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总结

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与总结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其中扩增,导致机体发生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过程。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进行治疗或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一定时间后发生的与治疗无关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传播速度快、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的病例,总结医院感染的相关问题以及预防措施。

1. 案例一:切口感染一个患有肝癌的病人在手术后出现了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原因可能是手术患者免疫力低下、手术器械或操作不符合规范等。

这种感染可以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发热、疼痛、脓液渗出等症状。

为了预防切口感染,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应遵守严格的洗手和消毒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器具。

患者术后应做好切口伤口的清洁和包扎,注意防止伤口感染的交叉感染。

2. 案例二:尿路感染一个老年患者被诊断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医院里常见的感染类型,尤其在长期插管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尿路感染,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正确插入导尿管的方法,及时更换导尿管并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卫生。

对于长期插管的患者,还应加强观察尿液情况,并及时进行尿液培养和抗菌治疗。

3. 案例三:呼吸道感染一个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了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是较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尤其是住院时间长的重症患者更容易感染。

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巧妙地使用呼吸治疗设备,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过滤器和管路,并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传播。

4. 案例四:血液感染一个患有白血病的病人在化疗过程中发生了血液感染。

血液感染在医院是最为严重的感染类型之一,往往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血液感染主要由细菌侵入血液引起,可能是通过静脉通道、导管等途径进入体内。

为了预防血液感染,医务人员应注意正确操作静脉置管、输血和输液等操作,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并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无菌操作。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普外科Ⅰ类手术是指常规的普通外科手术,例如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

虽然现代外科技术已经非常先进,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消毒严格,但是术后切口感染仍然是一个常见且影响严重的并发症。

切口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医院环境有关。

现代医院通常都能提供洁净手术室和洁净病房,但是在一些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尚未普及。

洁净手术室和洁净病房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

医疗机构的规范和规范化管理也是关键因素。

一些医疗机构可能存在着手术规范和操作规范不够严格的问题,没有严格的手术流程和操作规范,容易导致术后切口感染。

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规范手术程序,提高医疗质量。

外科医生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也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的操作技术以及对手术器械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是否会感染。

过去的研究表明,外科医生的手术经验越丰富,其术后切口感染率就越低。

医院应该加强对外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保证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也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患者如果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又或者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在手术前,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手术期间的护理和术后的康复也是关键的环节。

手术期间的护理包括手术切口的清洁处理、术后的伤口负压引流等。

这些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而术后的康复期,是否按照医嘱进行规范用药、定期更换伤口敷料等,也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直接相关。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手术器械不符合使用规范,术前术后抗感染预防规范未能执行到位等。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切口出现炎症和感染症状的情况,是普外科Ⅰ类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切口感染的发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生命威胁。

了解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创口的清洁程度是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手术中医护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手术器械是否经过完全灭菌和是否使用无菌巾包扎等都会直接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提高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技能和意识,加强对手术器械和巾布的管理和监督是降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患者的感染防护措施也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患者在手术前是否进行了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治疗,如清洗创面、局部消毒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等,都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手术创面的处理和护理也是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之一。

手术后的创面护理是否得当,如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进行创面清洗等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加强对手术创面的处理和护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都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患者个人因素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糖尿病、肥胖等都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关。

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更高,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特殊处理,以减少切口感染的风险。

例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例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关于**科3例Ⅰ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院感科于4月23日11:50接**科主任电话称科室近期内连续出现3例Ⅰ类切口愈合问题,院感科高度重视,立即到**科调查这3例病人的基本情况,并于14:30在**科由**院长的主持下,召开由医疗、护理、院感、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科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此次3例切口愈合问题的调查、分析。

经过院感科、**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等部门的联合调查,调查结果如下:3例病人基本情况的追踪,具体情况见下表:经过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对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SSI: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且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有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这3例病人的切口感染诊断成立。

虽然这3例手术都在手术室的3、4间进行,但手术日期并不在同一天,手术室和院感科已经对在3、4间手术室进行的其他手术进行追踪调查,包括和这3例手术前后时间做的手术,均无感染现象发生。

