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业设计史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第十二章-何人可
工业设计史考试资料
![工业设计史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5c5a1e52d380eb62946d47.png)
工业设计史资料中的页数是根据《工业设计史》第四版确定的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风格派:①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②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③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风格派: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
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同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
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
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绝对抽象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商业性设计: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波普风格: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
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
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巴洛克风格: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娇柔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风格: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工业设计史(三)
![工业设计史(三)](https://img.taocdn.com/s3/m/b091dd155f0e7cd184253687.png)
MIRELLA 类型: 便携式缝纫机 设计师: 马尔切罗•尼佐利 制造: Necchi 设计: 1957
2011-6-3
意大利设计\乔治阿罗 Giorgio Giugiaro
2011-6-3
意大利设计\乔治阿罗 Giorgio Giugiaro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雅各布森设计的“蛋”椅
2011-6-3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B&O公司设计的壁挂式音响
2011-6-3
现代主义的发展
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相结 合,形成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 美国代表人物:伊姆斯、埃罗.沙里宁 英国代表人物:伊斯戈尼斯、雷斯、戴
伊姆斯设计的安乐椅及垫脚凳
意大利设计
1928年起,庞蒂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 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 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
2011-6-3
意大利设计
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
索特萨斯的设计给人留下了许 多思考。他的代表作是看起来 有些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了 塑料贴面,颜色鲜艳,极象一 个抽象的雕塑作品,而且不具 备书架的功能。
接工业设计史(二)
2011-6-3
流线型设计
2011-6-3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设计文 化相结合,注重使用功能,强调设 计中的人文因素。 丹麦工业设计师汉宁森 (POUL HENNINGSEN)、克兰特 瑞典现代家具设计师马姆斯登 (CARL MALMSTEN)、马特逊 (BRUNO MATHSSON) 芬兰建筑师及设计师阿尔托 (ALVAR AALTO)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08f57b2b160b4e767fcf8b.png)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工业命革前设的计类设人计活的历动史大可以体分划三为阶个段:设的计芽阶萌;段工手艺计阶段设工;业计设段阶。
业设工计致大为三个发展时期:分1世8下纪叶至2半0纪世期,工业设初的酝酿计探索阶段和此,期间旧新设计思想始开锋交设计改,运动革传使统手工的艺计逐步设向工设计业设过计度并为,代现工设计的发业探索展道出路第;一次第和二次世大界期间,这战现代工是业设形成与发展时计期,这一期时业设计工有已了统系的论,理并在世范围内得界传到播第二;世界大次之后战这一时,工期业设与计工业生和产科学技术进的紧步结合密取,了重大成得就。
此与时,同西方工业计设潮思极为混却,乱出了现多的众设计流,工业派设计多元化的局在格20世6纪0年后开代始成形。
中国手艺设工计铜人是最早冶炼和使类用金属。
的铜在我青商国得以广泛应代用熔铸法。
失蜡法。
、汉的漆代在器技上艺到了顶达。
峰实用美和观典的范瓷器在代宋到鼎达时期盛。
印花艺工用应代家具明达鼎盛。
到代家具的明主要特:注意材色料地质多用硬,树种,所质以称硬又家木具充分;现体材的木理与纹泽,色加油漆不;注家具造意型采,木构用的结构架与中国传,建筑统的木架很相构。
似明代具发家的原因:展林建筑远兴的;起材木丰富木;工具工发的。
展代家明的具艺特色,四术字概括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之以取所高度的得艺术就成从,设上计说来有以四个因下:素意注境意;注美材意料美;注意构结;注美意工美。
艺外手工国设艺计古埃及的家具后给世家的具展发定了坚奠实的础。
基希腊古家具中最杰出的表是一代种称为克斯里姆斯的靠椅。
腊希具家形式有极大上跃。
飞古希腊建筑的主成就是纪念性要建和筑建筑群术形艺式的完。
美表代:典卫雅城及中心建其筑提帕神庙。
农希腊的古三种式柱多立:克柱式爱奥;克尼式;柱林科柱式。
斯中世纪最的成就是哥特式高堂教。
特式哥称高又直式,是以垂其向上的动势直为计特点。
哥设式建特以尖拱筑取了代罗式马的圆。
以彩拱玻璃为色色特。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章节重点笔记(精华8页)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章节重点笔记(精华8页)](https://img.taocdn.com/s3/m/010f9462f111f18582d05a0e.png)
工业设计史绪论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二、工业设计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 、第一个时期(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这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2、第二个时期(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在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3、第三个时期(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在二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化生产密切相关。
三、工业设计发展中的流派和组织折衷主义欧美各国1820—1900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880—1910 莫里斯,阿什比新艺术运动欧洲各国1890—1910 吉马德,戈地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1897—1933 霍夫曼德意志制造联盟德国1907—1934 穆特休斯,贝伦斯风格派荷兰1917—1931 里特维尔德构成派苏联1917—1928 马来维奇,塔特林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格罗披乌斯艺术装饰风格法国1925—1935流线型风格美国1935—1945 罗维,盖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1930—1950 阿尔托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20—1950 米斯,柯布西埃商业性设计美国1945—1960 厄尔有机现代主义美国意大利斯堪1945—1960 沙里宁,尼佐里理性主义欧洲美国日本1960—高技术风格欧洲,日本1960—1980波普风格英国1960—1970后现代主义欧美各国1965—文丘里,索特萨斯解构主义欧美各国1980—盖里,屈米绿色设计欧美各国1970—四、1、产生: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确立。
