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
云:
“度”、“打”一声之转。”可见,
“打”在方言中
有“度”、“桔”、“拂”、“秧”的读音。 综上,“打”字古音的面貌为:“打”的音注有宅耕 切、德冷切、都定切、都挺切、都梃切、都冷切、德冷切、 都假切、滴耿切、丁雅反、得耿反、都瓦切、都那切、德 马切。“打”音可为“度”、“顶”、“当”、“桔”、 “拂”、“秧”。“打”与褐韵字相押,“打”可入家麻 韵。“打”的声调有去声、上声、入声三种读法。 2.“打”字的现代音 《汉语大字典》(1988年)首先为“打”这个字注 了普通话读音,然后引《六书故》都假切,作为现代普通 话的音源。《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当代汉语词 典》(2001年)等工具书注“打”音为d6音和dd音。可 见,“打”字的现代普通话的读音为曲音和dd音。
读都瓦切不成声矣。又《唐韵》德冷切。《集韵》《韵 会》都冷切。又欧阳修《归田录》打字当滴耿切。”这里 反映了“打”音注的变化,即由都梃切、德冷切、都冷 切、滴耿切演变到都假切、都瓦切、都那切。《汉语大字 典》(1988年)手部中说:“打, 《广韵》德冷切,上梗
桔,蒲项反。梯,音拂。秧,音怅怏,亦音为车鞅。又注
(chub),恿(de)声。人通过头顶与天道相通,天人合 一就是道。“德”字, 《说文》:德,升也。形声。从
f(chi),“i”双人旁,有众人之义,表示行走、实
践。“一”横为东西,“l”竖为南北,四方中央皆备。
在这里为十种善心: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 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 个“四”,是一只眼睛向天上看,表示尊天德之道而行, “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德” 字的本义,有升华心灵品格的意思,一心一意去实践才称 得上是德。 3.汉字与佛教 佛:梵文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 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 觉行圆满。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 称。“佛”:属象形字。也属表意字。“弗”作“不” 解,说明不同常人才能成佛。“悟”:吾心之意,佛陀是 通过自我觉悟才得以成道。 二、儒释道精神对中国汉字的影晌 中国的汉字外彤现在是方块,甲骨文、金文 却不是。从周朝后期开始,汉字字形逐渐变方, 说明中国文字受到了儒家文化中庸之道的影响。 “示”甲骨文本作“TJ,,像祭台形状。后来在横上又加了 一横,表示在天上方;F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 明确表示出是曰月星三神。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佛教创造了很多新字。比如“魔”字,中国原没有这 个字,因为“魔”指恶鬼,以“鬼”为表意偏旁,读音与 “麻”字相近,所以就成了“魔”。古人从译经悟出反切, 研习梵语,对语音声、韵有了深入研究,形成汉语语音学基 础。现在有许多佛教“术语”成为日常用语.比如:“世 界”出自《楞严经》,“世”指时问,“界”指空间。“实 际”出自《智度论》,指“真如”(宇宙本体)。 三、正确运用儒释道精神解读中国汉字的意义 比如数字“三”可表示定数,也可表示约数,从中 国传统文化上讲,三表示多,但也不一定,“三番两次”

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

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

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课程名称:汉字文化学号:1207090113姓名:任静专业:商务英语院系班级:商学院商务英语一班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摘要一个汉字演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汉字文化中,我们的言行,我们的生存方式,乃至我们的一切,都在注释着汉字,或者说,汉字在注释着我们的一切。

从汉字的发明到今天已有几千年,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汉字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感动,给我们人生最深刻的见解。

关键词汉字生活态度文明美好祝愿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不仅体现了它的交流功能,而且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情况、生活现象及思想意识。

例如,“生”的甲骨文写作“”《说文》:“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

”“生”从字形上看是“土”加一棵小草,有长出、生长之意。

此字展示的是一种活泼的生命美,体现了人们看到草木破土而出、欣欣向荣的喜悦心情。

从而衍生了“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等成语。

《易经·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是古人对天地对世界的歌颂,人们期待世界永远充满生机,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美好祝愿,这是古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流露。

“生”还是一种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这是一种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不虚掷年华,不蹉跎岁月的生活态度。

再如“日”字,《说文》:“日,从口从一。

”“一”有道之意,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太阳跟神有关,便创造了大量关于日的神话。

