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课件:肝胆脾胰腹膜腔
《医学影像学 》课件:第六章 第二部分 肝胆胰
影像学表现
胆道结石: 高密度影(绝大多数) 梗阻征象:双管征
胆道炎症: 壁增厚、毛糙、水肿(急性) 周围炎性渗出 增强可见壁强化
胆症石 胆囊炎
混合型结石
胆固醇结石漂浮于胆囊 中
左肝内胆 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半月征
MRCP:胆总管下 段充缺影
双管征
胆囊炎
胆囊增大,壁弥漫增厚毛糙,周围渗出
肪肝(Steatosis)
肝脓肿
肝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细菌性、阿米巴性 临床 :肝大、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病理:早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崩解 、组织坏死 小脓腔 融合成大脓腔 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 壁 周围肝组织水肿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类圆形或多房形低密度区,边界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形态不规则,不均低密度(坏死、脂 变),边缘不清
增强: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 强化迅速减退,密度低于肝实质 “快进快出”
可有门脉、下腔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
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1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18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巨块型肝癌 坏死、包膜与 瘤内血管征
肝脏多期增强:注入碘剂后20-25s动脉期;50-60s门脉期; 110-120s实质期。观察肿瘤的血供及强化模式,对鉴别 诊断有重要意义。
肝脏病变
肝脓肿(Abscess) 肝海绵状血管瘤(Hemangioma)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转移瘤(Metastases) 肝囊肿(Cyst) 弥漫性肝病:肝硬化(Cirrhosis)与脂
肝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多单发 病灶大小各异,无临床症状,大者上腹胀痛 病理: 许多异常扩张、扭曲的血窦组成,血
医学影像学 第七章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3)
六、胆系结石症
★ 根据化学成分分为 ◆ 胆色素结石 多发,形如桑葚,小而无一 定形态(我国常见)
六、胆系结石症
★ 根据化学成分分为 ◆ 胆固醇和胆色素合并组成者 中心为胆固 醇,周围为成层的胆色素和胆固醇
六、胆系结石症
★ 根据化学成分分为 ◆ 含有钙盐的混合性结石 多发,分叶状或多 面状,多见于胆囊内 ◆ 滞积性结石 单发或多发,多见于胆管内 (胆囊内形成,移入胆管),形态不一, 大多由胆色素和胆固醇组成
胆系病变的诊断
★ 胆系结石症 ★ 胆囊炎 ★ 胆系肿瘤 ★ 胆道梗阻
六、胆系结石症
★ 胆系结石由不同成分的胆固醇、胆色素和钙 盐组成
★ 感染和胆汁郁积是结石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 ★ 胆囊结石常伴胆囊炎
六、胆系结石症
★ 根据化学成分分为 ◆ 胆固醇结石 单发,圆形,较大,剖面见 胆固醇结晶(西方国家多见)
★ 胆囊 位于肝右叶、方叶下 方的胆囊窝内,囊壁厚度 1~2mm,大于3mm为异常
胆总管
★ 胆总管分为三段 ◆ 近段(第一段)大部分位于十二指肠后方,上 方,从肝-十二指肠韧带间通过,约2-3cm长 ◆ 中段(第二段)大部分位于胰头后方,可完全 埋于胰头内,长4-5cm ◆ 远段(末段)穿过十二指肠壁的一段,数毫米 长
胆囊高密度结石
胆囊多发低密度结石
六、胆系结石症
★ 胆管石:高密度结石多见
◆ 肝内胆管石:点状、结节状、不规则状 与肝管走向一致,常伴有周围胆道扩张
◆ 胆总管石:上端胆管扩张,至结石层面扩张的胆 管突然消失,于充满低密度胆汁的扩张胆管中央 或后部可见高密度的结石,形成“环靶”征或 “半月”征
肝内胆管结石
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胆囊腺瘤
第十二章 肝胆胰脾ppt课件
相当于经胆囊平面(图4-2-4- 16)。肝剖面显示于膈下,占据右上 部,其下缘偏右侧的卵圆形断面为胆 囊。肝圆韧带裂显示于肝中部,将肝 分为肝左叶、肝右叶。
胃底、胃体居肝剖面下方左侧,幽 门部居右侧,横结肠显示于幽门部 下方。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分别位于 左、右髂窝内。此断面中部均为空、 回肠剖面。
二、CT检查
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肝、胆、胰、 脾有着广泛的适应证,现已广泛应用于上 述器官的检查。
CT可清楚显示肝、胆、胰、脾等器官的大 小、形态、密度和结构,同时还能显示与 腹部周围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3期增 强扫描,即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 期,还可显示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及病变的 供血情况,更有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
MRI的脂肪抑制技术可使脂肪信号衰减,有 利于病变的突出显示,以验证病变的存在。 MRI增强扫描的作用类似于CT。
MR水成像技术中的胰胆管成像(MRCP), 可显示胆管和胰管全貌,利用三维成像技 术,可任意角度观察胆管系统、胰管的扩 张程度、范围、梗阻部位及原因。
第三节 X线解剖
