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教师成长(王洁)

合集下载

国内流行的三种课堂观察范式之比较与反思

国内流行的三种课堂观察范式之比较与反思

74㊀㊀国内流行的三种课堂观察范式之比较与反思[作者简介]翟立安ꎬ本科ꎬ正高级教师ꎬ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ꎬ教育部 国培计划 专家ꎬ上海市人民政府督学ꎬ研究方向:数学教学ꎮ翟立安(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ꎬ上海㊀200092)[摘㊀要]介绍目前在国内流行的三种课堂观察范式:课堂诊断范式㊁LICC范式㊁LOCA范式ꎬ阐释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ꎬ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三种范式作以简要的比较与反思ꎮ[关键词]课堂观察范式ꎻ教师教育ꎻ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5-1058.2020.10.018㊀㊀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ꎬ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ꎬ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ꎬ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通过 互动过程分析理论 拉开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序幕ꎬ到自然主义㊁人种志㊁现象学㊁叙事研究等多种理论影响下的课堂质性观察兴起ꎬ形成了课堂观察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两种取径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变ꎬ形成了诸多范式ꎬ对我国的课堂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ꎮ课堂观察既包含教师自己观察课堂ꎬ也包括 他者 观察课堂ꎻ既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ꎬ也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ꎮ[1]本文中的 课堂观察 主要是指他者观察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ꎮ近十几年来ꎬ在我国主要流行三种课堂观察范式ꎬ下面拟从比较研究的角度ꎬ对三种课堂观察范式进行分析对比与反思ꎮ一㊁国内流行的三种课堂观察范式(一)课堂诊断范式国内比较早地开展旨在改进课堂的课堂观察是顾泠沅教授ꎬ他早在青浦实验中就提出课堂实录㊁全息课堂录像ꎬ并结合课例研究来使用[2]ꎮ2003年ꎬ在«全球教育展望»上ꎬ顾泠沅与王洁合作发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ꎬ该文阐述了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 三阶段两反思 (参见图1)ꎮ后来该模式简化为 教学设计 课堂观察 反馈会议 ꎬ其载体是课例研究ꎬ主要的抓手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反思改进ꎮ图1 行动教育 基本模式㊀㊀课堂诊断范式起源于顾泠沅教授早年在青浦的长达20年的数学教改 行动研究 ꎬ成熟于 行动教育 ꎮ 行动教育 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ꎬ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ꎬ它是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ꎬ对 行动研究 的改进与升华ꎮ㊀75㊀课堂诊断范式借鉴英国剑桥大学倡导的课堂教学观察ꎬ以欧洲学习与教学研究会主席丝黛拉 沃斯尼亚杜的 关于儿童学习的十二条原则 和英国科学家㊁哲学家波兰尼的 默会知识和明确知识 为理论依据ꎬ站在 关注知识传授的认知水平 与 关注学生发展的参与度 两个维度ꎬ从八个视角(内容设计㊁教学表述㊁进度安排㊁资源利用㊁激发动机㊁师生互动㊁自主学习和鼓励创新)进行课堂观察诊断ꎮ课堂诊断范式的技术包括: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㊁目的与背景㊁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㊁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㊁执教者与观察者的反思ꎮ课堂诊断范式流程分为九个环节(参见图2):目的设定㊁课前准备㊁听课录像㊁教师访谈㊁学生访谈㊁录像带分析㊁教师自我评价㊁指导教师评价和临床诊断指导ꎮ图2㊀课堂诊断范式程序㊀㊀课堂诊断范式展开的具体方式:研究人员(教授㊁研究员㊁研究生等)及专家(教研员㊁学科带头人等)到学校去与一线教师合作ꎬ通过备课设计与上课ꎬ借助课堂观察量表和视频技术平台ꎬ利用回眸关键片段参与讨论等方法ꎬ通过四方(研究人员㊁专家㊁教师㊁学生)座谈对话ꎬ聚焦 关键教学事件 ꎬ激发教师在行动基础上进行分析与反思ꎮ最后ꎬ就像体检一样ꎬ给上课教师一份 课堂临床诊断指导书 ꎮ课堂诊断范式作为 行动教育 的一个环节ꎬ它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有价值的典型课例ꎬ从而构建一种以课例为载体㊁理念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统整的教师教育模式ꎬ它为我国基于真实课例的教师教育开了先河ꎬ提高了教师教育有效性ꎬ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ꎮ(二)LICC范式课堂观察LICC范式ꎬ由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研制开发并实践推广ꎮ它起源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一线中小学的合作项目ꎬ起初的价值取向是优化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ꎬ后来发展为改善学生学习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㊁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形成三大价值取向ꎮLICC范式以课堂解构理论为依据ꎬ它将课堂分解为四个要素(四个维度):学生学习(Learning)㊁教师教学(Instruction)㊁课程性质(Curriculum)㊁课堂文化(Culture)ꎮ其中ꎬ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核心ꎬ另外三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ꎬ图3中的箭头表明各要素间的关系ꎮ出于观察的需要ꎬ又将每个要素分解为5个视角ꎬ再将每个视角分解成3~5个观察点ꎬ从而产生 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参见表1)ꎬ它为理解课堂㊁确定研究问题㊁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一个实用的研究框架[3]ꎮLICC范式的流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会议㊁课中观察㊁课后会议ꎬ它们分别对应着 确定问题 收集信息 解决问题 ꎮ课前会议主要是确定观察点㊁编制课堂观察量表㊁明确观察任务ꎻ课中要围绕观察任务做好观察与记录ꎻ课后会议要进行分析与反馈ꎮ这样的流程ꎬ克服了传统听评课的随意性ꎬ保障了课堂研究的针对性和延续性ꎮ图3㊀LICC范式表1㊀课堂的4个要素(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要素(维度)视㊀角观察点举例学生学习(L)(1)准备(2)倾听(3)互动(4)自主(5)达成㊀㊀㊀以 自主 视角为例ꎬ有3个观察点: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教师教学(I)(1)环节(2)呈示(3)对话(4)指导(5)机智㊀㊀㊀以 环节 视角为例ꎬ有3个观察点: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课程性质(C)(1)目标(2)内容(3)实施(4)评价(5)资源㊀㊀㊀以 内容 视角为例ꎬ有4个观察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本学科的特点㊁思想㊁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文化(C)(1)思考(2)民主(3)创新(4)关爱(5)特质㊀㊀㊀以 民主 视角为例ꎬ有3个观察点: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㊁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师生行为(情景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关系如何?