先民们在各种器具上刻下太阳纹络,以求吉祥、幸福。

代代不息的各种朝日、祭日活动,寄托了人们对日的敬畏,希冀。

汉字中大多以“日”作偏旁的字,都表示与太阳有关的事物。

“光明,温暖”等词体现了人们对光明温暖的向往及赞美之情。

商汤王的浴器上铸有九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种对光明的期盼,期盼每一天都能获得重生贯穿了整个文明史。

“德”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德,升也。

从彳,惪声。

”甲骨文“德”是,从彳从直,直亦声,属形声兼会意。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

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

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

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汉字中的古代家庭生活与文化

汉字中的古代家庭生活与文化

龙源期刊网
汉字中的古代家庭生活与文化
作者:陈静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第03期
汉字是表意文字,古人在造字时把汉字的“形”与“意”和表达物的“象”联系起来,并且在取客观之“象”为汉字构形时,取什么样的“象”、怎樣造“象”达“意”都含有人的主观看法,并能映射当时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所以从汉字中总能“窥见”古人的一些生活图景。

本文通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中“男”“女”“婚”“夫”“妇”“冠”“安”“家”“父”“母”“保”“孝”12个字来阐释汉字中蕴含的古代家庭文化现象,是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将汉字看成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下,更应看到汉字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

从大处说这对提升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积极的意义,从小处说这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语文与传统文化素养。

[汉字,汉语,中国]浅谈汉语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汉字,汉语,中国]浅谈汉语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浅谈汉语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一、汉字(一)汉字的起源。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汉语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汉字是其精髓。

下面先来谈谈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在文字创造之前,人们主要使用有声语言,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焦急交际的需要,因此便产生了记录语言的字。

世界上几个古老的国家使用原始图画进行交际,在古埃及的前王朝时代,人们通常使用图画文字。

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常用鸟兽花草等图案绘制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而这为后来汉字的起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画文字逐渐退出人们的交际舞台,于是大量的象形文字产生了。

汉字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息息相关。

为了更好地交流,人们开始进行思考,这使得最初的形象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虽然人们的观察不到位,描写技术也粗糙,但经过长期的训练也能把物体画得很逼真。

所以保存在商周时代甲骨、金文中的比较古老的象形字,它们的形体与原始图画没有多大的区别。

(二)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历史悠久绵长,也是世界上使用至今最古老的文字。

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中国的汉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虽不是最初的汉字但已经相当成熟了。

至今还未发现早于甲骨文的汉字,但从距今六千多年出土的陶器上发现已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记事符号。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表义性。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文化载体,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产品,汉字本身就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系统。

我们能通过某些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对古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有一定了解,所以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也是一个重要特点。

二、思维方式(一)思维方式的含义。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用以处理信息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

心理学将思维定义为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高级元认知过程。

汉字与古代社会风俗文化修改版

汉字与古代社会风俗文化修改版

汉字与古代社会风俗文化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信息模块,而客观、系统地记录了古代科学知识、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的诸多信息。

,本文选取了与古老的习俗和文化相关词的汉字,通过其原始意义的分析,新的意义的发展来探讨汉字与古代风俗习惯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我们将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形式、从汉字看古代生育文化两个方面讨论汉字反映的古代社会风俗观念。

关键词:汉字;起源;古代社会;风俗习惯;关系汉字不仅是世界四大古老语言之一,而且还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在长期的生活社会实践中,汉族的祖先创造了汉字。

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汉字,具备以形构意和形声联合的特点,因此汉字的表现力具有跨时空的特点。

人是群居动物,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长期的群体生活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沿成习,日趋形成一种风俗。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1]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以汉字为工具,了解到汉民族的文化形态,思维模式和社会历史。

