的独特的文艺评批和鉴赏方法。

清初的金圣叹,就是“评点文学”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经他评点删改后的作品, 语言精练, 菁华俱在, 情节紧凑, 人物生动, 故能在民间广为流传.其评点虽不免歪曲割裂之弊, 但某些见解却颇为独到。

如说《水浒传》之所以先写高俅、后写梁山英雄, 是因为它强调“乱自上作”。

又如对于《西厢记》的最后一章“大团圆”,不知何人“狗尾续貂”。

绝非王实甫笔触。

金圣叹对它大加鞑伐。

但为了照顾“逐臭之夫”,仍然予以保留。

诸如此等见解,确非常人所及。

他最先将小说评点推向了高潮。

但因他狂放怪诞, 思想复杂, 敢想人之不敢想, 道人之不敢道, 如将《水浒传》、《西厢记》、《史记》、《国策》并提, 并将《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等.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一文中严加批判。

他还把戏剧、小说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这在当时实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在文学批评中大量使用评点的方法, 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宗岗评点《三国志演义》, 也是仿效他的笔意进行评点的.如果说朱熹是古文坛的“圣杰”,则可称金圣叹为“怪杰”,因他似乎不合正统,有点《老子》(梁启超称之为“毒药”)虚幻的成分。

对于爱好写作的朋友们,揣摩一下他的鉴赏思维,而不堕入“唯心”的泥潭,作为“饭后茶余”的消遣,或无不可。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毛主席点评二十四史,全新立论,泱泱巨篇,举世无双。

毛主席对尼赫鲁谈中印关系,举元朝女诗人管道昇的诗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绝妙,翻译都犯了难。

外国人更难于理解。

他们没这个福气享受中国文化。

季羡林先生十分藐视“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们欣赏不了中国文化。

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人,尽情地享受中国文化吧!话贵本题:金圣叹被称为“文坛怪杰”。

他怎个怪法?兹举一例。

金西厢的戏曲美学思想探究——当西厢记遭遇金圣叹

金西厢的戏曲美学思想探究——当西厢记遭遇金圣叹
戏 曲 均 未 形 成 堪 称 叙 事 文 学 的 体 系 柱。 。 金 圣 叹通 过 序跋 点评 的 形式 提 出西 厢记 中 心 在 造 评 点 凸 腑 ul 紧
良俊 关 于拜 月 亭 和琵 琶 记优 劣 的 争论 王认 为 拜 月亭 不如 歌 演 终 场 不 能 使 人 堕 泪 万 历 间 的 周 之 标 余 常谓 戏 场面 目 差 足代 涕 几 二 者 是 也 。 把 戏剧 的 力 量 直 接 等 同 于 催 人 泪 下 的 效 果 明 清 时 的 审 美 方 向 可 见 一 斑 。 悲剧 结 局 的 幽趣 并 不在 金 一人 。 围 绕 着 《 厢 记 》 结 局 问 题 明 人 徐 复 祚 说 西 厢 后 四 西 的 出 定 为 关 汉 卿 所 补 其 笔 力 迥 出 二 手 本 的 团 圆 并 不 感 兴 趣 而戏 剧 理 论家 卓人 月 则言 崔 莺莺 之事 以 悲终 且《 厢》 西 之 对 第五 妙 正 在 于 草桥 一 梦 似 假疑 真 乍 离乍 台
少 有 才 名 喜 批 书 好 谈 《易 》
亦 好讲 佛 。 曲 江廖 燕 臼
所评 诸 书 领 异标 新
予 读 先 生

迥 出 意表
青 梅 竹 马 两 小 无 猜 元 稹 赴 考 从 政 深受 太 子少 保 韦夏 卿赏 识 面 妻 逝 后 多 次 回家寻 找 权 势 却杳
情 感启 示
可 以说是 作 为指 挥 不
可 缺 少 的 种 能 力 作 为指 挥需 要认 识 到 其 独 特 的 艺 术 功 能 重 要 作 用
首 先 自 己 要 先 受
定的辅助作用。
感 动 指 挥 者 要用 丰 富 的脸 部 表 情 来 感 染 和带 动 队 员
要 。

