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时分复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的特点和区别。

3. 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

4. 学会分析交换网络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现代交换技术概述1.1 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1.2 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1.3 交换技术的分类2. 电路交换2.1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2.2 电路交换的优点和缺点2.3 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3. 分组交换3.1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3.2 分组交换的优点和缺点3.3 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4. 信元交换4.1 信元交换的基本原理4.2 信元交换的优点和缺点4.3 信元交换系统的组成5.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5.1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5.2 交换机的体系结构5.3 交换机的分类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体系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交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交换原理及相关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网络资料和案例,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4. 实验设备:提供交换机等实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设计合理的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第1-4课时:现代交换技术概述第5-8课时:电路交换第9-12课时:分组交换第13-16课时:信元交换第17-20课时: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第21-24课时:交换网络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第25-28课时: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29-32课时:实验操作和综合练习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第一章:现代交换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理解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2 教学内容1. 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4 教学活动1. 讲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分析现代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二章:电路交换原理2.1 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理解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2 教学内容1. 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文献调研法: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4 教学活动1. 讲解电路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分析电路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三章:存储交换原理3.1 教学目标1. 掌握存储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理解存储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3.2 教学内容1. 存储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存储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存储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存储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交换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

3. 文献调研法: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XXXX学生XX XXX学号201010315XXX 年级2010级指导教师宋刚职称副教授2013年12月6日设计报告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设计报告交院实验室保存。

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专业: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宋刚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T型)和空分接线器(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S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内容的交换,T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上的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为了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数字交换网络必须完成不同复用线上不同时隙的交换,即将数字交换网络上某一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指定时隙。

本设计中为达到一定的容量要求,在交换前要将多个PCM低次群系统复用成PCM高次群系统,然后一并进行交换。

交换完成后要将复用的信号还原到原来的的PCM低次群上。

本课程设计采用TSST 四级接线器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能同时完成时间交换和空间交换的功能。

关键词:数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S接线器;复用线目录绪论3第1章时间(T)接线器41.1 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41.2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41.3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5第2章空间(S)接线器62.1 S接线器的基本功能62.2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62.3 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7第3章网络阻塞93.1 网络阻塞的计算93.2 内部阻塞10第4章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114.1 TSST设计思路114.2 TSST数字交换网络的系统组成114.3 TSST数字交换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13 第5章结论16参考文献18绪论程控数字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物,是数字网、移动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关键设备,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交换课程设计

现代交换课程设计

现代交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现代交换课程实践学号:1162310120姓名:授课班号:284201年级专业:11级通信工程指导老师:陶剑锋一、软交换系统组成1.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软交换体系结构是目前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层次化、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快速开发业务、集中部署业务等特点,可以向用户提供包含PSTN话音、无线话音、基础数据、多媒体数据等各种业务。

通过优化网络结构,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使得包交换网络能够继承原有电路交换网中丰富的业务功能,同时,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快速提供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型业务。

在软交换构建的开放体系架构中,通过呼叫控制与媒体交换/承载的分离,实现了开放的分层架构,各层次网络单元通过标准协议互通,可以各自独立演进,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软交换主要包含两个层次:◆媒体网关层:根据组网的位置,可分为接入媒体网关(提供接入适配功能)、中继媒体网关(提供与其他网络互通的媒体流转换功能)、资源媒体网关(提供特定媒体资源)。

◆呼叫控制层:由信令网关(提供中继信令SS7在IP网上的传输适配功能)和呼叫控制服务器(通过与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的配合实现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控制功能)。

2. 软交换的特点分布式交换降低运营成本,传统电路交换网存在布点多、运行成本和运维人员成本高的问题。

而基于软交换的体系结构由集中的MSC服务器/软交换机与分布的媒体网关组成,呼叫控制与话音处理/交换是分开的,媒体网关可以布设在提供最大价值的地方,复杂的呼叫控制被集中在一起。

通过部署分布式交换,可以实现灵活的组网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组网模式中容量、覆盖和路由迂回的矛盾,便于进行集中维护和管理,有利于降低建网成本和运维费用。

