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群训练理论

合集下载

项群训练理论二(共10张PPT)

项群训练理论二(共10张PPT)
坚持一般训练原则,考虑各项群特点组织实施, 2、体能特征:身体强壮,良好的内脏机能,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
2、体能特征:身体强壮,良好的内脏机能,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 1、体能特征:磷酸原供能能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度大,具备良好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采诸家之长,不断创新,技术全面,特长突出。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在掌握各种专业器械,掌握高难、新颖、复杂动作,以及与同伴的协调配合上
ü 技术与战术能力特征
l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l 战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动作编排上以及动作合理布局等。不是重要因素。
ü 心理与智能特征
l 心理上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 l 智能上具有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9页,共10页。
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注重
训练的整体效益。
2、技战术训练: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化特点,建立技术模型, 在技术训练中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
3、心智训练:强化意志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 体、技、战高度和谐同一。
第10页,共10页。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ü 体能特征
l 形态:身体形态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难美性项群来讲, 主要是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动作得到成绩.
l 机能: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的要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觉、听觉、触觉以 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
l 身体素质:对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和专项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
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智特征:要求有良好的拼搏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
技战术能力:依靠技战术取胜,个人技术与集体战术的结合,注重技战术的创新。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耐力水平的同时,明显地提高速度水平;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专项竞技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全面的 身体素质 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以及快速反应和快速动员能力 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快速力量,突出力量与速度 技术的结合,单一技术进一步精雕细刻 继续突出动作难度的(价值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减少高难 动作前的预备动作,发展新动作类型等) ,同时强调动作质 量,提高艺术修养 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场地器械进一步改进 全攻全守继续发展,良好的形态条件与娴熟的技巧相结合
格斗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
2、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单一 动作 结构 多元 动作 结构 亚类 周期性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固定组合 主要项目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速度 滑雪、速度滑冰、划船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 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杆跳高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技 巧、花样滑冰、马术、自由式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水球、曲棍球、冰球、乒 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拳击、摔跤、柔 道、跆拳道 田径男十项全能和女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 操全能、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 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网球上桌
足球下水
= 水球
= 乒乓球
各个项群内部所含有的许多竞技项目都有着密切 的亲缘关系。在一些古老的基础运动项目的发展及演 变中不断地衍生出一批新的运动项目。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同场 对抗性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教学内容
批注
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二)基本内容: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以及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3、心理训练:彩的主要方法有念动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自我调节法;
4、艺术表现能力训练:以培养动用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一)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
(二)比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确立辩证的比赛指导思想,全面作好比赛前准备,以及教练员与运动员正确的参赛行为。
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分析特征: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是决定运动员比赛成绩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因素。
(三)训练特点:1、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非常注重训练的整体效益,也是本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突出特点。2、技能和战术能力训练:在技术训练中注重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利用规则和动用多种心理暗示。3、心理和智能训练:
2、选择运动基础上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3、造选择运动成绩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运动训练学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主要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 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划分依据,对 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分析 其特征,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学习重点 项群训练理论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
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分 按人与器械的关系分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分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9
大分类体系的内在联系
标准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动作结构特点 成绩评定方法
快速力量类 体能主导类
速度类 耐力类 项群划分 技能主导类 表现准确类 表现难美类 同场对抗类 隔网对抗类 格斗对抗类
七、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练学
13
课后复习题
运动训练的概念、特点 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竞技能力的概念、内容及结构特点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4
本章结束,谢谢!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5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的发展,都有运动员的心 理、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五 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其中体能 有包括形态、技能和素质三方面 的能力。 每一类项目的不同项目在 具体的训练阶段和不同的比赛场 合,其表现也不同。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5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运动成绩就是比赛的结果,即比赛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 来的竞技水平。 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有: A. 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和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 B. 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C. 比赛结果的评定:裁判、规则、观众、气候、地点、时差等。

