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理论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排球、沙滩排球、藤球和毽球等项目。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
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基本功熟练、扎实、全面、准确,特点突出,并在技术发展中不断创新、形式绝招等方面。
战术能力则主要反映在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结合、注重战术创新和战术理论研究等方面。
2.体能特征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各项技术的基本,同时也是比赛中运用技术和完善战术的前提。
本项群的重点素质包括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久力等,排球、羽毛球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弹跳力。
在身体形态上要求运动员符合移动快、灵活性高、挥臂动作快的要求,身高、体重适当,腰短、骨盆小、臀肌上收、手臂长、跟腱长、足弓高。
在机能上以发展心肺功能来满足专项速度耐力的需要为主。
3.心理和智能特征
本项群各种技术动作失误就要失分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敢斗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根据球速快、变化多的特点,又要求具备良好的时空知觉、反应速度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在智能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运动员需要灵活善变,应付和处理场上各种复杂情况,为此,需要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场经验。
项群训练理论
3、心智训练:强化意志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 体、技、战高度和谐同一。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
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 规律的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的基本特点
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竞技项目的分类标准
1、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 5、比赛场地的不同特点 6、参赛人数的多少 7、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
训练特点
1、技战术训练:强调整体攻守效能,个人技术的专门 化,技术动作的动力性,对抗能力。运动员要有独立思 考的能力,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注重强度。 3、心智训练:自我心理的调节。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分析
1、体能特征:磷酸原供能能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 度大,具备良好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2、技战术特征:表现为技术动作高度稳定,准确和可控。 技术经济实效,战术上要巧妙利用竞赛规则。
3、心智特征:专项感知觉高度灵敏和清晰,运动员自信顽 强,具有强烈征服欲,性格的独立性和自我开放性,以及 情绪状态的高度自控性,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 注重训练的整体效益。
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 体能特点:心血管系统较差,力量,柔韧,灵敏,动 作速度和动作耐力要求较高,协调能力和空间感强, 本体感觉精确。 • 技、战术能力:时空判断准确,身体控制能力强,熟 练掌握各种专门器械。动作编排上扬长避短,动作合 理布局。 • 心智特征:感知觉灵敏度高,善于自我调节,具有果 敢精神,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分析和判断 动作。
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
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自运动训练学建立以来,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便一直延承着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的理论研究体系。
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日益明显。
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田麦久等学者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体系中两个层次之间的断裂现象,提出并建立了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在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项群思想的提出是我国体育理论界的一大创举,并为训练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路,同时也正在纠正着某些习惯性的认知谬误。
自此以后,运动训练学三层次理论体系得到确立,即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专项训练学这样三个层次,适用所有的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称作“一般训练学”,适用于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称作“项群训练学”,而适用于一个运动专项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则被叫做“专项训练学”。
项群训练理论源自于一个朴素的分类构想,1984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1987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的论文,1990年在北京亚科会上发表了论文《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2000年出版的《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把《项群训练理论》列为重要的一章,这表明项群训练理论已经得到训练学界的认可,达成共识。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依运动项目所需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将所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简称体能类及技能类),继而以一个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理论的概念。
项群训练理论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将同一项群内的不同项目进行综合训练,以达到提高运动员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优化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项群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不同项目的训练中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节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竞技运动项目按照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技术特点和比赛形式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田径、体操、游泳、举重、拳击、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
二、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体系是将竞技运动项目按照其体能要求和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形成相应的项群,以便进行综合训练。
项群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有氧耐力项群、爆发力项群、协调性项群、柔韧性项群、技术敏捷性项群等。
第三节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主要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的设计、训练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在训练计划制定中,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训练目标,合理地组织项群训练。
在训练内容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群特点,科学地进行训练内容的安排。
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群特点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教学小节:本章讲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学生应该掌握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以及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___ describes the basic rules is called the "Grouped Training Theory" in 1983.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___.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Grouped Training Theory includes:1.The n and development of each group.2.___ group.3.___ of sports performance in each group.4.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in each group.___:1.Clearly summarizing the common rules of different projects within the same group.2.___.3.Achieving an ___ een the two levels of ___.___ of the group system:1.___.2.___.a。
运动训练学——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 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 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 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是一般训练理 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 的一个理 论层次,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 者田麦久等提出并创建。
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推动了 三个层次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 构建,30年来,受到体育界的普 遍重视,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 善。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田麦久等(1983) 分别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 素、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 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分类标 准,建立了竞技运动项目的三个分类体系。