一、肝、脾、胰 X线透视和平片仅可大致显示肝轮廓、
2.第二肝门
位于肝顶部,为肝左、中、肝 右静脉及下腔静脉所组成(图4 --2-4-3)。
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 肝右静脉
下腔静脉
图4-2-4-3 第二肝门
(三)具有代表性的层面
1.第1水平断面
相当于第10胸椎体平面(图4-2-4- 4~6)。此层面可显示肝左叶、肝右 叶。下腔静脉位于肝左叶、肝右叶分界 处的后缘,其前缘、右缘分别有肝中、 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左侧有肝的尾状 叶,尾状叶的左侧与静脉韧带裂相邻。 食管位于肝左叶后方。胸主动脉断面位 居食管后方、第10胸椎体左前方。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泌尿系)
《医学影像学》讲稿肝、胆、胰、脾第一节肝一、肝脏影像学检查的目的: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
②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
③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的原因及程度,如门静脉高压,肝静脉淤血等。
二、采用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MHz。
检查肝血管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正常肝实质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光点,中等回声。
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胆管与门静脉伴行,肝内动脉一般难以显示。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查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
三、疾病诊断(一)肝脓肿(hepatic abscess):1.临床与病理:肝脓肿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2.声像图表现:①早期肝脓肿:肝内局部出现低回声区,其内回声不均匀,或呈等回声光团,边界欠清晰,边缘不规则,或有由周边开始液化所致的无回声环。
②液化不全肝脓肿:脓肿呈无回声区,或称液性暗区,边缘不光滑。
无回声区见较多粗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伴有后方回声增强。
③典型肝脓肿:脓肿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切面常呈圆形或类圆形、伴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内有细小光点回声。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1.临床与病理: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无症状,瘤体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病理上,瘤体由血窦组成。
2.声像图表现:①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状回声。
②以高回声多见,其内部回声呈筛孔状。
③病灶后方常可出丙回声增强效应。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及周边血流不丰富,有时频谱多普勒可探及静脉频谱。
(三)原发性肝癌1.组织学上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还有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共三类。
多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大体病理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医学影像学-胆系、胰腺和脾脏PPT课件
ppt精选版
9
胆囊结石、壁厚
ppt精选版
10
ppt精选版
11
胆道积气、扩张
ppt精选版
12
胆道异常MRI表现
• 胆汁T2WI高信号(同 水);
• 胰腺最常见的肿瘤。 • 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 •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梗阻性黄疸。 • 胰头癌常见,且症状出现较早。 • 绝大多数源于胰管上皮,极少部分源于腺泡上皮。 • 常局部侵犯(血管、神经、邻近脏器)或远处转
移(血行、淋巴)。 • 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ppt精选版
60
胰腺癌影像学表现
ppt精选版
73
ppt小、外形 • 信号:T1WI低于肝、
T2WI高于肝
ppt精选版
75
脾脏基本病变表现
• 脾数目、位置、大小和形态异常:数目增多—副 脾和多脾,数目减少—无脾;位置异常—异位脾、 游走脾;
• 脾密度及信号异常:
ppt精选版
76
副脾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18
胆囊结石。平片示胆囊区三个 阳性结石,形态稍有不同,周 围钙化,各有较致密的核心。
总胆管结石。“T”管造影显
示总胆管下段有5个阴性结石,
造影剂不能流入十二指肠。
ppt精选版
19
【CT表现】
• CT对胆道结石较平片敏感,不管是肝内或肝 外结石,绝大部分都显示为高密度,均匀或 不均匀,容易识别。
• 有关韧带:起固定作用,也为炎症、肿瘤扩展的 桥梁。脾肾、脾膈、脾胃韧带。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上腹部胆胰脾PPT课件
(二)、慢性胰腺炎
病理与临床
慢性胰腺炎病因未明,一般 认为是轻度胰腺炎反复发作迁延形成胰 腺结缔组织增生、变硬、腺泡萎缩、胰 管扩张、钙化或结石形成。
(二)、慢性胰腺炎
CT表现:
