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芦笛》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章节。
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语言赏析、情感体验。
详细内容围绕课文《爷爷的芦笛》展开,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爷爷和孙子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了解芦笛的制作过程,感受亲情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理解生词,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用芦笛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亲情的美好,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激发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课文内容,学会制作芦笛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背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芦笛、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导入新课《爷爷的芦笛》。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进行讲解。
3. 生词学习:学生跟读、认读生词,教师进行指导。
4. 语言赏析: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赏析,教师点评。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芦笛。
6.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芦笛制作成果,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生词:流畅、动人、亲情、芦笛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制作芦笛步骤:选材、制作、调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制作一份关于芦笛的手抄报。
2. 答案:(1)故事复述:略。
(2)手抄报:包括芦笛的起源、制作方法、民间传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爷爷的芦笛》。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爷爷的芦笛》。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爷爷的芦笛》诗歌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民间文化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爷爷的芦笛》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谈论对民间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民间文化的项目,如制作相关的手工艺品、编写小故事等。
(2)每组汇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爷爷的芦笛》。
2. 写一篇关于民间文化的小短文。
3. 收集有关民间文化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等方式,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2. 学习生字词:芦、笛、悠、扬、韵、味等。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和爷爷之间的美好回忆,引出本课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并进行认读练习。
4.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叙述顺序。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问答等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2. 板书生字词:芦、笛、悠、扬、韵、味等。
3. 板书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中的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用本课生字词造句。
(3)拓展练习:以“我的爷爷”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爷爷是一个慈祥、勤劳、关爱后辈的人。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好,但在朗读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语音、语调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爷爷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增进对长辈的了解和尊重。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亲情》中的《爷爷的芦笛》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文章,分析爷爷的形象,体会亲情的力量,学习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受亲情的伟大。
2.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实践运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爷爷的形象特点,体会亲情的伟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爷爷的芦笛》2. 板书内容:a. 爷爷的形象特点b.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c. 亲情的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爷爷的形象。
b. 仿写文章中的一段话,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亲情的理解。
2. 答案:a. 爷爷是一位勤劳、善良、关爱家人的老人。
b. 示例:夜幕降临,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无数颗明珠撒在黑色的绸布上。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亲情故事、分析文章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文章或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同时,开展亲情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爷爷的芦笛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文中的强强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过渡:强强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在他眼前呈现的只是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与我们一样更渴望另一种快乐的生活,强强喜欢到爷爷生活在大海边,在他的想象里,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二、学习第一节1、个别朗读:师:强强想象中的大海是怎样的呢?2、师小结:强强虽然没有去过小闸屋,但他心驰神往,他把爷爷生活的大海边想象的十分有趣,风光十分美丽宜人。
五月的一天,他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爷爷的小闸屋。
此时的他,看到的大海与想象中的一样美丽吗?三、讲读2-6节1、女生朗读2、出示投影教师弹琴(一)师:强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强强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听到了海鸥的叫声,生活中的第一次总是最新鲜,他会对着大海情不自禁的说些什么?(大海,我终于投入你的怀抱了!你的美让我如痴如醉)师:海鸥展翅飞翔,海浪追逐嬉戏,苇叶轻轻摇曳,芦笛声声悦耳,强强来到爷爷身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海鸟同乐,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4、齐读四、讲读7-13节1、自学。
今晚会有潮汛,爷爷要去察看汛情,看看潮水对庄稼是否有危险。
于是把强强一个人落在家里,强强在城里经常一人睡觉,他可是小大人,从来也不会害怕。
到了晚上,果然有海风呼啸,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学习713节2、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与强强表现的语句3、出示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录象,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4、投影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的狂怒吞没的`危险。
师:喜欢朗读的同学站起来。
你觉的他哪些地方读的让你的心也随着浪潮掀起无数的浪花。
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5、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强强十分害怕?他不是向爷爷保证绝对不会害怕,此时为何改变了心情?强强心理会想些什么?5、师: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后强强写起这难忘的经历,你觉得他会起什么题目?(强强遇险记)6、师:这里三处地方出现了爷爷,爷爷!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自练生读讲原因师:一向十分胆大的强强遭遇了强劲的海风与如千军万马似的奔腾而来的浪潮,真是势不可挡,把他吓的十分恐惧。
2024年小学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爷爷的芦笛》一文。
详细内容为:通过描述一个小孩对爷爷的芦笛声音的怀念,展现了祖孙之间的深情及传统民间文化的魅力。
本章主要围绕“声音”和“情感”两个主题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
