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 修辞重点规纳
浅谈互文修辞
浅谈互文修辞互文,也叫互辞或者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就是“互相”,“文”就是“文字”和“文义”。
互文,通俗地讲就是相关文字可以互相省略也可以互相换交换,文义又互相补充,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一种修辞。
对于互文,不妨这样理解:如果文句“甲A乙B”中的相关文字可以互换为“甲B乙A”,那么其意思就是“甲AB乙AB”,即“甲乙皆AB”。
也就是说甲和乙是可以互相交换的,或者说A和B也是可以互相交换的。
这样就能看出,互文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文句的上下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这样就使文句更加整齐、更加和谐、更加有韵律、更加精炼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互文的文句可以是单句、双句,也可以是多句。
只要文句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管是成语、单句、双句或者多句,都属于互文修辞。
互文通常出现于单句或者双句中,有的成语、多句中也出现互文。
一、同句互文即单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和“汉”可以互换,即“汉时明月秦时关”。
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如果“甲A乙B”可以互换为“甲B乙A”,那么“甲AB,乙AB,即甲乙皆AB”。
以下相同。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主”和“客”可以互换,即“客人下马主在船”。
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都上了船。
3、烟笼寒水月笼沙——“烟”和“月”可以互换,即“月笼寒水烟笼沙”。
烟和月笼罩着寒水和沙。
4、主人忘归客不发——“主”和“客”可以互换,即“客人忘归主不发”。
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忘记(主人)要回去,都忘记(客人)要出发(忘记出发就是不发)。
5、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可以互换,即“征夫白发将军泪”。
意思是将军和征夫(将士们)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6、旦视而暮抚——“日”和“暮”可以互换,即“暮视而旦抚”。
意思是旦暮而视,旦暮而抚。
早晚看,早晚抚摸。
7、栗深林兮惊层巅——“栗”和“惊”可以互换,即“惊深林兮栗层巅”。
试论互文句式的辨识和翻译技巧
试论互文句式的辨识和翻译技巧作者:唐春生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35期互文,又叫“互辞”、“互言”、“互文见义” 、“互文对举”等。
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短语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解释、互相隐含、互相补充的修辞手法。
如果不了解这种辞格,有时会闹笑话。
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中有很多例句。
因此,了解这种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文”的辨识方法首先,必须有两个对称的结构。
“互文”的名称已表明这一点,这也是它最显著的一点。
如《张衡传》:“通五经,贯六艺。
”就是两个短语结构,“通”与“贯”处于对应位置上,是“互文”。
有些单句中的互文也是处在两个结构中。
如《阿房宫赋》的“朝歌夜弦”,前两字是一套结构,后两字是一套结构。
两套结构在意义上互相包蕴:朝朝暮暮,唱歌弹琴。
其次,必须有相对应的词语。
这里说的“对应”,不仅指词性相同,意义上也往往相关。
最后,还要注意对称结构双方的意义,都必须互相包蕴,要么是互相补充,要么是互相解释,要么是互相印证。
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谏”和“追”就是互文关系,都是“补救,追回”的意思。
上述四种方法应综合起来考虑,才就能准确辨识,避免望文生义。
二、“互文”的修辞效果使用互文修辞,是因为它既可以避免用字重复,又具有语简而意丰的表达效果,具体有如下作用:(一)运用互文,简洁且形式整齐。
(二)运用互文,对称、互补,扩大了意义的容量。
(三)运用互文,避免重复用字,使诗文音调明快,增强了音韵美。
三、“互文”的分类互文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现结合教材中的例句分别加以说明:(一)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互相渗透。
(二)对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式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互相呼应解释。
(三)排句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互文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修辞手法之七:互文1、什么叫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唐人解经继承了汉儒传统,或称“互文”,或称“互言”。
贾公言在《仪礼注疏》中明确解释互文现象:“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又云:“凡言互文者,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2、互文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怎样判别互文)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结构特征:互省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上联省去“壮士”,下联省去“将军”,本来应该是“将军与壮士”这样表述,而在上下联中把“将军”与“壮士”分置后表述;例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上联省去“对镜”,下联省去“当窗”,本来应该是“当窗对镜”这样表述,而在上下联中把“当窗”与“对镜”分置后表述;(2)、语义特征:互补如上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语意就是互为补充的,应该调整为:将军与壮士,或已百战死,或已十年归。
(将军与壮士,有的已经战死了,有的已经归来了。
)又如上例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语意同样是互为补充的,应该调整为: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木兰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贴系花黄。
)由此可见,上下联的语意是互为补充的,翻译的时候,就应该将它们拼合起来。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3、互文的类别有哪些?互文一般有四类:(单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排句互文、短语互文)(1)、单句互文(句中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举例如下:①、最为典型的是,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初三语文难点突破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初三语文难点突破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的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互文修辞手法则常常被视为一个难点。