二、IP电话通信原理IP电话是按国际互联网协议规定的网络技术内容开通的电话业务,中文翻译为网络电话或互联网电话,简单来说就是通过Internet网进行实时的语音传输服务。

现代交换原理教学设计

现代交换原理教学设计

现代交换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交换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必不可少的课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呢?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课程目标现代交换原理是计算机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具备交换技术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包括:1.掌握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协议分类、网络QoS等相关知识4.具备交换技术设计和实现的能力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现代交换原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应用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将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合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项目式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设定一个小型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课程设计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1.网络资源现代交换原理是一门紧紧联系着网络技术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各类在线教育平台、优秀网络课程、网络实验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2.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可以展示实际交换原理的工作状态,通过实际模拟与演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交换原理。

具体软件包括Packet Tracer、WireShark、模拟实验软件等。

3.实验室实践通过搭建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网络拓扑结构,完成交换技术设计、实现和测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总结现代交换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其通过先进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模拟中继接口通信学号:201320130101学生姓名:肖庭林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321301指导教师:涂其远老师2016年6 月17 日模拟中继接口通信实验目的了解模拟中继信号的接续过程。

了解程控交换系统的组成及信号交换过程。

了解主要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信号特点。

实验原理1.原理框图中继通信接口框图由前面的各单元实验可知,信令的产生与信号的交换可在一个实验箱内完成电话单机的工作。

若将两台实验箱通过中继电缆线连接,则实现两台实验箱的长途通信。

图是它们的接口框图。

中继通信拨号方式:01+被叫号码。

模拟中继与数字中继区别仅仅是硬件的电气特性不同,从呼叫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角度看,二者并无明显差异,譬如数字中继可以使用数标1进行出入局呼叫,模拟中继也可以使用数标1进行出入局呼叫。

在数据生成方法上,增加中继组、添加中继电路、增加出局路由等等,模拟中继和数字中继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上层的业务处理来说,PP程序将数字中继与模拟中继的差异性屏蔽了。

由于各模拟中继硬件电气特性不同,在进行自环出入局呼叫,自环的方法一定要正确,交换机的中继接口可分为两种:数字中继接口、模拟中继接口。

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与数字程控交换机之间需要采用数字中继接口对接。

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和模拟程控交换机或人工交换机之间则需要采用模拟中继接口对接。

由于在数字程控交换机普遍应用之前,在电话交换网中陆续采用过多种类型的模拟或人工交换机,为适应这种组网的需求,在模拟中继接口上不得不又分多种类型的模拟中继接口。

时至今日,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公网和专网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模拟和人工交换机在运行,种类齐全的模拟中继接口提高了交换机组网的灵活性。

2. 模拟中继接口(1)载波2600中继接口(SFT2600)(2)环路中继接口(TRK)(3)载波2400中继接口(SFT2400)(4) E&M 中继接口 1 (EMT)(5) E&M 中继接口 2 (EMT)(注:现已不用)(6)磁石中继接口(MT)(7)实线中继接口(ABTI、ABTO)直拨中继接口(AB12、AB15)(注:现已不用)3模拟中继功能、特性表实验过程1.中继实验步骤:因为四路电话拨号是相似的,下面以甲方一路为例,来说明其工作过程:将两台实验箱用一根中继电缆连接线相接起来,打开电源工作开关,按下薄膜输入开关上的“复位”键,此时显示“LET-CK……”,按“开始”键,进入主菜单工作状态,选择“交换方式”,按“确认”键,再选择“空分交换”工作方式,按下“确认”键后,使CPU工作在空分交换方式。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201010315XXX 年级 2010级指导教师宋刚职称副教授2013年12月6日设计报告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设计报告交院实验室保存。

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专业: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宋刚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T型)和空分接线器(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S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内容的交换,T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同一条复用线上的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

为了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数字交换网络必须完成不同复用线上不同时隙的交换,即将数字交换网络上某一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指定时隙。

本设计中为达到一定的容量要求,在交换前要将多个PCM低次群系统复用成PCM 高次群系统,然后一并进行交换。

交换完成后要将复用的信号还原到原来的的PCM低次群上。

本课程设计采用TSST四级接线器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能同时完成时间交换和空间交换的功能。