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戏剧文法理论及当代意义

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戏剧文法理论及当代意义

第34卷 第1期 天中学刊 V ol. 34 No. 1 2019年2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Feb. 2019收稿日期:2018-10-17作者简介:韦强(1986―),男,河北邯郸人,讲师,博士。

·101·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戏剧文法理论及当代意义韦强(湖南工业大学 文新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摘 要: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是中国戏曲评点史上的名著,其中提出了多种戏剧写作的文法理论,包括“烘云托月”“移堂就树”“月下回廊”“羯鼓解秽”“一生一扫”“三渐三得”“二近三纵”等作文理法。

这些文法虽然使用的是比喻、意象的语汇,但其揭示的戏剧创作原理极具科学性,对于戏剧角色分配、行文节奏、情节设计都具有指导价值,对于当代戏剧创作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圣叹;西厢记;文法理论;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19)01–0101–06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是中国戏曲评点史上的名著。

金圣叹在其中不仅阐发了大量富有卓见的理论思想与文论观念,同样提出了多种文章与戏剧写作的创作文法理论。

针对《西厢记》的角色设置、行文写作、结构布局,金圣叹总结提出了“烘云托月”“移堂就树”“月下回廊”“羯鼓解秽”“一生一扫”“三渐三得”等作文理法。

这些总结与分析不仅更为明晰地阐述了《西厢记》的经典所在,对于戏剧创作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烘云托月”之法金圣叹评点《西厢记》,每折之前都有总评,正是在总评之中,他阐析了诸多文法技巧。

在第一折“惊艳”的总评中,金圣叹提出了著名的“烘云托月”之法:亦尝观于“烘云托月”之法乎?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

画云者,意不在于云也;意不在于云者,意固在于月也……然试实究作者之本情,岂非独为月,全不为云?云之与月,正是一副神理,合之固不可得而合,而分之乃决不可得而分乎![1]893 “烘云托月”本是中国水墨画常用的一种方式,指月亮不容易画,所以不画月而画云,把云画的得当之后,月就自然而然地衬托而出。

方枘圆凿_成色_有失_浅谈_西厢记_人物形象刻画的不足

方枘圆凿_成色_有失_浅谈_西厢记_人物形象刻画的不足

2007年/第8期(总第291期)●戏剧文学《西厢记》①中王实甫对张生、莺莺及红娘等人物性格、形象的刻画,向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尤其是张生和崔莺莺在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过程中,或深沉而谨慎,或志诚而大胆。

然而,有时作者欲突出他们在对爱情追求中的主动性,在表现他们的爱情理念时,与所表达的主题严肃性显得方枘圆凿,与所刻画的人物性格也格格不入。

一、对张生性格形象刻画的不足首先,对张生的才华描写似嫌不足。

在写崔、张私通之前,作者并没有很好地写张生如何才华横溢,这方面的缺失,不符合二人爱情的发展方向。

崔氏因为张生才貌双全而生爱慕之心。

张生第一次出场时的独白:“学成满腹文章”“万金宝剑藏秋水”。

这样的才能,剧本后来没有很好地印证。

隔墙酬韵,可算得上张生才美外现的一次最好机会,但除了一首情诗外,别无他有。

尽管被崔氏极口称赞为“清新”之诗,也只不过是崔氏悦其相貌于前而爱屋及乌。

因为张诗并不比崔诗高明许多。

月夜听琴,似乎对张生的琴技有一番渲染:“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这是通过莺莺的唱词表现的,与其说是突出张生之才,不如说是渲染莺莺之才。