具体手术见下表:消毒供应中心对3例手术使用的器械及同批次灭菌的器械进行追踪,具体情况如下:消毒供应中心针对以上3例病人所使用的器械包的同锅次器械灭菌包查看: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器械进行回收后严格按操作流程及要求进行分类、清洗、消毒、保养检查包装后进行灭菌发放。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

ea in n te y a f2 0 r e o d d,S Isae i ain swee iv siae e r s e tv l . s l Th rto si h e ro 0 3 wee rc r e W tt n p t t r n e t td r to p ciey Re ut e g s e
维普资讯
璺銎蕉剑苤查
生 箜 6 卷第 1 翅 C i J ne ot l o6N Jn20 h If t nr l o1 a 07 n cC oV

3 ・ 3

临i 研 究 . 床
普通 外 科 手术 切 口感 染 调查 与 分 析
王红梅 , 张 梅
270) 7 50
(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 山东 滕州
[ 摘 要] 目的 了解某院普通外科 手术切 口 染原 因 , 感 以采取有 效措施 降低 切 口感 染率 。方法 对 2( 年 全 (3 ) ) 年普通外科 手术 进行 登记 , 回顾性调查一年 中其手术切 I 并 = 1 感染状 况 结果 该科手术切 I 染率为 64 。其 = 1 感 .4 中, Ⅱ、 类 切 口感染率分别 为 10 、.7 、30 , I、 Ⅲ . 1 8 1 1.4 三者比较 , 差异有显著性 ( :4. , <0 05 ;4 16 P .0 )1~ 4 岁 、6 0 、 ( 5 4 ̄6 岁 >6 岁者切 I感染率分 别为 3 7 、. 2 、5( , ) = i . 9 59 1.4 三者 比较 , ) 差异有 显著 性 ( = 52P 3. , <
E btat Obet e T n et aeteCue f ugcl o n net n( WI n p t nsi eat n f As c r ] jci oiv si t h a sso ri u d if i S )i ai t nd p r v g s aw co e me to

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为了解我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根据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从2015年4月1日起在我院开展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外科医护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完善了各项记录,院感科及时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并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

现将监测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一、调查对象调查2015 年4月1日- 2015 年9月30日外骨科、妇产科45例手术病例的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二、结果1、外科手术按科室统计2015 年11月- 2011 年1月,外骨科42例,妇产科0例,两科室均无感染病例。

2、外骨科手术后感染按手术操作情况统计如下:手术操作危险等级监测台次数手术后感染例次数感染(%)1 2 0 0 阑尾切除术0,1, 2 0 0肌肉骨骼系统手术0,1,276疝缝术0, 2 0 0乳腺手术 其他术 0.1 5 0 0 合计423、外科手术感染监测汇总情况如下表 三、讨 论结果显示,医院Ⅰ类切口39例次,Ⅱ类为3例,Ⅲ类0例,感染率为0. 00 %。

手术类型以其他肌肉骨骼系统手术例次最多,均无感染。

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15%;术前麻醉诱导期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15%,术中使用率为0%;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率为35.71%。

根据手术患者的状态(ASA 评分)、手术时间的长短及切口类型等危险因素,计算的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生感染专率和调整专率均为0.00%。

科室切口等级例数术前(30-120分)用药例数术中用 药例数术后用药例数联 合 用 药感染 情况ⅠⅡ Ⅲ是否是否 是否一联二联 三联 四联 是 否外骨科 39 3 0 24 18 0 42 15 27 20 4 0 42 合计393241842 152720442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达到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的目的。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常见问题,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会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的基本情况是可能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一个关键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

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肥胖患者有更高的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因为肥胖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和组织缺血,增加切口感染的可能性。

手术切口本身也是影响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切口的大小、位置、形状等都会对切口感染产生影响。

较大的切口更容易感染,因为切口愈合的时间较长,细菌更有机会侵入切口。

在某些手术中,由于切口位置较为特殊,如盆腔手术、直肠手术等,切口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也密切相关。

手术时的无菌操作和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都会对感染起到重要影响。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如未及时更换手术器械、未进行适当的消毒等,细菌很容易沾染到切口上,并引起感染。