第二章 项群理论

第二章 项群理论

1项群理论2为什么要建立项群理论(原因和意义)(00/04港)3项群理论的基本内容4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理论意义)5项群理论的应用(实践意义)6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7不同项群中专项耐力的表现及训练特点(02)8不同项群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9不同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特点10不同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09)11三个训练理论层次战术研究的内容12依决定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13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14依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分类(02)15三个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16选一个项目,阐述其竞技能力因素特征、成决定因素特征、训练特特点(04/01/01/00/)17选两个项目,阐述二者竞技能力的(或某子能力)特点、以及训练特点。

(07/00)18选一项目,分析比赛成绩的决定因素(名次和水平)(02)19选两项目,分析成绩决定因素的异同点(名次和水平)(02/01)20选二项群,分别列出包括项目、和竞技特点的不同(00)21阐述某素质在不同项群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作用,并说明不同项群对该素质的不同需求和主要训练方法(099/98/98)22训练理论体系及其关系(06)以往考题06无05无03无09选二项目,说明其训练的基本特点08为什么奥运备战各项目提出要抓本质特点07选一项目说明该项目的训练特点04分析一项目竞技水平与世界水平差别的原因02依运动成绩分类02选二项目分析其专项耐力表现不同(及训练特点)02分析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竞技水平和名次)02分析二项目的比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异同点01分析影响某(2)项目决定因素特点01分析某一(2)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特点(异同)00分析某一项目成功原因,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竞技水平的建议。

00某(2)项群包含的项目,二者不同的竞技特点00某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异同点,采用何种方法训练提高战术能力00项群理论及其重要意义(理论和实践意义)99选二项目,对其比赛战术应用的共同点和主要区别99选一素质,说明在不同项群竞技能力结构中作用,及不同项群对该素质需求和训练方法是解释具有统统特点的项目组群的训练规律科学理论。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十四章 项群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十四章 项群训练理论
非周期类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类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类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类 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成绩评定方法
测量类
测量类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得分类 制胜类/命中类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0
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1、群训练理论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积极影响
项群训练理论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主要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 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划分依据,对 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分析 其特征,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学习重点
项群训练理论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6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就是 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通 过比赛,将已获得的竞技能力 充分的表现出来,创造理想的 运动成绩。当代优秀运动员竞 技能力的新特点就是全面加特 长。但这些特长在不同的项群 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7
对我国不同等级运动项目群体现状的把握
优势项群的共同规律和不同差异 不同差异项群的发展战略布局; 保持优势项目;赶超暂时落后项 目;发展没有项目和落后项目。 把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利用 好
2、项群训练理论对竞技运动项 目宏观管理的指导作用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1
3、同群运动项目训练规律的揭示和相互作用 4、项群训练理论对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的促进作用 5、项群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的发展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理论的概念。

项群训练理论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将同一项群内的不同项目进行综合训练,以达到提高运动员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优化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项群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不同项目的训练中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节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竞技运动项目按照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技术特点和比赛形式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田径、体操、游泳、举重、拳击、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

二、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体系是将竞技运动项目按照其体能要求和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形成相应的项群,以便进行综合训练。

项群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有氧耐力项群、爆发力项群、协调性项群、柔韧性项群、技术敏捷性项群等。

第三节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主要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的设计、训练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在训练计划制定中,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训练目标,合理地组织项群训练。

在训练内容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群特点,科学地进行训练内容的安排。

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群特点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教学小节:本章讲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学生应该掌握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以及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___ describes the basic rules is called the "Grouped Training Theory" in 1983.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___.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Grouped Training Theory includes:1.The n and development of each group.2.___ group.3.___ of sports performance in each group.4.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in each group.___:1.Clearly summarizing the common rules of different projects within the same group.2.___.3.Achieving an ___ een the two levels of ___.___ of the group system:1.___.2.___.a。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步探讨他们影响运动训练的共同因素,为运动训练成绩的 提高服务。
10/15/2017 运动训练学 9
L Viren (Finland)