2、工业设计产生的条件:现代化大工业的批量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设计对象是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
3、作用:工业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4、历史的传承:传统的设计风格被作为某种特定文化的符号,不断影响到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6c081290c69ec3d5bb75ec.png)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总结工业革命前的设计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设计过度,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
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中国手工艺设计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
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
熔铸法、失蜡法。
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
实用和美观的典范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
印花工艺应用明代家具达到鼎盛。
明代家具的主要特色: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远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四字概括: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以下四个因素: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
国外手工艺设计古埃及的家具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
希腊家具形式上有极大飞跃。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
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中世纪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
以彩色玻璃为特色。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__流派定义kindle寸PDF(精品)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__流派定义kindle寸PDF(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9ec01f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3.png)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流派定义新古典主义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一时,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的镶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厌恶。
在探求新的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1750年,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在欧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艺术的热潮,人们认识到古典艺术质量远远超过巴洛克与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的产生与流行。
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
新古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有些差异,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
新古典风格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
英国新古典家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形式,其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先声。
折衷主义在19世纪,一个更为直接和严峻的问题是风格上的折衷主义。
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随着生产的商品化,需要用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和刺激市场,于是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情调杂然并存,汇为奇观。
同时,19世纪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学大为发达,加上摄影术的发明,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了古代遗产,以致有可能对各种式样进行拼凑与模仿。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现代工业设计的先导。
说它是一次运动,是因其影响波及面大,具有国际意义。
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械产品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业设计史课件:走向多元化
![工业设计史课件:走向多元化](https://img.taocdn.com/s3/m/6391a38031b765ce0408147c.png)
• 1972年他出版了《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一書,把賭城中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築與設計奉為流行文 化的傑出代表。
《工業設計史》
走向多元化
如果說20 世紀50 年代是現代主義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期,那麼20 世紀60 年代以來設計的特徵則是走向了 多元化。
第一節 理性主義與“無名性”設計
在設計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設計科學為基礎的理性主義占著主導地位。它強調設計是一項集體的活動,強 調對設計過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個人風格,因而體現出一種“無名性”的設計特徵。 隨著技術越來越複雜,要求設計越來越專業化,產品的設計師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 設計隊伍。 20 世紀60 年代以來,以“無名性”為特徵的理性主義設計為國際上一些引導潮流的大設計集團採用,如 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國的博朗公司等。 芬蘭設計師弗蘭克(K.Frank)認為:“無名性設計屬於批量生產。……使設計師成為產品的推銷者是錯誤的, 這有損於產品、消費者和設計師。如果不依賴於設計師的名聲,產品就必須立 足於其自身的優點,而設計就 是這些優點的一部分。這並沒有貶低設計,只是恢復了設計與整體關係的比例。”
• 波普風格的中心是英國。在尋求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產品的過程中,他們將目光轉向了美國,對 20 世紀50 年代美國商業性設計,特別是汽車設計中體現出來的權力、性別、速度等象 征性特徵大加推崇。
• 1964年,英國設計師穆多什(PeterMurdoth)設計了一種“用後即棄”的兒童椅,它是用紙板折疊而成的,表 面飾以圖案,十分新奇。與此同時,紙質的耳環、 手鐲甚至紙質的服裝都風行一時。
工业设计史12章全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工业设计史12章全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https://img.taocdn.com/s3/m/9bd99241e518964bcf847c4d.png)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