因为其志在高山与江河,全然能被莺莺听得出,理琴之技未必高过莺莺。

即便有如此,也只是古代文士之必备素质。

兵退孙飞虎,也不是因为张生有运筹帷幄、御敌千里的本领,只不过机缘巧合让他认识蒲将杜确。

高中状元,确实有才,但已是崔、张二人婚姻确定之后的事了。

其次,赴考前张生的爱情心理之猥琐,令人啼笑皆非,与中举后的书生君子形象相差甚远。

张生的君子形象主要表现在中举后没有对莺莺负心,缱绻之意,令人心敬。

不过,维系二人感情的唯一基石就是“有情”,“有情”是一个维持爱情不可或缺的极重要因素。

然而,崔、张的“有情”,除了双方相互爱慕容貌、风度而一味地艳邀淫约、追求长相厮守外,没有其他任何外在条件。

而这一点在张生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西厢记(金圣叹批评本)》读后感1500字

《西厢记(金圣叹批评本)》读后感1500字

《西厢记(金圣叹批评本)》读后感1500字孙文杰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这几天在看王实甫的《西厢记》,真是有趣,金圣叹的评语也有意思。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看过书的人大概不多。

故事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俗套,但流传至今,自是有其道理的。

王实甫笔下的这几个角色,真是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下面为各位看官一一道来。

张生是个痴情种,初见莺莺小姐,惊鸿一瞥便再也无法忘怀。

"我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铁石人也意惹情牵,"只觉得小姐也对自己有意,暗送秋波,真是可爱至极。

第二日便拜见住持,谎称要在这寺中住几日,温习功课,聆听教诲,并一再强调要住在靠近西厢的客舍中,"虽不得窃玉偷香,且将这盼行云眼睛打当".听闻莺莺一家要为亡父做道场,为见她一面,备了五千钱,追荐自己早亡的父母。

真是痴情至极。

即见了红娘,直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金圣叹在此处评曰"千载奇文!"这个梗现在的言情剧还会用,在张生道来,真是呆得很,有趣得很。

及到莺莺在花园中烧香,张生便"在太湖石畔墙角儿头等待,饱看他一回,"读着好笑,全无猥琐之态,活生生一个痴情种。

再说莺莺姐姐,也很有意思。

张生初见莺莺,只是一瞥,莺莺便转身离开,大家闺秀,当是如此,万万不能轻浮的。

彼时莺莺并未留意张生,一直到花园中烧香,与张生对了首诗,佩服他的才气,那时也只是敬慕。

而后孙飞虎带兵发难,崔母许亲,张生解围,才写莺莺对张生之情。

事后崔母宴请张生以答谢救命之恩,这一段也很有趣,红娘云:"小姐今日起得早也。

"莺莺却说"若不是惊觉人呵,犹压着秀衾卧。

"我是被人吵醒,所以起这么早啊。

这一段,将莺莺急切见到张生,却又羞于表露出来的情感刻画出来。

其他角色如红娘,崔母,法本,惠民等都是生动形象,个性鲜明,这里就不具体讲了。

古代戏曲理论(之三):金圣叹评点西厢记

古代戏曲理论(之三):金圣叹评点西厢记

金叹圣《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金圣叹(1608-1661),本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喟。

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长洲(今苏州吴县)人。

少有才名,为吴县诸生,补博士弟子员。

入清后,绝意仕进。

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坐“哭庙案”被处死。

一、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后日定堕拔舌地狱。

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自从有此天地,他中间便定然有此妙文。

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自己劈空结撰而出。

若定要说是一个人做出来,圣叹便说,此一个人即是天地现身。

二、《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

今后若有人说是妙文,有人说是淫书,圣叹都不与做理会。

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耳。

三、人说《西厢记》是淫书,他止为中间有此一事耳。

细思此一事,何日无之,何地无之不成天地中间有此一事,便废却天地耶!细思此身自何而来,便废却此身耶一部书,有如许(纟丽)(纟丽)洋洋无数文字,便须看其如许(纟丽)(纟丽)洋洋,是何文字,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如何直行,如何打曲,如何放开,如何捏聚,何处公行,何处偷过,何处慢摇,何处飞渡。