关键词:数字交换网络;T接线器;S接线器;复用线目录绪论 (4)第1章时间(T)接线器 (5)1.1 T接线器的基本功能 (5)1.2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5)1.3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 (5)第2章空间(S)接线器 (8)2.1 S接线器的基本功能 (8)2.2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8)2.3 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9)第3章网络阻塞 (12)3.1 网络阻塞的计算 (12)3.2 内部阻塞 (12)第4章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 (14)4.1 TSST设计思路 (14)4.2 TSST数字交换网络的系统组成 (14)4.3 TSST数字交换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 (16)第5章结论 (19)参考文献 (20)绪论程控数字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物,是数字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关键设备,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时分复用系统设计

时分复用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设计原理 (2)2.1 PCM编码原理 (2)2.2 时分复用原理 (2)第三章总体设计思路 (4)3.1总体结构框图 (4)3.2各单元电路设计 (4)第四章软件仿真 (7)4.1仿真软件 (7)4.2两路信号 (7)4.3编码以及时分复用子模块 (8)4.4位同步模块 (11)4.5帧同步模块 (12)4.6时分解复用模块 (14)4.7 PCM译码模块 (15)4.8总系统仿真 (18)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19)第一章绪论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道的利用率,话音信号的传输往往采用多路复用通信的方式。

这里所谓的多路复用通信方式通常是指: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话音信号的技术,也称复用技术。

复用技术有多种工作方式,例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以及码分复用等。

在本文中运用的是两路的时分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特点是,对任意特定的通话呼叫,为其分配一个固定速率的信道资源,且在整个通话区间专用。

TDM把若干个不同通道(channel)的数据按照固定位置分配时隙(TimeSlot:8Bit数据)合在一定速率的通路上,这个通路称为一个基群。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

抽样定理使连续(模拟)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

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有时间空隙,利用这个时间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值。

因此,这就有可能沿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

当采用单片集成PCM 编解码器时(如本文采用TP3057),其时分复用方式是先将各路信号分别抽样、编码、再经时分复用分配器合路后送入信道,接收端先分路,然后各路分别解码和重建信号。

PCM的32路标准的意思是整个系统共分为32个路时隙,其中30 个路时隙分别用来传送30 路话音信号,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帧同步码,另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信令码,即一个PCM30/32 系统。

时分复用的matlab课程设计

时分复用的matlab课程设计

时分复用的matla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时分复用系统的仿真和性能分析。

3. 了解时分复用与其他复用技术的区别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ATLAB编程实现时分复用信号的生成、传输和解调过程。

2. 学会利用MATLAB分析时分复用系统的误码率、信道容量等性能指标。

3. 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编程和调试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时分复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际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时分复用系统的仿真设计与性能评估,为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时分复用基本原理:介绍时分复用的概念、原理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3章。

- 时分复用的定义与分类- 时分复用的实现方法及关键技术- 时分复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案例2. MATLAB编程基础:回顾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编程语法和数据结构,为后续仿真打下基础,对应教材第2章。

- MATLAB软件的安装与界面操作- MATLAB编程基础(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等)- MATLAB函数和脚本文件的编写与调试3. 时分复用系统仿真:结合MATLAB软件,设计时分复用系统的仿真实验,对应教材第4章。

- 时分复用信号的生成与解调- 仿真系统的性能分析(误码率、信道容量等)- 参数优化与性能改进4.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安排实际操作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对时分复用技术的理解,对应教材第5章。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
设计专业及班级:
设计时间: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理论学习的延伸,是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质量、塑造自身能力等于有特殊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一方面通过对交换网络的设计,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作一个总结和补充。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时分交换网络的原理及具体实现方法;
2.掌握空分交换网络的原理及具体实现方法;
3.掌握基于单片机的时空交换网络系统的设计;
4.利用相关软件实现电路图的绘制。

三、设计题目及内容
1.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TST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设计内容:
①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②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出控制方式;
③输出级T型接线器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④其它扩展功能。