2.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芦笛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引出课题《爷爷的芦笛》。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孙之间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b) 通过例句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c) 讲解民间文化,让学生了解芦笛的来历和意义。
4.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b) 让学生谈谈对爷爷的芦笛声的感想。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的芦笛》2. 结构:引子、、结尾3. 重点词语:怀念、深情、民间文化、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爷爷”的作文。
2. 答案要求:围绕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心中的爷爷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a) 邀请民间艺人来校展示芦笛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文化;b)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感受祖孙之间的深情”与“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
2023最新-《爷爷的芦笛》教案(优秀6篇)
《爷爷的芦笛》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爷爷的芦笛》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爷爷的芦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5、指名说三、自学生字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颊挟:夹字加偏旁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四、交流预习的词语五、深入学习课文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1)兴奋强强为什么兴奋?指导朗读26自然段(2)害怕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指名说: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
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学习生词、短语,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达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词、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体会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短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挂图。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爷爷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
3. 学习生词:学生自学生词,教师解释生词含义,引导学生运用生词进行口头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讲解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爷爷的芦笛2. 生词:略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中心思想:怀念爷爷,传承亲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爷爷的感人故事。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爷爷芦笛》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爷爷芦笛》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爷爷芦笛》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爷爷芦笛》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一、教材说明:课文《爷爷的芦笛》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又不乏哲理的短篇小说。
主要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描写了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想象,那里景色怡人,令强强深深地向往与眷恋;第二段(2—6)写我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支芦笛;第三段(7—10)描写潮汛来时,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海水狂怒,肆意袭卷。
爷爷的小闸屋在波风浪谷中颠簸,随时将被巨浪淹没的险境以及在爷爷的小屋独处的强强的焦急与恐惧。
第四段(11—13)描写了强强在大浪的余波声中,再次听到爷爷悠扬的笛声,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从而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课文重点是第三、四两段,描写自然环境和强强心理活动的语言很精彩,要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并熟练背诵,增加语言积累。
四、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流程:如何让这群六年级的学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且比较到位的理解文章的深远意蕴与独特构思呢?我准备这样来教:第一课时中我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初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
《爷爷的芦笛》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画面。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2)懂得感恩,明白亲情的重要性。
(3)学会尊重老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画面。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家乡和亲人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表情等表现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3. 讨论交流(1)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
(2)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体会家乡的美和亲情的珍贵。
4.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老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3.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老人,尊重他们的感受?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绘,感受到农村的美好生活和亲情的温暖。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爷爷的芦笛》一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跟随爷爷学习吹奏芦笛的故事,通过小男孩的努力和爷爷的教导,最终他能够吹奏出美妙的音乐。
文章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音乐的热爱和爷爷的教导。
2. 学生能够掌握芦笛的特点和吹奏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音乐的热爱和爷爷的教导。
难点:学生能够掌握芦笛的特点和吹奏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文章内容、图片、音乐等。
2. 芦笛:用于展示和示范吹奏。
3. 练习册:用于随堂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文章的主题。
2. 学生分享对音乐的热爱和经历,引入文章《爷爷的芦笛》。
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小男孩是如何学习吹奏芦笛的?三、讲解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2. 教师展示芦笛的吹奏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小男孩学习吹奏芦笛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学生可以回家后自己尝试吹奏芦笛,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
板书设计:《爷爷的芦笛》小男孩热爱音乐爷爷教导吹奏作业设计:1. 请简述文章《爷爷的芦笛》的主要内容。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爷爷的芦笛》写了强强到海边看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的情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过程: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
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
(板书:笛音婉转)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
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清脆欣喜)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
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
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
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爷爷的芦笛》优秀教学设计
《爷爷的芦笛》优秀教学设计《爷爷的芦笛》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爷爷的芦笛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含义,明白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