互文,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理解和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于深入解读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的特点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从形式上看,互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单句互文、对句互文和隔句互文等。
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和秦汉时期的边关,明月和边关在秦汉时期都是一直存在的。
再比如,“主人下马客在船”,并不是主人下马了,客人还在船上,而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马来到了船上。
对句互文,则是在相邻的上下两句中,前后两个部分互相呼应。
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里并不是说将军都战死了,壮士都回来了,而是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的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又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应理解为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云鬓、贴上花黄。
隔句互文相对较为复杂,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
比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互文,意思是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来了很多友人;从千里之外赶来聚会,来了很多高朋。
理解互文修辞手法,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句子中的每个词语,而要从整体上把握句子的含义。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要仔细揣摩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那么,在实际的语文学习和运用中,如何准确识别和理解互文呢?首先,要积累常见的互文例句,通过多读多背,培养语感。
当遇到类似的句式时,能够迅速反应过来。
其次,要注重对上下文的分析,看句子前后是否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
互文修辞手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互文修辞手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修辞手法是语文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互文修辞手法。
一起来看看吧!互文修辞手法由查字典小编整理,仅供参考: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碰到互文这种修辞手法,这是一种古老的修辞现象。
如果不弄清互文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互文与对偶的区别,就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互文。
为此笔者从三方面对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作一些简要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互文,它有何特点?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正确理解语意。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的语言形式多为两句式,也有其他句式,但极为少见。
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二、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互文修辞现象?互文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二是在成语中的运用;三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在援例时主要以中学阶段学习的篇目为主,并辅之以少量课外的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文。
1、互文在古诗中的运用。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2)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4) 旦视而暮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5)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6)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王勃《滕王阁序》)(7)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方法——互文
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方法——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可见,互文属古文修辞方法之一,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译。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几十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例如:1、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2、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醉翁亭记》)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
例如:3、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4、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
古诗文中互文的修辞作用
古诗文中互文的修辞作用“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
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互文”修辞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常见运用,例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前面两句好理解,点明了地点、时间,并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问题在于“主人下马客在船”,照字面来讲,“主人下马”就是白居易送客到江边下了马;“客在船”即被送的客人上了船。
那么呈现出的画面当是客人在船上,主人在岸上,而接下来的“举酒欲饮无管弦”就不好理解了,怎能一个在船上,另一个在岸上相对而饮呢?何况后来的一系列行为显然都是在船上发生的。
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应解释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这样,画面就应该改为主人、客人都是骑了马来,到浔阳江边,大家都下马上船,在船上举杯对饮,行将分手时,听到水上琵琶声,引出了后来的故事。
这种方法,能收到“诗句精炼,意蕴仍在”的表达效果。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论及王昌龄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时说:“边防筑城,起于秦汉。