至此一事,直须高阁起不复道。

九、圣叹本有“才子书”六部,《西厢记》乃是其一。

然其实六部书,圣叹只是用一副手眼读得。

如读《西厢记》,实是用读《庄子》《史记》手眼读得;便读《庄子》《史记》,亦只用读《西厢记》手眼读得。

如信仆此语时,便可将《西厢记》与子弟作《庄子》《史记》读。

十一、子弟欲看《西厢记》,须教其先看《国风》。

盖《西厢记》所写事,便全是《国风》所写事。

然《西厢记》写事,曾无一笔不雅驯,便全学《国风》写事,曾无一笔不雅驯;《西厢记》写事,曾无一笔不透脱,便全学《国风》写事,曾无一笔不透脱。

敢疗子弟笔下雅驯不透脱、透脱不雅驯之病。

十二、沉潜子弟,文必雅驯,苦不透脱。

高明子弟,文必透脱,苦不雅驯。

极似分道扬镳,然实同病别发。

何谓同病只是不换笔。

盖不换笔,便道其不透脱;不换笔,便道其不雅驯也。

“才子应须才子知”——金圣叹批点《西厢记》心态新探

“才子应须才子知”——金圣叹批点《西厢记》心态新探

“ 吴 地人 文传 统 中有 一种 玩物 而不 丧 志 的品性 ,
守 持大 节之 关键 时刻 ,视 死 如归 ,决 不忍 辱 ,绝不 偷 生。 , , I I J 吴 地尤其 是吴 中一带 自宋代 以来经济 高速发展 ,
猿公舞跃 ;遇棋师 ,则鸠摩布算 ;遇道士 ,则鹤气冲
天 ;遇释 子 ,则莲 花迎 座 ;遇辩 士 ,则珠 玉 随风 ;遇
蔑如 也 。 ”
6 8
( 1 6 6 0 ) 《 赠 顾君猷 》 : “ 其 学何所似 ?处不过 士 出大 臣 。 胸 中何所 有 ?上 下 四方 罗星 辰 。 口中何所 论 ?动 以事 天静 事 民。 ’ ’【 4 ] “ 可怜 天下 人 ,更 穷似 圣 叹 ! ”[ 4 】 “ 天 ”与 “民”在 圣 叹 的思想体 系 中仍 旧 占有 支配 性 的地位 ,是成就 个体价值 的必 由之 路 。 如 圣 叹在批 点 《 西 厢 记》 时极 为推 崇诸 葛亮 、陶渊 明,盖前 者 为历 来孤 忠老 臣的表率 ,后 者 以逸 民见称 。金 圣 叹在 《 圣 叹外 书》序一 中说 :“ 得如 诸葛公之 躬耕 南阳 ,苟全 性
作者简介 :李克 ( 1 9 7 4 一) ,男,安徽灵璧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文学博士。
金圣 叹 是 明末清 初杰 出的戏 曲、小说 评 点家 ,他
批点的 《 西厢记 》流播广 远 ,但 也屡 遭清朝 统 治者 的 禁 毁 。作 为一代 才 子 的金 圣 叹为 何要 批 点为正 统统 治
珍视 ,乃至仿效 。金圣 叹戏 曲评 点中的地域性影响及其畸儒心态 、超越 动机 和实用批评倾向,因为 “ 晰毛辨发 ,穷 幽 极微 ”之笔 ,而 获得 了极 为丰 富的体现 ,是我们把握 、了解金圣 叹的心态及文化人格 的重要符码。

从金批本《西厢记》分析金圣叹的戏剧批评观

从金批本《西厢记》分析金圣叹的戏剧批评观

揭开厚重的历史帷幕,在熠熠闪光的万千星辰中,金圣叹先生好似一颗启明星,点亮了中国文艺批评领域甚至是中国文艺创作领域。

金圣叹出生于1608年,在1661年因卷入哭庙案被斩首,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名采,字若采,号圣叹,后改名为人瑞,自称作泐庵法师,江南长洲(今苏州)人。

金圣叹好读书,更喜批书,常常直接嘲讽其他秀才的世俗和蠢笨,性格颇为孤高,为人率性爽朗,少年时便已经名声在外,以才子自居。

[1]金圣叹自小学佛,劝人向善,倾向于佛、道二家的洒脱和自由,向往安逸平和的田园生活,与此同时也认同儒家学说中体现的入世思想。

金圣叹赞同人生虚妄的观点,认为生命短暂似一瞬,一切都不可恃。

由于金圣叹在政治思想上仍旧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所以他虽然十分同情被欺掠的普通百姓,反对苛刻的官府政策,甚至支持民众的反叛行为,对强盗土匪表示强烈的不满,尤其厌恶水泊梁山的首领宋江,但最终还是认为礼法不可违抗。