㊀㊀LICC范式的技术主要包括确定研究主题㊁确立观察点㊁开发观察与记录工具㊁数据处理与推论㊁课例编制等ꎬ这些都体现了课堂研究的专业性与品质ꎮ从2005年在个别学校的课堂观察尝试ꎬ到2006年形成«课堂观察手册»ꎬLICC课堂观察范式正式诞生ꎮ此后ꎬLICC范式在长三角地区便迅速推广ꎬ成为许多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首选ꎮ随着研究成果«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Ⅱ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LICC模式 课例集»的先后正式出版ꎬLICC范式逐步成为全国中小学课改学校撬动课堂变革的一个抓手ꎬ成为很多学校建设研修文化促进教研组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一个支点ꎬ成为部分学校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一个突破口ꎮ(三)LOCA范式课堂观察LOCA范式ꎬ是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陈静静博士领衔的以学习共同体为背景的教改实验行动之一ꎮ在对学校学习共同体的系统性变革的实践过程中ꎬ陈静静认为学校要保障儿童学习权与学习品质ꎬ必须建立系统性㊁校本化的课例研究制度ꎬ而当前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必须转型突破ꎬ转型的核心即 以焦点学生学习历程为中心的观察与关键事件重构分析 (Learning-processObservationandCritical-incidentsAnalysisApproach)ꎬ它以儿童学习历程为对象ꎬ收集学习的事实案例ꎬ形成对学习的完整分析证据链ꎬ据此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逻辑ꎬ开展对原有教学框架的深刻反思ꎬ简称LOCA范式ꎮLOCA范式以学习共同体理论为依据ꎬ主要是对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 创建 学习共同体 教育实践活动 的本土化实践与创新性突破ꎮ佐藤学提出的 学习共同体 改革系统ꎬ包括 愿景 哲学 和 活动系统 三个方面ꎮ他以 宁静倾听 同侪互助 高品质学习 为核心的 宁静的课堂革命 为突破口ꎬ系统化重构了课堂生态ꎮ[4]折射到课堂研究上ꎬ其实质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ꎬ开展课堂观察ꎮ在课堂观察理念上ꎬLOCA范式要求教师深切理解课堂是 学堂 ꎬ课堂观察要从 观教 走向 察学 ꎬ进而 省己 ꎬ而不是对课堂做评价与建议ꎮ在课堂观察方法上ꎬLOCA范式提倡 自然观察 法ꎬ即教师不带量表走进课堂(只提供一个简单的记录单ꎬ参见表2)ꎬ以细节观察为主ꎬ开放地收集信息ꎬ用白描的手法记录焦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关键事件与具体证据ꎬ走进学生学习的微观世界和精神世界ꎬ基于学生真实学习与深度学习是否发生ꎬ关注 事件意义的多样性解释 和 事件关系的结构性认识 ꎬ从而对自身过往的教学进行深刻反思ꎮLOCA范式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课前培训㊁课中观察㊁课后分享ꎮ课前培训内容主要是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合作性学习特征及观课注意事项等ꎻ课中观察主要是以 蚂蚁之眼 观察1个(或1组)学生课堂学习历程的真实情况ꎬ寻找焦点学生发生在课堂上的关键事件与具体证据ꎻ课后分享先是教师四人一组的小组交流ꎬ形成海报ꎬ再到大组分享ꎬ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在个人反思基础上形成的集体反思ꎮ76㊀㊀表2㊀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记录单(参考)学科:课题:执教教师:焦点学生(1人或1组):观察者:关键事件记录:发生的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ꎬ促使观察者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事件ꎮ详细记录关键事件的发生过程(影像图片等)时间轴(注意记录学生发生变化的具体时间)关键事件与具体证据(包括依据身体姿态㊁语言㊁动作㊁表情㊁互动或对话㊁学习单的填写及其变化过程)观察者的反思(关键词记录)初次观察重点(供参考)学生的心理是否安全ꎬ是否能够持续地安心学习ꎬ讲话轻声细语学生是否能够投入学习ꎬ采用了有效方法ꎬ有独特而精彩的观点ꎬ有超出意料的表现等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ꎬ困难的原因是什么ꎬ是否得到解决等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㊁相互倾听㊁相互帮助等㊀㊀LOCA范式的技术主要包括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课堂㊁描摹焦点学生学习图像㊁发现学生学习关键事件㊁证据链处理与分析㊁呈现反思路径㊁撰写叙事案例等ꎬ侧重于课堂研究的实证性㊁解释性与反思性ꎮLOCA范式是对佐藤学先生 授业研究 (课例研究)的本土化实践与改造ꎬ是在上海浦东新区部分学校实验的基础上ꎬ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 以研究学生的学来促进教师的教 的研修方式ꎮ它通过举办工作坊的形式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领航学校与领航教师㊁种子教师ꎮ出版了研究成果«跟随佐藤学做教育»等著作ꎬ形成了许多的LOCA范式研究课例ꎬ开通了学习共同体 以课为例 在线直播课程ꎬ吸引了众多的教育行政人员㊁研究人员㊁一线教师纷纷自愿加入研究的行列ꎮLOCA范式以其操作简便的形式和触动教育者心灵的研修效果ꎬ迅速地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开来ꎮ二㊁三种范式的比较与反思范式 一词ꎬ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ThomasSamuelKuhn)首先使用ꎮ库恩认为ꎬ科学发展是有模式的ꎬ该模式就是 前范式科学 常规科学 革命科学 新常规科学 ꎬ表征每一阶段的核心就是 范式 ꎬ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必须经历一种格式塔的转换ꎮ后来被人们推广引申为 范式就是指某一共同体采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法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 [5]ꎮ可见ꎬ 范式 