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标》表格式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的风向标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3能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用自制的风向仪观测天气。
二、教学重、难点: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能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用自制的风向仪观测天气。
三、教学准备: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谁知道今天刮的是哪风通常我们说的风也可以叫它风向,那谁再来说一下今天的风向是怎样2气象员利用什么来仪器来测定风向的(风向仪)4到底风向仪是怎样来测定风向的呢为什么它能测定风向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风向仪。
(二)认识风向仪(师出示风向仪模型)仔细观察它的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箭头、箭尾、风向杆、支架、旋转按钮这五部分组成。
了解它们各部分的作用。
小结:我们知道了风向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后,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个风向仪(想)(三)做个风向仪1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构思风向仪的样子。
可以用卡纸剪出箭头、箭尾;软木杆做支架和风向杆;钉子做旋转按钮。
2根据小组确定的构思动手操作。
注意千万别伤着手呀!3展示本组的“劳动”成果。
从中评出最好的风向仪。
(根据设计的样式、测风向的灵活性)(四)作业:一架小小的风向仪做成了,想用它测一下风向吗用自己组的风向仪测出明天和后天早上、中午、晚上的风向并作好记录。
第二课时一、回顾风向仪各部分的组成。
二、交流测得的结果。
三、拓展我们来观测这个季节常刮什么风。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_我的风向标_科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我的风向标》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20课《我的风向标》在《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是:“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几种常见的风向标,并了解它们的构造;善于创造性地制作风向标,并会利用风向标观测风向;学生在利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风向时,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一课。
本单元是小学科学教科书中集中研究“认识天气、观测天气”的唯一单元,虽然与前面进行的科学探究没有密切的知识联系,但由于学生对天气有亲身体验,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做基础,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
学生在前面一课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及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是科学教学的起始年级,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
因此应着重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以形成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本课中,要紧紧抓住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对本课自己亲手制作直观的教具——风向标,并能亲自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来测试风向这一课内容,学生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操作实验过程中,理解并建构风向的概念、风向标的原理及制作方法,学会测试风向。
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并消化。
教学目标1、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的风向标》教学设计

《我的风向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
教材分析:
本课与“我的雨量器”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记录天气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及使用自己制作工具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并利用风向标观测天气。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向标。
教学难点:
学生创造性的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
制作材料:
纸杯、铅笔(带橡皮头)、吸管、卡纸、大头针、剪刀、刀子
教学过程:。
小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的风向标》教学设计word资料8页

《我的风向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
教材分析:
本课与“我的雨量器”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记录天气情况。
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及使用自己制作工具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并利用风向标观测天气。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向标。
教学难点:
学生创造性的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
制作材料:
纸杯、铅笔(带橡皮头)、吸管、卡纸、大头针、剪刀、刀子
教学过程:。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标》表格教案

问题:谁明白气象局是利用什么仪器测定风向的?
教师播放录像展现气象员用风向标测定风向的情形:“噢,原末气象局的叔叔是利用这种仪器测定风向的。明白这种仪器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
讲述:对,这种仪器叫风向标。今天,老师就和大伙儿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板书课题:我的风向标)
(二)学习新课: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 谈话:同学们的方法都专门好,现在老师给大伙儿展现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
5、学生讨论制作方法,交流制作方案。
6、谈话:老师还给同学们预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标的材料。你喜爱哪一神,能够到前面桌上取哪种材料,假如你有好的好的创意,也能够按自己的方法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
能够随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7、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分组展现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自由活动:
1、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风向。
2、谈话:每个小纽的风向标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
3、谈话:你认为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申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回答不全面的地点,教师要及时补充。
5、谈话:好,下面老师就带领每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别处亲自动手观测今天的风向,在测量的过程申,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标最好、最灵活,什么缘故?并拿自己的风向标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你制作的风向标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应如何样改进?
6、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
7、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8、课堂小结
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进行风的观测,了解本她在那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到时我们全班开一个汇报会,好不行?