金圣叹宣扬儒家道德规范中的“忠恕”“孝悌”等礼法,然而又能够敏锐觉察并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迫害,他认为男女之情与其他感情应当有所区分,其中圣人礼制不能强制废除情欲,所谓色欲之心也是出自自然的。

《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传》《西厢记》六部著作被金圣叹并称作“六才子书”,成为流传于世的经典,其中《西厢记》更是金圣叹重点推崇的作品,认为《西厢记》不是摘要:金圣叹作为独有见解的文艺评论家,一度将中国小说戏曲推进至新的高度厢记》为天下妙文,在他评点的作品中字里行间体现出烙有金圣叹标志的批评观。

戏剧情认“因文生事”,关注前后联系,反对狗尾续貂;戏剧人物的刻画上强调人物性格的个性物与性格的匹配;戏剧语言上则推崇和而不同、清丽并举、含蓄婉转的语言风格。

金圣叹评观和戏剧美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戏曲地位的提代的推举作用。

关键词:金圣叹;戏剧批评;《西厢记》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22)01-0071-1园作者简介:盛雅琳(1996—),女,山东日照人,山东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金圣叹评点红楼梦原文

金圣叹评点红楼梦原文

金圣叹评点红楼梦原文金圣叹是中国古代文学评点大师,他的评点不仅对古代俗文学批评的发展也对古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金圣叹评点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以凸显其对于小说创作的价值。

一、影响途径明代万历后期,通俗小说创作中心由福建转移到江浙。

文人的支持和参与是导致这一过程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中,李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公安派袁氏兄弟拜访李贽,这位最勇敢最杰出的思想家正在评点《水浒传》,李贽对通俗小说的见解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工作;袁氏兄弟及其周围的文人形成了一个较松散的文学群体,使这种影响一直延伸到了清初。

陈继儒、董其昌、丁耀亢、谢肇涮、汤显祖、胡应麟、凌濛初、沈德符、冯梦龙、袁无涯、袁于令、张岱等人,都是这个文学群体的主要成员。

崇祯时,浙江也出现了一个较松散的文学群体。

方汝浩是其中重要的成员,创作了《禅真逸史》、《禅真后史》等。

《禅真后史》由小说家陆云龙作序,陆氏撰有《清夜钟》,其弟陆人龙撰有《型世言》。

陆云龙的老师是李清,据说他便是《祷杌闲评》的作者。

上述两个文学群体间有着紧密联系,如方汝浩《禅真逸史》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均为同一刻工刘素明所刻;两个文学群体的成员与复社、几社都有密切联系等。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名士,不少还担任了官职。

他们创作了近20部通俗小说,对于提高小说地位、扩大通俗小说影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明末清初的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李渔、陈忱、褚人获、天花藏主人、烟水散人等重要的批评家也都是江浙人氏,他们建立了对通俗小说创作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小说理论,为明末通俗小说的繁荣做出了直接的重要贡献。

人清后,江浙文学群体互为相传的联系并未立即断裂,其创作与评论活动一直影响到江宁织造府,因此,《红楼梦》的创作与之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清初,曹玺任江宁织造,李渔正居住于金陵芥子园,并以该园名义刊刻小说多种。

《笠翁文集》卷四有李渔写的“题曹完璧司空”一联:“天子垂裳,念有功先从君始;大臣补衮,愁无阙始见公高。

试析《金批西厢记》看金圣叹对戏曲文学批评的贡献

试析《金批西厢记》看金圣叹对戏曲文学批评的贡献

试析《金批西厢记》看金圣叹对戏曲文学批评的贡献[论文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对于戏曲《西厢记》,金圣叹是作为叙事文体来看待和批评的,其精到的见解以及成熟的批评理论对戏曲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金批西厢》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为戏曲打开新的视野;金圣叹从文本上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修改使其获得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论文关键词]金圣叹;《金批西厢记》;戏曲文学批评;贡献元明以来,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文逐渐衰微,而小说和戏曲蓬勃兴起,但尚难登大雅之堂。