的三个要素是:共同体㊁问题域㊁思考方法ꎮ我们从这三个方面ꎬ对以上三种范式做简要比较(参见表3)ꎮ表3㊀三种范式的比较(一)名㊀称类㊀型共同体/信念问题域思考方法课堂诊断范式技术/分析研究团队+少数教师科学实证主义根据录像带分析课堂语言与行为ꎬ聚焦教师教学关键事件通过语言㊁行为编码的分析ꎬ结合关键教学事件ꎬ诊断课堂存在的问题LICC范式观察/评论教师团队+少数专家科学实用主义从多视角观察课堂中可观察㊁可记录的现象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描述或解释课堂问题的解决ꎬ通过评议反馈行为改进的建议LOCA范式叙事/描述教师伙伴+少数专家学习共同体理论㊁解释主义观察焦点学生ꎬ聚焦学生学习关键事件用故事的方式叙述/描述学生学习关键事件ꎬ自我反思㊀77㊀㊀㊀(一)共同体这里的共同体是指参加课堂观察与研究的人ꎮ在课堂诊断范式中ꎬ因为是对典型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ꎬ所以研究人员和专家居多ꎬ教师占少数(一般是上课教师㊁该教研组教师㊁学校个别领导等)ꎮ他们对科学实证主义深信不疑ꎮ在LICC范式中ꎬ因为要编制课堂观察量表ꎬ参加课堂观察的多半是正式的组织成员ꎬ如教研组㊁名师工作室等ꎬ当然也邀请专家学者参加指导ꎮ为了让课堂观察活动有效且能够持续开展ꎬ他们高度重视科学实用主义ꎮ在LOCA范式中ꎬ因为采用 自然观察法 ꎬ参加课堂观察的 门槛低 ꎬ只要对学习共同体理论感兴趣ꎬ志同道合ꎬ就可以成为课堂观察的伙伴ꎬ甚至可以跨学段㊁跨学科ꎮ他们进行课堂观察ꎬ注重寻找证据链ꎬ以解释学生是如何学习的ꎮ(二)问题域三种课堂观察的取向是相同的ꎬ都是直接指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ꎬ间接指向促进学生的学习ꎬ当然也顺带指向促进学校的研修文化㊁合作文化的形成ꎮ在课堂观察的取径上ꎬ课堂诊断范式和LICC范式是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ꎬLOCA范式更侧重质性研究ꎮ但由于三种范式的理论依据有所不同ꎬ所以它们的问题域有明显差异ꎮ课堂诊断范式把课堂教学解构为 教 与 学 两个维度ꎬ并站在诊断 教 的角度ꎬ把课堂观察聚焦在教师言行和教学关键事件上ꎬ在教的层面上 解剖麻雀 ꎮ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为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四个维度ꎬ所以采用多视角观察课堂中可观察㊁可记录㊁可解释的现象ꎮ为了避免观察的盲目性ꎬ事先会确定主题ꎬ确立观察点ꎮLOCA范式把课堂着重理解为 学堂 ꎬ把课堂观察聚焦在焦点学生的关键学习事件上ꎬ在学的层面上 解剖麻雀 ꎮ(三)思考方法由于问题域的不同ꎬ各种范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㊁技术和手段等也有诸多区别ꎮ课堂诊断范式ꎬ通过语言㊁行为编码的分析ꎬ结合关键教学事件ꎬ诊断课堂存在的问题ꎬ给出课堂诊断书和建议ꎮLICC范式ꎬ借助课堂观察工具ꎬ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描述或解释课堂问题的解决ꎬ通过评议反馈行为改进的建议ꎮLOCA范式ꎬ用叙述故事的方式来描摹学生的学习关键事件ꎬ分析证据链ꎬ观察者进行自我反思ꎮ当然ꎬ我们还可从 观察主体 观察工具 观察焦点 观察功能 上来区分这三种范式(参见表4)ꎮ表4 三种范式的比较(二)范式名称观察主体观察工具观察焦点观察功能课堂诊断范式专家为主使用现成的观察量表(有针对性修改)2大维度+8个视角+教师教学关键事件侧重 专家引领LICC范式同伴为主教师开发观察量表(可借鉴其他量表)4大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可以选择)侧重 同伴互助LOCA范式伙伴为主不使用观察量表焦点学生学习的关键事件侧重 自我反思㊀㊀总之ꎬ通过以上比较ꎬ我们可以发现三种课堂研究范式ꎬ分属三种不同类型ꎬ有着不同的理念ꎬ研究不同的问题域ꎬ采取不同的思考方法ꎬ各有千秋ꎮ课堂诊断范式的优点是精准化诊断课堂ꎬ数据分析专业性强ꎬ但准备周期长ꎬ实施流程烦琐ꎬ成本高ꎬ难以成为日常化研修方式ꎮLICC范式的优点是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有机融合在课堂观察活动之中ꎬ教师之间互动的学科专业化程度高ꎬ但68个观察点最好能改成 n 个观察点ꎬ以便开展 量身定制 的课堂观察ꎮLOCA范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ꎬ聚焦学生完整学习历程ꎬ容易触景生情ꎬ触动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哲学ꎬ激发教师真正的反思改进ꎮ但观察1人或1组学生ꎬ有时容易陷入 以特殊代表一般 的误区ꎬ这对教师共情观察能力与学科判断能力是个严峻的挑战ꎮ所以ꎬ在基层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中ꎬ以上三种范式可选择性实施ꎬ兼收并蓄ꎬ发挥互补功能ꎬ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效益最大化ꎮһ参考文献:[1][3][5]崔允漷ꎬ沈毅ꎬ吴江林ꎬ等.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3. [2]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ꎬ2012.[4]陈静静.佐藤学 学习共同体 教育改革方案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ꎬ2018ꎬ47(6):78-88.78㊀㊀。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深入浅出 地讲解了观课议课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引导我们认识到观课议课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掌握观 课议课的技巧,提升教学能力。
精彩摘录
“观课议课,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一种心灵的交流,更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的有效平台。”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观课议课的本质。在传统的听课评课中, 我们往往只教师的教学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而观课议课 则要求我们全面观察课堂,教师、学生和课堂氛围等多个方面,从而更准确地把 握课堂的实际情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陈大伟先生的教育情怀和对教师 成长的。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 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来思考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相信,这本书将 会成为我教育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经典之作。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是一本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的书 籍。通过对其目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和结构, 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
精彩摘录
书中还提到:“观课议课是一种团队合作,是教师之间的互助互学,共同成 长的平台。”在教师职业中,孤军奋战往往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而通过观课议 课,我们可以与同事们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 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目录分析
从目录结构上看,《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采用了清晰、有条理的章节布局。 全书共分为六章,每章下又细分若干节,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这种 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部分,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方案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方案