一、从汉字看古代婚姻形式(一)从"姓”"后”看上古的群婚习俗每个人都有的作为自我标志的“姓”,是陪伴人们终生的标志。

人们一般都姓父亲的姓,但是姓”这个字却从"女”旁。

"姓”的甲骨文从女从生会意。

"生”字本"像草木生于土上”(《说文解字》),此处表示人的出生;"女”则表示人生之所由。

《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

”意思是,"姓,标明人由谁所生。

“姓作为一种血统的标记,正与其字形之造义相符合。

显然,造"姓”字之时,在上古先民的观念里,母亲的身上才维系着孩子的血统。

或许,那时的古人都是从母得姓,比如说,汉族先民古姓多从"女”旁:黄帝姓姬,神农姓姜,夏禹姓姒,这大概可以证实我们的观点。

汉字文化演变对生活的影响和我的看法

汉字文化演变对生活的影响和我的看法

论我对汉字表现及书写由古至今演变的看法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2015级汉语言文学 124162015006 陈思晗曾经有一位老者问我:“你喜欢语文吗?”我说我喜欢的,每次语文考试都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老者微笑着又问:“那么你觉得汉字难学吗?”年幼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不难!”他笑得更甚了,他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觉得这个汉字,不简单啊!”年少的我不解其意,如同井底之蛙不知蓝天的深义。

多年以后,竟意外接触了汉语言的领域,才觉得老者的话包含了对这门文字很深的热爱和执着,令我回味至今。

在我学习古代汉语时,常常为古人华美的辞藻和非凡的想象所折服,无比钦佩他们对汉字出神入化的运用。

我想,这也许是所谓的“造化钟神秀”带来的影响。

文人风气鼎盛的时代,轻衫细马的少年也能吟对赋诗,侃侃而谈易经之道。

这,是在汉字文化衰弱的现代鲜有的。

我了解的汉字,可单独看它,也可组合成句、成段地看它。

单独看,便是看每个汉字的形、音、意以及它的延伸。

成句、成段看,是看它在每篇文章、诗词中的应用。

在组合后的汉字形态中,我最想说的是汉字在古代文学中的内涵。

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知汉字具有的“意境”之美,这也正是我为之痴迷的原因所在。

西方人讲究直白,不喜欢含蓄,他们表达爱意的说话方式也很直接,一句“我爱你”即可。

而中文里,向来讲究含蓄,鲜少有这样露骨的表达。

若男子真正倾慕一女子,便要营造出“楼微倚、户半开”的氛围,轻轻地道一句:今晚月色真美。

更妙的是李义山表达爱意的方式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并无一句我对你的真实作为,却能令人感受到飞蛾扑火般的真情。

讲到中国汉字的意境之美,避不开《红楼梦》。

《红》开篇中有写到:“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仅是读到这句判词,想到黛钗和大观园中人的命运,便有令人潸然泪下之感,无不荒凉悲戚,竟是无语凝噎之态。

而贾宝玉千古流传的那句痴语:“这个妹妹我见过”,又怎抵不过任何一句一见钟情的肺腑之言呢?再说单独看汉字。

浅论古人书法之性灵生活

浅论古人书法之性灵生活

短佳句 , 随兴而 书, 度过 闲时 , 何 等逍遥 自在 。 古人的这些论述表 明,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人休闲时光中一种重要 的消闲工具 。
当然也有完全相反 的时候 。 有些时候 , 书法不再是一种文人
抒情遣兴 的乐事 , 而变成 了一种苦差 。 羊欣 《 采古来能书人名 》 中 最早 记载 了关于韦仲将 的一件苦事 : 诞字仲将 , 京兆人 , 善楷 书 , 汉、 魏 宫馆宝器 , 皆是诞 手写。魏明帝起凌云 台 , 误先钉榜 而未 题, 以笼盛诞 , 辘轳长短引之 , 使就榜 书之 。榜去地二十五丈 , 诞 魏明帝建成一座高台 ,已经将 匾挂到了高台之上才发现匾额 上 忘了题字 , 只有将 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韦仲将放在篮子里 , 再把他 吊上去题字 。 可是 匾离地面很 高 , 韦仲将恐 高 , 于是又羞 又气 , 摔 了毛笔。 等他下来后立 即烧毁了毛笔 , 并告诫他 的子孙们从此再
“ 游” 的处世 哲 学 , 他 认 为“ 游” 的关 键是 “ 忘” , 通过“ 忘” 达 到 “ 游” , 最终变成“ 至人 ” 。 而“ 虚静” 是庄子达到“ 游” 的必要过程和 手段 , 是 由“ 技” 进乎“ 道” 的心理通道 。 另外 , 道家文化 , 特别是庄 子“ 游” 的文化范 畴 , 体 现 了“ 艺” 在古代 文人那 里从技 艺 , 到审
稀, 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 , 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 , 恨字体不工 ,
不能到古人佳 处。 若 以为乐 , 则 自足有余 。 ” 呵 见, 宋代大文学家 欧阳修和苏轼 都认为 , 能在 明窗净几的优雅环境 中 , 使用着精 良 的书写工具从 事书法活动是人生之中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 黄佑 田在《 衡山父工墓 志铭》 中曾记载 了文征明这样一件小 事“ 公 书未尝苟且 , 或答人简札 , 少不 当意 , 必再三易之不厌 。故 愈老而愈益精妙 , 有细人毫发者 。或劝其草次应酬 , 日: ‘ 吾 以此 自娱 , 非为人也 。 ” ’ ⑥ f 也 说, 文征明写字非常认真 , 即使是写便条 、

