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课程第十四章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二(共10张PPT)
2、体能特征:身体强壮,良好的内脏机能,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 1、体能特征:磷酸原供能能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度大,具备良好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采诸家之长,不断创新,技术全面,特长突出。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在掌握各种专业器械,掌握高难、新颖、复杂动作,以及与同伴的协调配合上
ü 技术与战术能力特征
l 技能特征主要表现l 战术能力主要体现在动作编排上以及动作合理布局等。不是重要因素。
ü 心理与智能特征
l 心理上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 l 智能上具有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9页,共10页。
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注重
训练的整体效益。
2、技战术训练: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化特点,建立技术模型, 在技术训练中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
3、心智训练:强化意志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 体、技、战高度和谐同一。
第10页,共10页。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ü 体能特征
l 形态:身体形态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于难美性项群来讲, 主要是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动作得到成绩.
l 机能: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的要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觉、听觉、触觉以 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
l 身体素质:对力量、柔韧、灵敏、动作速度和专项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
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智特征:要求有良好的拼搏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思维灵活,注意力集中。
技战术能力:依靠技战术取胜,个人技术与集体战术的结合,注重技战术的创新。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项群训练理论PPT课件
冰球
击剑
摔交 柔道 拳击 跆拳道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排球
图 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
第12页/共80页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13页/共80页
表2-11 我国不同等级奥运、亚运会项目的项群归属
等级
优势 项群
发展 项群
开发 项群
按主导因素的 项群归属
巧妙地组织与安排空射与实射。
第29页/共80页
2.心理训练
射击、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侧重于意志品质和心理自控能力的提高。
一般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 培养运动员意志品质; 提高竞技心理素质和调节、控制能力; 通过念动训练发展正确运动表象再现的能 力; 做好心理定向工作; 认真抓好意象练习。
大类
体 能 主 导 类
技 能 主 导 类
表2-8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亚类
主要项目
快速力量性 跳跃、投掷、举重
速度性
短距离跑(100、200、400米) 短游(50、100米) 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 短距离赛场自行车(200、1000米)
耐力性
中长超长距离走、跑、滑冰 中长超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 中长超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
第18页/共80页
3.心理和智能特征 心理上: 感知觉灵敏度高;
善于自我调节; 具有果敢精神。 智能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善于分析和判断动作。
第19页/共80页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比赛成绩 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的成绩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1. 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的主观因素;
灵巧。
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听、触觉 及
项群理论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排球、沙滩排球、藤球和毽球等项目。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
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主要表现在基本功熟练、扎实、全面、准确,特点突出,并在技术发展中不断创新、形式绝招等方面。
战术能力则主要反映在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结合、注重战术创新和战术理论研究等方面。
2.体能特征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各项技术的基本,同时也是比赛中运用技术和完善战术的前提。
本项群的重点素质包括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久力等,排球、羽毛球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弹跳力。
在身体形态上要求运动员符合移动快、灵活性高、挥臂动作快的要求,身高、体重适当,腰短、骨盆小、臀肌上收、手臂长、跟腱长、足弓高。
在机能上以发展心肺功能来满足专项速度耐力的需要为主。
3.心理和智能特征
本项群各种技术动作失误就要失分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敢斗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根据球速快、变化多的特点,又要求具备良好的时空知觉、反应速度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在智能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运动员需要灵活善变,应付和处理场上各种复杂情况,为此,需要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场经验。
项群训练理论
3、心智训练:强化意志品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心、 体、技、战高度和谐同一。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
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 规律的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的基本特点
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竞技项目的分类标准
1、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 5、比赛场地的不同特点 6、参赛人数的多少 7、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
训练特点
1、技战术训练:强调整体攻守效能,个人技术的专门 化,技术动作的动力性,对抗能力。运动员要有独立思 考的能力,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注重强度。 3、心智训练:自我心理的调节。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分析
1、体能特征:磷酸原供能能力强,神经过程灵活性高,强 度大,具备良好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2、技战术特征:表现为技术动作高度稳定,准确和可控。 技术经济实效,战术上要巧妙利用竞赛规则。
3、心智特征:专项感知觉高度灵敏和清晰,运动员自信顽 强,具有强烈征服欲,性格的独立性和自我开放性,以及 情绪状态的高度自控性,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 注重训练的整体效益。
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
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 体能特点:心血管系统较差,力量,柔韧,灵敏,动 作速度和动作耐力要求较高,协调能力和空间感强, 本体感觉精确。 • 技、战术能力:时空判断准确,身体控制能力强,熟 练掌握各种专门器械。动作编排上扬长避短,动作合 理布局。 • 心智特征:感知觉灵敏度高,善于自我调节,具有果 敢精神,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分析和判断 动作。
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
项群训练理论新思考自运动训练学建立以来,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便一直延承着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的理论研究体系。
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日益明显。
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田麦久等学者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体系中两个层次之间的断裂现象,提出并建立了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在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项群思想的提出是我国体育理论界的一大创举,并为训练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路,同时也正在纠正着某些习惯性的认知谬误。
自此以后,运动训练学三层次理论体系得到确立,即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专项训练学这样三个层次,适用所有的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称作“一般训练学”,适用于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称作“项群训练学”,而适用于一个运动专项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则被叫做“专项训练学”。
项群训练理论源自于一个朴素的分类构想,1984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1987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的论文,1990年在北京亚科会上发表了论文《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2000年出版的《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把《项群训练理论》列为重要的一章,这表明项群训练理论已经得到训练学界的认可,达成共识。