胰腺局部增大,合并假囊肿或见胰 腺萎缩变细,胰管扩张,胰周筋膜增厚,但 沿胰管分布的斑点状高密度钙化,是慢性胰 腺炎的特征性表现。
度。
胆管癌T1WI
胆管癌T2WI
胆管癌T1WI
胆管癌T2WI
第三节
胰腺
(一)、急性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
(三)、胰腺癌
胰腺解剖 胰头 颈部 胰体 胰尾 钩突
正常胰腺 CT / MRI图
(一)、急性胰腺炎
按病理分为水肿性、坏死性、出血 性、化脓性胰腺炎。临床一般分为水肿型 (轻)、出血坏死型(重)。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一)、急性胰腺炎
增强扫描出血坏死型不均匀强 化。水肿型一般呈较均匀中度强化。 急性胰腺炎一般易合并假性 囊肿,囊肿边界清晰光滑,囊内密度 低而均匀,如合并脓肿,边缘欠清楚, 脓肿内可出现气泡影。
急性胰腺炎
(一)、急性胰腺炎
MRI表现: 急性胰腺炎,胰腺明显增大,由于水 肿炎性细胞浸润,T1WI表现为略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由于胰腺周围组织水肿,胰腺边缘 多模糊不清。 坏死为胰腺内局灶性更长T1长T2信号。 出血灶T1WI、T2WI均为高信号。假囊肿与脓肿 均为长T1长T2信号,如见低信号气泡影则说明 为脓肿。
(一)、胆石症与胆囊炎
CT表现:
增强扫描胆囊壁明显强化。结石不 强化。胆囊结石一般均伴有胆囊炎,但胆囊 炎不一定伴有结石。 慢性胆囊炎胆囊缩小(胆囊功能差), 胆囊壁均匀增厚可伴钙化。
肝胆胰脾影像学(全套182页PPT课件)
T1明顯低信號,圓形邊緣光整,T2明顯高 信號。不增強,MRCP明顯高信號。
肝硬化
➢ 早期肝臟增大,晚期縮小; ➢ 肝臟輪廓凹凸不平,邊緣呈波浪狀,肝
臟各葉比例失調,右葉縮小而尾葉和左 葉增大,肝門肝裂增寬; ➢ 肝實質密度減低,平掃與脾臟密度接近; ➢ 脾臟增大,腹水形成
肝硬化
肝縮小,肝輪廓呈結節狀凹凸不平,肝比例失常, 肝門肝裂增寬,脾增大,可伴腹水
肝臟 MRI
肝臟 MRI
Patient preparation
Torso coil
4 elements phase-array coil -> huge anatomical coverage -> high SNR -> Asset compatible
Liver and Pancrea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canning Protocol for CT or MRI
膿壁環形帶, 膿腔< 密度<肝臟,均勻增強
肝膿腫
MRI表現: 膿腔 T1圓形低信號,T2明顯高信號,不強化 膿壁 T1環形稍低信號,T2低信號,均勻增強
肝海綿狀血管瘤CT表現
CT平掃多為低密度灶,邊緣較清晰 增強CT是診斷的關鍵。增強早期病灶邊 緣結節狀強化,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向 中心擴展,延遲掃描腫瘤可被完全充填, 整個過程大約10~20分鐘。較大血管瘤 中心疤痕區可不強化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肝胆胰脾疾病及腹膜炎PPT课件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后充盈 缺损。 ②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静脉 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或位于 肝门的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原发性肝细胞 型小肝癌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 39岁女性多发肝腺瘤患者. 口服避孕药8年,其内腺瘤大小从1-3cm不等.平扫未 见明显结节,动脉期CT扫描呈富血供结节(箭). Figure 10b 门静脉期, 腺瘤呈相对等密度。
• 平扫示肝右叶巨大中心钙化 (arrow). 门脉期示腺瘤大部分非均匀强化, 低密度囊性变区见钙化
FNH
胆囊癌
1. 病理 多为腺癌,少数为鳞癌。 2. CT表现 (1)平扫 ①腔内结节型:从胆囊壁突入腔内的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软组密度结节,胆囊腔仍明显可见。
②胆囊壁增厚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③肿块型:表现为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实性软组织肿块,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此型多为晚期表现。 ④阻塞型:肿瘤侵犯胆囊管造成阻塞,胆囊积液扩大,肿瘤小常不易发现。 (2)增强扫描:病变可中度强化。
胰腺和胰管可出现钙化 – 慢性胰腺炎
胰管扩张;假性囊肿形成。
胰腺假囊肿
胰腺主要疾病
• 胰腺癌
• 男>女,胰头部常见,导管上皮>腺泡
• 周围浸润
• 消化道造影
▫
胃受压
▫
12指肠内缘受累,曲度增大(非特异性)
▫
小肠、结肠浸润;腹膜种植
• CT为首选检查方法
胰腺癌CT表现
• 直接征象
• 局部增大,软组织密度,边缘不整 • 内部密度不均匀,出血坏死囊变等
肝、胆、胰、脾PPT课件
胆囊炎并胆囊颈部结石
胆囊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胆囊癌
胆总管癌
肝门区胆管癌
胰腺
胰体、胰尾
胰头
急性炎,平扫,胰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 周围少量渗出,胆囊内高密度结石影。
平扫体积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尚均匀, 周围有较多渗出,脂肪间隙混浊。增强均
匀强化
坏死性胰腺炎假囊肿形成,胰周见线状低 密度影,胰颈部一囊性低密度影,胰头增 大,边缘模糊,其内低密度坏死区,增强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 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肝脓肿
肝右叶肝门旁低密度,边缘模糊,密度欠 均匀。病灶间隔有强化,呈多房状,内容