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通用8篇)

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通用8篇)

关于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800字(通用8篇)汉字与传统的议论文篇1《牢记汉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黄》每一笔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开口都令观众汗颜,每一次关于文化的节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各种高端手机竞相推出新产品,各种输入法也是层出不穷,人们日常对手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对于一些日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提笔就不会写,这一切,也许都是对中国汉字的陌生化与疏离感。

科技是把双刃剑,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我们应当将科技玩弄于鼓掌之间,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笼”中。

扪心自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历史不用汉字书写?哪一个美丽的故事不用汉字润色?哪一首漂亮的诗歌不用汉字珍藏?从先秦到现代,汉字文化一脉相承,师尊孔子用汉字记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训后人为人处世之道;诗仙李白,写下如美丽银河般无数的诗,那汉字,就如那构成美丽银河的点点繁星;明代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也是由汉字来传达给后人……从古至今,汉字作为文化的传承品,经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带给我们,试想若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汉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没有汉字,我们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时,汉字也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曾经有一个将军说过:“如果想征服中国,光靠杀人是没用的,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说日语,写日语,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们的心中,才能够真正地征服这里。

”是啊,在“国外风”充斥人心的现在,有几人能够读出“直挂长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有几人能够在国画的淡墨寥寥几笔品味出宁静淡雅?有几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品出古老的人体全息和以柔克刚的民族思想?又有几人能够在《昆曲牡丹亭》浅浅几句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连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欧美控”连向基督祷告的顺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国人,何等悲哀!从今开始,喜欢中国的汉字吧!品读中国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开小轩,任月光流淌,摆一纸熟宣,执一杆毛笔,磨一方淡墨,写我们的文字,写我们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风拂面,墨香四溢。

汉字隐藏的人生哲学

汉字隐藏的人生哲学

汉字隐藏的人生哲学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虽是神话传说,但足可见,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它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留存方式外,还蕴含了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

下面我就简单的举几个现在常用字的例子...
先说说“俗”字,什么是“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就是俗。

谁能脱俗?除非不食人间烟火。

大家其实都是俗人,不要想脱俗。

那么什么是“雅”?就是一个牙一个佳。

要想雅,就要先吃饱了。

所以雅从俗中来。

要想成为一个士,就先做好一个俗人,大俗才是雅。

再来说说什么是“仙”?人在山中。

为什么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于是就无忧无虑了。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如果能够象大隐一样即使身在市朝依然不被所扰,依然淡定,宠辱不惊,保持平常心,即使不去深山,也能够象仙一样,不被各种情绪所困扰,看问题就能看的更透彻,更准确。

仙其实也是人,只是一些内心修为高的人。

什么是“混”?大家都在说。

打招呼说:“最近混的怎么样”。

小弟向大哥说:“以后就跟您混了”。

混字一个水,。

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

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

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

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

汉字里的“人生智慧”:探索古人的处世之道

汉字里的“人生智慧”:探索古人的处世之道

汉字里的“人生智慧”:探索古人的处世之道在我们熟悉的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

古代的先贤们通过汉字,传递着他们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处世之道。

在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到一些指引,探索着自己的生活之道。

人从汉字“人”字的结构上就能看出古代对人的理解。

人字上面的“一”字代表着天,下面的“人”字代表地,中间的“大”字则是人,意味着人是天地之间的连接者。

古人认为人应当尊重天地,谨遵自然之道,坚持正义,才能成为天地间的契子,实践着人生智慧。

生“生”字由“田”和“生”组成,田是耕作的基本单位,而生则代表生长。

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生”字,寓意着生命需要在恰当的环境中得以生长。

这也启示我们,只有在积极向上的环境里,我们才能茁壮成长,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获得真正的生命体验。