2.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简易程控交换系统的设计
设计内容:
①实现电话线路的空分交换;
②可以实现双音多频拨号音的识别;
③电话号码在数码管中显示;
④其它扩展功能。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和最后成绩的评定,根据设计的创新性、复杂程度、完成的情况、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及答辩情况综合决定。

评分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5级记分制。

五、参考文献
1.《交换原理与技术》刘增基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现代交换原理》金惠文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课程设计报告(时分复用通信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时分复用通信系统)

4、信道噪声波形:
5、 DATA1 波形 解复用后第一路 PCM 数据输出
DATA2 波形(仍为 PCM 码) 解复用后第二路 PCM 数据输出
6、 时分复用模块 SIN-OUT 波形 解复用后第一路 PCM 译码输出
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 JPCM 波形 解复用后第二路 PCM 译码输出
八、实验思考题解答 题目为答辩时所问问题 九、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四、实验原理
工作原理( 实验六) 1、 PCM 工作原理(参看实验指导书 P29 实验六) 芯片介绍( 实验六) 2、 PCM 编译码电路 TP3067 芯片介绍(参看实验指导书 P29 实验六) 时分复用原理( 18) 3、 时分复用原理(参看实验指导书 P103 实验 18) 时分复用通信系统结构框图( 35.1) 4、 时分复用通信系统结构框图(参考实验指导书 P213 图 35.1) 说明各电路的作用,指出各点的输出波形应该是什么。
十、实验感想
1、时分复用模块的 Sin-IN 波形 (第一路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的 S-IN 波形 (第二路模拟信号)
2、 DATA1-IN 波形(即 PCMA 波形) 第一路模拟信号经 PCM 编码后波形
DATA2-IN 波形(即 PCMB 波形) 第二路模拟信号经 PCM 编码后波形
3、 DATA 测试点输出的波形 (为 “SW01” (帧同步信号)“DATA1-IN”“DATA2-IN” 、 、 、 “全零”的复用信号,指出帧同步数据、第一路数据、第二路数据、空数据分别位于 哪个时隙,与 FS 输出波形一起双踪观察)
4、 DATA1 波形 解复用后第一路 PCM 数据输出
DATA2 波形(仍为 PCM 码) 解复用后第二路 PCM 数据输出

时分复用实验报告

时分复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时分复用和解复用的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时分复用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

二、实验原理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是一种将多个信号源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进行解复用的技术。

时分复用通过将传输线路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等长的时间片,并将每个时间片分配给一个信号源,从而实现多路信号在同一传输线路上传输。

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如下:1. 将传输线路的时间分割成若干个等长的时间片。

2. 将每个时间片分配给一个信号源,每个信号源在一个时间片内发送自己的信息。

3. 在接收端,根据每个信号源分配的时间片顺序,将复用后的信号解复用,恢复出各个原始信号。

三、实验仪器1. 实验箱:包含时分复用和解复用模块。

2.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4. 电缆线:连接实验箱和仪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箱、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两个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3.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输入到时分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4. 打开实验箱电源,观察示波器上复用信号的波形。

5. 将复用信号输入到解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6. 观察解复用模块的输出端,分析解复用后的信号是否恢复出原始信号。

五、实验过程1.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两个信号分别输入到时分复用模块的A、B输入端。

2. 打开实验箱电源,观察示波器上A、B信号的波形,确认信号输入正常。

3. 观察示波器上复用信号的波形,确认复用过程正常。

4. 将复用信号输入到解复用模块的输入端。

5. 观察解复用模块的输出端,分析解复用后的信号是否恢复出原始信号。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时分复用和解复用过程。

2. 实验结果表明,时分复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多个信号源的信息复用到同一传输线路上,并在接收端恢复出原始信号。

时分复用系统设计

时分复用系统设计

山东轻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姓名班级学号题目时分复用系统设计主要内容: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进行信号的多路复用和解复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立概念,加深理解抽取、插值、TDM等的综合应用。