滑雪 长跑 1972、1976年奥运会 5000m、10000m 冠军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10/15/2017 运动训练学 10
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项群
10/15/2017 运动训练学 11
发展 项群
体.速度力量性
体.耐力性
短跑(男)、举重(重) 高山滑雪 帆船、中跑(男)、障碍跑、越野滑 雪、速滑、自行车、马拉松 足球、棒球、曲棍球 柔道(男)、摔跤
体.同场对抗(男)
技.格斗对抗性综合性
开发 技.格斗对抗性 项群 技.表现准确性 10/15/2017
21
中国夏季奥运会200金分布 跳水领衔六大梦之队
10/15/2017 运动训练学 24
热门项目寻求突破 除了姚明和李娜,中国至今都没有产生过具有 世界影响力的运动员。而这二人都不是奥运冠军。 当博尔特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当科比、詹姆 斯被无数孩子捧为心中偶像,中国在热门项目上 的惨淡成绩不免令人尴尬。田径、游泳、足球、 篮球等都是生产明星的地方,也是最受瞩目的运 动项目。在热门项目上寻求突破将是中国竞技体 育接下来要解决的。
10/15/2017
运动训练学
22
优势项目隐患多
在奥运“瘦身计划”的威胁下,中国乒乓球 队和羽毛球队还是兵不血刃地包揽了全部金牌。 一边是中国队在欢呼,一边却是对手的叹息:想 赢一局都难。在乒羽等优势项目上,中国队的垄 断危机越来越明显,这也使得别的国家几乎放弃 了这些原本就比较小众的项目。而一旦某个项目 沦为少数几个国家的运动,那么就很有可能被踢 出奥运大家庭。 此外,一些优势项目的隐患还在于群众参与度 太低。在国际大赛上每每囊括金牌的跳水项目, 全国却只有约一千名注册运动员。举重、体操、 射击等优势项目的群众基础更几乎为零。

运动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理论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event-group training theory)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项群训练大体理论和各项群的分类教学重点: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成立及其意义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组成教学难点: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项群: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称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揭露项群训练大体规律的理论称为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成立及其科学意义1.鲜明地归纳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一起规律2.增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组成1.依决定竞技术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的项目技术主导类:难性,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对抗性,搏斗性的项目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非周期性项目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变异组合多项组合结构:同属多项组合异属多项组合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式分类: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得分类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P40)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大体特点概述教学要求:大体把握各项群训练的大体特点概述教学重点: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成立及其意义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组成教学难点:各项群体能、技术训练的大体特点(请同窗们举例各专项运动员的形态特点、心理特点、训练特点等)一.技术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二.技术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三.技术类搏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四.技术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五.技术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六.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七.体能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八.体能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研讨项群训练理论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1教材结构与知识点分析:本章要紧知识结构内涵:要紧论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进展进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进展进程,把握其划分依据,对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熟悉,并能分析其特点,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项群训练理论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项群训练理论发展若干问题思考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年第27卷第1期项群训练理论讲座项群训练理论发展若干问题思考熊焰(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项群训练理论是关于运动项目本质特征的知识系统,其 理论视角、方法和成果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与竞赛过程控制、后备人才培养、转项训练、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等领域,成为中国特色 的体育学理论。

未来项群训练理论应在多学科引领下,采用新技 术、新方法,对概念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进行多维度、更深 入、更全面地研究,以维护与保持这一特色理论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体育学学科建设和竞技体育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竞技项目;项群;项群训练;项群训练理论自20世纪&0年代田麦久等人创立项群训练理论 至今已逾30年。

竞技运动项目的多层多维排列,使人 们更清晰地了解与认识到不同竞技项目之间的内在联 系和外部特征。

对不同项群训练学机制的揭示,加强了 人们对不同层次的项群及专项特征的更深入认识。

对 不同项群训练内容与方法的设计,为运动训练实践拓宽 了空间。

项群训练理论体现的朴素思想与方法,极大地 拓展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和竞技体育学理论研究的视 野。

诚然,项群训练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

本文 拟从学科建构和多学科研究的视角,提出对项群训练理 论发展的几点思考。

1加深对项群训练理论学理与学术价值的认识项群训练理论是运动训练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运动训练三层次理论的桥梁,在单项训练理论和一 般训练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视角、理念方法 创新的学理价值和学术价值。

1#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原理30多年来,项群训练理论创立者及其团队通过对 运动项目的分类标准、项目体系、项目特征的探索,建立 了该理论基本的概念体系和方法体系,并以运动训练为 指向,揭示了各项群间多个项目的内在联系和项群与单 项的关系,凝练出同一项群的共性特征。