智“智”字是由日、月和心组成,日月代表着时间,心则是智慧的源泉。

古人认为,只有通过时间的积累,加之心灵的洞悉和领悟,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而智慧是我们在人生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帮助我们超越困难,达到更高的境界。

慧“慧”字包含了心和彗字,彗代表手持火把准备行走。

心是人们内心的智慧,融入到彗字中,形成“慧”,意味着智慧之火能够照亮前行路途。

古人倡导我们保持内心的明慧,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保持审慎,谨遵人生之道,引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探索古人智慧的处世之道古人在汉字里蕴含着丰富的处世之道,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解读汉字的内涵,去领悟其中的哲理。

在当下摩肩接踵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会陷入焦虑和困惑之中,而古代的智者们在汉字中留下了他们的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和探索古人的智慧,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找到生活的方向。

综上所述,古人在汉字中传承着他们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蕴含着对生命、人性、时间和智慧的深邃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探索汉字中的奥妙,去挖掘古代智者们留下的丰富宝藏,从而指引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和处世之道。

汉字与汉先民的思想观念

汉字与汉先民的思想观念


《说文文从臣。‛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以为甲骨文 ‚象人冠首而两手奉箕,为僕之初字,……古篆文变 从菐,失弥甚矣。‛古代把人分为十等,仆为第九等。 《诗经〃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 郑玄笺:‚人之尊卑有十等,仆第九。‛《左传〃昭 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 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四、重夏轻夷
夏最初为中原古部族名,相沿用为中国人的 称呼,也泛指中国。《说文》:‚夏,中国 之人也。从夊、从页、从������ 。������ ,两手; 夊,两足也。‛段玉裁注:‚以别于北方狄、 东北貉、南方蛮闽、西方羌、西南焦侥、东 方夷也。‛徐灏笺:‚夏时夷、狄始入中国, 因谓中国人为夏人,沿旧称也。‛ 夏的金文字形象顶天立地、昂首挺胸、威武 雄壮的人形。
还有人对当今通行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 本)中140多个女部字作过统计分析,其中能 反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歧视妇女‛等 女性文化观念者30多字,约占20%。它们是: ‚妄、妓、妖、妨、妒、姘、妓、婞、婊、 婪、娼、嫉、嫌、嫖、奸、婢、妥、妾、奴、 如、委、威、㚻‛等等。其中除极少数如 ‚婊‛等为后起字外,其余多是由《说文》 或其前的古文字楷化而成;除极个别字如 ‚婞‛等外,其余都属现行汉字中使用频率 较高者。(郝志伦《女部汉字与华夏女性观 的文化思考》《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月)

《说文》:‚奴,奴、婢,皆古之辠人也。 《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隶,女 子入于舂藳。’从女,从又。㚢,古文奴, 从人。‛段玉裁注:‚又,所以持事也, 会意。‛《周礼〃秋官〃司厉》:‚其奴, 男子入于辠隶,女子入于舂稾。‛郑玄注: ‚郑司农云:‘今之奴婢,古之罪人 也。’……奴,从坐而没入县官者,男女 同名。‛

汉字与古代人类社会

汉字与古代人类社会

汉字与古代人类社会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续的文字系统,可以追溯到约四千年前的甲骨文。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着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通过汉字,人们从古至今记录着历史事件,宗教信仰,文学作品,技术发展等,从文字中读懂一个时代的实际情况和精神风貌。

在古代社会,汉字不仅仅是一种读写工具,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智慧和文化水平。

汉字的发展也影响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未有文字之前,人们通过口头传承来保存记忆和知识。

但在文字出现后,社会知识得到了更可靠和稳定的传承。

汉字的出现为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汉字的不断进化,更先进的文化认知也随之产生。

在古代,汉字是古代文化的精髓,是知识分子和贵族们的特权,因此汉字的含义往往复杂而充满深意。

许多文学作品也成为了汉字的精髓之一,如《红楼梦》等名著,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揭示出深刻的社会文化现象和人性。

汉字的普及也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它不仅仅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和知识贮存的载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医学、法制、财经、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