儒服之士依然视之为小道。

迨至清初,通俗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金圣叹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与《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并对《水浒》、《西厢》等进行了不同凡响的评点。

就戏曲评点而论,《金批西厢》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鼓吹了人性论和男女之间情欲的合理合法性,所以在当时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在清代一度被“查禁”。

金圣叹的批评理论让人大开眼界,点评更是为后人称颂,并以此确立了他在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金圣叹在《读第六子才子书(西厢记>法》(后简称《读法》)中说道:“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后日定堕拔舌地狱。

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

” (第l0页)肯定了《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

”金圣叹对戏曲的重视和强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本上促成了戏曲观念的推进和演变,使得我们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已不在局限于传统观念的框架中,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对戏曲本身这种文体形式了。

可以说金圣叹从根本上提高了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我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金批西厢》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婚姻观,肯定了必至之情,为戏曲开辟了新的道路宋明时期,士大夫对礼教的极端执着使之成为了一种僵化的模式,朱熹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金批《西厢》:从通俗剧本到诗性文本

金批《西厢》:从通俗剧本到诗性文本

[ 作者简介 ]张 小芳(94 , , 苏姜堰人 , 1 一)女 江 7 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博士 , 从事古典戏曲理论研 究。

5 ・ 4
其 心灵伤 痛 的某种 “ 心结 ” ,而 《 西厢记 》是作 者 “ 巧借古 之人 之事 以 自传 ” (惊 艳》 批 ) 《 前 之作 。 在普 遍地 视抒情 主人 公 为诗人本 人 的抒 情传 统 中 ,忽 略 当代叙 事学 所 谓 “ 者 的声 音 ” “ 述 者 的声 作 、 叙
为作者内心深处 “ 如径斯曲,如夜斯黑 ,如绪斯多,如蘖斯苦 ,如痛斯忍,如病斯讳”的委折 之情 的吐露 (惊艳》 《 前批) ,都是 “ 诗言志”说的一种扩展性阐释。所谓 “ 借古之人之事 以自传” ,其实质是 “ 借叙述的 规套 以表现抒情” ,以实现对人生体验的隐喻性和意象化表达。金圣叹藉此思路否定 了 《 [ 引 西厢记》作为通
《 贯华 堂第 六才 子书 西厢记》 是有 《 西厢记 》评 点 以来 风 格最 为鲜 明 的评本 。金 圣 叹 打通 文心 ,以 “ 一 副手 眼 ” …读经 、史 、子 、集 ,其 鲜 明的个 人趣 味凭藉气 势凌厉 而思致谨 严 的文风横 扫 《 厢》 西 ,将一 部流播 世 间 四百余 年 的作 品梳爬 洗发 ,以全新 的 “ 叹 《 厢》 的面 目展 示给 世人 ,使 其成 为 自身美 学理 想 的完 圣 西 ” 美载 体 。在金批 《 厢》 中 ,既 可 以看 到金圣 叹对新兴叙 事美学 的关 注及对 之进行 范畴确 立和体 系建 构 的意 西 识 ,又可 以感受 到他 对传 统抒情 美学 的 留恋及 试 图将 《 厢记 》 纳入 抒 情 文学 系 统 中发 掘 其 诗性 品格 的努 西
[ 收稿 E期 】21— 5 1 l 00 0 一l

从版本比较看金批《西厢》的文学批评思想

从版本比较看金批《西厢》的文学批评思想

从版本比较看金批《西厢》的文学批评思想作者:朱一鹏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2期内容摘要:通过对金批本《西厢》与王实甫《西厢记》剧本的对比阅读,可以发现这两个版本在文字的推敲、行文格式的安排以及对戏曲完整性的看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和总体把握之后,可以看出金圣叹在对《西厢记》进行评点时是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关照,以小说家的眼光对它进行改编和评注,并注重文学创作强烈的社会表现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金批《西厢》《西厢记》剧本文学批评思想金批《西厢》是一部经典的评点之作,在金圣叹评点的“六大才子书”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金批《西厢》与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剧本却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之处,从对这些不同之处的把握和分析入手,可以旁观出金圣叹的一些文学批评思想。