4、,了解环境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2、了解环境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含义,明白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读,相机正音。
2、出示词语,指名读,相机正音,初步理解。
⑴容易读错的词语:葱茏脸颊颠簸蜷缩裹挟蒙眬夹杂情不自禁⑵关于大海和笛声的词语:婉转清脆?悠扬柔和?温润温馨风平浪静三、整体感知文本。
1、初读课文。
2、读完课文后,现在还留在你的脑海的是文中的哪幅情景?哪个细节?哪个片段?哪个句子?哪个词语?3、学生交流,力争初步做到整体把握文本的大体内容。
4、文章中“爷爷的芦笛”在文章中几次出现?请你打开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5、学生交流所找内容:文章三次出现“爷爷的芦笛”在强强的想象里;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在一个狂风怒潮的夜晚。
6、根据“爷爷的芦笛”出现的不同,练习给课文分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乐器,芦笛的简单构造和发声原理。
2.理解诗歌《爷爷的芦笛》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爷爷的芦笛》的主旨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爷爷的芦笛》中的意象和情感。
2.通过表演和欣赏,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录制音频或寻找现成的芦笛演奏录音。
2.准备相关图片和背景音乐。
3.复印课文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芦笛的演奏录音,并让学生猜测是哪种乐器。
2.教师出示芦笛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芦笛的简单构造。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爷爷的芦笛》,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讲述了什么故事。
2.教师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爷爷通过芦笛表达内心情感的寓意。
3.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4.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同时阅读课文跟读。
三、讲解(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韵律、节奏和意象。
2.通过音律课件或乐器演示,让学生了解芦笛的发声原理和音色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音节、停顿和抑扬顿挫。
四、实践(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可以配合芦笛音乐或背景音乐。
2.教师布置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展示课堂练习的成果,分享感受和体会。
3.鼓励学生多关注民族乐器和音乐文化,培养兴趣和欣赏能力。
六、拓展(自习时间)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关于芦笛和民族乐器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其他经典诗歌进行比较和欣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朗读、欣赏、表演等,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通过实践,较好地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表演技巧,同时也对芦笛和音乐有了初步了解。
在设计中加入了自习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拓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文章《爷爷的芦笛》,学习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爷爷的敬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的阅读理解与分析。
难点:理解文章中爷爷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和长辈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揭示课题:板书《爷爷的芦笛》,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指名分段朗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段落大意。
交流讨论:文章中爷爷的形象特点,作者对爷爷的感情。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出示例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词语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引导学生发表对文章的感悟,升华情感。
六、板书设计爷爷的芦笛1. 生字词2. 爷爷形象3. 感受亲情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题目: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爷爷形象。
答案:略。
2. 拓展练习: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爷爷的敬爱之情。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字词学习和文章结构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精品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芦笛》教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学习《爷爷芦笛》这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讲述小主人公和爷爷在海滩边一段感人故事,通过爷爷制作并吹奏芦笛情景,传递深厚祖孙情谊和对大自然热爱。
具体涉及教材章节为第九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并理解生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心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亲情感悟,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心理,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亲情与大自然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描绘大自然和亲情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进入课堂,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a. 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词,初步解课文内容。
a. 学生阅读课文,标注生词。
b. 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生词。
c.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什故事?”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课文,分析人物心理,理解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
a. 教师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
b.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
c.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
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爷爷芦笛》2. 主要内容:祖孙情谊、热爱大自然3. 生词: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描述爷爷制作芦笛过程。
《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爷爷的芦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爷爷的芦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爷爷的芦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
文章以芦笛为线索,通过三次写芦笛,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成长历程紧密结合,展现了主人公强强在爷爷的笛声中从胆小脆弱逐渐变得勇敢坚强的过程,揭示了“不经风雨怎能成长”的主题。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海边生活的气息,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坚强,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但他们对于一些深层次的主题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探索欲望。
因此,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笛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强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变化,感受强强由胆小脆弱到勇敢坚强的成长过程。
引导学生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勇敢坚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笛的作用。
2、体会强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变化,感受强强由胆小脆弱到勇敢坚强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爷爷的芦笛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爷爷的芦笛》,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爷爷的芦笛》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令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在大海狂怒的夜晚,他非常恐惧,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变得勇敢的事。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四年级学段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6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相互作用,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怒,了解强强的内心,从而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的意思。