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就是说这句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要互相补充,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又如《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如果不从“互文见义”的角度去解释,是很难讲通的。
既然雄兔雌兔的特征已明显地区别清楚了,为何下文还有“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呢?雄兔雌兔的脚都扑朔,眼都迷离,正因为这样,所以两兔并排跑时,就分不出雌雄来了。
这首诗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也应作同样的理解。
杜甫的《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是用的“互文”,如果不是为了依七言诗的格律,可改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客扫;蓬门不曾缘君开,今始为君开”。
表达出主人对客人到来的热烈欢迎之情,用现代口语说,就是“为了欢迎你来,我打扫了院子,开了篱笆门”。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例子(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毛泽东(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三)、 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互文知识点分析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互文知识点分析
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笼寒水月笼沙
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
什么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什么是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面,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特点介绍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种类互文一般又可分为三种:①互文互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而不是指“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汉乐府《木兰诗》)三句的意思是:(木兰回到家里)打开门,坐在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②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本人在学这首诗时,一直认为主人站在码头上,客人站在船上,认为“举酒欲饮”是主客双方站着喝酒。
并因“醉不成欢惨将别”一句,而感叹古人酒量真大,隔着水站着喝都能喝醉!后来老师说,“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意思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恍然大悟。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
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③凡指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互文的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互文的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互文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指的是在一篇文章中引用其他文献、观点或者参考资料,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论证逻辑和信息完整性。
通过使用互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所讨论的主题,同时也能够为作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论证材料。
互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新闻报道、论文写作、科技文献等。
互文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直接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也可以是对其观点进行评论或分析。
在学术研究中,互文常常被用于支持自己的观点,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对话。
通过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作者可以表达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和学术承认,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增加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在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献中,互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报道的内容,了解相关研究的背景和相关观点。
通过引用其他文献或专家的观点,作者可以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让读者更有信心接受报道的内容。
然而,互文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引用他人观点应注明出处,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道德。
其次,引用的观点必须与文章的主题相关,确保一致性和连贯性。
最后,作者需要对引用内容进行适当的解读和分析,不能简单地搬运他人的观点,而应注重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综上所述,互文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通过引用他人观点和数据,可以为文章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支持,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然而,在使用互文时需要注重合理引用和独立思考,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互文的应用在未来的写作中将更加重要,可以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观点,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所讨论的主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互文的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对互文用法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将指导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清晰地展示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也叫互辞,就是古诗文中常采用得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得解释就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就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得两个部分,瞧似各说两件事,实则就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得就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得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得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得有两类)。