首先是金批《西厢》与王实甫的《西厢记》剧本在字句的推敲和琢磨上存在着较多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反映出了他们观念的不同。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做一下比较。

在《老夫人开春院》一章中,金批本写到:【仙吕】【赏花时】(夫人唱):……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

红娘,你看前边庭院无人,和小姐闲散心,立一回去。

(红娘韵)晓得。

但是在《西厢记》剧本里却是这样写到: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吩咐她。

红娘何在?【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无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红云】谨依严命。

【夫人下】这一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庭院”和“佛殿”的不同之上。

都是讲暮春天气,困意浓浓,老夫人对红娘说,前面无人,你带小姐出去转转,缓解一下身心的疲劳。

但是前面是“庭院”还是“佛殿”呢?金圣叹意气风发,以毫不置喙的语气说,是“庭院”,并毫不客气地批判道:“近世杵奴乃云双文直至佛殿,我睹之而恨恨焉!”金圣叹在(夫人唱)下作了如下批注:于第一章大书曰:“老夫人开春院。

”虽曰罪老夫人之辞,然其实作者乃是巧护双文。

盖双文不到前庭,即何故为游客误见?然双文到前庭而非奉慈母暂解,既何以解于“女子不出闺门”之明训乎?故此处闲闲一白,乃是生出一部书来之根。

论《金批西厢》的戏剧性

论《金批西厢》的戏剧性

i020t-j,57分娄号』D0密级单位代码10094溺霉垂勰兰硕0学位论誓金搬.两厢》自勺戏剧性指写簸婶蚶j#:蓬现侄教瑶专业警芬:中孽;芒。

1i!:吏掌研究Z。

曰:五j曩:青奠学∥译jij值,j霉玟彰沧内容提要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批改成书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清代开始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但大部分研究者的耳光都基于“金批本”本身,而很少把它与其他版本或者说与其改动所依据的底本进比较研究进而探讨‘金西厢》独特的戏剧性。

众所周知,‘金西厢》不仅是评点本,更是删改本。

这些删改之处正展现了金圣叹的伦理道德尺度,体现了他的戏剧美学思想.不了解他删改的底本是什么,就很难对金本做出公允的评价。

实际上,。

金批本”的功过是非,并不在它的任意改动以及这种改动的“以文律曲”,而在于其改动的是否合理,是否突出了‘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鉴于此,本文从探讨《金西厢》的底本出发,通过比堪金本与其底本的差异,研究金本所彰显出的独特的戏剧性。

本文分前言、正文三章及结语三部分.前言主要论述近年来《金西厢》的研究概况以及金圣叹批改《西厢记》的底本问题与对“戏剧性”这一概念的辨析。

第一章从戏剧动作入手,分析“金批本”的动作性问题。

认为其在“张校本”基础上通过删改无论是外部动作还是内心动作都大为增强,富有戏剧性。

第二章主要阐述“金批本”的冲突和悬念。

从封建礼教与自由爱情的冲突、人物关系之间的冲突、莺莺自身的性格冲突,以及戏剧悬念四个方面分析“金批本”体现出来的戏剧性。

第三章从舞台演出方面切入,从舞台调度、潜台词、舞台布景的明确三个方面分析“金西厢”也有适合舞台演出的一面,经金圣叹改动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演出效果。

结语部分简略论述了“金本”改动后的一些缺陷与不足。

关键词:《金西厢》;戏剧性:戏剧动作;戏剧冲突;舞台调度AbstraotMingMoQingChu,literarycriticsismJinShengTan13yearsintheQingDynasty(AD165∞correctedabookof“6uanHuaTangTheSixthBrilliantScholarBookTheWesternChamber”,Withitsuniqueartisticcharm,fromthebeginningoftheQingDynastyhaslongbeenaringtheheatthatpeoplestudied.Butthevisionofmostresearchersarebasedonthe“JinBen”itself,Fewitwiththeothereditions。