优化教学评价提升课堂质效——齐贤学校第二十四届教学节活动方案暨齐贤学校第九届“贤文化”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深化绿色指标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依托支点计划和校本培训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单元设计引领下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努力构建“教师欣赏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个体主动发展、同伴真诚合作”的人文课堂。

通过搭建合作共享的平台,加强集体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组织机构:专家组:区教育局、区教研中心领导与专家顾问:镇教管办及教育联盟学校领导组长:王洁副组长:周爱民、郭燕、刘燕组员:其他行政人员和相关学科教研组长三、参赛对象与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推选一位老师参赛四、活动程序:1、教学准备:选择内容,撰写设计(含单元设计),磨课试教。

(第5、6周)2、观课评课:积极参与,客观评价,有效指导。

(第7、8周)3、反思提炼:有效研讨,认真反思,撰写案例。

(第9周)五、活动要求:1、教学设计要突出单元设计引领下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转变;2、课堂教学要体现“贤文化”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并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创新;3、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积极献策,有效指导,提高课的质量;4、课后要重视反思提炼,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分析、思考,积极探索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并对课堂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形成教学案例。

六、活动安排:1、对参赛教师评选最佳教学设计奖、教学能手奖。

2、对全体教师的教学案例评选等第奖。

3、对参赛教师所在的教研组评选优秀组织奖。

4、学校组织表彰,颁发证书,并记入教师绩效考核和业务档案。

5、教学评比成绩作为本学期区、镇骨干教师考核及新一轮骨干教师评定依据之一。

奉贤区齐贤学校2019年9月。

读《教师成长》有感

读《教师成长》有感

读《教师成长》有感读《教师成长》有感读《教师成长》有感1以前的自己,每天上课说是照本宣科一点儿都不为过,改着作业发着牢骚,照着教参抄教案,还不耽误和别的老师说笑;盼着放学,盼着寒暑假,盼着能逛街的星期天。

虽然有时也觉得很空虚,无聊,莫名的焦虑,但内心也早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

如果不是阅读《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一书,我恐怕会一直这样子庸庸碌碌下去,做一辈子的教书匠。

《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一书全面辑录了《教育时报》评选推出的31位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成长案例。

他们不是名家大师,都是来自于你我身边的普通教师。

31位教师的成长之路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共有特点就是他们真实、自然,诚恳而有耐心,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改善与改变自己,也改变了他们的学生。

他们像树一样,终究变得富有活力、引人注目,让人称道。

书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成长,教师成长的故事,美妙地转化成了学生成长的故事。

只有那些心地良善、不断用心于教育理解力与生命智慧的教师,才有无数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他们的教育自传是以自己生命写就的,同时又可以在学生那里得到余音缭绕的回响。

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由迷茫、混沌到澄澈、练达的过程;成长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心耕耘、自我更新的能力。

正是有了教师的成长,才有了学生的成长,而学生的成长,又反过来推动了教师的进一步成长。

我从31位教师身上所受感动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此。

这31位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无一例外的都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爱与执着,他们把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经验方法,幸福与快乐进行了一些思索,一点一滴地记载下来。

很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中的许多专家都曾是和我们尺码相同的人。

在他们成名之前,他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他,我们在成长中所遭遇过的失败、挫折、痛苦、困惑等,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尝受过,他们之所以与我们不同,并不在于他们的天赋比我们高,而是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打造生命。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长年累月地坚守,默默无闻地付出。