这一理论关于 各层次项群训练理念、方法、内容和设计组织的思考和 应对,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运动训练“为何练、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的基本问题。

运动训练学——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运动训练学——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 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 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 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是一般训练理 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 的一个理 论层次,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 者田麦久等提出并创建。
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推动了 三个层次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 构建,30年来,受到体育界的普 遍重视,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 善。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田麦久等(1983) 分别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 素、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 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分类标 准,建立了竞技运动项目的三个分类体系。
1.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
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将奥运会主要 竞赛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 类和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 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 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 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在这一层面包含着大量 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概括了众多运 动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研究 的精华。
本教材分为8章,均在一般训练理论层面上展 开论述。论述内容包括: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概 述,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运动员体能与技 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与知识 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运动训 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 划,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在人们的体育生活中,还有许多运动项目没有被列 人奥运会,统称非奥运项目,如技巧、潜泳、武术、保 龄球、台球、体育舞蹈等。 国际国内都以体育大会的 形式组织这些项目的运动竞赛。这些项目同样需要发展、 完善自己的专项训练理论。
(二)专项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而我们也不能总拘泥在过去的认知中,知识也需要更新,知识也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也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而我们也不能总拿过去不全面的定律、框架去认识未来的某些东西,我们也需要去不断学习。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

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田麦久等人提出并创建,这个理论的确填补了我国运动训练学中一块很大的空白。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被国家所承认。

而项群训练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在对某个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时,不能很好的、准确的分属到它所在的类别中。

例如,电子竞技。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入了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表演项目首次登场。

无可厚非,电子竞技已经是一种体育项目。

可是面对它时,我们用现有的项群训练理论进行分类却又无可奈何。

按项群训练理论中第一类分类法,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进行分类,分别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以及九亚类。

可是,电子竞技这个运动项目并不是以这四大类为主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增加一个大类,才能对这些项目进行更好的分类,像电子竞技这样模糊定位的运动项目不在少数,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棋牌类比比皆是。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增加智能主导类或者智体能主导类更为合适,这些运动项目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脑力高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体力为基础。

电子竞技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确定不了未来会不会再增加许多未知的体育项目,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完善知识,完善理论体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有猜想,才会去行动,才会进步,我们要多想、多问、多求知。

希望我的想法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一、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运动训练的理论源于运动训练的实践。

在专项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了各个专项的训练理论,继而以其为基础,又发展和建立了一般训练理论。

通常认为,自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等人的《训练学》(Trainingslehre)一书作为莱比锡体育学院函授教材问世以来,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一般和专项这两个层次的训练理论各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适用范畴。

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专项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但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已日益表现出其明显的不足,即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巨大的困难;同时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以及这两个层次中间所出现的明显断烈地感受到,在许多方面常常难以、甚至不可能将不同项目所具有的多种风格和特点简单地作出单一的概括和归纳。

而如果将某几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的特点便会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

例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进攻和防守战术;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和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肌肉耐力的高度要求;艺术体操、技巧和花样游泳的动作等。

这些简单的举例提示我们,根据各个运动项目固有的特点,将它们分别划归不同的类属,分别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

在认真探求如同上述举例所示的项目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需要对不同项目间的差异进行准确的解析。