设计5~8路基带信号(带宽相同)进行TDM传输的一个系统,在接收端进行解复用,恢复出原始的各路基带信号。

基本要求(1)掌握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时分复用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掌握设计FIR和IIR数字滤波器的方法;(2)掌握TDM系统的原理及简单实现方法(3)设计出系统模块图,记录仿真结果;(4)对结果进行分析,写出设计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1]高西全,丁玉美. 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1[2]A.V.奥本海姆,R.W.谢弗. 离散时间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09[3]胡广书. 现代信号处理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4]matlab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资料[5]樊昌信. 通信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完成期限:自2012 年 6 月28 日至2010 年7 月13 日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时分复用系统设计摘要本通信系统综合训练对MATLAB软件以及Simulimk工具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及说明,详细的介绍了时分多路系统的原理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运Simulink工具模块搭建时分复用系统,对本系统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时分复用;MATLAB;simulink;系统仿真;目录摘要 (1)目录 (1)第1章概述 (2)1.1 MATLAB概述 (2)1.2 Simulink简介 (2)2.1 时分复用 (4)2.2 PAM编码 (4)2.3 时分解复用 (5)2.4 时分解复用中的同步技术原理 (6)2.4.1 位同步 (6)2.4.2 帧同步 (6)第3章时分复用系统及其建模 (7)3.1时分复用原理完全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 (7)3.2 TDM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8)3.3仿真模型建立 (8)3.4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9)总结 (13)参考文献 (14)第1章概述1.1 MATLAB概述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课程设计报告学年学期09-10学年第二学期题目时分交换编程调试实验专业、学号通信系统20072087授课班号270501学生姓名钮健指导教师邓志祥摘要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

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

人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

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

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

因此,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

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电路交换又分为时分交换(Time Division Switching,TDS)和空分交换(Space Division Switching,SDS)两种方式。

时分交换是把时间划分为若干互不重叠的时隙,由不同的时隙建立不同的子信道,通过时隙交换网络完成话音的时隙搬移,从而实现入线和出线间话音交换的一种交换方式。

时分交换的关键在于时隙位置的交换,而此交换是由主叫拨号所控制的。

为了实现时隙交换,必须设置话音存储器。

在抽样周期内有n个时隙分别存入n个存储器单元中,输入按时隙顺序存入。

若输出端是按特定的次序读出的,这就可以改变时隙的次序,实现时隙交换。

空分交换是指在交换过程中的入线通过在空间的位置来选择出线,并建立接续。

通信结束后,随即拆除。

比如,人工交换机上塞绳的一端连着入线塞孔,由话务员按主叫要求把塞绳的另一端连接被叫的出线塞孔,这就是最形象的空分交换方式。

此外,机电式(电磁机械或继电器式)、步进制、纵横制、半电子、程控模拟用户交换机及宽带交换机都可以利用空分交换原理实现交换的要求。

电路交换常于分组交换进行比较。

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分组交换的通信线路并不专用于源与目的地间的信息传输。

在要求数据按先后顺序且以恒定速率快速传输的情况下,使用电路交换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现代交换原理时分复用课程设计详述

现代交换原理时分复用课程设计详述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学号:201420130530学生姓名:叶礼鹏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421303指导教师:涂其远2016年12 月16日目录第一章基本原理.................................................................1.1 时分复用................................................................1.2时分交换................................................................. 第二章各模块功能及工作原理分析.................................................2.1 MT8980引脚功能..........................................................2.2用MT8980实现时分交换.................................................... 第三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课设总结.................................................................第一章基本原理1.1 时分复用时分复用TDM是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目的。

时分多路复用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故必须使各路信号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

时分多路复用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由于信道的位传输率超过每一路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因此可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片段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

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单独占用,在规定的时间内,多个数字信号都可按要求传输到达,从而也实现了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现在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现在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现在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交换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分类。

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各种交换技术(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等)的工作流程及其优缺点。