1.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
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将奥运会主要 竞赛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 类和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 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 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 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在这一层面包含着大量 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概括了众多运 动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研究 的精华。
本教材分为8章,均在一般训练理论层面上展 开论述。论述内容包括: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概 述,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运动员体能与技 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与知识 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运动训 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 划,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在人们的体育生活中,还有许多运动项目没有被列 人奥运会,统称非奥运项目,如技巧、潜泳、武术、保 龄球、台球、体育舞蹈等。 国际国内都以体育大会的 形式组织这些项目的运动竞赛。这些项目同样需要发展、 完善自己的专项训练理论。
(二)专项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而我们也不能总拘泥在过去的认知中,知识也需要更新,知识也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也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而我们也不能总拿过去不全面的定律、框架去认识未来的某些东西,我们也需要去不断学习。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
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田麦久等人提出并创建,这个理论的确填补了我国运动训练学中一块很大的空白。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被国家所承认。
而项群训练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在对某个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时,不能很好的、准确的分属到它所在的类别中。
例如,电子竞技。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入了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表演项目首次登场。
无可厚非,电子竞技已经是一种体育项目。
可是面对它时,我们用现有的项群训练理论进行分类却又无可奈何。
按项群训练理论中第一类分类法,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进行分类,分别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以及九亚类。
可是,电子竞技这个运动项目并不是以这四大类为主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增加一个大类,才能对这些项目进行更好的分类,像电子竞技这样模糊定位的运动项目不在少数,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棋牌类比比皆是。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增加智能主导类或者智体能主导类更为合适,这些运动项目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脑力高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体力为基础。
电子竞技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确定不了未来会不会再增加许多未知的体育项目,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完善知识,完善理论体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有猜想,才会去行动,才会进步,我们要多想、多问、多求知。
希望我的想法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体育教学中项群训练理论的.doc
体育教学中项群训练理论的摘要: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的进步,大众对于教育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提出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素质教育在广泛普及的今天,教育界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水平都有了新的目标,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本文主要讲述了项群训练理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职业技能的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体育;项群训练理论;职业技能ﻭ 1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ﻭ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学都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并且引进了很多全新的理念,虽然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教育教学的,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ﻭ1.1教育的观点不够全面体育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并不是体罚,在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在从事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教育目标和观点并不明确的情况,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于体育的热爱和积极性,学生会误以为体育课就是体罚。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应当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观点,提前拟好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且应当设置教学大纲,事前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学"为主,配合活动,让学生真正认知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正视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素养,使其能够在将来满足的1。
2教学内容上教学项目不全面ﻭﻭ明确好各个体育项需要。
ﻭﻭ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分类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把体育教学笼统的概括为锻炼身体的概念,而忽略了体育中各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于体育教学的正确认知以及对于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很陌生,并且很多实际存在的体育器材并未被教师纳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即使一些较为昂贵的器材也是如此,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学内容中教学项目不全面,也会致使体育器材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教师应当将现有的体育器材资源合理的加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感受和上手使用,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同时,教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体育器材,正确认识体育教育.ﻭ1。
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
作者: 田麦久;麻雪田;黄新河;贺子文;赵国瑞;张保罗;李富荣;王华龙;李安格
出版物刊名: 体育科学
页码: 29-35页
主题词: 项群训练理论;运动训练理论;运动员;竞技运动项目;竞技能力;运动成绩;理论体系;动作结构;专项训练理论;艺术体操
摘要: 以对竞技运动项目的科学分类为基础,提出和建立的“项群训练理论”,丰富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其中着重研究了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系统地分析了各个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而着重揭示各个项群运动训练的专门规律。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建立,不仅促进着运动训练理论、方法的创新、移植及发展,同时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竞技人才的合理流动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固定组合
变异组合 同属多项组合 异属多项组合
多项组合 机构
•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l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1、 表现性项群 • ⑴ 难美性 • ⑵ 准确性 • 2、 对抗性项群 • ⑴ 隔网对抗 • ⑵ 同场对抗 • ⑶ 格斗对抗 l 体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⑴ 力量性 • ⑵ 速度性 • ⑶ 耐力性
速度性
耐力性
准确性 表现 技 能 主 导 类 难美性 隔网 对抗
同场
格斗
足球、篮球、手球、冰球、水球、曲 棍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散打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类 周期性 主 要 项 目 跑、竞走、自行车、射击 铁饼、铅球、举重、链球
单一动作 结构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多元动作 结构
跳高、标枪、跳远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马术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l 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内容 • 1、 建立: • 2、 内容: • ⑴ 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 ⑵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 ① 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 所起作用的大小又依据项群特点的不同而有明 显区别。 • ② 同一种竞技能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作 用也依据项群的不同而有明显区别。 • ③ 同一种竞技能力内部各种子能力在不同项群 中的作用、表现及训练特点更具有明显区别。