另一位后现代 主义的发言人斯特恩把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 义、引喻主义、和装饰 主义。他强调建筑的历 史文化内涵、建筑与环 境的关系和建筑的象征 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 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 设计界最有影响的组织 是意大利一个名为“孟 菲斯”(Memphis)的设 计师集团。 索特萨斯认 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 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 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 没有永恒,只有瞬间。
第二节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 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60年代后,在一 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 主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 义” (Neo-Modernism)。 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 艺术)的影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 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 阿尔伯斯(Josef Albers)的试验研究。
第三节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的中心是英国。 波普设计十分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 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就像此起彼伏的流行歌曲一样。 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工 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 本原则,因而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但是波普设计的 影响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利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为设 计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由此剌激了这方面的探索。
第六节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 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 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 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 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 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 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 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工业设计史 何人可 名词解释
![工业设计史 何人可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1178417fad6195f312ba6e8.png)
1 解构主义风格:所谓解构主义是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
解构主义作为设计形式最先在建筑领域开始,其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弗兰克•盖里和彼得森•埃森曼。
埃森曼不仅是一位解构主义设计家,而且还是一位学者,1932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曾是非常前卫的建筑团“约五人”成员之一,他对解构主义哲学有很深的研究,从1968年起设计了从“1号住宅”开始的系列住宅,从事“深层结构”以及“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转换的设计实践。
1983-1989年设计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视觉艺术中心是他一生的代表作之一2 “波普”设计——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形容60年代的设计风格,大约最恰当的应该是“波普”(POP)了,这个词来自英语的大众化(POPULAR),但是当它与60年代的文化、艺术、思想、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后,它就不仅是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统的意义,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在西方国家是,最集中反映“波普”设计风格的是英国。
3 包豪斯( BauHaus , 1919-1933 )“包豪斯”一词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
创始人是格罗佩斯 , 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
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
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教育—三大构成。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系统,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4 洛可可(Rococo)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框架图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01860f75f524ccbff0218474.png)
第三节 波普风格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
第五节 解构主义
第六节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第十二章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第二节 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第三节 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
1 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第六节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2 成长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3 发展期的日本工业设计
第七节 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工业设计
第八节 公司识别计划
第九节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第十节 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第一节 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
第二节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第四节 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第五节 技术与设计
第一节 美术革命
第二节 风格派
第三节 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第七章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第四节 走向现代主义
第五节 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第六节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1 格罗皮乌斯 2 包豪斯
第一节 艺术装饰风格
第八章 20世纪2业革命前的设计
第一章 设计的萌芽阶段 第二章 手工艺设计阶段