例如:——长距离竞速项目期望运动员肌肉组织中含有高比例的红肌纤维;而短距离竞速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肉组织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白肌纤维。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篮球、足球、冰球、乒乓球、拳击 田径全能项目、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现代五项、铁人三项
固定组合
变异组合 同属多项组合 异属多项组合
多项组合 机构
•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l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1、 表现性项群 • ⑴ 难美性 • ⑵ 准确性 • 2、 对抗性项群 • ⑴ 隔网对抗 • ⑵ 同场对抗 • ⑶ 格斗对抗 l 体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⑴ 力量性 • ⑵ 速度性 • ⑶ 耐力性
速度性
耐力性
准确性 表现 技 能 主 导 类 难美性 隔网 对抗
同场
格斗
足球、篮球、手球、冰球、水球、曲 棍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散打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类 周期性 主 要 项 目 跑、竞走、自行车、射击 铁饼、铅球、举重、链球
单一动作 结构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多元动作 结构
跳高、标枪、跳远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马术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l 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内容 • 1、 建立: • 2、 内容: • ⑴ 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 ⑵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 ① 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 所起作用的大小又依据项群特点的不同而有明 显区别。 • ② 同一种竞技能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作 用也依据项群的不同而有明显区别。 • ③ 同一种竞技能力内部各种子能力在不同项群 中的作用、表现及训练特点更具有明显区别。
• ⑵依据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 首先把所有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 元动作结构以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其次将 单一动作结构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以及混合 性三个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分为固定组合和 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将多项组合结构分为同属 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 • ⑶依据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分为:测量 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以及得分类五大 类。 • 3、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等
1983-1998
•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
横向: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运动训 练方法--运动训练安排--运动训练负荷
纵向:一般训练学 项群训练学 专项训练学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基本依据: --理论源于实践; --运动训练理论源于运动训练实践;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项群
技战能主导类
同场对抗性项群
足球下水
= 水球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项群
网球上桌
= 乒乓球
表2-2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群 快速力 量性 体能 主导类 速度性 耐力性 表现难 美性 表现准 确性 技能 主导类 隔网对 抗性 同场对 抗性 格斗对 抗性 作用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 集中快速发挥力量 短时间内有效地发挥体能 经济省力时效,推迟疲劳出现 充分显示运动员的技艺与美德 正确稳定的瞄准与击发(撒放)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命中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制胜或得分 特征
设防型 篮球 手球 足球 水球 曲棍球 冰球 击剑
摔 柔 拳
跤 道 击
艺术体操
速度滑冰 自 行 车
乒乓球 羽毛球 网 球排 球
花样滑冰 花样游泳 马 武 术 术
跆拳道
选手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示意图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
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方法、训练 的组织与控制)。

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

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

一、名词解释1.项群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2.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3.快速力量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JJ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土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4.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土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5.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白行车、划船及铁人二顶等项目。

6.技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B2rJ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7.陨网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隔网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人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业类,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排球等项目。

8.同场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同场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出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和篮球等项目。

9.格斗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格斗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抗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摔跃、柔道、跃拳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等项目。

人教版运动训练-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题库完整

人教版运动训练-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题库完整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1.项群训练理论的根本容: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开展;主要反映各项群在形成和开展过程中,其部各个项目间产生与开展的关联性。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主要反映各项群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对于取得专项运动成绩的倾向,与项群部项目之间竞技能力的差异。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主要反映不同项群与同项群各项目之间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不同。

4、各项群训练的根本特点。

主要反映各个项群在负荷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等方面的规定性。

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根底上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它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综上所述,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这一新层次的建立,使得运动训练理论的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善,并且将会有力地推动运动训练实践的开展。

3.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答:1、首先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2、选择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3、选择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4.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开展战略的制定;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3、同群根底上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开展。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根本特征概述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要求运动员具有优美的形体,表现出动作敏捷而灵巧。

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听.触觉与本体感觉准确,灵敏。

在素质方面,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和专项耐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技能主要表现为时空判断准确,对身体姿态控制的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门器械,以与与同伴的协调配合。

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
表2-5不同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
项群
竞技能力结构的新特点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耐力水平的同时,明显地提高速度水

耐力性
平;在保持高度发展的专项竞技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

全面训练水平
主 导
速度性
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以及快速反应和快速动员能 力

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快速力量,突出力量与速
快速力量性 度、技术的结合,单一技术进一步精雕细刻
运动训练研究实践科学研究的基础
•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 • 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按照由不同项目本质属性所引起
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 --长距离竞速项目:肌肉中含较高比例的红肌纤维; --短距离竞速项目:肌肉中含较高比例的白肌纤维;
按项目分类的必要性分析
• 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点源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比赛的 规则等方面;
• 制胜类
–运动员可以通过取得绝对优势而结束比赛,而在没 有出现绝对胜利的情况时,则按命中类情况判别胜 负。
• 得分类
–均按局(盘)进行比赛,一方得分达到规定数目时 即为获胜,得分的途径既有本方运动员进攻命中, 也包括对方的失误送分。
运动成绩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得分类
田径 游泳 速度滑冰 滑雪 自行车 举重
体能类
技能类