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依运动项目所需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将所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简称体能类及技能类),继而以一个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
0497 运动训练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课程代码:0497前言目录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第二节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第二节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第三节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第四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第五节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第四节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第二节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五节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第三节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第二节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第三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四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第五节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的制定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第一节参赛准备第二节教练员的赛场指挥第三节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自我控制第四节参赛总结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第二节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一、课题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比赛为主要特征,以制造优异运动成果、夺取竞赛成功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头,是选择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气参与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果,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特地组织的有方案的体育活动。
4.运动比赛:是在裁判员的指导下,按统一的规章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与竞赛的能力6.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逻辑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7.运动成果:运动成果是运动员参与竞赛的结果,是按照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情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比赛的胜败或名次。
8.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9.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既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的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得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
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按照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方式的详细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个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1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养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进展的素养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4.训练逻辑: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进展的必定趋势。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而我们也不能总拘泥在过去的认知中,知识也需要更新,知识也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也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而我们也不能总拿过去不全面的定律、框架去认识未来的某些东西,我们也需要去不断学习。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
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田麦久等人提出并创建,这个理论的确填补了我国运动训练学中一块很大的空白。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被国家所承认。
而项群训练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在对某个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时,不能很好的、准确的分属到它所在的类别中。
例如,电子竞技。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入了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表演项目首次登场。
无可厚非,电子竞技已经是一种体育项目。
可是面对它时,我们用现有的项群训练理论进行分类却又无可奈何。
按项群训练理论中第一类分类法,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进行分类,分别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以及九亚类。
可是,电子竞技这个运动项目并不是以这四大类为主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增加一个大类,才能对这些项目进行更好的分类,像电子竞技这样模糊定位的运动项目不在少数,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棋牌类比比皆是。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增加智能主导类或者智体能主导类更为合适,这些运动项目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脑力高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体力为基础。
电子竞技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确定不了未来会不会再增加许多未知的体育项目,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完善知识,完善理论体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有猜想,才会去行动,才会进步,我们要多想、多问、多求知。
希望我的想法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项群训练理论: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或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他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时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没有)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体育教学中项群训练理论的.doc
体育教学中项群训练理论的摘要: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的进步,大众对于教育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提出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素质教育在广泛普及的今天,教育界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水平都有了新的目标,包括体育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本文主要讲述了项群训练理论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职业技能的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体育;项群训练理论;职业技能ﻭ 1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ﻭ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学都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并且引进了很多全新的理念,虽然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教育教学的,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ﻭ1.1教育的观点不够全面体育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并不是体罚,在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在从事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教育目标和观点并不明确的情况,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于体育的热爱和积极性,学生会误以为体育课就是体罚。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应当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观点,提前拟好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且应当设置教学大纲,事前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学"为主,配合活动,让学生真正认知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正视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素养,使其能够在将来满足的1。
2教学内容上教学项目不全面ﻭﻭ明确好各个体育项需要。
