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姜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03quality manual Ginger生姜质量手册验收标准

03quality manual Ginger生姜质量手册验收标准
卡板说明
推荐热处理,有HT标志
颜色
淡黄色或土黄色
品质
有刺激性辛辣味
硬度
硬度适中
货架期
3天
2.验收标准:
程度水平
序号
缺陷描述
拒收标准
拒收
1
农药残留超标
凡有1项直接拒收
2
物流温度不达标
3
病虫害:软腐病、腐烂病
严重缺陷
1
腐烂、霉变、异味
可接受缺陷之和<3%
2
发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轻微缺陷
1
萎蔫
可接受缺陷之和<10%
2
潮湿
3
1.产品信息:生姜/姜
原产地
国产
标准包装毛重
依具体品种而定
类别
根茎类
标准包装净重
依具体品种而定
标准产品说明
形态完整、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色泽新鲜;表面无泥土
UPC/PLU
21254
包装类型
定量包装,整齐码放
产品规格
>50g/个,每箱规格统一,单品重量差异±30%
供应期
全年
标签
品种/规格/生产商/产地
多泥
4
碰压伤
5
机械损伤>2cm
6
折断
7
产品规格不符
3.温度要求(℃):
产品接收
贮存
物流配送
销售
供应商
NA
12~18℃
12~18℃
NA
到仓
12~18℃
12~18℃
12~18℃
NA
门店
12~18℃
12~18℃
NA
常温
标 准 图 片
拒收标准

生姜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姜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姜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饮片用辅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过程,保证检验准确无误。

责任人:文件制订人及所有相关人员。

内容:1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枝状分枝,长4~18cm,厚1~3cm。

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

气香特异,味辛辣。

2 鉴别取本品碎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检查3.1 总灰分取供试品适量,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W2-W1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100%WW1坩埚重(g)W 样品重(g)W2炽灼残渣与坩埚重之和(g)本品总灰分不得过2.0%。

3.2 二氧化硫残留量取本品细粉10g置于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和6mol/L盐酸10ml连接分液漏斗,并导入氮气至瓶底,连接回流冷凝管,在冷凝管上部连接导气管,将导气管插入250ml锥形瓶底部。

锥形瓶内加水125ml和淀粉指示液1ml作为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

加热圆底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约2分钟后开始用0.01mol/L的碘滴定液滴定,至蓝色持续20秒不消失,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的ml 数,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校正,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ml数。

姜黄片质量标准研究

姜黄片质量标准研究

姜黄片质量标准研究【摘要】目的:建立姜黄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方中的姜黄、川芎;硼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

结果:姜黄素在8~24u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为1.48%(n=5)。

结论:重复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姜黄片;姜黄素;含量测定姜黄片是由姜黄、蒺藜、川芎、蝉蜕四味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祛风之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皮肤白癜风病症。

本实验采用tcl法鉴别制剂中的姜黄、川芎;硼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为有效地控制该制剂质量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药uv-754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d-100分析天平,北京光学仪器厂;kg-100超声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姜黄片,本院制剂室(批号20110306、20110315、20110409);姜黄素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23、0902);川芎药材对照(中国药品生产制品检定所,批号0917-9603);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鉴别实验2.1取本品2片,研碎,加无水乙醇30ml振摇提取,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1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5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2.2取本品5片,研碎,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4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村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4生姜

44生姜

1目的规范生姜中药材检验的操作。

2范围生姜中药材的检验。

3职责检验员及质量技术部部长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5程序5.1性状生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 cm,厚1~2 cm。

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

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

气香、特异,味辛辣。

生姜片为不规则纵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 cm,宽1~2 cm,厚0.2~0.4 cm。

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

质坚实,断面纤维性。

气香、特异,味辛辣。

5.1.1操作方法目测、手摸、鼻闻、口尝5.1.2结果与判定观察结果与上述描述相符者,判为符合规定;否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5.2鉴别5.2.1鉴别(1)5.2.1.1主要仪器及用具显微镜5.2.1.2主要试剂及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水5.2.1.3操作方法照药材显微鉴别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质-08-003-00)5.2.1.4结果与判定观察结果与下述描述相符者,判为符合规定;否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