• ⑵依据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 首先把所有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 元动作结构以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其次将 单一动作结构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以及混合 性三个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分为固定组合和 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将多项组合结构分为同属 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 • ⑶依据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分为:测量 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以及得分类五大 类。 • 3、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等
1983-1998
•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横向: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运动训 练方法--运动训练安排--运动训练负荷
纵向:一般训练学 项群训练学 专项训练学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基本依据: --理论源于实践; --运动训练理论源于运动训练实践;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项群
技战能主导类
同场对抗性项群
足球下水
= 水球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项群
网球上桌
= 乒乓球
表2-2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群 快速力 量性 体能 主导类 速度性 耐力性 表现难 美性 表现准 确性 技能 主导类 隔网对 抗性 同场对 抗性 格斗对 抗性 作用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 集中快速发挥力量 短时间内有效地发挥体能 经济省力时效,推迟疲劳出现 充分显示运动员的技艺与美德 正确稳定的瞄准与击发(撒放)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命中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制胜或得分 特征
设防型 篮球 手球 足球 水球 曲棍球 冰球 击剑
摔 柔 拳
跤 道 击
艺术体操
速度滑冰 自 行 车
乒乓球 羽毛球 网 球排 球
花样滑冰 花样游泳 马 武 术 术
跆拳道
选手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示意图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
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方法、训练 的组织与控制)。
项群训练名词解释
项群训练名词解释
项群训练是一种训练方法,它把具有相似技术特点的项目或者动作组合在一起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某一特定技能水平的效果。
这种训练方法通常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和技能培训中。
项群训练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效率。
通过将具有相似技术特点的项目或动作组合在一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某一特定技能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技能的迁移和转化。
此外,项群训练还可以帮助训练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能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提高技能水平。
在运动训练中,项群训练通常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例如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等。
在这些项目中,相似的技术动作往往需要反复练习和强化,通过项群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总之,项群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它可以帮助训练者更好地提高技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技能的迁移和转化。
运动训练理论概要
运动训练学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给运动训练专业(校外3+1)本科学生开设的必修课,64学时,4学分。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运动训练学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运动训练理论含义及其发展趋势;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项群理论的基本内涵、构成、特征及其实践意义;心理训练、运动智能训练的范畴及常用方法。
具体掌握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含义和决定因素;运动训练原则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和应用;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
了解体能的含义,明确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的含义及基本的训练方法;明确运动技术、战术的含义、原理、构成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基本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要求。
三、教学内容章节名称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运动训练理论的含义2、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内容3、运动训练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发展趋势4、运动训练活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5、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运动训练理论的基本内涵、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1、竞技体育的基本内涵2、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3、竞技体育的构成4、竞技体育的特征5、竞技体育的价值了解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征;掌握竞技体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明确竞技体育的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1、运动训练的基本内涵2、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3、运动训练的系统分析4、运动训练的特征了解现代运动训练的特征;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内涵及其系统要素;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第三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1、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2、项群训练体系的构成3、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及其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掌握项群训练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2、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3、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4、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5、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6、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7、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8、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能够利用项群训练理论分析不同项群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特征。
项群训练理论名词解释
项群训练理论名词解释项群训练理论是一种教学理论,源自十九世纪欧洲心理学家马尔克斯和查尔斯斯特拉文斯基的理论,他们认为学习者应从小组内,而不是从个人,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学习者在小组力量的支持下,通过互相监督学习,激励学习者自觉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马尔克斯在其《个体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
他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从小组成员那里受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从而加快学习进度。
马尔克斯认为,这种小组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因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基于纯粹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小组成员那里学到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
斯特拉文斯基也支持马尔克斯关于小组学习的观点。
他认为,小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学习方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他提出,小组成员应拥有相同的学习任务,并对小组学习制定出全面的规则和细则,以确保学习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项群训练理论有一些相关的活动,可以让学习者合作完成、有趣的任务。
如团队建设活动,可以培养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结精神,有助于让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学习。
此外,项群训练理论还提出若干有益的原则,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首先,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引导,必须有完善的教学计划,确保小组学习有章可循,以充分发挥学习效果。
其次,组长要及时给出教学反馈,保证小组行动在正确的方向上,以便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进步。
最后,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监督,以确保各自在学习中的进步,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项群训练理论是一种有益的教学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使学习者不仅基于纯粹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习技能,同时也通过小组学习形式,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然而,要想发挥出项群训练理论的优势,必须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全面、完整的规则和细则,以确保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
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自运动训练学建立以来,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便一直延承着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的理论研究体系。