物无强化。呈结节样隆起,肝叶比例失调。
伴腹水
结节样密度不均匀,表面不光 整。明显强化,密度均匀。
胆结石
胆总管结石,以上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
肝血管瘤平扫低,一分钟后增 强,延迟扫描为等密度
平扫低密度
动脉期示:
病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 其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肝血管瘤
体尾均匀强化
慢性,胰腺体积缩小,胰管扩张,轮廓较 清楚,实质均匀强化。
胰管扩张
胰腺呈羽毛状,内可见条状钙化。胆囊高 密度结石。
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颈体交界处囊性 低密度影,胆囊内两枚高密度影(结石)。
胰腺癌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超声诊断学肝胆胰脾(ppt)
第二节 肝脏扫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 P201页 肝脏超声扫查方法
操作手法 体位:
平卧位:常用体检,适合于显示左、右各 叶大部分区域,但对右后叶、右后上段、 右膈顶区等处显示不满意。
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用以详 细观察右叶最外区、后区、右肝、肾区、 右膈顶部、右肝PV长支等重要部位。
肝内血管
肝静脉
肝分为LHV、MHV、RHV三支。 通过肝右V单独汇入FV,肝左V和肝
中V分别汇入下腔V,亦可在汇入 前先汇合成 ,然后汇入下腔V 位于隔肌下方约1cm处,称“第二 肝门”。
门静脉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 成,汇合处在胰颈背侧,由此形成主门脉。
门脉在十二指肠第二段的上部后方斜向右上, 走行于十二指肠韧带中,居胆总管和肝动 脉之后,至第一肝门处分成左右两支进行 肝脏。门静脉右支较短,约1.5cm左右, 也分成两支,即前叶支及后叶支。前叶支 分右前上段支及右前下段支。后叶支分为 右后上段支和右后下段支。
经腹主动脉矢状切面图: 在腹正中线或左正中旁1cm处矢状切,
可显示: ①左肝 LH ② 胃 ST ③胰体头P等结构 除以上四个基本矢状切面以外,如继续
向左,在左胸骨旁线矢状切,可显示: 左肝LH和胃ST部。
肝脏基本横断面
高位肝脏横断面以放射状排列的肝靜脉为特征。 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汇合于下腔静脉。
一般不容易同时显示肝静脉左、中、右三支肝 V(LHV、MHV、RHV),但易显示LHV、 MHV。 肝中静脉位于肝中裂内,为左肝和右肝的分界。
附加: 肝脏超声切面显像的大致分叶
肝叶名称声像标志和血管关系;左叶和右叶肝中 V分肝为右半肝和左半肝,肝右V和肝左V分流 经其内下腔V窝和胆束窝分隔成为左右叶。右前 叶和右后叶肝右静脉是右肝前叶与后叶的分界 标志。肝中静脉是肝右前叶与左内叶的分界志。 门静脉的右前支和右后支分别流经右肝的前后 叶。左内叶和左外叶肝圆韧带和门静脉左肢的 矢状部是左肝内外叶界标。肝中静脉是肝左内 叶与右前叶的分界标志。门静脉左内支流经左 内叶,门静脉的左外上支和左外下支流经左外 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病变: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概述
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RN、DN),肝脏血循环途径改变、肝小叶改建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 程。分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细胞性)肝硬化;胆汁性肝 硬化。
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特殊体征;后期出现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白球 蛋白比倒置),黄疸等肝功能异常表现。
概述
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肿瘤可单 发或多发,大小不一,无蒂或有蒂(外生型)。由扩张的大小不等的血 窦组成,有时可形成血栓,血窦之间为纤维组织所分隔,偶尔可发生钙 化。
肝海绵状血管瘤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肝区不适等 压迫症状,破裂出血时引起肝区疼痛,腹膜炎和出血性休克。
动脉期
门脉期 温州医科大学第平二衡临期床学院影像教研
肝脏基本病变
肝脏的大小与形态异常 肝脏的边缘与轮廓异常 肝脏的弥漫性病变 肝的局灶性或占位性病变 肝血管异常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
肝脏疾病诊断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
脂肪肝 肝硬化 肝血红蛋白沉着症 Budd-Chiari综合征
二、肝脏感染性病变
肝硬化结节 恶变
增 强
T2WI
DWI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脏病变:肝脓肿(abscess)
概述
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上有差异,影像 学表现类似。
临床表现:
细菌性:起病急,寒战、高热,右上腹痛,肝肿大,白细胞增高 阿米巴性: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较低,有阿米巴痢疾史,肠 镜或粪便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硬化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左外叶、尾状叶增大,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 肝表面不平,呈波浪状、结节状,肝实质内可见再生结节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腹水