课堂教学研究的视角方法及案例

课堂教学研究的视角方法及案例

平衡兼顾
平衡基本技能、概念 理解和问题解决 平衡长效核心知识和 学生活动兴趣 对应用情境要作恰当 的教学加工 弄清什么条件下合作 学习才有效
问题解决为中心 兴趣作为出发点 重视应用 强调合作



教改实践要有不走极端而达到顶尖的集其大成的智慧
现代信息技术为改变学习方式提供新平台 ——计算机和网络成为崭新的学习技术 •学习情境空前丰富 •个别化学习出现新前景 •更重要的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核心问题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读写的基础不单是言语,还有表象,它涉及形象和屏幕的表达和
解读,信息量大为增加,应强调信息导航搜索能力 ●推理不只是逻辑演绎,而且与利用手头的资料、 数据作出推断更 加相关,应重视对资料、数据的质量与可信度的判断能力 ●学习不仅是听讲,还要基于研究、发现或实验,它们将成为学习 的重要方式 ●学习的价值不单是传承知识,而且要体现知识的创造与共享,这 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一个“×”而承认自己是错的,她
仍然“想”试试!她希望通过实验来检验信息的真伪,而这种
态度正是我们非常希望培养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学生并没有就这个问题主动向老师 提出质疑或要求解释。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不是没有 问题,而是不习惯提出问题),而这种习惯的缺失正反映了我 们在教学中缺乏对这种行为的关注和鼓励。
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别均为无色透明的澄清石灰水和 水。
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后的第一个探究课题。
此时,学生学习化学尚不满两周。澄清石灰水的性质学生 还没有学习过,对水也只有生活常识性的认识。但是从实验的 角度看,要区别二者,途径很多,操作也简便。
对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不难看

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王洁

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王洁

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王洁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也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为,在这个时期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充满了智慧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合作教学引言: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人的个性,因此,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基本技能,在基于计算机的教学工具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视听设备可以用来吸引学生。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意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突出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语文的学习是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的,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有持有抵触的情绪,这也就造成了语文学习水平得不到发展的境况。

作为素质教育中智育的一个部分,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是有着影响的。

所以,借助合作教学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二、合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合作教学流于表面的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针对这个问题作出相应改变,小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合作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要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气氛,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收获,有些教师对于合作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总以为将学生划成了几个合作这就是合作教学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而且如果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样的合作教学就是去了意义,更加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

(2)各自为政,教学秩序混乱通过听课我们可以发现,当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学生就开始乱哄哄的进行讨论,合作内的每个人都在说,但是说的是什么没有人能听清楚,而且有的合作在讨论的时候还会发生争执,伴随着讨论声音由大变小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讨论出了结果,然后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成果汇报,这看似是非常符合讨论的流程的,但是这其中我们却没有了对学生的监控,而且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了讨论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把握。

一技在手见“微”知著——初中语文课堂的微课教学探究

一技在手见“微”知著——初中语文课堂的微课教学探究

一技在手见“微”知著——初中语文课堂的微课教学探究王洁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7(000)035
【摘要】微课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对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效实现了快速的课堂导入、高效的内容讲解,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感悟语文魅力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微课的特点对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王洁
【作者单位】[1]湛江一中锦绣华景学校,广东湛江5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知微见著微课不微\r——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探究 [J], 黄庆华
2.知微见著微课不微-中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探究 [J], 黄庆华
3.微课不微,见微知著——小学语文学科微课程内容设计例谈 [J], 胡丽
4.见“微”知著,活化语文课堂——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探究 [J], 郭静
5.微课不微见微知著——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知识点拓展的应用 [J], 钱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发表时间:2018-09-28T16:57:01.96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作者:王洁[导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也要持续,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月庄小学 276700摘要: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认清问题,并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高效化,让小学生可以从语文的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收获更多的技能,培养他们更充足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措施小学语文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又十分容易被忽视。

因此,一方面,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教学技能培训,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也要持续,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出现原因较多,一些情况下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时间紧并且任务重,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添加一些其他的任务,所以只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而效率高就意味着多样化程度低,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另外一个方面,导致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对于课本知识框架以及教学活动的理解不深入,无法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节与变化,导致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2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不但包含了传统的文学知识与常识,同时还肩负着道德修养培养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情感学生们本身都或多或少的具备,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富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如果能够将这些体验与课程教材进行连接,显然可以提升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性,提升教学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更加重视教材与知识本身,而这同样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顾泠沅校本研修讲座1分析课件

顾泠沅校本研修讲座1分析课件
关注获得的关键性事件: 学生不会形式化,采用“脑中分豆子”, 才能解决从实物到符号的过渡。
21
“分豆子”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
实物操作 表象操作 符号操作
分豆子 脑中分豆子 算式运算 (具体) (半具体、半抽象) (抽象)
寻找规律 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 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
22
让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师生语言互动时间分布表
改进前(423″)
弗兰德师生语言互动分类 时间(″)
①接纳学生感觉
5
回应 ②赞许学生行为
22
教 师 讲
③接受学生观点 中立 ④问学生问题
⑤演讲
12 23 48
自发
⑥指示或命令 ⑦批评或辩护权威
行为
31 25

回应
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 按老师要求表述
课堂静止或不理解的时间⑩、教师指示或命令⑥、批评或辩护 权威行为⑦,在改进课中下降为零;教师演讲⑤、学生按老师要 求表述⑧,明显减少 教师的提问④、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的语言⑨,在改进课 中明显增加;教师接纳学生感觉的语言①,也有上升
24
3.行动教育的要点
(1)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取长补短、合作学习 的行动主体。
14
共组织100多次学习、研讨,30多次个别与团体访谈,搜集150 多小时录音,24节课堂录像。研究成果:“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顾泠沅、王洁,2003)
15
1. 从教师成长需求出发
(1)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295份有效问卷)
规律:余数小于除数
关注理念的关键性事件: 运用儿童生活经验,“除法就是分豆子”, 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化”的含义。