情感目标: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强强的爷爷平时爱说的那句话的意思。
难点是: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导入——阅读——拓展式的教法,归纳复述——搜索整合——合作感悟——探究反思式的学法,力求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言,在品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
说教学程序(一)环节1导入新课,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
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爷爷芦笛说课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爷爷芦笛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爷爷的芦笛说课稿中国()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爷爷的芦笛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小学请关注中国()小学频道。
一、教材说明:课文《爷爷的芦笛》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又不乏哲理的短篇小说。
主要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描写了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想象,那里景色怡人,令强强深深地向往与眷恋;第二段写我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支芦笛;第三段描写潮汛来时,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海水狂怒,肆意袭卷。
爷爷的小闸屋在波风浪谷中颠簸,随时将被巨浪淹没的险境以及在爷爷的小屋独处的强强的焦急与恐惧。
第四段描写了强强在大浪的余波声中,再次听到爷爷悠扬的笛声,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从而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课文重点是第三、四两段,描写自然环境和强强心理活动的语言很精彩,要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并熟练背诵,增加语言积累。
四、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流程:如何让这群六年级的学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且比较到位的理解的深远意蕴与独特构思呢?我准备这样来教:第一课时中我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初步理解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爷的芦笛》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说教材:
课文《爷爷的芦笛》是苏教版十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主要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后来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
高潮部分是的7-10自然段,也就是大风大浪的夜晚以及强强在大风大浪的夜晚的焦急与恐惧的描写,结局部分是的11-13自然段,也就是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大”这句话。
以“笛声”贯穿全篇,其中爷爷在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文字清新优美,情节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6个生字。
能力目标: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七至十三自然段。
情感目标: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大”蕴涵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说教法、学法
一、简约的情境创设融化情感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力求简洁、清新,利用图画、音乐来再现、渲染环境,创设情境,融化情感,。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有情有趣是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风平浪静的大海,体会五月海边的迷人风光;学习暴风夜的描写时,让学生边看波涛汹涌的大海,边侧耳倾听风声、潮声,让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感情。
这样,学生的情感才会如涓涓细流,涌出心田。
二、个性化的朗读品味人性
本文爷爷这一角色在文中至关重要,强强呼喊“爷爷,爷爷。
”这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出现了两次,因而引导学生喊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可以以喊激情,以喊促悟,以情助喊,情景交融。
并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读出五月大海的风和日丽、夜晚大海的狂怒以及强强害怕的句子,促使学生在读书、读书、再读书的
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受到思想启迪,感悟“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深刻内涵
三、丰富的想象发展认知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清的脉络,知道爷爷的芦笛在文里出现了三次,分别出现在强强的想像里、五月的大海边、狂风怒潮的夜晚。
并且学习第一次芦笛的出现也就是的第一自然段,了解强强想象中大海的美妙,第一次想像笛声的婉转、悠扬。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味,忆出美
a) 在强强的想象里大海是怎样的呢?
b) 爷爷的笛声是怎样的?引读第一自然段
(复习导入,整体回味。
让学生承接上节课,温习回忆自己的感情,再现强强想象中大海的美韵和爷爷笛声的婉转,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
二、入境,读出美
1、这是笛声的第二次出现,出现在五月的大海边。
引导学生欣赏碧海蓝天的美妙画面之后,让学生自学2-6,思考,这是个怎样的五月,找出句子,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这一句话,读出大海的风平浪静、大海的温馨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个性得到了张扬。
)
三、感悟,读出情
1、这一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让学生感受夜晚的狂风怒潮和强强害怕的心理,读出大海的狂、强强的怕。
要求学生自由读7-10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黑夜,找出有关的句子
2、重点指导读这样一句话,为了读好这句话,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欣赏狂风怒潮的大海,一边欣赏,一边提问,
3、看到怎样的大海?那声音怎样?
4、再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发怒中的大海、发狂的海风?(配乐)
(用再现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狂风怒潮中,不仅有助于渲染环境,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更为学生的情感朗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5、紧接着,要求说说这时候的强强怎么了,一个子怕,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强强怕的句子,重点指导两句话?
a) 强强对爷爷呼喊,引导学生第一次练习呼喊,喊出狂风怒潮的夜晚强强的紧张、焦急、害怕。
及时引导学生和白天的强强进行对比,分角色表演第六节的内容,演出白天强强的勇敢、坚强、自信,爷爷的和蔼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喊出自己的理解,演出不同的角色,把文字、情感通过学生的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强强由勇敢变得胆怯的心理过程,也为学生理解主题“只有锻炼才能健康成长“埋下了伏笔)
b)理解强强“焦急”的心情,认识一个终于职守的爷爷
四、探究,读出味
这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也是爷爷芦笛的最后一次出现,这时候的强强又变地勇敢起来,再次引导学生第二次练习呼喊,“爷爷!爷爷!”,喊出狂风怒潮的夜晚强强重新变得勇敢、坚强的心声。
及时引导学生最后一次想象,爷爷的芦笛是怎样的呢,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呢?(这一环节把学生的情感推入高潮,学生已悄然走进了强强的心灵审处,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这时候抓住机会出示的难点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学生定会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同时促进了语言材料的内化,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教者在引用名言、歌词,古诗句进一步揭示的中心,使蕴涵的道理深深扎根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伴随他们风雨人生,让他们走得更远更远
多么可敬可亲的爷爷,多么难以忘怀的爷爷,想不想有这样的一个爷爷呢,想不想再一次呼唤这样的爷爷呢,最后引导学生再依次全体包含深情地呼唤爷爷
(最后一个环节“以声传情”,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爷爷的芦笛给了强强勇气、力量,给了强强很多很多,最后引导学生声声呼唤,把学生的情感再次推向了高潮。
可谓余音袅袅,感人肺腑,震撼心灵,爷爷这一伟大的灵魂将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的烙印)。