表现性对抗性量来自度力性

性 难美准确隔网同场格斗
形态
机能
素质
技术
战术
心理
智能
表2-2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群
作用
特征
体能 主导类
快速力 量性
重要作用

项群训练理论名词解释

项群训练理论名词解释

项群训练理论名词解释项群训练理论是一种教学理论,源自十九世纪欧洲心理学家马尔克斯和查尔斯斯特拉文斯基的理论,他们认为学习者应从小组内,而不是从个人,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学习者在小组力量的支持下,通过互相监督学习,激励学习者自觉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马尔克斯在其《个体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

他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从小组成员那里受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从而加快学习进度。

马尔克斯认为,这种小组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因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基于纯粹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小组成员那里学到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

斯特拉文斯基也支持马尔克斯关于小组学习的观点。

他认为,小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学习方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他提出,小组成员应拥有相同的学习任务,并对小组学习制定出全面的规则和细则,以确保学习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项群训练理论有一些相关的活动,可以让学习者合作完成、有趣的任务。

如团队建设活动,可以培养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团结精神,有助于让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学习。

此外,项群训练理论还提出若干有益的原则,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首先,小组形式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引导,必须有完善的教学计划,确保小组学习有章可循,以充分发挥学习效果。

其次,组长要及时给出教学反馈,保证小组行动在正确的方向上,以便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进步。

最后,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监督,以确保各自在学习中的进步,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项群训练理论是一种有益的教学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使学习者不仅基于纯粹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习技能,同时也通过小组学习形式,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然而,要想发挥出项群训练理论的优势,必须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全面、完整的规则和细则,以确保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 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及其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1、构思:
(1)1964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出版《训练学》以来,
快速力量性 表现难美性
技能 主导 类
表现准确性 同场对抗性 隔网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一 般 训 练 学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专 项 训 练 学
三个理论层次战术研究内容的比较
耐力性 表现准确性
表现难美性 同场对抗性 隔网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得分类 制胜/命中类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三)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 新与发展
项 群 训 练 理 论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
比赛时间的分配,不同环境的心理导向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
制胜对策的确定,临场指挥及战术变化,阵容的确定或出阵的排序
制胜对策的确定,阵容的排定,临场指挥及战术变化 制胜对策的确定,临场指挥及战术变化
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
2、项群训练理论: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称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
本规律的理论为项群训练理论。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基本内容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 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多次重复完成比赛动 极限或极限下 作或接近比赛要求的 强度 专门练习 重复法:主项或接近 主项距离 间歇法1/2-1/4专项距 离 大强度
短:3-10倍 中:3-6倍 长:1-3倍 超:3/4-1倍
技能主导类 表现性
技能主导类 对抗性
以最佳技术重复 完成完整比赛动 作的能力
长时间表现最佳 技能及体能的能 力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决定性作用 主导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 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
体能 主导 类
速度性 耐力性 表现 难美性
技能 主导 类
表现 准确性 隔网 对抗性 同场 对抗性 格斗 对抗性
不同项群专项耐力的表现及训练特点
项群 体能主导类 快速力量性 体能主导类周期 竞速性(速度性.耐 力性) 专项耐力表现 以最大强度重复 完成完整比赛动 作的能力 以尽可能高的平 均速度通过全程 的能力 训练内容手段 负荷强度 负荷量 中/大量
命中类 无防型 设防型 射箭 篮球 射击 手球 足球 水球 曲棍球 冰球 击剑
制胜类 摔跤 柔道 拳击 跆拳道
得分类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排球
(三)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竞技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
标准 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 快速力量性 体能 主导类 项 群 划 分 技能 主导类 速度性 动作结构特点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非周期 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 成绩评定方法 测量类 测量类
得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不同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