第一节 设计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生存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
第二节 国外的手工艺设计
1 陶器 2 青铜器 3 漆器 4 瓷器 5 明代家具 1 古代埃及的设计 2 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 3 欧洲中世纪的设计 4 文艺复兴后的设计
第五章 设计改革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
1 新艺术运动概述
第六节 新艺术运动
2 新艺术运动的起源 3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4 其他的新艺术流派
第七节 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第八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
工业设计史 第十一章
![工业设计史 第十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fd1504b1ee06eff9aff8075c.png)
1969年阿兰.琼斯设计的桌椅
特点:下面是一个极为逼真跪着的半裸女雕像,她用脊背托着一块玻璃桌面。
穆多什设计的儿童椅
特点:具有廉价和表现性 强烈的双重“波普”特征, 以斑点为表面装饰图案, 用纤维板做成,采用叠纸 技术制作,看起来像纸制 品。
特点:一反传统家具和 正统现代家具追求高质 量和天长地久的观念, 以“用完扔掉,以新代 旧”的设计态度表现一 个短暂时代的心声。
意大利青年设计 师于1967合作设 计的第一件可膨 胀式椅
特点:座椅成本低,用途多,能够 满足“任何形体、任何地点、任何 地表”的需要,中间的填充料有些 像设计师公司的塑料垃圾,据制造 商说,是由1200万个小塑料球组成 的。即使销售不出去,由于不需要 新的技术,昂贵的机器、工具或模 具,所以不用投入。金。
伯纳德-屈米的设计作品之一
伯纳德-屈米的设计作品之二
-
伯 纳 德 屈 米 的 设 计 作 品 之 一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的理论: 点:茶室、临时托儿所、咨询处等; 线:空中步道、林荫大道、弯曲小径; 面:地面上大片的铺地、大型建筑、 大片草坪和水体等。 公园在结构上由点、线、面三个互不 关联的要素体系相互叠加而成。
”
古根海姆博物馆特点:
(1)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体量 异常复杂弯曲,到处存在难以名状的弯曲流 动的建筑分体。
(2)整个建筑中找不到两件完全相同的内 部钢构件。
(3)外表完全被钛板覆盖,整个设计几乎 不用图纸,完全由电脑计算和设计。
(4)体块的分割、碰撞和穿插,造成了一 种极富力感的新空间表现。
“解构主义”理论核心:对于结构 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 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 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重要。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e8598ee87101f69f319532.png)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适用层次、专业:本科、工业设计学时:48 学分:3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的动力和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研究国内国际工业设计基本动向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设计的萌芽阶段(总学时: 2 ;理论学时: 2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1.1设计概念的产生1.2 生存设计2.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3. 重点、难点:重点:设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早期的人类历史与设计活动之间的关系。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二)手工艺设计阶段(总学时: 2 ;理论学时: 2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2.1中国的手工艺2.2 国外手工艺2. 基本要求:了解国内外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状况。
3.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的主要特色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难点:手工艺设计向工业革命时期设计的过渡。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三)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总学时: 4 ;理论学时: 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3.1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3.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3.3 18世纪的设计风格3.4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3.5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3.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3.7 新条件下的设计2. 基本要求:了解18世纪的商业和设计发展的状况。
3. 重点、难点:重点:18世纪的劳动分工和设计风格。
难点:家具业、陶瓷工业、小五金工业的设计发展概况。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四)机械化与设计(总学时: 4 ;理论学时: 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4.1英国的纺织工业4.2技术与设计4.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4.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4.5标准化与合理化2. 基本要求:了解19世纪的机械化运动与设计的发展概况。
11工业设计史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第十二章-何人可
![11工业设计史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第十二章-何人可](https://img.taocdn.com/s3/m/e4ac8241eff9aef8941e06e7.png)
第五一节 联理邦性德主国义的与技“术无与名分性析”设计
“无名性”设计改变了许多电器产品的形式。先前的一些家用电器如音响装置 和电视机等,一直是沿袭各种家具的风格,使用木材等家具材料。而20 世纪60 年 代末以来,一些“优良设计”的典范则常常被置于黑色的上也尽量减少信息密 度,有时表面连一个按钮也看不见。索尼公司Profeel-Pro 电视机(图11-1)就是如此, 黑色的框架强调了产品的几何性,正面设计除屏幕外只有一圈窄窄的边框,上面仅 留下一些不起眼的显示。
第五一节 联理邦性德主国义的与技“术无与名分性析”设计
在办公机器设计上“无名性”更为明显,无论是打印机(图11-2)还是计算机, 造型上都十分稳健。由于这些产品的设计不是强调个性风格,而是产品的内在使用 质量和生产工艺,因而使同类产品在造型上彼此雷同,若非内行,很难从外观造型 上判别出生产厂家
第五一节 联理邦性德主国义的与技“术无与名分性析”设计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如果说20 世纪50 年代是现代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那么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设计的特征则是走向了多元化。现代主义虽仍在不断地发展、完 善,但它在设计界的一统天下己被打破了,而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和流派此起 彼伏,令人目不暇接。现代主义理论根置于沙利文的名言“形式追随功能”。 对这种功能主义信条的置疑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进入20 世纪60 年代,随 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又适逢几位现代主义大师相继去世,新一代的设计师 开始向功能主义提出了挑战,这成了设计走向多元化的起点。