课堂教学诊断分析

课堂教学诊断分析
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 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 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 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 、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 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 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
课堂观察:今天和明天
王洁 jjwangjie163 xbyx.sherc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共同思考
☆ 课堂观察是什么? ☆ 为什么我们要走进课堂做观察? ☆ 课堂观察能解决什么问题? ☆ 课堂观察需要什么技术?
一、课堂观察是什么?
1.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
3. 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
通过与上课人的优点相比而发现自己的缺点时,这 就意味着有可能自己的这些缺点是可以弥补的,虽然弥 补的方式方法仍然需要自己去探索,但从讲课人的成功 之道中却是可以获得较大的启示。
当教师发现自己与上课人有着同样的课堂缺点时, 表明自己的课堂缺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可能这些课 堂缺点要么是不需要避免的,也有可能是无法避免的, 这就为听课人有此课堂缺点寻找到了安慰,为教师课堂 教学的创新寻找到了自信。
课堂观察的数量与技术问题决定课堂观察的效率, 而课堂观察理念则决定着课堂观察的效果。
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当课堂观察只是教师间专业交流方式时,大家能够分 享课堂观察中的教育智慧,还能够品味课堂观察过程中 的友谊。
可是,当我们感觉并认可了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后, 就开始让课堂观察登堂入室,并用诸多规章制度来保障 它。就像把美丽的花朵摘回家放到花瓶里一样,你越是 欣赏花朵的美丽,越是用花瓶去滋润它,它却因为离开 了自然环境而日渐枯萎。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聆听学习了:解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高小班化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课题研究等内容,让我学习之后受益匪浅。

下面就王洁老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自己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已经十几年了,我觉得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就能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学习,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

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是什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本身来说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是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后博采众长,找到最合适我和我的学生的教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

潘主任介绍的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梨园经验等都值得我在实际教学中去应用和探索。

三、课堂教学时间和容量的合理安排。

一节课45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我在教学时做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精讲多练,老师如果高效率的教,学生也会高效率的学,提高教学力度,以达到最好效果。

四、合理地与生活实际情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易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为什么 当我把小 弟弟扶起来 ,我看 见警察叔 叔露 出了甜甜 的微 说 , 田忌是用什 么样 的方法反败为胜的。在这个过程中 , 不仅改变 笑, 把他帽子上的 国徽映照的更美丽?为什么要把钱币擦 洗干净? 了以往单一 的、 枯燥 的知识传授模式 , 而且 , 形象 的展示也非常容 等等 , 因 为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目的就 是 要 培 养 学 生 爱 护 国 徽 、 愿用 自 易激起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 , 对提高学生 的 自主效率起到 了非 常重 己的行 动为国徽 增光的思想感情 。所 以 , 授课 的时候 , 引导学生思 要 的作用 。 考有关 问题 , 当学 生能够真正 理解文章 包含意思 的时候 , 学 生 的 爱 国主义情感和探索能力 都会得到提高 。
三、 借 助 多媒 体 技 术 , 调 动 学 习积 极 性
俗话说 : 教无定 法 , 贵在得法 。采用合适 的教学方 法 固然 重
要, 但我们也应该为学生 营造融洽 、 和谐 的氛 围 , 因为其乐 融融 的 课 堂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因此 , 在授课 的
当今社 会是一 个信息化 、 网络化社会 , 多 媒体技 术 已被 广泛 时候 , 教师要学 会尊重学生 , 关爱 学生 , 要完善评 价机制 , 实现 亲 地应用 到教 学活 动 当中 , 所以, 在授 课 的时候 , 我 们可 以借 助视 其 师 , 信其 道 , 最终, 使学 生积极 主动 地参 与到语 文教学 活动 当
听讲 等途径去独立探究 , 自行发现并掌握 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的一 效 率 。
种方法 。其主导思想就是 以学生为主体 , 让学生 自觉地 、 主动地探 索, 因此 , 在新课程理念 的指导 下 , 教师将 探究式教学模 式引入课 二、 多元化评价 , 营造探究环境

高职高专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高职高专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高职高专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作者:刘高丽王洁吴松来源:《中文信息》2020年第01期摘要: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的下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老教师共同努力和探索的方向,本文就新教师上第一堂课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新教师第一堂课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9082(2020)01-0-01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有活力,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但是上岗之初,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个截然相反的身份----教师,由于不适应新的身份和新的环境,就容易出现急躁、自大、自卑和紧张的心理,这些现象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教学秩序。

第一堂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渴望获取知识认知世界的意识倾向,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要从第一堂课入手。

新教师由于紧张的心理和陌生的岗位,在第一堂课授课时,往往会出现语速过快,教态不自然,讲课缺乏条理性等问题;另外,由于缺乏信心和授课经验,对能否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实施没有把握,各种负面情绪与情况结合起来,极易出现“怯课”现象。

这种现象及心理,对其今后的教学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不言而喻。

那么对于新教师,如何才能出色的上好第一堂课呢?一、调整心态,备自己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新教师必须扭转过去学生时代的自我意识,尽快适应到教学工作中去,从心理、思想、言行、仪表等各个方面完成角色的转变,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新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师身份,面对学生时,言语态度要严肃稳重,又不失和蔼,不能让学生觉得你夸夸其谈或是举止轻浮。

本身就具有年轻活力的新教师,在衣着方面也应稍加修饰,穿衣要大方得体,干净利落,不要过于夸张时尚,甚至另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

顾泠阮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一)摘要: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师培训均面临着理论如何向课堂实践转移的突出问题。