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

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

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

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

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5.2.2鉴别(2)5.2.2.1主要仪器及用具天平、超声处理机、微量进样器、薄层板、层析缸、干燥箱5.2.2.2主要试药与试剂乙醇、甲醇、环已烷、乙醚、羟甲基纤维素钠、硅胶G、香草醛硫酸试液5.2.2.3操作方法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片姜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片姜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长3~6cm,宽1~3cm,厚0.1~0.4cm。

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

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

质脆而坚实。

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

气香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本品横切面:表皮有残留,外壁稍厚。

木栓细胞多列。

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中柱大,维管束外韧型,靠外侧的较小,排列紧密,有的木质部仅1~2个导管。

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2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时时振摇,约30分钟,滤过,滤液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石油醚(30~60℃)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片姜黄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037-生姜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037-生姜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生姜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生姜的生产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生姜中间产品的生产检验。

职责:QC检验员:严格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任: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内容:1、检品名称:生姜中间产品2、检验依据:《生姜中间产品质量标准》(STP-ZL-ZJ-037-01)3、取样方法:《中间产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Y-004-01)5、检验项目:5.1杂质:照《杂质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SOP-ZL-TY-023-01)检查。

5.1.1仪器与用具5.1.1.1天平5.1.1.2药典筛:三号筛5.1.2试药与试液:无5.1.3操作步骤:取供试品,摊开,用肉眼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杂质,则通过三号药典),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含量(%)。

筛,将杂质分出。

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M15.1.4记录与计算%1001⨯=MM X 式中 X 为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单位为%;M 1为各类杂质的总重,单位为g ;M 为供试品的重量,单位为g 。

5.1.5结果与判定5.1.5.1技术指标:应小于3.0%5.1.5.2结果判定: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修约,使与标准中规定限度有效数位一致,其数值小于限度时判为符合规定,其数值大于或等于限度时判为不符合规定。

5.1.6注意事项5.1.6.1药材中混存的杂质如与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别,可称取适量,进行显微、化学或物理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质后,计入杂质重量中。

5.1.6.2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

5.1.6.3杂质检查所用的供试品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药材取样法称取。

5.1性状:5.1.1仪器与用具:5.1.1.1放大镜5.1.2试药与试液:无5.1.3操作方法取供试品,目视或用放大镜观察形状,闻其气,尝其味。

5.1.4记录记录观察到的供试品形状,品尝到的气、味。

5.1.5结果判定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可见指状分枝。

姜黄生产工艺规程

姜黄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 目的:建立姜黄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姜黄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饮片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姜黄5.1.2规格:厚片5.1.3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深黄色,有时可见环节。

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

气香特异,味苦、辛。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辛、苦,温。

归脾、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用于胸胁刺痛,胸搏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5.1.7用法与用量:3~10g。

外用适量。

5.1.8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无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姜黄生产工艺流程图:6.2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2.1 领料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姜黄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药材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净制: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姜黄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 .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姜黄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3质量要求6.2.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生姜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姜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生姜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生姜的入厂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适用于生姜成品的入厂检验。

职责:QC检验员:严格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任: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内容:1、检品名称:生姜成品2、检验依据:《生姜成品质量标准》(STP-ZL-CP-037-01)3、取样方法:《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ZL-QY-005-01)4、质量指标:5、检验项目:5.1性状:5.1.1仪器与用具:5.1.1.1直尺5.1.1.2放大镜5.1.2试药与试液:无5.1.3操作方法取供试品,目视或用放大镜观察形状,并用直尺测量其长度、厚度;闻其气,尝其味。

5.1.4记录记录观察到的供试品形状,测量的长度、厚度数据,品尝到的气、味。

5.1.5结果判定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可见指状分枝。

切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

气香特异,味辛辣。

符合以上特征者,判为符合规定。

5.2薄层鉴别:照《薄层鉴别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ZL-TY-007-01)测定。