体能 主导 类

耐力性 速度性
竞技能力结构的新特点
在保持高度发展的耐力水平的同时,明显地提高速度水平;在保持高度发展 的专项竞技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 明显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以及快速反应和快速动员能力 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快速力量,突出力量与速度技术的结合,单一 技术进一步精雕细刻 继续突出动作难度的(价值增加翻转的周数和度数减少高难动作前的预备动 作,发展新动作类型等),同时强调动作质量,提高艺术修养 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场地器械进一步改进 全攻全守继续发展,良好的形态条件与娴熟的技巧相结合 战术变化更加多样,战术决策对比赛结果影响更为突出,体能的作用加大 鼓励主动进攻,绝对胜利的比例减少,相持能力(技术与体力)的作用加大, 重视全面发展和突出绝招
理论层次 战术研究内容
战术,战术思想,战术意识,战术能力,战术行为,战术训练的定义,原则,方法
一般训练理论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
同道竞速中的领先与跟随,体力分配,队友配合,站位选择
试跳,试掷,试举的力量分配,高度,重量的选择
不同赛次的体力分配,注意力导向
成套动作的布局及编排,出场顺序的排定,临赛前试器械动作的选定与练习
多元 动作 结构
多项 组合 结构
同属多项组合 异属多项组合
田径十项全能、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操全能、 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测量类 田径 游泳 速度滑冰 滑雪 划船 举重
评分类 体操 艺术体操 技巧 跳水 花样滑冰 花样游泳 马术 武术套路
足球下水
= 水球
网球上桌 = 乒乓球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竞技能力
体能: 形态、机能、素质 技能 战术能力 心理能力 智能
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
体能类
力 量 性 速 度 性 耐 力 性
技能类
表现性 难美 00 00 00 000 0 00 0 准确 0 00 00 000 0 000 0 隔网 00 00 000 000 000 00 00 对抗性 同场 00 00 000 000 000 00 00 格斗 00 00 000 000 000 00 00
专项训练理论
专项比赛需要的具体战术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
分类准则:遵守相应相称(子项之和等于母项)、同一标准以及按一 定层次逐级进行的原则。竞技运动项目具有多方面属性,
可供选择分类标准
按运动项目的主导素质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 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特点 按人与器械的关系 按比赛场地的不同特点 按参赛人数的多少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等等
形态 机能 素质 技术 战术 心理 智能
00 000 000 00 0 00 0
00 000 000 00 0 00 0
00 000 000 00 00 00 0
运动技术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
项 群 快速力量性 作 用 集中快速发挥力量 短时间内有效地发挥体能 经济省力时效,推迟疲劳出现 充分显示运动员的技艺与美感 正确稳定的瞄准与击发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得分 战术的基础,突破防守而制胜或得分 特 征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套路),自由式滑雪,滑冰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单一 动作 结构 亚类 周期性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固定组合 变异组合 主要项目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速度滑雪、 速度滑冰、划船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 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杆跳高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技巧、 花样滑冰、马术、自由式滑雪 篮球、手球、足球、水球、曲棍球、冰球、乒乓球、 羽毛球、网球、排球、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
第一,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 第一类分类的重要标准 第二,选择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作为 第二类分类的重要标准 第三,选择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的 第三类分类标准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体能 主导 类 亚类 快速力量性 速度性 跳跃,投掷,举重
短距离跑(100,200,400米) 短游(50,100米) 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 短距离赛场自行车(200,1000米) 中长超长距离走,跑,滑冰 中长超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 中长超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
主要项目
耐力性 准确性 技能 主导 类 表现 难美性 隔网 对抗 同场 格斗
射击,射箭,弓弩
2)竞赛规则的变化对竞赛的结果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项群竞赛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
项 按评定方法 可测量类 技能主导类 表现难美性 评分类 技能主导类 对抗性 技能主导类 对抗性 群 按主导因素 体能主导类
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向
提高评定的精度 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加强评定的客观性 提高评定标准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保持宏观的攻防平衡 提高观赏价值 便于比赛的组织进行
一般训练学
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构成
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 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 动训练实践的理论体系。 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 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 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
专项训练学
(2)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两个层次中间出现明显的断裂 (3)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划分
完整练习,成套练习 或半套以上练习(多 次重复)
大强度
中量
长时间的专项对抗或 最大与次最大 专项练习 强度交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