将课堂视为可供“野外”考察的学习生态圈,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理念引与行为跟进相统整的教师教育模式,为解决转移问题提示了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关键词:教师;行动研究;教师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50一、困惑与思考(一)问题与困惑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如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

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这似已成为不易消解的困惑。

这一现象,国内有,国外也存在。

(二)消解困惑的现有研究及其讨论文献表明,解决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做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结合课例(l)的同事互助指导(peer coaching)。

西方学者乔依斯和许瓦斯(Joyce & Showers,1982)(2)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使教师将在职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

研究者对两组参与了三个月课程的在职培训的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在培训期间推行了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和指导,而另一组教师所在的学校则没有这样的活动。

结果发现,前一组有75%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能有意识地、而且比较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后一组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

以后的几项研究(3)(4)也都发现,校内同事之间互助指导的效果明显超过单元式的工作坊。

-------------------------------------------------*本课题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

研究得到了青浦区教育局及有关中小学的鼎力支持,青浦教院郑少鸣院长、市教科院周卫研究员自始至终参与组织与指导工作,青浦实验研究所郑润洲老师参与文稿的最后修订,特此致谢。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合同大全、会议文书、工作计划、演讲稿、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urvey reports, work reports, contract summaries, meeting documents, work plan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6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6篇(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以供借鉴。

从课堂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12讲

从课堂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12讲

1. 从课堂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12讲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将按照您提供的主题“从课堂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12讲”,来撰写一篇深度且有价值的文章。

在本文中,我将采用从简到繁的方式,分别从教学实践、课程开发、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技术等多个维度,通过12讲的形式全面探讨这一主题。

2. 课堂管理与教学实践讲一: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课堂管理涉及到教学秩序、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方方面面。

教师应该善于借助各种手段来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如有效的教学设计、积极的师生互动、合理的学生分组等。

讲二:师生关系的处理师生关系是课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树立正确的权威形象,同时也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3. 课程开发与教学评价讲三: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良好的课程设计是教师成功的关键。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紧扣课程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讲四: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教学评价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善于选择和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与工具,如课堂测验、作业考核、项目评估等,全面、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学技术与专业发展讲五: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六:教学技术与工具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技术与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教学评台等,提升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

5.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12讲的全面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从课堂到课程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启发,促使您更深入地思考与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专业发展,成为一名拥有深度与广度的优秀课程教师。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

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发表时间:2020-12-04T05:58:14.63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0期作者:王洁[导读] 小学学习阶段数学知识极为重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数学计算是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的重要知识内容,更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素养水平的基础内容。

陕西省安康高新区河西九年制学校 725000摘要:小学学习阶段数学知识极为重要,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数学计算是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的重要知识内容,更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素养水平的基础内容。

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但现今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存在很多的问题,进而影响其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并转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计算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引言: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其计算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与质量,更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更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利于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更利于保证其计算能力水平的提升,对此,教师要在低年级教学中进行计算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1.1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今小学生低年级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没有转变,在教学中更为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注重,课堂教学中也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中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1.2小学生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现今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教学,另外教师更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两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
有意义接受式学习(注重知识的科学性)
已有知识
建立联系
新的知识
合理
奥苏贝尔: 知识固着点的性质 我国教师: 合适“潜在距离”的 铺垫是成功的奥秘
实质
换一个形式检验 严格的“变式训练” 是有效手段
变式训练与不同教学水平的对应关系
标准题 记忆水平 A B C 封闭性变式题 开放性变式题
尊重学生差异的任务观
教师
主导性主体 儒家文化:尊师重教


学生
发展性主体
尊重学生(需求、现状、发展可能) 要求学生(多元、适切、个别)
在主导原则下取得新平衡是关键
— 学习是多种不同影响的共同作用
存于书本的 明确知识
教师
存于实践经验的 默会知识
学生
• 不同作用可以整合、互补,有时也会抵触、
——教改实践需要平衡兼顾的智慧