5.2.1仪器与用具:5.2.1.1天平5.2.1.2烧杯、量筒、容量瓶、刻度吸管、漏斗、滤纸等。

5.2.1.3干燥器:底层放有硅胶干燥剂。

5.2.1.4硅胶G薄层板:市售,固定相为硅胶G。

5.2.1.5点样器:10ul手动点样器5.2.1.6展开缸: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5.2.1.7超声波清洗器5.2.2试药与试液:5.2.2.1乙酸乙酯:分析纯。

5.2.2.2甲醇:分析纯。

5.2.2.3氯仿:分析纯。

5.2.2.4石油醚(60~90℃):分析纯。

5.2.2.5香草醛硫酸试液:取香草醛0.1g,加硫酸10ml使溶解,即得。

5.2.2.6对照品:6-姜辣素对照品。

5.2.3操作步骤取本品碎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10881姜黄生产工艺规程

10881姜黄生产工艺规程

页眉内容1.产品概述1.1品名:姜黄,成品代码CP10881。

1.2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

气香特异,味苦、辛。

1.3性味与归经:辛、苦,温。

归脾、肝经。

1.4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用于胸胁刺痛,胸搏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4.1.1文件准备“已清洁”标志。

“检定合格证”,对生产用的测试仪器、仪表按要求进行必要的调试,符合生产需要。

4.2备料4.2.1领用前的核对与计算①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料;②包装容器内无标签或物料标识卡、合格证;③因包装被损坏、内容物已受到污染;④已霉变、虫蛀、鼠蛟烂;⑤在仓库存放已过复验期,未按规定进行复验;⑥其他有可能给产品带来质量问题的异常现象。

4.3净选:将按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领取的中药材移至净选岗位“待加工”区域。

将药材~4mm),5.生产结束各工序生产结束后应按规定作好清洁、清场、收率计算、物料结退以及批生产记录等工作。

5.1.清洁与清场5.1.1作业人员在加工作业结束后,先将加工好的物料转移到指定处。

5.1.2清理设备、容器、室内产品遗留物。

剩余物料能回收的可作上标示,待下批生产同品种时掺入,不能回收的要及时处理。

5.1.3整理室内器具,清除废物贮器中的废物。

5.1.4按相应净化级别清洁要求对室内设备、器具、场所进行清洁。

5.1.5QA人员按要求进行清场检查、评价,符合要求发给清场合格证,不符合要求,按程序重新清场。

5.2结料与退料5.2.1每个工序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都必须进行物料使用情况的统计,应符合规定定额;5.2.2剩余的原辅料经检查质量、数量后应及时封装,防止污染。

包装上注明名称、剩余5.3.3车间工艺员将整理好批生产记录及时交质量部经理审核。

5.4各工序工艺要点切片厚度控制2-4mm,调整厚度为3mm。

连刀片、掉刀翘刀片、异形片不得超过10%。

装盘厚度为2~3cm,干燥温度为设定为75℃,干燥途中每隔两小时翻药一次。

姜黄检验标准

姜黄检验标准
2、检验项目:
2.1材质证明:
每批产品必须有产品检验报告(厂家内部或官方部门出具),如无,则整批拒收,来料的名称、标签与采购单不相符的,整批产品退回。
2.2外包装及感官检验:(AQL值:主要MAJ:1.0轻微MIN:2.5)
项目
要求
方法
缺失
MAJ
MIN
外包装
外包装应牢固、洁净、有相应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制造商,执行标准等。
***食品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FW-QC-IQC-016
版号
A1
文件名称:色素-姜黄检验标准
页次
1/1
生效日期
2012.08.01
1、抽样方法:
1.1感官检验:以包(袋)为判别单位,采用MIL-STD-105E LEVEL 2抽样
1.2理化及卫生检验:以每一生产期为一个检验批。
1.3采样数量:2桶以下采1桶,3-10桶采2桶,采样总数须大于250克。
≤1
1次/年
官方机构
铅(以Pb计),mg/kg
≤10
1次/年
官方机构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1次/年
官方机构
3.相关标准
QB/T 1415-91姜黄色素、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4.相关记录
进料检验报告
目测
外包装严重不洁、外漏,没有标签