20.我的风向标-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的风向标-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背景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是根据国家的最新教育改革而制定的学制标准。
该学制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段,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其中,三年级科学上册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风向标为主题,通过介绍风向标的构造和使用,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的方向和力量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风向标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能够根据风向标上指针的指向判断风的方向;3.理解风的产生和作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预习在课前,老师把风向标的图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风向标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通过网络或图书了解有关风的知识,如风的产生、方向等。
导入老师首先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经常受到的自然现象和因素,如天气、空气污染、气压变化等,并与此次探究的风向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明确本次探究的目的、意义和调查方法。
实验过程1.老师向学生介绍风的产生、力量和方向等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箱、风扇等教具,模拟风的产生和影响。
2.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简易风向标,并讲解风向标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生边制作边了解风向指针的指向与风向的关系。
3.带领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方向的风对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跟随风向指针的指向判断风向。
课后作业1.将制作好的风向标带回家,在家中观察周围不同方向的风的影响,并用街景照片和文字记录下来。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风的类型和产生原理,撰写成小组报告。
教学评估1.观察和听取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问答情况;2.鼓励学生在制作实验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3.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检查,评估学生对风向标、风产生和方向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总结通过本次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对风向标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从周围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了风的存在和影响。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仪》表格式教案

3、在我们这里,这个季节常刮风。
二、选择
1、当风向仪的箭头指向东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
(1)东北风(2)西南风(3)不一定
2、我们一般按()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四(2)八(3)六
3、谁的风向仪好?()
(1)丁丁的风向仪非常漂亮,只是转动不灵活。
(2)文文的风向仪样子不美观,但是随风转动灵活。
三、做一做,画一画。(用文字或图画表示都可以)我的风Βιβλιοθήκη 仪制作材料制作步骤
我的风向仪的样子
评一评
教后记
4、自读下面的资料,了解关于风向的知识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向东时,表示此时刮的是东风。当风向仪的箭头指向西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西北风。
我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北风
西北风东北风
西风东风
西南风东南风
南风
5、我们这个季节常刮什么风?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一个风向仪一般主要包括、、
和支架组成。
第18课我的风向仪
主备人:薄传学二备人:
学习目标:
1、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2、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预习提纲:
1、风向仪的用途什么?
2、风向仪的主要构造是什么?
3、利用课本52页的制作步骤,自己试着制作一个风向仪。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
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 、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一、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制作风向仪。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仪——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教师演示材料: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认识风向仪。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识。
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
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仪。
)从而引出课题——《18、我的风向仪》。
然后,老师展示风向仪,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仪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部分。
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仪,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
)小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
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
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
18.我的风向仪-青岛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的风向仪-青岛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向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能够制作简易的风向仪,并能利用其判断风向;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风向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2.如何制作风向仪并利用其判断风向。
三、教学难点1.风向仪的原理与制作方式;2.向学生解释风向仪原理的科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1.风向仪制作材料;2.风向仪的样例。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指南针方向,引入风向仪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风向,风向的重要性,产生风向的原因等方面的问题。
2. 讲授风向仪的基本原理(1)教师出示风向仪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每一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2)教师简要概述风向仪的工作原理,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制作风向仪(1)教师向学生讲解风向仪的制作方法,手把手教学生做风向仪。
(2)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步骤做,完成自己的风向仪,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判断风向(1)教师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风向仪去体验,观察风向仪的指针指向,得出风向的答案。
(2)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交换风向的判断方法和体验心得。
5. 总结(1)教师让学生主动做总结,总结风向仪的制作方法和风向的判断方法。
(2)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制作,自己体验到的乐趣和体验结果。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了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亲自制作风向仪,体验到科学实验工作的乐趣并深化了对风向仪原理的理解。
老师需要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弱势和难点,深化对这个问题的教学。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风向仪制作的材料和制作过程的样例。
在课堂上,老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做出决策,做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教学课,让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那些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由实践感触到的知识的乐趣,让他们对科学的研究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青岛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0 我的风向标》教案

7、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风向。
2、谈话:每个小纽的风向标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
3、谈话:你认为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申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补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学生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不同类型的风向标。
每组制作材料: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二段突出“风向”的天气预报,提问:谁听明白了,今天的风向是怎样的?