教改实践要有不走极端而达到顶尖的集其大成的智慧
现代信息技术为改变学习方式提供新平台 ——计算机和网络成为崭新的学习技术 •学习情境空前丰富 •个别化学习出现新前景 •更重要的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核心问题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读写的基础不单是言语,还有表象,它涉及形象和屏幕的表达和
解读,信息量大为增加,应强调信息导航搜索能力 ●推理不只是逻辑演绎,而且与利用手头的资料、 数据作出推断更 加相关,应重视对资料、数据的质量与可信度的判断能力 ●学习不仅是听讲,还要基于研究、发现或实验,它们将成为学习 的重要方式 ●学习的价值不单是传承知识,而且要体现知识的创造与共享,这 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课堂教学与教师成长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校本研修)
jjwangjie@ 王 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您知道的
1. 2. 3. 4. 5.
您想了解的
您的理解
1. 2. 3. 4 5.
1. 一个实例
“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哪里?”
--- 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一次教学实践 与老教材相比,初三化学新教材中增加了这样一个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里最后一部分——科学家的小故事——因
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讲,教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原意是培
养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与我们长期以来通过说教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做法同 出一辙。然而,科学态度的养成只能通过行为的强化,期望 通过讲几个科学家的小故事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做法,有 如“纸上谈兵”,只能使学生对科学态度的认识停留在表面, 很难进入学生的行为准则。
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没有形成成熟的想法,我们感到
这个问题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化的答案。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学识、教师的经验、教师的教学机智等等,都是这
个问题的影响因素。
但这个问题也是在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 者和促进者后,都将会面对的一个广泛性的问题。也许, 对这个问题的持续探究,将成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 质的催化剂。
再考虑如何体现出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情感等教学目标。 通常能力的培养常常通过教学方法体现,而情感关注则 通过科学史以及一说,听完一节课,首先做的判断就是
这节课是否达成了知识目标,随后再评判其他的目标(如能 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是否体现,再进一步关心教学方法是 否为达成目标服务,是否合适。只要一节课的知识点都出现 了,其他未能涉及,也仍然不能算失败。 从这样的评价标准来看,这个问题的提出也就不足为怪 了。 ……… ………
然而,对学生如此精彩的思维,老师只是点点头,就
让学生坐下了。
课后,杨老师焦虑地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们
发言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由于学生查找的资料不同,思维的方法不同,形成的
答案也各有千秋,所以此时老师面对的是开放的问题。
老师一方面需要判断学生思维的合理性,考虑如何对 学生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应对可能会出现的、 自己预料之外的说法;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恰当地对学生所 做的努力表示肯定。一系列需要教师同时考虑的问题对教 师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加上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法还不习 惯,使教师感到“不知道该怎样说”。
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别均为无色透明的澄清石灰水和 水。
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后的第一个探究课题。
此时,学生学习化学尚不满两周。澄清石灰水的性质学生 还没有学习过,对水也只有生活常识性的认识。但是从实验的 角度看,要区别二者,途径很多,操作也简便。
对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不难看
出:澄清石灰水和水的性质只是探究活动的载体,教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是通过初 次实践尝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活动的常 规模式,为今后类似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过少,于是将课题改成设计 实验区别均为无色透明的澄清石灰水和水,允许学生用 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现有一位学生作业中有这样一条资料:“将澄清石灰水和水
分别泼向墙壁,先干的就是石灰水,后干的是水”。 杨老师过去从没听说这种说法,于是就给这一条打了一 个“×”。因为这个“×”,这位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资料时没 有提出这一方案。
课上,听课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向学生做了询问。
师:这个方法是你从资料上查到的还是自己想出来的? 生:不是(自己)想的,是从一本书里面看到的。 师:那你想试试这种方法吗? 生:想。
解释性理解水平 探究性理解水平 A YC A BZ X BC AY Z X B Z X Y C
A. 条件;B. 过程;C. 结论
有意义活动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气质和能力)
已有“ 工具” (知识、经验、判断力)
新的“ 任务” (问题解决、项目实施)
自行整合 参与度 完成度
开展尝试探究活动是促进 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
知识的冰山模型
①言传
明确知识
③内化
明确知识
①言传:书本知识, 听讲为主 ②意会:实践经验, 在做中学 ③内化:明确知识的
④外显
融会贯通
默会知识
②意会
默会知识
④外显:默会知识逐 步清晰化
学习的新概念
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中心、书本
中心、课堂中心仍然是最基本的特征,所有的学习活动也紧
的“知识目标”,或者说,没有过去意义上的“知识点”。 课堂中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只是学生进行研究的内容 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通过学生的研究落实石灰水或 水的化学性质,而是着重总结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模式。
我们一直十分关注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对于上课的老师
来说,准备一节课,首先就是确定这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
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一个“×”而承认自己是错的,她
仍然“想”试试!她希望通过实验来检验信息的真伪,而这种
态度正是我们非常希望培养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学生并没有就这个问题主动向老师 提出质疑或要求解释。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不是没有 问题,而是不习惯提出问题),而这种习惯的缺失正反映了我 们在教学中缺乏对这种行为的关注和鼓励。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 学记》)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

最近二、三十年来,接受式学习和活动式学习
两种观点在“有意义学习”的主题下,有着明显的
舍弃自身缺陷、汲取对方长处的互补趋势,两方对
峙逐渐演变为前进过程中的两极张力。 就当前我国教学而言,拒绝机械接受、开发主 动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高水平的实践技能与高层 次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改革的主导原则。
有一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做法: ●分别将两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里,调零 ●待天平平衡后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石灰水 和水 ●天平的指针偏转的方向就是密度较大的一方,烧杯中 的试剂也就是石灰水(一次也不用称,步骤非常精简)。 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按操作规范,托盘天平的右盘应该 放臵砝码)显示出学生对托盘天平原理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 而学生打破规范的举动也显示出学生的创造性。
2. 几点想法
(1) 知识与学习
(2)教学任务的分类
(3)两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 (4)提高思考力水平
(1)知识与学习
明确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 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
默会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上是理解力和领悟
存于个人经验(个体性)、 嵌入实践活动(情境性)
单调。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片段:
有几组学生选择同一方案进行实验:分别测定石灰水和
水的密度,因为石灰水的密度比水大(这个这个结论是学生 依据物理常识得出的),通过比较密度可以区别这两种试剂。 这个方案的常规操作过程是: ●分别称量同体积的石灰水和水的质量(至少要称四次, 空烧杯的质量、试剂加烧杯的质量) ●再计算密度(或直接比较质量亦可),得出结论。
情景三: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哪里
课上完了,听课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评课时,有的教师提出 了一个问题:“这节课的知识点在那里?”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听课教师的注意。
而对准备这节课的教师们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仿佛是
“一言惊醒梦中人” 。
在备课时没有人感到存在这个问题,但此时这个问题确
乎是如此值得关注——因为这节课中确实几乎没有过去必备
教学流程:
提前两天布臵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设计方案 课堂上学生资料与方案交流 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验证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情况交流 实验方案评价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小故事
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有 几个情景却让人回味不已。
情景一:资料错了吗?
授课的杨老师工作认真、细心、负责,考虑到学生第一 次做这样的回家作业(指回家查找资料和设计方案),杨老 师特意在上课前将学生查找的资料收上来细细看了一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