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行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看得见的手”的过多干预,束缚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再适应当下市场经济体制的诉求,成为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阻碍因素。由此,金融体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利率市场化被提上了日程。张仿龙(2014)在其研究中是这样定义“利率市场化”的,称其为“利率的决定权由国家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设想始于1993年。从1996年到2000年,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革,分别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利率,贴现和转贴现的利率,以及实现对境内外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自此,改革进入深水期,涉及到存贷款利率的改革。商业银行会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又将以什么样的策略应对这些冲击?本文探讨的核心即在于此。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冲击是双面的,既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又提供了新的契机。下面将从经营,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
1、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冲击
我国金融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始终处于一个粗放的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迄今一直以存贷利差为主。所谓存贷利差,指的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业务得到的利息收入与进行存款业务付出的利息成本之差。在央行严格进行利率管制的年代,央行给出基准利率,各家银行即以此为标准开展业务。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往往与市场实际需求有一定出入,保持着一个比较高的存贷利差。而银行业又有比较严格的进入壁垒,基本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的状态,消费者居于弱势,各家银行得以坐拥高额利润,实现快速扩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2004年,央行正式批准贷款利率不再设上限;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取消对贷款利率的管制。2015年5月,伴随着新一轮的降准降息,央行将存款利率上浮比例调到了1.5。央行利率管制放松的同时,银行业有了自主定价权。依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取消利率管制,短期内势必引起存贷
利差收紧。存款方面,由于存款利率长期依照基准利率,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利率市场化以后,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存款,将以存款利率作为竞争手段,从而导致存款利率飙升,大幅提高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成本。贷款方面,银行间的竞争压力以及用户议价能力的提高,会导致贷款利率不断降低,减少资产业务的收入。存贷利差的收紧,势必对仍以存贷利差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冲击。
2、银行的业务结构受到冲击
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模式都是资产、负债业务为主,中间业务为辅的这样一种模式。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存贷利差的收紧,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找寻新的盈利点,进行业务转型升级,银行的发展趋于被动。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存贷利率的放开,对于银行业务的冲击也有其好的一面。一方面,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加强了,面对不同的客户,可以依据风险程度及客户信用等实施差别化定价,有利于促进贷款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展客户群体;另一方面,为了拓展盈利范围,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促进金融创新,提高了研发能力同时实现风险规避,促进了业务的全方位综合发展,实现“规模大,种类全,服务优”的目标。
3、银行业务风险加大
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关于利率风险,可以细分为定价风险和结构性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源于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有了自主定价权。在存贷款利率方面,长期以来各大银行执行央行的基准利率,而基准利率是一种利率管制下的利率,依据经验,放开存贷款利率短期内存贷利差会趋于收紧。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如何尽可能大的扩大利差,保证盈利,仰赖于银行的定价能力。在金融产品方面,银行的定价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既然大趋势是存贷利差收紧,各大银行已纷纷谋求转型,争夺中间业务领地,相继开发了大量金融产品。金融产品风险,收益的不同,决定了其需要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定价能力的高低成为决定中间业务利润的重要因素,即银行新的利润来源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容小觑。结构性风险,某种程度上也和定价风险有一定的联系。各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会完全相同,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共同点就是以负债业
务为主,资产业务为辅的这样一种结构。结构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银行本身资产负债的结构不同,决定了各银行自身对存贷款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不同,致使利率市场化之后各银行由于存贷利差缩小带来的利润缩水程度不同;二是由于定价能力的不同,各银行金融产品又受到安全性,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之下转型程度和盈利程度有所不同;三是由于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存贷款利率自身的波动,短期和长期利率敏感性又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都以短期贷款,长期存款为主。即使是在管制条件下,这也是一种“低收入+高成本”的组合,一旦存贷利率放开,利差进一步扩大,对银行的收入状况将更加不利。关于信用风险,主要分为用户的选择性风险和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存贷利率放开后,商业银行有了自主定价权。企业为了向银行融资,会不断抬高贷款利率。而为了应对日益上升的存款利率带来的成本压力,商业银行将逐步倾向于高利率的贷款业务。高利率的业务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此举一是驱逐了风险中立性和规避型的客户以及也许是风险偏好型却没有偿付能力的中小企业,改变了客户结构,使得银行业服务的“普惠性”降低;二是加大了次贷风险,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诸如此类的行为产生了类似“柠檬市场”的效果,客户的选择改变了银行的业务结构,加剧了逆向选择风险。至于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则是基于银行对于高利率贷款业务的倾向。信息的不对称致使决策存在错误的可能,而繁琐的管理制度导致决策的失误可能不能在早期被发现,除了内部决策失误,更有来自外部企业的贿赂等问题。即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倾向高风险业务,而这个倾向致使一旦发现问题,就注定会带来巨大损失。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冲击
1、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受到冲击
上文我们已提到目前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而这两种风险都考验着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在利率管制阶段,风险固然存在,但基本只以需求变化作为决定因素;利率市场化以后,市场定价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预测和决断都变得更加困难。关于利率风险,银行亟需提高定价能力,开发衍生产品等经营方面的水平;关于信用风险,则需要加强风险预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无论如何,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都受到极大的挑战。
2、银行的内部管理结构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