如果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不佳,如手部未彻底清洁或未戴手套等,也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术后护理也对手术切口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患者术后切口护理的质量、护士的操作技巧都会对感染产生影响。

如果切口护理不当,如未及时更换敷料、未保持切口清洁、未进行适当的伤口引流等,会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个体易感性、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前准备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手术切口感染。

某些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一些合并症,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也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

长时间的手术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手术切口暴露的时间较长,细菌更有机会侵入。

术前准备不充分也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如术前未进行适当的消毒、未进行适当的用药等。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

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切口本身、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以及个体易感性、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前准备等都可能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docx

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docx

精品文档关于**科3例Ⅰ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院感科于 4 月23 日11:50 接** 科主任电话称科室近期内连续出现 3 例Ⅰ类切口愈合问题,院感科高度重视,立即到** 科调查这3 例病人的基本情况,并于14:30 在** 科由** 院长的主持下,召开由医疗、护理、院感、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 科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此次 3 例切口愈合问题的调查、分析。

经过院感科、** 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等部门的联合调查,调查结果如下:3 例病人基本情况的追踪,具体情况见下表:床号及姓性年诊断及手手感染主管病原NNIS 评分手术人员手住院号名别龄术方式术术日期医生学检时间切口手术ASA评分间及部位查类持型续时间25 ** 男38 右髋臼骨 4 Ⅰ 2 1 主刀:*** 3 4 月医师:金黄191660 一助:** 20 **折术后骨月小间色葡愈合时日萄球17 器械:**内固定取日深部菌9除术分切口36 ** 男56 右锁骨粉 4 Ⅰ 1 1 主刀:** 4 4 月医师:金黄189290 一助:** 22 **碎性骨折月小间色葡切开复位日萄球15 3 器械:**内固定术日分浅部菌切口+15 ** 男49 右膝关节 4 Ⅰ30 1 主刀:*** 4 4 月医师:无细191793 一助:** 21 **囊肿月分间菌生囊肿切除钟日长19术日表浅切口经过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对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SSI:1.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 天以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2.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精品文档入物者手术后30 天内、有植入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且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 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有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普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许多不同的手术类型,如胃肠道手术、甲状腺手术、胆囊手术等。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和手术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手术切口感染仍然是术后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口感染会给肉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并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对于普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十分重要,以便预防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手术患者本身的因素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状况、免疫功能等都会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更容易出现手术切口感染。

病人本身带菌情况也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对于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预防本身因素,对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外部环境污染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术室、手术用具、手术医生和护士的洁净程度都会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特别是在手术中,手术室内的空气循环和洁净度尤为重要。

若手术室内空气中存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容易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室和手术用具的清洁工作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手术操作规范和手术护理质量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手术前和手术中的洗手、消毒、隔离污染物等操作规范,以及手术切口的缝合和包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确保手术切口的干净和整洁,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术后抗感染预防措施也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术后使用抗生素、中成药、湿热敷等预防性抗感染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更应该重视术后抗感染预防措施,及时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和个人卫生管理也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患者术后应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保持手术切口的干净和整洁,避免手术切口局部的感染。

3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3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3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2-12-25T13:47:02.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朱艳萍[导读] 保证接台手术的空气与物表质量,手术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有血液、体液污染时消毒。

朱艳萍(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江西兴国 342400)【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078-02【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2012年5月我院骨科病房连续发生3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3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灶全部愈合,经分析造成此次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接台手术间的清洁、消毒工作执行不到位,层流净化系统的维护管理欠规范,进修、实习生的外科洗手与手消毒不能完全到位等。

结论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的管理,规范层流净化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加强对实习生、进修生的岗前培训及掌握手术技巧是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层流净化系统接台手术对策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之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骨科患者大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会延迟切口愈合时间,甚至可能造成骨髓炎。

[1] 2012年5月我院骨科病房连续发生3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笔者遂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与对策。

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1 患者,男,16岁,左胫腓骨骨折,于入院后第三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第七天术口出现红肿,血性分泌物,压痛,继而出现脓性分泌物,分泌物送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经调查该患者术前未备皮,非全麻手术,一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120分钟,术中出血100ml,放置了植入物。