8、课堂小结
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进行风的观测,了解本她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到时我们全班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
教后记
引导学生制作风向标,实地测量风向,学生充满了对科学极大兴趣。
学生回答。
问题:谁知道气象局是利用什么仪器测定风向的?
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标测定风向的情景:“噢,原末气象局的叔叔是利用这种仪器测定风向的。知道这种仪器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
讲述:对,这种仪器叫风向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板书课题:我的风向标)
(二)学习新课: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风向标。
1、谈语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了一个风向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向标。也可以拆开看一看,然后一起讨论: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标分为几部分?备部分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18. 我的风向仪-青岛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的风向仪-青岛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向仪的结构和作用。
2.能够使用风向仪正确地判断风的方向。
3.了解风是地球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1.风向仪的结构、作用及使用方法。
2.风是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1.风向仪。
2.风向仪的制作材料:纸、铅笔、剪刀、图钉、吸管、塑料瓶、纸杯。
3.展示地球大气环流的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描述自己在烈日下的感觉,激发学生对风的认识。
2.引导学生探究风的现象。
教师用纸条模拟风的运动,让学生看到风的存在。
2. 学习新知1.介绍风向仪的结构。
风向仪是由吸管、塑料瓶、纸杯和图钉组成的。
2.引导学生制作风向仪。
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尝试制作。
3.学习风向仪的使用方法。
教师演示风向仪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风向仪来判断风向。
3. 拓展知识1.介绍地球大气环流。
教师向学生展示PPT,介绍地球大气环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差异引起风的原理,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认识。
4. 活动安排1.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随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风向仪的使用方法和制作过程。
2.小组展示。
教师安排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让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知识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制作风向仪的方式教授风的基本概念和认识,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风向仪的使用方法,将知识得到了更为直观的体验和认知。
同时在通过PPT展示地球大气环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运动规律,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气象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在活动的参与度方面也做得不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从交流中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学习成果。
20. 我的风向标-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 我的风向标-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什么是风,风的由来和分类;2.了解风速的计量单位以及风的影响;3.学习如何利用风;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风的各项特征和分类;2.学习风速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速计量单位;2.如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风的分类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环保袋、风力发电机、海报、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风的视频和图片,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听一首与风有关的歌曲,让学生更加了解风的分类和特征。
5.2 讲解1.介绍风的概念和分类;2.让学生了解风速的计量单位;3.说明风的影响;4.说明如何利用风。
5.3 实验1.利用风力发电机演示风能发电的原理,让学生现场体验制电的过程;2.让学生观察风车的运行状况,从而深了解风的分类和特征。
5.4 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一个制作风铃的活动,让学生发掘风的另一种魅力;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验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有关风的画,以了解风的影响。
5.5 总结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回答问题;2.让学生自评今天的学习状况,填写反思表。
六、教学展示以下是我们的教学海报:青岛五四制2001年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风的分类根据风力大小,可分为轻风、清风、微风、和风、强风、烈风、大风、狂风、暴风、台风、飓风。
风速计量单位风速一般用米/秒(m/s)和千米/小时(km/h)来表示。
在计算风力和风速时,我们还会使用比较单位——级。
风的影响风的吹动会带走物品和垃圾,吹动树木和杆塔,对交通、环境和工业都有很大影响。
利用风我们可以利用风能制作风车,发电,清洁风能等,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保护环境。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的分类和特征,并能够运用风的知识,制作风铃、发电等,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仪》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仪》教案及反思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仪》教案及反思我的风向仪【教案设计】宋燕【单位】威海高区实验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风向仪,并了解它们的构造。
2.善于创造性地制作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风向。
3.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的快乐,以及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类型的风向仪、学生分组实验的风向仪、每组的制作材料(软木杆、卡纸、剪刀、钉子、彩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描述:一、教学引入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突出“风向”的天气预报,提问:谁知道今天的风向如何?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回答。
2.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仪测定风向的情景,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象员在干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总结:是的,气象局的叔叔就是利用这种仪器对风向进行测量的。
这种测量风向的仪器就叫做风向仪。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