3. 学生能了解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网络中的交换技术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交换设备的配置与调试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仿真软件,模拟交换技术的工作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交换技术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网络通信领域新知识的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增强信息社会的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实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交换技术概述- 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与地位2.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原理与工作流程- 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电路交换设备与应用案例3.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原理与工作流程- 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分组交换设备与应用案例4.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原理与工作流程- 帧中继技术的优缺点- 帧中继设备与应用案例5. 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型交换技术简介(如ATM、IP交换等)- 交换技术在5G通信中的应用- 交换技术未来发展趋势6. 实践教学- 交换设备配置与调试- 网络仿真软件操作与案例分析- 交换技术实验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交换技术概述第2-3周:电路交换技术第4-5周:分组交换技术第6周:帧中继技术第7周: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第8周:实践教学与总结教材章节关联:《计算机网络技术》第5章 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程》第3章 交换技术实验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现代交换课程设计

现代交换课程设计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要求:设计可实现PCM帧结构,即帧同步时隙、话路时隙、开关信号时隙、特殊码时隙中的后三者进行任意交换的电路。

1、下载MaxplusII 10.0,并安装;2、利用lisense开通软件;3、设计原理图并仿真;4、设计软件下载及测试。

二、原理框图:由帧同步码检测输入数据并产生脉冲。

在串并变换,先将每一个时隙进行分离,把第一部产生的脉冲经过电路产生写控制脉冲,即控制时隙的互换,再和读脉冲一同控制缓冲存储的数据,最后在进行并/串变换,输出数据。

这样就实现了时隙之间的互换。

三、所用芯片:1、7474由两个D触发器构成2、8dff8个D触发器构成,实现八位移位寄存器3、16cudstr16位移位寄存器,CKRN和SETN接高电平、LTRT接低电平时实现移位功能4、81mux8选1数据选择器,由A,B,C三端控制5、74166八位并进---串出移位寄存器。

STLD为高电平时移位控制,低电平是置入控制。

四、原理说明:1、帧码检测四个7474芯片,构成一个八位移位寄存器,输出结果想与。

只有输入为帧同步码,即11100100时,最后一位才出现高电平,其余为低电平。

以此识别帧同步码。

脉冲之间相隔4时隙,32个时钟周期。

2、写控制脉冲帧同步码识别产生的结果依次向后移8位、16位、24位,32时隙后构成循环。

即将每个时隙依次错开。

此数据与时钟相与,得到向上脉冲,周期不变。

3、串/并变换以第二时隙为例,数据经过八位移位寄存器后,依次后移一位,得:8组数据分别经过8个D触发器。

D触发器低电平保持,高电平在上升沿读入。

第二时隙数据为11110000,相应时钟上升沿对应位置如图:如此则按位读取了第二时隙数据内容,然后并行输出。

其他时隙同理。

上图为第二时隙并行输出结果,可读出为11110000。

4、缓冲存储及并/串变换4个时隙分离后,输入到四个74166芯片中。

74166芯片是由STLD端进行控制,高电平移位控制,低电平是置入控制。

实验十 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实验

实验十  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实验

实验十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分复用原理;2.熟悉数字程控交换网络的组成、原理与实现方法。

二、实验步骤1.接上交流电源线。

2.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脚;K70~K75接1、2脚;K60~K63接2、3脚。

3.将K51.K52接2.3脚。

4将K15.K16.K25.K26.K35.K36.K45.K46接2,3脚。

样各用户的时钟设置进入人工设置状态,PT1~PT4分别为四部电话编码时钟输入的接入点,PR1~PR4分别为四部电话的解码时钟输入的接入点。

5.将TS1与PR1.PR3连接,将TS2与PT1,PT3连接,将TS3与PR2,PT4连接,将TS4与PT2.PT4连接。

6.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此时试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7.将四个用户接上电话单机。