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了一次抗菌药物,术中未追加,术后持续用药72小时。

1.2 病例2 患者,女,40岁,右桡尺骨骨折,于入院后第十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第六天术口出现红肿,脓血性分泌物,分泌物送检培养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治疗效果。

切口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虽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不同手术类型对切口感染的影响是否有所差异?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是否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护理和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是否得当?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探讨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术前因素、手术操作、术后护理、感染预防和院内感染管理等方面的分析,深入了解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普外科Ⅰ类手术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同时,通过对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院内感染管理策略,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推动,我们希望为普外科Ⅰ类手术领域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做出积极贡献,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手术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的并发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病例调查分析情况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病例调查分析情况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病例调查分析情况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基本情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更好地为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院感科采用床傍调查和查阅病历的形式,于10月21日对全院三个临床科室进行了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共104例,在准确获取医院感染率的同时,对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各科室医院感染情况、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病原学送检率等数据进行了全面统计。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结果(一)本次调查从10月21日早上8时开始,应查住院患者104例,实查104例(内儿科44例,外科35例,妇产科25例),调查率为100%(要求调查率≥96%)。

通过医生床旁查体,结合查阅在架病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讨论并征求专家意见,最终调查结果:无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

(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当日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人数61人,平均使用率为58.65%,其中内儿科47.72%,外科80%,妇产科48%(住院病人抗菌素使用率≤60%);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人数27例,其中(内儿科21例、外科6例)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送检人数3例,送检率11.11%(病原标本送检率≥30%);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34例,其中外科22例,用药超5天的16例,超10天的2例;妇产科12例,用药时间3-4天(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3天)2. 抗生素联用情况:一联用药32例(其中内儿科6例,外科19例,妇产科7例),构成比为52.47%;二联用药28例(其中内儿科15例,外科8例,妇产科5例),构成比为45.9%;三联用药1例(外科1例),构成比为1.6%。

(三)手术情况:1.手术例数:16例其中外科6例,妇产科10例,手术率为26.66%。

2.手术切口情况:Ⅰ类切口:3例(外科3例);Ⅱ类切口:13例(外科3例、妇产科10例)。

二、分析原因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内容之一,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能如实反映出医院感染的目前现状。

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Ⅰ类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讨论Ⅰ类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3 年 1月~ 2015年4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感染的情况。

结果:本组的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为3例,发生率为0.48%。

结论:Ⅰ类切口感染是可以预防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Ⅰ类切口;感染因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98-02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中常见的感染类型。

Ⅰ类(清洁)切口定义为: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Ⅰ类切口为无污染切口,也是手术中常见的切口类型,但是如果术前、术中、术后各种操作及护理不当也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切口感染情况较轻的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如果情况较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为了研究Ⅰ类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 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 1 月~ 2015年 4月期间62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男性患者为386例,女性患者为253例,年龄2~87岁,平均年龄为(30.5±3.7)岁,其中,实施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为286例,实施乳腺手术的患者为22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13 例,腹股沟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为234例,眼科白内障手术66例。

1.2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类切口。

(2)所有患者在术前的任何指标均正常。

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关于**科3例Ⅰ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院感科于4月23日11:50接**科主任电话称科室近期内连续出现3例Ⅰ类切口愈合问题,院感科高度重视,立即到**科调查这3例病人的基本情况,并于14:30在**科由**院长的主持下,召开由医疗、护理、院感、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科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此次3例切口愈合问题的调查、分析。

经过院感科、**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等部门的联合调查,调查结果如下:3例病人基本情况的追踪,具体情况见下表:经过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对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SSI: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且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有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这3例病人的切口感染诊断成立。

虽然这3例手术都在手术室的3、4间进行,但手术日期并不在同一天,手术室和院感科已经对在3、4间手术室进行的其他手术进行追踪调查,包括和这3例手术前后时间做的手术,均无感染现象发生。