(板书课题:我的风向仪)【教师播放天气预报和气象员测量风向的情景,使学生对如何测量风向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风向仪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给每个小组发的风向仪。
小组进行讨论: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仪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观察实验,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拆开仔细观察。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仪大体分为五部分(教师边讲解边利用多媒体展示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风压板、标尺等。
4.学生在自己小组研究的基础上,拆开风向仪结合教师的讲解规范地说出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
在讲解时可给学生顺便介绍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
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的是东风,当风向仪的箭头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西北风。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标》教案

20、我的风向标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小学王广厚(说明:我们用的是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本,上一课已经学习了《今天的天气》,知道了风向、风力,已经背诵了风级歌,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内容。
我们小学是农村小学,根据农村资源,我准备用高粱杆为主材料来制作风向标。
原创,抄袭必究。
)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自制风向标。
2.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二)知识与技能:1.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
2.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2.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胶水、卡纸、剪刀、钉子、高粱杆、彩色纸条、小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近期你看天气预报了吗?你知道今天刮的什么风吗?(二)制作风向标:出示自制风向标。
老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跟着做。
1、标头和标尾的制作:剪一个锐角等腰三角形,高在20cm左右,在裁剪标头和标尾时,一定要注意,标尾的长要大于标头的长,约是标头的三倍,这样,在风吹来时,标尾的受风面积大于标头,受到的力也大于标头,标尾才会向迎风偏转,标头也才会指向风来的方向。
装饰自己的标头和标尾:用小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用胶水贴上。
2、风向杆的制作:取一个20cm左右的高粱杆,从一头的中间竖着劈开,长约5cm,两端的裂口要在一个平面上,标头和标尾才会在一个平面上。
分别塞入标头和标尾,注意塞紧。
用小刀片找到风向标的平衡点(把高粱杆架在小刀片上,直到能保持平衡),在平衡点处用小刀轻轻削去皮(注意在平衡点的上下两处),(此处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小刀),用钉子扎透瓤,上下活动一下,让风向杆能自由转动。
很多同学制作出来的风向标,灵活度不够,风吹来时,风向标稳丝不动,原因是钉子穿过高粱杆时,夹得太紧,只需在穿过后,将钉子摇一摇,使高粱杆的小孔变大就可以了。
3、支架的制作:取20cm左右的高粱杆,最好带骨节,带骨节的一段削平,用钉子插入,感觉到紧了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风向。
2、谈话:每个小纽的风向标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
3、谈话:你认为在使用风向标的过程申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补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学生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不同类型的风向标。
每组制作材料: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二段突出“风向”的天气预报,提问:谁听明白了,今天的风向是怎样的?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
5、学生讨论制作方法,交流制作方案。
6、谈话: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标的材料。你喜欢哪一神,可以到前面桌上取哪种材料,如果你有好的好的创意,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
4、学生复述风向标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拆开风向标研究,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风向标的构造,为后面制作风向标作好铺垫。)
活动二:做个风向标。
1、教师展示风向标。
提问:这个风向标好看吗?看了风向标,你有什么想法呢?
1、学生回答。
谈话:噢,看来同学们都想有一个风向标,并想亲自动
手制作一个。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向标呢?
学生回答。
问题:谁知道气象局是利用什么仪器测定风向的?
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标测定风向的情景:“噢,原末气象局的叔叔是利用这种仪器测定风向的。知道这种仪器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
讲述:对,这种仪器叫风向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板书课题:我的风向标)
(二)学习新课: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风向标。
1、谈语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了一个风向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向标。也可以拆开看一看,然后一起讨论: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标分为几部分?备部分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学生
用规范的语言末描述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标大体分为五部分(教师边讲解边贴挂图展示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旋转配件等。
5、谈话:好,下面老师就带领每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外面亲自动手观测今天的风向,在测量的过程申,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标最好、最灵活,为什么?并拿自己的风向标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你制作的风向标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应怎样改进?
6、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
7、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的风向标)(2008-11-03 19:37:48)
课题
20、我的风向标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制作不同风格的风向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申,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学生在利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风向时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3、认识几种常见的风向标,并了解它们的构造;善于创造性地制作风向标,井会利用风向标观测风向。
8、课堂小结
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进行风的观测,了解本她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到时我们全班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