脾大
侧枝循环开放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脓肿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注意三层结构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 脓 肿
蜂窝征
gas-fluid levels
厚壁脓肿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脏病变:海绵状血管瘤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第六章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第二节 肝胆胰脾
温医大附属二院 陈彩虹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肝血管瘤CT、MRI表现和肝癌CT表现与血供特点及 两者的鉴别诊断。熟悉肝脓肿、肝转移瘤、肝硬化、 胆结石、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的CT表现。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一、肝脏
肝脓肿 肝寄生虫
三、肝脏良性肿瘤 和肿瘤样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囊肿
四、肝脏恶性肿瘤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iver)
对 照
Liver has lower density than spleen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
①肝脏大小变化,各叶比例失常,肝左叶外侧段及尾状叶增大较为常见。晚期 时,也可普遍萎缩。
②肝脏形态及密度变化:肝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变钝呈波浪状;肝裂增宽;RN 显示为相对高密度,门静脉期强化为主,DN门静脉供血为主,部分肝动脉期 出现强化
③门静脉高压表现: 脾大是常见的CT间接征象(60%)、 腹水:肝脾外围低密度影 脾静脉及门静脉曲张,侧枝循环开放;胃短静脉、胃冠状静脉及食管静脉曲张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脓肿影像学表现
CT表现:脓腔+脓肿壁+水肿带
• 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密度多均匀 • 低密度病灶周边可见中等密度环壁 • 可单发或多发 • 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壁,环内容物无强化,周围水肿带早期无
强化(“环征”) • 部分病灶可出现气液平面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脏三期增强扫描
门脉期(50~60秒) :门静脉、肝静脉强化明显,肝实质明显强 化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脏三期增强扫描
• 平衡期 (120~180 秒) :肝实 质强化开始下 降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
MRI
T1WI
肝 脏
检 查
T2WI
DWI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检查技术
检查方法的选择:USG、CT、MRI、X线及DSA USG肝胆首选;二维、多普勒、造影
CT主要检查技术;平扫、多期增强+后处理技术 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CTP灌注成像,应用少
MRI补充检查;脂肪抑制技术、FLAIR、DWI、正反相位 常规对比剂增强,特殊对比剂增强(应用少)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正常肝脏解剖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分段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正常腹部平扫
检查前病人准备:尽量空腹,适当口服水或碘水对比剂1%~3%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脏三期增强扫描
• 动脉期 (20~30 秒):肝 动脉明显 强化,肝 实质无明 显强化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A.平扫
1、境界清楚的低密度 2、较大的血管瘤中央有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的更低密度(瘤内血栓 形成、机化、纤维化、坏死、囊变、陈旧性出血等所致)
B.增强扫描(特征为早出晚归、快进慢出)
1、动脉期病变边缘呈动脉密度样明显强化(结节状、火焰状) 2、门脉期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填充 3、平衡期及延迟扫描肿瘤整体呈高或等密度充填。时间:一般大于3分 钟、通常7~15分钟、最高达20~60分钟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CT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注射后约10min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右叶小海绵状血管瘤 肝尾状叶局灶性增生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MR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强 度随TE时间延长(≤120ms)而增高,称为灯泡征。 一般瘤灶信号均匀,大的病灶因血栓或纤维瘢痕而 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