具体手术见下表:消毒供应中心对3例手术使用的器械及同批次灭菌的器械进行追踪,具体情况如下:消毒供应中心针对以上3例病人所使用的器械包的同锅次器械灭菌包查看: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器械进行回收后严格按操作流程及要求进行分类、清洗、消毒、保养检查包装后进行灭菌发放。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 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

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Ⅰ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目标性监测[Abstract]through(SSI)of objectiv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general surgery type I incision infe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isk factors.Methods to use the method of prospective target monitori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s responsible for infection control of full-time staff to observe the incision of all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and 1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elephone return visit,to understand the surgical wound healing.Results among the 348 cases,3 cases had infection,the infectionrate was 0.86%.Conclusion:in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risk index patients with active interven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ll track,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for targeted monitoring,timely control and reduce risk factors,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Key words]of operation incision;infection;risk factor;objective monitoring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术后并发症之一,SSI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1],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分。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监测总结分析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监测总结分析

2018年第一季度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监测总结分析
监测结果总结:
(1)2018年第1季度切口感染共3例,手术总台数275台,感染率1.09%。

(2)2018年第1季度Ⅰ类手术118例,切口感染2例(骨科1例老年女性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在全麻下行腰椎滑脱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植骨术,术后发生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妇产科1例中年女性患者因输卵管异位妊娠,在全麻下行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术后发生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1.69%。

(3)2018年第1季度Ⅱ类手术110例,无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

(4)2018年第1季度Ⅲ类手术47例,切口感染1例(烧伤科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右下肢慢性溃疡,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慢性溃疡修复术,术后发生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2.13%。

改进措施:
1、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并加强营养,纠
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先换清洁伤
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

3、术后严格管理引流管,保证引流管接口牢固,接口处消毒并进行无菌敷料包扎,
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引流液逆流。

4、加强对患者和陪护人员的管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针对手卫生加强宣教,告知
患者加强个人卫生,做好基本的预防控制措施。

5、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
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伤皮肤。

例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例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例一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切口感染是指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导致的感染。

该类型的感染在医院中相当普遍,因此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病例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在进行切口感染调查分析时,选择适当的病例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在选择样本时,应注意尽可能涵盖不同科室、手术类别和切口类型的患者,以充分反映不同情况下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因素。

接下来,数据的收集是调查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史等。

然后,我们可以提取手术记录,包括手术类型、手术时长、手术室环境等相关信息。

此外,还需要收集与切口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如术前预防措施、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切口处理等。

对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需要收集并分析相关病原体的培养结果。

在数据收集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以了解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与之相关的因素。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可以计算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对比。

此外,可以应用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或t检验,来评估不同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测切口感染的模型,并探索潜在的危险因素。

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对切口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切口感染相关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一些手术类型或切口类型可能与较高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建议,如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改进手术室环境、加强术中和术后的切口处理等。

总之,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是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适当的病例、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切口感染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医院骨科i类切口感染疑似爆发调查分析报告

医院骨科i类切口感染疑似爆发调查分析报告

医院骨科i类切口感染疑似爆发调查分析报告篇一: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医院感染暴发调查20XX年4月20日至4月22日,**科相继上报5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调查结果如下:首位发热患者住在病区走廊,不排除相互传播的可能。

分析:经过查看病历及询问主管医生,首例发热患者于20XX 年4月17日入院,入院前已有感冒症状,入院第二天开始至今一直低热,给予抗病毒治疗,症状已有所好转。

住院号为0878199、0878228、0878215的患者,发热一天,经抗病毒治疗体温已恢复正常。

0878251患者今天开始发热,予抗病毒及对症处理,有待观察。

按《医院感染诊断准标》,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的;发热(≥度超过2天),因此,不排除患者均为普通感冒。

但在短时间内发生感冒的病例比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

处理建议:1、隔离发热患者。

2、加强病房物表清洁消毒工作。

3、加强手卫生。

4、密切观察,发现新发病例及时上报。

具体措施:1、隔离患者:把所有发热患者集中在同一病房进行治疗及观察,在病房门外及每个患者床头配备手消毒液,医务人员出入病房前、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做好防护,进病房应穿工作服心要时穿隔离衣,佩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3、做好卫生宣教: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告诉患者不能到别的病房走动。