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得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瞧,“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就是秦时得月亮,边关还就是汉朝得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得明月与秦汉时得边关。
句中得“秦”、“汉”、“关"、“月”四个字就是交错使用得、理解为“秦汉时得明月照耀秦汉时得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就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得残酷与悲怆。
二、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得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得词,对句出句得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得:(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这也就是一个互文句,完整得意思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瞧到旧物得那种久违重见时得喜悦与激动。
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又称反文、反复文,是修辞学中采用一种重复一定要求的语句形式,使说话人或作者将自己的论点或想法重复反复表达出来的一种论证手法。
宗教文学和传统文学中,互文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因其具有重复反复表达的特点,使作品充满着激情和奏感,从而吸引读者。
例如在《圣经》中,耶稣的“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多得生命”,故意重复了两次“得生命”,在句中形成了比,以强调出“拯救”的主旨。
除了宗教文学,传统文学中也使用了互文。
以毛泽东为例,他在《关于“四人帮”的一篇文章》中,表达了“不可以、不可以、决不可以”的意志坚定,使读者感受到了紧张而激动的氛围。
在西方文学中,互文也被广泛使用。
例如,威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用“凄凉、凄凉,一片凄凉”,重复反复的表达着悲伤的情绪,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另外,互文不仅仅存在于文字艺术,也可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孩子的行为非常恶劣,以采用“不准、不准、决不准”这种反复表达,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使孩子深刻地记住。
总之,互文是一种催生激情、传达真情的有效手段,它能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充实,而且意义更加深刻,更能抓住读者的心。
- 1 -。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8.栗深林兮惊层巅。
修辞手法解析:互文
修辞手法解析:互文古典诗词中互文修辞格举隅作者:新村阿翁互文,亦称互辞、互言、互义、互见、互备、互文见义、参互见义等,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是“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
”唐·贾公彦《仪礼疏》云:“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古人之文,有参互见义者。
”唐松波、黄建霖主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云:“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里省下了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4]375这就是说,互文的主要修辞作用,在字词上省略,使语句经济简练;在意思上互补,使文意委婉幽深。
前者较为显露,后者较为隐含。
掌握“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对赏学古典诗词和创作旧体诗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按照互文在古典诗词中出现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本句互文本句互文是指在同一诗句中前后两个相互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相互补充、交互见义。
例1: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下句中“燕”和“赵”互文,“歌”与“舞”互文。
应为“燕赵歌舞”。
不能理解为燕地的歌和赵地的舞。
例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上句中“巴山楚水”是“巴楚山水”,即巴楚的山,巴楚的水,是一句之中自成互文,不能拆开理解。
例3: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
(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上句中“奴温婢饱”应是“奴婢温,奴婢饱”的意思,系本句中自成互文。
例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上句中“秦时”和“汉时”互文,“明月”和“关”互文。
意谓“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不能理解为明月属秦,关属汉。
例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小学素材修辞手法互文的基础知识
修辞手法互文的基础知识一、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互辞,互参。
在古代汉语中,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否则就会理解出错。
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互文的表现形式:同句互文。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比如: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
“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以下句子也都一样。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3.“主人下马客在船”4.“东船西舫悄无言”5.“东犬西吠”二、邻句互文。
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比如: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补充材料。
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
比如上面例子。
二、语义特征:互补。
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9.把握“互文”修辞特征
9.把握“互文”修辞特征把握“互文”修辞特征“互文”之说始于东汉。
东汉郑玄在他的《三礼注》和《毛诗笺》中,运用过“互文”和“互文”的各种异名,以训释词句。
与郑玄同时代的高诱注《淮南子》,服虔注《左传》,也都用过“互文”。
“互文”,后又称“互言”、“互体”、“互辞”、“互律”、“互其文”、“互见”、“互以见义”、“错见互足”,等等,其特点反映在形式上为:上下文处于同一语法地位的用词互相交错,其词义有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关系,不能单独解释;反映在内容上为:上下文的意思是互相包容的关系,不能孤立地理解,否则意思就是片面的。
