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daa9c0e0fc4ffe473268abc7.png)
参考答案: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 度。(1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 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语言的准确性:
2. ……词能否换成……词,为什么? 答题方式: 1. 表态:不能替换; 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特点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 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准确性是前提,在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生动。 1.表达方式多样,运用了两到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 等。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辅助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原理。
语言的特点
3.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等其它资料来丰富,补充说明的内容。 4.使用大量的修饰性的词语,使文章和语言更丰富、生动、具体。 5.说明方法的多样、灵活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考察语言的生动性(表达效果):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
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的作用。 常见题型:阅读文章某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
例:“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 “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bdf5f7d689eb172ded63b7f5.png)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和严密,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精确、合乎语法规律;②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概括性词语;③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④选用科学的修饰、限制词语;⑤语言力求简洁、浅显、平实。
有时也用一些描写、形容等表达方式和某些修辞手段,但目的仍然是为了解说明白,不是为了感染读者。
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在这个句子中,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用“有记载”表示确实存在,用“最”表示程度,使全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
又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这些石狮雕刻得生动活泼、精美动人,其目的在于通过摹状貌,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再如《中国石拱桥》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
先后次序也不可以颠倒,若是改为“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就改变了作者的原意。
可见词、句的次序,关系到语言的准确和周密。
例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2ba3c52da5e9856a561260a3.png)
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它一定是 “ 建成于 公元 2 2 8 总之 ,说 明事物 、事理时 , 要根据说明对象 年” ,是 “ 有记 载 的最早 的 石拱 桥 ” ,这 个时 间只 的不同,我们选择说 明性语言可以平平实实 ,也 是 一种 估计 、推j , i以 用 “ 贝 。 0 斤 大约 ” 可能 ”更 可 以生 动 活 泼 ,但都 必须 以 准确 为 前提 。 、“
计 、推 测 ,如 果没 有 这两 个词 语 ,说 “ 人 桥建 论 站 在 哪 个 点上 , 眼 前 总 是 一 幅 完 美 的 图 画 。 旅 ” 成于 公元 2 2 ” 是有 记 载的 最早 的 石拱 桥 ” 8 年 ,“ , ( 苏州园林 简要地概括出了苏州园林的群体特 ( ( )
性 与题要不但 为然文语点 这问有糊确 有说词准才 些明语矛 运只求一因 虽糊并盾 用 ”言, ““ 模模 ”
就 把 话说 得 太绝 对 了 来自 因为到 目前 为 止 ,人 们还 征 。
非常恰当。
五 、适 当 使用 概 括 性 语句
’ 用简短的话概括 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更能
更 显 得 准确 。如 ( 国石 拱桥 》 中 显 示 出说 明语 言 的准 确性 。如 :“ 句话 ,人类 语 《 中 一
的 两句 话 :① “ 水 经 注) ( ( )里提 到 的 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 ‘ 人桥 ’ 旅 ,大约 建成 于 公元 2 2年 ,可 能是 有记 无 穷 的意 义 。 (人类 的 语言 》一 句话 准 确地 概 括 8 ”( 《 ) 载 的最 早的 石拱 桥 了 ” 大 约” 可能 ”表 示 估 出 了 人类 语 言 的 特 点 。 再如 : “ 必 使游 览者 无 。“ 、“ 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251104432b160b4e767fcf58.png)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保留着说明了什么,有删去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
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说明文经常考察的词语: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极度……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表频率:经常、常常……表数量:之一、丝毫表主观推测:应该、可能“最”表程度,首要的意思。
强调了木结构是抗震的首要因素,不排除还有其它重要因素。
删去就不能突出她的重要程度,语言表述不准确。
不能去掉,“之一”表数量,突出(说明)这(重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重要手段不止一个。
去掉后重要手段就成了唯一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不能去掉,“几乎”表程度,突出(说明、表明)非常接近都是如此(以重复作为重要手段),并不排除例外情况。
去掉后就成了无一例外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部分”表范围,强调只是局部地区能生长。
但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
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
不能。
“应该”表主观推测, 说明作者推测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过影响,也许客观事实未必如此. 不能。
“左右”表示估计.说明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前后,但因为年代久远不敢肯定确切时间。
所以加上“左右”一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格式归纳1表态:不能删。
2先定性: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3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说明、表明)……(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c、无一例外的情况4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5语言就不准确、周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152273ebf705cc1754270902.png)
1、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应该”表主观推测, 说明作者推测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过影
响,也许客观事实未必如此。
2、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 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之一”表数量,突出西藏地区是“其中一个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
地区”,但地区不止一个。去掉后西藏地区就成了唯一的地区,这与
说明文阅读技巧
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这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
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2、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 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3、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 的热带雨林中。 4、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 增长到150岁。 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 克。 6、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 植物。
准确性
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找有概数的句子修辞方法,使被说明的事
物形象性增强;
现身说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
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 接受;
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说明事物栩栩如
生,而不是枯燥无味。
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 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下面内容加以分析。
岳桦一年之内只有两个多月的生长期,生长期 内又常常遭遇8级以上大风,因此,岳桦生长得十分谨
慎也十分缓慢。一棵看起来只有手腕粗的岳桦,往往已
有十几岁甚至几十岁。岳桦的兄弟姐妹(红桦、硕桦、 黑桦等)高大笔直,在人们面前一直是美丽而又充满灵 性的精灵。而岳桦几乎不足3米高,不过数寸粗,枝条 虬曲,枝干大幅度倾斜,显得矮小卑微,弯曲丑陋。但 岳桦的木质却异常的细密坚硬,成龄的岳桦木坚如磐石, 入水即沉,其超乎寻常的硬度常常令初识者瞠目结舌。
作文范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作文范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https://img.taocdn.com/s3/m/8f562b921ed9ad51f11df250.png)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表示时间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
