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
一、新金融的内涵
目前各界对“新金融”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提交的一份报告提出,新金融是相对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而言的,是传统金融的演进、延伸和补充,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总体而言,新金融有“宽”和“窄”两个层面的涵义。从“窄”的层面来讲,新金融是以直接融资为主导,以新金融组织和新金融业态为特征,以新金融工具、新金融产品为引领的一种新的金融趋势和新的金融现象。而从“宽”的层面来讲,新金融是指包括传统金融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所产生的新的变革。需要指出的是,新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在当下显然是更为活跃的,然而宽泛层面的新金融涵义更能全面覆盖未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可能存在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一、新金融的特征
整体上看,新金融具有以下特点:
(一)新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比传统经济更紧密。一个典型的例子,往往被传统金融拒之门外的高成长性科技型小企业能够以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二)新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最新方向更加敏锐。以私募基金、天使投资为例,其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帮助企业对产业发展方向做出专业判断。
(三)具有明显的体制性特征
中国的新金融大部分还是受政府监控的,更确切地说,中国的新金融是体制内创新外加体制外金融活动。
(四)服务与传统银行同质化较高
新金融与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相比,同质化仍然较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过程。目前的金融创新仍然是体制内的资产持有形式转化,资产杠杆化程度不高,资金利益链还不长。
(五)业务与传统银行交错
新金融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交错重叠较多。如委托贷款和委托理财就是典型例子。
因而,新金融业态作为传统商业性、政策性金融的一种有效补充,在增强金融市场活力、拓展完善金融产业链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金融业的整体附加值,支持并服务于
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新金融的形式
新金融具体又可归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存在已久,但游离于正规金融边缘的,比如由民间借贷生发出的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是合法但一直未得到有效发展,但近几年才蓬勃开展的,如保理、融资租赁等;一类是适应新的时代特征而产生的新业态以及传统金融创新手段,如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货币经纪、跨境人民币贷款、村镇银行等。
四、我国新金融业态发展现状
从我国实践看,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以商业性金融以及政策性金融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愈来愈难以满足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由此也推动了金融业态的创新发展。各地政府、企业也对金融改革创新迸发出巨大热情,呼声密集、措施纷呈,试图在不同层面和领域进行突破创新。自2004 年以来,全国的金融创新得到明显活跃和深化,涌现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跨境人民币贷款等大批新金融业态(或模式)。综合来看,这些金融创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三是促进金融市场创新。
促进人民国际化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是两项核心内容。近两年,我国公布了多项措施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金融机构创新方面,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分业体制的逐步放松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日益向其他业务领域渗透。货币经纪、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金融控股公司等业态自2005 年以来在全国快速兴起。
而对于金融市场创新的考量,则要从金融市场的功能完善出发。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渠道;二是为金融体系稳定提供风险管理场所。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还不高,突出表现在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企业发展所需的大多数长短期资金都来自银行,这一结构对金融体系稳定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十分不利。基于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外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等旨在拓宽融资渠道的新金融模式近几年来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不断涌现的金融创新,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这些金融市场创新监管分散在中央机构、部委及地方政府几个层面,如小额贷款、私募基
金由地方金融办主管,外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的监管部门是商务部,互联网金融由人民银行发放业务牌照及管理,而以宜信为代表的网络人人贷业务、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电子支付业务则无明确的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业自律,金融创新监管亟需进一步规范。
五、商业银行所依赖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
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所有宏观、中观、微观因素的总和,它是金融业合理运行的基础。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所依赖的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宏观视角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兼顾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不断升级优化,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二)中观视角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以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环境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1.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2. 互联网金融衍生出新的金融竞争逻辑。3. 金融脱媒不断弱化银行的中介功能。
(三)微观视角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基本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银行组织体系。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禀赋优势,对于战略布局、盈利方式、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进行了差异化调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1.战略布局综合化。2. 盈利格局差异化。
3. 风险管理复杂化。
六、新金融生态环境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传统资产业务方面
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传统资产业务已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上。
从资产规模的变化趋势来看,整个银行业信贷增速呈逐步放缓趋势。根据银监会相关统计,截至2014 年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134.8 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长率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诱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中国经济处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