8.拿起电话,这样用户1能与用户3通话,用户2能与用户4通话。

9.关直流电源开关。

10.将第5步中的连线拆除。

11. .将K51.K52接1.2. 将K15.K16.K25.K26.K35.K36.K45.K46接1.2脚。

12.用并口线将PC机的并口与实验箱的并口J25连接起来,将K90掷PC机端口。

13.打开直流电源开关。

14.运行程控交换PC机软件,选择单步执行,在接收时隙中填入“2”,在发送时隙中填入“4”,然后确认,拿起用户2,用户4的电话,用户4说话用户2就能听见。

然后,在收时隙中填入“4”,在发时隙中填入“2”,然后确认,用户2与用户4就能互相通话了。

4.按“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显示电路循环显示“P”,即可进行实验。

5.将四个用户接上电话单机。

6.首先用户1呼叫用户3,并进行通话,然后用户2呼叫用户4通话。

三、实验结论TS1和TS2间隔理论值3.91us,实测为3.92u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学号:201420130530学生姓名:叶礼鹏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421303指导教师:涂其远2016年12 月16日目录第一章基本原理.................................................................1.1 时分复用................................................................1.2时分交换................................................................. 第二章各模块功能及工作原理分析.................................................2.1 MT8980引脚功能..........................................................2.2用MT8980实现时分交换.................................................... 第三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课设总结.................................................................第一章基本原理1.1 时分复用时分复用TDM是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目的。

时分多路复用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故必须使各路信号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

时分多路复用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由于信道的位传输率超过每一路信号的数据传输率,因此可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片段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

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单独占用,在规定的时间内,多个数字信号都可按要求传输到达,从而也实现了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使连续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

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

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值,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路数也就越多。

此外,时分复用通信系统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多路信号的汇合与分路都是数字电路,简单、可靠;二是时分复用通信系统对非线性失真的要求比较低。

然而,时分复用系统对信道中时钟相位抖动及接收端与发送端的时钟同步问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所谓同步是指接收端能正确地从数据流中识别各路序号。

为此,必须在每帧内加上标志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它可以是一组特定的码组,也可以是特定宽度的脉冲。

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还必须传递信令以建立通信连接,如传送电话通信中的占线、摘机与挂机信号以及振铃信号等信令。

上述所有信号都是时间分割,按某种固定方式排列起来,称为帧结构。

采用时分复用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国际上已逐步建立其标准。

原则上是把一定路数电话语音复合成一个标准数据流(称为基群),然后再把基群数据流采用同步或准同步数字复接技术,汇合成更高速的数据信号,复接后的序列中按传输速率不同,分别成为一次群、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等等。

1.2时分交换图1-1时分交换系统时隙分配图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连续的模拟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值所代替。

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

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它信号的抽样值,因此,就可以沿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

时分交换就是利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话音在同一PCM 总线上传输的。

由前面所讲,用户的语音输入输出时隙是由编解码时钟信号控制的,当编码时钟到来时编码芯片开始编码,当解码时钟到来时解码芯片开始解码。

为了实现时分复用,本实验箱上提供多个编解码时钟,从TS0到TS7,各时隙之间相隔3.9us 。

本实验箱时隙分配如7-1图:用户1的编解码时隙为TS1,用户2的编解码时隙为TS2,用户3的编解码时隙为TS3,用户4的编解码时隙为TS4,外输入信号与收号器的编解码时隙为TS6,拨号音,忙音,回铃音的编码时隙分别为TS7,TS8,TS9。

时分交换的基本组成是一个话音存储器和一个控制存储器。

话音存储器是暂时存储输入数字信号。

如果是一条输入线只需要一个32X8的RAM存储器。

而现在专用的交换芯片(如MT8980)一般有8条2.048Kb/s输入线和8条输出线。

它们内部的话音存储器的容量是256×8。

控制存储器是用来寄存话音时隙的地址。

话音存储器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时钟写入,控制读出。

另一种是控制写入,时钟读出。

如图7-2(a)所示,以时钟写入,控制读出为例:话音存储器等于复用线上的时隙数,本例为256个时隙。

因此控制存储器每单元需要8bit,对应于256个时隙地址的二进制编码。

线路上256个时隙话音信息分别存入256个话音存储单元中,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将输入Ti存储单元的地址写入控制存储器,相当于输出时隙的存储单元中当输出时隙的地址。