互文的样式,大致有四种:(一)单句相互“单句相互”是指一个单句内有关的词语交错成文,互见其义,例:“比其大小与其麤(粗)良而赏罚之”(《周礼·天官冢宰·内宰》)。
“大小”和“麤良”为互文。
贾公彦疏:“布帛之等,缕小者则细良,缕大者则麤恶,今言麤不云恶,言良不云细者,互文为义也。
”句意:通过比较(宫女们所献的)织物的大粗、小细来行赏罚。
“枣烝栗择”(《周礼·仪礼·特牲馈食礼》)。
“枣”、“栗”交错,“烝”、“择”交错,意谓枣子要择而蒸之,栗子也要择而蒸之。
“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钲”,铎一类的铃,有柄,在练习作战时,摇它表示停止(击鼓表示继续)。
“钲人伐鼓”如按字面去理解,是矛盾的,因为钲人应该去击钲而不应伐鼓。
朱熹《诗集传》:“钲鼓各有人,而言钲人伐鼓,互文也。
”意谓“钲”、“鼓”各有人伐,也即钲人伐钲,鼓人伐鼓。
“出不入兮往不返”(《国殇》)。
“出不入”与“往不返”互文,用重复的词语写祭者的深沉感情。
“不知有旦无暮”(《盐铁论·卯下》)。
“有旦”、“无暮”为互文,意即“有旦无暮,有暮无旦”。
“寒往暑来而不穷”(《鲍参军集·伤逝赋》)。
“寒往”、“暑来”为互文,意即“寒往暑来,暑往寒来”。
这样理解,才能使下文的“不穷”有着落。
古代汉语“互文”修辞探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据说夏桀因宠妹喜而亡国,商纣因妲己而亡国,周幽王因宠褒姒而亡国。诗句中上句只提夏、殷,而不提周;下句中只提褒姒、妲己,而不提妹喜,便是这种互省形式,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应在上句中补充出“周”,在下句中补充出妹喜,意思方完整。
2.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再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句:
三、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意蕴丰富、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中遇到的运用互文的古诗文句子还有很多,如:
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隔句互文
所谓隔句互文,就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例如:“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日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互文,也叫互辞或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
对它的解释为:“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指的是古代作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将本应在上下文中都出现的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二者各举一边以省文”。
再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1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2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
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是用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紧密联系的几个句子来表达一个具体完整的意思。
凡互文句,乍一看,好几个句子,每句各说一件事,可是稍作分析就会发现,这几个句子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交错补充的,实际上说的是一回事。
同一个意思用互文的几个句子来表述,就显得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从形式上着眼,互文可以分成联对式互文句、铺陈式互文句、紧缩式互文句和互文短语四类。
无论哪一种互文句,都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部分同一语法位置上的词语(有时是短语)可以互换,二是前后内容互相补充。
下面就以中学语文课文中出现的互文句为例作具体说明。
一. 联对式互文句。
这类互文由两个相对的句子构成,而且两个句子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有的还形成对偶。
例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东西”与“左右”可以互换,意思是说坟地四周种满了常青的松柏和吉祥的梧桐。
例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枝枝”与“叶叶”可以互换,意思是说枝枝叶叶互相覆盖,交错连接。
例3.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开了东阁的门,却坐到西阁的床上,那么开东阁门干什么?西阁门没有开,怎么能坐到床上?显然,两句中的“东阁”“西阁”可以互换,意为:开我东阁西阁门,坐我东阁西阁床。
也就是说,木兰回到家里,到每个房间都去看一看,坐一坐。
例4.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理云鬓”需要光线,要“当窗”;那么“贴花黄”就不需要对着窗子吗?“贴花黄”要“对镜”,“理云鬓”就不需要照镜子吗?因此,原句是说木兰面对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发式,还在脸上贴上吉祥的图案。
例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实际上,雄兔和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正因为如此,“两兔傍地走”,才“安能辨我是雄雌”?例6.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施施(yìyì)”“漫漫”都是形容悠闲、随意地漫步的样子。
写成“漫漫而行,施施而游”,意思也没有什么变化。
此处互文,更能表现柳宗元远贬永州后心中抑郁不满而寄情山水时的思想感情。
例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两句的意思是:不因为所处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或喜或悲。
如果把原句拆开,说成“不因为所处的环境好了就欢喜,不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就悲伤”,那就只能理解到范仲淹先生教诲的一半而已。
二. 铺陈式互文句这种互文句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有意分成三个以上交错互补的句子来表达,意在渲染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句中的“东”“西”“南”“北”可以互换,“骏马”“鞍鞯”“辔头”“长鞭”也可以互换。
就是说,骏马不一定在东市上买,东市上也可以买其它的东西。
因此,全句的意思是:木兰在东西南北市场上到处跑,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例8.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孔雀东南飞》)这几个句子不能当履历表来读,而应从整体上去理解,意思是说刘兰芝从十三岁到十六岁这几年间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而且这些技能是综合交错学习并掌握的。
这样铺陈表述,就突出了她的聪明勤奋和多才多艺。
例9.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席卷”“包举”“囊括”“并吞”近义,可以互换;“天下”“宇内”“四海”“八荒”近义,可以互换;“意”“心”同义,也可以互换。
全句是说秦孝公怀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八方的雄心。