陪人应做好防护及手卫生。

4、病房清洁消毒:病房勤通风,保持清洁,每天用500mg /L含氯消毒液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2次。

院感科长:备注:此资料一式两份,科长签名,一份交发生感染的科室,一份院感科留存备查。

院感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科篇二:医院感染暴发试题答案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培训试卷考试时间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36分)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A 法定代表人B 主管院长C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 D 临床科主任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A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适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B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不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C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D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3、医院发现多少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科3例Ⅰ类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院感科于4月23日11:50接**科主任电话称科室近期内连续出现3例Ⅰ类切口愈合问题,院感科高度重视,立即到**科调查这3例病人的基本情况,并于14:30在**科由**院长的主持下,召开由医疗、护理、院感、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科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此次3例切口愈合问题的调查、分析。

经过院感科、**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微生物室等部门的联合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3例病人基本情况的追踪,具体情况见下表:
经过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对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SSI: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
入物者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且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有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这3例病人的切口感染诊断成立。

虽然这3例手术都在手术室的3、4间进行,但手术日期并不在同一天,手术室和院感科已经对在3、4间手术室进行的其他手术进行追踪调查,包括和这3例手术前后时间做的手术,均无感染现象发生。

具体手术见下表:
消毒供应中心对3例手术使用的器械及同批次灭菌的器械进行追踪,具体情况如下:
消毒供应中心针对以上3例病人所使用的器械包的同锅次器械灭菌包查看:每天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器械进行回收后严格按操作流程及要求进行分类、清洗、消毒、保养检查包装后进行灭菌发放。

每天的B-D试验、每锅的化学、物理及每周的生物监测均合格;到病房及门诊妇产科查询、了解目前没有因为使用以上锅次的器械包有不适来访的病人。

微生物室的病源学的结果虽然2例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且感染日期接近,但经过药敏对比,并不具有同源性的表现,其中一例结果为无细菌生长,虽然结果为无细菌生长,但该病人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也应是切口感染,建议医生在采样过程中注意采样的方法,其中对于封闭性脓肿需注意:1、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次穿刺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

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3、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

如是开放伤口则需:1、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2、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或伤口-正常组织边缘部采集两个标本,分别用于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三间分布:
时间:感染日期分别为4月20日、21日、22日,为术后的3天、7天、3天。

空间:手术室的3、4间,感染病人均在**科,床位分别为25床、36床、+15床,床位分布较远。

人员:主刀医生(2例相同)余助手、器械护士、管床医生、护士、包括陪护人员均不相同,同天在同一间手术室做手术的其他病人无感染表现,感染病人之间无共同性。

截止4月26日,**科无新发切口感染,3例感染病人中**、**经过加强换药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切口已经开始愈合,**于4月24日在手术室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了感染伤口的清创缝合术及闭合负压引流术,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其他手术科室也无SSI的发生。

结论:
通过三间调查及上述情况汇总,及对照院感暴发或疑似暴发的定义,目前**科的3例切口感染排除医院感染暴发,原因如下: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目前同种同源不符合)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目前共同感染源及感染途径不支持,主刀医生、助手、器械护士、管床医生、护士、包括陪护人员均不相同,同天在同一间手术室做手术的其他病人无感染表现、同批次灭菌的其他器械无不良反应)院感科、手术室、**科从23日起,对科室强化院感管理,包括:
1.强化手卫生:包括六步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包括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

在**科病区走廊放置快速手消毒剂,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

2. 加强换药室的管理,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应该到换药室换药的患者必须到换药室进行,医生在换药过程中注意手卫生、无菌技术,发现切口异常尽量送检。

3.护士在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时,一定要督促病人正确使用洗必泰清洁皮肤。

4. 加强陪护工人的管理,尤其是同时陪护2个以上病人的工人,需加强手卫生。

5. 手术室加强人员的管理,尤其是术中尽量避免人员的进出。

6.**科、手术室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措施的学习,尤其是术前皮肤正确的准备、外科手消毒、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医生细则的操作、有效的止血、术中病人的保温、术后换药的手卫生及无菌技术。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年4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