汉字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

在汉字进入日常生活之后,它也成为了社会的认知工具之一。

通过汉字,人们能够更好地共同建构一个知识体系,并不断传承汉字的精髓。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古代社会组织的协同发展。

总之,汉字是古代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既是古代文化的精髓,又是古代社会的认知工具,影响着古代社会的历程。

对于后人来说,学习汉字,了解和传承汉字的文化记忆,也是对古代社会的一种尊重和敬仰。

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习惯

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习惯

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习惯当我们提及古文字学,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门高深莫测、与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学科。

毕竟,古文字似乎只存在于博物馆的展品、古老的文献或者学术专著中。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其实以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虽然这种影响可能并不总是显而易见,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首先,古文字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演变历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古文字,我们能够追溯到古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

例如,“孝”字在古文字中的形态,反映了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

这种对孝道的强调,在现代社会依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影响着我们对待长辈的态度和行为。

又如“礼”字,古文字中的形态体现了对秩序和规范的重视,这也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文明礼仪,遵守社会公德。

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还对我们的语言习惯产生影响。

现代汉字虽然经过了简化和演变,但许多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仍然可以从古文字中找到根源。

比如,“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形象像是两串贝壳串在一起,最初表示财物的等价交换,后来引申为朋友之间的平等交往和相互支持。

了解这些字的原始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避免使用中的误解和误用。

同时,古文字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也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丰富性和表现力。

例如,古文中常用的对仗、排比等手法,在现代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仍然被广泛运用,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优美、富有韵味。

在教育领域,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学习一些简单的古文字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了解古文字的形态和演变过程,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提高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此外,古文字学还可以与历史、文化等学科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汉字隐藏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

汉字隐藏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

汉字隐藏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虽是神话传说,但足可见,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它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留存方式外,还蕴含了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

下面我就简单的举几个现在常用字的例子——什么是“俗”?先说说“俗”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就是俗。

谁能脱俗?除非不食人间烟火。

大家其实都是俗人,不要想脱俗。

那么什么是“雅”?就是一个牙一个佳。

要想雅,就要先吃饱了。

所以雅从俗中来。

要想成为一个士,就先做好一个俗人,大俗才是雅。

再来说说什么是“仙”?人在山中。

为什么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于是就无忧无虑了。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如果能够象大隐一样即使身在市朝依然不被所扰,依然淡定,宠辱不惊,保持平常心,即使不去深山,也能够象仙一样,不被各种情绪所困扰,看问题就能看的更透彻,更准确。

仙其实也是人,只是一些内心修为高的人。

什么是“混”?大家都在说。

打招呼说:“最近混的怎么样”。

小弟向大哥说:“以后就跟您混了”。

混字一个水,一个日,一个比,日子比着日子过,一天要比一天有油水,一天过的要比一天好,才叫混。

想让别人跟你混,就要给别人点油水,让别人过的滋润,否则永远别想当老大。

什么是“资”?上面一个“次”,下面一个“贝”,古代人们用贝壳做钱,以前“次”字那个两点水其实是个“二”字,所以次就是反复借贷。

别人欠你的钱,你欠别人的钱,这些钱是资。

钱放在口袋里,存在银行里,永远都是那么多,是死钱。

只有拿出来投资,才能升值。

另外,自己想做事业,搞始源积累,光靠自己的那点,难!要学会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升值。

当然,我们还要从中认识到,钱的职能是流通,存在那里,过几年通货膨胀,就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是“利”?左边是“禾”,右边是“刀”,用刀割禾稻,所以要想有利必须去工作,去付出。

不要想不劳而获,那是不能长久的,就像守株待兔一样。

从字看古代文人雅趣

从字看古代文人雅趣

从字看古代文人雅趣古人云,字如其人。

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身品行修养,更对自己的字体追求精益求精。

他们以独特的创意和技巧,表现出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使得字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雅趣。

让我们一起从字体的角度来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

古代文人常以书法为媒介,从艺术上体现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这使得书法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表达方式。

古代文人追求字的秀丽与飘逸,他们喜欢挥毫泼墨间尽情展示个性和情感。

例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古代著名书法家通过他们独特的个性字体,构筑起了一座座情感的桥梁,让人们能够透过字迹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审美追求的热爱,也能见证他们对人生、自然、思考等领域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字的形态是表达个性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古代文人喜欢在字体中展现自己的独特气质和情感体验。