ﻭﻭ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分类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把体育教学笼统的概括为锻炼身体的概念,而忽略了体育中各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于体育教学的正确认知以及对于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很陌生,并且很多实际存在的体育器材并未被教师纳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即使一些较为昂贵的器材也是如此,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学内容中教学项目不全面,也会致使体育器材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教师应当将现有的体育器材资源合理的加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感受和上手使用,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同时,教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体育器材,正确认识体育教育.ﻭ1。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2.竞技体育的结构: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6.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照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7.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14.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15.竞技能力结构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所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6运动训练过程:运动训练活动进行的步骤和程序。
是运动训练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是运动训练的固有属性。
17运动员状态诊断:对运动员在特定时刻训练状态与比赛状态的评价。
18竞技状态: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处于的适宜的准备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比赛状态的综合表现。
19.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20.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任务:有效的整合训练的资源,规范训练的流程,提高训练的质量。
21.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训练的宏观管理,运动训练的中观管理,国家对运动训练的微观管理。
22.运动队训练管理的工作体系:训练决策系统,训练实施系统,科技服务系统,医学保障系统,生活与物质保障系统。
23.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训练竞赛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科技服务管理,运动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财务后勤管理。
24.高等院校优秀运动员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党团组织建设,专业文化科学习管理,运动训练管理,生活和营养医务监督管理。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固定组合
变异组合 同属多项组合 异属多项组合
多项组合 机构
•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l 技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1、 表现性项群 • ⑴ 难美性 • ⑵ 准确性 • 2、 对抗性项群 • ⑴ 隔网对抗 • ⑵ 同场对抗 • ⑶ 格斗对抗 l 体能主导类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 ⑴ 力量性 • ⑵ 速度性 • ⑶ 耐力性
速度性
耐力性
准确性 表现 技 能 主 导 类 难美性 隔网 对抗
同场
格斗
足球、篮球、手球、冰球、水球、曲 棍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散打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类 周期性 主 要 项 目 跑、竞走、自行车、射击 铁饼、铅球、举重、链球
单一动作 结构
非周期性
混合性
多元动作 结构
跳高、标枪、跳远 体操单项、武术套路、马术
第三讲 项群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各项群基本特征概述
项群训练理论概论
l 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内容 • 1、 建立: • 2、 内容: • ⑴ 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 ⑵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 ① 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 所起作用的大小又依据项群特点的不同而有明 显区别。 • ② 同一种竞技能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作 用也依据项群的不同而有明显区别。 • ③ 同一种竞技能力内部各种子能力在不同项群 中的作用、表现及训练特点更具有明显区别。
• ⑵依据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 首先把所有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 元动作结构以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其次将 单一动作结构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以及混合 性三个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分为固定组合和 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将多项组合结构分为同属 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 • ⑶依据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分为:测量 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以及得分类五大 类。 • 3、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
一、名词解释1.项群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2.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3.快速力量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JJ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土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4.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土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5.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白行车、划船及铁人二顶等项目。
6.技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技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B2rJ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五个亚类。
7.陨网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隔网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人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业类,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排球等项目。
8.同场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同场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出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和篮球等项目。
9.格斗对抗性项群:以运动员技能与战术能力中的格斗对抗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抗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技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摔跃、柔道、跃拳道、拳击、击剑、武术散打等项目。
运动训练学
2015-6-27
三、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有较高的身材与较长的四肢,身高 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 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 3、心理和智能特征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三)训练特点:
1、技术训练:采整体法和分解法、限制法和诱导 法以及配对训练法,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 2、战术训练:彩假想敌训练、配对训练及实战训 练; 3、身体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 训练。
(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分析特征:
1、体能特征: 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 3、心理和智能特征: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是决定运 动员比赛成绩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因素。
(三)训练特点:
1、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 手段的最佳组合,非常注重训练的整体效益,也是本项群 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突出特点。 2、技能和战术能力训练:在技术训练中注重强化精细技 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利用规则和动用多种心理暗示。 3、心理和智能训练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表现难美性项群主要包涵的项目有竞技体操、艺 术体操、武术、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 些项目训练、比赛的评价是在一定规则下的主观评 价。它们不但要求基本姿态美、基本技术美、身体 动作运用美、各种造型的动作美,而且要求动作新颖 独特,难度高。
训练内容:
1.体能训练: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