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____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表示空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③、表示范围“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
”(《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
④、表示程度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
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又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
⑤、表示程序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又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谈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谈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af193725dd3383c4ba4cd202.png)
浅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新乡市十中杜天颖自古文章多锤炼。
唐朝诗人贾岛便以“苦吟”而著名,其诗形象鲜明,冶练功夫也较深。
如,“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等等,他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更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宋朝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为经过六次改动所得,这足见他们苦思锤炼的写作态度。
我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作说明文的过程中,虽不必像贾岛,王安石那样字字推敲,呕心沥血,但也切不可忽视遣词造句之小技,因为对于说明文来说,语言准确是第一要决。
无论是写作事物说明文,还是写作事理说明文,都应力求通俗易懂,准确生动。
一方面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诸如下定义.举例.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等,尽量使说明对象与人们普遍熟悉的事物产生联系,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作者还要注意炼字造句,在关键之处,多一字或少一字在表达感情达意上则迥然有异,应真实地再现事物的特点,准确地提示事理的本质,使读者看得清、弄得明、理得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一、时间的说明要精确年代久远而且无法准确印证的,用概数说明。
如“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若要强说“早在3008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则反而不准确了。
对于确切的记载和科学的推算;如“2000年9月1日,一颗编号为2000QWY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240万公里的地方擦肩而过”,则精确到某年某月甚至某日。
这两者都是准确的说明。
二、位词使用要准确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介绍纪念碑“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清楚地说明了纪念碑的位置。
〈〈故宫博物院〉〉中“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
走过午门,是一条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这些句子中加点词清楚地说明了午门及午门各建筑所处的位置,给读者留下了准确.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1b34d4a9580216fc710afd4c.png)
说明文经常考察的词语:
• 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考察题型: 典型试题 一: 典型试题 二: 典型试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方法归纳
1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 2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3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练一练: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 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 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不可以。 “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 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 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当”表达准确、 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注意基本语言格式)
如果将第②段中划线的“亟待”一词可以 改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 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 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 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 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 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 。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 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
练习: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 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 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能去掉,“之一”表数量,突出 (说明)这(重复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488c6e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0.png)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准确表达:1.使用同义词(近义词)丰富语言,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
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使用得当,能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表现力强,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2.准确运用专门术语,展现学科特色和侧重点。
3.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使用关联词语使语言连贯、严密。
4.恰当使用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使语言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的作用是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替换,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换了后意思会有改变。
类型3:限制性词语不能随意删去,会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⑦(2011·滨州市《祸从天降,谁为真凶》)第②段提到“它(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泥石流发生的地点不是全部都是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因此“往往”更准确地表达了这一点。
⑧(2011·资阳《非凡的蜻蜓》)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但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⑨(2010·眉山市《闲话白菜》)“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如果把“仅”换成“全部”,表达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因为“仅”是限制范围的副词,表示入书的白菜食用方法只占全部食用方法的一小部分。
如果换成“全部”,就表示白菜所有食用方法都数百种,并且无一遗漏都已入书,这不符合实际。
说明语言准确性
![说明语言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b2f83aa5dd3383c4bb4cd2a3.png)
语言特点: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 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 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 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 “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 “鉴赏”词最恰当。
(3)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 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 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 言的精练。
2.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 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每个学科都 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它展现着本学 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上的侧重点,因此术语的使用也体现着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 辑性。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 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 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 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 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 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 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恰当使用这些 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含答案)部编版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含答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0e6a1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0.png)