他们善于运用线条的变化、筆画的横竖曲直,以及布局的美感等方面展示自己。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他巧妙地运用了一种“独行租”的字体,使得整个作品不仅形成了极富节奏感和层次感的布局,也展现了他对书法审美的独特理解。

这种独特的书法形态,使得古代文人的字给人以深刻印象,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对象。

除了形态上的创意,古代文人还善于用字传递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使得字体背后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例如,唐代文人欧阳询的字体犹如孤高的山峰,字里行间散发出豪情和自由的气息,展现了他对自由人格的追求。

他的字体不拘泥于约定俗成的规则,在线条流动中显露出个性的张扬和追求心灵自由的坚韧。

这使得他的字在感情与思想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引领人们走进他的世界。

古代文人的字体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也展示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他们通过精心雕琢的字体,让人们在观赏中品味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感悟生活和世界的美好。

他们的字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和智慧。

汉字与中国人的生活

汉字与中国人的生活

雅典当地时间11月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下,由经济日报社和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主办,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中希时报承办的“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览在雅典扎皮翁宫开幕。

展览集中展示了汉字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使用场景,充分展现了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并向希腊观众讲述了以汉字为圆心的中国故事,以汉字为连接点的中国与希腊间的故事。

——编者按汉字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像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除了应用于口语交流或书面表达,汉字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渗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览选取“家”、“文”、“福”、“寿”、“喜”五个关键词,展现了汉字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国古代文人生涯、以及春节、祝寿、结婚等节庆活动,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记家书、守家训、写家书、扬家风、写对联、贴福字、吃寿桃、喝喜酒等生活形式,这些内容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因而丰富多彩、深入人心,热闹喜庆,中国味儿十分浓郁,为希腊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谱、家训、家书、家风家谱、家训、家书、家风板块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告诉我们,每个中国人从哪里来;“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对个人的教养、处世原则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告诉你,我们将成为什么;所谓“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在他乡的人与家里人互相来往的信,是中国人民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家书质朴纯真的话语中,贮藏着浓浓的亲情。

家书告诉你,游子万千,家是唯一的归处;家风又称门风,一般指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与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具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告诉你,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社会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系统,不仅是很完满地完成了辅助汉语更好地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任务,同时它又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构字方式中浸透着我们华夏祖先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风貌,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的观察方式和审美情趣,华夏民族经历了悠悠几千载的沧桑,不断地前进,作为开华夏民族文明史的汉字则正如一块块化石,将古老的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历史演进的轨迹,活生生地勾勒描绘出来,再现于你面前。

一、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的演进,大都是由渔猎而畜牧,由畜牧而稼耕。

这些内容反映到文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渔,甲骨文(以下略)从鱼、从手从线,意为用鱼杆钩鱼。

逐,甲骨文从鹿、从足,意为追逐野兽。

虔,从网从手从虎,意为用手张网捕虎。

摧,字形像手持木棒击鸟。

这些文字部分地反映了先祖以渔猎为生的状貌。

采,甲骨文像用手摘野果之形,反映了古人以草木之根实为食的原始生活。

长期的劳动使古人的智力逐渐提高,他们的生产手段也有了改进,反映到文字中,如,阱,甲骨文像一只鹿头朝下陷入井中之状。

使用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使古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同时火在生产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焚,甲骨文像大火烧丛林之状。

放火焚烧森林,便使生活于林中的各种动物四散奔逃,小的动物可能会死于林中,大的逃出林外,早已守候在那里的人们便用准备好的石头、木棒等武器击打并捕获它们。

焦,甲骨文像以火烧烤鸟之状;炙,似将肉放在火上烧烤之形。

这些字反映了人类最初对火的利用情况。

长期的狩猎生活,使人们逐步熟悉了动物的性情,了解到某些动物适于豢养,于是人类逐渐过度进入畜牧生活。

牧,甲骨文像手持皮鞭放牧牛羊之形。

牢,像把牛圈在栅栏里。

家,则是把猪养在圈内。

豢,像用手喂猪。

畜牧生活中喂养牲畜,需要采集植物,在实践中,人们也逐步认识并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逐渐地人们有意识地去播种、收获禾谷之类的农作物,农业便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