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日益明显。
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田麦久等学者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体系中两个层次之间的断裂现象,提出并建立了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在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项群思想的提出是我国体育理论界的一大创举,并为训练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路,同时也正在纠正着某些习惯性的认知谬误。
自此以后,运动训练学三层次理论体系得到确立,即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专项训练学这样三个层次,适用所有的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称作“一般训练学”,适用于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称作“项群训练学”,而适用于一个运动专项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则被叫做“专项训练学”。
项群训练理论源自于一个朴素的分类构想,1984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1987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的论文,1990年在北京亚科会上发表了论文《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2000年出版的《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把《项群训练理论》列为重要的一章,这表明项群训练理论已经得到训练学界的认可,达成共识。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依运动项目所需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将所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简称体能类及技能类),继而以一个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
山师考研项群训练理论
山师考研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二)基本内容: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以及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基础上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一)竞技运动基础上的分类标准的择定:1、首先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2、选择运动基础上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3、造选择运动成绩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体能和技能);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单一(周期性、非周期性及混合性)、多元动作结构、多项组合结构)3、依运动成绩的说不定方法分类(测量、评分、命中、制胜、得分);(三)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3、同群基础上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
一、名词解释1.项群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2.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3.快速力量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JJ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土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4.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土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5.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白行车、划船及铁人二顶等项目。
6.技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B2rJ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7.陨网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隔网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人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业类,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排球等项目。
8.同场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同场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出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和篮球等项目。
9.格斗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格斗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抗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摔跃、柔道、跃拳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等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⑶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 运动成绩就是运动竞赛的结果,它包括两方面: 比赛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 技水平。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有: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及其发挥;对手的竞技能力及其发挥; 竞赛结果的评定(仪器、设备、裁判员水平、 规则)。其中,运动员自身竞技水平及在比赛 中的发挥对运动成绩起着直接的重要影响。 • 不同项目不同的评定方法对运动竞赛的结果所 产生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裁判员的职业道德 以及业务水平对比赛成绩会产生重要影响。竞 赛规则的变化对竞赛的结果同样产生重要影响。 • ⑷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 训练的组性 表现 技 能 主 导 类 难美性 隔网 对抗
同场
格斗
足球、篮球、手球、冰球、水球、曲 棍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散打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类 周期性 主 要 项 目 跑、竞走、自行车、射击 铁饼、铅球、举重、链球
单一动作 结构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多元动作 结构
跳高、标枪、跳远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马术
篮球、足球、冰球、乒乓球、拳击 田径全能项目、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现代五项、铁人三项
固定组合
变异组合 同属多项组合 异属多项组合
多项组合 机构
•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l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1、 表现性项群 • ⑴ 难美性 • ⑵ 准确性 • 2、 对抗性项群 • ⑴ 隔网对抗 • ⑵ 同场对抗 • ⑶ 格斗对抗 l 体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⑴ 力量性 • ⑵ 速度性 • ⑶ 耐力性
l 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 成 • 1、 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 • 竞技运动项目多方面属性提供了多个分 类标准。如下: • 按运动项目的主导素质;按运动项目的 动作结构;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特点; 按比赛场地的不同特点;按比赛成绩的 评定方法分类等等。
• 2、 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 ⑴依据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 首先将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 主导类。体能类又分为快速力量性、速 度性和耐力性三个亚类;技能类又分为 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 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类 快速力量性 体 能 主 导 类 主 要 项 目 跳跃、投掷、举重 短距离跑(100、200、400米) 游泳(50、100米) 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 短距离赛场自行车200米、1000米 中长超长距离走、跑、滑冰 中场超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 中场超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 射击、射箭、弓弩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冰 舞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
• ⑵依据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 首先把所有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 元动作结构以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其次将 单一动作结构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以及混合 性三个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分为固定组合和 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将多项组合结构分为同属 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 • ⑶依据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分为:测量 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以及得分类五大 类。 • 3、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l 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内容 • 1、 建立: • 2、 内容: • ⑴ 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 ⑵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 ① 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 所起作用的大小又依据项群特点的不同而有明 显区别。 • ② 同一种竞技能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作 用也依据项群的不同而有明显区别。 • ③ 同一种竞技能力内部各种子能力在不同项群 中的作用、表现及训练特点更具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