例10.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燕赵”“韩魏”“齐楚”可以互换,“收藏”“经营”“精英”也可以互换。
全句是说六国历代君主从天下掠夺聚敛了大量的财富珍宝。
三. 紧缩式互文句这种互文句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单句,而实际上是由互文的几个句子紧缩而成的。
例11.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此句写暮烟与明月笼罩着清寒的秦淮河水和河岸的沙地。
“烟”“水”“月”“沙”被两个“笼”字用互文的手法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夜泊秦淮河时迷蒙冷寂的江边夜色。
内容丰富而笔墨清淡。
例12.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不上船,下马为何?客人没下马,怎会到船上?因此,此句意为主人客人同下马同在船,即主人客人一同下了马又一起上到船上。
例13.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明月并非只在秦时出现,关隘也并非汉时才有。
因此,此句意为明月映照着秦汉时留下的古老的关口。
四. 互文短语此种互文通常表现为四字短语,许多已沿用为成语。
例14. 追亡逐北 ( 贾谊《过秦论》)“追”“逐”同义,“亡”“北” 同义。
可说成“追逐亡北”,即追击败逃的敌兵。
例15. 因利乘便 ( 贾谊《过秦论》)“因”“乘”同义,“利”“便”同义。
可说成“因乘利便”,即趁着有利的形势。
例16.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 贾谊《过秦论》)“度”“絜” 同义,“比”“量” 同义。
此两个互文短语可说成“度絜长大,比量权力”,即比一比长短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威力。
例17. 日削月割(苏洵《六国论》)“削”“割” 同义,可说成“日月削割”,即(土地)一天天、一月月地被割走。
例18. 东犬西吠(归有光《项脊轩志》)“东”“西”可以互换,意思是这家的狗对着那家的狗叫。
像这样的互文短语,在成语(固定短语)中比比皆是,如东奔西跑、上窜下跳、左辅右弼、南辕北辙、深谋远虑、前仰后合、说三道四、狼吞虎咽、情投意合、甜言蜜语、张冠李戴、披星戴月,等等。
从以上例句分析来看,把握好互文句的两个特征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哪些句子是互文句,哪些句子不是互文句。
比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不是互文句,因为“谦虚”与“骄傲”不能互换。
第二个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句意,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应该理解成“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而不能理解成“将军身经百战死去了,壮士却从军十年回来了”。
对于文言文的修辞,高中教学一直是重视不够的,对于常见的文言修辞,比如比喻、对偶、排比、用典等比较好掌握,但对于互文和并提则不容易掌握,如果不理解这两种文言修辞,文言文翻译就不准确,甚至还会闹出笑话。
互文是互文见义的简称,又称互言、互辞、互见、互体。
它大致可分短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多句互文、隔句互文等类型,多见于骈文、诗词等韵文和辞赋说铭等文体。
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现义。
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讲。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为“不以物、己喜,不以物,己悲”,为了避免重复“物、己”,因此上句省略“己”,下句省略了“物”。
(《岳阳楼记》)“合叙”又叫并提分承,即把两件或几件相关的事放在一起说,后面再承接,既显得简洁明快,又显得文气畅通。
例如:“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应为“风高霜洁”(《醉翁亭记》)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互文和合叙都是古典诗文常用的修辞,它们都可以使文字简省、对称、流畅。
互文是“一分为二”合叙是“合二为一”,可用下图表示:项目句式结构翻译句子互文 ABCD AC,BD合叙 ABCD ACD,BCD下面列举人教版现行教材中的互文与并提。
互文:“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追亡逐北。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御宇内,亡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
”(第二册《过秦论》)“谨使臣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第二册《鸿门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第二册《兰亭集序》)“烟斜雾横”,“直栏横槛”,“朝歌夜弦”,“尽态极妍”,“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第二册《阿房宫赋》)“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第三册《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第三册《迢迢牵牛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第三册《蜀相》)“主人下马客在船。
”(第三册《琵琶行》)“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栗深林兮惊层巅。
”(第三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日削月割。
”(第三册《六国论》)“东犬西吠,客越庖而宴。
”(第三册《项脊轩志》)“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第四册《促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第五册《蜀道难》)。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第五册《客至》)“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第五册《滕王阁序》)和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生于吾乎?后生于吾乎?”“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第二册《师说》“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役聪之耳、役明之目。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董之以严刑,终苟免而不怀仁;虽震之以威怒,终貌恭而不心服。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否泰如天地。
”→“否如地,泰如天。
”(第三册《孔雀东南飞》)“赠谥美显” →“赠显谥美。
”(第三册《五人墓碑记》)“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麋鹿。
”(第四册《前赤壁赋》)《过秦论》上篇开头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此句虽只二十一字,但却蕴含着复杂的语言现象和丰富的语文知识。
透彻理解此句,对理解全文,乃至整个文言文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性。
一、互文的训释方法“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句中加“—”符号的词,加“”符号的词,加“·”的词虽然原本是有差异的三组近义词,但在本句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弃异存同,用作等义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