轻微不洁、破损,
标志不全

外观
橙黄色粉末
目测
色泽异常

气味
具有姜黄特有的香辛味

无异味

杂质
无可见黑点,异物
目测
异物

2.3理化及卫生要求(0收1退):

生姜检验质量标准

生姜检验质量标准

生姜检验质量标准1 目的制订生姜检验质量标准,以确保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购进的原辅料生姜。

3 职责质量管理部4 内容4.1品名:生姜4.2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4.3检验标准操作规程4.3.1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4.3.2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厚1~3㎝。

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

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

气香特异,味辛辣。

4.3.3鉴别4.3.3.1显微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

皮层中散有外韧型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

中柱占根茎大部分,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散列,近中柱鞘部位维管束形小,排列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

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4.3.3.2 薄层鉴别取本品1g,切成1~2mm的小块,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详见文件SW10-04-010-00《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6µl、对照品溶液4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3.4质量指标4.3.5含量测定4.3.5.1挥发油取本品适量,切成1~2mm的小块,加水3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12%(ml/g)。

4.3.5.2 6-姜辣素 8-姜酚 10-姜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0.5ml,检测波长为282nm。

姜黄系列产品检测程序

姜黄系列产品检测程序

姜黄原料的水分
C
= 粉前
M
1− M M………(1)
3、色价
3.1 样品准备
3.2 取有代表性的姜黄原料样品 200g 左右;
3.3 在粉碎机上磨碎过筛(筛网为 40 目);
3.4 将粉碎后姜黄粉搅拌 5 分钟,再点取出样品约 10g,再用药匙充分搅拌 5 分
钟,取样检测其色价,并立即检测剩余姜黄粉的水分;
的按件数的 10%抽取。
2.要求: 保证抽取均匀,有代表性,从袋的不同部位取,保证能取到袋中间,保
证取样器插到底
2.分样:取样完成后,将样品充分混匀,一式五份,四份封样;其中未封的一份检
验,封的四份两份留存,两份给客户,封样按《进货验证规程》中相关规定执
行。
(二)检测指标表
根据我公司实际,姜黄粉的质量控制项目为外观、水分、色价、三项。
剂稀释至合适浓度。
计算: 式(1)中:
E1% 1cm
425nm
=
Af m
×1 100
……………(1)
A——实测样品的吸光度;
f——稀释倍数;
m——样品质量(g);
425nm——姜黄素最高吸收峰。
2. 砷含量、铅含量检测按《GB/T 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 5009.75--2003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相关方法检测。
3.5 检测
3.5.1 将姜黄粉充分搅匀后,称取样品 1.0000±0.0020g,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
3.5.2 加 95%乙醇溶剂至刻度线下 2cm,摇匀后于 25℃条件下避光静置 1 小时 30
分钟;
3.5.3 取出容量瓶加 95%乙醇溶剂定容至刻度,震摇几次使溶液均匀,再避光静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姜黄》标准草案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姜黄》标准草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 XXX—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姜黄Commercial grad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cumae longaRhizoma(意见征求稿)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目次前言 (Ⅲ)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规格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要求. (7)6资料性附录 (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军宁、李青苗、杨安东、黄璐琦、郭兰萍、吴萍、郭俊霞、王晓宇、方清茂、陈铁柱、张美、周先建、肖特、曾瑾、华桦、詹志来、金艳、何雅莉。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姜黄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姜黄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姜黄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片姜黄
1.2 汉语拼音:Pianjianghuang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香草酸、硫酸、片姜黄对照药材、甲基红乙醇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显微镜、硅胶G薄层板、挥发油测定装置、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时时振摇,约30分钟,滤过,滤液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石油醚(30~60℃)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
液。

另取片姜黄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7 :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酸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33甲法)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