20 世纪50 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 当进入60 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 世纪20—30 年代的现代主 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 (Neo–Modernism)。新现 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 艺术)的影响。
工业设计史考研复习笔记-何人可
![工业设计史考研复习笔记-何人可](https://img.taocdn.com/s3/m/44f82205eff9aef8941e06d7.png)
工业设计史考研复习笔记-何人可1.中国部分石器设计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
在石材的选择上,已十分注意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的选择。
石斧选用长形的石块,以便稍加打磨,石刀是呈片状的,所以多选用片页岩,以便于剥离。
例如制作石斧、石锛的石材硬度很大,器形必须设计成扁平刃利;石镞的硬度较小,镞头必须犀利尖锐。
经过不断地观察、揣摩和实践,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启迪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石器的设计上,是经过艺术思考的。
他们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
原始半坡型彩陶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的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
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彩陶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特点:点和螺旋纹。
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
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
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青铜器设计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二节 联新邦现德代国主的义技与术高与技分术析风格
20 世纪50 年代初,罗维又另辟蹊径来表现电子技术,他设计的一台收音机(图 11-8)由黑色基座和透明塑料外壳构成,外形为一个规整的长方体,所有内部元件都 清晰可见。罗维的这些设计预示着后来“高技术”风格的到来。
第五二节 联新邦现德代国主的义技与术高与技分术析风格
第五二节 联新邦现德代国主的义技与术高与技分术析风格
“新现代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 世纪60 年代商业机构和办公 室剧增,对工业设计产品需求量很大,如家具、室内装饰和办公用品等。对这些场 合来说,有必要体现出商业界的秩序与效率,因此设计应有冷漠、正规、中性的外 观特征。20 世纪50 年代当代主义在居家环境中体现出来的非正规化、人情味和轻 巧、灵活等特点已不适宜于商业办公的要求,从而促成了新现代主义的兴盛。新现 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与包豪斯有相似之处,它在家具设计中喜欢采用镀铬钢管,在形 态上强调机械化与几何化。这一风格最早在英国流行。在家具设计方面,OMK 是 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OMK 是于1966 年成立的一个由青年设计师组成的事务所, 他们在家具和室内设计中广泛使用钢管和其他工业材料,突出体现金属材料的冷漠 感(图11-4)。
第五一节 联理邦性德主国义的与技“术无与名分性析”设计
“无名性”设计改变了许多电器产品的形式。先前的一些家用电器如音响装置 和电视机等,一直是沿袭各种家具的风格,使用木材等家具材料。而20 世纪60 年 代末以来,一些“优良设计”的典范则常常被置于黑色的塑料方盒子之中,外观细 节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看上去毫不起眼。在操作和显示的设计上也尽量减少信息密 度,有时表面连一个按钮也看不见。索尼公司Profeel-Pro 电视机(图11-1)就是如此, 黑色的框架强调了产品的几何性,正面设计除屏幕外只有一圈窄窄的边框,上面仅 留下一些不起眼的显示。
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是1976 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设 计者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Renzo Piano,1937—)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Richard Rogers,1933—)。
他们对自己设计的解释是:“这幢房屋既是一个灵活的容器,又是一个动态的交 流中心。”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大楼不仅直率地表现了结构,而且连设备也全部 暴露了。面向街道的东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为交通通道, 绿色的为供水系统,蓝色的为空调系统,黄色的为供电系统。面向广场的西立面(图 11-9)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扶梯,几条水平方向的 是外走廊。蓬皮杜中心设有工业设计部,经常性地举办工业设计展览,并陈列一些 著名的设计作品。这些展览、陈列与这座建筑物本身都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五二节 联新邦现德代国主的义技与术高与技分术析风格
在欧美其他国家,新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较为正规、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作品 不少出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之手。如丹麦设计师克雅霍尔姆(Poul Kjaerhlom, 1929—1980)设计的钢片椅(图11-5)就显得稳重而严谨。1966 年,在意大利佛罗伦 萨成立的设计组织阿基佐姆(Archizoom)也积极推进新现代主义。1969 年,阿基佐 姆设计了“米斯”椅(图11-6),以一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罗那椅。“米 斯”椅采用了镀铬方钢、橡胶板等工业材料及尖锐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现代主义推 向了极端。
第五二节 联新邦现德代国主的义技与术高与技分术析风格
“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 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 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 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一时间, 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 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 用的橡胶地板等都纷纷进入居家环境。 由美国纽约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 床(图11-10)就是由市售的铝合金管及 连接件组合而成的,看上去像建筑工 地的脚手架。
功能主义的危机主要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鼓励消费、追 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正如乌尔姆造型学院讲师莫尔斯(Abraham Moles, 1920~1992)1967年所指出的:“由于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中的功能主义已 进入危机阶段……功能主义基本上是与富足社会的信条相矛盾的。富足的社会 不得不无止无休地生产和销售,而功能主义试图减少产品的数量,并实现生产 与需求之间的最优化平衡。但是,富足社会的生产机制却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类环境中产品的积累,这种生产机制产生了一系列新型的矫揉造作,正 是在这一点上功能主义的危机变得更为明显。”