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的文字表述,都要求准确无误。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语言的严谨性。
例1:(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中国石拱桥》“在当时可算是”起限制作用,表明赵州桥的大拱只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石拱,语言讲究分寸,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例2: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准确,有时需要一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1: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重新焕发生机。
“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度。
例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石拱桥像虹”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桥洞的形状,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得到石拱桥的外观。
综上所述,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但又不失生动趣味。
语言准确性常见题型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思路: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句:A、找有准确数据的词句B、找有概数的词句(大约、左右、至少、最多、大概)C、找限制性词语(大多、可能、也许、目前)2、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e27f2a99cc22bcd126ff0cae.png)
1、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例如:A、抓住起限制作用的词语:(表估计、程度、限制等)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1)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的一种体现。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经过治理,已有一部分沙丘长出了草皮和灌木,对于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这里,“过度”、“任意”均用得非常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放牧不能“任意”。
(2)恰当的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词,是语言准确的另一种体现。
例如《莺》中说:“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常常”表明不是唯一的情况,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莺鸟在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居然“常常”躲避,足见其生性胆小到了什么程度。
(3)有时把话说得肯定是准确,有时说得不肯定也是准确。
到底该怎样说?得用客观实际这把尺子量量才好。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为什么?因为这是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占有资料可信度还不够高,所以这样写。
总结: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练习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07b1cb3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9.png)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是指一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将归纳出来的信息以及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要精确、明了、有逻辑地表达。
一般来说,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包括三部分:首先,要找准问题,明确关键词,理清思路;其次,要抓住重点,不要过多偏题;最后,要正确理解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首先,要找准问题,明确关键词,理清思路。
对于一道答题题目,我们要先理解它的内涵,明确关键词,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思考,分析问题,并基于此梳理出一条思路,让自己能够清晰地明白问题的要求。
其次,要抓住重点,不要过多偏题。
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把握住重点,尽量不要偏题,也不要离题。
如果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过多地把不相关的内容加以论述,则会降低我们答题的准确度,也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最后,要正确理解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在思考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实际情况,把握好时间、地点等各种因素,正确理解问题,以此为前提,再去思考,分析回答,最终的结论也才能准确。
总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是一种高效的答题方式,要求回答者仔细思考,找准问题,明确关键词,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不要过多偏题,正确理解实际情况,最终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从而使答案更加精准、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①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②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③表时间:当时、迄今为止、目前为止、
一、品味准确性或能否去掉(删去)
基本格式:①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字义或作用),②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句义或作用),③去掉后句义或作用,不符合实际(原意)或太绝对(肯定)了。
所以不能去掉。
④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注意:品味准确性用①+②+④。
能否去掉(删去)先作出判断,再用①+②+③+④
1、好像(似乎):表示猜测,并非肯定。
……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不符合实际(原意)或太绝对(肯定)了。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可能(大概、也许):表估计(揣测),说明……是不确定的。
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太肯定了,不符合原意。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3 、大多(大部分):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的情况。
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太绝对了,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至少: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刚好是……”,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5、迄今为止(目前为止、现在为止):准确地表达是目前(现在为止,不排除今后还有……的可能性。
如果去掉,就与原意不符。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 、“据说”:表揣测,没有经过科学考证,是一种不太肯定的说法,说明……有可能有……,当然也可能没有。
删去后,就变成一定……,这样说就太绝对了。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7、分外:是“非常、很”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
说明……。
如果去掉,强调程度就削弱了,不符合原意。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 、尤其:是特别、更进一步的意思,在此起强调的作用,表示……。
如果去掉,强调程度就削弱了,不符合原意。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 、一切(所有的):是“所有(全部)”的意思,表示没有例外。
表明…….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0、一般(通常)强调通常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
如果去掉这个词,太绝对了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11 、几乎(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
12、大约(约):表明只是估算,还不到……。
去掉以后就一定是……了,太肯定了。
13、左右(上下):表明或多于或少于……。
去掉以后就一定是……了,太肯定了。
14、最(完全、十分、非常、高度):针对“……”作程度限制。
15、据推算:表明估计,不确定。
16、据考证(从大量的考古资料来看):表明有科学考证,有科学根据。
17、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在当时是……,但现在不是。
18 、主要:因为“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除了……,
还有其它方面的……。
若删去,就变成了……唯一的……,不符合实际。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9、往往: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大多……,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20、之一:是说明……其中的一个,还有其它……。
去掉以后就变成了……是……,与实际不符。
,
补充介绍限制性词语
①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②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③表限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④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⑤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⑥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⑦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等。
二、两词可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基本格式:①先作出判断②字义或作用③句义或作用④改成后句义或作用,与原意(事实)不符,所以不能替(互)换。
⑤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因为……是先……,再……,这样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构成递进关系)。
所以不能调换,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