然后根据入时隙的地址取出话音存储器的内容送至输出端,完成了将某一入时隙内容转移到另一输出时隙去的作用。

图7-2(a)中控制存储器255单元写入00000011(3),表示入时隙3交换到出时隙255的情况。

时隙写入,控制读出如图(a),控制写入,时隙读出如图(b)所示。

呼叫接续过程一般是主叫摘机,送出拨号音,拨被叫号码,呼叫被叫用户,被叫应答,保持通话,话终拆线。

第二章各模块功能及工作原理分析2.1 MT8980引脚功能时分交换芯片MT8980的介绍MT8980是加拿大MITEL公司的数字交换矩阵芯片。

(1)它的主要特点是:① MITEL串行总线(ST-BUS)② 8×32时隙输入③ 8×32时隙输出④ 256个用户的无阻塞交换⑤单电源(+5V)供电⑥ 30mW的低功耗⑦微处理器的接口⑧三态串行输出这个大规模集成电路是为PCM的语音或者数据交换设计的。

可用在交换机中。

它共联接256个64kbps通道。

8个串行输入均由32个64kbps组成,即形成一个2.048Mbps串行总线码流。

另外,MT8980对串行总线的时隙可以进行读写,因此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串行通信。

(2)管脚说明(管脚顶视图如图7-3所示):图7MT8980的管脚图(顶视)1脚 /DTA:数据确认信号,当此管脚变低时,表示微处理器送来的信号已被处理。

它在使用时需要一个909欧上拉电阻。

2~9脚STI0~STI7:8个2.048Mbps串行输入的数据码流。

30脚VDD、(10)脚VSS:供电电源。

13~18脚A0~A5:微处理器控制访问的地址线。

11脚 /FOI:帧定位信号,在/C4I的下一个下降沿到来的时候,/FOI变成低电平使内部计数器复位。

12脚 /C4I:4.096MHz时钟输入。

19脚DS:DS变高,输入数据(微处理器接口)有效。

20脚R/W:读写控制输入,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

21脚/CS:片选信号。

29~22脚D0~D7:数据总线。

38~31脚STO0~STO7:串行总线输出,对应8个2.048Mbps的码流。

39脚ODE:输出允许,高电平有效,低电平时,8个串行输出为高阻。

40脚 CST0:串行总线的输出。

一帧中的每一位对应8路输入串行码流的256个时隙。

此位输出由软件控制。

2.2用MT8980实现时分交换实验步骤1.在关电的情况下,确认发送增益跳线K301、K401等均设置为1-2相连左侧;交换网络接口插上“时分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MT8980”进行实验;4.以电话A、电话B为例,分别接上电话单机;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入信号;TP304:电话A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4:电话B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4:电话C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4:电话D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出信号。

TP305:电话A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5:电话B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5:电话C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5:电话D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注意:现每个PCM收发测试点测得的波形已是时分复用后波形,测量时注意对比各路PCM数据输出的同步时隙脉冲。

6.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TP304、TP405两点或TP305、TP404两点,是否有波形,按键说话时是否有变化;7.示波器两探头放在TP304、TP405两点上。

电话A摘机,拨号49,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能测到波形;8.两路电话用户间的正常呼叫,两路电话正常通话。

此时,按键或说话,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测到的波形,波形是否一样;9.更换其它电话呼叫组合,根据步骤5中列出的测量点说明,验证时分交换网络MT8980的工作情况;10.测试波形时,注意时隙脉冲与数据的时隙位置对比,时隙脉冲与时隙脉冲的位置对比,数据与数据的对比。

第三章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Tp304 tp404 tp504 tp604拨号前无拨号后有信号出现交错第四章 课设总结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让我对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次实验用MT8980芯片来实现时分交换,之前对这个芯片没有认识,查阅资料后了解它的各个引脚功能,再结合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的基础知识来设置各个引脚的输入和输出,要使用户2能听见用户1说话,交换网络控制设计,使用户2能听见用户1说话将第0条输入PCM 上的第1时隙交换到第0条输出PCM 的第2时隙上,则要做如下操作:A5~A0置为“0XXXXX ”,写控制寄存器(8位)为“10X10000”,其中低3位“000”表示输出的第0条PCM 。

再置A5~A0为“100010”,对应第0条PCM 的第2时隙。

对应的数据总线上的一个字节是“00000001”,高3位为输入的PCM 号(此时为sti0),低5位对应的时隙数(此时为1)。

东华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评分表学生姓名:叶礼鹏班级:1421303 学号:201420130530 课程设计题目: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