“无印良品”在日语中是无品牌的意思,希望通过简单、直接的设计创造一种 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生活。尽管无印良品的设计者田中一光、原研哉、山本耀司、 深则直人等都是国际著名的设计大师,但他们的名字从不出现在产品上,在设计中 也不刻意强调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第五二节 联新邦现德代国主的义技与术高与技分术析风格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如果说20 世纪50 年代是现代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那么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设计的特征则是走向了多元化。现代主义虽仍在不断地发展、完 善,但它在设计界的一统天下己被打破了,而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和流派此起 彼伏,令人目不暇接。现代主义理论根置于沙利文的名言“形式追随功能”。 对这种功能主义信条的置疑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进入20 世纪60 年代,随 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又适逢几位现代主义大师相继去世,新一代的设计师 开始向功能主义提出了挑战,这成了设计走向多元化的起点。
另一方面,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大大增加了生产的灵活性,能够做到小 批量多样化。快速原型系统(RP)甚至可以为每位顾客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而不 需要花费昂贵的模具费用。这些因素都促进了设计多元化的繁荣。其中有稳健的 主流,有先锋派的试验,也有向后看的复古。从总体上看,以现代主义基本原则 为基础的设计流派仍是工业设计的主流,但它们对现代主义的某些部分进行了夸 大、突出、补充和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一种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设计原 则的所谓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兴起,理论上非常活 跃,它对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后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五二节 联新邦现德代国主的义技与术高与技分术析风格
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是所谓的“高技术风格”(High– Tech)。这两种风格后来实际上走到一起来了。高技术风格不仅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 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 世纪20—30 年代的机器美 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 模仿军用通信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以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 技术。罗维于20 世纪40 年代末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图11-7)就是这一趋势的 典型。该机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金属外壳,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非常精确 的显示仪表,俨然是一件科学仪器。
“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 世纪50 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 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 响了人们的思想。“高技术”风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机器美学” 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以“无名性”为特征的理性主义设计为国际上一些引导 潮流的大设计集团采用,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国的博朗公司 等。对这些大公司来说,“无名性”设计更适于批量生产的物品,因为在批量生产 中,形式常常不得不对市场和生产技术让步。芬兰设计师弗兰克(K.Frank)认为:“无 名性设计属于批量生产。……使设计师成为产品的推销者是错误的,这有损于产品、 消费者和设计师。如果不依赖于设计师的名声,产品就必须立足于其自身的优点, 而设计就是这些优点的一部分。这并没有贬低设计,只是恢复了设计与整体关系的 比例。”一些设计学校也开始强调协同工作,以适应工业和市场的“无名性”局面。 与此同时,一些先前以设计明星为号召力的设计公司也逐步让位于那些强调团队意 识,为企业提供整合设计方案的设计公司。
现代主义设计是以批量销售的市场为前提的,因而十分强调标准化,要求将 不同类型的行为和传统转换为固定的统一模式,并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 市场。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使产品能适于任何人,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不适于任 何人。以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均匀的市场开始消失。
后工业社会(Post Industrial Society)是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为特征的。 这些市场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 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工业设计必须以多样化的战略来应付这种 局面,并向产品注入新的、强烈的文化因素。这就是说,产品必须主动地选择它 的使用者,使自己跻身于特定的社会群体中。
20 世纪50 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 当进入60 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复兴20 世纪20—30 年代的现代主 义、追求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主义” (Neo–Modernism)。新现 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 艺术)的影响。
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 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的试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 黑白的几何形式构图,在20 世纪60 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计领域盛行。在 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 单的几何形状,选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表面处理偏 爱材料本身的质感。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于1967 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皿 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
第五一节 联理邦性德主国义的与技“术无与名分性析”设计
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占着主导地位。它强调 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 格,因而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 续和发展。但它与早期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上,而是试图 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即所谓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从而减少设 计中的主观意识。设计科学实际上是几门学科的综合,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人 机工程学、医学、工业工程等,体现了对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消费者更加自觉的关 心。设计科学的出现使社会学和技术成了设计的决定因素,19 世纪以来美学与技术 的联姻开始瓦解了。例如1987 年的英国设计协会工程产品设计奖授给了 Sigmex6000 系列计算机图形显示系统,以表彰该产品优异的技术指标及其顾问设 计师在创造公司的欧洲形象、减少装配时间和生产成本方面所进行的工作。这里, 技术因素成为评价“术无与名分性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