垦,甲骨文像用双手把盛在器具中的土倒在地上,俨然垦田运土的劳动场景。

从汉字看古代人的文化生活

从汉字看古代人的文化生活
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 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 序串编起来,称之为 “册 ”。 “ 册 ”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 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 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如今“册”已演变为量词。



笔,从竹从聿。述事而书之也。



舞,身体 的四肢舞出特美的造型。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 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 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陶盆的出土,向世 人展示了原始舞蹈整齐的队势及其群体性、自娱性的特点。 从远古传说:“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说明了歌舞的 创造者是群体。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 富与精神财富。人类为了繁衍种族,必须生儿育女。因此, 劳动与生殖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活动。深深植根 于人类生活中的舞蹈,必然会反映劳动与生殖的内容。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

1.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 均可称“册”。
2.同本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 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册”是古代的书。在纸还没有发明和使用以前,人们要 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者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是著名 的甲骨文和金文;人们还把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就是 竹简和木简。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




美,甘也。—《说文》

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 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 类也。”
食必珍美。——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
课程名称:汉字文化
学号:1207090113
姓名:任静
专业:商务英语
院系班级:商学院商务英语一班
论汉字与古人生活态度的关系
摘要一个汉字演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汉字文化中,我们的言行,我们的生存方式,乃至我们的一切,都在注释着汉字,或者说,汉字在注释着我们的一切。

从汉字的发明到今天已有几千年,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汉字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感动,给我们人生最深刻的见解。

关键词汉字生活态度文明美好祝愿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不仅体现了它的交流功能,而且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情况、生活现象及思想意识。

例如,“生”的甲骨文写作“”《说文》:“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

”“生”从字形上看是“土”加一棵小草,有长出、生长之意。

此字展示的是一种活泼的生命美,体现了人们看到草木破土而出、欣欣向荣的喜悦心情。

从而衍生了“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等成语。

《易经·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是古人对天地对世界的歌颂,人们期待世界永远充满生机,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美好祝愿,这是古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流露。

“生”还是一种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这是一种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不虚掷年华,不蹉跎岁月的生活态度。

再如“日”字,《说文》:“日,从口从一。

”“一”有道之意,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太阳跟神有关,便创造了大量关于日的神话。

先民们在各种器具上刻下太阳纹络,以求吉祥、幸福。

代代不息的各种朝日、祭日活动,寄托了人们对日的敬畏,希冀。

汉字中大多以“日”作偏旁的字,都表示与太阳有关的事物。

“光明,温暖”等词体现了人们对光明温暖的向往及赞美之情。

商汤王的浴器上铸有九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种对光明的期盼,期盼每一天都能获得重生贯
穿了整个文明史。

“德”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德,升也。

从彳,惪声。

”甲骨文“德”是,从彳从直,直亦声,属形声兼会意。

“德”字表示的是人一直向上走,以两脚不断向上攀登来喻说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

“德”字背后隐伏着人们的一种期待:期待一种高度,期待一种不断上升的高度。

人的修养无限,品德的高度也无限,于是“高”成了“德”字永远的目标。

“德高望重”、“德厚流光”表达了人生崇高而美好的境界。

古人以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人的意识、思想均来自“心”,故“德”字从心。

“德”字蕴含的是古人对美好品德的赞美、期待、向往。

万物有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影响着汉民族的思想道德意识。

几乎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特的意义,这就是多样的汉文化的一种体现,这也是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一种自豪与优越感。

永远的汉字,不朽的文化,源远流长。

一如“永”字,甲骨文写作,像水流曲折的样子。

《诗经·周南·汉广》:“江水永矣,不可方思。

”这种蜿蜒曲折的状态像一首时间、生命的赞歌。

从“永”字依旧能感受到古人创造此字时的迷茫与执着。

一方面是无始无终,不可穷尽,一方面又不可替代。

永远有多远,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怎么也抵达不到的时间轴。

“永”字被人们赋予了极其深广的意义,用来表达长久,恒远之意。

“永世”“永逸”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永久期待。

封建时代一些皇帝的年号——永元、永弘、永定、永和、永乐等都较集中地体现了“永”字蕴含的一种民族期待。

汉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份遗产,作为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汉字,把汉字真正当作中华民族的瑰宝来传承,为汉字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使汉字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来接受,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汉字文化才能称得上是文化。

社会要发展,并不只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才是真正的富有。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2]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3]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