王实甫《西厢记》与金圣叹《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唱词意蕴之比较

王实甫《西厢记》与金圣叹《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唱词意蕴之比较

王实甫《西厢记》与金圣叹《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唱词意蕴之比较摘要: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下文简称“王本”)一直受历代文人追捧,改编版本颇多,其中最为经典的改编版本当属金圣叹批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下文简称“金本”)。

历来学者对“王本”和“金本”的研究甚多,笔者试图对两个版本中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四折)的宾白和人物形象进行考究对比,以分析“王本与“金本”在这两方面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西厢记》王实甫金圣叹宾白人物形象《西厢记》作为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元杂剧,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王实甫的《西厢记》(下文简称“王本”)堪称经典,金圣叹批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下文简称“金本”)影响也很大。

王实甫(1234-1294),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他一生点评古书甚多,如《西厢记》《水浒传》《左传》等。

现以“王本”与“金本”的第一本第四折内容为例,从宾白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对两个剧本的优劣进行比较。

一、“王本”与“金本”的第一本第四折唱词之比较[洁引聪上云]今日二月十五开启,众僧动法器者。

请夫人小姐拈香。

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

怕夫人问呵,则说是贫僧亲者。

[末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和尚请拈香,须索走一遭。

[张生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和尚请拈香,须索走一遭。

云晴雨湿天花乱,海涌风翻贝页轻[双调][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

香烟云盖结,讽咒海波潮。

幡影飘飖,诸檀越尽来到。

[双调][新水令](张生唱)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

(法本引僧众上云)今日是二月十五日,释迦摩尼佛入大涅槃日。

金圣叹批点《西厢记》的价值与不足

金圣叹批点《西厢记》的价值与不足

作者: 伏涤修
作者机构: 淮海工学院文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66-170页
主题词: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
摘要:金圣叹批点《西厢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批语自成理论体系和自具理论深度,尤其是他在为《西厢记》辨淫这一点上论述的深度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人,金圣叹以莺莺作为《西厢记》第一主要人物,抓住了理解该剧人物关系与情节开合的关键所在,他在分析《西厢记》的艺术审美成就时能金针度与人,为人们阅读理解《西厢记》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但是金圣叹批点《西厢记》时以文律曲过于案头化,未得场上搬演之三昧,此外他的批点具有较浓厚的虚无与宿命色彩,这是《金批西厢》存在的不足。

读金批《西厢》观圣叹其人

读金批《西厢》观圣叹其人

读金批《西厢》观圣叹其人
孙艳平
【期刊名称】《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5)1
【摘要】从金圣叹对《西厢记》的批改和评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兼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批评家的形象,也正因为金圣叹的这种复杂的、矛盾的思想,造就了他倜傥不群、至情至性的性格.同时,只有了解了金圣叹的思想和性格,才能更好地解读金批本《西厢记》.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孙艳平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从"无"看《金批〈西厢〉》的叙事结构与悲剧观 [J], 邱林山
2.金圣叹研究的又一成果——读张国光校注的《金圣叹批本〈西厢记〉》 [J], 祝凤梧
3.探析《金批西厢》与《王西厢》之不同 [J], 冯丽华
4.从《王西厢》到《金批西厢》——分析金圣叹戏曲理论之"立言之体" [J], 丁鼎
5.烛幽洞微圣叹心死——读陈洪《金圣叹传》 [J], 陈宏;张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金批《西厢》看金圣叹对俗文学的贡献

从金批《西厢》看金圣叹对俗文学的贡献

从金批《西厢》看金圣叹对俗文学的贡献
丁鼎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戏曲批评家,对《西厢记》①中的作文者之心和艺术之奥秘进行解义,并发掘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意蕴和作家寄予的情感质素,要求戏曲的情节安排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当时提高了戏曲《西厢记》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成为才子必读书目之一,从而也提高了俗文学的地位.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丁鼎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从金批《水浒》看金圣叹对叙事学的开创性贡献
2.从《金批西厢记》看金圣叹对戏曲文学批评的贡献
3.金圣叹细读文本的修辞策略--从《金圣叹批本西厢记》看其对莺莺角色的定位
4.一枝一叶见精神——从金批《西厢》看金圣叹的反封建思想
5.从《王西厢》到《金批西厢》——分析金圣叹戏曲理论之"立言之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