2015-6-27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 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 3、心理特征: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
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考点笔记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表1-1 竞技体育2运动训练表1-2 运动训练3运动训练学表1-3 运动训练学考点二: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1一般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2项群训练理论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①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表1-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②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表1-5 按动作结构对运动项目的分类③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表1-6 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表1-7 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3专项训练理论表1-8 专项训练理论考点三: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表1-9 运动成绩(2)竞技能力①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构成因素及其表现表1-10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③结构模型表1-11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运动训练方法(1)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多维分类体系表1-12 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3)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①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表1-13 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②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表1-14 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3运动训练负荷(1)释义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
山东省第五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教材:《运动训练学》;主编:田麦久;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引论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三、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比赛需要与竞技准备原则二、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三、整体推进与区别对待原则四、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五、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二、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体系三、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及其训练四、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五、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二、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三、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制定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二、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三、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五、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二、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评定方法
测量类
测量类 测量类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得分类 制胜类/命中类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0
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1、群训练理论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积极影响
项群训练理论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主要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 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划分依据,对 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分析 其特征,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学习重点
项群训练理论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6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就是 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通 过比赛,将已获得的竞技能力 充分的表现出来,创造理想的 运动成绩。当代优秀运动员竞 技能力的新特点就是全面加特 长。但这些特长在不同的项群 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7
对我国不同等级运动项目群体现状的把握
优势项群的共同规律和不同差异 不同差异项群的发展战略布局; 保持优势项目;赶超暂时落后项 目;发展没有项目和落后项目。 把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利用 好
2、项群训练理论对竞技运动项 目宏观管理的指导作用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1
3、同群运动项目训练规律的揭示和相互作用 4、项群训练理论对竞技体育人才管理的促进作用 5、项群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的发展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3
本章结束,谢谢!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4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2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负荷内容、量度、训练的组织、控制等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3
(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4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的发展,都有运动员的心 理、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五 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其中体能 有包括形态、技能和素质三方面 的能力。
每一类项目的不同项目在 具体的训练阶段和不同的比赛场 合,其表现也不同。
12/3/2019
多方法的发展和研究 规则的发展和研究 共同规律的提炼和优化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12
第二节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 二、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 三、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四、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 五、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训练特征 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训练特征 七、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训练特点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实现了运动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的有机过渡 对运动训练的实践指导更具体、更有效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8
三、项群理论体系的组成
竞技体育多方面的属性决定其划分标准的不同:
按运动项目的主导素质分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 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分 按人与器械的关系分
按比赛场地的不同特点分 按参赛人数的多少分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分
12/3/2019
运动训练学
9
大分类体系的内在联系
标准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体能主导类
项群划分
技心能主导类 技能主导类
技战能主导类
快速力量类
速度类 耐力类 表现准动作结构:周期类、
运动训练学
5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运动成绩就是比赛的结果,即比赛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
来的竞技水平。 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有: A. 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和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 B. 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C. 比赛结果的评定:裁判、规则、观众、气候、地点、时差等。
各项目的产生是有先后的,也有他们产生的各种原因, 但在训练的过程中,许多人都认识到,有些项目是有一定 的亲缘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决定着这些 项目竞技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项目的快速发展。 如100m、跨栏、跳远。这样的项群还有许多。在人们发 现了他们的共同规律后,就把他们划分为同一项群,并进 一步探讨他们影响运动训练的共同因素,为运动训练成绩 的提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